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雨

8A底线:膨胀权欲下同胞兄弟殊死较量

文档

1

已售 0
631.61KB

数据标识:D17207951968298477

发布时间:2024/07/12

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第1节:权力底线(1)
第2节:权力底线(2)
第3节:权力底线(3)
第4节:权力底线(4)
第5节:权力底线(5)
第6节:权力底线(6)
第7节:权力底线(7)
第8节:权力底线(8)
第9节:权力底线(9)
第10节:权力底线(10)
第11节:权力底线(11)
第12节:权力底线(12)
第13节:权力底线(13)
第14节:权力底线(14)
第15节:权力底线(15)
第16节:权力底线(16)
第17节:权力底线(17)
第18节:权力底线(18)
第19节:权力底线(19)
第20节:权力底线(20)
第21节:权力底线(21)
第22节:权力底线(22)
第23节:权力底线(23)
第24节:权力底线(24)
第25节:权力底线(25)
第26节:权力底线(26)
第27节:权力底线(27)
第28节:权力底线(28)
第29节:权力底线(29)
第30节:权力底线(30)
第31节:权力底线(31)
第32节:权力底线(32)
第33节:权力底线(33)
第34节:权力底线(34)
第35节:权力底线(35)
第36节:权力底线(36)
第37节:权力底线(37)
第38节:权力底线(38)
第39节:权力底线(39)
第40节:权力底线(40)
第41节:权力底线(41)
第42节:权力底线(42)
第43节:权力底线(43)
第44节:权力底线(44)
第45节:权力底线(45)
第46节:权力底线(46)
第47节:权力底线(47)
第48节:权力底线(48)
第49节:权力底线(49)
第50节:权力底线(50)
第51节:权力底线(51)
第52节:权力底线(52)
第53节:权力底线(53)
第54节:权力底线(54)
第55节:权力底线(55)
第56节:权力底线(56)
第57节:权力底线(57)
第58节:权力底线(58)
第59节:权力底线(59)
第60节:权力底线(60)
第61节:权力底线(61)
第62节:权力底线(62)
第63节:权力底线(63)
第64节:权力底线(64)
第65节:权力底线(65)
第66节:权力底线(66)
第1节:权力底线(1)
第一章
命运对人的捉弄往往是从你自认为是固若金汤的地方入手……谁也没有想到,马泥竟在自己生意最辉煌的时候戛然而止,将公司注销,还清贷款,回来上班了……
1
总经理黄金业被免职和任命马泥为代理总经理的会议是在西山畜产品进出口集团公司大会议室一并宣布的。
这是岁末寒冬的早晨。刚刚下了一场几年未见的大雪,街上的冰雪结成了硬壳,树梢上挂满了冰凌。几分钟以前,省商务厅白副厅长及纪检委、保卫处等一干人马,陪同检察院的四位干警,推开黄金业富丽堂皇的办公室大门,向他出示了《拘留通知书》。黄金业当时便心力衰竭,抽搐不已。人们最后看到的黄金业是被抬着出去的。他那一贯梳得油光水滑的"地方支援中央"发型,此时从担架边缘无力地飘落下来几缕,仿佛在诉说着自己主人的悲哀。
马泥站在总经理助理办公室门前,和大家共睹了这一幕。但和大家不一样,这以前每一步的发展他都了如指掌。他也当然清楚那间宽敞明亮、陈设豪华的总经理办公室将要换主人了。不过,当策划变为现实并呈现眼前时,他内心又涌出一种莫名的歉疚和不安。
黄金业在公司里口碑甚好,人缘也不错,大家都得到过他的实惠。只是他晚节不保,栽在这20吨掺假无毛山羊绒上,并且收了羊绒贩子们100万的贿赂。其实在集团公司仓库里,各前任老总们收购的掺假羊绒堆的有上百吨,有没有问题不知道,反正人家啥事没有。如果黄金业运作得当,将这20吨羊绒迅速运到外地加工成羊绒纱进而纺成羊绒衫,这笔损失--或者叫"黑钱"--也不难在各个环节中消化掉。
"西山畜产"在西北算一家声名显赫的集团公司,以经营出口羊绒著名,出口总量几乎占了全国的一半。
