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vc

奥巴马画传

文档

1

已售 0
430.2KB

数据标识:D17209846363221827

发布时间:2024/07/15

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格兰特公园人如潮水
激动人心的时刻
美国梦”成真
“像白宫里那个黑人一样黑”
“像白宫里那个黑人一样黑”
美国“敌人”对他另眼相加
黑与白的结晶
我没有与众不同
成长的烦恼
“我了解两个世界,却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
“我想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芝加哥大学的明星教授
“曼哈顿不属于我!”
“穷人的代理人”
忙忙碌碌的一天
芝加哥旧宅
“不管我穿哪种内裤都会很好看”
音乐、舞蹈和书籍
与电影的情感瓜葛
篮球带给他好运
治大国如玩扑克
似有若无的绯闻
复杂的血统
奥巴马的华人缘
猜想一(1)
猜想一(2)
猜想一(3)
猜想二(1)
猜想二(2)
猜想三(1)
猜想三(2)
猜想三(3)
猜想三(4)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1)
附录四(2)
附录五(1)
附录五(2)
附录五(3)
附录五(4)
附录五(5)
附录五(6)
附录五(7)
格兰特公园人如潮水
长达20多个月的美国大选就像滔滔江河,大浪淘尽无数风流人物。2008年11月4日晚,这条长河流到了自己的终点,宛如积聚起惊人的能量汇入芝加哥市中心的格兰特公园,在那里奔腾激荡,汹涌澎湃。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潮水般的支持者呼喊着,他们口中发出的“奥巴马”的名字,形成震耳欲聋的声浪,在灯光如昼的夜空中乱石崩云,惊涛拍岸。
人们在等待最激动人心的一刻的到来。大屏幕上,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播放着奥巴马和他的对手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在各州的战绩。弗吉尼亚!佛罗里达!俄亥俄!宾夕法尼亚!奥巴马就像手执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好男儿,势如破竹,气吞山河。人群中爆发一阵阵狂热的躁动,芝加哥这座著名的“风之城”沸腾起来了!
格兰特公园是一个风景宜人的休闲之所,而奥巴马当选庆祝活动,打破了这里旧有的平庸与宁静。网上赠发的6.5万张门票早就一抢而空,没有拿到票的人们还是从四面八方赶来,在公园门口执著地排起蜿蜒几百米的长队希望碰碰运气。27岁的律师卡伦已经排了几个小时,但没有什么能动摇她进入公园的决心。“前两次大选太让人沮丧了,今天一定要亲眼目睹创造历史的瞬间。”卡伦说。
而那些能进入公园的人们感到无比幸运。人们穿着各式各样印有奥巴马和夫人米歇尔头像的衣服,T恤衫上写着“创造历史的时刻我在格兰特公园”等字样。很多人戴着印有奥巴马头像的徽章,上面写着“1月20日,错误终结日”。他们高举着美国国旗,互相微笑致意,似乎彼此从未如此靠近。
60多岁的退休工人莱斯?万斯经历过肯尼迪时代,对当时肯尼迪掀起的狂潮还记忆犹新。他说,几十年来没有哪位总统能与肯尼迪在民众中的认可度相比,而现在奥巴马让他想起了肯尼迪。他指着身边的人群说:“看看这些人吧,黑人、拉美裔人、亚洲人……几乎每个种族、每个宗教、每个社会阶层的人都聚到了这里,这太令人惊奇了,而奥巴马正是这个凝合剂。”
据当地警方统计,当晚,共有12.5万人涌入了公园。公园里拥挤得没有一丝空隙。没有人想错过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警方也做出了最大让步,不愿在这种时刻打扰人们的心情。
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千名记者背着长枪短炮、拿着各式设备在栏杆外的媒体报道区里困兽般团团转,无法进入公园。人群中实在没有空间能够容纳下他们。于是,警方想出了一个折中方案,让记者们排起长队,每个媒体被允许有20分钟进入人群采访的时间。
戒备森严提防罪恶子弹
格兰特公园气氛热烈,同时也戒备森严。公园附近一个街区已经封闭,选民和媒体记者们都要经过层层严格安检。因为“暗杀”一直是奥巴马周围驱之不散的一个阴影。
