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晨

共和国记忆60年——成长地标

文档

0.9

已售 0
438.72KB

数据标识:D17209085051294207

发布时间:2024/07/14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南京总统府:旧去的时代
鸭绿江:战争后的战争
一江山岛之战
山西长治:农业合作化之始
河南遂平县:卫星与公社之始
大庆:能源之渴
第一汽车制造厂:共和国的车轮
罗布泊:核之地
北大荒:“你说你想要一场革命”
凤阳小岗:变革之声(1)
凤阳小岗:变革之声(2)
凤阳小岗:变革之声(3)
中英街起落
汉正街:天下第一街变迁
白天鹅酒店
上海新天地
保卫平遥
798:从工厂到艺术区
南京总统府:旧去的时代
在1949年发生了众多变动的诸多地方中,南京总统府由于它的特殊地位而具有了标志性意义: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端。南京是江苏省省会,古称金陵,有“六朝古都”之称。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的南京总统府更是见证了整个近代史的发展。南京总统府所在地曾经是明朝的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是清朝的江宁织造署、江南总督署、两江总督署和康熙、乾隆下江南的行宫;是太平天国政权的“天王府”。1912年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并且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此后,南京总统府成为国民党的圣地。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后即在此办公。1937年南京沦陷日军之手,国民党政府西避重庆,1946年又重新“还都”南京。1948年5月20日,蒋介石和李宗仁在“行宪国大”分别当选总统和副总统后,这一办公地点改称总统府。1949年南京总统府被渡江而过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因为南京总统府作为国民政府办公地点的特殊意义,它成为此后60年的一个发端地标。一个旧的时代被埋葬,一个新的时代开始。
他们在凌晨时分进入南京,在曙光来临之前的夜幕下穿行在古城的大街小巷。设想中的激烈战役后来并未打响。他们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来到了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的总统府。
三扇大铁门紧闭着。但抵达的战士们发现,铁门仅仅是用插销插着而已,并没有上锁。失败者或许和胜利者一样急切,对于他们而言,命运的叩门声随时会传入双耳,占领者的到来正像日出一样不可避免,只是无法确切知道他们何时来临。焦急的等待让人备受煎熬。所以,不难解释,当占领者来到总统府的大门口时,“里面立即就有了反应,很快,就出来了两三个人,很配合地将大门打开”,管玉泉回忆说。
那是1949年4月23日,28岁的山东小伙子管玉泉率领着部队进入南京,直抵总统府。他担任营长的三野第七兵团35军第104师312团3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参与渡江战役的先遣部队。
涌入总统府的年轻军人们迅速占领了这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时代的庞大建筑。它一直是权力的象征。明朝时期是王爷的府邸,居住其中的帝王后裔无可避免地面临着后来的权力削弱和来自兄弟的威胁。满清入关建立新王朝后,它被当做两江总督和江宁织造署的办公场所,担任过两江总督这一显赫职务的清末名臣们都曾经生活在这里,从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到左宗棠、张之洞,他们在这里目睹了一个帝国无可避免的衰落,而自己忝为人臣,忧心忡忡,却回天无力。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后,“上帝的中国儿子”洪秀全将它扩建为天王的宫殿。这位出生在中国广西一个偏僻山村的落举秀才,在南京建立了同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的农民起义政权,但在这座辉煌的宫殿中,却上演了与北京紫禁城相比毫不逊色的钩心斗角,高高在上的“天王”没有耐心等待命运的叩门声,重病身亡,留下他的儿子在骁勇善战的忠王掩护下突围。1912年1月1日,匆匆从日本赶回的孙中山在这里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是这里成为中国新的中心。但即使是孙中山也没能挽留行政和军事重心的北移,在权力争斗方面,相对于在北京城内的技术官僚和军事野心家袁世凯,孙中山仍然是一名初学者。但是他挑选的继承人蒋介石实现了他的部分梦想,在袁世凯身故之后的军阀争斗中脱颖而出,完成了中国名义上的统一,自己则成为中华民国军事和行政上的最高领袖。南京总统府也因此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所在地。新的挑战接踵而至,同长江路292号的历任主人不同,蒋介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部挑战——他和他的政府面临着巨大的亡国的威胁。
