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V

一鸣论道八荣八耻2------更多顶级价值资料免费领取请关注薇信公众号:罗老板投资笔记

文档

0.8

已售 0
215.08KB

数据标识:D17208371747184374

发布时间:2024/07/13

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Chapter_1
Chapter_1
《一鸣论道—八荣八耻》第二集?爱民篇
央视国际 www.cctv.com2006年05月17日 17:00 来源:CCTV.com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道德观察》五一特别节目--《一鸣论道》。今天我们来说说“八荣八耻”中的第二条,“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人民创造的历史,“以民为本”是历代贤主所推崇的。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虽然君君臣臣的封建年代结束了,但古人尊重人民,尊重现实的思想却流传了下来,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生命。中国共产党一向是一个以服务人民为荣耀为己任的队伍,因为她本身就是产生于人民。今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期间所提出的“八荣八耻”,同样也讲到了要“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这是是对全体人民的期望,更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为人民服务”听上去是一个老话题了,但却有着新的现实意义,而且是不得不说的一个话题。
主持人:在当代中国,“服务人民”的主体首先针对的是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因为身份和职业的而负有的特殊职责。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邓小平进一步提到:“领导就是服务”,要求所有的党员干部把掌握权力看成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把行使权力当作为人民服务的方式。但是,背离人民的事却时有发生,损害人民利益的人也仍然存在。
事件:《谁动了6000万农村养老金》
解说:在云南省红河州政府所在地蒙自县,红河州民政局相当有名,因为别的政府部门几乎都在州政府行政中心内统一办公,它却单独建起了这座气派的办公大楼,同时在旁边还建起酒店和高档职工住宅。红河州民政局是一个靠全额财政拨款的单位,这么一个浩大的基建工程,到底是用什么钱建起来的呢?
余林(审计署驻昆明特派员办事处财政一处副处长):对它基建资金来源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基建资金来源中有农保资金。当时他们这个钱中有590万是垫付了基建工程款。
解说:而国家对农保基金的管理是有严格要求的,为了保证基金的安全,主要通过购买国债和存入银行来增值,任何部门都不能挪作他用和直接投资。审计人员发现,在过去的几年中,红河州民政局局长罗理诚,不仅大搞基建工程,而且借口农保基金的增值和保值,私自违规借贷,总共挪用了近6000万农保基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被看成是农民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红河州有十万多农民自愿参保,等待着将来能和城里人一样领取养老金。农民的养老金被挪用,参保农民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有的农民在两年时间里没有领到过一分钱养老金。
罗理诚(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政局原局长 犯罪嫌疑人):实际的这个,现在不管由于什么原因造成这个局面,最终受害的是老百姓,我当然最对不起的就是老百姓了。
解说:这一事件引起了红河州政府的重视,2005年底,红河州16个部门联合成立清缴小组进行追缴,已追回1882万,但仍有3000多万未收回。而红河州民政局局长罗理诚,因犯有挪用公款罪和受贿罪,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
主持人:红河州民政局的院子里有这么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为国分忧,为民解愁”。等你知道了养老保险基金被挪用的事,再看这句话,心里肯定会有另外一番感受。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生问题是国家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而为人民服务,是每个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脱离百姓,违逆民心,也就无“政”可言,乃至寸步难行。一个村官,手里有那么一丁点父老乡亲给的权力,就滥用到这个地步,被罢了,被法办,活该。
