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Chapter_1
Chapter_2
Chapter_3
Chapter_4
Chapter_5
Chapter_6
Chapter_7
Chapter_1
TXT小说下载,请登录 txt.zhuike.net
WAP小说阅读,请登录 wap.zhuike.net
基层女干部
001 徐老爷喜欢美女
“徐家的独种宝儿子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你们知不知道?”快嘴张嫂一边扫视后面,一边小声问蹲在自己身边洗衣的几个婆娘。
“啊?!现行反革命这是个什么罪?”一个婆娘捏着正在清洗的衣服,满脸疑惑地问。
“唉!是什么罪我也不知道,听说很严重,成了坏分子。”
“他可是我们街上读书最多,长得最英俊的。”
“听说他祖宗是‘情圣’。”
“老人们都说他爷爷是个‘两头光’。”
“真的,他妹妹怪机灵的,活脱又是个‘徐娘娘’”……
几个婆娘忘了手中的活,津津乐道地七嘴八舌抢着议论。
天哪!“情圣”、“徐娘娘”,这些怪事怎么都与徐家扯上了呢?
还是从五岔河说起吧。不知是那年那月,长江溃口,在江汉平原上冲涮出一条内河,与三湖贯通,河水源头是白鹭湖,然后汇入长江。五岔河旁的徐家台又称小武汉,地处白鹭湖、夏运湖、梓子湖“三湖”的中心。解放前是江汉平原水网地区内河水运到武汉的水上必经之地。
传说很早以前,一徐姓人带着一船财宝和心爱的姑娘私奔,他们划着小船从长江漂流误入五岔河顺流而下,发现了一个高台,便停留下来。有了歇脚的地方,两个人高兴地把船上用具搬上高台,在地上铺开被子就开始云雨快活。姑娘在船上行这事总有一种晃晃荡荡的头晕感觉,在地上行事,她放松身体任凭心爱人抚摸亲吻,清晰地感觉到了男人的力量,这力量把她送入云端跃入大海,似仙境似梦幻,让她如痴如醉。姑娘快活地呢喃声回荡在空旷的高台上,她紧紧地抱住压在自己身上的男人,恨不得俩人就这样永远永远地抱在一起……
男人发誓要让自己的女人一辈子这样快活,就在这高台上筑起了三间草房。小俩口在上面种粮种菜喂鸡喂猪,过起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过往船只看到高台上有人有房子便停船上岸憩歇一会,时间长了,人们熟悉了三间房的主人,便习惯地把这高台称为徐家台。那徐家媳妇美貌无比,上岸歇过脚的人,忘不了她的媚眼和微笑,总要再找机会上岸歇脚。有的称船上断了粮,故出钱请徐家媳妇做饭。
徐家媳妇不但乐意还真能烧得一手好菜,鸡鸭肉鱼样样会做,连那青菜经她妙手一炒也特别新鲜可口。久而久之,上岸就餐住宿的人多了起来,不少人相中了这里便陆续定居在此,生意人也在这儿开始互相交易,高台上便慢慢地热闹起来。
徐家主人有钱有嗜好,特别喜欢美女,只要有几分姿色的女人到他家,准能得到一些金银手镯之类的东西。姑娘们乐意上他家,徐家的美媳妇也乐于与来者相处。凡到过徐家的女人都生有一个漂亮的女儿而且个个长得像相,像一个模板倒出的一样。人们暗自猜测那些女孩都是徐家主人的。渐渐地徐家主人是“情圣”的名声风传出去,徐家台也因此出了名。
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小集镇,是五岔河公社所在地。
人们一直认为徐家台第一个筑起三间草房的就是徐望生的祖宗。这是根据他家后院有一棵两人抱不下的大银杏树和他家那盆神秘地“石盆银杏盆景”猜测的。
作者题外话:我真不知道这部小说分类应该是官场沉浮还是婚姻家庭。书中有最贞洁的妻子、最痴情的未婚妻、最孝道的媳妇、最勤劳的妇女、最倒霉的跳槽女和最卑鄙的女干部。这些女性,当干部被性骚扰、不生儿子被婆婆休媳、勤劳的妻子被丈夫抛弃、痴情的女子等未婚夫二十年、憨厚的农村女被虐待致死。更有甚者,有的女性为了金钱地位不惜出卖肉体。而这些女性的共同点,就是誓死捍卫婚姻家庭……
002 她是徐娘娘转世
徐家台街上有一座娘娘庙,凡徐家台的人,都知道关于娘娘庙美丽而凄婉的故事:很久以前,五岔河徐家台上徐姓一家的姑娘长得国色天香,肤如凝脂,指如玉苫,歌如流水,读书过目不忘,说话出口成章,被称为奇女奇才。后被选入皇宫。
奇女奇才的传说皇后早有所闻,听说她已经选入皇宫,不免心生嫉恨,于是交待心腹暗中看管。
徐女进宫沐浴更衣。长长的宫廷裙被拖在地上,徐女心疼不已,走路时怕弄脏了便将裙子轻轻往上一提。
皇后心腹看见一阵惊喜,忙报告皇后,说:“徐女死定了,她已经‘失体’。”
皇后大喜,正愁这奇女奇才危及自己,旋即命太监快报皇上。皇帝听后大怒,脱口而出“斩首”。徐女被带上前来,皇帝一见心中一惊,竟是如此倾国倾城的美貌女子,这样斩首实在可惜,怜惜地问起她的家境。
徐女环顾宫廷四周,开口答道:“家有两艘盐船,一天不到无盐吃;千根柱子落地,万根柱子盖房;风扫地,天点灯,滚滚溜溜自开门。”
“这是哪家财主,人丁比皇宫还旺,财产可与国库媲美?”皇帝惊问道。
皇后心腹大声呵斥:“你这女子胆敢戏弄皇上!”
