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 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Chapter_1
Chapter_1
1.需求弹性:衡量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供给弹性:衡量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供给量变动的程度大小
需求弹性 :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恩格尔曲线:假定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反应收入变化和消费者消费量变化的曲线,称为恩格尔曲线。这是以德国十九世纪后期统计学家恩格尔的名字命名的。
交易费用 :就是为了完成交易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寻找和发现交易对象的成本、了解交易价格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订立交易合约的成本、履约合约的成本、监督合约的履行和制裁违约行为的成本。
6、价格歧视:垄断厂商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并且这些不同价格并非因为成本不同造成,叫做差别定价或者价格歧视。
2.点弹性:Ed=(△Q/Q)/(△P/P)
弧弹性:(Q2-Q1)/[(Q2+Q1)/2] / (P2-P1)/[(P2+P1)/2] 一般公式:△Q*P/△P*Q
对某一消费品的需求函数为P=100— ,分别计算价格p=60和p=40时的价格弹性系数解:Q= = -200P+10000
Ed=(△Q/Q)/(△P/P)=(2P-200)* 当p=60时,E=-3 当P=40时E=-
3.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上商品x和y边际替代是等于它们的边际效用之比
已知某消费者每年用于商品1和商品2的收入为540元,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1=20元和p2=30元,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3 ,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各应为多少?每年从中获得的总效用是多少?
解:解:根据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MU1/MU2=P1/P2 其中,由可得:MU1=dTU/d =3
MU2=dTU/d =6 于是,有:3 /6 = 20/30 (1)整理得将(1)式代入预算约束条件20 +30 =540,得: =9, =12因此,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应该为:U=3 =3888
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即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当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产量的增量迟早会出现下降
5.试对比分析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和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①垄断竞争行业与完全竞争行业相比,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例如,垄断竞争行业也包含有大量小规模厂商,小厂商能自由进入该行业。这些情况都很像完全竞争行业。②完全竞争行业的产品是同质的,各厂商产品具有完全的替代性,而垄断竞争行业中每个厂商的产品不是同质的,而是存在差别。尽管这些有差别的产品之间具有很高的替代性,但这种差别毕竟使每个厂商对于自己的产品享有一定的排斥其竞争者的垄断权力。因此,垄断竞争行业每个厂商的产品的需求曲线,不是需求弹性为穷大的水平线,而是自左向右下倾斜的,这是垄断竞争厂商与完全竞争厂商的唯一差别。因此,垄断竞争行业厂商长期均衡价格和产量虽然也是该厂商的产品需求曲线dd与LAC曲线相切之点的价格和产量,但由于这一点不可能像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点那样在LAC曲线的最低点(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点在LAC曲线的最低点是因为厂商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而在LAC曲线最低点的左面那段向下倾斜的LAC曲线上。因此,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低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产量,而价格则高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价格。这就是说,同完全竞争相比,垄断导致较少产量,消费者支付较高价格,但生产者并未因此赚得更多利润,因为较少的产量的平均成本也较高。此外,垄断竞争者之间开展的广告战也导致更高的成本和价格。③从整个社会看,同完全竞争比较,垄断竞争行业各厂商使用的设备规模小于最优规模,这样的设备规模提供的产量的平均成本大于该设备的最低平均成本。这意味着生产资源未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因而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也会出现过剩生产能力。这对于社会资源利用来说,造成了浪费。然而,有垄断竞争情况下造成浪费的原因是产品的差别性,产品的差别又是满足了人们本来就存在的多种多样的需要。产品的多样化,丰富了消费者生活,对消费者也有利。
6. 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C)。 (A) AVC﹥MC中的那部分AVC曲线;
(B) AC﹥MC中的那部分AC曲线;(C) MC≥AVC中的那部分MC曲线;(D) MC≥AC中的那部分MC曲线。7. 经济利润是指厂商的收益与它的成本之差,后者包括从最有利的另外一种厂商资源的使用中可以获得的收益机会成本 :指的是这种资源用于“次佳” 用途所具有的价值,也就是所放弃的次佳选择的收益,或者说是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所能带来的最高收益。
8.生产规模扩大导致收益的变动可分为哪些阶段?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一般来说,企业的规模扩大导致收益变动可分为三个阶段 :规模报酬递增、不变、递减。在企业开始生产的最初阶段,由于要素的投入带来了生产专业程度的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提高,合理的、先进的管理进一步充分发挥了各要素的组合功能,所以最初阶段企业的规模收益呈递增趋势;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递增收益的因素吸收完了,生产要素的组合受到了技术的限制,因此规模收益专为常数状态;接下来如果在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是管理效率的降低,生产效率的下降。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企业要保持生产的效率,各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平衡至关重要,当诸要素能力不均衡时,如果还存在潜在生产力,那么最低生产能力因素的略微提高,将会带来整体生产能力的提高,反之,如果整体生产能力以趋极限,继续增加投入,将是得不偿失的。
为什么完全竞争不是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的充分必要条件?
