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第一章(1)
第一章(2)
第一章(3)
第一章(4)
第一章(5)
第一章(6)
第一章(7)
第一章(8)
第一章(9)
第一章(10)
第一章(11)
第一章(12)
第一章(13)
第一章(14)
第一章(15)
第一章(16)
第一章(17)
第一章(18)
第一章(19)
第一章(20)
第一章(21)
第一章(22)
第一章(23)
第一章(24)
第一章(25)
第一章(26)
第二章(1)
第二章(2)
第二章(3)
第二章(4)
第二章(5)
第二章(6)
第二章(6)
第二章(7)
第二章(8)
第二章(9)
第二章(10)
第二章(11)
第二章(12)
第二章(13)
第二章(14)
第二章(15)
第二章(16)
第二章(17)
第二章(18)
第二章(19)
第二章(20)
第二章(21)
第二章(22)
第二章(23)
第二章(24)
第二章(25)
第二章(26)
第一章(1)
第一章搏斗在波峰浪谷之间[1]
山雨欲来民国十六年,中国现代史上一个腥风血雨的春天。
万县宝隆洋行旧址时近清明,迷蒙春雨挟带着些许寒意,笼罩了雄踞长江北岸岩坡之上的川东重镇万县。
几个军人纵马从城西太白岩下太白书院——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部奔出。
战马穿城而过,转眼间便来到城东江边的商业街南津街。铁蹄在雨水横流的石板街面上踏溅起一片水花。
军人在一幢两楼一底公馆式建筑的院门前勒马停下。院门上方插着的两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已被雨水淋湿,无力地耷拉着。
这里是当时万县有名的宝隆洋行,二十军政治部和中国国民党二十军党部办公处。
军人们翻身下马,大步闯进院内。
高大魁梧、满脸杀气的为首者,是当时驻军万县的二十军军长杨森。
杨森杨森,字子惠。他是20世纪20年代前期军阀混战中崛起于四川政治舞台的一个重要角色,深受北洋政府赏识,曾先后被任命为督理四川军务善后事宜、讨贼联军川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四川省省长。虽然在军阀混战中被刘湘等部打败而退守川东,但是在北伐革命开始之时,杨森仍拥有10个师的兵力,控制着自长寿至巫山的川东地区长江沿线十多个县。
早在半年多以前,杨森便已派出代表向正在取得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国民政府接洽,要求归顺,并于1926年10月被正式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兼川鄂边防司令。
然而,委任令发表后,他却迟迟不肯就职,反而又接受北洋军阀政府的命令,自封为“援鄂川军总司令”,派出部队增援湖北的北洋军阀队伍,进犯已被国民革命军占领的武汉。
遭到挫败后,他才又向国民政府表示悔过,并于11月底在宜昌通电宣布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
杨森这天杀气腾腾地到宝隆洋行来干什么?
他是来给政治部的共产党人下“最后通牒”的。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第一章(2)
在北伐高潮中随朱德入川原来,自从国民政府委任杨森为第二十军军长后,便按照当时的国民革命军新体制,同时委任了朱德为第二十军党代表。
当时各军中的党代表,虽然名义上是代表国民党,而实际上却执行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纲领,不少党代表(如朱德)本身就是身兼中共党员与国民党员的所谓“跨党分子”。
朱德朱德曾于民国初年与杨森一起在滇军参加过讨袁护国战争,有过一段“共同革命”的战友之谊。
以后朱德赴德国留学,并在那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又被派到苏联学习军事。在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发布委任令之前,朱德先已接受中共中央和国民党中央委派,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的身份,于1926年8月11日到达万县,在杨森部进行活动,争取杨森脱离北洋系统,参加北伐革命。