1937年日军攻占了南京。在日本人眼中,这是蒋介石对抗日本帝国军队所要付出的代价,他要承受被驱逐出自己的首都的耻辱。而南京长江路292号的这所房子,则先后成为日军团部和伪政府的所在地。不过,接下来发生在南京的事情让整个人类文明都为之蒙羞。直到今天,来自中国、日本和西方的历史学家,仍然在为南京大屠杀的受害人数争论不休。当英国作家西蒙•温切斯特沿着长江旅行,来到南京时,他为这座城市的忧伤而震惊,甚至觉得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表现得像一座无根之城。他的朋友解释说:“你知道,南京就像你们的爱尔兰城,唯有历史。它表面看起来焕然一新,有酒店、商铺还有漂亮女孩,像香港,可是如果你在这里长留,你会发现它们在根上就不同。这里的人们似乎都被这座城市的过去所困。它那些悲惨的过去,让这座城市比其他地方更忧伤。”在每个纪念日,总有人眼角含着泪水,嘴里说着应当惩罚那些伤害这座城市的人。这是大多数外国游客所看到的情景。
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将他的政府迁入了中国广阔的腹地。他在重庆成立了临时政府,继续顽强地抵抗来自邻国的侵略。而他之前的同事,国民党的另一位元老汪精卫进入了他在南京长江路292号的政府府邸,在日军的支持下成立了傀儡政权。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那位崇拜曾国藩、信仰基督教,从一介平民成为大国领袖,不是身穿戎装就是衣着中式长袍的浙江将军才回到这里,继续领导他的政府和军队。
中国已经发生变化。蒋介石面临着一个崭新的国内局面。他不再需要运用自己灵活的手腕去安抚、拉拢或者打压那些不可一世的地方诸侯们。经过漫长的战争,这些军阀的实力多半已经损耗殆尽,但是新生力量却已经成长得强劲无比。
与此同时,尽管蒋介石成功地赢得了美国的支持,甚至迫使罗斯福总统将同自己意见不合的杰出将领史迪威将军调回美国,但是二战也让中国的另一个社会主义邻国苏联在军事上更加强大。
另一方面,国民党政府为了寻求政治合法性,召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联合各党派共同制定宪法,但他们又违背政协决议,擅自下令召开国民大会,中共和民盟断然拒绝参加。1946年年底,在中国共产党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国民党强行召开国民大会,出台《中华民国宪法》;1947年年底,完成国民代表普选;1948年5月,召开国民代表大会,选举政府总统。在所有这些政治手腕进行期间,使用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在各地同共产党军队兵戎相见。
当蒋介石和李宗仁分别当选为正副总统之后,长江路292号正式改称总统府。在1948年5月20日的正副总统就职大典上,身着中式马褂的蒋介石和一身戎装上挂满勋章的李宗仁志得意满地踩着红地毯步入总统府礼堂,在画像上国父孙中山的注视下,对政府官员和国民代表发表就职感言。虽然蒋介石毫无悬念地出任了总统,但在副总统职务上的竞争却表现出国民党内部的不合,旧时军阀分庭抗礼的阴影仍然盘踞在总统府上空。李宗仁后来对他的口述自传记录者唐德刚抱怨说,蒋介石耍手腕让他穿军装,这使得走在蒋介石身后一步半距离的李宗仁看上去像是总统的侍从官,而不是副总统。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任代理总统。这种局面既是由于国民党军队在军事上的节节败退,也是由于国民党内部对蒋介石不停施压,尽管这种压力从来不能动摇蒋介石在国民党和军队内深植的根基,但却促使他像在曾经的政治生涯中所做的那样,以退为进,将头衔和职务交卸给倒霉的继任者,自己冷眼旁观,并且等待时机重新出来收拾残局。
但是这次,这位老谋深算的政治家没能再回到他在长江路292号的办公室。在李宗仁谋求和中国共产党进行划江而治的谈判失败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渡江战役。长江天堑并没带给总统府太多的安全感,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当他们进入总统府后,并未遇到任何形式的抵抗。留下来的十几名总统府卫兵也没有佩带枪械。解放军迅速转移到总统府的建筑顶端,将仍然在黎明的晨光中飘扬的青天白日旗降下,换成象征着革命胜利的红旗。后来,画家陈逸飞根据这幕场景创作了他的名作《攻占总统府》,画面上身着黄色军装的战士们奋力将鲜艳的红旗升上旗杆。