他躬腰走近皇帝,绘声绘色地说:“她家靠两只鸭子生蛋换盐吃,一天不生无盐吃;房子是用芦苇夹的壁子盖的屋顶,挡不住风遮不住雨的茅草房,一个大簸箕堵大门,月光可以从缝隙中流进……”
皇帝听太监这般解释更是欣赏徐女口才,但君无戏言后悔莫及。想来想去也就只能在后事上考虑如何补救了。于是,嘱咐太监按娘娘的身份给予厚葬……
真是:“轻提裙衫断美景,巧口赢得娘娘碑。”
徐家的小女儿梅香出生时留下了一段传说。
母亲与一班姐妹坐在院子里做针线活,突然大声说:“只怕要生了”。话音刚落,只见艳阳高照的天空突然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姐妹们忙扶她进屋,祖母冒着大雨请来接生婆,刚进房门就听得“哇”的一声婴儿啼。随着这“哇”声,雷停了,雨住了,天晴了,太阳出来了!从人惊愕,接生婆连连说:“贵人,这孩子贵人。刚才天气突变,原来是老天爷布阵隆重庆祝她的诞生啊!”
五岁的梅香有一双骨碌碌会说话的大眼睛,高鼻梁护着一张樱桃小嘴,饱满的脸蛋白嫩见水,乌黑的头发自然微卷。说话时那眼睛一眨一闪,即使恶神见她也要为她让路三分。她到那,那就没有了疲劳没有了烦心事。人们会停下手中的活、忘记烦心事与她逗笑,听她讲《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背诵《百家姓》。
梅香四岁就缠着要哥哥念书给她听,听完后就照着书本学着哥哥的样子自己念。一天认识几个字,没多久,她就可以熟背百家姓,看懂书中的故事。她要哥哥每天讲一个故事,她要讲新故事给别人听呀!
徐家小女儿被说成是“徐娘娘”转世,这对她不知是褒是贬是福是祸是好是歹?
003 挖你眼睛怕不怕
003
一九二八年的大年初一凌晨,徐望生爷爷刚从茶馆赌完出来,回家半路上,只听得一阵枪声,随即就是一阵鸡飞狗叫。爷爷马上贴壁而立,待辨明枪声的方向,旋即跑回家,忙带着惊慌失措的家人躲进了白鹭湖。
两天后得知是共产党人彭之玉、陈相波在五岔河闹起义。攻占了乡公所,缴获28支枪,火烧劣绅朱敬亭鸦片馆,砸烂泊在五岔河的炮船。宣布成立县农民协会,改农民赤卫队为临江县工农兵大队。原来这就是周逸群、贺龙来鄂西地区组织的“年关暴动”。湘鄂西最早的革命根据地就这样在五岔河诞生了。
农协主席看中了徐望生爷爷声望和影响,点名要他任农协副主席,他假称身体不适,婉言谢绝了。
不久,驻沙石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五十五师师长严敬兼鄂中清乡区司令,又打到了五岔河。推行十家连坐法,大肆捕杀共产党,到处设卡盘问,搞得人心惶惶。大家不敢随便出门,往日热闹的茶馆也冷清了许多。连徐老爷都只是偶尔才来坐坐。在家闷了几天的徐老爷又实在憋不住了,想到茶馆赌两把。一到茶馆却不见一个客人。
徐老爷大声问道:“怪了,怎么一个人也没来?”