据说,奥巴马在宣布竞选总统后已收到500次死亡威胁。从2007年5月起,美国特工处就开始为奥巴马提供保护,当时距总统选举还有18个月。联邦调查局还派出一组安全专家,与特工处一起联手监控美国境内487个已知的白人至上主义者组织。一位安全部门的人士说:“奥巴马当选后,许多极端分子都想暗杀他。”
格兰特公园狂欢之夜是奥巴马出席的最大一次群众集会。在宽广的主席台四周,是一圈3.6米高、7.6厘米厚的防弹玻璃墙,形成了一个特别保护区。奥巴马和副总统候选人拜登以及他们的家人都不得走出“保护区”。之所以把这里称为“保护区”,是因为特工们借助激光对这里进行了精确测定,在周围任何一座建筑物中,任何狙击手射出的子弹,都不会使“保护区”内的人致命。奥巴马身边的保镖多达10人,创下总统竞选人受保护特工人数之最。奥巴马当选后,美国特工处又安排6个特工为奥巴马的妻子米歇尔提供保护,另外6个特工负责保护他们10岁的女儿玛莉娅和7岁的女儿萨莎。另外,美国特工处还为奥巴马提供了一辆防弹座驾,足可以抵挡一枚炸弹的袭击。一些高级安全顾问建议奥巴马在出席公众活动时穿上轻型防弹衣,但遭到了奥巴马的婉拒。奥巴马承认自己面临着被暗杀风险,但他认为,既然竞选美国总统,就得面对这一职位所带来的风险。
激动人心的时刻
这注定是个不眠之夜。零点刚过,大屏幕CNN电视画面上打出了“奥巴马获得297张选举人票”的字幕,主持人用激动得变了调的声音宣布:奥巴马当选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
人群中爆发出的欢呼声海啸般席卷了格兰特公园的每一个角落,也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人们互相拥抱着,止不住热泪盈眶。一个女孩跳跃着追问同伴:“是他吗?真的是奥巴马吗?这一切来得太快了!”更多的人高举着手臂向着同一个方向,嘴里呼唤着同一个名字,仿佛一群脆弱的孩子等待着拯救。这真的是那个很多人印象中热情奔放、自由散漫、愤世嫉俗、无所畏惧、颐指气使的美国吗?在几十年来最痛楚的困境中,美国人爆发出的最强烈的感情阵阵捶击着人们的心。
一个女孩抹着眼泪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知道这看起来很傻,很可笑,但我真的控制不住。”
在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承认失败后,奥巴马走上主席台,发表获胜演讲。他说:“如果还有人怀疑美国是不是一个让人梦想成真的地方,今晚你们已经得到了答案!”奥巴马夫妇的密友维拉里?杰瑞特说,虽然奥巴马是个非常克制的人,但在那一刻他几乎无法抑制自己的眼泪。
在主席台一侧,著名的黑人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奥佩拉?温弗瑞落泪了。
这一刻的泪水不只属于格兰特公园,美国许多城镇都经历了泪水的洗礼。
曾在1984年和1988年参加总统竞选的黑人民权领袖杰西?杰克逊落泪了,他说:“我们低估了美国的白人。”
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妹妹威丽?克里斯丁?金落泪了,她说:“哥哥会在天堂微笑了。”
确实,这泪水是与欢笑相伴的。奥巴马演说结束之后,街道上许多人载歌载舞地继续他们的狂欢。一个黑人小伙子热烈地拥抱两个陌生人,高声喊:“嘿,伙计,我们创造了历史!”另外两个小伙子站在一辆敞篷吉普上挥舞着美国国旗,引来行人的阵阵喝彩和掌声。
奥巴马点燃了美国人的激情,不光是格兰特公园和芝加哥,还有纽约时代广场、华盛顿白宫附近的宾夕法尼亚大道、亚特兰大马丁?路德?金历史遗迹周围,和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美国城镇。5日一早,美国很多城市出现了几十年来未现的排队抢购报纸的场面,各大报纷纷加印还供不应求,一时间洛阳纸贵。47岁的教师威廉姆斯说,他会在记忆中永远珍藏这个日子,在这个他参与创造历史的时刻,他“不再觉得自己是个无足轻重的人”。
美国梦”成真
尽管很多美国人一直期待着这一时刻并相信它终会来临,可当他们真切地看到了“美国梦”实现后,又在怀疑梦想是否确实成真。28岁的发型师赫伯特说:“这一切是真的吗?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我们的祈祷应验了,美国是个伟大的国家!”
