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

图说红楼梦

文档

1

已售 0
167.38KB

数据标识:D17209554754018186

发布时间:2024/07/14

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第1节:序言 图文辉映的真正解读(1)
第2节:序言 图文辉映的真正解读(2)
第3节:前言
第4节:林黛玉:花泪诗魂(图)
第5节:薛宝钗:豪门淑女(图)
第6节:王熙凤:铁腕娘子(图)
第7节:贾元春:寂寞芳魂(图)
第8节:香菱:出水青莲(图)
第9节:尤三姐:烈火红莲(图)
第10节:晴雯:无瑕白狐(图)
第11节:袭人:擒拿高手(图)
第12节:贾宝玉:多情公子(图)
第13节:贾母:太上家长(图)
第14节:红楼缘起(图)
第15节:宝玉初试云雨情(图)
第16节:凤姐弄权(图)
第17节:元春省亲(图)
第18节:宝玉情事(图)
第19节:风月宝?的象征(图)
第20节:隐士和侠客(图)
第21节:茶香·酒韵
第22节:《红楼梦》的版本
第23节:《红楼梦》的作者
第24节:曹雪芹之谜
第25节:《红楼梦》之劫
第1节:序言 图文辉映的真正解读(1)
序 言
图文辉映的真正解读
段启明
在数以千计的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中,明代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与清代的《红楼梦》,是公认成就最高、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四大名著",它们分别是古代小说传统分类中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世俗小说的代表作品。
"四大名著"本身博大精深的思想和卓然特异的审美价值,为读者提供了巨大的"阐释空间",形成了"说不尽的《红楼梦》"、"说不尽的四大名著"的文化现象。这套"四大名著"的"图说系列",正是关于四大名著众多"阐释"中可喜的新收获。
此套"图说系列"的每一种,都是由"人物"、"故事"、"寓意"、"篇外"及"附录"等几个部分组成的。"四大名著"作为文学作品,它的思想、意蕴、审美当然主要是通过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表现出来的。因此,当我们阅读、谈论这些作品的时候,理所当然地要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及其"寓意"有所把握。而时至今日对四大名著的纷纭众说,仁智之见,乃至种种奇谈怪论,也正在于此。我们应该感谢本书的编著者,他们在有关人物、故事及寓意的论述中,提出了很多很有启发性的观点,帮助读者正确解读名著的意蕴。例如《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或如文本所写,仁明宽厚,信义著于四海;或如世俗所讥,伪善无能,专会邀买人心。而《图说三国演义·皇叔之梦》一节中,则避免了上述的偏颇,既肯定了刘备的"仁义之心"、"屡败屡战"、"苦心经营"、"白手起家"而终成大业,又指出在"忠义的信条"束缚下,他所付出的"惨痛代价"。又如《图说红楼梦·雾中神女》一节对秦可卿的评介,虽然根据脂评而略涉"天香楼"故事,但主要还是就通行文本中的描写,强调了这个人物形象的"美丽温柔、待人周到"的特点,以及为她大办丧事乃是"尽显当时贾府家运兴隆"的意义。至于宝玉梦中之事,可卿与太虚幻境之缘,"层层迷雾",自当另论。"但在作者(指雪芹)心中,她只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薄命司里的一员"。--这一观点则是极为明确的,决不会引出所谓废太子之女的怪论。
第2节:序言 图文辉映的真正解读(2)
此系列名为"图说",但其实并非简单地以插图来演绎故事情节。文字部分以对文本的解说、论析、介绍为主体,而书中100余幅精心绘制的插图,则形象地表现了解析的内容,图文相得益彰,增加了一目了然的直观性,让人阅读起来备感轻松又过目难忘。一页文字加一页图的形式所反映出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思路",对读者绝对是有意的启发,读者可以循此去深入理解和感受作品所传递的不同时代的风貌,人生的追求,人性的善恶,世界的美与丑……此外,许多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在这样的图文辉映与条分缕析的梳理中不断呈现出来,又让人感到妙趣横生。
