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雨

四圣心源------更多顶级价值资料免费领取请关注薇信公众号:罗老板投资笔记

文档

0.9

已售 0
678.92KB

数据标识:D17209513966251271

发布时间:2024/07/14

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Chapter_1
Chapter_2
Chapter_3
Chapter_4
Chapter_1
#1 黄元御《四圣心源》
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自叙
内容: 医有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之书,争光日月。人亡代革,薪火无传,玉楸子悯后
世作
者不达其意,既解《伤寒》、《金匮》,乃于己巳二月作《四圣心源》,解内外百病,原始
要终,以继先圣之业。创辟大略,遇事辍笔。庚午四月,北游帝城。十一月终,南赴清江。
辛未二月,随驾武林。四月还署,研思旧草,十得其九,厥功未竟。八月十五,开舟北上,
再客京华。壬申十月,作天人之解,续成全书。癸酉二月,解长沙药性,五月删定《伤寒》
,七月笔削《金匮》,八月修温疫痘疹,成于九月十七。
维时霖雨初晴,商飙徐发,落木飘零,黄叶满阶。玉楸子处萧凉之虚馆,坐寂寞之闲床
,起
他乡之遥恨,生故国之绵思。悲哉﹗清秋之气也,黯然远客之心矣,爰取《心源》故本,加
之润色。
嗟乎﹗往者虞卿违赵而着《春秋》,屈原去楚而作《离骚》,古人论述,往往失地远客
,成
于羁愁郁闷之中。及乎书竣业就,乃心独喜,然后知当时之失意,皆为后此之得意无穷也。
同使虞卿终相赵国,屈原永宦楚邦,则《离骚》不作,《春秋》莫着,迄于今,其人已朽
,其书不传,两人之得意,不如其失意也。
当世安乐之人,其得天者诚浓,然隙驷不留,尺波电谢,生存而处华屋,零落而归山丘
,身
与夕露同 ,名与朝华并灭,荆棘狐兔之中,樵牧歌吟之下,其为安乐者焉在﹗窃以为天之
浓安乐之人,不如其浓羁愁之士,丈夫得失之际,非俗人之所知也。
顾自己巳,以至壬申,历年多矣,元草未就,是天既长与以穷愁之境,而不频假以萧闲
之日。帝眷之隆,何可恃也,良时非多,勖之而已。
\x癸酉九月甲戌昌邑黄元御\x
朝代: 清
作者: 黄元御
公元年: 公元1705-1758年
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后序
内容: 医学盛于上古,而衰于后世。自黄岐立法,定经脉,和药石,以治民疾,天下遵守,莫
之或
贰。于是有和、缓、扁鹊、文挚、阳庆、仓公之徒相继而起,各传其术,以博施当世,而方
药至张仲景而立极。厥后皇甫谧、王叔和、孙思邈祖述而发扬之。起废痼,润枯毙,含生育

,绝厉消 ,黄岐之道于斯为盛。自唐以降,其道日衰,渐变古制,以矜新创。至于金元

刘完素为泻火之说,朱彦修作补阴之法。海内沿染,竞相传习,蔑视古经,倾议前哲,攻击
同异,辨说是非。于是为河间之学人,与易水之学争,为丹溪之学人,与局方之学争。门户
既分,歧途错出,纷纭扰乱以至于今,而古法荡然矣。
夫医虽艺事,而拯疾痛,系生死,非芝菌星鸟之术,可以诡诞其辞也。阴阳有纪,五行
有序
,脉络有度,非博辨横议所能推移其则也。一病之作,古今如一,非风俗政令有时代之异也

