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 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引子
伦道尔式炮艇(1)
伦道尔式炮艇(2)
伦道尔式炮艇(3)
“龙骧”、“虎威”;“飞霆”、“策电”(1)
“龙骧”、“虎威”;“飞霆”、“策电”(2)
“龙骧”、“虎威”;“飞霆”、“策电”(3)
蚊子船热
“镇”字号蚊子船(1)
“镇”字号蚊子船(2)
“镇”字号蚊子船(3)
龙旗飘零
纽卡斯尔的梦
新式巡洋舰(1)
新式巡洋舰(2)
“超勇”、“扬威”(1)
“超勇”、“扬威”(2)
“超勇”、“扬威”(3)
“超勇”、“扬威”(4)
英国上空的黄龙旗(1)
英国上空的黄龙旗(2)
“超勇”、“扬威”的服役历程(1)
“超勇”、“扬威”的服役历程(2)
“超勇”、“扬威”的服役历程(3)
失落的辉煌——“定远”级铁甲舰
“铁甲船不可不办,倭人万不可轻视”
“集二者之长,去二者之弊”(1)
“集二者之长,去二者之弊”(2)
“集二者之长,去二者之弊”(3)
“集二者之长,去二者之弊”(4)
“遍地球一等铁甲船”(1)
“遍地球一等铁甲船”(2)
“遍地球一等铁甲船”(3)
“遍地球一等铁甲船”(4)
回国(1)
回国(2)
铁甲蹉跌(1)
铁甲蹉跌(2)
从穹甲巡洋舰说起(1)
从穹甲巡洋舰说起(2)
从穹甲巡洋舰说起(3)
从穹甲巡洋舰说起(4)
从穹甲巡洋舰说起(5)
从穹甲巡洋舰说起(6)
“聪明谙练”的方伯谦(1)
“聪明谙练”的方伯谦(2)
“聪明谙练”的方伯谦(3)
“济远”的战斗历程(1)
“济远”的战斗历程(2)
“济远”的战斗历程(3)
“济远”舰遗物打捞出水小记
碧海忠魂——“致远”级穹甲巡洋舰
阴谋诡计
“英厂杰构”(1)
“英厂杰构”(2)
“英厂杰构”(3)
“英厂杰构”(4)
“穹甲”与“装甲”之辩
接舰回国(1)
接舰回国(2)
接舰回国(3)
接舰回国(4)
惟公不生,惟公不死(1)
惟公不生,惟公不死(2)
最后的旗舰
作者简介
陈悦,1978年生,江苏靖江人,现定居山东威海,致力中国近代海军史、甲午战争史的研究与普及,1999年创办“北洋水师”网站http://www.beiyang.org,2003年担任“定远”舰复制工程总监,2004年创立民间研究团体“海军史研究会”(官方网站:http://www.cnhi.org)。著有《碧血千秋——北洋海军甲午战史))等,负责多家博物馆的近代舰船模型制作、近代兵器复制的设计、监督。研究以善于挖掘中西史料、善于思辨见长,主张军事史研究必须与军事技术史研究相结合。
内容简介
研究海军历史,必然要研究军舰,研究舰船的发展历史。舰船志,讲军舰的前世今生,讲军舰的各种性能参数,讲军舰的各种细节。这类书籍,欧美、日本出得很多,印刷得极为精美,研究的水准很高,甚至也包括了中国历史上的军舰。但是同类作品,中国国内却非常少,《北洋海军舰船志》是中国近代海军研究书籍中第一本此类题材的作品。这本书既通俗可读,同时又具有学术性,是海军史研究者爱好者的一本北洋海军舰船辞典。
图书目录
序
迷途武士——北洋海军装备的蚊子船3
引子3
伦道尔式炮艇5
“龙骧”、“虎威”;“飞霆”、“策电”9
蚊子船热12
“镇”字号蚊子船14
龙旗飘零18
纽卡斯尔的梦——“超勇”级撞击巡洋舰20
新式巡洋舰20
“超勇”、“扬威”23
远航英伦26
英国上空的黄龙旗28
“超勇”、“扬威”的服役历程31
失落的辉煌——“定远”级铁甲舰35
“铁甲船不可不办,倭人万不可轻视”35
“集二者之长,去二者之弊”37
“遍地球一等铁甲船”43
回国49
铁甲蹉跌52
扭曲的利刃——“济远”级穹甲巡洋舰56
从穹甲巡洋舰说起56
“聪明谙练”的方伯谦64
“济远”的战斗历程67
“济远”舰遗物打捞出水小记71
碧海忠魂——“致远”级穹甲巡洋舰75
阴谋诡计75
“英厂杰构”76
“穹甲”与“装甲”之辩81
接舰回国82
惟公不生,惟公不死88
最后的旗舰91
铁血骁骑——“经远”级装甲巡洋舰93
“济远”后续舰93
装甲巡洋舰的诞生96
“经远”级巡洋舰的性能97
