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 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第1节:奇恩异典让他成为新造的人(马英九)
第2节:血雨欲来怒满膛
第3节:血影刀光,杀!杀!杀!
第4节:严格的管教
第5节:人小鬼大
第6节:横行乡里
第7节:转学到新庄
第8节:抗命专家
第9节:有架?啦
第10节:辗转各校(1)
第11节:辗转各校(2)
第12节:正式进入黑社会
第13节:上天无梯,下地无门
第14节:初尝铁窗滋味
第15节:获得交保
第16节:再度入狱
第17节:是犯人,也是翻译(1)
第18节:是犯人,也是翻译(2)
第19节:立志当国际杀手(1)
第20节:立志当国际杀手(2)
第21节:在板桥受管训(1)
第22节:在板桥受管训(2)
第23节:前进"恶魔岛"
第24节:筱玲首次来信
第25节:龙蛇杂处管训队(1)
第26节:龙蛇杂处管训队(2)
第27节:起意脱逃
第1节:奇恩异典让他成为新造的人(马英九)
奇恩异典让他成为新造的人(马英九)
从横行市井的竹联帮杀手,到慈眉善目的基督教牧师,这一判若两人的转变,就是《收刀入鞘》一书的内容。
本书的男主角吕代豪牧师,青少年时曾经迷失过:他偷车、加入帮派、持械伤人、开应召站、暴力讨债,生活在刀光剑影之中。他坐过牢,也逃过狱,6年里换过14个监狱及职训总队。他生长的五股乡乡亲当他是鱼肉乡里的凶神恶煞,他的父母也由伤心到绝望。
在吕代豪一步步地走向毁灭的时候,一股神奇的力量突然出现,使他翻然悔悟。一位充满爱心又独具慧眼的少女,在他的灵魂深处,看到善良的根苗依旧存在。
她在一两年的时间里,锲而不舍地写信给身陷囹圄的吕代豪,写到第250封时,她的基督信仰终于感动他重新做人,浸洗入教,为自己以往所犯的过错深深痛悔;到了第500封信,则发展成一段深刻的爱情故事,两人最后结为连理。
"爱"的力量让原本高中都没毕业的他,离开监狱后发愤向上。他不但学得一口流利的英、日语,还留学美国,拿到教育学硕士,并进入博士班研究,进而成为基督教拓荒宣教神学院的院长。
就像"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一样,吕代豪自觉亏欠乡亲太多,决定回故乡传道。起初,没有人相信他会改变。他受到讥笑、辱骂,有人向他吐口水、扔石头,他甚至还在传道时被老太太用棍子打出门……人们仿佛要把自己从前受到的欺凌统统再还给他。
但他坚定的向善意志并没有改变,他承受一切怀疑与挫折,以持续的行动来证明:浪子一定会回头。他做到了。如今,在五股,他已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牧师。《圣经·新约·哥林多后书》第5章第17节中写道:"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在《圣经》中及教会历史上,我们看到许多人因着奇异的恩典,由恶返善,成为"新造的人",如保罗、奥古斯丁……在这个行列里,也有吕代豪牧师的身影。现在,我乐于为这本《收刀入鞘》写序,并郑重向社会大众推荐。吕牧师的传奇故事,对受刑人、更生人、青少年朋友、家长、社会工作者及教会工作者,都饶富教育及激励的意义,如同吕牧师所言:"只要是人,皆会犯错,但悔改是人生的强力胶水,几乎什么都可以修补,更重要的是真心悔悟。"
希望本书能唤醒仍然"持刀在手"、陷于罪恶深渊中的社会边缘人,尽快"收刀入鞘";让我们给他们力量,使他们也能成为"新造的人"。
是为序。
第2节:血雨欲来怒满膛
血雨欲来怒满膛
1972年,我18岁,读台北木栅私立东山高中2年级。有一天,我一走进政治大学对面的餐厅"小天地",小政大帮的"柳点"(老大的意思)马上笑逐颜开地站起来,请我坐下,然后点了几个菜,要了些酒。
"有件事要请老兄帮个忙。"
他收敛了笑容,很严肃地对我说。
"什么忙?只要办得到,绝无问题。"
"我们和蓝鹰帮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他呷了一口酒说,"他们欺人太甚了,居然想要侵犯我们的地盘。前几天,我刚和他们的"柳点"谈过了,决定3天后在政大后面操场上谈判,如果谈不成就动武!" 木栅政治大学旁边有座道南桥,桥的北面是小政大帮的势力范围,南面是蓝鹰帮的地盘。
自从台湾经济日渐繁荣以来,黑社会的势力也跟着一天天地庞大。大都市里面,帮会犹如雨后春笋般到处林立。这些帮派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向他们地盘里的商店和餐馆勒索保护费,也因为如此,帮派与帮派间便常为争夺地盘打斗。在地盘太过接近的小政大帮和蓝鹰帮之间更是常有冲突。
当时在私立东山中学读高中的我,个性好勇斗狠,又是跆拳二段,根本就把打架当成嗜好,只要"路见不平",就"拔刀相助",无意中替小政大帮解决了不少问题。因此,在同学游晓杨的介绍下,我开始和他们有了往来,常常混在一起,无形中早已成了小政大帮的"顾问"。
我问他:"照你看来,谈妥的机会大不大?"
