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

导游口试题签

文档

0.8

已售 0
302.25KB

数据标识:D17210013768645150

发布时间:2024/07/15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Chapter_1
Chapter_2
Chapter_1
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
1、 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和天安门“T”字广场是怎样形成的?
明永乐年间营建北京宫城,将元大都南城墙向南推至今前三门大街一线,在元大都丽正门北侧建天安门,同时建成了封闭的“T”字型广场。广场东西两侧基本上按“文东武西”的布局分布着各中央机关。清代大体承袭明制
2、 从辛亥革命至1949年,在天安门广场发生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以后,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1935年的“一二?九学生运动”、1947年的“反饥饿、反内战”示威游行等,都发生在天安门广场。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自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首都30万人民参加了这一隆重的开国大典。
3、 20世纪50年代以后,天安门广场发生了哪些变化?
20世纪50年代,整修了天安门城楼,拆除了“T”字型广场的围墙;展宽了长安街,建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今合并为国家博物馆)。70年代又建造了毛主席纪念堂,形成如今天安门广场的建筑格局。
4、 建国50年大庆前夕,对天安门广场进行了哪些改造?
1999年建国50周年前夕,再次对天安门广场进行了改造。用28万块浅粉色花岗岩石取代了过去的水泥砖;广场两侧各辟4800平方米的绿地,总面积9600平方米,象征着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并改善照明系统。改造后的天安门广场,更显美丽与壮观。
5、 天安门城楼始建于什么时候?当时它叫什么名字?其含义如何?改称天安门是什么时候?
天安门建成于明永乐18年(1420年)。初建时,城台开有五门,上部门楼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重檐中间悬“承天之门”匾额,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清顺治八年(1651年),按照明代建筑规制重建承天门,取“受命于天,安邦定国”之意。改称为“天安门”,
6、 天安门城楼是什么时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什么时候及在什么情况下天安门城楼对公众开放的?
1961年,天安门城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元旦为迎接龙年旅游年,天安门城楼正式对公众开放。
7、 天安门占地面积多少?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1970年重修后其高度有什么变化?
天安门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高度为33.7米(1970年重修后,高度为34.7米)。
8、 天安门城楼在建筑规制上有什么特点?
城楼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顶上覆盖黄色琉璃瓦。殿内有60根红漆立柱,地面铺设的是苏州、江宁等地烧制的金砖。
9、 天安门是哪部分城墙的正门?它在明清时期最主要的用途是什么?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明清时期凡遇国家大典,如皇帝登基、册立皇后、册立太子、命将出征等,都要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行隆重的颁诏礼。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谁设计的?国徽由哪些图案组成?
天安门城楼重檐正中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国徽以周令钊和张仃的创意为基础,最终由梁思成完善设计。图案以天安门、国旗、齿轮、麦稻穗、红绶带组成。
11外金水桥共有几座?明清时期对这几座桥的使用有什么规定?
天安门前外金水河上跨七座并列的三孔拱券式石桥。中间五座分别与天安门城楼的五个门洞相对。正中为御路桥,供帝后行走;两侧为皇族桥,供宗室王公行走;皇族桥左右两侧为品级桥,供三品以上官员行走。另外两座为公生桥,分别位于太庙和社稷坛南大门(此二门为民国年间在皇城城墙上辟建)前,供四品以下官员、兵弁、工役等行走。
12、天安门的华表共有几座?建于何时?其高度与重量各是多少?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天安门城楼前后各有一对汉白玉华表,是明成化元年(1465年)高约10米,重达20吨,华表由三部分组成。底部是围绕有护栏的八角形台座;中间柱身是通体雕有盘龙和朵云,柱头横插云板;顶部承露盘和上有一蹲兽,俗称“望天犼”。
13、华表的起源有哪几种说法?立在不同的地方它的名称有什么不同?
华表通常置于皇家建筑的门前,起到美化景观和标志的作用。华表起源于“表木”,立在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名称。立在坟墓神道两侧的称为“墓表”;立在交通要道和驿站作为路标使用的称为“路表”或“桓表”;表木中雕刻华丽的便称为“华表”。也有华表源于诽谤木的说法
14、明朝天安门广场的布局是什么样子的?清朝对广场有关建筑的名称做了哪些改变?
明代承天门广场是用红色宫墙围成的“T”字形,其东端为长安左门,西端为长安右门,御路南端为大明门,北端为承天门。外金水河以南, 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之间,东西长约370米, 南北宽约80米的地方全部用石板铺砌,称为“天街”,是颁诏时官员们跪听之地。天街中部与中央御路连成一体,是“T”字形广场的一部分。其围墙与皇城城墙连成一体,“T”字形广场是皇城的前驱。清代对广场没有作大改动,只是将大明门改称大清门,承天门改称天安门。
