产品应用场景
1、工业设备智能监测:可用于电力设备巡检,通过红外通道检测变压器等设备的过热故障,结合可见光通道观察设备外观,精准定位异常区域;在石油化工领域,能同步监测管道温度分布与泄漏情况,提升隐患排查效率。
2、安防监控与应急搜救:适用于夜间或烟雾等复杂环境下的安防工作,利用红外通道的穿透性与可见光通道的细节呈现,实现人员与目标的检测定位;也可用于无人机搭载,在山林等区域快速锁定体温异常目标,辅助搜救工作。
3、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双模态数据支持,红外通道可在夜间、雨雾等恶劣条件下识别热源目标,可见光通道补充目标几何特征,增强复杂环境下的障碍物检测能力,提升自动驾驶安全性。
2、安防监控与应急搜救:适用于夜间或烟雾等复杂环境下的安防工作,利用红外通道的穿透性与可见光通道的细节呈现,实现人员与目标的检测定位;也可用于无人机搭载,在山林等区域快速锁定体温异常目标,辅助搜救工作。
3、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双模态数据支持,红外通道可在夜间、雨雾等恶劣条件下识别热源目标,可见光通道补充目标几何特征,增强复杂环境下的障碍物检测能力,提升自动驾驶安全性。
产品信息
● 数据规模:包含 10,000 对未对准的可见光 - 红外图像,涵盖 person、bicycle、car、dog 四类目标,训练集与测试集按 8:2 划分。
● 图像规格:红外图像分辨率 640×512,可见光图像分辨率 1920×1080,均为 8 位灰度 / 彩色格式。
● 标注方式:采用 COCO 标准进行边界框标注,明确目标类别与像素坐标信息。
● 采集条件:覆盖室内外多场景,温度采集范围 - 10℃~80℃,光照强度 50~10,000 lux ,数据多样性高。
● 图像规格:红外图像分辨率 640×512,可见光图像分辨率 1920×1080,均为 8 位灰度 / 彩色格式。
● 标注方式:采用 COCO 标准进行边界框标注,明确目标类别与像素坐标信息。
● 采集条件:覆盖室内外多场景,温度采集范围 - 10℃~80℃,光照强度 50~10,000 lux ,数据多样性高。
使用方法
1、图像配准处理:先读取双模态图像,通过检测标定板圆心获取红外与可见光图像上的坐标点,计算尺度因子与偏移量,对红外图像进行 resize 和位置调整,最后将处理后的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加权融合。
2、模型训练操作:可选用 U-Net 架构训练图像配准模型,损失函数结合 L1 距离与感知损失;融合模型根据需求选择,轻量级选 DenseFuse 网络,高精度选 DeepFusionNet,并对数据进行增强处理,如对红外图像添加温度偏移,可见光图像添加雨雾噪声。
3、应用部署流程:在工业检测场景,双光摄像头实时采集图像后,经配准融合、目标检测,标记温度异常区域并推送报警;在安防监控场景,对视频流抽帧后进行多尺度配准,结合热区联动跟踪与异常行为识别。
2、模型训练操作:可选用 U-Net 架构训练图像配准模型,损失函数结合 L1 距离与感知损失;融合模型根据需求选择,轻量级选 DenseFuse 网络,高精度选 DeepFusionNet,并对数据进行增强处理,如对红外图像添加温度偏移,可见光图像添加雨雾噪声。
3、应用部署流程:在工业检测场景,双光摄像头实时采集图像后,经配准融合、目标检测,标记温度异常区域并推送报警;在安防监控场景,对视频流抽帧后进行多尺度配准,结合热区联动跟踪与异常行为识别。
相似应用场景下的相似产品
注意事项
1、严格控制配准误差,当目标距离偏离标定距离 1.5m 时,需依据公式动态调整偏移参数,确保目标在特定距离下的误差符合要求。
2、注意硬件设备兼容性,红外与可见光相机基线长度应≥10cm ,以保证视差精度,推荐使用双光一体化模组;同时商业使用需注意版权问题,对含有人脸、车牌的街景图像进行模糊处理 。
2、注意硬件设备兼容性,红外与可见光相机基线长度应≥10cm ,以保证视差精度,推荐使用双光一体化模组;同时商业使用需注意版权问题,对含有人脸、车牌的街景图像进行模糊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