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雨

包豪斯理想

文档

1

已售 0
216.76KB

数据标识:D17209194755189089

发布时间:2024/07/14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引言(1)
引言(2)
再版引言
包豪斯是什么(1)
包豪斯是什么(2)
包豪斯遗产——现代设计是什么
包豪斯之前的时代
现代设计如何改变了这个世界
现代艺术和包豪斯有什么关系(1)
现代艺术和包豪斯有什么关系(2)
现代艺术和包豪斯有什么关系(3)
从何时起现代艺术失去了新意(1)
从何时起现代艺术失去了新意(2)
什么取代了包豪斯(1)
什么取代了包豪斯(2)
接下来是什么
引言(1)
引言(1)
区分设计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建筑师和工业设计师从什么样的思想和实例中汲取灵感?
如果是在1960年,这些问题就比较容易回答。那时,设计还是一个充满魔力的词汇,与包豪斯相关的现代运动正重塑这个世界。在它给建筑师和设计师带来的挑战中,看不出任何会萎靡不振的迹象。现代主义提供了清晰明确、耐久实用的设计原则。
但是现在不会有人自称为现代主义者了,特别是那些学生时期就坚持现代主义理想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们。后现代的设计拒绝任何原则,它所要表达的是欲望、暧昧和机遇。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不再是约翰逊总统时期的伟大社会[ 伟大社会(Great Society)是美国前总统约翰逊提出的社会福利计划,主要内容是“向贫困开战”。]。
包豪斯诞生于两战期间的德国——拥有天时地利。在德国的内部冲突被遗忘很久之后,它点燃了设计的希望之光。许多现代设计理念的成型都早于包豪斯,比如非衬线字体、骨架家具和屋顶平台,但是只有包豪斯成为了受人瞩目的集大成者。包豪斯是公众利益的设计代言人,追求经济、简洁和实用。它告诉我们应该喜欢什么样的东西。
全世界的设计师和建筑师都从包豪斯的实例中汲取灵感,然后又反抗它。在每一个时代,包豪斯关于人性、社会责任和品位的理念都会成为一种刺激物。
现代设计注重建造有意义的秩序,以使自然环境服务于我们的需求和渴望。这种理念永不过时。谁没有对巴克明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抱有秘藏于心的情感?唐纳德·诺曼(Donald Norman)和维克多·帕帕尼克(Victor Papanek)坚持认为他们的设计品牌可以革新人们的日常生活。像他们这样喜欢责骂的人也总能找到一个饱含欣赏之意的观众。安德雷斯·杜安伊(Andres Duany)的“新城市主义”反对城市扩张,呼吁传统城市回归,因此他在各处被当作弥赛亚受到膜拜。尽管说教可能过时了,但是没有什么比博闻通达更能让人觉得愉快了。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ss)提醒人们提防设计的道德主义。他研究购物模式,设计豪华店铺。他对建成曼哈顿的极富想象力的意外效果大加赞赏。的确,没有一个理性的设计师可以凭空想象出纽约。但纽约并不是我的梦想之城,我所居住的加利福利亚的伯克利也不是。我总觉得它们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纽约的一系列上好设施——公园,地铁和博物馆——都来自清醒的设计远见。
在二战后繁荣兴旺的年代里,受包豪斯激发的现代主义者投身于体育工程和社会工程。但是公共住房、公共交通和城区改造并没有消除大城市所存在的弊病。我们生活在一个愤世嫉俗的年代:纳税人拒绝为公共事业交钱,消费者高高在上,把商场当成自己的图书馆,教堂俨然和娱乐中心别无二致。在这种情况下,设计者的任务是什么?