“经远”级的服役历程103
蹈海惊雷——北洋海军装备的鱼雷艇108
引子108
鱼雷和鱼雷艇的诞生108
鱼雷艇进入中国112
购艇活动的继续116
雷行北洋119
蹈海惊雷122
龙腾八闽——“平远”(“龙威”)级近海防御铁甲舰125
福建船政的创设125
近海防御铁甲舰127
“龙威”130
“平远”133
异路同归(上)——北洋海军装备的军辅船137
旧式炮舰137
运辅舰只142
练习舰146
异路同归(下)——甲午战争期间北洋海军的外援军舰151
粤海三舰151
筱荃,少荃155
梦断黄海157
外购南美军舰160
北洋海军舰船线图166
北洋海防舰船购造大事记167
北洋海军主要舰艇性能参数一览表174
参考书目181
引子
迷途武士——北洋海军装备的蚊子船
引子
19世纪中期以后的中国,从广西金田燃起了太平天国起义的星星之火,太平军兵锋强劲,一路摧枯拉朽,横扫东南财富之区,清王朝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至1860年左右,又风传太平天国骁将李秀成计划全力夺取上海,谋求以此为桥梁与西方国家建立直接联系,希冀得到西方社会对太平天国政权的承认与支持,借此获取包括军舰在内的各类西式武器。感受到这一严峻形势的压迫,清政府内以恭亲王奕䜣为代表的一批中高层官僚,运用各自的权能,大声呼吁,决策抢先向西方国家购买新式军舰,以加强水师力量,争取主动,克制太平军,最终实现扑灭太平天国的战略目标。
恭亲王奕䜣(1833-1898),是道光皇帝第六子,他的四哥就是咸丰皇帝。在当时的皇族子弟中,奕䜣的见识、谋略以及政治手腕均有过人之处。咸丰帝死后,奕䜣与慈禧太后联手发动政变,肃清顾命八大臣,开创了垂帘听政的全新政治局面。而他本人则出任议政王和领班军机大臣,后又兼任总理衙门大臣,几近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一时。由于亲身感受了父兄辈在西方列强发动的鸦片战争中的惨痛经历,奕䜣对世界局势有较为清醒深刻的认识,思想也较开通,是洋务运动的倡导推动者,以及在清政府中央内的领军人物。因此,在当时充盈保守顽固势力的中国社会,这位经常和外国人打交道的六王爷被谑称为“鬼子六”。
1-1恭亲王奕䜣(1833-1898)
得到实权派人物恭亲王的支持推动,1861年清政府通过在英国休假的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HoratioNelsonLay),向英国订购了“中国”、“北京”、“江苏”等七艘西式明轮炮舰,这是近代中国迈出的走向蓝色世界的第一步(与此几乎同步,感受到太平天国军力压迫的江苏地方官员及上海本地士绅,也委托常胜军统领华尔的弟弟亨利•华尔在美国购舰,分别命名“大清”、“江苏”、“浙江”,后值美国南北战争爆发,3舰被亨利•华尔擅自转售给美国北方政府,参加了南北战争)。血液里有着纳尔逊家族遗传的李泰国(李泰国的母亲是英国海军英雄纳尔逊的侄女),在英国政府默许下,将这次购舰活动看作是控制中国海上力量的捷径,擅自委任英国海军上校阿思本(SherardOsborn)为新军舰的编队司令,公然把这支舰队冠以“英-中联合舰队”的名称。舰队成员全部雇佣英国人组成,并自作主张,单方面制订了绿底黄十字海军旗和舰队的规章制度,规定舰队只服从中国皇帝和李泰国的命令,而且中国皇帝的命令必须在得到李泰国的准许后才能生效。这支全由英国人组成的中国舰队,几乎成了李泰国私人部队,史称李泰国舰队、阿思本舰队、吸血舰队等。7艘军舰远涉重洋抵达中国后,清政府对这支不受控制的舰队表现出了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立场,经过反复争辩,最终一举将这支舰队拍卖遣散了事,这是近代中国在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首次对外采取强硬态度。由此,中国建设西式海军的第一次梦想随着7舰的散去而破灭。
1-2
