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魏

八路军120师征战实录

文档

0.8

已售 0
1.12MB

数据标识:D17209067871673653

发布时间:2024/07/14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Chapter_1
Chapter_2
Chapter_3
Chapter_4
Chapter_5
Chapter_6
Chapter_7
Chapter_1
引 子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浊浪翻腾,怒涛汹涌,咆哮着东去。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为20世纪30年代破碎的中华河山而咆哮:1931年秋,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兵不血刃占领中国沈阳。而后,营口、长春、吉林、黑龙江、哈尔滨、锦州相继沦陷。4个月后,中国东北三省悲愤地呻吟在日本天皇武士的铁蹄之下。
1932年初,日本侵略军对中国上海驻军发动军事进攻,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1933年1月,日军入侵华北,攻占山海关;3月,侵占热河全境;5月,中国军队“长城防线”崩溃,冀东20余座城池陷入敌手。
1937年夏,日军制造震惊中外的“七·七”芦沟桥事变,拉开了全面侵华的战争帷幕。7月29日,北平失守,30日,天津陷落。8月13日,日军突然向上海中国守军发动进攻,淞沪抗战遂告爆发。
……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为中国国民政府的溃败而咆哮: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政府采取“绝对不抵抗”政策,将东三省锦绣河山拱手相让……
“一·二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上海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国民党爱国将领蔡廷锴、蒋光鼐和张治中等率领国民党第19路军和第5军等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打退了日军的连续进攻,日军死伤逾万,并三易主帅。然而,蒋介石政府决意对日妥协,不向上海增派援军,致使第19路军和第5军在优势敌军进攻下被迫撤离上海……
“长城防线”崩溃后,蒋介石政府与日本签定了出卖领土主权的《塘沽协定》,置华北于日军监视控制之下,为日军夺取北平、天津,进而夺取整个华北打开方便之门……
1935年6月,国民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日本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秘密谈判。而后,接受日方提出的种种无理要求,答应取消河北省与平、津两市的国民党党部,撤退驻河北省的国民党中央军、东北军和宪兵第3团,撤换河北省主席和北平、天津两市长,禁止全国抗日活动等等。12月,在日本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下,蒋介石政府宣布在北平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华北殖民化危机日趋严重。
……
黄河在咆哮!
咆哮的黄河中,一支英雄的部队踏破重浪、逆流而上。灰浑的天际,翻卷的浊浪映衬着一面猎猎的军旗: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第120师。
军旗下,八路军120师8000将士,来不及洗去长征途中的血迹尘埃,来不及享受三军会师后的胜利喜悦,毅然东渡黄河,迎着滚滚狼烟,踏上了对日作战的艰苦征程……
附录:八路军120师组织编制沿革简况
1937年8月,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陕北红27、28军、独立第一、第二两师,在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集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0师。8月25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二方面军二十七军二十八军独立第一第二两师及赤水警卫营前总直之一部等部合编为陆军第一百二十师以贺龙为师长肖克为副师长周士第为参谋长关向应为政训处主任甘泗淇为副主任”,供给处处长陈希云。全师共编两旅、一个教导团和五个直属营,14000人。