他噘着嘴,摇摇头说:"他们是不会让步的,我们更不会。"
"看来是非打不可了? " "唔!"他把头点了几下。
"你们有多少人马? "我问他。
"这就是我找你帮忙的原因。我们的实力并不比他们差,只是人少了一点。我们只有20多个人,他们却有30多个,而且个个心狠手辣,你能不能帮我调些人手?"
对三天不打人拳头就发痒的我来说,真刀真枪的大械斗无疑是释放我潜在嗜杀凶性的最好机会。听到又有扁拖(打架)的机会,我毫不犹豫,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俗话说"物以类聚",在我的朋友之中,和我一样喜欢打架的很多,因此我很容易就找到了10个"志同道合"的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小政大帮以外省人为主,蓝鹰帮则是以本省人为主。本省人比较有钱,武器多,武士刀多;我们却只弄到8把武士刀(这种刀多半都是日据时期日本军人遗留下来的,在台湾还有很多),虽然有一些扫刀、番刀、扁钻、标枪,但和他们比起来,光是武器就足足差了一半。怕因武器不够使我们一开始就屈居弱势,脑筋灵活的我立刻想到了最容易弄到的竹子。
木栅政治大学后面是河川地形,河川旁边有很多的竹笋,有竹笋就有竹子。一把武士刀不过1米长左右,价钱也贵;竹竿可就不同了,最普通的一支竹竿少说也有两三米高,而且根本不要钱。于是,我决定用竹竿来做我们的主要武器。首先,我带大伙去后山砍了10多支竹子,将其中的一端削尖,这不起眼的竹子顿时就成了比武士刀还厉害的杀人工具了,因为它够长,对方还没走近,就可以把他们捅倒。之后,我又把以前在陆军官校受过的劈刺训练传授给他们,这样一来,我们的胜算就增加了不少。最后就是实地演练了。
谈判的地点在政大凉亭旁边的草地上。事前我去勘察了地形,发现那片草地上有很多杂草可以作为掩蔽,是个绝佳的"战斗场地",但竹子该怎么摆呢?总不能光明正大地摆在地上吧?仔细想了一下,我决定挖沟!挖一些足以把竹子藏在里面的小沟。我们挖好沟埋好竹子后,上面再盖些草,一旦谈判破裂,我们可以很快将预藏好的竹竿拿出来,势必会打个对方措手不及。
第3节:血影刀光,杀!杀!杀!
血影刀光,杀!杀!杀!