当完全竞争市场达到长期均衡时,经济效率、亦即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都自动满足。即(1)交换的最有条件:对于任意两个消费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2)生产的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生产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3)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和边际转换率。但是在非完全竞争的情况下也会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这就是实行完全价格歧视的垄断厂商。实行完全价格歧视的产出组合与完全竞争一般均衡的产出组合相同,因而也能达到帕累托最优。
已知某垄断厂商的成本函数为TC=0.6Q2+3Q+2,反需求函数为P=8-0.4Q
求:(1)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
(2) 该厂商实现收益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
(3)比较(1)、(2)的结果
解答:(1)由题意可得:MC= 且MR=8-0.8Q
于是,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有:
8-0.8Q=1.2Q+3解得 Q=2.5
以Q=2.5代入反需求函数P=8-0.4Q,得:
P=8-0.4×2.5=7以Q=2.5和P=7代入利润等式,有:
л=TR-TC=PQ-TC=(7×0.25)-(0.6×2.52+2) =17.5-13.25=4.25
所以,当该垄断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其产量Q=2.5,价格P=7,收益TR=17.5,利润л=4.25
(2)由已知条件可得总收益函数为:TR=P(Q)Q=(8-0.4Q)Q=8Q-0.4Q2
令 解得Q=10且 <0
所以,当Q=10时,TR值达最大值.
以Q=10代入反需求函数P=8-0.4Q,得:P=8-0.4×10=4以Q=10,P=4代入利润等式,有》
л=TR-TC=PQ-TC =(4×10)-(0.6×102+3×10+2)=40-92=-52
所以,当该垄断厂商实现收益最大化时,其产量Q=10,价格P=4,收益TR=40,利润л=-52,即该厂商的亏损量为52.
(3)通过比较(1)和(2)可知:将该垄断厂商实现最大化的结果与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结果相比较,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较低(因为2.25<10),价格较高(因为7>4),收益较少(因为17.5<40),利润较大(因为4.25>-52).显然,理性的垄断厂商总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生产目标,而不是将收益最大化作为生产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厂商总是以较高的垄断价格和较低的产量,来获得最大的利润.
简述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及证明
原则MR=MC 数学证明:π =R(Q)-C(Q)
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必要条件是: 即: 因此,MR=MC
Content
Chapter_1
Chapter_1
1.需求弹性:衡量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供给弹性:衡量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供给量变动的程度大小
需求弹性 :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恩格尔曲线:假定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反应收入变化和消费者消费量变化的曲线,称为恩格尔曲线。这是以德国十九世纪后期统计学家恩格尔的名字命名的。
交易费用 :就是为了完成交易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寻找和发现交易对象的成本、了解交易价格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订立交易合约的成本、履约合约的成本、监督合约的履行和制裁违约行为的成本。
6、价格歧视:垄断厂商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并且这些不同价格并非因为成本不同造成,叫做差别定价或者价格歧视。
2.点弹性:Ed=(△Q/Q)/(△P/P)
弧弹性:(Q2-Q1)/[(Q2+Q1)/2] / (P2-P1)/[(P2+P1)/2] 一般公式:△Q*P/△P*Q
对某一消费品的需求函数为P=100— ,分别计算价格p=60和p=40时的价格弹性系数解:Q= = -200P+10000
Ed=(△Q/Q)/(△P/P)=(2P-200)* 当p=60时,E=-3 当P=40时E=-
3.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上商品x和y边际替代是等于它们的边际效用之比
已知某消费者每年用于商品1和商品2的收入为540元,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1=20元和p2=30元,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3 ,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各应为多少?每年从中获得的总效用是多少?