朱德到达杨森部后不久,在万县发生了一起震动一时的涉外冲突。
长期以来,英国商船设备先进,运载力强,称雄于川江,并常因掀起大浪致使中国小木船翻沉而引起纠纷。
这年6月13日,英轮“滇光”号在万县箱子石浪沉民船一只,淹死5人;7月8日,英轮“万流”号在丰都立石镇河段浪沉小船一只,淹死杨森部六师营长田雨廷和勤杂兵5人;8月2日,英轮“嘉禾”号在万县狐滩浪沉兵差木船两只,淹死杨森部十师官兵5人,损失公款银元6800多元;气恼不已的杨森正派人与英国方面交涉而毫无结果之际,8月29日,英轮“万流”号又在云阳附近浪沉木船三只,淹死杨森部提取盐税款搭船返回万县的官兵46人,损失现款85000元,枪56枝,子弹5500发……杨森闻讯大怒,下令扣船。
英国军舰竟当即将该船强行劫走并打死杨森部士兵两人。
气得咬牙切齿的杨森又于8月30日下令将路经万县的两艘英轮“万通”、“万县”号扣留为质,向英方提出惩凶、赔偿、善后等要求。
英国方面认定扣船是“不顾中英邦交,侮辱英国国体”,于9月5日派出三艘军舰前来强行劫走“万通”号,并悍然炮击万县城,打死无辜平民604人,伤398人,毁民房千余间……史称“万县九五惨案”。
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一书中,依据朱德的回忆作了这样的记载:
第一章(3)
朱将军说,“万县事件”的一个“积极成果”是它迫使杨森投入了革命阵营。大火扑灭,尸体掩埋以后,杨森派朱德到汉口表示要效忠国民革命军。
被正式任命为二十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后,朱德就从武汉率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遴选出来的40余名军队政治工作人员奔赴万县。
这批人员中,有曾与朱德一起留学德国的杨逸棠(时任朱德秘书)、卢振纲等人,有曾留学日本的胡文华、童杏蒸、詹素等人,有黄埔军校毕业生张亚良、熊荫寰、滕代顺、熊敦、谌杰、艾国英、文强等人。他们全是20岁上下的青年,对于到四川去开辟革命新局面充满了信心与热情。
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政治大队第二队的文强,这时还不到19岁,瘦高个,高鼻梁,英气勃勃,血气方刚。北伐进军到武汉后,他正在北伐军总政治部组织科任社会股股长。
对于这个出生于湖南长沙乡间的年轻人来说,四川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这时一心想的只是要在朱德领导下好好开展工作,在万县为北伐革命的胜利作出贡献。
此时,他当然不会预料到,不久后他将会两次从这个县城死里逃生。
他也不可能预料到,他将在近四年的时间里,在陌生的巴山蜀水之间,投身于腥风血雨的地下斗争和暴力革命工作……朱德一行入川时,北洋军阀吴佩孚系统的“长江上游总司令”卢金山的部队驻守在宜昌,扼住了航道。朱德叫随行青年们换上便衣,分别扮作学生、商人等,几人一组,分批上船。在船上不许交谈,装作互不相识。
文强装扮成一个商人,带领了一个小组。
他们乘坐的外国轮船到了宜昌,便不再上行——因为在万县“九五惨案”之后,川东及附近各地掀起了排外浪潮,外国船只都不敢再往上行。朱德叫青年们全都不要下船,他一人上岸去用暗语给杨森发了电报,通知来船接应。
他们在船上等了两天多,才换乘杨森派来的兵船离开了宜昌。
朱德一行到万县后,杨森仍在徘徊观望,迟迟不肯打出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生动地写道:
杨森看到朱德的四十名政治工作人员大吃一惊,等到听说这些人是来按三民主义的原则教导他的军官和士兵时,这一惊更加非同小可。
“钱呢?”四顾无人后,杨森向朱德问道。朱德微笑说,没有钱,国民党正在进行革命战争,而且杨森所收的税也足够维持他自己的军队了。
随朱德入川的青年军人们被杨森安排住在南津街附近的宝隆洋行,这原是一家丹麦人开的洋行,因“九五”事件万县城遭到炮击,加上民众仇外情绪高涨,洋老板仓皇撤离,洋行就倒闭了。杨森将这幢空楼安排给朱德一行,说是专门给他们准备的招待所。