老板忙迎上来说:“徐老爷,您不知道啊?出了大事哩。鄂西特委机关都被破坏了,听说特委书记和上面来的巡视员都被杀了。”
“啊!不会是张计储书记吧?他可是个好人哩。”徐老爷有些诧异地问。
老板连连摆手说:“别说这事了,现在抓得更厉害了。听说已经有几个青年才被抓了。”
“唉!”徐老爷长叹一声怏怏不乐回去了。
乌云翻滚,雷声不断。本地七个青年被捆绑到野外,准备活埋。
一路上赶着来看的人们接踵而来,围观的人们哭天喊地。雷声哭声交织一起,天,就要震塌了。
徐老爷在围观的人群外转着圈子,想着心事。他跟这次的执行官有过一些交往,给他们送过粮食,后来执行官到他家还要过食物。他想找执行官说几句情,看能否救出这几个人。这时,几个老人“扑通”一声跪在他面前哀求道:“徐老爷,现在只有您能救他们了,您行行好,快给求求情吧。”
徐老爷忙扶起他们,说:“让我想想,看有没有办法。”这时,只听到人们大声呼喊:“人都推下去了,推下去了……”
情急之中徐老爷跑去向执行官说:“长官,这些都是我带着玩大的朋友,这里面一个*也没有,不能错杀好人啊。”
执行官一看是徐老爷,笑着说:“一个*也没有?你怎么知道?”
“本来就没有*,真是几个乡里乡亲的。”徐老爷笑着说。
执行官又说:“口说无凭,我可不敢冒这个险,放走这么多*。”
徐老爷低声说:“那您看,我作保人行不行?”
执行官上下打量了一下徐老爷说:“你用什么担保?”
徐老爷想了想,说:“用我粮行里面的一半粮食,怎么样?”
执行官突然“哈哈”大笑几声,说道:“你带着玩大的朋友?徐老爷你还真仗义啊,我看你就是个*头子,来人!”他指着一棵大树说:“把他给绑到树上去!”
徐老爷一下子呆了,顿时被几个大兵推到树下五花大绑。围观的人又蜂拥跑到树下来。
执行官叫人拿来一把菜刀,他举着菜刀说:“老子不用枪杆子就用这菜刀对付你,说!你是不是共产党?”
徐老爷后悔自己莽撞,人没有救成,反倒还搭上一条命。唉!想想也没什么可怕,今日打来明日打去,过不上几天安逸日子,迟早也要被乱枪打死,不如这样死去还给乡亲们留下念头。他面无惧色,说:“不是,这儿没有共产党,只有老百姓!”
执行官又“哈哈”几声,说:“你说谎话,我割你舌头,怕不怕?”
徐老爷张了张嘴,下意识地把舌头在口腔里挪动了两下,说:“割舌头也没有共产党。”
“开胸挖眼怕不怕?”
徐老爷拿眼晴瞟了瞟自己的胸前,说:“没有就没有,你们错杀好人不得民心。”
执行官心里早想好了,那七个人也只是胡乱的从湖里抓来,原本打算杀鸡给猴看,没想到徐老爷愿意以财产担保,他正愁没有军饷,不如卖徐老爷一个人情,往后在徐家台也好办事。他早听得说徐老爷是个行侠仗义之人,刚才的问话全是吓唬一下,考考徐老爷是否是条真汉子。徐老爷的表现令他很满意。
执行官大声对乡亲们说:“乡亲们,我们从不错杀好人,有徐老爷担保,我们暂且相信这七个人不是共产党。”他转身命令:“停!”
徐老爷被松绑,那七个人又被快快的挖了出来……
五岔河的乡亲们认识了真正的好汉――徐老爷!
作者题外话:主人翁梅香出生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因哥哥在*期间无端被打成现行反革命,从小萌生要当“干部”的思想,幻想着自己当上干部就可以公正处事、做一些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每当机会来临,她却被无情的“关系网”挤兑出局。偶然机遇,幻想成真,她也因“关系网”走上了领导岗位。她激情燃烧想干出一番事业,一心想做个能“留名”的好人。不曾想,她天生丽质的外貌给她带来诸多麻烦,美丽的外貌不但没给她带来“好运”,反而使她屡次遭受性骚扰,给她带来一次又一次“歹运”。通过对梅香在乡镇工作的描写,反映了我国三十年来农村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将社会现实淋漓尽致展现在读者面前。
004 五岔河的接龙桥
不久,红六军与红四军在公安会师后北渡长江。两军渡江后进驻五岔河,成立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兼军长。
一九四七年一月,江汉军区三分区司令员李人林率部队约500人,奔袭五岔河。夜晚,李司令亲自带领一个班,躲进徐老爷刚刚搭起的茅草屋,摸黑干掉了五岔河“独木桥”上的哨兵,部队悄悄过河,这次共歼国民党守军170人,随即南渡长江挺进湘鄂边区。
随着部队离去的还有徐家台丁家十一二岁的三儿子丁老三。他是缠着李司令哭着要为司令牵马去的。这一去,好些年无音讯;这一去为五岔河造就了一个重要人物……
战乱中,徐老爷八面玲珑保住了性命,救了乡亲,当过国民党的保长又任过共产党的农会主席。这不是“两头光”又是什么?!