一药之入,顺逆俄顷,非百年必世可虚遁其说也。然而宋元以来,数百年间,人异其说,家
自为法。按之往籍,则判若水火,综其会通,则背若秦越,夫岂民有异疾,药有异治哉?或
俗学废古,恶旧喜新,务为变动,以结名节,凡在学人,莫不皆然,而医其一也。故脉诀出
而诊要亡,本草盛而物性异,长沙之书乱而伤寒莫治,刘朱之说行而杂病不起,天下之民,
不死于病而死于医,以生人之道,为杀人之具,岂不哀哉﹗故凡艺或可殊途,唯医必归一致
,古经具在,良验难诬,有识之士,不能不是古而非今矣。
余少好医学,博览方籍。读黄氏《素灵微蕴》、《伤寒悬解》,其于黄岐秦张之道,若
网在
纲,有条不紊。于是乃求其全书,积二十年不可得。岁在己丑,承乏馆陶贡士张君蕴山为掖
校官,得其书六种,录以畀余,乃得究其说,而益叹其学之至精。长沙而后,一火薪传,非
自尊也。
余既刊《素灵微蕴》、《伤寒悬解》、《长沙药解》,而《四圣心源》为诸书之会极,
乃复
校而刊之。粗举源流正变,以引伸其说。世之为医者,能读黄氏书,则推脉义而得诊法,究
药解而正物性,伤寒无夭札之民,杂病无膏肓之叹。上可得黄岐秦张之精,次可通叔和思邈
之说,下可除河间丹溪之弊。昭先圣之大德,作生人之戴维,不亦懿哉﹗若乃规囿习俗,胶
固师说,未遑研究,骇其偏矫,失后事之良资,为下士之闻道,则非余之所敢知矣。
\x道光十二年冬十一月阳湖张琦\x
朝代: 清
作者: 黄元御
公元年: 公元1705-1758年
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序
内容: 宣素不知医。辛丑岁初夏,先君HT 楼公抱恙,群医束手。迁延三阅月,势益剧。适明

龚木
民以《四圣心源》一帙见示,宣受而卒识之,叹其说理精当,实为医家善本。急与医者议,
仿其意制方,以希一效。而疾已大渐无及,窃恨是书之不早见也﹗
因念人子,当父母康强时,依依承顺,辄取岐黄家言,庋置弗观,及一旦父母有疾,非
不博
求医术,及弗获效,则当父母床褥痛楚,呼天号泣,欲嚼舌啮臂,以分亲痛而不可得,亦已
无如何。而医者方坐视成败,以其必不效之术,尝试于万一,竟至不讳,则云证固不治。
呜呼﹗言及此痛,何如耶﹗昔张从正撰《儒门事亲》十五卷,盖谓儒者,能明其理以事亲
,当知医也。
是书作于昌邑黄氏,刻于阳湖张氏,因所传未广,爰与小搂弟校勘付梓,以广其传。区
区抱恨私心,亦欲使天下仁人孝子,取是书而急识之,以善其颐养之方云尔。
\x道光壬寅三月丹徒赵克宣竹坪序\x
朝代: 清
作者: 黄元御
公元年: 公元1705-1758年
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序
内容: 先君HT 楼公,辛丑夏抱恙,延医调治,仙草无灵。迨竹坪兄于木民龚明府处得《四圣

源》
一编携归,与医者讨论,师其意以订方,而病已不可为矣。为人子而不知医,此愚兄弟之抱
憾终天而椎心泣血者也﹗
伏念是编本昌邑黄氏所著,实称善本,向曾刻于阳湖宛邻书屋丛书中。宛邻张氏集丛书
十有
十种,除诗、古文、词外,有黄氏所著《长沙药解》、《伤寒悬解》、《素灵微蕴》,庄氏
所著《慈幼二书》,并张氏自着《素问释义》诸书,而《心源》一书,尤诸书中之至粹至精
者。
夫医虽小道,理极精深,用之得当,如济世之航,用之不当,如伤人之刃,可不慎欤﹗
近世
庸工,药性汤头一经熟读,自诩通人。及入病家,论实论虚,猜寒猜热,以人试药,莫中病
情。求其观天时之变,察人事之宜,准古酌今,神而明之者,未易数觏。此矫其弊者,有
勿药中医之说也。甚至逞其私智,立说著书,伐阳滋阴,损人生气。种种背妄,遗祸无穷,良
可慨已﹗纵有一二依附圣经,强为诠释,惜又穿凿附会,庞杂不精,反令古圣之道,愈解而
愈晦矣。
是编宗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人之心传,而运以精思,达以卓论,抉天人之秘奥
,阐顺逆之精微,作述相承,独标真谛,举谬悠之说,一扫而空之,其为功岂浅鲜哉﹗愚兄弟不
能早购是书以起先君之痼疾,而顾念世之人子或有愿读是书者,爰另梓流传,以志终天之憾
,且以见事亲者之不可不知医也。竹坪兄与宜悉心校雠,付诸剞劂,谨叙其意,以为缘起云