以红二军团和红二十八军编为358旅,辖715、716两个团,红二军团四师改为715团,红二军团六师和红二十八军编为716团;以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编为359旅,辖717、718两团,红六军团改为717团,红三十二军和红军总部特务团一个营合编为718团、教导团;以红二十七军军部警卫营改编为师直属炮兵营、辎重营,以独立一师及陕北独立团改为师直属特务营,以独立二师改为师属工兵营,以骑兵第一团改为师直骑兵营。358旅旅长张宗逊,副旅长李井泉,所属715团,团长王尚荣,716团,团长宋时轮;359旅,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所属717团,团长刘转连,718团,团长文年生。各旅和团其他负责人是:358旅,参谋长姚喆,政训处主任张平化;715团,副团长顿星云,政训处主任黄延卿;716团,副团长廖汉生,参谋长曾来古,政训处主任伍云甫。359旅,参谋长唐子奇,政训处主任袁任远。717团,副团长陈宗尧,参谋长欧阳家祥,政训处主任刘理明;718团,副团长贺庆积,参谋长帅荣,政训处主任罗志敏。教导团,团长彭绍辉,政委苏启胜。
在整个抗战中,120师领导机关有许多变动。1937年9月,为加强党的领导,经中央决定,由贺龙、关向应、肖克、甘泗淇、王震等5人组成师的军政委员会,以贺龙为书记。10月1日,关向应为政治委员。1939年1月,肖克同志任冀察热挺进军司令员,1938年11月至1939年4月,根据中央军委和集总指示,120师出兵冀中。为了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帮助整理训练冀中部队,统一冀中地区军事指挥,1939年2月11日,集总任命贺龙为冀中总指挥,关向应为政委,吕正操为副总指挥,并成立了冀中军政委员会,以贺龙、关向应、周士第、甘泗淇、黄敬、吕正操、程子华、王平、孙志远等9人为委员,贺龙为书记。1940年1月5日,中央电令贺、关赴西北指挥。11月7日,晋西北军区成立,由120师领导机关兼晋西北军区领导机关,司令员贺龙,政委关向应,副司令员续范亭,参谋长周士第,政治部主任甘泗淇。1941年2月13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120师后勤部,任命陈希云为部长,刘忠为副部长。1942年5月13日,中央军委通告全军,为了统一晋西北与陕甘宁两个区域的指挥,决定在延安设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以贺龙为联防军司令员,徐向前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关向应为政治委员(关在休养、高岗为代政委),林枫为副政委。6月10日,联防军司令部正式成立。联防军成立后,留守处与联防军司令部合并,加任肖劲光为副司令员,张经武接任参谋长,林枫改任第120师和晋西北军区政委。10月,晋西北军区改称晋绥军区,仍由120师首长兼职。1943年2月20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决定成立联防军政治部,由野战政治部主任谭政兼任联防军副政委和政治部主任,由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兼任联政副主任,由120师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兼任联政第二副主任。根据中央决定,晋绥联防军职权是:一、统一晋西北与陕甘宁两个区域的军事指挥与军事建设;二、统一两个区域的财政经济建设;三、统一两个区域的党政军民关系。
1943年秋,吕正操率八路军第3纵队9个团由晋中到达晋西北地区。随后,吕正操任晋绥军区司令员,林枫兼任政委,续范亭、周士第仍任副司令员(周兼参谋长),陈漫远任副参谋长,张平化任政治部主任。抗战结束前,军区司令员为贺龙,李井泉任政治委员,续范亭、周士第任副司令员,陈漫远任副参谋长,张平化任政治部主任。同时成立了晋绥野战军,司令员贺龙,参谋长张经武,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副主任洗恒汉。
120师所属部队在抗战期间变化较大。1938年1月,120师进行整编,以山西忻崞独立团改为358旅714团,团长顿星云,政委彭德大;以河北平山独立团改为359旅新718团(原718团留陕,编为警备第八团),团长陈宗尧,政委刘子奇;以山西崞县独立团改为359旅719团,团长贺庆积,政委陈文彬。5月下旬,宋时轮支队(1937年9月28日,以716团第2营为基础组成宋时轮支队,又称雁北支队,宋时轮任支队长)在河北省宛平县西部与邓华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宋时轮为司令员,邓华为政委,李钟奇为参谋长,苏梅为政治部主任,归晋察冀军区指挥。6月,以715团为基础组成大青山支队,支队长李井泉,参谋长姚喆(1939年2月,大青山支队改为骑兵支队,姚喆为支队长)。