1972年的某一天晚上,也就是我承诺要帮忙的第三天,天色才刚转暗,我便带着这批"训练"好的兄弟,预先埋伏在堤防边,严阵以待。
那天晚上月黑风高,8点,双方人马到齐。黑暗中,只见对面人影绰绰,对方竟来了30多人,气势汹汹。我暗自庆幸,还好当初先召来了人马,否则光是在人数上我们就已减损了气势。当时,我一心只想快点冲上去,把对方痛扁一顿,完全没有料到,这次打斗,竟比我想象得还激烈,而后果也远远超过我的想象! 双方老大先带了几个人上前谈判。果然,不到10分钟,谈判就宣告破裂。"
杀"声一出,两方人马立刻短兵相接,事先埋伏在堤防后面的我们也立刻一拥而出,拿出预先埋藏好的竹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他们背后展开攻击。利落的劈刺动作,伴随着一声声刺耳的呐喊声,不一会儿工夫,他们就已经被我们杀得落花流水,许多人都受伤倒地! 见他们阵脚已乱,我立即挥动武士刀,见人就砍。对方有的被砍倒在地,有的被砖头砸破了头,有的被刺得鲜血淋漓……眼看着蓝鹰帮就要全军覆没了。就在我们越杀越起劲的时候,一阵"呜--呜--"的警笛声从远处传来。我们立刻四散逃窜,现场只留下倒在血泊中不住呻吟的人。
慌忙跑回宿舍,看着自己一身的血迹像是刚由屠宰场里出来一样,惊魂甫定的我这才惊觉到事情的严重性。刚才的那场打斗,我们究竟砍伤了多少人?有多少人在混乱中死了?我曾听人说,杀人是要被枪毙的,即使不被枪毙,少说也会被判个无期徒刑。天哪!这可怎么办?我不想坐牢,更不要被枪毙,眼前只剩下一条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我匆匆换下沾满血渍的衣服,收拾了下行李,便跑去之前曾一起混过的一位朋友家,熬过了最难熬的一个晚上。
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我赶紧去买了一份报纸来看,才打开,"木栅政大凉亭血案"几个触目惊心的大字立刻映入眼帘。标题边的小字写着:"五六人被砍重伤,生命垂危,主嫌犯在逃,有数人被捕……"还不等看完报道,我已经清楚了我未来的命运:我不能再回学校上课,连回家也不可能了。
事后,我从朋友那里得知,小政大帮有些人已被逮捕,并且供出了参与犯案的人名,我也在其中。从此,我成了通缉犯,开始了暗无天日的逃亡生涯。
第4节:严格的管教
严格的管教
1954年8月30日,我出生在台湾省新竹县新丰乡的一个村子里。我排行老二,有姊姊、弟弟和妹妹。
我的父亲,人长得又高又帅,是黄埔军校第19期出身的军人。在我上小学时,父亲升了团长。那时他不但有传令兵,还有司机与吉普车,军服上还有好几颗亮晶晶的梅花,可真是风光!他上班的地方在台北,我们家在新竹乡下,坐车要五六个小时,所以他只能每个星期六回来,星期天再赶回去。
父亲管我管得很严。每个星期六,他一回到家,就会交代我一些功课,等到他下次回来时,就要背给他听,凡是学校功课里较重要的部分,他都会要我背。然而,那时候的我贪玩得很,哪里背得了那么多? 记得小学5年级时,有一回他要我背某篇历史,但那一课实在太长了,我没能背得出来。他气极了,便要我当天无论如何都得背出来,否则就不能睡觉。那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全家都已经睡了,我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反复地背着,可能是因为太倦的缘故,背着背着便靠在沙发上打起瞌睡来了。迷迷糊糊中,我被父亲一巴掌打醒。我抬头看看壁上的钟指着3点,我不知道自己睡了多久,只听到父亲严厉地对我说:"叫你坐着背,你不好好背,你给我跪着背! " 没有任何申辩的机会,我被罚跪在祖宗牌位前继续背书。
我跪在地上,一面背,一面哭,心里万分痛恨父亲。不知道哭了多久,或许是哭累了,或许是发现哭也要背,笑也要背,无论怎么样都还是要背,于是我抹干了眼泪,集中精神拼命地背,最后总算是把书背好了。
书背好了以后,我立刻跑到父亲床前,把他摇醒:"爸,我会背了。"
父亲睁开眼睛,接过我手上的书,耐心地听我背完后对我说:"很好,你可以回去睡觉了。"
父亲虽有些严苛,却也因为如此让我累积了不少知识。当时我们家在海边,附近有个堤防,因为空气好,父亲常一大早就在海边堤防上读古文,而我就跟在他旁边背书。当时我才小学4年级,十几岁,对书里写的意思根本不懂,不过,这么背呀背的,即便是我现在已经50岁了,小时候背的那些东西,有很多还清清楚楚地印在脑海里,不曾忘记。比如说李密的《陈情表》、诸葛亮的《出师表》、袁枚的《祭妹文》、贾谊的《过秦论》、李斯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滑稽列传》等文章,这对我后来写文章多少有点帮助。