后来,年轻的政工人员们才知道,这并非对他们的特殊优待:在城里的其他地方,还有好几处另外的“招待所”,住着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大系统的代表及四川别的军阀的代表,各种势力都在想拉拢杨森……
第一章(4)
这批随朱德入川的政工人员,见万县城内飘扬着的还是北洋政府的五色国旗,毫无革命气氛,都有些沉不住气,纷纷找朱德发牢骚,提要求。朱德一面对他们作安抚工作,一面叫他们先办起一份石印壁报,进行革命宣传。
文强便成了这份石印小报热心的编辑兼印刷、发行人员。
当时在万县还有一定势力的国家主义派(一个反对国、共合作及工农革命运动的政治派别),也办了一份《快刀报》,同他们唱对台戏。但是引起了支持北伐革命的激进民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反感,《快刀报》一上墙,就被学生们撕掉。
两派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杨森为表现拥护北伐的态度,下令把《快刀报》查封了。
不久,面对北伐革命的胜利和北洋政府的溃败,杨森正式宣布易帜。他下令赶制大量革命标语满城张贴,并派出代表赴重庆向设于莲花池街的中国国民党四川省(左派)临时执行委员会(简称省党部)表示“彻底革命”,迎请杨闇公(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国民党四川省临时党部执行委员)到万县主持党务。
杨闇公让省党部派来了28岁的万县籍共产党员牟炼先到二十军政治部工作(在年底朱德去武汉后代理政治部主任),牟炼先很快就领导筹办起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万县县党部,并筹建了中共地下组织,把学运、工运、妇运等各项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1926年12月,由中共重庆地委领导、刘伯承担任总指挥的顺庆(今南充)、泸州起义爆发。顺庆起义先告失败后,杨闇公亲赴万县,代表国民党四川省(左派)党部,说服杨森下令要其驻防开江的师长罗觐光等让顺庆起义军撤入其防区休整,并向起义部队接济粮饷。
朱德还派牟练先、刘希武等携现洋两万元(其中一万系朱德向杨森呼吁支援的,另一万元是从总政治部拨给二十军政治部的经费中抽出的),代表二十军政治部前往开江慰问起义部队,并欢迎刘伯承来万县休息。
刘伯承到万县后,与政工人员们在宝隆洋行同住了一个多月。
后来史沫特莱记下了朱德向她讲述的刘伯承来万县的情景:
朱德对这次会见记得很清楚,因为刘伯承一头冲进他的办公室,把共产党的证件往桌上一抛,走过来就在他的背上给了他一巴掌,几乎把他打倒在地上。
“记得我吗?”刘伯承叫道。“几年前我们在川南见过面,那时我代表成都军阀和护国军商量怎样对付云南、贵州呢!”
当时在文强他们眼中是“革命前辈”的刘伯承,其实年纪也并不大,只有34岁。
第一章(5)
19岁的革命风云人物随朱德入川的政工人员,这时都扬眉吐气地换下便服,穿上了军装,以中国国民党二十军党部和国民革命军二十军政治部的名义开始公开活动。军党部书记长由朱德担任,政治部主任也由朱德担任(朱德走后由牟练先代理)。19岁的文强被任命为二十军政治部代理组织科长。
不公开的中共二十军支部也建立起来了。支部书记是朱德,卢振纲负责组织,文强负责宣传。因朱德事情太多太忙,卢振纲又较为老成持重,习惯于终日伏案工作,文强便成了在前台出面的活跃人物。
一时间,万县城内革命气氛高涨,到处响起了革命歌声,武汉出版的革命报刊、书籍源源不断运进万县。
政工人员们所住的南津街宝隆洋行成了“赤化川东的大本营”,杨闇公从重庆来万县就住到这里,当时被李大钊派遣来到杨森军部做兵运工作的陈毅,也常到这里来同朱德等一起商量工作,每天还有许多革命青年在这里进进出出。
文强他们还经常到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万县第一女子中学、万县公立图书馆等单位及西山公园的群众集会上去讲演,同地方党组织密切配合,开展群众运动,帮助建立工会、农民协会、学生联合会、妇女协会等群众团体。
廖宗泽文强在这里与后来对他的生活道路发生了重大影响的廖宗泽见了第一次面。
廖宗泽,成都华阳石板滩人,祖籍广东,是早年“湖广填四川”时移民入川的客籍人。他比文强年长4岁,在黄埔军校与文强是同期同学,文强是政治科,他是步兵科,都是中共党员。