人们的狂喜是因为奥巴马的当选,也是因为从中看到自己的未来,因为在奥巴马身上看到了“美国梦”的重生。他出生的时候没有含着“银勺子”,成长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凭着一份薄薄的从政履历居然跃升为美国总统。《今日美国》报感叹道:“这样的奇迹只能发生在美国。”言语中洋溢着自豪和喜悦。而学校老师在奥巴马当选后充满激情和鼓动性地告诉学生们:“在这个教室里的每一个人,只要你们努力奋斗,都有可能成为美国总统!”
对于非洲裔美国人来说,他们还看到了奥巴马作为黑人的美国梦实现的历史轨迹。1966年,爱德华?布鲁克成为首位黑人参议员;1967年,瑟谷德?马歇尔当选美国最高法院第一位黑人大法官;1972年,女议员雪莉?齐泽姆成为第一位非洲裔总统竞选人;1989年,弗吉尼亚州州长道格拉斯?威尔德成为首位黑人州长;2001年,科林?鲍威尔成为第一位黑人国务卿。如今,奥巴马成为了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黑人总统。在美国黑人看来,他们长达上百年的抗争和奋斗在攀登了几大阶梯之后终于在奥巴马身上达到胜利的顶点。
选票改写了历史
100多年前,一部名为《黑奴吁天录》的美国小说记载了黑奴的血泪史。那段历史与现在的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形成极为强烈的反差。61岁的黑人教堂义工华盛顿说:“让上帝赐予奥巴马智慧、力量和安全吧。我的祖先,那些黑奴们,还有黑奴的子子孙孙,都在天堂看着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而奥巴马当选所代表的种族的胜利,包含着无数他的支持者的梦想、信念和倾注于竞选过程中的辛勤汗水。他们数月来冒着寒风挨家挨户敲门为奥巴马拉来选票。他们通过1元、2元、5元的捐款,聚沙成塔,让奥巴马的竞选资金源源不断。
60岁的德洛伊就是这些无怨无悔的志愿者中的一个。两年来,她不仅参加了多次大型集会活动,还自费到各处宣传奥巴马的政策主张。她说:“我曾经想过有一天非洲裔人会当上总统,但没想过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奥巴马打破了种族界限成功当选总统,这对像我这样的非洲裔美国人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是国家的一大进步,每个人都为此感到骄傲。”
91岁的老人卢斯?沃兹居住在华盛顿地区,尽管行动不便,她还是坐着轮椅或者由护工搀扶着在大选前挨家挨户为奥巴马拉票。她还记得年轻的时候,在家乡阿拉巴马州,坐汽车只能坐后排座位。在经历了种族歧视最严酷的时代之后,沃兹迎来了一个黑人当总统的日子。沃兹说,目睹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她对今天发生的一切最有发言权,像她这样的老人最能证明一个世纪以来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许多人来说,投票足以使自己成为改写美国历史的一支力量。
92岁的弗里曼说:“多希望我的父亲还在世啊。投票之前我祈祷,爸爸、妈妈,我要投票了,选一位黑人当我们的总统。我从来没想过会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一天,你们一定为此感到骄傲。”
91岁的阿瑟?格里尼终日离不开轮椅,但他还是谢绝了邻居在投票日几天前带给他的缺席选票,挣扎着在11月4日当天到投票站投了票。他说感谢上帝让他活到了亲手创造历史的这一天。格里尼终身以给花园杀虫为业。他还记得那些经常被客户拒之门外的日子。不少白人对上门的格里尼下的逐客令很直接:“对不起,我不知道你是黑人。”于是他只有转身离开。他还记得几十年前找一家黑人可以就餐的饭馆有多不容易,面对“白人准入”的牌子他也只有转身离开。而这一次他再也不用转身离开。虽然他已经无法站起,但他却觉得站得无比挺拔,投下的那一票在他看来,是为自己一生的忍受和低头画了一个句号。
“像白宫里那个黑人一样黑”
在奥巴马当选之夜,不同种族和背景的人们实现了一次大融合。33岁的黑人律师托德说:“你看,这就是美国,不同年龄、不同种族的人都聚在一起。我现在真的开始相信我们没有什么不能做到。”57岁的白人设计师克里廷格说:“美国已经进入了后种族时代,这是我一直的梦想和愿望。”
奥巴马的当选真的让美国跨越了“黑白”界限吗?种族隔离作为法律早已被废除,但作为习惯还一直在美国社会中广泛存在。这一切并不会因为奥巴马的当选而在一夜之间发生逆转。但种族之间趋于平等的变革很有可能发生在下一代人的身上。一位叫艾利斯?科斯的父亲说,5岁的女儿经常在大选的预选阶段问他,奥巴马和希拉里谁会赢。女儿不了解为什么成人社会对黑人和女人的参选如此大惊小怪,在她看来,黑人和女人没什么大不了,都没有天生不能当总统的障碍。
