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第1节:点拨微观经济学(1)
第2节:点拨微观经济学(2)
第3节:点拨微观经济学(3)
第4节:点拨微观经济学(4)
第5节:点拨微观经济学(5)
第6节:点拨微观经济学(6)
第7节:点拨微观经济学(7)
第8节:市场—微观经济的主体世界(1)
第9节:市场—微观经济的主体世界(2)
第10节:市场—微观经济的主体世界(3)
第11节:市场—微观经济的主体世界(4)
第12节:市场—微观经济的主体世界(5)
第13节:市场—微观经济的主体世界(6)
第14节:供给和需求—推动市场运转的左右手(1)
第15节:供给和需求—推动市场运转的左右手(2)
第16节:供给和需求—推动市场运转的左右手(3)
第17节:供给和需求—推动市场运转的左右手(4)
第18节:供给和需求—推动市场运转的左右手(5)
第19节:供给和需求—推动市场运转的左右手(6)
第20节:供给和需求—推动市场运转的左右手(7)
第21节:供给和需求—推动市场运转的左右手(8)
第1节:点拨微观经济学(1)
第一章点拨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概念:何为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又称小经济学、个体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
1.微观经济学的起源和确立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其中《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正式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地位。
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罗宾逊和美国的张伯伦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
2.微观经济学地位
“微观”是希腊文“μικρο”的意译,原意是“小”。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又称小经济学、个体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经济学原本没有微观和宏观之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盛行之后,这种着重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传统理论就被称为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企业、家庭和单个市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等经济行为。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居民户、厂商)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行及政府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整体经济等宏观经济问题。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政府的行为)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两者互相补充,资源充分利用和资源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假如宏观经济学研究森林的特征,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构成森林的树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只是研究对象有所分工,两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无根本分歧。
图1?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3.微观经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1)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实惠之学”,人人都能从微观经济学中淘到自己需要的宝贝。比如,房价为什么这么贵?会不会降?为什么大米又贵了,鸡蛋又涨价了?爱情该如何选择?经济学其实存在于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经济学原理进行选择和取舍,企图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2)微观经济学是“成功幸福之学”。使人生幸福,正是经济学的宗旨所在。萧伯纳,英国著名的戏剧家,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曾经说过一句名言:“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那么研究人类的幸福也应该是经济学的必由之路和归宿点。从经济学如何教人致富,如何合理利用人类稀缺的资源等问题来看,它的确如此。
第2节:点拨微观经济学(2)
(3)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性智慧之学”。斯蒂格里茨在其所著的《经济学》一书中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言外之意,经济学家与一般人的思考方式不同,对同一问题、同一事件,经济学家得出的结论与一般人得出的结论往往偏差很大,甚至完全相反。经济学能解决生活中的疑惑,不仅能告诉人们“是什么”,还能告诉人们“为什么”以及“怎么办”。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意味着更多的理性、更多的智慧。
对微观经济学的阐释如图1?2所示。
图1?2对微观经济学的阐释经济学确是一门理性的学问,教人从对自己对社会最有利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
4.具体作用
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就是,能够用经济学的理论去为我们的消费、经济实践和理解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作用:
(1)学习微观经济学,有助于我们在购买消费物品时能够用最低的价格买到更超值的商品。我们可以根据经济的基本走向和商品销售的淡旺季来决定何时买、从何处买更优惠。
(2)学习微观经济学,有助于以微观经济学来指导自己的经济实践,精明地参与经济生活。如你选择升学还是就业?多少收入用于支出,多少用于储蓄?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老板,微观经济学可以帮你决定对你的产品收取多高的价格,在通往财富和智慧的道路上作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判断。
(3)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你了解你生活的世界,可以启发自己对一些社会现象和热门话题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对高房价的思索、对公务员热的分析……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认为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结论”。
一个优秀的教练员未必比运动员实战水平更高,但他能够给运动员以理论、经验和方法,使运动员的技能水平更高。一个优秀的经济学家未必是一个理财能手、成功的企业家或政府官员,但他能给一个理财能手、成功的企业家或政府官员非常重要的指导。