其实在当时,随军摄影记者邹健东已经拍下了那张著名的照片。战士们在总统府门楼上列队,欢庆胜利,他想用这一幕来表示时代的变迁。的确,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1949年10月1日才宣布成立,但在总统府降旗升旗的瞬间,政权的转换已经完成。毛泽东在听到占领南京的消息后,兴奋地写了一首诗。他知道,在那里,一个旧的时代已被埋葬。
鸭绿江:战争后的战争
鸭绿江的名称来自满语Yalu Ula,意为“边界之江”。它是中国东北地区与朝鲜的界河,吉林省、辽宁省均和朝鲜隔河相望。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南麓,源头海拔2 300米,此后南流至朝鲜惠山,然后折向西北至吉林省临江,然后由西南注入朝鲜湾,进入黄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爆发的朝鲜战争(1950~1953)中,鸭绿江成为举国皆知的一个地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这条界河,参与国内战争之后的第一次战争。而这场战争关系着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个新生的国家要证明自己并不脆弱;同时它还标志着当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抗,有着极为深远的国际影响。中国、朝鲜和美国,这三国的关系直到今日仍然牵动人心。
“我曾在一个资料电影中看到过鸭绿江,但是现在,当我从近处看时,我发现它跟我想象中的不同。它没我想得那么宽,却要汹涌澎湃得多。它浪花四溅,充满旋涡,水的颜色微微泛绿。一个在街上卖五香南瓜子的老人告诉我,夏天的鸭绿江经常泛滥成灾,冲走岸上的庄稼、苹果树、房屋,有时泛滥的江水还会淹死牲畜和人。”在他2005年出版的小说《战争垃圾》中,作家哈金这样写道。
1985年离开中国前往波士顿的哈金如今是波士顿大学一名英语教授,是尚在人世的最杰出的华裔作家之一。《战争垃圾》描述的是一名年轻的中国官员如何亲身经历朝鲜战争,被俘之后,又如何经历了两种文化的冲突。在小说中,当这个名叫俞元的年轻人随着部队来到丹东,准备跨过鸭绿江时,他在高处的营地仔细观察这条后来在歌谣中出现的大江。
1909年和1940年,鸭绿江上分别建起两座跨江大桥,连接了中国丹东和朝鲜新义州。第一座桥在1950年朝鲜战争中,被美军飞机炸毁。如今,如果得到允许,人们仍然可以沿着第二座长940米的大桥,办理相关手续后,乘坐火车或汽车,来往于中国丹东和朝鲜新义州之间。
这条河水浅绿的江后来进入歌谣,是因为它成为新中国成立之后卷入的最大一场国际武装冲突的标志性地点。“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进,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这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和《国际歌》、《社会主义好》、《南泥湾》、《红色娘子军军歌》等一起,成为20世纪80年代之前传唱甚广的红色歌曲。
当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慷慨激昂的年轻人志愿加入了这场抗击帝国主义的战争。荣誉感、民族自豪感支持和激励着人们,或者参军,或者出钱出物,支持一场发生在他乡异域的战争。除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之外,同样传诵一时的,还有作家魏巍描写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杰出表现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之后,“最可爱的人”这个词组流行一时,专用来描述军人,一直沿用到60年后的今天。在朝鲜战争中表现杰出的军人后来受到举国人民的尊敬,比如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还有为了不暴露隐蔽目标、身上被燃烧弹引燃但仍然一动不动的邱少云。他们的英雄事迹被写入小学和中学的课文,表现一些著名战役如上甘岭战役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也应接不暇。
这场战争给了中国人极大的自信。如果说在刚刚结束的第二次内战中,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仅仅是同使用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进行拼杀,那么,在朝鲜战争中,则是中国军队和美国军队短兵相接,直接对抗。要知道,刚刚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缔造了两个超级大国,它们的军事实力在实战中得到提升,它们拥有一整套完善的战争机器,以及大量经过战争考验的军人。美国正是其中之一。而在描述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时,人们总会使用一个形容词:一穷二白。长时间的战争已经把这个国家拖累得疲惫不堪。因此,决定参加这场战争,对于新中国而言,需要极大的勇气。而能够获得胜利自然极大地激发了一个长期处于内乱的国家的信心。毛泽东的“所有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的观点又一次得到验证。
