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 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推荐序:迎接下一站幸福(岳晓东)(1)
推荐序:迎接下一站幸福(岳晓东)(2)
推荐序:人生最大的财富——身心健康(鲜于凉)
原版推荐序:丰收(王季庆)
原版推荐序:身心灵的完美交融(陈曜卿)
情绪的真面目(1)
情绪的真面目(2)
情绪的真面目(3)
愤怒有正面力量(1)
愤怒有正面力量(2)
失败的好处(1)
失败的好处(2)
恐惧是最好的朋友(1)
恐惧是最好的朋友(2)
被迫害妄想世界(1)
被迫害妄想世界(2)
平衡自己的不平衡(1)
平衡自己的不平衡(2)
平衡自己的不平衡(3)
梦是伟大的治疗师(1)
梦是伟大的治疗师(2)
以理性跟随内在冲动(1)
以理性跟随内在冲动(2)
化解生命的无力感(1)
化解生命的无力感(2)
打开身心能量的通道(1)
打开身心能量的通道(2)
天天创造好心情(1)
天天创造好心情(2)
真心真意的人际关系(1)
真心真意的人际关系(2)
全新的“前世因缘”(1)
全新的“前世因缘”(2)
推荐序:迎接下一站幸福(岳晓东)(1)
迎接下一站幸福
◎岳晓东
又一本救世的新书要出版了。许医师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福音,为我们迎接下一站的幸福指引明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许医师的这本书正是他在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对患者的亲身体验中总结融合而得。
健康是一位人人喜欢的美丽天使,疾病则是一个人人讨厌的幽灵。要远离疾病,首先要懂得健康之道、养生之道;要获得健康,又必须要全面探讨病因病根,掌握正确的祛病之法。疾病是人生最主要的烦恼之一,反过来,很多疾病又根源于人们内心的烦恼情绪。因此,消除疾病的根本方法即在于断除人生的烦恼,过一种真正快乐的生活。人是身心灵三方面的结合,缺一不可,健康也是如此。正如许医师书中所言:所有的情绪都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也绝对值得我们信任——不管是愤怒的、悲伤的或忧郁的情绪。
有的人将“人”理解为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互支撑。但是,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身体与灵魂之间的共同依存。一个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会时刻注意调节自己身心的需求,让自己处于最佳的精神状态。潮起潮落、冬去春来、月圆月缺、花飞花谢,自然界万物都在循环往复的变化之中,我也不例外,情绪也会时好时坏。每天清晨醒来时,我可能不再有旧日的情怀。昨日的欢乐变成今日的哀愁,今日的悲伤又转为明日的喜悦。对于自己千变万化的个性,我不再听之任之,我知道,只有积极主动地控制情绪,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我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我由此而变得伟大。
人的思想是由无数个“起心动念”组成的。人体如同一个大化工厂,你有什么样的心理,身体就会按照你的心理定位进行什么样的化学合成,心情就如同化工厂的调节密码。多年来,许医师一直在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和病理之间的变化规律,探索“病由心解”的理论和方法。而他所出版的一本本新书都是他真知灼见的明证,都渗透着他对世人点点滴滴的无私奉献。
在很大程度上,疾病并不是气候等自然因素造成的,而是文化因素造成的,是人类自找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不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都有可能造成疾病。也就是说,身体的病态根源于生活的病态、人生的病态,身体的健康有赖于心灵的健康、文化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因此,许添盛医师经过多年的医学实践和辛勤探索,终于提出了“身心灵整体健康”这一完整的健康新概念。这一观念的提出和建立,标志着人类对疾病、对自身生命奥秘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健康是幸福之本,乐观是健康之源。但愿我们都能静下来读读这本书,重新审视一下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身、心、灵整体上关注一下自己的健康,以不辜负许医师的一片良苦用心。
推荐序:迎接下一站幸福(岳晓东)(2)