20世纪70年代的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菲利普·斯塔克(Philippe Starck)和艾托瑞·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给出了一个答案:设计将会私人化、特质化。它可以浮夸宏大,也可以简单肤浅。设计不应该像现代主义经常所表现的那样,只让人觉得无聊。
但是实干的设计师很少有机会一展才华。许多人不得不在独创性与适销性之间找个折中的区域。梦想和现实之间的不和谐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设计总是在创作冲动和市场地位之间来来回回地寻找容身之所。包豪斯的梦想家希望在考虑经济约束条件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发挥设计师的作用。他们简单明智的理念避开了成本削减者的消减冲动。
引言(2)
我出生在二战后充满希望的年代里。我知道设计将会使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好。在我的家乡,有着大型落地窗和彩色塑料椅子的学校取代了阴暗老旧的哥特式学校。我知道艺术是难懂的,自那时起,我一直努力去领会英格玛·伯格曼、詹姆斯·乔依斯和杰克逊·波洛克的艺术精髓。现代主义者认为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历史带来了断层:20世纪是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崭新时代。现代主义将目光投向了未来所拥有的无限可能。那种自信已不复存在,令我怀念之至。
我参观过巴塞尔附近的德国威特拉设计博物馆(Vitra Design Museum),在那里,现代设计是作为奢侈品出售的。看过之后,我饱含感激之情地将包豪斯理想当成了我的庇护所。威特拉设计博物馆中所售的物品,即使是最便宜的——价值100美元的模型椅,其功能被巧妙地减少——我也负担不起。威特拉的设计目的在于给人灌输这样的理念,“好的设计”就像鲟鱼鱼子酱一样,戴着好质量的光环,大多因为价格昂贵而让人垂涎三尺。
总的来说,设计的品位也不是稳步进展的。建筑师的设计周期几十年不变,仍没有忘记现代主义。时尚设计师的作品则是每季翻新,二十五年前就把现代主义抛到了九霄云外。平面设计师放弃了赫维提卡体(Helvetica)和网格,卷土重来,现在已经很好地迈入了融合期。在这本书里,我只谈论最慢速的工作者——三维设计师,因为他们的设计无处不在,且永续存在。
第一部分讲解什么是现代设计,主要面向四十五岁以下的人群。
第二部分对比现代主义的前途和它的实际效果。许多追求不朽的现代设计都已过时。通过筛选比较杰特森(Jetson)的阁楼,我试图对创造性的设计战略和从众行为(herd beh*ior,又译为羊群效应)作一个比较区分。对20世纪的设计历史作一次快速的、苛求的购物旅行真是乐趣无穷。有了后见之明,很容易对现代主义进行一次决定性的检验。
第三部分将说明设计师如何在走向现代主义的同时,避免耽溺于复古情怀。我的建议是将最好的后现代性格特征——讽刺、批判的自我意识和谦逊,与最好的现代主义性格特征——诚实、慷慨和理性——完美结合起来。
没有人想把设计拽回到1960年。但是五十年的现代主义实践一定会给未来的设计提供不少教训。我无法想象一门不看重解决问题的设计课程。学校是技术和知识传输的一个合理途径;现代主义者著书立说是为了讲解理性设计。
我对“现代”怀有特别的情愫,因为它致力做好的倾向。而“后现代”没有这种倾向。弗兰克·盖里一点都不关心低成本住房,菲利普·斯塔克也不可能去研究学校设备。
我既不是专家也不是学者。设计是为每个人的。我尽量为我所要说的东西提供视觉论证。书中的许多例子对大家来说应该是耳熟能详。
设计是文化繁荣的标志之一。看这本书的时候,你可能就坐在某人设计的椅子上,呆在某人设计的屋子里,被各式各样的设计品所环绕(或是穿戴着别人设计的服装)。摄影师尤金·阿捷特和沃克·伊文思认为从房间的布置可以探究主人的情况,他们可以被称作设计史学家。我的目的在于鼓励读者以敏锐的眼光和头脑对为周围的设计提出自己的见解。作为消费者,他们有权投出决定性的一票。
在此,我要表达对设计师布魯斯·布迪克的感激之情。这本书所作的研究大多是我在做他的项目时完成的。他鼓励我思考最难的设计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力逼到极限。同时,我要感激我的读者。其中,最为一丝不苟、对我帮助最大的一位是马克·特莱。杰·亚当斯和简·斯帮我了解了建筑专业。理查德·瑟拉诺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书中提到的一些好的观点其实来自于斯蒂夫·托纳雷。