西方铜版画:阿思本舰队的旗舰“江苏”号。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一手包办的这支英国人控制的中国舰队,给早期的洋务派官僚上了深刻的一课,“权自我操”思想从此成为洋务运动的一条主旨。
令朝野上下极为难堪的阿思本舰队事件发生以后,中国国内“造舰”的呼声逐渐高涨,日益压过“购舰”。第一次出师就铩羽而归的教训,使得洋务派被迫更加谨慎地去对待一切与西方的交往事务,直接向西方获取军舰等武器,被认为是极易触及主权问题的敏感领域,就此很少有人愿意再涉足。此后,两江总督李鸿章、闽浙总督左宗棠先后在上海、马尾创建西式造船厂,开始了自力更生,自行建造近代化军舰的尝试。由于不可避免地受到技术起点低,专业人才匮乏,以及指导思想上存在误区等因素桎梏,这一阶段中国自行建造的军舰普遍存在舰型低级等问题,大都属于炮舰和运输舰范畴,对内镇压起义反叛尚能应付,不过远远无法满足远洋作战的需求。
1871年,中国属国琉球的商船遭遇风暴漂流至台湾,因言语不通,与台湾土著产生争执,部分琉球船民遭杀害。对于这一内政事件,清政府很快予以措置进行平息。但当时谁也未曾想到,与此毫无瓜葛的日本竟然能兴风作浪,借机生事。日本近代明治维新开始后,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强海军力量,拓展海外势力空间。初步获取了一些西式舰船后,便迫不及待跃跃欲试。1874年,借口要为琉球船民报仇,日本出兵大举入侵中国领土台湾,史称台湾事件。与此针锋相对,中国政府则调遣福建船政水师舰船开赴台湾,并派淮军精锐13营登陆台湾以抗衡、对峙。经过长时间相持,最终在列强的调停下,这一事件草草收场。囿于当时海防力量薄弱,“明知彼之理曲,而苦于我之备虚……实?一经决裂,滨海沿江,处处皆应设防,各口之防难恃不得不以慎于发端”。担心事态扩大后无法应对,为尽早息事宁人,中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除赔款50万两白银外,还被迫承认日本侵略台湾是“保民义举”,实际上等于已经默认日本对中国、琉球藩属关系的挑衅,由此埋下了琉球亡国之祸的伏笔。
自三国时代以来,就被中国称为倭国,动辄嗤之以鼻,对其不以为然的日本,在当时高唱盛世凯歌,做着天朝上国迷梦,四处充盈着虚骄气的中国社会看来,只不过是个化外的蛮夷。然而,就是这个一贯被中国瞧不起的东邻小国,学习了一些西方先进技术后,竟然肆无忌惮向中国发起挑战,由此在中国社会引起的震动不啻于一声晴天霹雳。海防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得到突现,而中国自造舰只存在的不足也暴露无遗。恭亲王奕䜣事后曾痛心疾首地在奏章中写道:“今日而始言备,诚病以迟;今日再不修备,则更不堪设想矣!”并追思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尽管开展了部分旨在自强的事业,诸如建船厂、造军舰等,但“人人有自强之心,亦人人为自强之言,而迄今仍并无自强之实,从前情事几于日久相忘”。认为应当立刻抛开以往的成见,采取果断措施,尽快加强国家的海防实力。
“……查明一种快艇的吨位和造价,它的前甲板防护平台上要装载一门八十吨大炮,可在五百码外打穿二十英寸厚的钢板。问清最低必须吨位和优质货的最低价格。速复!询问保密!勿提中国!”1874年10月23日,中日台湾事件交涉接近尾声之际,取代李泰国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RobertHart),经由上海,向他在伦敦的忠实部下金登干(JamesDuncanCampbell)发去了上述这封电报。继中途夭折的阿思本舰队之后,中国近代第二次外购军舰的活动渐渐拉开了帷幕。与第一次购舰活动用于镇压国内起义的目的不同,这次购舰主旨相当明确,就是巩固海防,抵御外侮。
伦道尔式炮艇(1)