但从美国的视角来看,这场战争却异常诡秘。美国最著名的记者和非虚构作家之一戴维•哈伯斯塔姆在2007年出版了描述朝鲜战争的《最冷的冬天》。在这本书中,哈伯斯塔姆说:“朝鲜战争在某种程度上似乎被历史遗忘了。”
对于美国人而言,它从一开始就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刚刚结束的世界大战足以让所有人都对一场新的战争心有余悸。对于大部分观察家而言,美国的真正挑战仍然在欧洲。他们正同苏联人在柏林陷入一场危险的对峙。
朝鲜战争在美国国内几乎被遗忘,没有人愿意或者有兴趣重新提起。在哈伯斯塔姆写作《最冷的冬天》期间,他曾经有一次无意中走进佛罗里达州的Key West图书馆。他发现,书架上有88本书是描述越南战争的——其中包括哈伯斯塔姆本人的经典名作《出类拔萃之辈》,但却只有4本书是关于朝鲜战争的。
经历过朝鲜战争的美国老兵们苦涩地发现自己处境尴尬,濒于被遗忘。擅长制作大场面战争电影的美国人,视角大都集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者越南战争,而没有人将目光对准朝鲜战争。安登•罗雷,一位曾经参加过朝鲜战争,并在中国战俘营度过两年半岁月的年轻机械师注意到,从2001年到2002年,美国制作了三部著名的战争影视作品,《珍珠港》、《风行者》和《士兵宣言》,没有一部是关于朝鲜战争的。
哈伯斯塔姆对此的解释是,其中一个原因是,朝鲜战争没有扩大为让很多国家卷入的大战,也不像越南战争那样引起了美国自身的疼痛;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在朝鲜战争发生的年代,电视媒体还不发达。朝鲜战争对美国国内而言,是一场“黑白的战争”,报纸上的黑白印刷体远不如后来历次战争时电视上鲜艳的画面那样震撼。
但这场战争却持续了3年,超过33 000名美国士兵阵亡,105 000名士兵受伤;415 000名韩国士兵阵亡,429 000人受伤。这是哈伯斯塔姆给出的数据。他没能列出朝鲜和中国士兵的伤亡情况,也没有人知道确切的数字。但是至少,中国的领袖毛泽东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他的儿子。
这场战争的另外几个主角是韩国政治领导人李承晚、朝鲜领导者金日成,以及自大的军事天才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在战争之前,李承晚和金日成各自相信,如果不是他们各自的盟友美国和苏联过于约束他们,他们早已经统一了整个朝鲜半岛。正像李承晚相信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击败北部对手一样,金日成开始时亦相信自己根本无须向鸭绿江对岸的中国和她的领袖毛泽东求援。而麦克阿瑟当时则正忙于在日本重建一个新的政治秩序,并且试图恢复它的经济。
战争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短期而言,在中国国内,在抗美援朝中发现的一些商人的不轨行为,让共产党下定决心整肃这些不法商人。长期而言,它使朝鲜和韩国分裂至今。而且,对于整个世界而言,拥有核武器和集权政治的朝鲜,至今仍是一个潜在的火药桶。这种情况,又随着鸭绿江对岸的中国的日益强大而变得更加复杂。中国可以劝说朝鲜重返六方会谈,但是中国的反应同样也让美国在处理朝鲜问题时,需要考虑如何避免陷入大国之间的争执。
鸭绿江绝不是一条温情脉脉的河流。
一江山岛之战
1955年的一江山岛登陆之战在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和中国军队现代化作战上都有标志性意义。一江山岛位于浙江海门椒江口台州湾东南方,南距大陈岛11公里,北距头门山岛8公里,东北距高岛12公里,西南距琅机山20公里,西北距海门35公里,分南江和北江两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占据台湾的国民党认为,大陈岛是“台湾的北大门”,而一江山岛则是“北大门的门闩”。由于国民党军队不断以海岛作为跳板骚扰大陆沿海地段,同时也由于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迫切想要解决的领土问题,中国军队在1955年发起了一江山岛战役。这是针对台湾问题的最卓有成效的一次战役,也是中国军队第一次采用海陆空协同作战的方式。一江山岛战役后,国民党的浙东岛屿防御体系遭到破坏,而且军队从大陈岛不战而撤,随后,美国加强了协防台湾。它是理解今日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的一个关键之地。
19
data icon
共和国记忆60年——成长地标
0.9
已售 0
438.72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