山羊绒,尤其是无毛山羊绒,被称作"软黄金"。主产于西北高海拔的高寒地区,售价每公斤可达1000元人民币。由于原绒缴售大部分都是个体绒贩子为主,动辄就是几十上百万元现金,所以"西山畜产"总经理这个位子尤其引人注目。省外贸系统的职工没人相信有哪一任"西山畜产"老板的屁股是干净的!黄金业曾经是全国商务系统劳模,优秀共产党员。清白了一辈子,在五十七岁时给自个儿搂了100万,更加印证了这种说法。
马泥心里清楚:黄金业的悲剧表面上看是他根本不懂业务,不会用人,根源却是"兔子吃了窝边草"。其实通观那些"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国企老总厂长们,哪一个不是"兔子吃了窝边草"!不过话又说回来,别的"窝"的草他也吃不到。因为他的权力仅限于他"这一个窝"。不管是"曲线利益交换"还是更高明的置换方式,都是基于他的"窝"的基础。
第2节:权力底线(2)
马泥认为黄金业的涉罪初衷应该很简单:年龄快到站了,给自己弄一点防老。估计他的前任也都"弄"过了--错了!错得很明显:你凭什么认为人家也"弄"过?即便人家也"弄"过,你是不是也有那个能力去"弄"?据说他刚开始只接受了一个很知己的老绒贩子10万元。代价是允许他缴售的无毛绒里含杂在百分之五以内。但是这个口子一开就收不住了:质检部门被打过招呼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绒贩子纷至沓来并且精于此道;黄金业矜持不下也收不住手了……最终是被心怀野心的马泥所利用,巧妙地通过别人捅了出去。待到案发后检验结果出来,连黄金业自己也吃了一惊:整批货含杂率达百分之三十以上。
所以马泥在上任伊始就给自己定了一条铁律:绝不沾"窝边草"!
"策划严密、实施得当"曾经是马泥对自己最自信的一点。但命运对人的捉弄也往往是从你自认为是固若金汤的地方入手。两年前在青海格尔木的接货仓库里,面对着垛成小山似的羊绒包,他的这种自信受到了最残酷的嘲讽。那100吨紫色过轮原绒是他历经千难万苦,亲自到西藏腹地不错眼珠地盯着收购、过秤、加工、包装,最后又雇康巴人用120头牦牛队驮着绒包翻越雪山,避开地方政府的税收检查站,辗转运至格尔木的。加上马泥他们这一方共有五个人,睡觉都是换班的。"苦不堪言"这四个字他们是真正地身体力行了,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革命精神他们是真正地学到手了。但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戏法是在什么环节完成的,那些各等民族的羊绒贩子或者是康巴人用了什么高超的手段,谁也猜不出来。反正这批货在格尔木开包时是一堆搀了假的垃圾,300万血汗钱打了水漂。
事毕,马泥蹲在格尔木宾馆后面的小山包上足足抽了一包烟……心疼那300万硬通货倒在其次,被行内的高手玩了他也认栽,问题是发生的这一切说明了什么?他开始认真地思考:这么折腾下去究竟对他合不合适?玩这种鸡鸣狗盗的把戏他肯定不是羊绒贩子的对手!他应当用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和手段来发挥自己的优势?自己的优势是什么?
也就是从那一天起,马泥开始了设计和部署他庞大的"计划"。
两个月以后,马泥重回西山商务系统。白副厅长曾征询他要去哪个企业,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西山畜产",尽管到其他公司可以直接做副总。白副厅长虽是马泥父亲多年的老下级,但他除了对马泥的身价有清醒认识以外,其他的却什么也不了解。马泥的目的很明确--"西山畜产"总经理的位置!
马泥心里很清楚,组织部门对自己这种 "上岸干部"最头疼。这些人通常都挺能干,手里有点钱,关系又很活络。但"信马由缰"好几年,谁知变成了什么样儿?偏偏这些人几乎都有各级领导关照。尽管国家这几年扎紧了口,但以前"那一拨"眼尖腿快的已经回来各就各位了。马泥很庆幸自己赶上了茬口儿。他认为自己这种"上岸干部"有诸多优势:首先不用担心"财产来源不明";其次是一般的贿赂打不倒;第三,这个领域里台面上下各种鸡鸣狗盗勾当他全都"明戏";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他有钱而且来路可靠,他的"礼"领导敢收。