就在日本侵略台湾,中国朝野上下为之震惊、群情激愤的日子里,有个西方人的身影开始频繁地在总理衙门出没。身为英国在华利益的重要代言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敏锐地觉察到中国即将以日本为假想敌扩充海军的迹象。这位久居中国,深谙中国官场之道的英国人明白这将是影响、控制未来中国海军走向的重要契机。良机不容错失,随即他凭借其特殊的身份,开始与总理衙门大臣恭亲王奕䜣密切接触,做起推销英国军舰的生意来。自阿思本舰队事件之后,虽然在上海、福建等地耗费巨资,经历了近十年的自造军舰的尝试,但中国的海防实力并不见有多少起色,直接购买西方先进军舰的提议此时悄悄开始占据上风。
要加强海防,究竟应该以装备何种军舰为宜?围绕这一全新的命题,当时中国国内的官员大都是茫然无措,不知道从何做起。而喜欢夸夸其谈的赫德,本人实际对海军领域只是个略知一点皮毛的外行,将中国人对于外购军舰的兴趣挑起来后,赫德便急匆匆与远在伦敦的属下金登干商讨具体如何推销军舰。当时李鸿章等中国官员从自己掌握的海军知识出发,急切想获取的是威力巨大的头等铁甲舰。但这种军舰造价过于昂贵,经历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战争沉重打击后,清政府国库几乎囊空如洗,一时无力负担,而且大型军舰对于操舰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也有极高的要求,遽难办理。很快,赫德和金登干都注意到了当时世界上一种最新潮的军舰,一种价格便宜,而且据说是大型铁甲舰天煞克星的小军舰。
当中国东南马江之畔正在大兴土木建造福建船政船厂的时候,1867年12月4日,地球另一面的英国泰恩河上,出现了一艘模样奇特的小军舰。在当时,连它的设计者乔治•伦道尔(GeorgeRendel)自己都没有想到,这艘小小的军舰竟然会成为他一生事业的重要奠基石。Staunch号,中国译为“师丹”号炮船,是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公司建造的排水量仅有200吨的小型炮艇,长22.86米,宽7.62米,显得短而宽,吃水1.98米,装备有2台蒸汽机、2座锅炉,主机功率134马力,航速7.5节(一说7.654节)。和进入蒸汽时代以来,那种比巡洋舰小,航速迟缓,在甲板两侧安放火炮,“以供杂役”的旧式炮船完全不同,这艘小炮船具有几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它彻底抛弃了传统的船旁列炮布置法,而是在船头露天安装了一门9英寸口径的前膛巨炮,巨炮的炮身安装在一套带有4个支柱的地井式炮架上,整个系统异常复杂。平时火炮低座在船体里,以防重心过高,保持军舰的稳定性,使用时则通过液压系统,在4-6分钟内将火炮举升到甲板上。每发射1发之后,火炮在自身巨大的后坐力推动下,再缓缓降到甲板下,进行下一次射击的装填工作。显得古怪的是,这种军舰在火炮发射前必须下锚,否则谁也无法预料巨大的后坐力会对小船产生怎样的影响。
1-3
伦道尔的成名作、世界上第一艘蚊子船Staunch号。
伦道尔式炮艇(2)
除去独特的船头大炮布置方法,小型军舰的外形也颇具特色。军舰舰艏有一段锚甲板,采用的是类似鱼雷艇那种破浪效果较好的龟甲样式,上面安装有吊锚杆等设备。锚甲板向后的主甲板部分,四面都围有用于保护舰员的围壁。在船首安装有火炮的甲板周围则装有更高的可折倒的围壁,用于防止军舰在高速航行时,海浪扑进火炮甲板。军舰的主炮炮管通过这道围壁前方一个很小的炮门开口向外伸出。因为炮门横向空隙很小,主炮几乎不能左右转动,必须采用“整船瞄准”法,即通过军舰的自身转动,来实现调整火炮的横向射击角度。为此,伦道尔将这艘小军舰的操作系统设计得极为灵便,转舵速度较一般军舰为高,仅用2分45秒全船就可以旋转一圈。在接近主甲板中部的位置上,矗立着高高的烟囱。让当时的造船界为之惊讶的是,这艘小船竟然连一根桅杆都没有!而且在这艘船上除了舰长室外,甚至没有为舰员留出任何居住空间。浅眼来看,这些设计,不光是无法远距离航行,甚至连如何悬挂航海信号旗帜都成了问题。其实伦道尔赋予这种军舰独特的设计思路就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即这种短宽的小型军舰根本就不是用来出海作战的!