由于从小在海边长大的关系,我非常擅长游泳。小我3岁的弟弟子英可就不同了,他不但完全不会游泳,而且胆子又小。还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和弟弟去池塘抓鱼。当时天气很热,在池塘边的弟弟看我在水里玩得很高兴,也想下来玩。没想到一不小心,就跌进了池塘里。那时他才6岁,水塘却足足有3米深,不一会儿工夫,他就不见了。
第5节:人小鬼大
事情发生得太突然,看到这一幕的人都吓了一跳,我更是紧张死了!池塘的水并不清澈,一时之间根本看不清楚人在哪里,我只能赶紧朝他跌倒的地方游去,潜到水里,胡乱地抓着、捞着。幸好,没多久,我就抓到他了。可能是因为害怕,他也紧紧地抓着我。还好,他落水的地方离岸边很近,我虽然被他抓得几乎无法动弹,但还是挣扎着往岸边靠去。
好不容易回到岸上,弟弟因为喝了太多水,一直吐,呛个半死,也吓个半死。我怕他回去告状,一边安慰他,一边又不停地嘱咐他,希望他能够当没事一样,回去后千万千万不要讲。前后折腾了将近一个钟头,他慢慢平静了,我才牵着他的手回家。
那天好像是礼拜六,因为回家的时间比平常晚,一星期回来一次的父亲和母亲早就在门口等着了。我老远看到父亲,便赶紧对弟弟说:"子英,你记得等一下什么都不要讲喔,不然你小心点,看我以后怎么修理你!"然而,即便是我千交代万叮嘱,惊魂甫定的弟弟看到站在门口的父母亲的那一刹那,还是"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妈,我刚刚差一点淹死了。"
我知道,这下惨了! 母亲一听,立刻问我们怎么回事。弟弟一边哭,一边说:"我刚才掉进池塘,咕噜咕噜喝了好多水,还好,哥哥救了我……"弟弟还没说完,母亲早已脸色大变,转身叫父亲把我抓住,随手抄起棍子就往我身上抽。母亲一向疼我,很少这么用力打我,如今却为了她的宝贝小儿子痛打了我一顿,我怎么想就怎么不平衡。等她打完了,我回到自己房间里放声大哭。
不知道哭了多久,父亲进来了。我知道他是要来安慰我的,但我根本不想理他,因为刚才若不是他紧紧地抓住我,我就可以跑掉,自然就不会被打得这么痛了。现在我被打过了,他才进来假惺惺地安慰有什么用?父亲看我没理他,便走了过来,一把把我抱住,轻轻地摸着我的头,什么话也没有说。突然,我感觉到头上有点湿湿的,抬起头来一看,发现父亲在掉眼泪。当时我怎么也不能懂他掉泪的原因,痛是痛在我的身上,又不是他,他哭什么呢?直到后来我长大做了父亲以后,才明白了他那时的心情。
人小鬼大
由于父亲不常在家的缘故,母亲对我的影响可以说比父亲还大。她的来头也不小,她是世界上最大、组织最严密的华人帮派--洪门的四大姊。
在我印象中,小时候家里经常是很热闹的,那时母亲才30出头,经常在家里摆设麻将桌,开赌场,根本就是以"赌"为业。这不光对我,对父亲也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其实,以父亲的学历、经历及表现来看,他是很有可能升为将军的,但因常有人去密报检举母亲开设赌场还被抓到两次,以致父亲迟迟无法升官。
第6节:横行乡里
父亲对我十分严格,母亲却相当放任我。毕竟父亲一星期才回家一次,时间又只有一天半,所以我只要在他回来之前把该背的全背好,待他回来之后应付他一下就好了。大部分的时间,家里只有母亲在,而她也总是在打牌。从小就有点小聪明的我十分明白,只要在她打牌时去烦她,她就会拿出5毛钱或1块钱来打发我:"去去去!不要吵!不要吵!不要吵! "那时5毛、1块可是很大的钱哪!可以买很多我喜欢的东西,更可以买很多糖果来请朋友们吃,这些糖果足可以让我成为"孩子王"。
我好交朋友,喜欢做领导者。在小学时,我就结拜了6个志同道合的"兄弟",大家不但在功课上互相学习,就连在打架闹事上也互相砥砺。记得结拜那天,我们跑到海边,面向大海跪下,发誓互相照顾,友情生死不渝!立下誓言后,大家向天地磕头。我放在沙土上的手居然一把摸起一串珍珠,拿起一数,不多不少刚好是7颗珍珠。我们都以为那是天意,为此震惊不已。
当然,我能成为"孩子王"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我从小就崇尚暴力。在我还很小时,我就告诉自己:"打架一定就要打赢!"所以动不动就想学功夫,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倘若没有一点拳脚功夫,很难不被人家欺负。在这方面,母亲和父亲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父亲接受的是儒家教育,凡事都以儒家思想为依据;母亲就不同了,她从不反对我和别人打架,甚至对我说:"打赢了才回家,打输了就不要回来。"
当时,只要父亲一不在家,我就和附近一带的小孩子成群结党地混在一起,由我带头,在外边打架、偷东西,不是摘别
Content
第1节:奇恩异典让他成为新造的人(马英九)
第2节:血雨欲来怒满膛
第3节:血影刀光,杀!杀!杀!