\x道光壬寅岁季春下浣丹徒赵克宜小楼序\x
朝代: 清
作者: 黄元御
公元年: 公元1705-1758年
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序
内容: 呜呼﹗医学之坏,至今日而极矣。其鬻术者无论也,即有一二嗜古之士,欲以涉猎方书
,研
求医理,而谬种流传,往往守一先生之言,以为标准。俗学茫昧,千手一律,杀人如麻,不
可殚记。有诘而难之者,曰︰吾之学,朱、张、刘、李之学也,吾之方,固出自景岳《八阵
》、叶氏《指南》之所传也,然而不愈者,有命焉,非医之咎也。噫﹗虽予亦以为非医之咎
也,何则彼其耳目锢蔽已深,性灵 没日久,虽欲自拔而不能,亦大可哀也已。
余自束发,侍先父母疾,即喜翻阅医书。初师喻嘉言昌,又师陈修园念祖,十年无所得
。道
光戊申,江西陈广敷溥以玉楸黄先生《医书八种》抄本相饷。其源不尽出自医家,而自唐以

,谈医者莫之能及,二千年不传之绝学,至是始得其真。爰取《四圣心源》、《素灵微蕴》
,锓板行世,一时医风,翕然丕变。
今湘乡左君菊农继明毅然以昌明医学为己任,费 钱一千有奇,重刊其全部,而以校雠
之役
相属。其嘉惠来学之心,可谓习 矣。夫菊农亦尝从事于朱、张、刘、李、景岳《八阵》、

氏《指南》之说者,而一旦弃之如遗。何今之自命为名医者先入以为主,抵死而不悟﹗读此
书曾不汗流浃背,一发其羞恶是非之良,不亦慎乎﹗
或曰︰朱、张、刘、李,古大家也,张景岳、叶天士,亦近今之名手也,斯与黄氏,优
劣恶
从而辨之?不知黄氏所传者,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之心法,彼则背而驰焉。异端曲
学,足以害道,辞而辟之,大声疾呼,吾党之责也。譬之儒家,《素问》、《灵枢》,医之
六经也,《伤寒》、《金匮》,医之四子书也。若黄氏之羽翼仲景,方之朱子,何多让焉﹗
宗黄氏即以宗仲景,不宗仲景,黄岐之法不立,不宗黄氏,仲景之法不明。昌黎有言︰
非三
代两汉之书不敢读。段师琵琶,须不近乐器,十年乃可授,吾愿世之好学深思者,将后世一
切非圣之书,视之如洪水猛兽,而一以仲景为归,涵濡既久,渐渍而化焉。若涉迷津,臻彼
岸,导歧路,骋康庄,有不自旋其面目而捐弃故伎,如菊农之勇者,无是人也。
黄氏尚有《周易悬象》、《素问悬解》、《灵枢悬解》若干卷,《四库全书提要》存目
中已著录。闻其昌
邑裔孙珍藏甚密,傥更有大力者搜而传之,于以康济群生,补救劫运,岂非医林之盛事哉﹗
\x同治元年月四朔日湘潭后学欧阳兆熊序\x
朝代: 清
作者: 黄元御
公元年: 公元1705-1758年
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序
内容: 余癸亥在资州,患失眠疾,医者言,人人殊,各尽所学,迄未霍然。甲子因公赴长沙,
遇左
君继明,为治颇效。见其为人主方辄有验,询之始知寝馈于黄氏医书者有年。其书理明辞达
,迥异诸家,因携以入蜀。
乙丑秋,权渝郡锡韦卿观察及同官诸君子咸善是书,相与醵金镂版,以广其传。至是告
成,爰弁数言,以志缘起。
\x同治丙寅八月长沙黄济识\x
朝代: 清
作者: 黄元御
公元年: 公元1705-1758年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卷一
内容: 昔在黄帝,咨于岐伯,作《内经》以究天人之奥。其言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
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天人一也,未识天道,焉知人理﹗
慨自越人、仲景而后,秘典弗着,至教无传。叹帝宰之杳茫,怅民义之幽深,徒托大象
,不测其原,空抚渺躬,莫解其要。人有无妄之疾,医乏不死之方,群称乳虎,众号苍鹰。哀彼
下泉之人,念我同门之友,作天人解。
朝代: 清
作者: 黄元御
公元年: 公元1705-1758年
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卷一 天人解 阴阳变化
内容: 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
为阳
,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
土也。
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
升,
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
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
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名之,则曰
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四象轮旋,一年而周。阳升于岁半之前,阴降于岁半之后。阳之半升则为春,全升则为
夏,
阴之半降则为秋,全降则为冬。春生夏长,木火之气也,故春温而夏热。秋收冬藏,金水之