1-4
Staunch号的另一张照片,此时船首防浪围壁是竖起状态。
19世纪中期的世界,大口径火炮是最具威势的兵器。在海洋上,它的搭载
Content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引子
伦道尔式炮艇(1)
伦道尔式炮艇(2)
伦道尔式炮艇(3)
“龙骧”、“虎威”;“飞霆”、“策电”(1)
“龙骧”、“虎威”;“飞霆”、“策电”(2)
“龙骧”、“虎威”;“飞霆”、“策电”(3)
蚊子船热
“镇”字号蚊子船(1)
“镇”字号蚊子船(2)
“镇”字号蚊子船(3)
龙旗飘零
纽卡斯尔的梦
新式巡洋舰(1)
新式巡洋舰(2)
“超勇”、“扬威”(1)
“超勇”、“扬威”(2)
“超勇”、“扬威”(3)
“超勇”、“扬威”(4)
英国上空的黄龙旗(1)
英国上空的黄龙旗(2)
“超勇”、“扬威”的服役历程(1)
“超勇”、“扬威”的服役历程(2)
“超勇”、“扬威”的服役历程(3)
失落的辉煌——“定远”级铁甲舰
“铁甲船不可不办,倭人万不可轻视”
“集二者之长,去二者之弊”(1)
“集二者之长,去二者之弊”(2)
“集二者之长,去二者之弊”(3)
“集二者之长,去二者之弊”(4)
“遍地球一等铁甲船”(1)
“遍地球一等铁甲船”(2)
“遍地球一等铁甲船”(3)
“遍地球一等铁甲船”(4)
回国(1)
回国(2)
铁甲蹉跌(1)
铁甲蹉跌(2)
从穹甲巡洋舰说起(1)
从穹甲巡洋舰说起(2)
从穹甲巡洋舰说起(3)
从穹甲巡洋舰说起(4)
从穹甲巡洋舰说起(5)
从穹甲巡洋舰说起(6)
“聪明谙练”的方伯谦(1)
“聪明谙练”的方伯谦(2)
“聪明谙练”的方伯谦(3)
“济远”的战斗历程(1)
“济远”的战斗历程(2)
“济远”的战斗历程(3)
“济远”舰遗物打捞出水小记
碧海忠魂——“致远”级穹甲巡洋舰
阴谋诡计
“英厂杰构”(1)
“英厂杰构”(2)
“英厂杰构”(3)
“英厂杰构”(4)
“穹甲”与“装甲”之辩
接舰回国(1)
接舰回国(2)
接舰回国(3)
接舰回国(4)
惟公不生,惟公不死(1)
惟公不生,惟公不死(2)
最后的旗舰
作者简介
陈悦,1978年生,江苏靖江人,现定居山东威海,致力中国近代海军史、甲午战争史的研究与普及,1999年创办“北洋水师”网站http://www.beiyang.org,2003年担任“定远”舰复制工程总监,2004年创立民间研究团体“海军史研究会”(官方网站:http://www.cnhi.org)。著有《碧血千秋——北洋海军甲午战史))等,负责多家博物馆的近代舰船模型制作、近代兵器复制的设计、监督。研究以善于挖掘中西史料、善于思辨见长,主张军事史研究必须与军事技术史研究相结合。
内容简介
研究海军历史,必然要研究军舰,研究舰船的发展历史。舰船志,讲军舰的前世今生,讲军舰的各种性能参数,讲军舰的各种细节。这类书籍,欧美、日本出得很多,印刷得极为精美,研究的水准很高,甚至也包括了中国历史上的军舰。但是同类作品,中国国内却非常少,《北洋海军舰船志》是中国近代海军研究书籍中第一本此类题材的作品。这本书既通俗可读,同时又具有学术性,是海军史研究者爱好者的一本北洋海军舰船辞典。
图书目录
序
迷途武士——北洋海军装备的蚊子船3
引子3
伦道尔式炮艇5
“龙骧”、“虎威”;“飞霆”、“策电”9
蚊子船热12
“镇”字号蚊子船14
龙旗飘零18
纽卡斯尔的梦——“超勇”级撞击巡洋舰20
新式巡洋舰20
“超勇”、“扬威”23
远航英伦26
英国上空的黄龙旗28
“超勇”、“扬威”的服役历程31
失落的辉煌——“定远”级铁甲舰35
“铁甲船不可不办,倭人万不可轻视”35
“集二者之长,去二者之弊”37
“遍地球一等铁甲船”43
回国49
铁甲蹉跌52
扭曲的利刃——“济远”级穹甲巡洋舰56
从穹甲巡洋舰说起56
“聪明谙练”的方伯谦64
“济远”的战斗历程67
“济远”舰遗物打捞出水小记71
碧海忠魂——“致远”级穹甲巡洋舰75
阴谋诡计75
“英厂杰构”76
“穹甲”与“装甲”之辩81
接舰回国82
惟公不生,惟公不死88
最后的旗舰91
铁血骁骑——“经远”级装甲巡洋舰93
“济远”后续舰93
装甲巡洋舰的诞生96
“经远”级巡洋舰的性能97
“经远”级的服役历程103