五岔河与瞿家湾并称为革命苏区。五岔河上唯一的“独木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接龙桥”。 据传,贺龙队伍要从五岔河过河,五岔河的人们一夜之间便架起了这“独木桥”。当地民谣传唱:“贺龙贺彪两把菜刀,为民作主把革命闹。他们从这里过河去,迎接贺龙连夜架桥!”
现在木桥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高高大大、威武雄壮的水泥石板桥。
五岔河最热闹的地方就是接龙桥了。尤其在夏天,当太阳还剩下最后一抹余辉的时候,大桥上便开始热闹起来:老少爷们儿像赶集一样匆匆地涌向接龙桥,他们要好好享受一番跳水、游泳、洗澡的凉爽;年青的小伙子站在大桥的石垛上,准备从这里跳入水中,他们乐呵呵的显摆着各种姿势,然后齐涮涮地跳进河里,看谁游得最快最远;河面上如同沸腾了一般到处都是溅起的水花,有畅游的、仰漂的、戏耍的,教儿子孙子游泳的。不到天黑这些爷们儿不会上岸;沿河两岸每隔一段都有一个水埠头,是用来淘米、洗菜、洗衣、挑水。每到傍晚,两岸水埠头上布满了洗洗刷刷的娘儿们。不到天黑,她们也不会回家。
一群小孩抱着凉椅凉席来抢占地方,大桥两旁的住户,吃过饭洗完澡就会到桥上来享受大半夜的水面风。晚上,这大桥就成了茶馆说起书来;成了戏院唱起歌来。小孩子们就从桥这头跑到桥那头。
今天这个闷热的黄昏,水埠头上的婆娘们议论的话题是徐家三姊妹。
哥哥望生五岁时就被爷爷送进了私塾,解放后又进了公办学堂,一读就是十五年,成了五岔河街上学富五车,*倜傥之人。解放后五岔河小学改建为中小联读,他真的如愿以偿当上了中学的老师。心愿落成光宗耀祖!可命不如人……
大妹夏荷,长得如荷花般亭亭玉立,被帅小伙捧入云端,本可嫁个如意郎君,可她偏要偷吃禁果……
小妹梅香,天呐!现在就可呼风唤雨,将来了得?……
这些闲聊的话题就像这五岔河里的水浪一样,很快一浪接着一浪的流向远方……
005 长双翅膀飞进去
一声高喊:“看!徐梅香!”原本嘈杂的篮球场上顿时安静下来,篮球滚到一边也没有人抢了。正在聚精会神看球赛的人们纷纷转过身四处张望。只见梅香系着一条红领巾,头扎两个羊角辫,穿着一件蓝色的毛领袄,背着一个黄挎包,快步向教室走去。
梅香满脸胀得通红,不敢看人,她已经快要跑起来了,恨不得长双翅膀飞进教室。她知道,自己正被多双眼睛盯着……
接着又有人反复大声喊:“反革命的妹妹徐梅香!反革命的妹妹徐梅香!”
梅香满眼含泪,准备冲进教室,却被人从后面一把拉住。梅香一惊,脑子血往上直冲。
“嗬,你今天比我还早啊?!”原来是好友贵兰。
贵兰拥着梅香小声说:“不哭!你越哭,他们越高兴。走,江红肯定在等我们,她说今天听你讲《论语》的。”说着两人快步走进教室。
果然,江红已经来了。她是梅香同桌好友,看到她梅香心里踏实多了。
江红正在整理书包,忙起身笑眯眯地说:“早。”
梅香把书包往桌上一放说:“我真的不想上学了。”说着眼圈也红了。
江红笑了笑说:“别理他们,过一阵自然就好了。再说,你真舍得我们,我们也舍不得你呀。你走了谁来跟我们讲《论语》呢。”江红说着从书包里拿出一个纸包:“我给你们带来好吃的。”她打开纸包,塞给梅香一个热乎乎的汽水粑粑,又递给贵兰一个。
贵兰爽快的接过,一边吃一边说:“还是你家的汽水粑最好吃哩,街上卖的有水腥味。”
梅香看了看江红说:“我吃过了你自己吃
Content
Chapter_1
Chapter_2
Chapter_3
Chapter_4
Chapter_5
Chapter_6
Chapter_7
Chapter_1
TXT小说下载,请登录 txt.zhuike.net
WAP小说阅读,请登录 wap.zhuike.net
基层女干部
001 徐老爷喜欢美女
“徐家的独种宝儿子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你们知不知道?”快嘴张嫂一边扫视后面,一边小声问蹲在自己身边洗衣的几个婆娘。
“啊?!现行反革命这是个什么罪?”一个婆娘捏着正在清洗的衣服,满脸疑惑地问。
“唉!是什么罪我也不知道,听说很严重,成了坏分子。”
“他可是我们街上读书最多,长得最英俊的。”
“听说他祖宗是‘情圣’。”
“老人们都说他爷爷是个‘两头光’。”
“真的,他妹妹怪机灵的,活脱又是个‘徐娘娘’”……
几个婆娘忘了手中的活,津津乐道地七嘴八舌抢着议论。
天哪!“情圣”、“徐娘娘”,这些怪事怎么都与徐家扯上了呢?