人生不怕难,就怕愁莫展,能求苦中乐,笑笑眉头展。?本书就是本着让情绪为健康服务的原则,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让人们看清情绪的本质,了解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学会掌控情绪,杜绝情绪中坏的一面,发扬好的一面,让情绪成为人们的帮手,为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服务。我们好好聆听一下许医师对我们的真情告白,善待自己、善待生命,迎接下一站幸福。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花园,感动之余,让我们更好地培植我们的心灵花园,让其也成为蒙福之地!最深刻的甘甜,最纯美的芬芳,从最丰盛而隐秘的心灵花园飘逸而出……
是为序。
2009年12月1日
http://personal.cityu.edu.hk/~ssxdyue
推荐人简介
岳晓东博士,1993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人类发展与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任香港城市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副理事长;香港心理学会辅导心理学会首任会长;国内18所大学的客座、兼职教授;国内多家报刊的专栏作家。
出版心理学畅销读物《登天的感觉》(全国优秀读书二等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颁发)、《少年我心》(1998年,优秀读书三等奖,由上海人民出版社颁发)、《哈佛热线》(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三等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颁发)、《与真理为友》等。
推荐序:人生最大的财富——身心健康(鲜于凉)
人生最大的财富——身心健康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神秀的这首偈告诉人们身体和心灵的关系。通过身体症状,觉知观照自己心灵上的阴影,面对拂拭尘埃才能达到身心灵合一的健康光明人生。
整体观是这个时代真正有效的信息和观念。从国外到国内,越来越多的人们从事物现象的完整性、统一性和联系性出发着眼于全局,发现问题,处理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愉悦快乐的生活和有意义的生命。但是医生只去医治人的身体症状,心理工作者只从人的心理行为方面去除问题,人为地把“身体”和“心理”分开的现象也非常的普遍。
几乎所有的疾病症状都是要强迫人们去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症状其实是我们自身的镜子,它照出我们的阴影---那些不想成为、不想在自己身上看到、不想经历、不想使之成为特点的所有被排斥的东西。症状只是阴影的表达模式,它告诉人们信息,是人们的老师和指路人。在我十几年的心理学习咨询教学禅修中,特别是近些年的体悟实践的过程里,我让患者学会与症状和平共处,面对它,绝对不要抗争和战胜它,就如佛家所说“感谢伤害过我的人”,也有癌症患者绝处逢生,走到了柳暗花明的新世界。
我深深的看到病人既是肇事者,又是受害者,使他受苦的是他的认识的模糊。无论是细菌、病毒或毒物还是地球的射线都没有引起疾病,是人们把它们作为辅助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病。就如水泥、砖和木头等物质都不能形成房子,是人们利用这些物质手段来表达设计师的思想和观念。所有能见的东西,所有具体和功能性的东西也仅仅是一种思想的表达方式,因而也是通往不可见事物的桥梁。许医生的书里也会有许多的案例说明这个问题。
非常高兴能看到同行许医生的《绝处逢生》、《我心医我病》、《做自己的情绪调节师》系列丛书的出版。相信这套丛书能帮助那些在身心灵成长的道路上行进的朋友们。让爱,智慧,创造力的菩提之花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绽放。
鲜于凉
2009年9月15日于北京蜀三和
www.cmbj.org.cn
原版推荐序:丰收(王季庆)
丰收
王季庆
好像才一转眼,又要为许添盛医师写序了。
真的,这是他生命力和创造力又一次的惊人展现。除了看诊、带领好几个读书会、演讲、上媒体、带团体、训练赛斯学派心灵辅导师及做个别身心灵辅导之外,他居然一承诺下来就持续每周替大成报写专栏,至今已超过两年,而这就是那专栏的第二次结集。他到底如何“挤”出时间来写出这些精彩的篇章?恐怕连周围的同事、朋友和学生也都百思不解。
添盛曾开玩笑说我是他的“培养皿”。也许吧,不过,连我都开始怀疑,被培养出来的搞不好是个“异形”咧!还是说“超人”好听一些?反正,在理念上,我提供了他“赛斯资料”;在情感上,我给了他护持和赞赏,但他能有今天的成就,还是凭着他先天的禀赋和后天不懈的努力啊!