蹈海惊雷——北洋海军装备的鱼雷艇108
引子108
鱼雷和鱼雷艇的诞生108
鱼雷艇进入中国112
购艇活动的继续116
雷行北洋119
蹈海惊雷122
龙腾八闽——“平远”(“龙威”)级近海防御铁甲舰125
福建船政的创设125
近海防御铁甲舰127
“龙威”130
“平远”133
异路同归(上)——北洋海军装备的军辅船137
旧式炮舰137
运辅舰只142
练习舰146
异路同归(下)——甲午战争期间北洋海军的外援军舰151
粤海三舰151
筱荃,少荃155
梦断黄海157
外购南美军舰160
北洋海军舰船线图166
北洋海防舰船购造大事记167
北洋海军主要舰艇性能参数一览表174
参考书目181
引子
迷途武士——北洋海军装备的蚊子船
引子
19世纪中期以后的中国,从广西金田燃起了太平天国起义的星星之火,太平军兵锋强劲,一路摧枯拉朽,横扫东南财富之区,清王朝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至1860年左右,又风传太平天国骁将李秀成计划全力夺取上海,谋求以此为桥梁与西方国家建立直接联系,希冀得到西方社会对太平天国政权的承认与支持,借此获取包括军舰在内的各类西式武器。感受到这一严峻形势的压迫,清政府内以恭亲王奕䜣为代表的一批中高层官僚,运用各自的权能,大声呼吁,决策抢先向西方国家购买新式军舰,以加强水师力量,争取主动,克制太平军,最终实现扑灭太平天国的战略目标。
恭亲王奕䜣(1833-1898),是道光皇帝第六子,他的四哥就是咸丰皇帝。在当时的皇族子弟中,奕䜣的见识、谋略以及政治手腕均有过人之处。咸丰帝死后,奕䜣与慈禧太后联手发动政变,肃清顾命八大臣,开创了垂帘听政的全新政治局面。而他本人则出任议政王和领班军机大臣,后又兼任总理衙门大臣,几近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一时。由于亲身感受了父兄辈在西方列强发动的鸦片战争中的惨痛经历,奕䜣对世界局势有较为清醒深刻的认识,思想也较开通,是洋务运动的倡导推动者,以及在清政府中央内的领军人物。因此,在当时充盈保守顽固势力的中国社会,这位经常和外国人打交道的六王爷被谑称为“鬼子六”。
1-1恭亲王奕䜣(1833-1898)
得到实权派人物恭亲王的支持推动,1861年清政府通过在英国休假的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HoratioNelsonLay),向英国订购了“中国”、“北京”、“江苏”等七艘西式明轮炮舰,这是近代中国迈出的走向蓝色世界的第一步(与此几乎同步,感受到太平天国军力压迫的江苏地方官员及上海本地士绅,也委托常胜军统领华尔的弟弟亨利•华尔在美国购舰,分别命名“大清”、“江苏”、“浙江”,后值美国南北战争爆发,3舰被亨利•华尔擅自转售给美国北方政府,参加了南北战争)。血液里有着纳尔逊家族遗传的李泰国(李泰国的母亲是英国海军英雄纳尔逊的侄女),在英国政府默许下,将这次购舰活动看作是控制中国海上力量的捷径,擅自委任英国海军上校阿思本(SherardOsborn)为新军舰的编队司令,公然把这支舰队冠以“英-中联合舰队”的名称。舰队成员全部雇佣英国人组成,并自作主张,单方面制订了绿底黄十字海军旗和舰队的规章制度,规定舰队只服从中国皇帝和李泰国的命令,而且中国皇帝的命令必须在得到李泰国的准许后才能生效。这支全由英国人组成的中国舰队,几乎成了李泰国私人部队,史称李泰国舰队、阿思本舰队、吸血舰队等。7艘军舰远涉重洋抵达中国后,清政府对这支不受控制的舰队表现出了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立场,经过反复争辩,最终一举将这支舰队拍卖遣散了事,这是近代中国在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首次对外采取强硬态度。由此,中国建设西式海军的第一次梦想随着7舰的散去而破灭。
1-2
西方铜版画:阿思本舰队的旗舰“江苏”号。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一手包办的这支英国人控制的中国舰队,给早期的洋务派官僚上了深刻的一课,“权自我操”思想从此成为洋务运动的一条主旨。