注(关于专业术语):我所提到的“后现代”,是就其最广泛的意义而言——包括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着手推翻现代主义的每一个人。他们其中有些人并不喜欢这个称谓,因为“后现代”有其哲学内涵。据让-弗朗索瓦·利奥塔所说,它还涉及受法国影响的文学理论和哲学。就我的研究目的来说,“后现代”仅指跟随现代主义的设计运动。
再版引言
再版引言
写这本薄薄的书使我的眼界开阔了一些。我已经赞美过瑞典宜家的产品外观优美,品质实用,价格合理。这里,我想说说另外一个执行包豪斯理念的公司:意大利的Oxo。当第一次看到Oxo厨房用具时,我觉得它们一定价值不菲。因为与同类商品比起来,它们效用很好,外观更靓。但实际上,它们的价格并不比同类商品高。
我曾参观了后现代建筑的两个代表作品:弗兰克·盖里的迪士尼音乐厅(位于洛杉矶)和让·努维尔的Tyrone Guthrie剧院(位于明尼阿波利斯)。它们使我对那些藐视包豪斯先例的建筑师产生了更多的尊敬之情。
迪士尼音乐厅并不是一个合理明智的建筑。看起来,把它用不锈钢的船帆包装起来,把墙弄弯或把垂直线弄斜,完全没有道理可言。其中唯一符合逻辑的部分就是全木质结构的礼堂,它像小提琴一样可以产生共鸣。
盖里把它设计成一个奢侈品,并且坚持要捐赠人——华尔特·迪士尼的遗孀来支付它所需的费用。因为开支巨大,施工一拖许多年。但,结果是值得的——一个精美绝伦的艺术奇葩,像一个法国城堡或是俄罗斯皇家复活蛋(Faberge Egg)一样,只有君主才能享用得起。
有些益处在建成后才凸现出来,比如隐藏在不锈钢船帆之后的围绕建筑的行人道,走在上面可以一览全城风貌。
这是主大厅,有四层楼高。建筑师完全背离了垂直网线,不得不把大曲线和三维中的锐角调和起来。
他们成功了。令我惊奇的是,所有那些差异的边缘竟然完美地融为一体。弯曲的斜坡与凸出的阳台彼此连缀,石膏表面与木质表面的柱子和彩色钢板构件相互辉映。光线透过不锈钢表面,令这些雕塑一般的形态显得富丽堂皇。
让·努维尔的明尼阿波利斯剧院的奢华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它也同样惹人注目——一组炫蓝外壳的剧场,顶上是特式的烟窗。它的有用之处在于同周围环境十分契合。它就耸立在曾给面粉厂供电的密西西比河的瀑布之上。一座发电厂横跨河流,环顾四周皆是巨大的混凝土筒仓。如果是比筒仓或发电厂小的建筑,那么看起来就会格格不入。为了迎合整个背景,努维尔设计了一个延伸至水面的突出的平台,大到足以容纳整个剧院大厅,在这里还可以浏览全景。
无论是盖里还是让·努维尔,他们的标志性建筑都崇尚华丽耀眼。相反地,现代主义的建筑师极为反对这种设计理念。难道盖里和努维尔已经证明包豪斯错了吗?我不这么认为。盖里和努维尔并不是对功能主义不屑一顾,他们只是追求别样的设计。唯一形式的架构设计会像学校、工厂和公共住宅一样,让人觉得乏味之极。
我们都可以是设计师——设计网页、PowerPoint显示、花园、餐桌、办公室和宿舍。这本书探索了为什么我们会喜欢这些东西,我希望这本书可以使设计过程少些神秘,多些乐趣和满足。
威廉·斯莫克
2009年2月
包豪斯是什么(1)
包豪斯是什么(1)
包豪斯是一所设计学校,成立于二战后的德国。名字本身的意义是“house of building”。它的建立者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立志在设计和教育方面要和过去的习俗一刀两断。他雇用有才华的教师来授课,然后这些教师会挑选出他们的得意门生来执教。
目的是用符合机器时代的简洁风格取代维多利亚时代的设计风格。包豪斯的首创逐渐发展成一项运动,将白色的室内设计、躺椅和玻璃摩天楼带进了我们的生活。这个运动的发起者另有其人——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就是其中一个。但是包豪斯开了一个好头,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崭新的、有抱负的设计产品——我称其为“包豪斯理想”。
包豪斯的教师,以其共有的目标和教学方法,将作为本书探索其历史踪迹的起点。