也,故秋凉而冬寒。土天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之间
。土合四象,是谓五行也。
朝代: 清
作者: 黄元御
公元年: 公元1705-1758年
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卷一 天人解 五行生克
内容: 五行之理,有生有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
盖天地之位,北寒、南热、东温、西凉。阳升于东,则温气成春,升于南,则热气成夏
,阴
降于西,则凉气成秋,降于北,则寒气成冬。春之温生夏之热,夏之热生秋之凉,秋之凉生
冬之寒,冬之寒生春之温。土为四象之母,实生四象,曰火生土者,以其寄宫在六月火令之
后,六月湿盛,湿为土气也。其实水火交蒸,乃生湿气,六月之时,火在土上,水在土下,
寒热相逼,是以湿动。湿者,水火之中气。土寄位于西南,南热而西凉,故曰火生土,土生
金也。
相克者,制其太过也。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则木不过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气,
则火
不过炎;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金性收敛,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水性
降润,渗之以土气,则水不过润,皆气化自然之妙也。
朝代: 清
作者: 黄元御
公元年: 公元1705-1758年
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卷一 天人解 脏腑生成
内容: 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身之太极也。祖气初凝,美恶攸分
,清
浊纯杂,是不一致,浓薄完缺,亦非同伦,后日之灵蠢寿夭,贵贱贫富,悉于此判,所谓命
秉于生初也。
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
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戊土为胃,己土为脾。
已土上行,阴升而化阳,阳升于左,则为肝,升于上,则为心。戊土下行,阳降而化阴
,阴
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则为肾。肝属木而心属火,肺属金而肾属水。是人之五行也。
五行之中,各有阴阳,阴生五脏,阳生六腑。肾为癸水,膀胱为壬水,心为丁火,小肠

丙火,肝为乙木,胆为甲木,肺为辛金,大肠为庚金。五行各一,而火分君相,脏有心主相
火之阴,腑有三焦相火之阳也。
朝代: 清
作者: 黄元御
公元年: 公元1705-1758年
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卷一 天人解 气血原本
内容: 肝藏血,肺藏气,而气原于胃,血本于脾。盖脾土左旋,生发之令畅,故温暖而生乙木
,胃
土右转,收敛之政行,故清凉而化辛金,午半阴生,阴生则降,三阴右降,则为肺金。肺金
即心火之清降者也,故肺气清凉而性收敛。子半阳生,阳生则升,三阳左升,则为肝木。肝
木即肾水之温升者也,故肝血温暖而性生发。肾水温升而化木者,缘己土之左旋也,是以脾
为生血之本。心火清降而化金者,缘戊土之右转也,是以胃为化气之原。
气统于肺,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之所宣布也,其在脏腑则曰气,而在经络则为卫。
血统
于肝,凡脏腑经络之血,皆肝血之所流注也,其在脏腑则曰血,而在经络则为营。营卫者,
经络之气血也。
朝代: 清
作者: 黄元御
公元年: 公元1705-1758年
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卷一 天人解 精神化生
内容: 肝血温升,升而不已,温化为热,则生心火,肺气清降,降而不已,清化为寒,则生肾
水。
水之寒者,六腑之悉凝也,阴极则阳生,故纯阴之中,又含阳气,火之热者,六腑之尽发也

阳极则阴生,故纯阳之中

验证报告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data icon
四圣心源------更多顶级价值资料免费领取请关注薇信公众号:罗老板投资笔记
0.9
已售 0
678.92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