我想,添盛之所以能周复一周地有这么多好东西与读者分享,其实与他平日的活动有很大的关系,他整个的思想、信念以“赛斯”教我们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为基础,然后不断地在咨商、演讲和读书会中一再地得到印证,使得他活化、活用了赛斯的理念,并且持续由病友和听众之中得到回馈,所以心中的感想和感触唾手可得,像我开玩笑说他的:一泻千里。以前,他一开口就可以说个不停,现在,他更是一下手就可以写个不停。而我虽然常听他讲,他的文章更是每篇都先读过,可是仍然每次都赞叹他说得好,说得有道理。当然,也不是只有我这样感觉,来自各地听众和读者的回应更证实了我所言不虚。
这本书大致可以说是涵盖了身心灵整体健康的情、理、法三面。在情绪和身心健康这部分,比较浅显易懂,因为它是揉和了许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的结果,让他深深体会到人性的复杂幽微处。到了谈信念的篇章,许医师便尽力用一般人可以了解的方式反复讲解赛斯的中心思想。及至谈自性的部分,更是已超越了身和心的范围,直接触及了哲学与宗教所关怀的层次,并且不受任何传统框架的局限,明白表达了赛斯独特而震撼人心的真理。
我认为,本书的内容就是它自己最好的“见证”,也不须我再多说什么。何况,添盛曾说,别人的赞美都不算什么,因为都不及他对自己作品的赞叹!哈哈,“自恋狂”能有这样的效果,也真是普遍缺乏自信、觉得自己不够好的人的好榜样吧?
原版推荐序:身心灵的完美交融(陈曜卿)
身心灵的完美交融
陈曜卿
许医师又出书了!这《做自己的情绪调节师》,是他以“身心灵健康生活处方”为中心理念的又一部著作。许医师从人生基本面的问题着手,辅以实际的咨商个案,用深入浅出的灵活笔触,阐述了许多颇值得我们去体会及实践的意念。
人可以透过心理情境的改变,经由心灵的积极冥想,使自己充满威力地活在当下,让人生过得有尊严、有价值。我们也能借由心想事成的信念,以强烈的企图心完成自己的心愿,甚至能面对所有的疾病,使它们消失于无形,进而拥有快乐逍遥的生活。如此一来,纵然存在着身体的苦痛、心灵的创伤,亦将因心念的转换而开启新的希望、新的方向,再付诸外在的实际行动,内外相辅相成,身心灵应能逐步走入健康完美的交融境界。
从许医师在身心灵领域的研究与体会来看,称他是个天才应当之无愧。在医院里,担任临床身心科医师所能服务的病人实在有限,而出版这本好书,除了可以将个人的学识及自身的领悟公之于世外,更可以借文字流传使许多无缘与其相见的民众受益。期盼得识此书的有缘人,能告诉所有关心身心灵健康或有所需求的亲朋好友们:许医师一系列身心灵的著作,绝对值得大众善加琢磨、用心感受。
情绪的真面目(1)
情绪篇 这一刻就是“威力之点”
睁开你的双眼,环顾你的四周,在心中了悟这一刻就是“威力之点”。深切地明白,自己不但不受过去、现在及未来的掌控,而且在当下,就可以改变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事件。
深深地吸一口气,感觉力量由四面八方涌入你的身体,感觉力量由内心深处缓缓升起。让你的双眼大开,感觉你的周遭——现在的你,就是一个创造者;现在的你,充满了无穷的威力。
你可以在当下扫除所有的疾病、扫除所有的无力感——威力点就在当下。
情绪的真面目
我是喜怒形于色的人,情绪起伏不定困扰着我,真是修养不到家?
以前我老是弄不懂,到底人为什么会有情绪?情绪的来源、意义及本质为何?或这样说好了,情绪存在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绝对有必要从新时代身心灵的观点来好好探讨一番。就宗教的修行观而言,情绪似乎是个不受欢迎的东西,宗教多是期待人们必须表现出平静、祥和,且仿佛永远不动怒的样子。一旦你轻易地动怒,一个原因是你的修养不够,修行没到家;另一个原因则是你前世不修、业障太重。因此,愤怒、嫉妒、悲伤这类的情绪,是一个人的灵魂提升不够才会出现,也是属于世俗众生、凡夫俗子的特有产物。一个修行人被期待脸上必须永远挂着笑容,必须永远不能动怒,一动怒就破功了。(唉!真是太累了!)