令朝野上下极为难堪的阿思本舰队事件发生以后,中国国内“造舰”的呼声逐渐高涨,日益压过“购舰”。第一次出师就铩羽而归的教训,使得洋务派被迫更加谨慎地去对待一切与西方的交往事务,直接向西方获取军舰等武器,被认为是极易触及主权问题的敏感领域,就此很少有人愿意再涉足。此后,两江总督李鸿章、闽浙总督左宗棠先后在上海、马尾创建西式造船厂,开始了自力更生,自行建造近代化军舰的尝试。由于不可避免地受到技术起点低,专业人才匮乏,以及指导思想上存在误区等因素桎梏,这一阶段中国自行建造的军舰普遍存在舰型低级等问题,大都属于炮舰和运输舰范畴,对内镇压起义反叛尚能应付,不过远远无法满足远洋作战的需求。
1871年,中国属国琉球的商船遭遇风暴漂流至台湾,因言语不通,与台湾土著产生争执,部分琉球船民遭杀害。对于这一内政事件,清政府很快予以措置进行平息。但当时谁也未曾想到,与此毫无瓜葛的日本竟然能兴风作浪,借机生事。日本近代明治维新开始后,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强海军力量,拓展海外势力空间。初步获取了一些西式舰船后,便迫不及待跃跃欲试。1874年,借口要为琉球船民报仇,日本出兵大举入侵中国领土台湾,史称台湾事件。与此针锋相对,中国政府则调遣福建船政水师舰船开赴台湾,并派淮军精锐13营登陆台湾以抗衡、对峙。经过长时间相持,最终在列强的调停下,这一事件草草收场。囿于当时海防力量薄弱,“明知彼之理曲,而苦于我之备虚……实?一经决裂,滨海沿江,处处皆应设防,各口之防难恃不得不以慎于发端”。担心事态扩大后无法应对,为尽早息事宁人,中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除赔款50万两白银外,还被迫承认日本侵略台湾是“保民义举”,实际上等于已经默认日本对中国、琉球藩属关系的挑衅,由此埋下了琉球亡国之祸的伏笔。
自三国时代以来,就被中国称为倭国,动辄嗤之以鼻,对其不以为然的日本,在当时高唱盛世凯歌,做着天朝上国迷梦,四处充盈着虚骄气的中国社会看来,只不过是个化外的蛮夷。然而,就是这个一贯被中国瞧不起的东邻小国,学习了一些西方先进技术后,竟然肆无忌惮向中国发起挑战,由此在中国社会引起的震动不啻于一声晴天霹雳。海防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得到突现,而中国自造舰只存在的不足也暴露无遗。恭亲王奕䜣事后曾痛心疾首地在奏章中写道:“今日而始言备,诚病以迟;今日再不修备,则更不堪设想矣!”并追思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尽管开展了部分旨在自强的事业,诸如建船厂、造军舰等,但“人人有自强之心,亦人人为自强之言,而迄今仍并无自强之实,从前情事几于日久相忘”。认为应当立刻抛开以往的成见,采取果断措施,尽快加强国家的海防实力。
“……查明一种快艇的吨位和造价,它的前甲板防护平台上要装载一门八十吨大炮,可在五百码外打穿二十英寸厚的钢板。问清最低必须吨位和优质货的最低价格。速复!询问保密!勿提中国!”1874年10月23日,中日台湾事件交涉接近尾声之际,取代李泰国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RobertHart),经由上海,向他在伦敦的忠实部下金登干(JamesDuncanCampbell)发去了上述这封电报。继中途夭折的阿思本舰队之后,中国近代第二次外购军舰的活动渐渐拉开了帷幕。与第一次购舰活动用于镇压国内起义的目的不同,这次购舰主旨相当明确,就是巩固海防,抵御外侮。
伦道尔式炮艇(1)
就在日本侵略台湾,中国朝野上下为之震惊、群情激愤的日子里,有个西方人的身影开始频繁地在总理衙门出没。身为英国在华利益的重要代言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敏锐地觉察到中国即将以日本为假想敌扩充海军的迹象。这位久居中国,深谙中国官场之道的英国人明白这将是影响、控制未来中国海军走向的重要契机。良机不容错失,随即他凭借其特殊的身份,开始与总理衙门大臣恭亲王奕䜣密切接触,做起推销英国军舰的生意来。自阿思本舰队事件之后,虽然在上海、福建等地耗费巨资,经历了近十年的自造军舰的尝试,但中国的海防实力并不见有多少起色,直接购买西方先进军舰的提议此时悄悄开始占据上风。