第4节:严格的管教
第5节:人小鬼大
第6节:横行乡里
第7节:转学到新庄
第8节:抗命专家
第9节:有架?啦
第10节:辗转各校(1)
第11节:辗转各校(2)
第12节:正式进入黑社会
第13节:上天无梯,下地无门
第14节:初尝铁窗滋味
第15节:获得交保
第16节:再度入狱
第17节:是犯人,也是翻译(1)
第18节:是犯人,也是翻译(2)
第19节:立志当国际杀手(1)
第20节:立志当国际杀手(2)
第21节:在板桥受管训(1)
第22节:在板桥受管训(2)
第23节:前进"恶魔岛"
第24节:筱玲首次来信
第25节:龙蛇杂处管训队(1)
第26节:龙蛇杂处管训队(2)
第27节:起意脱逃
第1节:奇恩异典让他成为新造的人(马英九)
奇恩异典让他成为新造的人(马英九)
从横行市井的竹联帮杀手,到慈眉善目的基督教牧师,这一判若两人的转变,就是《收刀入鞘》一书的内容。
本书的男主角吕代豪牧师,青少年时曾经迷失过:他偷车、加入帮派、持械伤人、开应召站、暴力讨债,生活在刀光剑影之中。他坐过牢,也逃过狱,6年里换过14个监狱及职训总队。他生长的五股乡乡亲当他是鱼肉乡里的凶神恶煞,他的父母也由伤心到绝望。
在吕代豪一步步地走向毁灭的时候,一股神奇的力量突然出现,使他翻然悔悟。一位充满爱心又独具慧眼的少女,在他的灵魂深处,看到善良的根苗依旧存在。
她在一两年的时间里,锲而不舍地写信给身陷囹圄的吕代豪,写到第250封时,她的基督信仰终于感动他重新做人,浸洗入教,为自己以往所犯的过错深深痛悔;到了第500封信,则发展成一段深刻的爱情故事,两人最后结为连理。
"爱"的力量让原本高中都没毕业的他,离开监狱后发愤向上。他不但学得一口流利的英、日语,还留学美国,拿到教育学硕士,并进入博士班研究,进而成为基督教拓荒宣教神学院的院长。
就像"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一样,吕代豪自觉亏欠乡亲太多,决定回故乡传道。起初,没有人相信他会改变。他受到讥笑、辱骂,有人向他吐口水、扔石头,他甚至还在传道时被老太太用棍子打出门……人们仿佛要把自己从前受到的欺凌统统再还给他。
但他坚定的向善意志并没有改变,他承受一切怀疑与挫折,以持续的行动来证明:浪子一定会回头。他做到了。如今,在五股,他已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牧师。《圣经·新约·哥林多后书》第5章第17节中写道:"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在《圣经》中及教会历史上,我们看到许多人因着奇异的恩典,由恶返善,成为"新造的人",如保罗、奥古斯丁……在这个行列里,也有吕代豪牧师的身影。现在,我乐于为这本《收刀入鞘》写序,并郑重向社会大众推荐。吕牧师的传奇故事,对受刑人、更生人、青少年朋友、家长、社会工作者及教会工作者,都饶富教育及激励的意义,如同吕牧师所言:"只要是人,皆会犯错,但悔改是人生的强力胶水,几乎什么都可以修补,更重要的是真心悔悟。"
希望本书能唤醒仍然"持刀在手"、陷于罪恶深渊中的社会边缘人,尽快"收刀入鞘";让我们给他们力量,使他们也能成为"新造的人"。
是为序。
第2节:血雨欲来怒满膛
血雨欲来怒满膛
1972年,我18岁,读台北木栅私立东山高中2年级。有一天,我一走进政治大学对面的餐厅"小天地",小政大帮的"柳点"(老大的意思)马上笑逐颜开地站起来,请我坐下,然后点了几个菜,要了些酒。
"有件事要请老兄帮个忙。"
他收敛了笑容,很严肃地对我说。
"什么忙?只要办得到,绝无问题。"
"我们和蓝鹰帮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他呷了一口酒说,"他们欺人太甚了,居然想要侵犯我们的地盘。前几天,我刚和他们的"柳点"谈过了,决定3天后在政大后面操场上谈判,如果谈不成就动武!" 木栅政治大学旁边有座道南桥,桥的北面是小政大帮的势力范围,南面是蓝鹰帮的地盘。
自从台湾经济日渐繁荣以来,黑社会的势力也跟着一天天地庞大。大都市里面,帮会犹如雨后春笋般到处林立。这些帮派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向他们地盘里的商店和餐馆勒索保护费,也因为如此,帮派与帮派间便常为争夺地盘打斗。在地盘太过接近的小政大帮和蓝鹰帮之间更是常有冲突。
当时在私立东山中学读高中的我,个性好勇斗狠,又是跆拳二段,根本就把打架当成嗜好,只要"路见不平",就"拔刀相助",无意中替小政大帮解决了不少问题。因此,在同学游晓杨的介绍下,我开始和他们有了往来,常常混在一起,无形中早已成了小政大帮的"顾问"。
我问他:"照你看来,谈妥的机会大不大?"