微观经济学的作用如图1?3所示。
图1?3微观经济学的作用微观经济学的知识主体:微观经济学都分析什么
经济学并非只是那些经济学家才玩的游戏,它其实发生在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每个人生活中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经济学原理进行选择和取舍,力图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1.微观经济学两个最重要的概念
首先是资源的稀缺性。人的需求是无限的,相对于人的需求来说,任何资源都可能是稀缺的。比如“人生自古谁无死”,对我们来说,时间都是有限的;住好房、开好车、周游世界需要很多钱,对大部分人来说,自己拥有的金钱是有限的。
第3节:点拨微观经济学(3)
资源的稀缺性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命题,资源的稀缺性及由此决定的人们要以最少消耗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愿望,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其次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通俗地说,就是有得必有失,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你选择了读大学就意味着要放弃做一份朝九晚五的全职工作的机会,因此有人会因为觉得读大学的机会成本太高而放弃。
美国经济学家、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其《经济学》一书中指出:“经济学研究我们社会中的个人、企业、政府和其他组织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使用方式。”每一个社会和个人都必须作出选择。欲望有轻重缓急之分,同一资源又可以满足不同的欲望。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但在作选择时,请务必记住:一定要仔细权衡一下你的机会成本,这是提高选择能力需要培养的基本习惯之一。
一个选择对了,又一个选择对了,不断地作出正确的选择,到最后便产生了成功的结果;一个选择错了,又一个选择错了,不断地作出错误的选择,到最后便产生了失败的结果。若想有一个成功的人生,我们必须减少错误选择的几率,降低作错误选择的风险。这就必须预先明确你人生中想要的结果是什么,而这本身又是一个选择。
由以上经济学的两个概念可以看出,其实经济学并非那些经济学家们才关注的话题,它其实发生在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每个人生活中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经济学原理进行选择和取舍,力图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所以有人将经济学戏称为平民的学问。
经济学的两个重要概念如图1?4所示。
图1?4经济学的两个重要概念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都会设法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
2.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条件
微观经济学理论是以两个基本假设为前提的:第一,合乎理性的人,即“经济人”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第二,充分完全的信息,即市场上的“经济人”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比如对于消费者来说,完全的信息是指消费者了解欲购商品的价格、性能、使用后自己的满足程度等。
这两个基本假设总结起来就是:动机利己和信息透明,如图1?5所示。
第4节:点拨微观经济学(4)
图1?5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3.微观经济学的分析主体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如图1?6所示。
图1?6微观经济学的分析主体微观经济学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进行的供给和收入分配。
微观经济学主要理论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如图1?7所示。
图1?7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微观经济学
从亚当·斯密正式奠定微观经济学的基础那天起,微观经济学就受到了人们的追捧,经济学家的开拓性创作使得微观经济学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
1.早期萌芽阶段(1662~1837年)
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的代表作有:1758年法国重农学派F.魁奈的《经济表》;1776年英国亚当·斯密的《国富论》;1817年英国D.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基本材料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年6月16日出生于苏格兰(苏格兰伐夫郡可可卡地)
教育背景
先后就读于:格拉斯哥大学、牛津大学
个人经历
格拉斯哥大学教授、校长
学术研究
主要领域:政治哲学、伦理学、经济学
著名思想:古典经济学、现代自由市场、劳动分工
主要代表作:《道德情操论》、《国富论》
2.产生阶段(1838~1947年)
这一时期,在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影响下,西方经济学开始向微观和宏观两端发展。特别是以边际分析的价值论、市场(价格)论和分配论作为核心的微观经济理论,已经在这一时期奠定了基础,在系统化方面比宏观经济理论更进一步。这一阶段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主要有:企业理论、消费者理论、一般均衡、均衡的稳定性,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一般交易理论。
这一阶段出现了边际革命与边际三杰。19世纪70年代,英国杰文斯、法国瓦尔拉斯、奥地利门格尔几乎同时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
第5节:点拨微观经济学(5)
英国剑桥学派的马歇尔在1890年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一书,综合了边际三杰的成果,提出系统的微观经济理论,广泛流行于西方。他运用数学方法,从供求角度分析市场价格,以解决资源配置、资源报酬等问题,主张市场自发调节。
马歇尔对微观经济学进行过多次补充。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的形成,使原来的以完全竞争市场类型为条件的微观理论受到挑战,于是在1933年,英国的罗宾逊、美国的张伯伦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理论。20世纪30年代以后,希克斯、瓦尔拉斯、帕累托等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论、序数效用论、福利经济学等。之后关于市场失灵与微观政策调节的研究可以说是对微观经济学的总结。博弈论以及与企业产权分析相联系的制度经济学是微观经济研究的最新发展。