我们在采访一些地方官员时,他们总会说,小路啊,你不知道,我们基层的事复杂,不好办。他们指的不是工作内容复杂,而是说开展工作困扰多多,很多群众急需解决的事能办但是代价大,就不办为妙。这就形成了为人民服务好办,创造为人民服务的前提不好办。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徐九经,七品芝麻官一个,因为有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立场,知府大人都觉得复杂的问题,到他这变得简单了。所以,复杂的不是形势,不是局面而是关系,是人心,是人的私心。政策坦荡荡,对策常戚戚。
主持人:纵览党近八十五年的奋斗史,就是一部为人民献身、为人民服务的光荣史。从焦裕禄到孔繁森再到牛玉儒,时代在变,信念不变。一代代的共产党人,坚守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勤务员”的信念,锤炼党性,指导行动。战争年代舍生忘死;建设和改革年代,公而忘私,为民谋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事件:《燃情岁月 生死抉择》
解说:2004年4月22日上午,在呼和浩特市两会人代会分组讨论的时候,市委书记牛玉儒被工作人员劝出会场,前往内蒙古医院就诊。医院的检查结果为:结肠癌肝转移。
牛玉儒妻子:我一听,我脑子里就是一片空白。因为多年来,玉儒这种超负荷的工作,超负荷的这种像机器一样的运转,我一直就担心。
解说:牛玉儒,内蒙古通辽人,1970年参加工作,从公社党委书记到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34年里,他就像一部机器一样,风风火火地工作着。2003年4月,牛玉儒上任呼市市委书记后,紧接着发起了一场以改变城市面貌为重点的新战役。为了招商引资,他几乎马不停蹄。在他秘书的工作日志上有这样一段记载:2004年3月20日至24日,牛玉儒五天跑了六个城市,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行程万余公里。身边的工作人员因此称他为“空中飞人”。
解说:如今,呼和浩特的街道宽了,绿地多了,人居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与此同时,招商引资直接促进了呼和浩特的经济发展,人们得到了发展所带来的实惠。从城市改造到关注贫困人群,牛玉儒将全部精力扑在了工作上,常常一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隐黑)2004年4月下旬,牛玉儒被送往北京协和医院准备手术,一见到大夫,他便要求在五一长假期间把手术做完,还要争取术后3天下地、7天拆线、15天恢复工作。然而情况并不乐观,手术之后他又不得不接受化疗。即使这样,他仍然挂念着工作。治疗期间,他曾3次返回呼和浩特。2004年7月,牛玉儒带病主持了呼市的9届6次全委会,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回呼和浩特。
牛玉儒秘书:当时牛书记就坐在这里,市委考虑到牛书记的身体状况,给他限定的讲话时间是40分钟,但是一讲起来,他激情就上来了,一下子就讲了2个小时10分钟,当时的会场气氛非常热烈,但是我心里非常焦急,我一直在担心,他是不是能支撑下来。
解说:回到北京之后,牛玉儒的病情开始恶化,当他得知自治区将要召开一次会议的时候,他又一次要求返回呼和浩特。然而,他的最后一个愿望没能实现。2004年8月14日凌晨4点30分,年仅51岁的牛玉儒,永远离开了日夜牵挂的事业和心之所念、情之所系的市民。人们悲痛着他的离去,怀念着他在呼和浩特市充满激情的500个日日夜夜。
主持人:牛玉儒这样的好官,人民会永远记住他,感激他。但我们也看到,近年来,职务犯罪不断上升,不仅损害国家利益、人民利益,能破坏经济环境、经济秩序,还影响执政党的形象和民众的信心。最恶劣的是,它污染了社会风气,人们有事要办了,不是想怎样解决具体困难,第一反应就是找熟人,请客送礼。这样的集体无意识行为又反过来加速了公仆的堕落。
个人主义者的特点就是我字当头,利字当头。高处由成克杰、李真之流高官大贪,基层还有一批村官小贪,来看看这个例子。
事件:《兰州“三无农民”要罢“高薪村官”》
解说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滩子村,556户村民、2062人。一半以上的村民靠每月40多元钱的低保金维持生计。而该村村委会干部20年来从未公开过村财务状况、未进行换届选举、并从村办煤窑分红中领取比村民多上百倍的收益。2005年4月初,该村村民集体要求罢免村委会所有7名干部,同时要求返还被侵占的各种款项。在乡镇领导的监督下, 滩子村村民重新民主选举了新一届村委会干部。
主持人:八荣八耻中的“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主要就是讲给党员干部听的。咱们讲以服务人民最荣就必须首先以个人主义和官僚主义为耻。那到底什么是官僚作风?翻开《邓小平文选》第2卷的327页。书上是这么说的: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不讲效率、不守信用、欺上瞒下、贪赃枉法等等等。邓小平一口气用了24个成语和四字词来定义官僚作风,可见对其深恶痛绝。
咱们平时说孝敬父母养父母和养宠物的区别在于态度。养宠物你不用去恭敬它,但养父母必须要恭敬。同样在职能部门打工挣钱和为人民服务的区别也在于态度。活也照样干,但脸难看事难办,群众会怎么样呢?人家不知道你姓氏名谁,人家只知道你是个公务员,你是个当官的。人家会在背后骂谁呢?如果你真的能心里有群众的疾苦,把为民排忧当成事业的话,那群众也会记住的。比如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
