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晨

中国大形势

文档

0.8

已售 0
1.34MB

数据标识:D17208522060291028

发布时间:2024/07/13

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Chapter_1
Chapter_2
Chapter_3
Chapter_4
Chapter_5
Chapter_6
Chapter_7
Chapter_8
Chapter_1
《中国大形势》
——中国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出路
华尔街金融危机预言者的重磅新作
你所关心,想了解的中国问题在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天涯论坛24小时点击过万,近千人索要书稿
认清形势 形成合力 国强民富 指日可期
联系方式:hxsszxy@163.com
读者评价:
本书最为可贵的一点就是,对中国问题进行了跨学科、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因为站得高,所以能拔云见日,令人豁然开朗。在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方面,作者都提出了完整、系统的原创性主张,当中有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媒体人 黄艺华
这本书我没看到,但就涉及的问题和内容就足够震撼,特别是出自一个80后,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就远超同龄的群体。如有机会找到该书,我会以严肃的态度来阅读和思考。
——网友读者
感觉说的非常有道理,特别是“低生存成本型社会”这么多年盲目攀比、等社会现象使很多人好像没有搞明白人活着是为什么了,很多掠夺社会财富的暴富者成了人们的偶像,中国真正需要的中小企业却在艰难中挣扎,其他的内容我和在拜读,我是一个做小企业26年的老头子深有体会的有志不在年高,国家真的需要这样的年轻人。
——民营企业家 郝佃英
中国的经济学家的自然科学知识等于零,?于是制定的产业政策完全不靠谱.?经济实际就两条,?一是生产,?二是分配.?生产是与自然打交道,?分配是人与人的关系.?你书里两大主题,?生产率和低成本生存,?正好扣上了这两点。
——知名海外爱国学者 《刷盘子,读书—反思中日强国之路》作者钟庆
作者简介:
高连奎,财经学者,“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理论提出者,1983年生于河北,2002年进入大学学习自动化专业,对政治学及经济学研究有独特兴趣,熟读西方政治学思想史及西方经济学思想史,从2006年开始以笔名“翰啸”陆续发表财经及历史类评论近20万字,文章曾被人民网、新浪网、网易、腾讯网、凤凰网、中国经济网、联合早报网、中国战略网等知名网站广泛转载,2006年,在联合早报网发表的《美新财长上台,中国应高度关注》一文,成功预测到华尔街金融危机,2009年初开始专心写作本书。
内容简介:
为什么中国经济高速增长60年,与发达国家还有那么大差距,为什么中国人工资那么低,为什么在中国资产百万仍不能算作富裕?中国未来是继续高速增长,还是进入低速增长期?如何才能破解民生难题?本书创造性的以广视角、大视野,跨越历史、经济、政治、社会等多学科,对当前的中国形势进行了系统而又透彻,全面而又精辟的分析,并提出了将“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发展经济的首要目标和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主张。这也是中国学者首次针对中国的现实发展问题如此系统的提出主张,作者知识之广博、视野之开阔、思想之高远、逻辑之严谨都是其他作者很难做到的.
完成时间:2010年5月份初
字 数:约20万字简单介绍本书的卖点:
1、 笔者是80后,80后当官的不少,出书的就更多了,但80后像笔者如此细致的写书来探讨中国未来发展模式的人不多,但我们这代人的独特经历决定了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因此应该让别人了解我们对中国问题的想法,笔者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以出书这种方式将我们这代人的想法表达出来。
2、 笔者本科时学习的是工科,自动化专业,考研时学的是行政管理专业,而考研后期对研究经济学产生兴趣,因此自动化、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经济思想史等知识对完善笔者的思想观及本书的写作都有非常大的贡献,早在上大学时的2006年,笔者论文《平衡经济学原理》就入选过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现在可以在网上论文数据库中查询到,笔者还发表过《世界政治的发展与变迁》论文一篇,在论文数据库中可以找到,本书中对中国传统文明的重新认识皆来自这些研究,一般情况下笔者喜欢将本书定为一本财经类书籍,但书中很多内容比如关于中学西渐、中国潮等内容属于历史范畴,比如民族国家、文官制度等内容则属于政治学范畴,而关于中产阶级社会的研究和社会保障模式的探讨则属于社会学范畴,因此本书又并非纯粹的财经类图书,因此在吸引财经读者的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其他方面的读者,因此笔者的读者群应该是非常广泛的。
3、 笔者大学毕业后,长期在企业从事策划工作,也略通图书策划,笔者在写本书时在选替、谋篇布局、书写方式等方面就从市场需求出发,力求使读者能够接受这本书及书中所表达的思想。
4、 营销三大战略中的第一战略就是差异化战略,本书与其他同类书籍的差异化就表现在:首先书的内容,在中国在同一本书中能够垮学科对中国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书非常少,而现在的中国问题却是垮学科的问题,如果不要垮学科的研究就不能研究清楚,而笔者独特的学习经历就正好达到了这方面的要求,其次是在中国能够对中国发展问题提出完整系统的主张的人非常少,而笔者就提出了这样的主张,而且笔者的主张都是原创性。
5、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的主流思想方面比较一元化,本书的部分观点可能与我们以往的认识有着非常大的冲突,可能引起社会的广泛争议和讨论,可以形成社会热点,这样有利于书的销售,也可以作为本书的营销技巧之一。
6、 本书是站在大历史、大时代的背景下探讨中国问题,与那些针对社会热点推出的应时之作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本书既可以短期热起来也可以形成长期销售。
7、 这也是中国学者首次针对中国的现实发展问题如此系统的提出主张,作者知识之广博、视野之开阔、思想之高远、逻辑之严谨都是其他作者很难做到的。