这一阶段取得的成就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形成和发展了一套完整的微观经济活动者行为理论;提出了一般经济均衡问题,建立了一般经济均衡的理论框架;创立了当今的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垄断竞争理论及一般经济均衡理论的数学基础。
基本材料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年出生于伦敦
教育背景
先后就读于:剑桥大学学习数学、哲学和政治经济学
个人经历
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任教
学术研究
主要领域:经济学
著名思想:均衡价格论
主要代表作:《经济学原理》
3.形成和发展阶段(均衡研究阶段,1948~196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社会面临着大战带来的经济萧条与危机,出现了许多为当时的经济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以往的边际分析法已不能适应新问题的需要,迫使经济学家不得不去开创新的经济分析法。这个时期内,高级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集中在一般经济均衡研究上,连冯诺伊曼(J.vonNeumann)这样的大数学家也投身进来为它砌上一块基石,研究成果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一般经济均衡的严格理论体系。沃尔德(1933,1934)首次严格分析了一般经济均衡问题,而突破性的进展则是由阿罗和德布罗于1954年重建了一般经济均衡理论。因此,沃尔德(1933,1934)、阿罗和德布罗共同建立了一般经济均衡的严格理论体系。
(2)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分析在1948~1960年间得到了重大发展。多尔夫曼(R.Dorfman)、萨缪尔森和索洛(R.M.Solow)把线性规划、线性一般经济均衡理论和线性经济增长理论发展到了顶峰。与此同时,对策论研究也在前进中。卢斯(R.D.Luce)和雷法(H.Raiffa)在纳什(J.F.Nash,1950年)对于n人对策均衡的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动态对策论。
第6节:点拨微观经济学(6)
基本材料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1915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城
教育背景
先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
个人经历
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任教
学术研究
主要领域:经济学
著名思想: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4.最新发展阶段(1961年后)
在这一时期创立的公理化经济学使得经济学家与数学家之间的对话变得更加频繁;同样,经济学也开始影响数学,典型的例子就是角谷定理、集值映射的积分理论、近似不动点计算的算法以及方程组的近似解的算法。数学思想开始全面向经济学渗透,经济学也在不断地为自己铸造新的武器,各种经济分析方法汇集,进入了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大汇合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课题主要有:不确定性和信息、总需求函数、经济核心和连续统经济、时际均衡、社会选择理论、不完全资产市场理论、无限维经济分析、不完全竞争理论、非标准经济学、博弈论等。
(1)不确定性与信息。戴蒙德(P.A.Diamond,1967年)和拉德纳(R.Radner,1968年)提出用主观概率刻画事先无
Content
第1节:点拨微观经济学(1)
第2节:点拨微观经济学(2)
第3节:点拨微观经济学(3)
第4节:点拨微观经济学(4)
第5节:点拨微观经济学(5)
第6节:点拨微观经济学(6)
第7节:点拨微观经济学(7)
第8节:市场—微观经济的主体世界(1)
第9节:市场—微观经济的主体世界(2)
第10节:市场—微观经济的主体世界(3)
第11节:市场—微观经济的主体世界(4)
第12节:市场—微观经济的主体世界(5)
第13节:市场—微观经济的主体世界(6)
第14节:供给和需求—推动市场运转的左右手(1)
第15节:供给和需求—推动市场运转的左右手(2)
第16节:供给和需求—推动市场运转的左右手(3)
第17节:供给和需求—推动市场运转的左右手(4)
第18节:供给和需求—推动市场运转的左右手(5)
第19节:供给和需求—推动市场运转的左右手(6)
第20节:供给和需求—推动市场运转的左右手(7)
第21节:供给和需求—推动市场运转的左右手(8)
第1节:点拨微观经济学(1)
第一章点拨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概念:何为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又称小经济学、个体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
1.微观经济学的起源和确立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其中《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正式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地位。
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罗宾逊和美国的张伯伦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
2.微观经济学地位
“微观”是希腊文“μικρο”的意译,原意是“小”。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又称小经济学、个体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经济学原本没有微观和宏观之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盛行之后,这种着重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传统理论就被称为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企业、家庭和单个市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等经济行为。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居民户、厂商)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行及政府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整体经济等宏观经济问题。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政府的行为)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两者互相补充,资源充分利用和资源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假如宏观经济学研究森林的特征,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构成森林的树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只是研究对象有所分工,两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无根本分歧。