初为人母的瑞纳?凯利在11月4日夜给四个月大的儿子写了一封信:“虽然没有什么选举可以彻底消除种族歧见,但至少在种族这个问题上今天比昨天要强多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变成了可以翻越的栏杆。奥巴马也经历过不少障碍,但是他成功了,你也行。虽然你的父亲是白人,从生理上讲你是混血儿,但是在美国,你的种族属性就是黑人。不过现在你可以相信,种族只是你人生的一部分,远不是全部。如果有人因此而质疑你,你就告诉他们,我像白宫椭圆办公室里那个黑人一样黑。”
奥巴马冲击波
从芝加哥到凤凰城,从东海岸的纽约到西海岸的洛杉矶,美国人对这场选举的热情史无前例。从柏林到伦敦,从雅加达到内罗毕,美国人的选举同样点燃了全世界的热情。凭着变革的口号、超凡的口才、激情四射的活力和明星般的气质,奥巴马不仅在美国国内刮起了一股“旋风”,也在海外引发了持续的热潮。
欧洲为他患上“狂热症”
奥巴马如愿当选,让欧洲人振奋不已。用法国总统萨科齐的话说,在当今世界面临巨大挑战之际,奥巴马当选“给法国和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很多欧洲人的“奥巴马狂热症”,始于2008年7月奥巴马的欧洲之行。当奥巴马踏上德国、法国和英国的土地后,他获得了一位总统候选人前所未有的礼遇。从欧洲大国的领导人到挑剔的媒体,再到普通民众,都热情地“拥抱”了这位美国政治新星,尽管他当时在国内的支持率与麦凯恩难分伯仲。
在德国,奥巴马在柏林标志性建筑——胜利纪念柱前发表了激情的演讲,吸引了20万德国民众,赢得如潮的掌声和欢呼声。在法国,奥巴马充分感受到了萨科齐式的热情,因为萨科齐在他的访问中不仅全程陪同,还在面对媒体时将奥巴马形容为“哥们儿”,而奥巴马也投桃报李地谈起了美国人对法式炸薯条的喜爱。
欧洲许多媒体难掩对奥巴马的欣赏。不少德国媒体都用“黑人肯尼迪”或“新肯尼迪”来称呼奥巴马。《法兰克福评论报》一篇社论的标题更绝:“林肯,肯尼迪,奥巴马”,副标题则是“希望和乐观主义,是美国力量的源泉”。
在11月4日大选前,欧洲一些国家的民意调查均显示,高达七成的民众支持奥巴马担任美国总统。法国专栏作家克洛德?魏尔说:“我们热爱奥巴马,因为我们痛恨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这类东西。”
更多的欧洲民众说,他们支持奥巴马,因为他年轻,有活力,是一位21世纪的领导者,因为他不是布什,因为他反对伊拉克战争,因为他强调国际合作,因为他重视气候变化……
早在2007年1月,美国大选预选刚刚拉开帷幕的时候,葡萄牙《经济日报》就刊载评论文章说:“毫无疑问,贝拉克?奥巴马是欧洲人中意的人选。这是因为,欧洲人将奥巴马视为乔治?布什的对立面。在老欧洲眼里,奥巴马代表了欧洲人心目中的美国精神,代表了欧洲人所能想象的美国。”正是在奥巴马身上,欧洲人看到了一个“新美国”,看到了恢复跨大西洋关系的契机。
“像白宫里那个黑人一样黑”
非洲为他欢歌起舞
在这片曾经备受西方殖民者蹂躏的大陆上,从来没有一届美国大选,会像这次一样激起人们无限的热情。一位肯尼亚人的儿子当选美国总统的消息,让整个非洲大陆都为之沸腾,让非洲人体会到了身为黑人的自豪。它向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黑皮肤的人也可以改变世界!
津巴布韦一家媒体在大选前夕发表评论说,美国的开国国父们绝对想不到,232年后,一个非洲裔美国人能够在象征这片土地最高权力的办公室里发号施令!
冈比亚外交官奥马尔?阿利乌?图雷说:“奥巴马是非洲的骄傲。作为一名非洲人的后裔,他的当选让整个非洲感到自豪。我们同样为那些投票给他的美国人骄傲,因为他们的选择表明种族问题在选举中已不是那么重要。”
但没有哪个非洲国家的民众会比肯尼亚人更加高兴和骄傲。在肯尼亚科杰洛村,奥巴马的祖母莎拉?胡辛?奥巴马说:“我非常高兴,但我不是唯一有此感受的人,所有的肯尼亚人都很高兴,因为他是肯尼亚的儿子。”
“肯尼亚的儿子”成功问鼎白宫,显然让肯尼亚总统姆瓦伊?齐贝吉激动万分,他因此宣布了一项让人意外的决定:肯尼亚全国放假一天,以“庆祝奥巴

验证报告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data icon
奥巴马画传
1
已售 0
430.2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