在社会的世俗面,对传统的男性而言,有些情绪也是不被欢迎的,比如当一个男人感觉自身有脆弱、害怕、恐惧、想哭或想依靠的情绪时,那实在是个十分令人难堪的画面。哈哈!一个脆弱害怕的男人如何成为女人可依靠的坚强臂膀?如何成为一个能干、果决、发号施令的一家之主或上司?一个恐惧害怕的男人不但会被同事及街坊邻居讥笑,在社会上根本就没有一席之地,随时会被淘汰。因此男性的圈子里,恐惧、脆弱、无助、想哭的情绪是绝不受欢迎的。
而科学界及精神医学界是如何看待情绪呢?首先,情绪的起源是大脑神经传导物质及荷尔蒙化学变化的结果,而情绪障碍乃是脑中化学不平衡所导致的。因此,一个精神病或精神官能症患者,要么情绪产生过多且控制不良,如躁症病人所呈现的暴怒;要么是情绪产生不足,如槁木死灰、表情平淡的忧郁症患者。情绪过多让一个人不断地与人冲突,起脚动手,泼妇骂街;情绪过少则让一个人失去动力,不吃不喝,整日消极,仿佛泄了气的皮球。
情绪的真面目(2)
情绪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过多过少都会出问题;色彩太少当然索然无味,色彩过多却也眼花缭乱、漫无章法。情绪来自生命底层,为生活增加色彩,但它却又如此地不可预测,令人又爱又怕。情绪和我们的真正关系为何?我们能信任它吗?还是——它是一个来自潜意识的危险东西,犹如核能发电或核子弹和世界和平的关系,一不小心“砰”地一声,你多年苦心营造的形象及人际关系立刻完蛋。
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你又是如何看待情绪的?你也许很气小孩不念书、不专心、爱玩、一天到晚打游戏,但是听了教育专家的话,“生气是无济于事的”,于是你改为“柔性劝导”。结果一天下来,也许工作不顺,回到家又是同样的画面;你终于抓狂了,发完一顿脾气之后,你可能反过来开始责怪自己——你看,又是情绪惹的祸。你也许很爱父母,但看着他们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爱乱吃药),你真是又气愤,又痛心,(只是有一天,)你终于忍不住和父母吵了起来,明明知道自己是为他们好,却总是没办法好好说,一说就吵架,又不能不说。一方面你觉得自己没错,一方面又觉得自己不该用那种口气,惹得所有人不开心。此时你也会想:都是我的情绪、我的急性子和坏脾气惹的祸。
以上的诸多观点或诸多现象,都反映出现代人对情绪的又爱又恨。许多的励志书籍都告诉大家,要有正面的思想才能产生正面的情绪,才会有光明的人生。又有许许多多的身心医学、身心灵的专家告诉大家,大多数的疾病都是负面情绪的结果,脾气大的人容易导致心脏病、高血压,压抑情绪的人容易得癌症;于是很多生重病的人开始“修身养性”,开始学佛、上教堂,调整自己的情绪,希望不发脾气。到底这样的做法对不对?是病会好,还是更早死?
到底负面情绪会不会让人生病?
