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 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Chapter_1
Chapter_2
Chapter_3
Chapter_1
《意林》2009年第16期
1. [窗下思潮]
2. 底线 易水寒
3. [意林专题——红颜相伴老,江湖无遗恨]
4. 谢晋:一生一世情 子 鱼
5. 梁羽生“侠骨丹心”的相守 王爱玲
6. 金庸与夏梦的未了情 一 鸣
7. 人已沧桑爱不老 王若谷
8. 梁启超三拒红颜 佚 名
9. 银灰爱 陈 敏
10. [心灵鸡汤]
11. 沙尘暴里也有鱼子 毕淑敏
12. 百花丛里过 片叶不沾身 林清玄
13. 月光 邦达列夫
14. 闯祸 马未都
15. 爱情换着追 崇新会
16. 颈椎病的非医学因素 孙道荣
17. 人生三件事 鲍尔吉?原野
18. 韩愈落难之后 紫 耀
19. 永远自得其乐 谢 娜
20. 我从来不敢夸耀幸福 苏 童
21. 爱与恶 南怀瑾
22. “一钱”的内涵有多大 马 军
23. 细节 谭延桐
24. 适度消费是一种美德 李付春
25. [世间感动]
26. 捡骨 简 媜
27. 晚上回家吃饭吗 李良旭
28. 回家 尹玉生
29. 礼物 如 芷
30. 清凉透亮的溪流 李浅予
31. 徐娘恨嫁帝王家 林 子
32. 我不做姐姐的器官捐献机 阿 水
33. 请让我有尊严地生活 马 德
34. 我要我们在一起 罗家豆豆
35. 为皇帝的父亲 陈 迅
36. 婚姻把情人变家人 张曼娟
37. [成功之钥]
38. 骨头很硬,掌心很暖 赵 涛
39. 娃娃大亨 薛 涌
40. 最差者最优 姜汝祥
41. [有智斯有成]
42. 目光远大的“养狼计划” 汪金友
43. 善举白旗的鱼 沈石溪
44. [人与社会]
45. 大学时代:人生的盛夏 钱理群
46. “捧杀”是把温柔的刀 琴 台
47. 嫉妒经济学 茅于轼
48. [生活之友]
49. 清水养玉 梁 凌
50. 江湖越老 胆子越小 卫宣利
51. 理想主义者的盟友 王国华
52. 胡老板?章疯子?黄疯子 俞剑明
53. 因为他不会传球 清 山
54. 小聪明,大糊涂 谁谁谁
55. 看透人性的密信 高兴宇
56. [新知博览]
57. 慈禧的化妆品 常 强
58. 守宫砂 水银河
59. 美国人的世界观 孙亚菲
60. 印第安最后的勇士头骨难觅 颜颖颛
61. 看不见的牺牲者 佚 名
62. [专栏]
63. 赤兔马之死 蓝 梦
64. 望天论道,坐地调情 蒋方舟
65. 季羡林:一个时代的结束 吴乐晋
66. 梦回唐朝等2则 佚 名
67. 80后,你OUT了吗?(10则) 佚 名
68. 第一次他吻我 白朗宁夫人
69. 花是笑着哭的 张俊以
70. 南乡子 王安石
71. 诺亚方舟 佚 名
72. 名人读《意林》 金 铭
73. 《意林》清风 董志锐
74. [浮世绘]
75. 丈夫的眼泪等2则 佚 名
76. 诸葛亮的口技等3则 佚 名
77. 别以为我不懂等2则 佚 名
78. 战战兢兢等2则 佚 名
79. 重要的讲话等6则 佚 名
80. 缺铁等2则 佚 名
81. 你什么地方不讨人喜欢 阿 雄
82. 趣味数独4则 佚 名
[窗下思潮]
底线
作者:易水寒
宋朝仁宗时,海盗入侵高邮。当地驻军首领晁仲约估计抵抗不住,便凑了金银、酒肉,送给海盗。海盗取了物品,竟没有继续骚扰,打道回府了。此乃保一方平安的无奈之举,虽违反法律,但罪不致死。朝廷知道此事后,准备处理。慷慨激昂的一方认为,在大是大非面前,晁仲约没站稳脚跟,应该杀掉,另一方则认为没有必要。后来,皇帝听从了范仲淹的建议,免了晁仲约死罪。有人质问范仲淹,范仲淹说,大宋开国以来,未曾轻易诛杀大臣。晁仲约是否该死,争议颇大。这种情况下,不要轻易劝皇帝杀人,一旦手滑,惯性使然,将来诛杀你我怎么办?