8、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笔者以《刷盘子还是读书》、《中国怎么办》等书为标杆,与他们比起来,本书内容更通俗、语言更浅近,专业理论更少,因此可以吸引更多非专业的读者。
9、 、现在读者买书的功利性比较强,因此现在知识量丰富的书往往销售量大,而本书非常厚重,知识量非常的丰富,可以让读者买的有所值。
10、 一个书要想形成长远的影响力,就必须提出一些非常有新意的概念,而笔者提出的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主张,则突出了本书在这方面的优势。
11、 本书在网络上推出后非常的受欢迎,24小时内就有近千人向笔者所要本书的电子版,有网友认为读完后有被重新扫了一次盲的效果,有网友认为仅仅看到本书的目录就可以感觉到这是一本相当有震撼力的书,看完全稿的读者都认为本书的观点相当有见地,不少老读者都发出了后生可畏的感叹。
本书的目标读者群
对财经感兴趣的人士、对社会感兴趣的人士,对历史感兴趣的人士,关心中国发展前途的人士,对当前中国发展问题感到困惑,对社会发展趋势感到渺茫的人士,政府人士,商界人士、财经人士、职场人士、在校老师、学生等。
《中国大形势》
——中国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出路
目 录
第一部分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形势
第一章:中学西渐与西方文明的崛起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二节 “中国潮”时期中国影响着欧洲最时髦的生活方式
第三节 中国人为什么对“启蒙”没有兴趣?
第四节 “中学西渐”路线图:中国思想如何传到西方?
第五节 中华文明: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之源
第六节 中国对西方文明的四大影响之一:人文社会的形成
第七节 中国对西方文明的四大影响之二:民族国家的建立
第八节 中国对西方文明的四大影响之三:经济学思想的形成
第九节 中国对西方文明的四大影响之四:文官制度的建立
第二章 从世界工业革命大潮流看中国的近现代强国之路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二节 中国强国道路的五个阶段:洋务运动时代(1)
第三节 中国强国道路的五个阶段:洋务运动时代(2)
第四节 中国强国道路的五个阶段:革命与战乱时代(1)
第五节 中国强国道路的五个阶段:革命与战乱时代(2)
第六节 中国强国道路的五个阶段:赶超战略时代(1)
第七节 中国强国道路的五个阶段:赶超战略时代(2)
第八节 中国强国道路的五个阶段:比较优势战略时代(1)
第九节 中国强国道路的五个阶段:比较优势战略时代(2)
第十节 中国强国道路的五个阶段:自主创新战略时代(1)
第十一节 中国强国道路的五个阶段:自主创新战略时代(2)
第二部分 从世界发展大趋势看中国
第三章 华尔街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二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七大根源之一:商业根源
第三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七大根源之二:政治根源
第四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七大根源之三:学术根源
第五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七大根源之四:技术根源
第六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七大根源之五:公司治理根源
第七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七大根源之六:社会根源
第八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七大根源之七:产业根源
第九节 小布什为什么不能成为里根?
第十节 从通用破产看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崇拜”(1)
第十一节 从通用破产看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崇拜”(1)
第四章 金融危机下的学者建议与政府应对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二节 大危机时代的学者建议之一:谢国忠建议
 第三节 大危机时代的学者建议之二:张维迎建议
 第四节 大危机时代的学者建议之三:陈志武建议
 第五节 大危机时代的学者建议之四:郎咸平建议
第六节 大危机的中国式应对:中国经济的“V”反转
第七节 中国轻松战胜经济危机的秘密
第五章 从世界经济大败局看中国发展道路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二节 世界经济五大败局之一:美国经济败局
第三节 世界经济五大败局之二:阿根廷经济败局
第四节 世界经济五大败局之三:俄罗斯经济败局
第五节 世界经济五大败局之四:日本经济败局
第六节 世界经济五大败局之五:东南亚经济败局
第七节 世界经济败局的总根子是什么?
第八节 从世界经济大败局看中国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 中国的经济形势与出路
第六章 被误判的中国经济形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二节 中国经济形势的五大误判之一:中国真的内需不足吗?
 第三节 中国经济形势的五大误判之二:中国真的投资率过高吗?
 第四节 中国经济形势的五大误判之三:谁说中国人不消费?
 第五节 中国经济形势的五大误判之四:什么导致了中国的低工资?
 第六节 中国经济形势的五大误判之五:中国高增长背后的GDP泡沫
第七章 中国经济继续高增长的动力何在?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二节 三问中国经济增长之一:中国经济增长的质变靠什么?
第三节 三问中国经济增长之二: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在哪里?
第四节 三问中国经济增长之三: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什么?
第五节 中国真正的产业危机是什么?
第七节 世界自动化企业在中国
 第八节 中国自动化现状与未来
 第九节 国民收入的“多倍增”计划
第八章 中国如何应对危险的金融经济时代?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二节 五论金融经济时代之一:论金融经济时代的特征