他噘着嘴,摇摇头说:"他们是不会让步的,我们更不会。"
"看来是非打不可了? " "唔!"他把头点了几下。
"你们有多少人马? "我问他。
"这就是我找你帮忙的原因。我们的实力并不比他们差,只是人少了一点。我们只有20多个人,他们却有30多个,而且个个心狠手辣,你能不能帮我调些人手?"
对三天不打人拳头就发痒的我来说,真刀真枪的大械斗无疑是释放我潜在嗜杀凶性的最好机会。听到又有扁拖(打架)的机会,我毫不犹豫,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俗话说"物以类聚",在我的朋友之中,和我一样喜欢打架的很多,因此我很容易就找到了10个"志同道合"的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小政大帮以外省人为主,蓝鹰帮则是以本省人为主。本省人比较有钱,武器多,武士刀多;我们却只弄到8把武士刀(这种刀多半都是日据时期日本军人遗留下来的,在台湾还有很多),虽然有一些扫刀、番刀、扁钻、标枪,但和他们比起来,光是武器就足足差了一半。怕因武器不够使我们一开始就屈居弱势,脑筋灵活的我立刻想到了最容易弄到的竹子。
木栅政治大学后面是河川地形,河川旁边有很多的竹笋,有竹笋就有竹子。一把武士刀不过1米长左右,价钱也贵;竹竿可就不同了,最普通的一支竹竿少说也有两三米高,而且根本不要钱。于是,我决定用竹竿来做我们的主要武器。首先,我带大伙去后山砍了10多支竹子,将其中的一端削尖,这不起眼的竹子顿时就成了比武士刀还厉害的杀人工具了,因为它够长,对方还没走近,就可以把他们捅倒。之后,我又把以前在陆军官校受过的劈刺训练传授给他们,这样一来,我们的胜算就增加了不少。最后就是实地演练了。
谈判的地点在政大凉亭旁边的草地上。事前我去勘察了地形,发现那片草地上有很多杂草可以作为掩蔽,是个绝佳的"战斗场地",但竹子该怎么摆呢?总不能光明正大地摆在地上吧?仔细想了一下,我决定挖沟!挖一些足以把竹子藏在里面的小沟。我们挖好沟埋好竹子后,上面再盖些草,一旦谈判破裂,我们可以很快将预藏好的竹竿拿出来,势必会打个对方措手不及。
第3节:血影刀光,杀!杀!杀!
血影刀光,杀!杀!杀!