有段时间,一些企业频频邀请崔永元去捧场,只需露一次面,酬金丰厚。崔永元都拒绝了。他说,自己自制力差,担心拿这种钱拿惯了,再也控制不了,干脆不去碰。到现在为止,崔永元仍是极少参与商业广告的主持人之一。西方世界著名的“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没有得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同理,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一旦开了个坏头,再做坏事就成为惯例,弥补起来费时费力,效果也不一定好,因此,守成很难,破坏却易。预先设防,别突破底线,比什么都好。
(老北摘自《联谊报》2009年6月16日)
http://www.fctxw.com/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天涯易读贴 txt电子书 免费期刊杂志)
[意林专题——红颜相伴老,江湖无遗恨]
谢晋:一生一世情
作者:子 鱼
这一天的明媚阳光里,他像往常一样和妻子告别,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是他们生命的诀别。
那天,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今朝去,明朝就赶回来。”
她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看着他穿上最喜欢的米灰色休闲西服、牛仔裤和运动型皮鞋,看着他在镜子前照了照,然后起身出门。
10月17日的上海,虽然入了秋,但仍然天气晴好,艳阳高照。
已年过八旬的他,是回上虞的老家,参加母校建校100周年的庆典。内心里,她本不想让他去,刚刚做完心脏手术的她,今天才出院回家。但阻拦的话,她还是没有说出口,一是知道他对母校的感情,二也是希望他出去散散心。
就在两个月前,他们刚刚又失去了一个儿子,是肝癌晚期。多年前,智障的小三就已先行而去,而这个儿子,是他们最喜欢最得意的。白发人送黑发人!他四天四夜没合眼,愣愣地坐在家里沙发上,脸色木然,一点精神都没有,和以往的神采奕奕相比判若两人。
柔弱的她却语气坚定地对旁人说:“儿子走了,他撑不住了,我是家里的顶梁柱,我要顶住,否则家就垮了。”然而,在儿子的骨灰安葬现场,她却心脏病突发,被送进了医院。没错,一个人的意志可以无比坚强,可身体却更知晓自己的底线。
她静静地躺在医院洁白的世界里,ICU病房外,老泪纵横的他,不断地敲打着玻璃喃喃自语,所有目睹者无不悲痛欲绝。
她本是长江岸边江安城里小户人家的独养闺女,江安产橘,而她生得也像橘一样明艳动人,是江安女中最漂亮的校花。18岁时,他从上虞考来宜宾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与江安女中仅有一墙之隔。她爱演戏,他们常常在一起排演进步话剧。
年轻的他长得高大魁梧,喜欢抱打不平,看到有人欺侮女同学,不管对方身份,冲上去就打架,谁也劝不住。自古美女爱英雄,他这一身正义之气恰恰赢得了她的好感。
过20岁生日的时候,他和几个同学一起在茶楼庆祝,也邀请了她。然而,上世纪40年代,这样的聚会在那座封闭的小城引起了轩然大波。女中的教务主任闻风而来,要求她立即回校,理由是“女中学生不许谈恋爱”。倔强的她,却坚决不走。
第二天,女中就做出决定,将她开除。一个女学生被学校开除,在当时来说简直是破天荒,从此,她成了小城里出了名的坏女人,走到哪里都有人戳脊梁骨。
而他的日子也不好过。警察局里一个垂涎她美色的官员,多次找茬儿扬言要把他抓起来。于是尚未毕业的他也因为爱情而辍学,从江安到重庆,投奔青年剧社,跟着大导演洪深学习导演艺术。
这场严峻的考验成就了一出现代版的“爱情私奔”,也让两个少男少女原本蒙胧的爱情更进了一步。1947年,他终于在上海正大光明地迎娶了她。1949年,她生下一女,一年后,又得一子。
至此,这段浪漫而坎坷的爱情终于回归幸福而凡俗的轨道,日子似乎可以永远这样平淡地走下去了。
然而,命运却再次对他露出狰狞的面孔。
1953年和1956年,他们相继生下的两个儿子,由于种种原因,都成了弱智。夫妻俩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但他们互相鼓励一路相携着走来。