图1?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3.微观经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1)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实惠之学”,人人都能从微观经济学中淘到自己需要的宝贝。比如,房价为什么这么贵?会不会降?为什么大米又贵了,鸡蛋又涨价了?爱情该如何选择?经济学其实存在于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经济学原理进行选择和取舍,企图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2)微观经济学是“成功幸福之学”。使人生幸福,正是经济学的宗旨所在。萧伯纳,英国著名的戏剧家,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曾经说过一句名言:“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那么研究人类的幸福也应该是经济学的必由之路和归宿点。从经济学如何教人致富,如何合理利用人类稀缺的资源等问题来看,它的确如此。
第2节:点拨微观经济学(2)
(3)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性智慧之学”。斯蒂格里茨在其所著的《经济学》一书中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言外之意,经济学家与一般人的思考方式不同,对同一问题、同一事件,经济学家得出的结论与一般人得出的结论往往偏差很大,甚至完全相反。经济学能解决生活中的疑惑,不仅能告诉人们“是什么”,还能告诉人们“为什么”以及“怎么办”。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意味着更多的理性、更多的智慧。
对微观经济学的阐释如图1?2所示。
图1?2对微观经济学的阐释经济学确是一门理性的学问,教人从对自己对社会最有利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
4.具体作用
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就是,能够用经济学的理论去为我们的消费、经济实践和理解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作用:
(1)学习微观经济学,有助于我们在购买消费物品时能够用最低的价格买到更超值的商品。我们可以根据经济的基本走向和商品销售的淡旺季来决定何时买、从何处买更优惠。
(2)学习微观经济学,有助于以微观经济学来指导自己的经济实践,精明地参与经济生活。如你选择升学还是就业?多少收入用于支出,多少用于储蓄?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老板,微观经济学可以帮你决定对你的产品收取多高的价格,在通往财富和智慧的道路上作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判断。
(3)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你了解你生活的世界,可以启发自己对一些社会现象和热门话题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对高房价的思索、对公务员热的分析……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认为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结论”。
一个优秀的教练员未必比运动员实战水平更高,但他能够给运动员以理论、经验和方法,使运动员的技能水平更高。一个优秀的经济学家未必是一个理财能手、成功的企业家或政府官员,但他能给一个理财能手、成功的企业家或政府官员非常重要的指导。
微观经济学的作用如图1?3所示。
图1?3微观经济学的作用微观经济学的知识主体:微观经济学都分析什么
经济学并非只是那些经济学家才玩的游戏,它其实发生在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每个人生活中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经济学原理进行选择和取舍,力图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1.微观经济学两个最重要的概念
首先是资源的稀缺性。人的需求是无限的,相对于人的需求来说,任何资源都可能是稀缺的。比如“人生自古谁无死”,对我们来说,时间都是有限的;住好房、开好车、周游世界需要很多钱,对大部分人来说,自己拥有的金钱是有限的。
第3节:点拨微观经济学(3)
资源的稀缺性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命题,资源的稀缺性及由此决定的人们要以最少消耗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愿望,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其次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通俗地说,就是有得必有失,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你选择了读大学就意味着要放弃做一份朝九晚五的全职工作的机会,因此有人会因为觉得读大学的机会成本太高而放弃。
美国经济学家、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其《经济学》一书中指出:“经济学研究我们社会中的个人、企业、政府和其他组织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使用方式。”每一个社会和个人都必须作出选择。欲望有轻重缓急之分,同一资源又可以满足不同的欲望。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但在作选择时,请务必记住:一定要仔细权衡一下你的机会成本,这是提高选择能力需要培养的基本习惯之一。
一个选择对了,又一个选择对了,不断地作出正确的选择,到最后便产生了成功的结果;一个选择错了,又一个选择错了,不断地作出错误的选择,到最后便产生了失败的结果。若想有一个成功的人生,我们必须减少错误选择的几率,降低作错误选择的风险。这就必须预先明确你人生中想要的结果是什么,而这本身又是一个选择。
由以上经济学的两个概念可以看出,其实经济学并非那些经济学家们才关注的话题,它其实发生在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每个人生活中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经济学原理进行选择和取舍,力图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所以有人将经济学戏称为平民的学问。
经济学的两个重要概念如图1?4所示。
图1?4经济学的两个重要概念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都会设法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
2.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条件
微观经济学理论是以两个基本假设为前提的:第一,合乎理性的人,即“经济人”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第二,充分完全的信息,即市场上的“经济人”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比如对于消费者来说,完全的信息是指消费者了解欲购商品的价格、性能、使用后自己的满足程度等。
这两个基本假设总结起来就是:动机利己和信息透明,如图1?5所示。
第4节:点拨微观经济学(4)