四大名著在海内外华人文化圈里,可以说是真正的"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与此同时,四大名著又无一例外地存在着无数令人困惑的"疑点",引发了一代又一代的学人和读者不断地探索,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学术领域,如"红学"、"水浒学"……"图说"的编著者,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现象,于是在四种"图解"中皆设有"篇外篇"一章,对四部名著各自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作者、成书过程、版本演变以及相关的一系列"专业"问题都作了简明的介绍和辨析。这些问题中,有的也许是较为枯燥的,但要真正读懂原著,却又是无可回避的不可不知的"知识"。有的则又饶有兴趣,为读者所乐于探讨,例如《图说西游记·悟空"血缘"之谜》一节,就孙悟空形象的渊源,介绍了鲁迅、胡适、季羡林等前辈学者的不同见解,这无疑会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并扩展为关于文化的继承与交流的思考。当然,"篇外篇"所涉及的内容和问题,既有已成定论、取得共识的部分,也有至今争论不休的部分,对此,"图说系列"则主要采取了客观介绍、诸说并存的办法,简明扼要地展示在读者的面前。
在我看来,这套图说四大名著,既有义理的分析、艺术的鉴赏,又有知识的传播、史料的汇集,既是名著导读之书,又是可供翻检的"工具书",而所有这一切又都是以图文相互诠释的形式体现出来,既简明直观又趣味盎然。因此,我相信,每一个善读"四大名著"的读者,一定会喜爱这一套"图说"。
(段启明: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红学家。)
第3节:前言
前 言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凝聚了先人的智能,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标志。
纵观世界文明史,中华文化是当今世上唯一未曾断绝的文明。为了让今人更多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活力,我们编辑了图说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编创宗旨:以弘扬民族文化为要旨,梳理原著庞杂的人物和情节。除了让读者一般地了解原著的故事情节,熟悉原著的人物外,还对原著的背景、寓意、版本等相关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介绍,藉此扩大读者对原著的认识。
编创形式: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以"一页文字+一页图解"的形式,力求深入浅出,翻出新奇,从一个宽广的视野引导读者全方位了解原著和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便征服了千万读者的心。民间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说,可证其盛。"红学"研究历时二百余年,仍然不衰,使人叹为观止。
《红楼梦》的版本,大致分为两个系统:一为仅流传八十回的脂砚斋评抄本系统;一为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的一百二十回印本系统。脂评系统本,现存十个版本,不同程度地保存了原著面貌;程高系统本,又分程甲本和程乙本,其前八十回依据脂评系统本,但改动较多,程乙本尤甚。
《图说红楼梦》所依据的文本,前八十回以脂评系统本为底本,后四十回以程甲本为底本。
《图说红楼梦》全书共五大部分:
"人物篇":结合《红楼梦》的具体情节,试图从新颖的角度细致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如被骂为"狐狸精"实则纯洁无瑕的晴雯,有男儿气质的史湘云等等,使读者对人物的认识更为准确。
"故事篇":简单地介绍《红楼梦》中的故事线索,挖掘相关的历史与人文知识,开阔读者的视野。
"寓意篇":从各个角度分析《红楼梦》的寓意,如风月宝鉴的象征,大观园的奴仆世界等,在对《红楼梦》的具体分析中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篇外篇":介绍《红楼梦》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原著的版本流传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等。