一个大男人,用粗大的手学会了推头,推子“咔嚓咔嚓”响,他会一一亲自为孩子们理发。晚上,为孩子们洗脸洗澡,睡觉前为他们脱衣服、铺被子……他是一个心细如发的好父亲。当然,也是一个体贴的好丈夫,他知道当自己忙工作的时候,妻子操持家务有多难。
更严峻的苦难还在后面。
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中,他的电影成了大毒草,他本人也成了武斗的对象,甚至父母也不得善终:“我的父亲服安眠药自杀时,我正在厂里‘隔离’,赶回家看到的是父亲的尸体。我很快又被带进‘牛棚’,连父亲尸体火化都没能参加。后来母亲跳楼自杀,我把母亲的尸体抱上楼,我的两个傻孩子不明白怎么回事,还在笑……”
这所有的苦难,深深地刺激着他,却也成就了他,在后来的日子里他拍出了一部又一部伟大的电影作品。
在他的电影里,有鲜明而残酷的现实背景,也有曲折而复杂的人物命运。尤为让人称道的是,无论主人公命运如何沉浮,总会让人们看到人性的美好与坚韧。人们评价他说:“谢晋的乐观就在于,不管历史的尘埃如何纷纷扬扬,只要人性深层美好,一遇阳光便灿烂,便能无往而不胜地对抗命运之不公。谢晋的宽容与温柔也在于此。”
没错,他就是谢晋。这个电影界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个从没因为“现实的痛苦而痛哭”过的汉子,无论人们如何解释他的乐观、他的超越于现实生活的浪漫,我都宁愿相信,那所有的力量来自于爱情。
此时此刻,让我们再把时间拉到2008年10月17日这一天的明媚阳光里,他像往常一样和妻子告别,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是他们生命的诀别。而那天晚上的天气预报说:持续多日的晴好天气将不再继续,17日的夜里近海面有大风警报,上海会有零星小雨。
那夜,她一宿没睡好觉。而他,在上虞的宾馆里,沉沉睡去,再没能醒来,甚至没有参加成他特意为此赶回来的庆典活动。离10月23日,他85岁的生日只有5天。
也许是大儿子的早逝击垮了他最后一根坚强的神经,也许老人只是想要一个叶落归根的完美结局吧!凡俗如我等,永远无法预知上天的安排。但我们却知道:逝者已矣,活着的人要永远坚强。
就像这位当年为“爱情私奔”的女子,当她得知噩耗的时候,只是不停地流眼泪。她虽已苍老羸弱,却说:我们四川人是压不垮的,走到哪里就唱哪里的歌谣,我要送他,所以我要坚强。
让我们也记住大导演谢晋身后这位不平凡的女子吧,她的名字叫作徐大雯。
(辛麦摘自《婚姻与家庭》
2009年第1期)
http://www.fctxw.com/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天涯易读贴 txt电子书 免费期刊杂志)
梁羽生“侠骨丹心”的相守
作者:王爱玲
2009年1月22日,一代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在悉尼病逝,享年85岁。他一生创作了35部武侠作品,代表作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等。梁羽生人如其文,在现实生活中也堪称侠骨柔情,痴情专一。他和妻子林萃如“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爱情度过了风风雨雨,他们近半个世纪的美满姻缘感动了许多人。
只和太太谈恋爱
梁羽生笔下,侠士多情,情事又每多崎岖,简直五彩缤纷。但梁羽生本人,却一生只与太太林萃如一人谈过恋爱,淡淡然恩爱半世纪,直到垂垂老矣。
1949年的秋天,青年才俊梁羽生大学毕业后,只身来到香港寻求发展。几经辗转,才在《大公报》当上了一名编辑。在业余时间,他创作了大量的武侠小说。尽管做出了种种努力,但他仍然是个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
转眼,梁羽生已是32岁的大龄青年了,但依然是孑然一身。报社副总编李宗瀛发现了这位默默无闻的“大侠”,于是,穿针引线,将他太太的侄女林萃如介绍给他相识。当时,林萃如在香港工商署工作,是一位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难拒上司的一片热情,梁羽生只得草草地前去相会。