还是从五岔河说起吧。不知是那年那月,长江溃口,在江汉平原上冲涮出一条内河,与三湖贯通,河水源头是白鹭湖,然后汇入长江。五岔河旁的徐家台又称小武汉,地处白鹭湖、夏运湖、梓子湖“三湖”的中心。解放前是江汉平原水网地区内河水运到武汉的水上必经之地。
传说很早以前,一徐姓人带着一船财宝和心爱的姑娘私奔,他们划着小船从长江漂流误入五岔河顺流而下,发现了一个高台,便停留下来。有了歇脚的地方,两个人高兴地把船上用具搬上高台,在地上铺开被子就开始云雨快活。姑娘在船上行这事总有一种晃晃荡荡的头晕感觉,在地上行事,她放松身体任凭心爱人抚摸亲吻,清晰地感觉到了男人的力量,这力量把她送入云端跃入大海,似仙境似梦幻,让她如痴如醉。姑娘快活地呢喃声回荡在空旷的高台上,她紧紧地抱住压在自己身上的男人,恨不得俩人就这样永远永远地抱在一起……
男人发誓要让自己的女人一辈子这样快活,就在这高台上筑起了三间草房。小俩口在上面种粮种菜喂鸡喂猪,过起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过往船只看到高台上有人有房子便停船上岸憩歇一会,时间长了,人们熟悉了三间房的主人,便习惯地把这高台称为徐家台。那徐家媳妇美貌无比,上岸歇过脚的人,忘不了她的媚眼和微笑,总要再找机会上岸歇脚。有的称船上断了粮,故出钱请徐家媳妇做饭。
徐家媳妇不但乐意还真能烧得一手好菜,鸡鸭肉鱼样样会做,连那青菜经她妙手一炒也特别新鲜可口。久而久之,上岸就餐住宿的人多了起来,不少人相中了这里便陆续定居在此,生意人也在这儿开始互相交易,高台上便慢慢地热闹起来。
徐家主人有钱有嗜好,特别喜欢美女,只要有几分姿色的女人到他家,准能得到一些金银手镯之类的东西。姑娘们乐意上他家,徐家的美媳妇也乐于与来者相处。凡到过徐家的女人都生有一个漂亮的女儿而且个个长得像相,像一个模板倒出的一样。人们暗自猜测那些女孩都是徐家主人的。渐渐地徐家主人是“情圣”的名声风传出去,徐家台也因此出了名。
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小集镇,是五岔河公社所在地。
人们一直认为徐家台第一个筑起三间草房的就是徐望生的祖宗。这是根据他家后院有一棵两人抱不下的大银杏树和他家那盆神秘地“石盆银杏盆景”猜测的。
作者题外话:我真不知道这部小说分类应该是官场沉浮还是婚姻家庭。书中有最贞洁的妻子、最痴情的未婚妻、最孝道的媳妇、最勤劳的妇女、最倒霉的跳槽女和最卑鄙的女干部。这些女性,当干部被性骚扰、不生儿子被婆婆休媳、勤劳的妻子被丈夫抛弃、痴情的女子等未婚夫二十年、憨厚的农村女被虐待致死。更有甚者,有的女性为了金钱地位不惜出卖肉体。而这些女性的共同点,就是誓死捍卫婚姻家庭……
002 她是徐娘娘转世
徐家台街上有一座娘娘庙,凡徐家台的人,都知道关于娘娘庙美丽而凄婉的故事:很久以前,五岔河徐家台上徐姓一家的姑娘长得国色天香,肤如凝脂,指如玉苫,歌如流水,读书过目不忘,说话出口成章,被称为奇女奇才。后被选入皇宫。
奇女奇才的传说皇后早有所闻,听说她已经选入皇宫,不免心生嫉恨,于是交待心腹暗中看管。
徐女进宫沐浴更衣。长长的宫廷裙被拖在地上,徐女心疼不已,走路时怕弄脏了便将裙子轻轻往上一提。
皇后心腹看见一阵惊喜,忙报告皇后,说:“徐女死定了,她已经‘失体’。”
皇后大喜,正愁这奇女奇才危及自己,旋即命太监快报皇上。皇帝听后大怒,脱口而出“斩首”。徐女被带上前来,皇帝一见心中一惊,竟是如此倾国倾城的美貌女子,这样斩首实在可惜,怜惜地问起她的家境。
徐女环顾宫廷四周,开口答道:“家有两艘盐船,一天不到无盐吃;千根柱子落地,万根柱子盖房;风扫地,天点灯,滚滚溜溜自开门。”
“这是哪家财主,人丁比皇宫还旺,财产可与国库媲美?”皇帝惊问道。
皇后心腹大声呵斥:“你这女子胆敢戏弄皇上!”