附录:《红楼梦》判词及十二支曲意蕴,《红楼梦》前八十回大事记,以及《红楼梦》主仆表。
本书的编写力求内容丰富,版式趣味盎然。全书结构清晰、系统、全面,以短、平、快的风格,给读者提供大流量的、实用的信息。言简意赅的文字,配以精心设计的示意图或人物关系图解,使内容一目了然,读者在轻松阅读之余,可快速领略《红楼梦》的无穷魅力。
编 者
2007年4月
第4节:林黛玉:花泪诗魂(图)
第5节:薛宝钗:豪门淑女(图)
第6节:王熙凤:铁腕娘子(图)
第7节:贾元春:寂寞芳魂(图)
第8节:香菱:出水青莲(图)
第9节:尤三姐:烈火红莲(图)
第10节:晴雯:无瑕白狐(图)
第11节:袭人:擒拿高手(图)
第12节:贾宝玉:多情公子(图)
第13节:贾母:太上家长(图)
第14节:红楼缘起(图)
第15节:宝玉初试云雨情(图)
第16节:凤姐弄权(图)
第17节:元春省亲(图)
第18节:宝玉情事(图)
第19节:风月宝?的象征(图)
第20节:隐士和侠客(图)
第21节:茶香·酒韵
五、茶香·酒韵
茶文化和酒文化在《红楼梦》中,比重相当大。
● 茶与身份地位
为不失名门望族的身份地位,贾府对饮茶十分讲究。据统计,《红楼梦》全书中有二百七十多处写到了茶,所涉及到的茶名就有好几种,如仙茗、六安茶、老君眉、暹罗茶、普洱茶、枫露茶、龙井茶等。
茶道讲色、香、味、器、礼,而水则是关乎色、香、味三者的重要物质。妙玉煎茶用水,就有"旧年蠲的雨水"和特意收集来的"雪水"。
《红楼梦》通过茶事描写,表现各人的身份、地位和修养。在栊翠庵,贾母将吃了半盏的茶,笑着递与刘姥姥。刘姥姥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惹得贾母与众人都笑了起来。
● 酒与生活情趣
《红楼梦》共出现"酒"字五百八十多次,喝酒的场面共有六十多处。秦可卿房中的"海棠春睡图"旁,居然也有秦太虚写的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第五回)以酒为内涵的对联悬于富家夫人的闺房绣壁,这说明饮酒是当时上层社会的一种高雅文化。
酒的品种各异:金谷酒、绍兴酒、蕙泉酒、桂花酒、烧酒、菊花酒、合欢花酒。饮酒名目也不少:年节酒、祝寿酒、生日酒、贺喜酒、祭奠酒、待客酒、接风酒、饯行酒、中秋赏月酒、赏花酒、赏雪酒、赏灯酒、赏戏酒、赏舞酒等。钟鸣鼎食的贾府,酒具也令人叹为观止:以质料分,就有金质、银质、铜质、锡质、陶土、细瓷、竹木、兽角、玻璃、珐琅。
喝酒还有增添情趣的酒令,种类繁多,雅俗共赏。如:牙牌令、占花令、曲牌令、故事令、击鼓传花令,以及射覆、拇战等。
(图3-5)
第22节:《红楼梦》的版本
第肆章 篇外篇
一、《红楼梦》的版本
据统计,《红楼梦》版本达一百二十余种之多,实为罕见。
● 脂砚斋评本系统
此系统的版本大都题名"石头记",共八十回抄本,因多署名脂砚斋、畸笏叟等人评语,故称"脂评本"或"脂本"。
现存脂本有十余种,分别是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王府本、戚序本、郑本、甲辰本、靖臧本、列藏本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三种,距离原著写作年代较近。甲戌本写于乾隆甲戌年(1754年)间,庚辰本为乾隆庚辰年(1760年)抄本。这些版本,书名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题为"石头记"者,有王府本、戚序本、郑本。题为"红楼梦"者,有杨本、舒序本、梦觉主人序本。
● 程高刻印本系统
此系统版本题为"红楼梦",共一百二十回刻印本,后四十回由高鹗续补而成,并由程伟元以萃文书屋之名两次刊行,一般称为"程高本"或"程本"。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程伟元、高鹗以脂本为底本,将《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合并,以木活字排印,通称"程甲本"。次年,二人又进行修订工作,对前八十回作大量修改,重新以活字排印,通称"程乙本"。此后各种一百二十回本大抵以此二本为底本。程乙本、本衙藏板本、藤花榭本、双清仙馆王希廉评本、妙复轩评本、桐花凤阁评本、程丙本等本子,都是程甲本的衍生本。
程高本后四十回演绎了人物的悲剧性结局,完成了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使《红楼梦》成为完整的作品。研究者普遍认为,程高本系统几乎删去了全部批语,在许多地方违背了原著精神。但程高本的广为流传,对《红楼梦》的普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4-1)