1926年冬毕业后,廖宗泽先于文强被派到四川开展革命工作。他到重庆莲花池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四川省(左派)党部报到后,被省党部负责人、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军委书记杨闇公派往驻合川的四川江防军第二区司令部黄慕颜部作政治宣传工作,在那里参加了中共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刘伯承为总指挥领导的顺庆、泸州起义。
第一章(6)
起义爆发后,作为起义军第一路的黄部,在起义军副总指挥兼第一路司令黄慕颜率领下开往顺庆与二、三路汇合,但在军阀围攻下战败,撤至当时支持起义的军阀杨森的防区开江。
这时,廖宗泽便来到万县宝隆洋行,向朱德汇报工作。
廖宗泽与文强一见如故,无话不谈。
在闲谈中,廖宗泽说起他到黄埔军校之前曾在杨森开办于四川泸州的讲武堂学习过。文强便去向杨森报告,说是他当年讲武堂的学生来了。
杨森十分高兴地接见了廖宗泽,夸奖廖宗泽年轻有为,后生可畏,还赠送了100块银元给廖宗泽作旅费。
杨森为了提高部队素质,以求得军事上更大的发展,在万县杨家花园办有一个旧式军事学校“讲武堂”,朱德先是说服他将文强等四位黄埔军校毕业的新式军人派到讲武堂去担任区队长兼政治教官,以提高学员的政治素质。
随后,杨森又接受了朱德和刘伯承的建议,仿照这时已更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黄埔军校,在万县杜家花园办了另一所新式军事学校——二十军军事政治学校。
消息传出后,许多有志青年纷纷从万县、达县、涪陵、重庆等地赶来投考这个下川东“小黄埔”。曾参加赴法国勤工俭学并与朱德一起到苏联学习归来的川籍共产党人秦青川受聘担任军校副校长,随朱德入川的卢振纲被任命为军校教育长兼政治总教官,文强等黄埔军校毕业生分别被任命为四个大队的大队长及政治教官。
文强担任了第一大队大队长。
1927年元旦,二十军在万县北较场举行了庆祝北伐胜利的盛大阅兵式和军民联欢会,晚上还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全城火炬游行。
19岁的文强这一天佩上绶带,担任了阅兵式的总值星官。
年轻的文强在万县成了名噪一时的革命风云人物。
宪兵司令帮助逃离险境半个世纪后,文强回忆了1927年清明前夕杨森到宝隆洋行给共产党人下“最后通牒”的情景。
杨森当时点名要政治部的共产党负责人卢振纲、文强两人出来回话,但卢振纲不在,杨森便把满腔怒气发泄到了文强身上。文强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他杀气腾腾地对我说:你们的党代表朱德已离开了二十军,你们都是赤化分子,不许再打埋伏了。限两天交出受赤化的全部名单,主动自首,否则后果自负。
第一章(7)
于渊杨森说完后,不容分辩,虎着脸旋风般地转身冲出门走了。
当急促的马蹄声在雨中远去后,文强急忙叫人找来了代理中共支部书记卢振纲,召开了紧急会议。
形势十分严峻。
这是一个充满急风暴雨、烈火狂飙的春天。
随着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的胜利进展,北洋军阀各地军队、政权土崩瓦解,国民革命领导层左、右派的分裂,已逐渐走向了公开。
2月28日,在武汉的国民党高级干部徐谦、吴玉章、邓演达、孙科、顾孟余等组成行动委员会,实行“党权集中”,公开抨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独裁”。蒋介石则斥责徐谦等人自去年12月中旬以来在汉口“私设”的“扩大联席会议”为非法。
3月6日,驻江西赣州的蒋介石部属杀害了江西省总工会执行委员、赣州总工会委员长、共产党员陈赞贤。13日,全国总工会发出“反对赣州驻军枪杀工人领袖”通电,18日,江西省组织陈赞贤惨案委员会,并派请愿团赴武汉请愿。
3月7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共产党人吴玉章在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总理纪念周上发表演说,斥责蒋介石是党政军权的篡夺者、
Content
第一章(1)
第一章(2)
第一章(3)
第一章(4)
第一章(5)