包豪斯的教师都是实干的艺术家和设计师。1933年包豪斯解散之后,许多教师都在美国大展身手且影响很大。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陈有下列所有包豪斯教师的作品:
安妮·艾尔伯斯(Anni Albers)——纺织品设计师。起先在包豪斯学习编织,后在包豪斯执教。后来她和丈夫约瑟夫·艾尔伯斯一起去了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黑山学院,在那里任教16年。她的纺织设计承袭了她的老师保罗·克利的画作风格。她曾在现代艺术博物馆表演过独角戏时装秀(One Woman Show)。
约瑟夫·艾尔伯斯(Josef Albers)——画家。他最闻名遐迩的成就是一系列色彩研究,叫做“向正方形致敬”。他先在包豪斯就读,后成为教师。1933年后,他在黑山学院执教。他在那里的同伴有约翰·凯奇、摩斯?康宁汉、罗伯特·劳森伯格和巴克明斯特·富勒。他作为耶鲁设计系主任结束了职业生涯。
拉斯洛·莫合利-那基(Laszlo Moholy-Nagy)——摄影师、设计师和雕刻师。他因非传统材料——金属、塑料和电线制作的抽象雕塑而闻名。他的成就还有把空间压缩成动态二维构成的照片和照片拼贴。包豪斯解散之后,他在芝加哥成立了新包豪斯,作为包豪斯的继任机构。新包豪斯后来与伊利诺伊工学院合并。
赫伯特·拜尔(Herbert Bayer)——平面设计师。曾在包豪斯学习绘画,后成立包豪斯印刷广告工作室。主要成就是非衬线字体,他称之为“通用字体”。从1938年开始,他在美国做平面设计师。著名作品包括为美国集装箱公司设计的一系列艺术插画广告,被称为“Great Ideas of Western Man”。
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设计师、建筑师。先就读于包豪斯,后在包豪斯执教。他设计的几把椅子迄今都是抢手货。后来他在美国做了建筑师,作品包括惠特尼博物馆和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建筑师。他的建筑被称为现代设计里最纯洁最高雅的作品。他在1930年到1933年之间领导包豪斯。包豪斯解散后,他到了芝加哥,为伊利诺伊工学院建了一个新校区。他在芝加哥和纽约建造的摩天大楼,以及在柏林建造的公共建筑,都是玻璃箱的变体。现代艺术博物馆陈有他的精选论文集。
保罗·克利(Paul Klee)——艺术家。尽管他的朋友都是表现派画家,他自己的作品却是安静小巧——以灵巧之手快速绘制的梦境意象。他试图像孩子一样,对空荡荡的白纸产生自发反应。这种对技术的不信任使他根本不像老师。他相信线条和颜色有内在的交流属性——这也正是他所教授的内容。
包豪斯是什么(2)
包豪斯是什么(2)
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画家。他出生于俄国,去德国参加了前卫派。就像克利一样,他也认为颜色和形式会传达信息,这种信息与它们所表现的自然物体截然不同。为了探索这种语言,他发明了抽象绘画。他的作品是纽约所罗门古根海姆美术馆的中流砥柱。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建筑师。他成立了包豪斯,将工匠和艺术家汇集一堂,打破了行业屏障。作为推进建筑国际风格的动力,他于1938年到美国哈佛大学任教。后来,他成为设计研究所的负责人,成立了一家剑桥建筑实体——建筑师联会。
利奥尼?费宁格(Lyonel Feininger)——画家、平面艺术家,毕生的表现派画家。他曾是德国的一位漫画家,后在包豪斯教授平面艺术。他因画锯齿状矩形的建筑物轮廓而闻名,在纽约结束了职业生涯。1944年,现代艺术博物馆举行了他的作品回顾展览。
顾达·斯托兹(Gunta Stoltzl)——纺织品设计师,包豪斯纺织工作室的负责人。她的设计和抽象壁毯在欧洲的影响力可以和安妮·艾尔伯斯的图案在美国的影响力相媲美。
约翰内斯·伊滕(Johannes Itten)——画家,理论家。他设计了包豪斯的入门教程——学生学会如何处理颜色、形状和材料。他从拜火教吸收了视觉秩序和和谐的理念(拜火教是基于波斯索罗亚斯德教而建立的当代宗教)。自从包豪斯把重点转移到工业产品上之后,他就离开了包豪斯。他余生都致力于教授知识和写作,他的关于颜色和形状的书籍仍在出版。
玛丽安娜·布兰德(Marianne Brandt)——设计师。她在包豪斯设计的茶壶和银质器具,因其简洁的几何轮廓,现在仍极受收藏家的青睐。银制品
data icon
包豪斯理想
1
已售 0
216.76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