为了巩固冀中,扩大部队和抗日根据地,1938年12月22日,120师主力从晋西北岚县出发奔赴河北中部,随即扩编部队。1939年3月间,以715团和冀中独立第4支队合编为独一旅,旅长高士一,政委朱辉照,副旅长王尚荣,下辖独1、2、3、团和715团;4月6日以716团和冀中独立第5支队合编为独立2旅,旅长魏大光,政委王同安,副政委廖汉生,参谋长赵振国,(9月,改称张358旅,旅长张宗逊,政委张平化)下辖独立4、5团和716团。与此同时,留在晋西北地区的714团、警备第6团以及由晋西北游击队改编的独立第1、2团和独立第6支队合编为彭358旅,旅长彭绍辉,政委罗贵波,参谋长李夫克,政治部主任张平化。1940年初,贺龙率358旅由晋察冀返回晋西北,扩大部队万余人。
1940年2月,120师主力在晋西北地区配合新军粉粹阎锡山发动的“十二月事变”。2月下旬,晋西北新军总指挥部成立,总指挥续范亭,政委罗贵波,参谋长张希钦,下辖暂1师、决死第2、4纵队、工卫旅,新军归120师指挥。11月7日,晋西北军区成立,下辖6个军分区,司令员彭绍辉,政委张平化,辖独立第2旅(旅长彭绍辉兼)及暂1师(师长续范亭兼);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张宗逊,政委李井泉,辖358旅(旅长张宗逊兼);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王尚荣,政委白坚(代政委洗恒汉),辖独立第1旅(旅长高士一,政委朱辉照)及决死第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雷任民);第八军分区,司令员韩钧,政委王逢源,辖决死2纵队(纵队司令员韩钧兼)及工卫旅(旅长兼政委侯俊岩);1941年3月成立了军区直属军分区,司令员陈漫远;5月成立了第五军分区,司令员郭鹏,政委胡全。晋西北军区的成立,对加强地方武装和人民武装的建设起了重大作用。1941年大力加强了地方武装建设,到1941年底地方武装共有5个支队21个大队。地方武装的发展,一方面使主力部队得到了及时的补充,另一方面加强了对敌斗争的力量。
1942年3月,为了积蓄力量坚持敌后游击战争,晋西北军区部队进行了精简,主力部队由近4万人减至3.5万人。9月,晋西北军区改为晋绥军区,120师兼晋绥军区,属联防军司令部建制。部队进行了第二次精简,主力部队减至2.5万人,并调整了军分区机关。晋绥军区下辖直属军分区,司令员陈漫远;独二旅兼第二军分区,旅长兼司令员许光达,政委张平化,副政委廖汉生;第四军分区并入第三军分区,358旅兼三分区,旅长兼司令员张宗逊,政委李井泉,副司令员贺炳炎,副政委白坚;大青山抗日根据地与第五军分区合编为塞北军分区,司令员姚喆,政委高克林;以第三军分区一部组成第六军分区,代司令员孙超群,政委刘文珍;新军总指挥部并入第八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贵波,参谋长张希钦,政治部主任李曙森;独一旅,旅长高士一,政委朱辉照,代政委洗恒汉;359旅,旅长兼政委王震,副旅长苏进;河防司令部,司令员杨嘉瑞,副司令员王宝珊。
为了创建湘鄂赣边抗日根据地,把中原地区和广东东江地区联结起来,1944年10月,以359旅第一梯队为基础组建了八路军第一游击支队(简称南下支队)。支队长王震,政治委员王首道,副司令员郭鹏,副政治委员王恩茂,参谋长朱早观,政治部主任刘型,下辖五个大队,还有两个干部大队。第一大队,由717团的2个营编成;第二大队,由718团的3个营编成;第三大队,由719团一营编成;第四大队,由特务团之教导营编成;第五大队,由4支队编成。中央机关及党校调赴新四军五师工作随南征兵团行动的干部编成六、七大队,共4000余人。717团1个营,719团两个营,特务团之特务营和旅直一部,共4000人,由副旅长苏进领导留守陕甘宁边区,担负着保卫边区和从事生产建设的任务,并作为南征的第二梯队。11月9日,部队奉命从延安南下。1945年1月27日,在鄂豫根据地之大悟山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师。3月下旬,南下支队攻占平江。4月初,毛泽东电示,我军要将根据地建立在敌占区,并提出要进至湘南郴县、宜章地区,为适应湘赣边斗争情况和便于敌后工作,经报请中央批准,南下支队改为“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下辖6个支队,并争取伪军左八的两个团3000余人、毕坊清的5个团5000余人起义,分编为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一、二师。为了扩大华南解放区,5月18日,军委令359旅第二梯队组成八路军游击第二支队,以刘转连为司令员,张启龙为政委,晏福生为副政委。于6月初由延安出发,经晋绥、太岳渡河南下,后因形势变化,开赴东北,编入东北民主联军序列。8月25日,南下支队到达湘赣粤边的大庾县附近。为了避免内战,支队于8月30日开始北返,10月到达礼山地区,第二次与新四军五师会师。不久,奉命撤消救国军名义,恢复359旅番号。