他躬腰走近皇帝,绘声绘色地说:“她家靠两只鸭子生蛋换盐吃,一天不生无盐吃;房子是用芦苇夹的壁子盖的屋顶,挡不住风遮不住雨的茅草房,一个大簸箕堵大门,月光可以从缝隙中流进……”
皇帝听太监这般解释更是欣赏徐女口才,但君无戏言后悔莫及。想来想去也就只能在后事上考虑如何补救了。于是,嘱咐太监按娘娘的身份给予厚葬……
真是:“轻提裙衫断美景,巧口赢得娘娘碑。”
徐家的小女儿梅香出生时留下了一段传说。
母亲与一班姐妹坐在院子里做针线活,突然大声说:“只怕要生了”。话音刚落,只见艳阳高照的天空突然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姐妹们忙扶她进屋,祖母冒着大雨请来接生婆,刚进房门就听得“哇”的一声婴儿啼。随着这“哇”声,雷停了,雨住了,天晴了,太阳出来了!从人惊愕,接生婆连连说:“贵人,这孩子贵人。刚才天气突变,原来是老天爷布阵隆重庆祝她的诞生啊!”
五岁的梅香有一双骨碌碌会说话的大眼睛,高鼻梁护着一张樱桃小嘴,饱满的脸蛋白嫩见水,乌黑的头发自然微卷。说话时那眼睛一眨一闪,即使恶神见她也要为她让路三分。她到那,那就没有了疲劳没有了烦心事。人们会停下手中的活、忘记烦心事与她逗笑,听她讲《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背诵《百家姓》。
梅香四岁就缠着要哥哥念书给她听,听完后就照着书本学着哥哥的样子自己念。一天认识几个字,没多久,她就可以熟背百家姓,看懂书中的故事。她要哥哥每天讲一个故事,她要讲新故事给别人听呀!
徐家小女儿被说成是“徐娘娘”转世,这对她不知是褒是贬是福是祸是好是歹?
003 挖你眼睛怕不怕
003
一九二八年的大年初一凌晨,徐望生爷爷刚从茶馆赌完出来,回家半路上,只听得一阵枪声,随即就是一阵鸡飞狗叫。爷爷马上贴壁而立,待辨明枪声的方向,旋即跑回家,忙带着惊慌失措的家人躲进了白鹭湖。
两天后得知是共产党人彭之玉、陈相波在五岔河闹起义。攻占了乡公所,缴获28支枪,火烧劣绅朱敬亭鸦片馆,砸烂泊在五岔河的炮船。宣布成立县农民协会,改农民赤卫队为临江县工农兵大队。原来这就是周逸群、贺龙来鄂西地区组织的“年关暴动”。湘鄂西最早的革命根据地就这样在五岔河诞生了。
农协主席看中了徐望生爷爷声望和影响,点名要他任农协副主席,他假称身体不适,婉言谢绝了。
不久,驻沙石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五十五师师长严敬兼鄂中清乡区司令,又打到了五岔河。推行十家连坐法,大肆捕杀共产党,到处设卡盘问,搞得人心惶惶。大家不敢随便出门,往日热闹的茶馆也冷清了许多。连徐老爷都只是偶尔才来坐坐。在家闷了几天的徐老爷又实在憋不住了,想到茶馆赌两把。一到茶馆却不见一个客人。
徐老爷大声问道:“怪了,怎么一个人也没来?”