关于情绪,赛斯说过一句有趣的话:“仿佛只有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情绪才会被接纳为亲生子女似的。”老实告诉大家,就我对目前所有理论的了解,没有人真的知道情绪的目的及真面目,究竟而言,“情绪永远都不是问题,也绝非障碍本身。”
情绪,或负面情绪,永远不会导致疾病。所有的情绪,都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最亲密、最值得信任的朋友。任何情绪的出现,不管是正面或负面,都是为了帮助我们而存在。
以上这几句话各位读者一定要牢牢地记在脑海里。
情绪本身永远不是、不能也不该成为问题。如果情绪出了问题,有问题的不是情绪,而是情绪帮你指出内在问题的所在。
情绪的真面目(3)
许多宗教、修行派别、各式各类的修身养性之道,及乱七八糟的身心灵理论,都告诉你“问题出在情绪上”,尤其“负面情绪”不但会破坏你的人际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甚至会影响你的生理功能,造成种种疾病。因此,我们利用冥想打坐、修行转念,及合理的方法如打枕头、撕报纸、到山上大叫来调理情绪,或干脆直接压抑情绪,告诉自己要平静、要正面、要积极乐观。
但是,我问
Content
推荐序:迎接下一站幸福(岳晓东)(1)
推荐序:迎接下一站幸福(岳晓东)(2)
推荐序:人生最大的财富——身心健康(鲜于凉)
原版推荐序:丰收(王季庆)
原版推荐序:身心灵的完美交融(陈曜卿)
情绪的真面目(1)
情绪的真面目(2)
情绪的真面目(3)
愤怒有正面力量(1)
愤怒有正面力量(2)
失败的好处(1)
失败的好处(2)
恐惧是最好的朋友(1)
恐惧是最好的朋友(2)
被迫害妄想世界(1)
被迫害妄想世界(2)
平衡自己的不平衡(1)
平衡自己的不平衡(2)
平衡自己的不平衡(3)
梦是伟大的治疗师(1)
梦是伟大的治疗师(2)
以理性跟随内在冲动(1)
以理性跟随内在冲动(2)
化解生命的无力感(1)
化解生命的无力感(2)
打开身心能量的通道(1)
打开身心能量的通道(2)
天天创造好心情(1)
天天创造好心情(2)
真心真意的人际关系(1)
真心真意的人际关系(2)
全新的“前世因缘”(1)
全新的“前世因缘”(2)
推荐序:迎接下一站幸福(岳晓东)(1)
迎接下一站幸福
◎岳晓东
又一本救世的新书要出版了。许医师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福音,为我们迎接下一站的幸福指引明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许医师的这本书正是他在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对患者的亲身体验中总结融合而得。
健康是一位人人喜欢的美丽天使,疾病则是一个人人讨厌的幽灵。要远离疾病,首先要懂得健康之道、养生之道;要获得健康,又必须要全面探讨病因病根,掌握正确的祛病之法。疾病是人生最主要的烦恼之一,反过来,很多疾病又根源于人们内心的烦恼情绪。因此,消除疾病的根本方法即在于断除人生的烦恼,过一种真正快乐的生活。人是身心灵三方面的结合,缺一不可,健康也是如此。正如许医师书中所言:所有的情绪都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也绝对值得我们信任——不管是愤怒的、悲伤的或忧郁的情绪。
有的人将“人”理解为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互支撑。但是,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身体与灵魂之间的共同依存。一个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会时刻注意调节自己身心的需求,让自己处于最佳的精神状态。潮起潮落、冬去春来、月圆月缺、花飞花谢,自然界万物都在循环往复的变化之中,我也不例外,情绪也会时好时坏。每天清晨醒来时,我可能不再有旧日的情怀。昨日的欢乐变成今日的哀愁,今日的悲伤又转为明日的喜悦。对于自己千变万化的个性,我不再听之任之,我知道,只有积极主动地控制情绪,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我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我由此而变得伟大。
人的思想是由无数个“起心动念”组成的。人体如同一个大化工厂,你有什么样的心理,身体就会按照你的心理定位进行什么样的化学合成,心情就如同化工厂的调节密码。多年来,许医师一直在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和病理之间的变化规律,探索“病由心解”的理论和方法。而他所出版的一本本新书都是他真知灼见的明证,都渗透着他对世人点点滴滴的无私奉献。
在很大程度上,疾病并不是气候等自然因素造成的,而是文化因素造成的,是人类自找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不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都有可能造成疾病。也就是说,身体的病态根源于生活的病态、人生的病态,身体的健康有赖于心灵的健康、文化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因此,许添盛医师经过多年的医学实践和辛勤探索,终于提出了“身心灵整体健康”这一完整的健康新概念。这一观念的提出和建立,标志着人类对疾病、对自身生命奥秘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健康是幸福之本,乐观是健康之源。但愿我们都能静下来读读这本书,重新审视一下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身、心、灵整体上关注一下自己的健康,以不辜负许医师的一片良苦用心。