1972年的某一天晚上,也就是我承诺要帮忙的第三天,天色才刚转暗,我便带着这批"训练"好的兄弟,预先埋伏在堤防边,严阵以待。
那天晚上月黑风高,8点,双方人马到齐。黑暗中,只见对面人影绰绰,对方竟来了30多人,气势汹汹。我暗自庆幸,还好当初先召来了人马,否则光是在人数上我们就已减损了气势。当时,我一心只想快点冲上去,把对方痛扁一顿,完全没有料到,这次打斗,竟比我想象得还激烈,而后果也远远超过我的想象! 双方老大先带了几个人上前谈判。果然,不到10分钟,谈判就宣告破裂。"
杀"声一出,两方人马立刻短兵相接,事先埋伏在堤防后面的我们也立刻一拥而出,拿出预先埋藏好的竹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他们背后展开攻击。利落的劈刺动作,伴随着一声声刺耳的呐喊声,不一会儿工夫,他们就已经被我们杀得落花流水,许多人都受伤倒地! 见他们阵脚已乱,我立即挥动武士刀,见人就砍。对方有的被砍倒在地,有的被砖头砸破了头,有的被刺得鲜血淋漓……眼看着蓝鹰帮就要全军覆没了。就在我们越杀越起劲的时候,一阵"呜--呜--"的警笛声从远处传来。我们立刻四散逃窜,现场只留下倒在血泊中不住呻吟的人。
慌忙跑回宿舍,看着自己一身的血迹像是刚由屠宰场里出来一样,惊魂甫定的我这才惊觉到事情的严重性。刚才的那场打斗,我们究竟砍伤了多少人?有多少人在混乱中死了?我曾听人说,杀人是要被枪毙的,即使不被枪毙,少说也会被判个无期徒刑。天哪!这可怎么办?我不想坐牢,更不要被枪毙,眼前只剩下一条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我匆匆换下沾满血渍的衣服,收拾了下行李,便跑去之前曾一起混过的一位朋友家,熬过了最难熬的一个晚上。
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我赶紧去买了一份报纸来看,才打开,"木栅政大凉亭血案"几个触目惊心的大字立刻映入眼帘。标题边的小字写着:"五六人被砍重伤,生命垂危,主嫌犯在逃,有数人被捕……"还不等看完报道,我已经清楚了我未来的命运:我不能再回学校上课,连回家也不可能了。
事后,我从朋友那里得知,小政大帮有些人已被逮捕,并且供出了参与犯案的人名,我也在其中。从此,我成了通缉犯,开始了暗无天日的逃亡生涯。
第4节:严格的管教
严格的管教
1954年8月30日,我出生在台湾省新竹县新丰乡的一个村子里。我排行老二,有姊姊、弟弟和妹妹。
我的父亲,人长得又高又帅,是黄埔军校第19期出身的军人。在我上小学时,父亲升了团长。那时他不但有传令兵,还有司机与吉普车,军服上还有好几颗亮晶晶的梅花,可真是风光!他上班的地方在台北,我们家在新竹乡下,坐车要五六个小时,所以他只能每个星期六回来,星期天再赶回去。
父亲管我管得很严。每个星期六,他一回到家,就会交代我一些功课,等到他下次回来时,就要背给他听,凡是学校功课里较重要的部分,他都会要我背。然而,那时候的我贪玩得很,哪里背得了那么多? 记得小学5年级时,有一回他要我背某篇历史,但那一课实在太长了,我没能背得出来。他气极了,便要我当天无论如何都得背出来,否则就不能睡觉。那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全家都已经睡了,我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反复地背着,可能是因为太倦的缘故,背着背着便靠在沙发上打起瞌睡来了。迷迷糊糊中,我被父亲一巴掌打醒。我抬头看看壁上的钟指着3点,我不知道自己睡了多久,只听到父亲严厉地对我说:"叫你坐着背,你不好好背,你给我跪着背! " 没有任何申辩的机会,我被罚跪在祖宗牌位前继续背书。
我跪在地上,一面背,一面哭,心里万分痛恨父亲。不知道哭了多久,或许是哭累了,或许是发现哭也要背,笑也要背,无论怎么样都还是要背,于是我抹干了眼泪,集中精神拼命地背,最后总算是把书背好了。
书背好了以后,我立刻跑到父亲床前,把他摇醒:"爸,我会背了。"
父亲睁开眼睛,接过我手上的书,耐心地听我背完后对我说:"很好,你可以回去睡觉了。"
父亲虽有些严苛,却也因为如此让我累积了不少知识。当时我们家在海边,附近有个堤防,因为空气好,父亲常一大早就在海边堤防上读古文,而我就跟在他旁边背书。当时我才小学4年级,十几岁,对书里写的意思根本不懂,不过,这么背呀背的,即便是我现在已经50岁了,小时候背的那些东西,有很多还清清楚楚地印在脑海里,不曾忘记。比如说李密的《陈情表》、诸葛亮的《出师表》、袁枚的《祭妹文》、贾谊的《过秦论》、李斯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滑稽列传》等文章,这对我后来写文章多少有点帮助。