老板忙迎上来说:“徐老爷,您不知道啊?出了大事哩。鄂西特委机关都被破坏了,听说特委书记和上面来的巡视员都被杀了。”
“啊!不会是张计储书记吧?他可是个好人哩。”徐老爷有些诧异地问。
老板连连摆手说:“别说这事了,现在抓得更厉害了。听说已经有几个青年才被抓了。”
“唉!”徐老爷长叹一声怏怏不乐回去了。
乌云翻滚,雷声不断。本地七个青年被捆绑到野外,准备活埋。
一路上赶着来看的人们接踵而来,围观的人们哭天喊地。雷声哭声交织一起,天,就要震塌了。
徐老爷在围观的人群外转着圈子,想着心事。他跟这次的执行官有过一些交往,给他们送过粮食,后来执行官到他家还要过食物。他想找执行官说几句情,看能否救出这几个人。这时,几个老人“扑通”一声跪在他面前哀求道:“徐老爷,现在只有您能救他们了,您行行好,快给求求情吧。”
徐老爷忙扶起他们,说:“让我想想,看有没有办法。”这时,只听到人们大声呼喊:“人都推下去了,推下去了……”
情急之中徐老爷跑去向执行官说:“长官,这些都是我带着玩大的朋友,这里面一个*也没有,不能错杀好人啊。”
执行官一看是徐老爷,笑着说:“一个*也没有?你怎么知道?”
“本来就没有*,真是几个乡里乡亲的。”徐老爷笑着说。
执行官又说:“口说无凭,我可不敢冒这个险,放走这么多*。”
徐老爷低声说:“那您看,我作保人行不行?”
执行官上下打量了一下徐老爷说:“你用什么担保?”
徐老爷想了想,说:“用我粮行里面的一半粮食,怎么样?”
执行官突然“哈哈”大笑几声,说道:“你带着玩大的朋友?徐老爷你还真仗义啊,我看你就是个*头子,来人!”他指着一棵大树说:“把他给绑到树上去!”
徐老爷一下子呆了,顿时被几个大兵推到树下五花大绑。围观的人又蜂拥跑到树下来。
执行官叫人拿来一把菜刀,他举着菜刀说:“老子不用枪杆子就用这菜刀对付你,说!你是不是共产党?”
徐老爷后悔自己莽撞,人没有救成,反倒还搭上一条命。唉!想想也没什么可怕,今日打来明日打去,过不上几天安逸日子,迟早也要被乱枪打死,不如这样死去还给乡亲们留下念头。他面无惧色,说:“不是,这儿没有共产党,只有老百姓!”
执行官又“哈哈”几声,说:“你说谎话,我割你舌头,怕不怕?”
徐老爷张了张嘴,下意识地把舌头在口腔里挪动了两下,说:“割舌头也没有共产党。”
“开胸挖眼怕不怕?”
徐老爷拿眼晴瞟了瞟自己的胸前,说:“没有就没有,你们错杀好人不得民心。”
执行官心里早想好了,那七个人也只是胡乱的从湖里抓来,原本打算杀鸡给猴看,没想到徐老爷愿意以财产担保,他正愁没有军饷,不如卖徐老爷一个人情,往后在徐家台也好办事。他早听得说徐老爷是个行侠仗义之人,刚才的问话全是吓唬一下,考考徐老爷是否是条真汉子。徐老爷的表现令他很满意。
执行官大声对乡亲们说:“乡亲们,我们从不错杀好人,有徐老爷担保,我们暂且相信这七个人不是共产党。”他转身命令:“停!”
徐老爷被松绑,那七个人又被快快的挖了出来……
五岔河的乡亲们认识了真正的好汉――徐老爷!
作者题外话:主人翁梅香出生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因哥哥在*期间无端被打成现行反革命,从小萌生要当“干部”的思想,幻想着自己当上干部就可以公正处事、做一些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每当机会来临,她却被无情的“关系网”挤兑出局。偶然机遇,幻想成真,她也因“关系网”走上了领导岗位。她激情燃烧想干出一番事业,一心想做个能“留名”的好人。不曾想,她天生丽质的外貌给她带来诸多麻烦,美丽的外貌不但没给她带来“好运”,反而使她屡次遭受性骚扰,给她带来一次又一次“歹运”。通过对梅香在乡镇工作的描写,反映了我国三十年来农村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将社会现实淋漓尽致展现在读者面前。
004 五岔河的接龙桥
不久,红六军与红四军在公安会师后北渡长江。两军渡江后进驻五岔河,成立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兼军长。
一九四七年一月,江汉军区三分区司令员李人林率部队约500人,奔袭五岔河。夜晚,李司令亲自带领一个班,躲进徐老爷刚刚搭起的茅草屋,摸黑干掉了五岔河“独木桥”上的哨兵,部队悄悄过河,这次共歼国民党守军170人,随即南渡长江挺进湘鄂边区。
随着部队离去的还有徐家台丁家十一二岁的三儿子丁老三。他是缠着李司令哭着要为司令牵马去的。这一去,好些年无音讯;这一去为五岔河造就了一个重要人物……
战乱中,徐老爷八面玲珑保住了性命,救了乡亲,当过国民党的保长又任过共产党的农会主席。这不是“两头光”又是什么?!