没想到,林萃如对梁羽生一见倾心,芳心暗许。梁羽生也惊叹林萃如美若天仙。就这样,两个年轻人坠入了爱河。
梁羽生与女朋友相处的时间虽不多,有一事却使梁羽生看出林萃如是个心灵美又很贤惠的女子。梁羽生患有鼻息肉,此病虽不致命,却很痛苦,每隔二三年就要做一次手术。不久,梁羽生到医院做切除鼻息肉的手术。手术之后的几天,梁羽生鼻子里的伤口仍常流血水,吞咽也十分困难。林萃如便不厌其烦地、小心翼翼地帮他擦洗。
梁羽生对朋友深情地说道:“对别人来说,生病开刀是一件痛苦的事,可对我来说,却是一件幸福的事,我能感受到被妻子精心呵护和心痛的感觉。”林萃如总是一副小女人状,幽幽地说道:“你别看他在小说中是个大侠,上天入地,横刀立马的,可是,在生活中,他却十足是个大小孩,处处需要有人对他料理和照顾。”说罢,一脸的幸福和陶醉。
到了1957年5月1日,这对才子佳人的姻缘在香港引起轰动,《大公报》的全体职员和香港新闻界的名流都参加了这个被传为佳话的婚礼。后来,梁羽生在港购置了房子,开始了小家庭生活。随后,他们一连生了心宇、心宁、心颖三个儿子。
打败“四大杀手”
梁羽生喜欢吃肉和甜食。年轻时,林萃如的保健知识不足,梁羽生爱吃的这两种食物,她尽量予以满足。时间一长,梁羽生的身体出了毛病。
后来,林萃如发现梁羽生的身子渐渐发胖,身上各部位的疾病也逐渐显露出来。她跑去问医生,医生说长期爱吃甜食的人易得糖尿病,她才感到丈夫的疾病与不好的饮食习惯有关。为了控制病情,她开始设法纠正、控制梁羽生的不良饮食习惯。
1985年,梁羽生的糖尿病发作。林萃如送他到医院检查,有四个“+”号。为了治梁羽生的病,林萃如四处求医问药,吃尽了苦头。梁羽生一生怕打针,而他患的病却又天天要打针,有时一天要打两针。为此,他痛苦不堪。为了减轻丈夫的思想压力,梁每次到医院时,林萃如都陪伴在他身边。护士给他打针时,林萃如就紧紧地握住他的手,给他讲笑话,分散他的注意力。
1994年6月,医生又检查出梁羽生患了膀胱癌。随后,他的心脏也查出了问题。一病未好,其他重病又接连而至,林萃如的压力,可想而知。
2006年12月,梁羽生在香港参加某图书公司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并顺道为自己的老师——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90大寿祝寿,出席完这些活动之后便轻度中风,当时左半边身子瘫痪不能动弹,随后立即入住九龙医院。他返回澳大利亚在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身体状况才趋于稳定。
对于这位老人而言,中风已经是第四大“杀手”了。但他老人家毕竟“武功高强”,居然能斗过这些恶魔。经过他的顽强搏斗和夫人林萃如的精心呵护,又奇迹般地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携手谈笑过残年
1986年6月,梁羽生辞去《大公报》专职撰述员一职,退休归隐。这一年,他刚好62岁。此时,他的身边只有老伴,3个孩子都已各奔前程。夫妇俩经过商量,决定移居澳洲,随大儿子生活。
“梁大侠”异地隐居,受到了悉尼文化界的热烈欢迎。当地中文传媒或社团组织,每逢举办一些文学创作研究活动或征联作诗比赛,都要邀他出任评判或主讲嘉宾。梁羽生觉得,过去因工作和写作太忙,与太太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心里一直感到对不起她。现在退下来了,应该好好陪陪太太,共度晚年的一段美好时光。因此,他参加的任何活动均将林萃如带在身边。
在澳大利亚,俩人常常手挽手,徜徉在悉尼歌剧院,漫步在洒满金色阳光的沙滩上,踌躇在茂密的棕榈树下,享受着生活的甜蜜和爱的芬芳。梁羽生中风瘫痪后,为了更好地治疗和康复,住进了当地一家华人办的康复中心。林萃如每天风雨无阻地从家里赶过来,料理病床上的丈夫。尽管自己年事已高,行动也很不方便,但依然每天出现在他身边。她从丈夫的目光中,读懂了他对她的眷恋。她握着丈夫的手,轻轻诉说着过往的岁月,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此情此景,无不令人动容,不禁使人想起先生创作的武侠小说的书名《侠骨丹心》来。