第一章(6)
第一章(7)
第一章(8)
第一章(9)
第一章(10)
第一章(11)
第一章(12)
第一章(13)
第一章(14)
第一章(15)
第一章(16)
第一章(17)
第一章(18)
第一章(19)
第一章(20)
第一章(21)
第一章(22)
第一章(23)
第一章(24)
第一章(25)
第一章(26)
第二章(1)
第二章(2)
第二章(3)
第二章(4)
第二章(5)
第二章(6)
第二章(6)
第二章(7)
第二章(8)
第二章(9)
第二章(10)
第二章(11)
第二章(12)
第二章(13)
第二章(14)
第二章(15)
第二章(16)
第二章(17)
第二章(18)
第二章(19)
第二章(20)
第二章(21)
第二章(22)
第二章(23)
第二章(24)
第二章(25)
第二章(26)
第一章(1)
第一章搏斗在波峰浪谷之间[1]
山雨欲来民国十六年,中国现代史上一个腥风血雨的春天。
万县宝隆洋行旧址时近清明,迷蒙春雨挟带着些许寒意,笼罩了雄踞长江北岸岩坡之上的川东重镇万县。
几个军人纵马从城西太白岩下太白书院——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部奔出。
战马穿城而过,转眼间便来到城东江边的商业街南津街。铁蹄在雨水横流的石板街面上踏溅起一片水花。
军人在一幢两楼一底公馆式建筑的院门前勒马停下。院门上方插着的两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已被雨水淋湿,无力地耷拉着。
这里是当时万县有名的宝隆洋行,二十军政治部和中国国民党二十军党部办公处。
军人们翻身下马,大步闯进院内。
高大魁梧、满脸杀气的为首者,是当时驻军万县的二十军军长杨森。
杨森杨森,字子惠。他是20世纪20年代前期军阀混战中崛起于四川政治舞台的一个重要角色,深受北洋政府赏识,曾先后被任命为督理四川军务善后事宜、讨贼联军川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四川省省长。虽然在军阀混战中被刘湘等部打败而退守川东,但是在北伐革命开始之时,杨森仍拥有10个师的兵力,控制着自长寿至巫山的川东地区长江沿线十多个县。
早在半年多以前,杨森便已派出代表向正在取得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国民政府接洽,要求归顺,并于1926年10月被正式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兼川鄂边防司令。
然而,委任令发表后,他却迟迟不肯就职,反而又接受北洋军阀政府的命令,自封为“援鄂川军总司令”,派出部队增援湖北的北洋军阀队伍,进犯已被国民革命军占领的武汉。
遭到挫败后,他才又向国民政府表示悔过,并于11月底在宜昌通电宣布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
杨森这天杀气腾腾地到宝隆洋行来干什么?
他是来给政治部的共产党人下“最后通牒”的。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第一章(2)
在北伐高潮中随朱德入川原来,自从国民政府委任杨森为第二十军军长后,便按照当时的国民革命军新体制,同时委任了朱德为第二十军党代表。
当时各军中的党代表,虽然名义上是代表国民党,而实际上却执行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纲领,不少党代表(如朱德)本身就是身兼中共党员与国民党员的所谓“跨党分子”。
朱德朱德曾于民国初年与杨森一起在滇军参加过讨袁护国战争,有过一段“共同革命”的战友之谊。
以后朱德赴德国留学,并在那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又被派到苏联学习军事。在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发布委任令之前,朱德先已接受中共中央和国民党中央委派,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的身份,于1926年8月11日到达万县,在杨森部进行活动,争取杨森脱离北洋系统,参加北伐革命。
朱德到达杨森部后不久,在万县发生了一起震动一时的涉外冲突。