要加强海防,究竟应该以装备何种军舰为宜?围绕这一全新的命题,当时中国国内的官员大都是茫然无措,不知道从何做起。而喜欢夸夸其谈的赫德,本人实际对海军领域只是个略知一点皮毛的外行,将中国人对于外购军舰的兴趣挑起来后,赫德便急匆匆与远在伦敦的属下金登干商讨具体如何推销军舰。当时李鸿章等中国官员从自己掌握的海军知识出发,急切想获取的是威力巨大的头等铁甲舰。但这种军舰造价过于昂贵,经历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战争沉重打击后,清政府国库几乎囊空如洗,一时无力负担,而且大型军舰对于操舰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也有极高的要求,遽难办理。很快,赫德和金登干都注意到了当时世界上一种最新潮的军舰,一种价格便宜,而且据说是大型铁甲舰天煞克星的小军舰。
当中国东南马江之畔正在大兴土木建造福建船政船厂的时候,1867年12月4日,地球另一面的英国泰恩河上,出现了一艘模样奇特的小军舰。在当时,连它的设计者乔治•伦道尔(GeorgeRendel)自己都没有想到,这艘小小的军舰竟然会成为他一生事业的重要奠基石。Staunch号,中国译为“师丹”号炮船,是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公司建造的排水量仅有200吨的小型炮艇,长22.86米,宽7.62米,显得短而宽,吃水1.98米,装备有2台蒸汽机、2座锅炉,主机功率134马力,航速7.5节(一说7.654节)。和进入蒸汽时代以来,那种比巡洋舰小,航速迟缓,在甲板两侧安放火炮,“以供杂役”的旧式炮船完全不同,这艘小炮船具有几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它彻底抛弃了传统的船旁列炮布置法,而是在船头露天安装了一门9英寸口径的前膛巨炮,巨炮的炮身安装在一套带有4个支柱的地井式炮架上,整个系统异常复杂。平时火炮低座在船体里,以防重心过高,保持军舰的稳定性,使用时则通过液压系统,在4-6分钟内将火炮举升到甲板上。每发射1发之后,火炮在自身巨大的后坐力推动下,再缓缓降到甲板下,进行下一次射击的装填工作。显得古怪的是,这种军舰在火炮发射前必须下锚,否则谁也无法预料巨大的后坐力会对小船产生怎样的影响。
1-3
伦道尔的成名作、世界上第一艘蚊子船Staunch号。
伦道尔式炮艇(2)
除去独特的船头大炮布置方法,小型军舰的外形也颇具特色。军舰舰艏有一段锚甲板,采用的是类似鱼雷艇那种破浪效果较好的龟甲样式,上面安装有吊锚杆等设备。锚甲板向后的主甲板部分,四面都围有用于保护舰员的围壁。在船首安装有火炮的甲板周围则装有更高的可折倒的围壁,用于防止军舰在高速航行时,海浪扑进火炮甲板。军舰的主炮炮管通过这道围壁前方一个很小的炮门开口向外伸出。因为炮门横向空隙很小,主炮几乎不能左右转动,必须采用“整船瞄准”法,即通过军舰的自身转动,来实现调整火炮的横向射击角度。为此,伦道尔将这艘小军舰的操作系统设计得极为灵便,转舵速度较一般军舰为高,仅用2分45秒全船就可以旋转一圈。在接近主甲板中部的位置上,矗立着高高的烟囱。让当时的造船界为之惊讶的是,这艘小船竟然连一根桅杆都没有!而且在这艘船上除了舰长室外,甚至没有为舰员留出任何居住空间。浅眼来看,这些设计,不光是无法远距离航行,甚至连如何悬挂航海信号旗帜都成了问题。其实伦道尔赋予这种军舰独特的设计思路就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即这种短宽的小型军舰根本就不是用来出海作战的!
1-4
Staunch号的另一张照片,此时船首防浪围壁是竖起状态。
19世纪中期的世界,大口径火炮是最具威势的兵器。在海洋上,它的搭载

北洋海军舰船志
765.13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