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这位大侠,静静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的手,自始至终被妻子温柔地握在掌心中。走时,脸上是一种安详与满足。林萃如俯在丈夫的胸前,喃喃自语道:“我的大侠,我就会追随你而去的,在另一世界,我们还会相守在一起。”
(夏雨摘自《意林?原创版》)
http://www.fctxw.com/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天涯易读贴
Content
Chapter_1
Chapter_2
Chapter_3
Chapter_1
《意林》2009年第16期
1. [窗下思潮]
2. 底线 易水寒
3. [意林专题——红颜相伴老,江湖无遗恨]
4. 谢晋:一生一世情 子 鱼
5. 梁羽生“侠骨丹心”的相守 王爱玲
6. 金庸与夏梦的未了情 一 鸣
7. 人已沧桑爱不老 王若谷
8. 梁启超三拒红颜 佚 名
9. 银灰爱 陈 敏
10. [心灵鸡汤]
11. 沙尘暴里也有鱼子 毕淑敏
12. 百花丛里过 片叶不沾身 林清玄
13. 月光 邦达列夫
14. 闯祸 马未都
15. 爱情换着追 崇新会
16. 颈椎病的非医学因素 孙道荣
17. 人生三件事 鲍尔吉?原野
18. 韩愈落难之后 紫 耀
19. 永远自得其乐 谢 娜
20. 我从来不敢夸耀幸福 苏 童
21. 爱与恶 南怀瑾
22. “一钱”的内涵有多大 马 军
23. 细节 谭延桐
24. 适度消费是一种美德 李付春
25. [世间感动]
26. 捡骨 简 媜
27. 晚上回家吃饭吗 李良旭
28. 回家 尹玉生
29. 礼物 如 芷
30. 清凉透亮的溪流 李浅予
31. 徐娘恨嫁帝王家 林 子
32. 我不做姐姐的器官捐献机 阿 水
33. 请让我有尊严地生活 马 德
34. 我要我们在一起 罗家豆豆
35. 为皇帝的父亲 陈 迅
36. 婚姻把情人变家人 张曼娟
37. [成功之钥]
38. 骨头很硬,掌心很暖 赵 涛
39. 娃娃大亨 薛 涌
40. 最差者最优 姜汝祥
41. [有智斯有成]
42. 目光远大的“养狼计划” 汪金友
43. 善举白旗的鱼 沈石溪
44. [人与社会]
45. 大学时代:人生的盛夏 钱理群
46. “捧杀”是把温柔的刀 琴 台
47. 嫉妒经济学 茅于轼
48. [生活之友]
49. 清水养玉 梁 凌
50. 江湖越老 胆子越小 卫宣利
51. 理想主义者的盟友 王国华
52. 胡老板?章疯子?黄疯子 俞剑明
53. 因为他不会传球 清 山
54. 小聪明,大糊涂 谁谁谁
55. 看透人性的密信 高兴宇
56. [新知博览]
57. 慈禧的化妆品 常 强
58. 守宫砂 水银河
59. 美国人的世界观 孙亚菲
60. 印第安最后的勇士头骨难觅 颜颖颛
61. 看不见的牺牲者 佚 名
62. [专栏]
63. 赤兔马之死 蓝 梦
64. 望天论道,坐地调情 蒋方舟
65. 季羡林:一个时代的结束 吴乐晋
66. 梦回唐朝等2则 佚 名
67. 80后,你OUT了吗?(10则) 佚 名
68. 第一次他吻我 白朗宁夫人
69. 花是笑着哭的 张俊以
70. 南乡子 王安石
71. 诺亚方舟 佚 名
72. 名人读《意林》 金 铭
73. 《意林》清风 董志锐
74. [浮世绘]
75. 丈夫的眼泪等2则 佚 名
76. 诸葛亮的口技等3则 佚 名
77. 别以为我不懂等2则 佚 名
78. 战战兢兢等2则 佚 名
79. 重要的讲话等6则 佚 名
80. 缺铁等2则 佚 名
81. 你什么地方不讨人喜欢 阿 雄
82. 趣味数独4则 佚 名
[窗下思潮]
底线
作者:易水寒
宋朝仁宗时,海盗入侵高邮。当地驻军首领晁仲约估计抵抗不住,便凑了金银、酒肉,送给海盗。海盗取了物品,竟没有继续骚扰,打道回府了。此乃保一方平安的无奈之举,虽违反法律,但罪不致死。朝廷知道此事后,准备处理。慷慨激昂的一方认为,在大是大非面前,晁仲约没站稳脚跟,应该杀掉,另一方则认为没有必要。后来,皇帝听从了范仲淹的建议,免了晁仲约死罪。有人质问范仲淹,范仲淹说,大宋开国以来,未曾轻易诛杀大臣。晁仲约是否该死,争议颇大。这种情况下,不要轻易劝皇帝杀人,一旦手滑,惯性使然,将来诛杀你我怎么办?