第3节:权力底线(3)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在白副厅长家,他展示了送给"白叔叔"的一件礼物:一个一尺高的鎏金欢喜佛。这是他在藏区费尽周折花重金购的。白副厅长果然爱不释手,他乐不可支地把佛像摆在书桌上,指着书房靠墙一面陈列柜上摆的古董和满墙字画说:"黯然失色,黯然失色!这是绝对的精品啊!"
马泥一副什么也不懂的模样儿,说是吗?这是我前几年下去收绒时,在藏区碰上的。觉得挺有意思,就买了回来,扔在床底下都忘了,上礼拜收拾屋子才发现。想起您喜欢这些东西,顺手给您拎来了。
白副厅长摘下花镜,正色道:"你知道吗?这种男女性交的佛像,产生于藏传佛教一个人数不多的流派。他们崇尚人的性能力,崇尚人的自然生育能力。你看它这种夸张的性交姿势,自然流畅的线条,这每一个细微之处。绝了,绝了……"
白副厅长滔滔不绝地就这尊佛像"侃"了一个多小时,直到马泥提出告辞时,才仿佛回到现实。他抬起手掌向下按了按,示意让他先别动,双眼直勾勾地盯着那尊佛像,沉吟了片刻,像是在掂量这尊佛像的价值,又像是在做一个决定。最后,他告诉马泥,厅党组决定给他配一个副总兼党组书记。这人某些方面"能力很强",他特意加重了语气。他嘱咐马泥:上任之后,抓紧实施他的改革方案;重组干部骨干队伍。至于那位"书记",可以"技术性"地推迟上任几个月,先安排他去一期党校。
马泥从嘴角扯出一丝冷笑。有这几个月的时间足矣!如果几个月大权独揽的时间还不能使你的江山固若金汤,那你就是个十足的傻逼!当然,这几个月时间的代价也是不菲;除去让欧小芽给白副厅长的儿子办理赴澳洲留学外,这尊佛像又是一次投资。像白副厅长这样的半个古董鉴定家,不会不知道一尊鎏金欢喜佛的价值!
2
白副厅长宣读完《任命书》,带头鼓掌向马泥祝贺。
西山畜产是N省的国有大型企业,虽说也经过了改制,但谁都知道那都是"应景"。新的集团领导班子几乎没怎么变,白副厅长兼任董事长,总经理换成了马泥,前面加了个"代理"二字。
公司职工们表情十分复杂:西山这个地方小,谁不知道马泥的根底?在这个城市里,马泥算是有钱有势、不好惹也不能惹的一族。不说人家有权势,光是有钱这一条就不得了,现在这世道谁不知道有钱能使鬼推磨!当然,也有相当多的人抱着一种期待:马泥这人口碑还算不错,也许西山畜产能在他手里振作起来。一些耳目灵通的中层干部却面露一种鄙视,并在心里给马泥下了一个定论:等着吧,用不了一年半载还会演出今天这么一出戏。
第4节:权力底线(4)
马泥看着底下那些各式各样的面孔,心里明镜似的。他神情自若地发表了三分钟自信而又诚恳的"就职演说"。最后还双手抱拳说:"希望各位多多关照!"
白副厅长离去时,在办公楼外拍着马泥的肩说:"这次提你我顶住了很大的阻力,但愿我没看错人"。他的眼神意味深长。马泥似乎读懂了他目光里的全部内容,肯定地点了点头。白副厅长满意地笑了。"黄金业前后搞的这一大批羊绒,你要尽快解决,把这1200万的损失降到最低点。我可是在厅党组会上为你夸了海口的!"白副厅长说。
送走了白副厅长一行。马泥回到楼上办公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办公室主任叫来,取了一张白纸和笔,简单明了、干净利落地给他画了一个办公室摆设布局图,限他下午上班前搞完。然后告诉他自己要开车出去一趟。
当办公室主任将公司那部黑色"奔驰-S320"缓缓地开到楼下门厅外时,马泥刚刚迈出电梯。办公室主任的胖脸上绽开着向日葵般的笑容,向马泥介绍这部车的性能。马泥摆摆手,钻进车里,稍稍浏览了一下各部位,便熟练地发动车子,融入街市的车流中。
马泥对各种进口汽车是非常熟悉的。在"下海"折腾的几年里,他曾在深圳、海口闯世界,做过的诸多生意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倒腾走私汽车。追溯起来,马泥与汽车的缘分从九岁时就开始了。那时他的老子还是泥石湾基地的党委书记,有一次派车去接一位老战友来做客,他缠着司机一块儿去。那时行政十二级干部的配车也不过是辆苏联产的"伏尔加"。马泥对这部车早就非常熟悉了。出车途中,司机下车去买包烟,他趁机爬上驾驶座,由于人小腿短够不着油门,他就半站半坐地将车开走了。待他父亲那位老战友发现是他开车来接他时,大惊失色。