解:解:根据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MU1/MU2=P1/P2 其中,由可得:MU1=dTU/d =3
MU2=dTU/d =6 于是,有:3 /6 = 20/30 (1)整理得将(1)式代入预算约束条件20 +30 =540,得: =9, =12因此,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应该为:U=3 =3888
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即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当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产量的增量迟早会出现下降
5.试对比分析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和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①垄断竞争行业与完全竞争行业相比,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例如,垄断竞争行业也包含有大量小规模厂商,小厂商能自由进入该行业。这些情况都很像完全竞争行业。②完全竞争行业的产品是同质的,各厂商产品具有完全的替代性,而垄断竞争行业中每个厂商的产品不是同质的,而是存在差别。尽管这些有差别的产品之间具有很高的替代性,但这种差别毕竟使每个厂商对于自己的产品享有一定的排斥其竞争者的垄断权力。因此,垄断竞争行业每个厂商的产品的需求曲线,不是需求弹性为穷大的水平线,而是自左向右下倾斜的,这是垄断竞争厂商与完全竞争厂商的唯一差别。因此,垄断竞争行业厂商长期均衡价格和产量虽然也是该厂商的产品需求曲线dd与LAC曲线相切之点的价格和产量,但由于这一点不可能像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点那样在LAC曲线的最低点(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点在LAC曲线的最低点是因为厂商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而在LAC曲线最低点的左面那段向下倾斜的LAC曲线上。因此,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低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产量,而价格则高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价格。这就是说,同完全竞争相比,垄断导致较少产量,消费者支付较高价格,但生产者并未因此赚得更多利润,因为较少的产量的平均成本也较高。此外,垄断竞争者之间开展的广告战也导致更高的成本和价格。③从整个社会看,同完全竞争比较,垄断竞争行业各厂商使用的设备规模小于最优规模,这样的设备规模提供的产量的平均成本大于该设备的最低平均成本。这意味着生产资源未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因而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也会出现过剩生产能力。这对于社会资源利用来说,造成了浪费。然而,有垄断竞争情况下造成浪费的原因是产品的差别性,产品的差别又是满足了人们本来就存在的多种多样的需要。产品的多样化,丰富了消费者生活,对消费者也有利。
6. 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C)。 (A) AVC﹥MC中的那部分AVC曲线;
(B) AC﹥MC中的那部分AC曲线;(C) MC≥AVC中的那部分MC曲线;(D) MC≥AC中的那部分MC曲线。7. 经济利润是指厂商的收益与它的成本之差,后者包括从最有利的另外一种厂商资源的使用中可以获得的收益机会成本 :指的是这种资源用于“次佳” 用途所具有的价值,也就是所放弃的次佳选择的收益,或者说是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所能带来的最高收益。
8.生产规模扩大导致收益的变动可分为哪些阶段?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一般来说,企业的规模扩大导致收益变动可分为三个阶段 :规模报酬递增、不变、递减。在企业开始生产的最初阶段,由于要素的投入带来了生产专业程度的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提高,合理的、先进的管理进一步充分发挥了各要素的组合功能,所以最初阶段企业的规模收益呈递增趋势;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递增收益的因素吸收完了,生产要素的组合受到了技术的限制,因此规模收益专为常数状态;接下来如果在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是管理效率的降低,生产效率的下降。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企业要保持生产的效率,各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平衡至关重要,当诸要素能力不均衡时,如果还存在潜在生产力,那么最低生产能力因素的略微提高,将会带来整体生产能力的提高,反之,如果整体生产能力以趋极限,继续增加投入,将是得不偿失的。
为什么完全竞争不是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的充分必要条件?
当完全竞争市场达到长期均衡时,经济效率、亦即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都自动满足。即(1)交换的最有条件:对于任意两个消费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2)生产的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生产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3)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和边际转换率。但是在非完全竞争的情况下也会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这就是实行完全价格歧视的垄断厂商。实行完全价格歧视的产出组合与完全竞争一般均衡的产出组合相同,因而也能达到帕累托最优。
已知某垄断厂商的成本函数为TC=0.6Q2+3Q+2,反需求函数为P=8-0.4Q
求:(1)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
(2) 该厂商实现收益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
(3)比较(1)、(2)的结果
解答:(1)由题意可得:MC= 且MR=8-0.8Q
于是,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有:
8-0.8Q=1.2Q+3解得 Q=2.5
以Q=2.5代入反需求函数P=8-0.4Q,得:
P=8-0.4×2.5=7以Q=2.5和P=7代入利润等式,有:
л=TR-TC=PQ-TC=(7×0.25)-(0.6×2.52+2) =17.5-13.25=4.25
所以,当该垄断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其产量Q=2.5,价格P=7,收益TR=17.5,利润л=4.25
(2)由已知条件可得总收益函数为:TR=P(Q)Q=(8-0.4Q)Q=8Q-0.4Q2
令 解得Q=10且 <0
所以,当Q=10时,TR值达最大值.
以Q=10代入反需求函数P=8-0.4Q,得:P=8-0.4×10=4以Q=10,P=4代入利润等式,有》
л=TR-TC=PQ-TC =(4×10)-(0.6×102+3×10+2)=40-92=-52
所以,当该垄断厂商实现收益最大化时,其产量Q=10,价格P=4,收益TR=40,利润л=-52,即该厂商的亏损量为52.
(3)通过比较(1)和(2)可知:将该垄断厂商实现最大化的结果与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结果相比较,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较低(因为2.25<10),价格较高(因为7>4),收益较少(因为17.5<40),利润较大(因为4.25>-52).显然,理性的垄断厂商总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生产目标,而不是将收益最大化作为生产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厂商总是以较高的垄断价格和较低的产量,来获得最大的利润.
简述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及证明
原则MR=MC 数学证明:π =R(Q)-C(Q)
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必要条件是: 即: 因此,MR=MC

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198.38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