长期以来,英国商船设备先进,运载力强,称雄于川江,并常因掀起大浪致使中国小木船翻沉而引起纠纷。
这年6月13日,英轮“滇光”号在万县箱子石浪沉民船一只,淹死5人;7月8日,英轮“万流”号在丰都立石镇河段浪沉小船一只,淹死杨森部六师营长田雨廷和勤杂兵5人;8月2日,英轮“嘉禾”号在万县狐滩浪沉兵差木船两只,淹死杨森部十师官兵5人,损失公款银元6800多元;气恼不已的杨森正派人与英国方面交涉而毫无结果之际,8月29日,英轮“万流”号又在云阳附近浪沉木船三只,淹死杨森部提取盐税款搭船返回万县的官兵46人,损失现款85000元,枪56枝,子弹5500发……杨森闻讯大怒,下令扣船。
英国军舰竟当即将该船强行劫走并打死杨森部士兵两人。
气得咬牙切齿的杨森又于8月30日下令将路经万县的两艘英轮“万通”、“万县”号扣留为质,向英方提出惩凶、赔偿、善后等要求。
英国方面认定扣船是“不顾中英邦交,侮辱英国国体”,于9月5日派出三艘军舰前来强行劫走“万通”号,并悍然炮击万县城,打死无辜平民604人,伤398人,毁民房千余间……史称“万县九五惨案”。
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一书中,依据朱德的回忆作了这样的记载:
第一章(3)
朱将军说,“万县事件”的一个“积极成果”是它迫使杨森投入了革命阵营。大火扑灭,尸体掩埋以后,杨森派朱德到汉口表示要效忠国民革命军。
被正式任命为二十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后,朱德就从武汉率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遴选出来的40余名军队政治工作人员奔赴万县。
这批人员中,有曾与朱德一起留学德国的杨逸棠(时任朱德秘书)、卢振纲等人,有曾留学日本的胡文华、童杏蒸、詹素等人,有黄埔军校毕业生张亚良、熊荫寰、滕代顺、熊敦、谌杰、艾国英、文强等人。他们全是20岁上下的青年,对于到四川去开辟革命新局面充满了信心与热情。
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政治大队第二队的文强,这时还不到19岁,瘦高个,高鼻梁,英气勃勃,血气方刚。北伐进军到武汉后,他正在北伐军总政治部组织科任社会股股长。
对于这个出生于湖南长沙乡间的年轻人来说,四川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这时一心想的只是要在朱德领导下好好开展工作,在万县为北伐革命的胜利作出贡献。
此时,他当然不会预料到,不久后他将会两次从这个县城死里逃生。
他也不可能预料到,他将在近四年的时间里,在陌生的巴山蜀水之间,投身于腥风血雨的地下斗争和暴力革命工作……朱德一行入川时,北洋军阀吴佩孚系统的“长江上游总司令”卢金山的部队驻守在宜昌,扼住了航道。朱德叫随行青年们换上便衣,分别扮作学生、商人等,几人一组,分批上船。在船上不许交谈,装作互不相识。
文强装扮成一个商人,带领了一个小组。
他们乘坐的外国轮船到了宜昌,便不再上行——因为在万县“九五惨案”之后,川东及附近各地掀起了排外浪潮,外国船只都不敢再往上行。朱德叫青年们全都不要下船,他一人上岸去用暗语给杨森发了电报,通知来船接应。
他们在船上等了两天多,才换乘杨森派来的兵船离开了宜昌。
朱德一行到万县后,杨森仍在徘徊观望,迟迟不肯打出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生动地写道:
杨森看到朱德的四十名政治工作人员大吃一惊,等到听说这些人是来按三民主义的原则教导他的军官和士兵时,这一惊更加非同小可。
“钱呢?”四顾无人后,杨森向朱德问道。朱德微笑说,没有钱,国民党正在进行革命战争,而且杨森所收的税也足够维持他自己的军队了。
随朱德入川的青年军人们被杨森安排住在南津街附近的宝隆洋行,这原是一家丹麦人开的洋行,因“九五”事件万县城遭到炮击,加上民众仇外情绪高涨,洋老板仓皇撤离,洋行就倒闭了。杨森将这幢空楼安排给朱德一行,说是专门给他们准备的招待所。
后来,年轻的政工人员们才知道,这并非对他们的特殊优待:在城里的其他地方,还有好几处另外的“招待所”,住着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大系统的代表及四川别的军阀的代表,各种势力都在想拉拢杨森……