推荐序:迎接下一站幸福(岳晓东)(2)
人生不怕难,就怕愁莫展,能求苦中乐,笑笑眉头展。?本书就是本着让情绪为健康服务的原则,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让人们看清情绪的本质,了解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学会掌控情绪,杜绝情绪中坏的一面,发扬好的一面,让情绪成为人们的帮手,为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服务。我们好好聆听一下许医师对我们的真情告白,善待自己、善待生命,迎接下一站幸福。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花园,感动之余,让我们更好地培植我们的心灵花园,让其也成为蒙福之地!最深刻的甘甜,最纯美的芬芳,从最丰盛而隐秘的心灵花园飘逸而出……
是为序。
2009年12月1日
http://personal.cityu.edu.hk/~ssxdyue
推荐人简介
岳晓东博士,1993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人类发展与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任香港城市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副理事长;香港心理学会辅导心理学会首任会长;国内18所大学的客座、兼职教授;国内多家报刊的专栏作家。
出版心理学畅销读物《登天的感觉》(全国优秀读书二等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颁发)、《少年我心》(1998年,优秀读书三等奖,由上海人民出版社颁发)、《哈佛热线》(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三等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颁发)、《与真理为友》等。
推荐序:人生最大的财富——身心健康(鲜于凉)
人生最大的财富——身心健康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神秀的这首偈告诉人们身体和心灵的关系。通过身体症状,觉知观照自己心灵上的阴影,面对拂拭尘埃才能达到身心灵合一的健康光明人生。
整体观是这个时代真正有效的信息和观念。从国外到国内,越来越多的人们从事物现象的完整性、统一性和联系性出发着眼于全局,发现问题,处理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愉悦快乐的生活和有意义的生命。但是医生只去医治人的身体症状,心理工作者只从人的心理行为方面去除问题,人为地把“身体”和“心理”分开的现象也非常的普遍。
几乎所有的疾病症状都是要强迫人们去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症状其实是我们自身的镜子,它照出我们的阴影---那些不想成为、不想在自己身上看到、不想经历、不想使之成为特点的所有被排斥的东西。症状只是阴影的表达模式,它告诉人们信息,是人们的老师和指路人。在我十几年的心理学习咨询教学禅修中,特别是近些年的体悟实践的过程里,我让患者学会与症状和平共处,面对它,绝对不要抗争和战胜它,就如佛家所说“感谢伤害过我的人”,也有癌症患者绝处逢生,走到了柳暗花明的新世界。
我深深的看到病人既是肇事者,又是受害者,使他受苦的是他的认识的模糊。无论是细菌、病毒或毒物还是地球的射线都没有引起疾病,是人们把它们作为辅助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病。就如水泥、砖和木头等物质都不能形成房子,是人们利用这些物质手段来表达设计师的思想和观念。所有能见的东西,所有具体和功能性的东西也仅仅是一种思想的表达方式,因而也是通往不可见事物的桥梁。许医生的书里也会有许多的案例说明这个问题。
非常高兴能看到同行许医生的《绝处逢生》、《我心医我病》、《做自己的情绪调节师》系列丛书的出版。相信这套丛书能帮助那些在身心灵成长的道路上行进的朋友们。让爱,智慧,创造力的菩提之花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绽放。
鲜于凉
2009年9月15日于北京蜀三和
www.cmbj.org.cn
原版推荐序:丰收(王季庆)
丰收
王季庆
好像才一转眼,又要为许添盛医师写序了。
真的,这是他生命力和创造力又一次的惊人展现。除了看诊、带领好几个读书会、演讲、上媒体、带团体、训练赛斯学派心灵辅导师及做个别身心灵辅导之外,他居然一承诺下来就持续每周替大成报写专栏,至今已超过两年,而这就是那专栏的第二次结集。他到底如何“挤”出时间来写出这些精彩的篇章?恐怕连周围的同事、朋友和学生也都百思不解。
添盛曾开玩笑说我是他的“培养皿”。也许吧,不过,连我都开始怀疑,被培养出来的搞不好是个“异形”咧!还是说“超人”好听一些?反正,在理念上,我提供了他“赛斯资料”;在情感上,我给了他护持和赞赏,但他能有今天的成就,还是凭着他先天的禀赋和后天不懈的努力啊!