您要是说,牛玉儒那是特殊材料制成的特殊的人,可敬,但我们做不到。那咱们看看一个身边的普通人,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功勋,也没有为民捐躯,人家就是一个普通的社区警察,老百姓管他们叫片儿警。
事件:《贾银虎:片警虎子》
解说:贾银虎是北京市苹果园三区的社区民警,2001年以来,他总共参与破获刑事案件30多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74人,抓获在逃人员7名,打掉吸毒贩毒、卖淫嫖娼、制假贩黄窝点14个,收缴淫秽光盘18000多张,假证件及假文凭3000多份。2003年,他一人抓获的违法犯罪人员,就占全所抓捕总数的一半。而他的诀窍仅仅是:反复观看监控录像、随时随地观察,直到蹲点守候抓住嫌疑人。因为会破案、能抓贼,同事和小区居民都亲切的管他叫虎子。
贾银虎:因为我认为群众不光是我服务的对象,更是我依靠的对象,我的公安工作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群众。
解说:贾银虎不光是个会破案、能抓贼的警察,也是个真正为百姓做实事的人。刚当社区民警时,贾银虎自己掏钱印警民联系卡,挨家挨户送;立个民警提示牌,印上自己的手机;就连清理臭水沟这样的事儿,他也管。贾银虎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有什么困难您说一声。九年来,他成为小区里最受欢迎的人。
居民:为民干实事,所以你说这小伙子真好,人家都这么夸他。
居民:有点什么事儿,你去找贾银虎去吧,绝对给你办好啦。
解说:在贾银虎的努力下,社区连续两年无发案、三年没有重大刑事案件。居民生活平安了,在他们眼里,贾银虎不像社区民警,更像自己的家里人。
主持人: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里的君子指治理者,小人是指民众。官员的德行像风,民风像草,民风会随官风变化。党员干部都一身正气了,社会风气自然会和谐和睦。同时“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也是对全体人民的一种价值要求,它是社会主导价值观和全民共同价值观的统一。在我们社会里,人人都是服务的对象,人人都是为他人服务。心系他人,服务社会的“雷锋精神”,一直都是我们社会所要倡导的良好风尚。
说到雷锋,最近,三联书店推出了《雷锋1940-1962》,与以往介绍雷锋的图书不同,这本新传记中有300多张首次公开的雷锋照片,其中一些曾在当年被修改过的图片得到还原。人们知道了雷锋有白衬衫,皮夹克,料子裤,也爱照镜子爱美,但却丝毫不妨碍我们仍然敬佩雷锋学习雷锋,这说明什么呢?说明“雷锋精神”是我们整个社会所需要的精神,因为他可以让我们感到温暖。
事件:《“鞋医”孟广斌》
解说:1988年,家境贫寒的孟广斌从山东东平老家来到哈尔滨打工,当修鞋匠,一干就是17年。当初,孟广斌把鞋摊摆在了哈尔滨师范大学西门口,每天一边修鞋一边和大学生们聊天,他发现,大学校园里竟然还有和自己一样贫困的学生,自己该怎么帮他们呢?
孟广斌:能不能发给他们一些卡片,来为他们免费服务,或者这样做呢,我就想了四句话,“鞋子穿坏请别愁,广斌为您解忧愁,生活之中互帮助,雷锋精神记心头”。
解说:孟广斌印了一千张优惠卡,不仅发给贫困大学生,还送给附近一些老人。小活儿不要钱,大活儿收一半。很快,孟广斌就受到了周围人的肯定。
男青年1:虽然孟师傅只是我们师大的修鞋匠,但他就像我们的大哥一样。
男青年2:我感觉孟师傅真的对我们很好。
解说:1996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特批孟广斌进入校园为同学们修鞋,并为此专门建了一个小亭子。一次,学校组织学生为一个患白血病的同学捐款,孟广斌也捐了200块钱,这让所有的师生都感到意外。孟广斌不仅服务学生,还经常到敬老院为老人们义务修鞋,这一坚持就是17年。
老人1:他那修鞋摊,我经常去,那不是一般的修鞋摊,是大课堂。
老人2:他那形象,也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老百姓都拥护他。
解说:2002年,孟广斌被国际志愿者联合会评为中国优秀志愿者,媒体报道后,人们都叫他“雷锋”修鞋匠。
孟广斌:在我这十七年的人生路程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人活着不能只为了钱,应该帮助所有要帮助的人,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和价值。
主持人:人们怀念雷锋的时代,那时的人们彼此微笑,主动关怀,那时的人不容易感到孤独。雷锋要回来,也必须回来。怎么办呢?等靠盼恐怕是不可行的。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风尚不是喊口号就能实现的。为人民服务,谁是人民?你,我。谁为人民服务?党和政府,你和我。
感谢收看今天《道德观察51特别节目:一鸣论道》,明天我们接着谈。

验证报告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data icon
一鸣论道八荣八耻2------更多顶级价值资料免费领取请关注薇信公众号:罗老板投资笔记
0.8
已售 0
215.08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