第一章(4)
这批随朱德入川的政工人员,见万县城内飘扬着的还是北洋政府的五色国旗,毫无革命气氛,都有些沉不住气,纷纷找朱德发牢骚,提要求。朱德一面对他们作安抚工作,一面叫他们先办起一份石印壁报,进行革命宣传。
文强便成了这份石印小报热心的编辑兼印刷、发行人员。
当时在万县还有一定势力的国家主义派(一个反对国、共合作及工农革命运动的政治派别),也办了一份《快刀报》,同他们唱对台戏。但是引起了支持北伐革命的激进民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反感,《快刀报》一上墙,就被学生们撕掉。
两派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杨森为表现拥护北伐的态度,下令把《快刀报》查封了。
不久,面对北伐革命的胜利和北洋政府的溃败,杨森正式宣布易帜。他下令赶制大量革命标语满城张贴,并派出代表赴重庆向设于莲花池街的中国国民党四川省(左派)临时执行委员会(简称省党部)表示“彻底革命”,迎请杨闇公(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国民党四川省临时党部执行委员)到万县主持党务。
杨闇公让省党部派来了28岁的万县籍共产党员牟炼先到二十军政治部工作(在年底朱德去武汉后代理政治部主任),牟炼先很快就领导筹办起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万县县党部,并筹建了中共地下组织,把学运、工运、妇运等各项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1926年12月,由中共重庆地委领导、刘伯承担任总指挥的顺庆(今南充)、泸州起义爆发。顺庆起义先告失败后,杨闇公亲赴万县,代表国民党四川省(左派)党部,说服杨森下令要其驻防开江的师长罗觐光等让顺庆起义军撤入其防区休整,并向起义部队接济粮饷。
朱德还派牟练先、刘希武等携现洋两万元(其中一万系朱德向杨森呼吁支援的,另一万元是从总政治部拨给二十军政治部的经费中抽出的),代表二十军政治部前往开江慰问起义部队,并欢迎刘伯承来万县休息。
刘伯承到万县后,与政工人员们在宝隆洋行同住了一个多月。
后来史沫特莱记下了朱德向她讲述的刘伯承来万县的情景:
朱德对这次会见记得很清楚,因为刘伯承一头冲进他的办公室,把共产党的证件往桌上一抛,走过来就在他的背上给了他一巴掌,几乎把他打倒在地上。
“记得我吗?”刘伯承叫道。“几年前我们在川南见过面,那时我代表成都军阀和护国军商量怎样对付云南、贵州呢!”
当时在文强他们眼中是“革命前辈”的刘伯承,其实年纪也并不大,只有34岁。
第一章(5)
19岁的革命风云人物随朱德入川的政工人员,这时都扬眉吐气地换下便服,穿上了军装,以中国国民党二十军党部和国民革命军二十军政治部的名义开始公开活动。军党部书记长由朱德担任,政治部主任也由朱德担任(朱德走后由牟练先代理)。19岁的文强被任命为二十军政治部代理组织科长。
不公开的中共二十军支部也建立起来了。支部书记是朱德,卢振纲负责组织,文强负责宣传。因朱德事情太多太忙,卢振纲又较为老成持重,习惯于终日伏案工作,文强便成了在前台出面的活跃人物。
一时间,万县城内革命气氛高涨,到处响起了革命歌声,武汉出版的革命报刊、书籍源源不断运进万县。
政工人员们所住的南津街宝隆洋行成了“赤化川东的大本营”,杨闇公从重庆来万县就住到这里,当时被李大钊派遣来到杨森军部做兵运工作的陈毅,也常到这里来同朱德等一起商量工作,每天还有许多革命青年在这里进进出出。
文强他们还经常到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万县第一女子中学、万县公立图书馆等单位及西山公园的群众集会上去讲演,同地方党组织密切配合,开展群众运动,帮助建立工会、农民协会、学生联合会、妇女协会等群众团体。
廖宗泽文强在这里与后来对他的生活道路发生了重大影响的廖宗泽见了第一次面。
廖宗泽,成都华阳石板滩人,祖籍广东,是早年“湖广填四川”时移民入川的客籍人。他比文强年长4岁,在黄埔军校与文强是同期同学,文强是政治科,他是步兵科,都是中共党员。