第23节:《红楼梦》的作者
二、《红楼梦》的作者
《红楼梦》乃曹雪芹撰写而成,或另有其人?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正文,将作者归之为"石头",接着又提到:此书经"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
早期抄本中的大量脂批直指曹雪芹即作者。甲戌本第一回批语云:"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脂批还多次指出,《红楼梦》很多故事取材于曹家历史。脂批透露了作批者与曹雪芹及其家族关系密切,熟知甚至部分参与了《红楼梦》创作。
清代诗人明义在其《题红楼梦》诗序中说:"曹子雪芹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清代宗室诗人永忠作于乾隆三十三年的咏《红楼梦》诗题:"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这或许是除脂批外,最早指出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记载。
明义与永忠是曹雪芹的同时代人,没有证据表明他们认识曹雪芹,但他们与曹雪芹的朋友敦诚、敦敏兄弟往来密切。不过,迄今也没在敦诚、敦敏兄弟的文字中找到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记载。
与曹雪芹同时代或稍晚的袁枚、裕瑞以及更晚的清人笔记中,都有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记载。1921年,胡适在对清人笔记及曹雪芹家族考证的基础上,发表《红楼梦考证》,确定曹雪芹为《红楼梦》的作者。
关于后四十回的作者,程伟元在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序中说,后四十回中有二十余回是他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找到,余十数回得之于"鼓担",他和高鹗只是"细加厘剔,截长补短"。但多数人相信,后四十回全出于程高二人之手。
(图4-2)
第24节:曹雪芹之谜
三、曹雪芹之谜
旷世奇书《红楼梦》,或许是曹雪芹家族盛极而衰的嬗变过程。
二百多年前,确实有曹雪芹此人。从敦诚《四松堂集·寄怀曹雪芹》一诗及张宜泉《春柳堂诗稿》得知,他本名曹霑,字雪芹,又字梦阮,号芹圃。
关于曹雪芹的生卒年,至今没有定论。生年:一种看法认为他生于康熙五十四年乙未(1715年),另一认为他出生于雍正二年甲辰(1724年)。卒年:一为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1763年);一为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1764年);还有一种是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岁首(1764年初春)。
曹雪芹父亲的问题,也有两种看法:一为曹颙,曹雪芹是其遗腹子;一说曹雪芹是曹俯的过继子。
曹雪芹祖上问题:或云其祖籍河北登润,于明永乐年间至辽东铁岭,后随清兵入关;或云其祖籍是辽阳,上祖曹振彦原为明代驻守辽东军官,约于天命六年归附后金,后随清兵入关。
曹家发迹,自曹振彦始。曹振彦后来归入多尔衮属下的满洲正白旗,当了佐领,历任山西吉州知州、阳和府知府、浙江盐法道等官职。曹玺、寅、颙、俯,祖孙三代先后担任江宁织造,共五十八年,五十二年在康熙时代。
曹雪芹出生于南京,直至雍正六年曹家抄没后才全家返回北京。按生于乙未说,则其虚岁十四,按生于甲辰说,则其虚岁五。曹家回北京后的情况,文献记载很少。
红学家考证,曹雪芹在右翼宗学结识敦诚、敦敏,落魄至京西郊,生活穷困潦倒,至"满径蓬蒿"、"举家食粥"的境地。因他多才多艺,嗜酒狂放,朋友比之晋朝阮籍。敦敏《题芹圃书石》诗云:"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磈礧时!"。著《石头记》,耗尽了曹雪芹毕生的心血。
(图4-3)
四、《红楼梦》的影响
"

验证报告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data icon
图说红楼梦
1
已售 0
167.38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