马泥径直来到位于城郊结合部的一家豪华桑拿浴室。直到四五个侍童替他宽衣解带地忙活时,他才深深地吐了一口长气,仿佛几个月来贯穿自己神经和身心的紧张、忧郁情绪,同身上的衣物一道,统统卸了下去。
在西山畜产集团、在西山外贸乃至在西山市,马泥都是"著名人物"。用他自己的话说叫"顶风臭十里"。马泥小时候长得十分"奇异"。说他奇异是因为他有"三大"、"三旋"。"三大"是头大、手大、脚大。上学的时候同学们为取笑他还编了个段子:说是远远看见马泥走过来,双手一边提着一把香蕉,走近一看才是空扎着两手。马泥在上学的第一天就获取了"马大头"的绰号,而且春夏秋冬从不戴帽子,这倒不是因为那句童谣"别人有伞,我有大头",而是因为不管什么帽子戴在他头上都绝对戴不端正,不一会儿就会自动偏转,歪到一边。后来大家才发现,马泥头上居然有三个发旋。俗话说:"一旋横,二旋楞,三旋四旋不要命。"他这三个发旋长的还十分奇特,头顶两个,前脑门一个,互不干扰,各长各的。于是马泥的发型就只好永远像一个草鸡窝,唯一的办法就是剃光头。但是这三个旋不要命的传说却让马泥的拳头闻名于西山市的小流氓之间。
第5节:权力底线(5)
少年马泥有一个十分自豪的籍贯--延安。
共和国诞生的排序中,西山是最后一批建立的省级政权。西山属少数民族落后地区,所以当时组成省市政权的干部队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陕北老区派进的干部,后来被称为"陕北帮";山东河北等省的调干,后来被称为"渤海圈";解放西山的解放军十九兵团及铁道兵某部的转业干部,后来被称为"军干派"。马泥的父亲马守义属于"陕北帮"。"陕北帮"大多都是陕北老区的地方基层干部,他们大多自称陕北红军,底气却很不硬。原因很简单,陕北老区建立后,他们就一直在陕北高原的沟豁里摸爬滚打。没见过日本人,没参加过三大战役,甚至连一场像样的战斗也没有经历过。而且进城后缓过劲儿来第一件事就是换老婆。马守义没文化,却属于没有换老婆的少数人,所以升迁速度很快。那时候人民政权刚建立,各个部门都急需用人,干部任用也是"乱点鸳鸯谱",马守义甚至当过法院院长。那时马守义穿着抿裆老棉裤,腰里扎着红布带,上身穿着棉军衣,坐在院长的大办公桌后面听秘书念犯人卷宗。不管是盗窃犯还是强奸犯,到他这儿一律 "格杀勿论"。他用蘸了红墨水的毛笔画一个大大的勾,过瘾!西山市至今流传着他当年的一段"审判词"。据说当年他主持审判大会,"啪!"的一拍桌子喊道:把那个"日×犯"给我押上来!工作人员忙在一旁小声给他提示:院长,是强奸犯。他仍大声喊道:一毬样!你他妈的半夜三更,头戴面纱,手握尖刀,翻到人家女子屋里,把人家女子糟害惨了!他妈连畜生都不如!来,把这个畜生给我拉下去毙了!尸首扔出去喂狗……
后来他又被调到工业战线。西山最大的泥石湾煤炭化工工业基地的奠基人就是马守义。泥石湾基地是马守义最为自豪的杰作。
马守义有一块祖传的玉佩,按陕北的风俗,用红布缝成袋袋裹了,终日挂在贴身处。这块玉温润如脂,细腻凝重,底边有几缕红褐色的糖色蛇纹,据说是和田玉中的极品。马守义早年曾让子长石窟寺的老住持看过,住持竟从这块玉中看出马守义命中有两个老婆,三个子女。并且预言:儿子要比他强!马守义问:我现在就是"知县",儿子能比我强到哪去?老住持被难住了,沉吟半天才说:要按官衔论,恐怕得是官居驷马吧。马守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哈哈一笑了事。但他相信生他一窝几个孩子是必然的。所以他将自己先后出生的两个儿子分别取名为马泥和马石,最后出生的女儿只能叫马湾,完成了他"泥石湾"的全部命名。按说兄妹仨的名字起得也不算"土",但到了他们那个来自陕北子长县窑洞里的母亲嘴里,他们仨的小名就变成了"泥巴"、"石头"和"女子"。母亲在生完三个孩子后就迅速地抽抽成一个干瘪的老太婆。在马泥的印象中,他的老爹连仔细看一眼母亲的兴趣也没有。

验证报告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data icon
8A底线:膨胀权欲下同胞兄弟殊死较量
1
已售 0
631.61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