15、明清两代的天安门广场东侧是哪些国家机关所在地?
天安门广场东侧宫墙外(今国家博物馆一带),基本上是各文职机关所在地。明代设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宗人府、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等;清代增设了翰林院等。
16、明清两代的天安门广场西侧是哪些国家机关所在地?
天安门广场西侧宫墙外(今人民大会堂一带),大体上是武职和司法机关所在地。明代设有五军都督府、锦衣卫、太常寺、通政使司等;清代改设銮仪卫、太常寺、通政司、督察院、大理寺、刑部等。
17、长安左门为什么俗称“龙门”?它还有什么用途?
长安左门俗称“龙门”。在故宫太和殿举行“金殿传胪”仪式后,礼部官员把进士黄榜张挂在长安左门外临时搭建的“龙棚”里,新科进士们均由长安左门出皇城依序看榜。“一登龙门身价价百倍”故名。此外,长安左门内千步廊拐角处,还是“吏、兵二部月选官掣签”(选拔官吏),及礼部“磨勘”(复查乡试、会试试卷及考生资格)的地方。
18、长安右门为什么俗称“虎门”?
长安右门俗称“虎门”,每年8月初,皇帝诏令三法司(刑部、大理寺、督察院)会同王公大臣,在长安右门内千步廊拐角处集中会审未决死囚案件。霜降以后,刑部监狱内的死刑犯从长安右门外下囚车,由南门洞进入,在长安右门内千步廊拐角处一字排开,跪在公案前听候审问。案件分为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祀等几类,呈送皇帝最终裁决。西方属金,主杀,故老百姓将长安右门俗称“虎门”。
19、千步廊的走向是怎样的?它共有多少间?
千步廊位于广场御路的东西两侧,南北方向为通脊联檐廊房,各110间。到天街南侧向东、西方向各延伸34间,东至长安左门,西至长安右门,总共有廊房288间。民国初,千步廊被拆除。
20、天安门“T”字广场的南门在不同历史时期名称上有什么变化?明清两代其门联是谁写的?内容是什么?它什么时候被拆除的?在如今什么位置?
大明门位于“T”字形广场南端,是皇城外南门,明代称“大明门”,清代称“大清门”,民国元年(1912年)改名为“中华门”。
大明门为砖石结构,单檐琉璃瓦屋顶,开有券门三间,门前石狮一对,左右下马碑各一座。明永乐年间建成时,大学士解缙题写门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清代没有改动。
1958年天安门广场扩建时将此门拆除。1976年在此处建造了毛主席纪念堂。
21、正阳门位于何处?它原来是由哪几部分组成?规模怎样?
正阳门位于大明门南侧,是内城的正门, 明清时期,正阳门包括城楼、箭楼、瓮城、瓮城内的关帝庙与观音庙、瓮城前的正阳桥与五牌楼,它们共同构成北京内城正南一组壮观的建筑群。其中城楼高42米,箭楼设有箭窗94个,均是内城各城门中最高大宏伟的城楼。
22、今日天安门广场有多大?
今日天安门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23、明清时期的东西长安街从哪到哪?今日长安街从哪到哪?有多长和多宽?
明清时期长安街以天安门城楼为界,分为东、西两段。东长安街从长安左门至东单牌楼,西长安街从长安右门至西单牌楼。1966年长安街成为第一条横贯北京城东西的交通大道。如今的长安街向东延伸到通州区,向西延伸到石景山区,平均宽度70米,最宽处100米,长度42千米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的图案是什么时候、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设计者是谁?开国大典时用的国旗尺寸是多少?这面国旗现珍藏在何处?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旗图案的设计者是曾联松。
在开国大典上,由毛泽东主席亲手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长5米多,宽3米多,如今这面国旗收藏在国家博物馆内。
25、为什么要对原国旗旗杆和基座进行改造?改造后的旗杆和基座和原来的有什么不同?
1991年,我国政府颁布了《国旗法》。为适应新的升(降)国旗仪式的要求,对原旗杆基座和旗杆进行了改造,改建工程于1991年5月1日竣工。
改建后的旗杆基座,面积由原来4平方米增大到36平方米,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周围有2米宽的通道。基座外环绕2米多宽的赭红色花岗岩带,最外层为5米宽的绿化带,绿化带外的护栏有56个金色铜制隔离墩,象征56个民族团结在国旗下。
新旗杆由无缝钢管制做,从原来22.5米增高到32.6米,分4节组装,重达7吨。经特殊处理,旗杆可20年不锈蚀。
26、升降国旗仪式有哪两种形式?它们有什么区别?
1991年5月1日起,在天安门广场开始执行北京市政府颁布的升(降)国旗仪式的新规定,仪式分为节日和平日两种。逢国家重要庆典或每旬第一天(即每月1日、11日、21日),举行节日升(降)旗仪式。届时由36名国旗护卫队官兵和60名军乐队员,总共96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组成升降旗仪仗队。节日升降旗由军乐队员现场演奏国歌,平日升(降)旗仪式,由36名国旗护卫队官兵执行仪仗任务,播放国歌录音
27、举行升降国旗仪式时,国旗护卫队战士从什么地方开始正步走?走多少步到达位置?升降国旗的时间是怎样确定的?升旗过程需要多少时间?
升(降)旗时,由一名掌旗手肩扛五星红旗,两名升(降)旗手随扈,其他护旗队员分四列纵队,从金水桥至旗杆围栏,正步走138步,准确到达即定位置。
国旗升降时间依据每天日出和日落时间来确定。每天早晨,当太阳的上部边缘与天安门广场所见到的地平线相切时,即为升旗时间;每天傍晚,当太阳的上部边缘与天安门广场所见到的地平线呈水平时,即为降旗时间;遇到雨雪等天气,按推算时间进行。
升旗速度由电子计算机控制,从奏响国歌的第一个音符开始冉冉升起,到国歌的最后一个音符终止,整个过程2分7秒,国旗准时升到旗杆顶端。
28、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什么时候、在什么会议上决定建造的?其主方案是谁设计的?用了多长时间建成?其碑顶是什么规制?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决议,在天安门广场竖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毛泽东主席率全体政协委员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一年多后,在240多个各具特色的应征方案中确定以梁思成的设计方案为主,采纳多方意见形成今日造型。1952年动工兴建,1958年5月1日举行了揭幕仪式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顶采用的是我国传统建筑形式的盝顶规制