 第三节 五论金融经济时代之二:论金融经济时代的货币政策
 第四节:五论金融经济时代之三:论金融资产主义时代的经济调控
 第五节:五论金融经济时代之四:论金融经济时代的经济逻辑
 第六节:五论金融经济时代之五:论金融时代的内忧外患
第九章 中国学者的思想江湖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二节 郑观应、孙中山、康有为的经济学思想
第三节 莫干山会议—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登上前台
第四节 西山会议—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狼狈出局
第五节 当代中国的四大思想领袖
第六节 当代中国四大思想领袖之一:何新
第七节 当代中国四大思想领袖之二:张五常
第八节 当代中国四大思想领袖之三:郎咸平
第九节 当代中国四大思想领袖之四:刘军洛
第十节 中国经济学界的新势力
第十一节 中国经济学界的新势力之一:钟庆
第十二节 中国经济学界的新势力之二:宋鸿兵
第十三节 中国经济学界的新势力之三:时寒冰
 第十四节 中国经济学界的新势力之四:叶檀
第四部分 中国的民生形势与出路
第十章:探索中国民生困境的根源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二节 中国民生艰难
第三节:六问民生困境之一:国富民穷是否是民生困境的根源?
第四节:六问民生困境之二:藏富于民能否解决当前中国的民生困境?
第五节:六问民生困境之三 是什么导致了中国的民生困境?
第六节:六问民生困境之四: 民生困境继续加剧的后果是什么?
第七节 六问民生困境之五: 影响民生困境的风险还有哪些?
第八节:六问民生困境之六 :应如何改善中国的民生困境?
第十一章:民生改善与中产阶级社会的形成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二节 中产阶级社会的四大模式之一:美国模式
 第三节 中产阶级社会的四大模式二:日本模式
 第四节 中产阶级社会的四大模式之三:新加坡模式
 第五节 中产阶级社会的四大模式之四:北欧模式
第十二章 中国的民生出路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二节 人类早期的社会理想及其实践
第三节 生存环境与国家制度的微妙关系
第四节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五问之一:民众生存成本过高的原因何在?
第五节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五问之二:“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是怎么回事?
第六节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五问之三:如何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会”?
第七节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五问之四: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有什么好处?
第八节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五问之五: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是否适合中国?
第十节 中国的房地产问题;
第五部分 中国形势总结
第十三章 当前中国形势的分析
第一节 中国发展的国情分析
第二节 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的十大风险
第三节 保障中国经济安全运行的三个层次
第四节 建立国家战略委员会的建议
第五节 中国学者的强国之策分析
第五节 本书之见(1)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回答
第六节 本书之见(2)本书的十大主张
后记
自序:致读者(1)
中国民族的真正复兴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60年风雨兼程,60年曲折前进,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并没有变化,中国经济面临的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是什么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是什么让中国经济增长成为永远不灭的传奇?这是每一个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及官员必须面对的课题。
而作为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每一个观点,每一个主张都要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负责,因为任何一个经济政策都牵一发而动全身,都存在不可挽回的风险,每一个细节都必须科学、公正、严谨的对待,所以本书一直不敢轻易苟同于任何学派的主张,而是客观的陈述自己的观点。
本书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大形势,这个看似非常宏大的叙述,实际上紧紧地联系着我们的每个生活细节。首先,现在我们所处的社会已经不是以前那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也不再是那个亲友、族人、乡邻之间互帮互助的宗法制社会,那个只要政治家实行仁政、民众多读圣贤书就可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其次,个人毕竟只是社会的一分子,国家的发展形势直接联系着我们的命运,比如中央银行在房贷上的一个小政策就决定着我们多年收入的归属,金融危机时财政部几个促进消费政策就能为社会创造了无数的就业岗位,而那些国家战略性决策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就更大了,因此只有关心国家发展的大形势、大方向才把握好个人命运,而大部分成功人士也是因为成功的把握住了社会发展的大形势,做好了个人的定位,才实现了成功。
笔者是八零后,2002年进入大学学习自动化专业,2005年开始备考行政管理学研究生,期间熟读西方政治思想史。在考研后期对西方经济学产生兴趣,转向经济学研究,

验证报告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data icon
中国大形势
0.8
已售 0
1.34M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