我想,添盛之所以能周复一周地有这么多好东西与读者分享,其实与他平日的活动有很大的关系,他整个的思想、信念以“赛斯”教我们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为基础,然后不断地在咨商、演讲和读书会中一再地得到印证,使得他活化、活用了赛斯的理念,并且持续由病友和听众之中得到回馈,所以心中的感想和感触唾手可得,像我开玩笑说他的:一泻千里。以前,他一开口就可以说个不停,现在,他更是一下手就可以写个不停。而我虽然常听他讲,他的文章更是每篇都先读过,可是仍然每次都赞叹他说得好,说得有道理。当然,也不是只有我这样感觉,来自各地听众和读者的回应更证实了我所言不虚。
这本书大致可以说是涵盖了身心灵整体健康的情、理、法三面。在情绪和身心健康这部分,比较浅显易懂,因为它是揉和了许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的结果,让他深深体会到人性的复杂幽微处。到了谈信念的篇章,许医师便尽力用一般人可以了解的方式反复讲解赛斯的中心思想。及至谈自性的部分,更是已超越了身和心的范围,直接触及了哲学与宗教所关怀的层次,并且不受任何传统框架的局限,明白表达了赛斯独特而震撼人心的真理。
我认为,本书的内容就是它自己最好的“见证”,也不须我再多说什么。何况,添盛曾说,别人的赞美都不算什么,因为都不及他对自己作品的赞叹!哈哈,“自恋狂”能有这样的效果,也真是普遍缺乏自信、觉得自己不够好的人的好榜样吧?
原版推荐序:身心灵的完美交融(陈曜卿)
身心灵的完美交融
陈曜卿
许医师又出书了!这《做自己的情绪调节师》,是他以“身心灵健康生活处方”为中心理念的又一部著作。许医师从人生基本面的问题着手,辅以实际的咨商个案,用深入浅出的灵活笔触,阐述了许多颇值得我们去体会及实践的意念。
人可以透过心理情境的改变,经由心灵的积极冥想,使自己充满威力地活在当下,让人生过得有尊严、有价值。我们也能借由心想事成的信念,以强烈的企图心完成自己的心愿,甚至能面对所有的疾病,使它们消失于无形,进而拥有快乐逍遥的生活。如此一来,纵然存在着身体的苦痛、心灵的创伤,亦将因心念的转换而开启新的希望、新的方向,再付诸外在的实际行动,内外相辅相成,身心灵应能逐步走入健康完美的交融境界。
从许医师在身心灵领域的研究与体会来看,称他是个天才应当之无愧。在医院里,担任临床身心科医师所能服务的病人实在有限,而出版这本好书,除了可以将个人的学识及自身的领悟公之于世外,更可以借文字流传使许多无缘与其相见的民众受益。期盼得识此书的有缘人,能告诉所有关心身心灵健康或有所需求的亲朋好友们:许医师一系列身心灵的著作,绝对值得大众善加琢磨、用心感受。
情绪的真面目(1)
情绪篇 这一刻就是“威力之点”
睁开你的双眼,环顾你的四周,在心中了悟这一刻就是“威力之点”。深切地明白,自己不但不受过去、现在及未来的掌控,而且在当下,就可以改变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事件。
深深地吸一口气,感觉力量由四面八方涌入你的身体,感觉力量由内心深处缓缓升起。让你的双眼大开,感觉你的周遭——现在的你,就是一个创造者;现在的你,充满了无穷的威力。
你可以在当下扫除所有的疾病、扫除所有的无力感——威力点就在当下。
情绪的真面目
我是喜怒形于色的人,情绪起伏不定困扰着我,真是修养不到家?
以前我老是弄不懂,到底人为什么会有情绪?情绪的来源、意义及本质为何?或这样说好了,情绪存在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绝对有必要从新时代身心灵的观点来好好探讨一番。就宗教的修行观而言,情绪似乎是个不受欢迎的东西,宗教多是期待人们必须表现出平静、祥和,且仿佛永远不动怒的样子。一旦你轻易地动怒,一个原因是你的修养不够,修行没到家;另一个原因则是你前世不修、业障太重。因此,愤怒、嫉妒、悲伤这类的情绪,是一个人的灵魂提升不够才会出现,也是属于世俗众生、凡夫俗子的特有产物。一个修行人被期待脸上必须永远挂着笑容,必须永远不能动怒,一动怒就破功了。(唉!真是太累了!)