1945年7月,晋绥军区组成3个二级军区。吕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张宗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罗贵波,副政委解学恭,参谋长张希钦。下辖三分区,司令员陈刚,政委秦立声,副政委李梦龄;四分区,司令员杨秀山,政委刘文珍;七分区,司令员兼政委马佩勋;八分区,司令员王长江,政委甘一飞。雁门军区,司令员许光达,政委朱明,副司令员孙超群。下辖二分区,司令员李文清,政委胡治合,副司令员刘子奇;五分区,司令员王示军,副司令员范忠祥;六分区,司令员孙超君兼,副政委龙福才;十一分区,司令员黄立清,政委张毅忱;绥蒙军区,司令员姚喆,政委张达成,副政委苏廉益,参谋长邓家泰,政治部主任任饶兴。下辖骑兵旅,旅长康健民,政委王再兴,副政委李佐玉。军区直属一分区,司令员马仁兴。同时成立晋绥野战军,辖358旅独立一、二旅。358旅,旅长黄新廷,政委余秋里;独立一旅,旅长王尚荣,政委朱辉照;独立二旅,旅长许光达,政委孙志远;9月,组成独立三旅,旅长杨嘉瑞,政委金如柏。
后 记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应湖南出版社之约,我们编著了本书。
在编著过程中,我们走访了八路军120师的部分老同志,并参考了大量资料。
湖南出版社的领导十分重视本书的编著工作。该社编辑朱永红女士对本书的选题、体例等给予了热忱的指导。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还有青石、晓泽、极光等同志。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得到辽宁省军区司令部办公室的大力支持,该室张兴义同志打印了全部书稿。
在此,对关心、支持本书编著工作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之谢意!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本书不当之处,恳请前辈及学术界、军史界同仁批评指正。
作者
1994年12月
第一章:兵溃黄河怒
作者学术笔记摘录:
“七·七”事变后,华北中日军队兵力情况:
日军华北方面军8个师团、1个独立混成旅团,约17万余人。
国民党第1、第2、第5战区之军队和中央军委会派出的直属兵团2个军,共为94个步兵师、8个步兵旅、4个骑兵师,总计80万人。
中日两军兵力对比为80万:17万=5.7∶1。
当日军全面进攻华北时,国民党军队的战线尚未形成,既没有建立起坚固的战略支点,又没有完成野战兵团的组建;指挥机关没有全面部署,战斗部队没有巩固的作战线;各战略区没有协同,各军之间没有配合;一切部署均未就绪,整个战线支离破碎。
在日军凌厉攻势面前,华北战线土崩瓦解,国民党军队近100个师,兵败山倒,一溃千里……
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只有全民族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大声疾呼:“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7月14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团命令红军作好开赴抗日前线的准备。
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政府提交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宣言,重申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愿在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实行民主政治、改善人民生活等三项总目标下,取消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力政策,撤销苏维埃政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并待命出征。
陕北。
盛夏的余热烘烤着大地。黄土高原上,一哨人马在荒凉的原野上飞奔。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扬鞭催马,率先急驰,几位警卫人员紧随其后。马蹄声声,尘埃滚滚。贺龙,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省桑植县人。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曾任县讨袁护国军总指挥、湘西护国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四川警备旅旅长、混成旅旅长、建国
data icon
八路军120师征战实录
0.8
已售 0
1.12M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