有段时间,一些企业频频邀请崔永元去捧场,只需露一次面,酬金丰厚。崔永元都拒绝了。他说,自己自制力差,担心拿这种钱拿惯了,再也控制不了,干脆不去碰。到现在为止,崔永元仍是极少参与商业广告的主持人之一。西方世界著名的“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没有得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同理,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一旦开了个坏头,再做坏事就成为惯例,弥补起来费时费力,效果也不一定好,因此,守成很难,破坏却易。预先设防,别突破底线,比什么都好。
(老北摘自《联谊报》2009年6月16日)
http://www.fctxw.com/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天涯易读贴 txt电子书 免费期刊杂志)
[意林专题——红颜相伴老,江湖无遗恨]
谢晋:一生一世情
作者:子 鱼
这一天的明媚阳光里,他像往常一样和妻子告别,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是他们生命的诀别。
那天,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今朝去,明朝就赶回来。”
她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看着他穿上最喜欢的米灰色休闲西服、牛仔裤和运动型皮鞋,看着他在镜子前照了照,然后起身出门。
10月17日的上海,虽然入了秋,但仍然天气晴好,艳阳高照。
已年过八旬的他,是回上虞的老家,参加母校建校100周年的庆典。内心里,她本不想让他去,刚刚做完心脏手术的她,今天才出院回家。但阻拦的话,她还是没有说出口,一是知道他对母校的感情,二也是希望他出去散散心。
就在两个月前,他们刚刚又失去了一个儿子,是肝癌晚期。多年前,智障的小三就已先行而去,而这个儿子,是他们最喜欢最得意的。白发人送黑发人!他四天四夜没合眼,愣愣地坐在家里沙发上,脸色木然,一点精神都没有,和以往的神采奕奕相比判若两人。
柔弱的她却语气坚定地对旁人说:“儿子走了,他撑不住了,我是家里的顶梁柱,我要顶住,否则家就垮了。”然而,在儿子的骨灰安葬现场,她却心脏病突发,被送进了医院。没错,一个人的意志可以无比坚强,可身体却更知晓自己的底线。
她静静地躺在医院洁白的世界里,ICU病房外,老泪纵横的他,不断地敲打着玻璃喃喃自语,所有目睹者无不悲痛欲绝。
她本是长江岸边江安城里小户人家的独养闺女,江安产橘,而她生得也像橘一样明艳动人,是江安女中最漂亮的校花。18岁时,他从上虞考来宜宾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与江安女中仅有一墙之隔。她爱演戏,他们常常在一起排演进步话剧。
年轻的他长得高大魁梧,喜欢抱打不平,看到有人欺侮女同学,不管对方身份,冲上去就打架,谁也劝不住。自古美女爱英雄,他这一身正义之气恰恰赢得了她的好感。
过20岁生日的时候,他和几个同学一起在茶楼庆祝,也邀请了她。然而,上世纪40年代,这样的聚会在那座封闭的小城引起了轩然大波。女中的教务主任闻风而来,要求她立即回校,理由是“女中学生不许谈恋爱”。倔强的她,却坚决不走。
第二天,女中就做出决定,将她开除。一个女学生被学校开除,在当时来说简直是破天荒,从此,她成了小城里出了名的坏女人,走到哪里都有人戳脊梁骨。
而他的日子也不好过。警察局里一个垂涎她美色的官员,多次找茬儿扬言要把他抓起来。于是尚未毕业的他也因为爱情而辍学,从江安到重庆,投奔青年剧社,跟着大导演洪深学习导演艺术。
这场严峻的考验成就了一出现代版的“爱情私奔”,也让两个少男少女原本蒙胧的爱情更进了一步。1947年,他终于在上海正大光明地迎娶了她。1949年,她生下一女,一年后,又得一子。
至此,这段浪漫而坎坷的爱情终于回归幸福而凡俗的轨道,日子似乎可以永远这样平淡地走下去了。
然而,命运却再次对他露出狰狞的面孔。
1953年和1956年,他们相继生下的两个儿子,由于种种原因,都成了弱智。夫妻俩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但他们互相鼓励一路相携着走来。
一个大男人,用粗大的手学会了推头,推子“咔嚓咔嚓”响,他会一一亲自为孩子们理发。晚上,为孩子们洗脸洗澡,睡觉前为他们脱衣服、铺被子……他是一个心细如发的好父亲。当然,也是一个体贴的好丈夫,他知道当自己忙工作的时候,妻子操持家务有多难。