1926年冬毕业后,廖宗泽先于文强被派到四川开展革命工作。他到重庆莲花池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四川省(左派)党部报到后,被省党部负责人、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军委书记杨闇公派往驻合川的四川江防军第二区司令部黄慕颜部作政治宣传工作,在那里参加了中共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刘伯承为总指挥领导的顺庆、泸州起义。
第一章(6)
起义爆发后,作为起义军第一路的黄部,在起义军副总指挥兼第一路司令黄慕颜率领下开往顺庆与二、三路汇合,但在军阀围攻下战败,撤至当时支持起义的军阀杨森的防区开江。
这时,廖宗泽便来到万县宝隆洋行,向朱德汇报工作。
廖宗泽与文强一见如故,无话不谈。
在闲谈中,廖宗泽说起他到黄埔军校之前曾在杨森开办于四川泸州的讲武堂学习过。文强便去向杨森报告,说是他当年讲武堂的学生来了。
杨森十分高兴地接见了廖宗泽,夸奖廖宗泽年轻有为,后生可畏,还赠送了100块银元给廖宗泽作旅费。
杨森为了提高部队素质,以求得军事上更大的发展,在万县杨家花园办有一个旧式军事学校“讲武堂”,朱德先是说服他将文强等四位黄埔军校毕业的新式军人派到讲武堂去担任区队长兼政治教官,以提高学员的政治素质。
随后,杨森又接受了朱德和刘伯承的建议,仿照这时已更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黄埔军校,在万县杜家花园办了另一所新式军事学校——二十军军事政治学校。
消息传出后,许多有志青年纷纷从万县、达县、涪陵、重庆等地赶来投考这个下川东“小黄埔”。曾参加赴法国勤工俭学并与朱德一起到苏联学习归来的川籍共产党人秦青川受聘担任军校副校长,随朱德入川的卢振纲被任命为军校教育长兼政治总教官,文强等黄埔军校毕业生分别被任命为四个大队的大队长及政治教官。
文强担任了第一大队大队长。
1927年元旦,二十军在万县北较场举行了庆祝北伐胜利的盛大阅兵式和军民联欢会,晚上还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全城火炬游行。
19岁的文强这一天佩上绶带,担任了阅兵式的总值星官。
年轻的文强在万县成了名噪一时的革命风云人物。
宪兵司令帮助逃离险境半个世纪后,文强回忆了1927年清明前夕杨森到宝隆洋行给共产党人下“最后通牒”的情景。
杨森当时点名要政治部的共产党负责人卢振纲、文强两人出来回话,但卢振纲不在,杨森便把满腔怒气发泄到了文强身上。文强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他杀气腾腾地对我说:你们的党代表朱德已离开了二十军,你们都是赤化分子,不许再打埋伏了。限两天交出受赤化的全部名单,主动自首,否则后果自负。
第一章(7)
于渊杨森说完后,不容分辩,虎着脸旋风般地转身冲出门走了。
当急促的马蹄声在雨中远去后,文强急忙叫人找来了代理中共支部书记卢振纲,召开了紧急会议。
形势十分严峻。
这是一个充满急风暴雨、烈火狂飙的春天。
随着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的胜利进展,北洋军阀各地军队、政权土崩瓦解,国民革命领导层左、右派的分裂,已逐渐走向了公开。
2月28日,在武汉的国民党高级干部徐谦、吴玉章、邓演达、孙科、顾孟余等组成行动委员会,实行“党权集中”,公开抨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独裁”。蒋介石则斥责徐谦等人自去年12月中旬以来在汉口“私设”的“扩大联席会议”为非法。
3月6日,驻江西赣州的蒋介石部属杀害了江西省总工会执行委员、赣州总工会委员长、共产党员陈赞贤。13日,全国总工会发出“反对赣州驻军枪杀工人领袖”通电,18日,江西省组织陈赞贤惨案委员会,并派请愿团赴武汉请愿。
3月7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共产党人吴玉章在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总理纪念周上发表演说,斥责蒋介石是党政军权的篡夺者、
验证报告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 
从中共高干到国军将领文强传
443.07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