五岔河与瞿家湾并称为革命苏区。五岔河上唯一的“独木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接龙桥”。 据传,贺龙队伍要从五岔河过河,五岔河的人们一夜之间便架起了这“独木桥”。当地民谣传唱:“贺龙贺彪两把菜刀,为民作主把革命闹。他们从这里过河去,迎接贺龙连夜架桥!”
现在木桥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高高大大、威武雄壮的水泥石板桥。
五岔河最热闹的地方就是接龙桥了。尤其在夏天,当太阳还剩下最后一抹余辉的时候,大桥上便开始热闹起来:老少爷们儿像赶集一样匆匆地涌向接龙桥,他们要好好享受一番跳水、游泳、洗澡的凉爽;年青的小伙子站在大桥的石垛上,准备从这里跳入水中,他们乐呵呵的显摆着各种姿势,然后齐涮涮地跳进河里,看谁游得最快最远;河面上如同沸腾了一般到处都是溅起的水花,有畅游的、仰漂的、戏耍的,教儿子孙子游泳的。不到天黑这些爷们儿不会上岸;沿河两岸每隔一段都有一个水埠头,是用来淘米、洗菜、洗衣、挑水。每到傍晚,两岸水埠头上布满了洗洗刷刷的娘儿们。不到天黑,她们也不会回家。
一群小孩抱着凉椅凉席来抢占地方,大桥两旁的住户,吃过饭洗完澡就会到桥上来享受大半夜的水面风。晚上,这大桥就成了茶馆说起书来;成了戏院唱起歌来。小孩子们就从桥这头跑到桥那头。
今天这个闷热的黄昏,水埠头上的婆娘们议论的话题是徐家三姊妹。
哥哥望生五岁时就被爷爷送进了私塾,解放后又进了公办学堂,一读就是十五年,成了五岔河街上学富五车,*倜傥之人。解放后五岔河小学改建为中小联读,他真的如愿以偿当上了中学的老师。心愿落成光宗耀祖!可命不如人……
大妹夏荷,长得如荷花般亭亭玉立,被帅小伙捧入云端,本可嫁个如意郎君,可她偏要偷吃禁果……
小妹梅香,天呐!现在就可呼风唤雨,将来了得?……
这些闲聊的话题就像这五岔河里的水浪一样,很快一浪接着一浪的流向远方……
005 长双翅膀飞进去
一声高喊:“看!徐梅香!”原本嘈杂的篮球场上顿时安静下来,篮球滚到一边也没有人抢了。正在聚精会神看球赛的人们纷纷转过身四处张望。只见梅香系着一条红领巾,头扎两个羊角辫,穿着一件蓝色的毛领袄,背着一个黄挎包,快步向教室走去。
梅香满脸胀得通红,不敢看人,她已经快要跑起来了,恨不得长双翅膀飞进教室。她知道,自己正被多双眼睛盯着……
接着又有人反复大声喊:“反革命的妹妹徐梅香!反革命的妹妹徐梅香!”
梅香满眼含泪,准备冲进教室,却被人从后面一把拉住。梅香一惊,脑子血往上直冲。
“嗬,你今天比我还早啊?!”原来是好友贵兰。
贵兰拥着梅香小声说:“不哭!你越哭,他们越高兴。走,江红肯定在等我们,她说今天听你讲《论语》的。”说着两人快步走进教室。
果然,江红已经来了。她是梅香同桌好友,看到她梅香心里踏实多了。
江红正在整理书包,忙起身笑眯眯地说:“早。”
梅香把书包往桌上一放说:“我真的不想上学了。”说着眼圈也红了。
江红笑了笑说:“别理他们,过一阵自然就好了。再说,你真舍得我们,我们也舍不得你呀。你走了谁来跟我们讲《论语》呢。”江红说着从书包里拿出一个纸包:“我给你们带来好吃的。”她打开纸包,塞给梅香一个热乎乎的汽水粑粑,又递给贵兰一个。
贵兰爽快的接过,一边吃一边说:“还是你家的汽水粑最好吃哩,街上卖的有水腥味。”
梅香看了看江红说:“我吃过了你自己吃
验证报告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 
基层女干部
1.11M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