图1?5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3.微观经济学的分析主体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如图1?6所示。
图1?6微观经济学的分析主体微观经济学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进行的供给和收入分配。
微观经济学主要理论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如图1?7所示。
图1?7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微观经济学
从亚当·斯密正式奠定微观经济学的基础那天起,微观经济学就受到了人们的追捧,经济学家的开拓性创作使得微观经济学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
1.早期萌芽阶段(1662~1837年)
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的代表作有:1758年法国重农学派F.魁奈的《经济表》;1776年英国亚当·斯密的《国富论》;1817年英国D.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基本材料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年6月16日出生于苏格兰(苏格兰伐夫郡可可卡地)
教育背景
先后就读于:格拉斯哥大学、牛津大学
个人经历
格拉斯哥大学教授、校长
学术研究
主要领域:政治哲学、伦理学、经济学
著名思想:古典经济学、现代自由市场、劳动分工
主要代表作:《道德情操论》、《国富论》
2.产生阶段(1838~1947年)
这一时期,在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影响下,西方经济学开始向微观和宏观两端发展。特别是以边际分析的价值论、市场(价格)论和分配论作为核心的微观经济理论,已经在这一时期奠定了基础,在系统化方面比宏观经济理论更进一步。这一阶段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主要有:企业理论、消费者理论、一般均衡、均衡的稳定性,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一般交易理论。
这一阶段出现了边际革命与边际三杰。19世纪70年代,英国杰文斯、法国瓦尔拉斯、奥地利门格尔几乎同时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
第5节:点拨微观经济学(5)
英国剑桥学派的马歇尔在1890年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一书,综合了边际三杰的成果,提出系统的微观经济理论,广泛流行于西方。他运用数学方法,从供求角度分析市场价格,以解决资源配置、资源报酬等问题,主张市场自发调节。
马歇尔对微观经济学进行过多次补充。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的形成,使原来的以完全竞争市场类型为条件的微观理论受到挑战,于是在1933年,英国的罗宾逊、美国的张伯伦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理论。20世纪30年代以后,希克斯、瓦尔拉斯、帕累托等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论、序数效用论、福利经济学等。之后关于市场失灵与微观政策调节的研究可以说是对微观经济学的总结。博弈论以及与企业产权分析相联系的制度经济学是微观经济研究的最新发展。
这一阶段取得的成就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形成和发展了一套完整的微观经济活动者行为理论;提出了一般经济均衡问题,建立了一般经济均衡的理论框架;创立了当今的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垄断竞争理论及一般经济均衡理论的数学基础。
基本材料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年出生于伦敦
教育背景
先后就读于:剑桥大学学习数学、哲学和政治经济学
个人经历
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任教
学术研究
主要领域:经济学
著名思想:均衡价格论
主要代表作:《经济学原理》
3.形成和发展阶段(均衡研究阶段,1948~196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社会面临着大战带来的经济萧条与危机,出现了许多为当时的经济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以往的边际分析法已不能适应新问题的需要,迫使经济学家不得不去开创新的经济分析法。这个时期内,高级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集中在一般经济均衡研究上,连冯诺伊曼(J.vonNeumann)这样的大数学家也投身进来为它砌上一块基石,研究成果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一般经济均衡的严格理论体系。沃尔德(1933,1934)首次严格分析了一般经济均衡问题,而突破性的进展则是由阿罗和德布罗于1954年重建了一般经济均衡理论。因此,沃尔德(1933,1934)、阿罗和德布罗共同建立了一般经济均衡的严格理论体系。
(2)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分析在1948~1960年间得到了重大发展。多尔夫曼(R.Dorfman)、萨缪尔森和索洛(R.M.Solow)把线性规划、线性一般经济均衡理论和线性经济增长理论发展到了顶峰。与此同时,对策论研究也在前进中。卢斯(R.D.Luce)和雷法(H.Raiffa)在纳什(J.F.Nash,1950年)对于n人对策均衡的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动态对策论。
第6节:点拨微观经济学(6)
基本材料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1915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城
教育背景
先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
个人经历
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任教
学术研究
主要领域:经济学
著名思想: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4.最新发展阶段(1961年后)
在这一时期创立的公理化经济学使得经济学家与数学家之间的对话变得更加频繁;同样,经济学也开始影响数学,典型的例子就是角谷定理、集值映射的积分理论、近似不动点计算的算法以及方程组的近似解的算法。数学思想开始全面向经济学渗透,经济学也在不断地为自己铸造新的武器,各种经济分析方法汇集,进入了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大汇合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课题主要有:不确定性和信息、总需求函数、经济核心和连续统经济、时际均衡、社会选择理论、不完全资产市场理论、无限维经济分析、不完全竞争理论、非标准经济学、博弈论等。
(1)不确定性与信息。戴蒙德(P.A.Diamond,1967年)和拉德纳(R.Radner,1968年)提出用主观概率刻画事先无
验证报告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 
图解微观经济学
230.21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