29、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内容是什么?
纪念碑的碑文分两部分。碑身正面(北面)“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为毛泽东题写,背面碑文由毛泽东撰写,周恩来亲笔书写。内容如下:“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30、请顺序说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上的十块主要浮雕的内容。
31、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多高?是用哪些材料建成的?
人民英雄纪念碑通高约38米,碑身由413块花岗岩垒砌成,其中高14.7米的碑芯重达60多吨。整座建筑共使用花岗岩、汉白玉等各种大小石料1,7万多块,是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纪念性建筑物。
32、毛主席纪念堂什么时候建成开放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1977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一周年时正式对外开放。
毛主席纪念堂一楼分为三个部分:北大厅是举行纪念活动的场所,大厅中央为汉白玉雕刻的3米多高的毛泽东坐像,坐像背后的墙上悬挂一幅描绘祖国山河的巨型绒绣。瞻仰大厅是纪念堂的核心部分,正中砌有黑色花岗岩棺床,四周鲜花簇拥。棺床上的水晶棺中安放着毛泽东遗体,遗体上覆盖中国共产党党旗。南大厅北面的汉白玉墙壁上,镌刻着毛泽东手书体诗词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纪念堂二楼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纪念室。
33、人民大会堂是哪年建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人民大会堂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而建造的“北京50年代十大建筑”之一,自1958年10月动工,1959年国庆节前竣工。
人民大会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南部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区,其中有以我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命名的会议厅(包括台湾厅)。
中部为万人大礼堂。大礼堂分上、中、下三层,可容纳1万人举行会议。
北部为宴会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盛大国宴和招待会的地方,可供5000人的座席宴会或1万人的酒会,是我国最大的宴会厅。
34、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哪一年建成的?其中的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是什么内容?
国家博物馆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而建造的“北京50年代十大建筑”之一,1959年8月竣工
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是“中国通史”,时间从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开始,直到1912年满清王朝灭亡。展出内容以考古发掘和传世文物为基础,加上文献、图片等,展品达40多万件。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部分按朝代展出。
35、中国革命博物的基本陈列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珍贵收藏?
中国革命博物的基本陈列是“近代中国”,收藏和展览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和现代文物。其中珍品有: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奏折,清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李大钊遇害的绞架,方志敏《可爱的中国》的手稿,开国大典时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等。展品近20万件,分中国革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两大部分展出。
故宫
36、紫禁城的建设是什么时候启动的?用了多少工匠?何时建成?何时启用的?
(一)明朝
明永乐4年(1406),明成祖朱棣下诏:“北京为兴王之地,宜为首善之区。”决定分遣大臣採备建筑材料,正式启动北京宫城的建设。此间动用工匠23万,民伕百万,至永乐18年(1420)竣工。永乐19年(1421)元旦吉日,明成祖朱棣御奉天殿受朝贺,紫禁城正式启用。
37、明清两朝各有哪些皇帝在紫禁城生活起居和治理国家?
明朝自成祖朱棣到思宗朱由检(1420-1644)共有14位皇帝在紫禁城生活起居,治理国家。
清朝自世祖福临到逊帝溥仪(1644-1911),共有10位皇帝在紫禁城内生活起居,治理国家。
38、清朝为保证紫禁城安全,在防止火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清廷特别重视防火。首先,对紫禁城所有重要建筑进行防火结构的改造,建防火墙、加厚墙体、封护房檐等。其次建立火班(消防队),定时进行消防演练以防不测。第三是配备消防器材,增加太平缸,并在主要建筑周围陈设激桶(可喷水的器械)、水桶以备不时之需。这些措施比较有效的防止重大火灾的发生,
39、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是什么时候宣布退位的?退位
data icon
导游口试题签
0.8
已售 0
302.25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