更严峻的苦难还在后面。
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中,他的电影成了大毒草,他本人也成了武斗的对象,甚至父母也不得善终:“我的父亲服安眠药自杀时,我正在厂里‘隔离’,赶回家看到的是父亲的尸体。我很快又被带进‘牛棚’,连父亲尸体火化都没能参加。后来母亲跳楼自杀,我把母亲的尸体抱上楼,我的两个傻孩子不明白怎么回事,还在笑……”
这所有的苦难,深深地刺激着他,却也成就了他,在后来的日子里他拍出了一部又一部伟大的电影作品。
在他的电影里,有鲜明而残酷的现实背景,也有曲折而复杂的人物命运。尤为让人称道的是,无论主人公命运如何沉浮,总会让人们看到人性的美好与坚韧。人们评价他说:“谢晋的乐观就在于,不管历史的尘埃如何纷纷扬扬,只要人性深层美好,一遇阳光便灿烂,便能无往而不胜地对抗命运之不公。谢晋的宽容与温柔也在于此。”
没错,他就是谢晋。这个电影界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个从没因为“现实的痛苦而痛哭”过的汉子,无论人们如何解释他的乐观、他的超越于现实生活的浪漫,我都宁愿相信,那所有的力量来自于爱情。
此时此刻,让我们再把时间拉到2008年10月17日这一天的明媚阳光里,他像往常一样和妻子告别,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是他们生命的诀别。而那天晚上的天气预报说:持续多日的晴好天气将不再继续,17日的夜里近海面有大风警报,上海会有零星小雨。
那夜,她一宿没睡好觉。而他,在上虞的宾馆里,沉沉睡去,再没能醒来,甚至没有参加成他特意为此赶回来的庆典活动。离10月23日,他85岁的生日只有5天。
也许是大儿子的早逝击垮了他最后一根坚强的神经,也许老人只是想要一个叶落归根的完美结局吧!凡俗如我等,永远无法预知上天的安排。但我们却知道:逝者已矣,活着的人要永远坚强。
就像这位当年为“爱情私奔”的女子,当她得知噩耗的时候,只是不停地流眼泪。她虽已苍老羸弱,却说:我们四川人是压不垮的,走到哪里就唱哪里的歌谣,我要送他,所以我要坚强。
让我们也记住大导演谢晋身后这位不平凡的女子吧,她的名字叫作徐大雯。
(辛麦摘自《婚姻与家庭》
2009年第1期)
http://www.fctxw.com/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天涯易读贴 txt电子书 免费期刊杂志)
梁羽生“侠骨丹心”的相守
作者:王爱玲
2009年1月22日,一代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在悉尼病逝,享年85岁。他一生创作了35部武侠作品,代表作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等。梁羽生人如其文,在现实生活中也堪称侠骨柔情,痴情专一。他和妻子林萃如“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爱情度过了风风雨雨,他们近半个世纪的美满姻缘感动了许多人。
只和太太谈恋爱
梁羽生笔下,侠士多情,情事又每多崎岖,简直五彩缤纷。但梁羽生本人,却一生只与太太林萃如一人谈过恋爱,淡淡然恩爱半世纪,直到垂垂老矣。
1949年的秋天,青年才俊梁羽生大学毕业后,只身来到香港寻求发展。几经辗转,才在《大公报》当上了一名编辑。在业余时间,他创作了大量的武侠小说。尽管做出了种种努力,但他仍然是个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
转眼,梁羽生已是32岁的大龄青年了,但依然是孑然一身。报社副总编李宗瀛发现了这位默默无闻的“大侠”,于是,穿针引线,将他太太的侄女林萃如介绍给他相识。当时,林萃如在香港工商署工作,是一位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难拒上司的一片热情,梁羽生只得草草地前去相会。
没想到,林萃如对梁羽生一见倾心,芳心暗许。梁羽生也惊叹林萃如美若天仙。就这样,两个年轻人坠入了爱河。
梁羽生与女朋友相处的时间虽不多,有一事却使梁羽生看出林萃如是个心灵美又很贤惠的女子。梁羽生患有鼻息肉,此病虽不致命,却很痛苦,每隔二三年就要做一次手术。不久,梁羽生到医院做切除鼻息肉的手术。手术之后的几天,梁羽生鼻子里的伤口仍常流血水,吞咽也十分困难。林萃如便不厌其烦地、小心翼翼地帮他擦洗。