在社会的世俗面,对传统的男性而言,有些情绪也是不被欢迎的,比如当一个男人感觉自身有脆弱、害怕、恐惧、想哭或想依靠的情绪时,那实在是个十分令人难堪的画面。哈哈!一个脆弱害怕的男人如何成为女人可依靠的坚强臂膀?如何成为一个能干、果决、发号施令的一家之主或上司?一个恐惧害怕的男人不但会被同事及街坊邻居讥笑,在社会上根本就没有一席之地,随时会被淘汰。因此男性的圈子里,恐惧、脆弱、无助、想哭的情绪是绝不受欢迎的。
而科学界及精神医学界是如何看待情绪呢?首先,情绪的起源是大脑神经传导物质及荷尔蒙化学变化的结果,而情绪障碍乃是脑中化学不平衡所导致的。因此,一个精神病或精神官能症患者,要么情绪产生过多且控制不良,如躁症病人所呈现的暴怒;要么是情绪产生不足,如槁木死灰、表情平淡的忧郁症患者。情绪过多让一个人不断地与人冲突,起脚动手,泼妇骂街;情绪过少则让一个人失去动力,不吃不喝,整日消极,仿佛泄了气的皮球。
情绪的真面目(2)
情绪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过多过少都会出问题;色彩太少当然索然无味,色彩过多却也眼花缭乱、漫无章法。情绪来自生命底层,为生活增加色彩,但它却又如此地不可预测,令人又爱又怕。情绪和我们的真正关系为何?我们能信任它吗?还是——它是一个来自潜意识的危险东西,犹如核能发电或核子弹和世界和平的关系,一不小心“砰”地一声,你多年苦心营造的形象及人际关系立刻完蛋。
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你又是如何看待情绪的?你也许很气小孩不念书、不专心、爱玩、一天到晚打游戏,但是听了教育专家的话,“生气是无济于事的”,于是你改为“柔性劝导”。结果一天下来,也许工作不顺,回到家又是同样的画面;你终于抓狂了,发完一顿脾气之后,你可能反过来开始责怪自己——你看,又是情绪惹的祸。你也许很爱父母,但看着他们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爱乱吃药),你真是又气愤,又痛心,(只是有一天,)你终于忍不住和父母吵了起来,明明知道自己是为他们好,却总是没办法好好说,一说就吵架,又不能不说。一方面你觉得自己没错,一方面又觉得自己不该用那种口气,惹得所有人不开心。此时你也会想:都是我的情绪、我的急性子和坏脾气惹的祸。
以上的诸多观点或诸多现象,都反映出现代人对情绪的又爱又恨。许多的励志书籍都告诉大家,要有正面的思想才能产生正面的情绪,才会有光明的人生。又有许许多多的身心医学、身心灵的专家告诉大家,大多数的疾病都是负面情绪的结果,脾气大的人容易导致心脏病、高血压,压抑情绪的人容易得癌症;于是很多生重病的人开始“修身养性”,开始学佛、上教堂,调整自己的情绪,希望不发脾气。到底这样的做法对不对?是病会好,还是更早死?
到底负面情绪会不会让人生病?
关于情绪,赛斯说过一句有趣的话:“仿佛只有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情绪才会被接纳为亲生子女似的。”老实告诉大家,就我对目前所有理论的了解,没有人真的知道情绪的目的及真面目,究竟而言,“情绪永远都不是问题,也绝非障碍本身。”
情绪,或负面情绪,永远不会导致疾病。所有的情绪,都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最亲密、最值得信任的朋友。任何情绪的出现,不管是正面或负面,都是为了帮助我们而存在。
以上这几句话各位读者一定要牢牢地记在脑海里。
情绪本身永远不是、不能也不该成为问题。如果情绪出了问题,有问题的不是情绪,而是情绪帮你指出内在问题的所在。
情绪的真面目(3)
许多宗教、修行派别、各式各类的修身养性之道,及乱七八糟的身心灵理论,都告诉你“问题出在情绪上”,尤其“负面情绪”不但会破坏你的人际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甚至会影响你的生理功能,造成种种疾病。因此,我们利用冥想打坐、修行转念,及合理的方法如打枕头、撕报纸、到山上大叫来调理情绪,或干脆直接压抑情绪,告诉自己要平静、要正面、要积极乐观。
但是,我问

己的情绪调节师—好情绪的45堂练习课
266.09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