由于从小在海边长大的关系,我非常擅长游泳。小我3岁的弟弟子英可就不同了,他不但完全不会游泳,而且胆子又小。还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和弟弟去池塘抓鱼。当时天气很热,在池塘边的弟弟看我在水里玩得很高兴,也想下来玩。没想到一不小心,就跌进了池塘里。那时他才6岁,水塘却足足有3米深,不一会儿工夫,他就不见了。
第5节:人小鬼大
事情发生得太突然,看到这一幕的人都吓了一跳,我更是紧张死了!池塘的水并不清澈,一时之间根本看不清楚人在哪里,我只能赶紧朝他跌倒的地方游去,潜到水里,胡乱地抓着、捞着。幸好,没多久,我就抓到他了。可能是因为害怕,他也紧紧地抓着我。还好,他落水的地方离岸边很近,我虽然被他抓得几乎无法动弹,但还是挣扎着往岸边靠去。
好不容易回到岸上,弟弟因为喝了太多水,一直吐,呛个半死,也吓个半死。我怕他回去告状,一边安慰他,一边又不停地嘱咐他,希望他能够当没事一样,回去后千万千万不要讲。前后折腾了将近一个钟头,他慢慢平静了,我才牵着他的手回家。
那天好像是礼拜六,因为回家的时间比平常晚,一星期回来一次的父亲和母亲早就在门口等着了。我老远看到父亲,便赶紧对弟弟说:"子英,你记得等一下什么都不要讲喔,不然你小心点,看我以后怎么修理你!"然而,即便是我千交代万叮嘱,惊魂甫定的弟弟看到站在门口的父母亲的那一刹那,还是"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妈,我刚刚差一点淹死了。"
我知道,这下惨了! 母亲一听,立刻问我们怎么回事。弟弟一边哭,一边说:"我刚才掉进池塘,咕噜咕噜喝了好多水,还好,哥哥救了我……"弟弟还没说完,母亲早已脸色大变,转身叫父亲把我抓住,随手抄起棍子就往我身上抽。母亲一向疼我,很少这么用力打我,如今却为了她的宝贝小儿子痛打了我一顿,我怎么想就怎么不平衡。等她打完了,我回到自己房间里放声大哭。
不知道哭了多久,父亲进来了。我知道他是要来安慰我的,但我根本不想理他,因为刚才若不是他紧紧地抓住我,我就可以跑掉,自然就不会被打得这么痛了。现在我被打过了,他才进来假惺惺地安慰有什么用?父亲看我没理他,便走了过来,一把把我抱住,轻轻地摸着我的头,什么话也没有说。突然,我感觉到头上有点湿湿的,抬起头来一看,发现父亲在掉眼泪。当时我怎么也不能懂他掉泪的原因,痛是痛在我的身上,又不是他,他哭什么呢?直到后来我长大做了父亲以后,才明白了他那时的心情。
人小鬼大
由于父亲不常在家的缘故,母亲对我的影响可以说比父亲还大。她的来头也不小,她是世界上最大、组织最严密的华人帮派--洪门的四大姊。
在我印象中,小时候家里经常是很热闹的,那时母亲才30出头,经常在家里摆设麻将桌,开赌场,根本就是以"赌"为业。这不光对我,对父亲也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其实,以父亲的学历、经历及表现来看,他是很有可能升为将军的,但因常有人去密报检举母亲开设赌场还被抓到两次,以致父亲迟迟无法升官。
第6节:横行乡里
父亲对我十分严格,母亲却相当放任我。毕竟父亲一星期才回家一次,时间又只有一天半,所以我只要在他回来之前把该背的全背好,待他回来之后应付他一下就好了。大部分的时间,家里只有母亲在,而她也总是在打牌。从小就有点小聪明的我十分明白,只要在她打牌时去烦她,她就会拿出5毛钱或1块钱来打发我:"去去去!不要吵!不要吵!不要吵! "那时5毛、1块可是很大的钱哪!可以买很多我喜欢的东西,更可以买很多糖果来请朋友们吃,这些糖果足可以让我成为"孩子王"。
我好交朋友,喜欢做领导者。在小学时,我就结拜了6个志同道合的"兄弟",大家不但在功课上互相学习,就连在打架闹事上也互相砥砺。记得结拜那天,我们跑到海边,面向大海跪下,发誓互相照顾,友情生死不渝!立下誓言后,大家向天地磕头。我放在沙土上的手居然一把摸起一串珍珠,拿起一数,不多不少刚好是7颗珍珠。我们都以为那是天意,为此震惊不已。
当然,我能成为"孩子王"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我从小就崇尚暴力。在我还很小时,我就告诉自己:"打架一定就要打赢!"所以动不动就想学功夫,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倘若没有一点拳脚功夫,很难不被人家欺负。在这方面,母亲和父亲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父亲接受的是儒家教育,凡事都以儒家思想为依据;母亲就不同了,她从不反对我和别人打架,甚至对我说:"打赢了才回家,打输了就不要回来。"
当时,只要父亲一不在家,我就和附近一带的小孩子成群结党地混在一起,由我带头,在外边打架、偷东西,不是摘别

9E----一个沉沦与救赎的真实故事
293.42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