梁羽生对朋友深情地说道:“对别人来说,生病开刀是一件痛苦的事,可对我来说,却是一件幸福的事,我能感受到被妻子精心呵护和心痛的感觉。”林萃如总是一副小女人状,幽幽地说道:“你别看他在小说中是个大侠,上天入地,横刀立马的,可是,在生活中,他却十足是个大小孩,处处需要有人对他料理和照顾。”说罢,一脸的幸福和陶醉。
到了1957年5月1日,这对才子佳人的姻缘在香港引起轰动,《大公报》的全体职员和香港新闻界的名流都参加了这个被传为佳话的婚礼。后来,梁羽生在港购置了房子,开始了小家庭生活。随后,他们一连生了心宇、心宁、心颖三个儿子。
打败“四大杀手”
梁羽生喜欢吃肉和甜食。年轻时,林萃如的保健知识不足,梁羽生爱吃的这两种食物,她尽量予以满足。时间一长,梁羽生的身体出了毛病。
后来,林萃如发现梁羽生的身子渐渐发胖,身上各部位的疾病也逐渐显露出来。她跑去问医生,医生说长期爱吃甜食的人易得糖尿病,她才感到丈夫的疾病与不好的饮食习惯有关。为了控制病情,她开始设法纠正、控制梁羽生的不良饮食习惯。
1985年,梁羽生的糖尿病发作。林萃如送他到医院检查,有四个“+”号。为了治梁羽生的病,林萃如四处求医问药,吃尽了苦头。梁羽生一生怕打针,而他患的病却又天天要打针,有时一天要打两针。为此,他痛苦不堪。为了减轻丈夫的思想压力,梁每次到医院时,林萃如都陪伴在他身边。护士给他打针时,林萃如就紧紧地握住他的手,给他讲笑话,分散他的注意力。
1994年6月,医生又检查出梁羽生患了膀胱癌。随后,他的心脏也查出了问题。一病未好,其他重病又接连而至,林萃如的压力,可想而知。
2006年12月,梁羽生在香港参加某图书公司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并顺道为自己的老师——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90大寿祝寿,出席完这些活动之后便轻度中风,当时左半边身子瘫痪不能动弹,随后立即入住九龙医院。他返回澳大利亚在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身体状况才趋于稳定。
对于这位老人而言,中风已经是第四大“杀手”了。但他老人家毕竟“武功高强”,居然能斗过这些恶魔。经过他的顽强搏斗和夫人林萃如的精心呵护,又奇迹般地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携手谈笑过残年
1986年6月,梁羽生辞去《大公报》专职撰述员一职,退休归隐。这一年,他刚好62岁。此时,他的身边只有老伴,3个孩子都已各奔前程。夫妇俩经过商量,决定移居澳洲,随大儿子生活。
“梁大侠”异地隐居,受到了悉尼文化界的热烈欢迎。当地中文传媒或社团组织,每逢举办一些文学创作研究活动或征联作诗比赛,都要邀他出任评判或主讲嘉宾。梁羽生觉得,过去因工作和写作太忙,与太太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心里一直感到对不起她。现在退下来了,应该好好陪陪太太,共度晚年的一段美好时光。因此,他参加的任何活动均将林萃如带在身边。
在澳大利亚,俩人常常手挽手,徜徉在悉尼歌剧院,漫步在洒满金色阳光的沙滩上,踌躇在茂密的棕榈树下,享受着生活的甜蜜和爱的芬芳。梁羽生中风瘫痪后,为了更好地治疗和康复,住进了当地一家华人办的康复中心。林萃如每天风雨无阻地从家里赶过来,料理病床上的丈夫。尽管自己年事已高,行动也很不方便,但依然每天出现在他身边。她从丈夫的目光中,读懂了他对她的眷恋。她握着丈夫的手,轻轻诉说着过往的岁月,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此情此景,无不令人动容,不禁使人想起先生创作的武侠小说的书名《侠骨丹心》来。
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这位大侠,静静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的手,自始至终被妻子温柔地握在掌心中。走时,脸上是一种安详与满足。林萃如俯在丈夫的胸前,喃喃自语道:“我的大侠,我就会追随你而去的,在另一世界,我们还会相守在一起。”
(夏雨摘自《意林?原创版》)
http://www.fctxw.com/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天涯易读贴

《意林》2009年第16期
577.39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