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奶绿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文档

1

已售 0
415.13KB

数据标识:D17207785594743263

发布时间:2024/07/12

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是无限的
作者自序 教室里的火
孩子面前被常常被“害怕”控制着
我希望用信任取代恐惧
以信任取代恐惧
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
纪律必须合乎逻辑
你就是榜样
你就是榜样
我不想惹麻烦
我想要奖赏
我想取悦某人
我要遵守规则
我能体贴别人
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如何让孩子兴致盎然地阅读
另一种焦点
大人的指导
大人如何指导阅读
善用图书馆
挑选文学作品
只看节录的文学作品是一种灾难
不会阅读的学生
初高中老师
请在家里也召开阅读会吧
笑声和泪水
现在学生的写作如此糟糕
练习写作从语法开始
雷夫写作训练之每周作文
雷夫写作训练之每月读书心得
美国小学生如何写读书心得
雷夫写作训练之少年创作计划
如何让孩子爱数学
绝妙的美国小学生数学游戏Buzz
玛西•库克数字砖问题
让你头大的测验成绩
测验分数并不精准
如何学习
这次孩子没考好,他的未来就完蛋了吗
了解一些应试技巧还是必要的应试技巧
人格品性才是教育本质
培养开阔视野的孩子
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是无限的
在尚未谋面的本书编辑找我之前,另有两家出版社曾找过我,希望我能出面推荐他们新出的家庭教育类图书。作为一个刚出了一本书的“写作新人”,当时接到这样的邀请,内心是有几分欢欣的;但在看完样稿之后,我推辞了。如果一本书的内容不能打动我,我找不到第二个理由去进行推荐。于是只能向编辑致谢,同时请他们原谅。
所以,当我前几天收到本书编辑的电子邮件,又一次看到写序的邀请时,第一反应是有些不以为然。但是,当我看了本书的简介,有些被触动;接下来又看到全部书稿,被打动了。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
惊讶,是因为我从这本来自大洋彼岸的、以前从未知晓的教师的书中,竟然读到那么多熟悉的东西。一直以为,中美两国的教育差异巨大,以为我们在教育中的种种现实问题人家不存在,甚至以为人家的教育价值观、思维方式都和我们不一样。这本书却让我第一次知道,那个教师在校园中遇到的种种,和我遇到过的差不多;那个教师在教学和学生相处中产生的困惑,在我们的校园中也正困扰着一些教师;而那个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价值观的剖析,其实都可以来我们这里进行一番验证……这本书还总让我联想起《窗边的小豆豆》。两本书的作者国籍不同,陈述视角不同,但他们所创造或置身的那个教育场所体现出的内涵和气质却惊人的相似。
所以,这不是一本美国人写美国教育的书,这是一本杰出教师写正确教育的书。它适合美国人看,也同样适合美国人以外的中国人、韩国人、印度人看。
更多的是感动。
阅读中,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发出轻轻叹息:“教师原来可以这样来当,原来可以做得这样好!”
这本书在讲一个故事,故事梗概就是一位小学教师精心教育他班里的学生,使一届又一届平常的学生成长为一批批出色的人才。作者的着眼点不在“成功”,而在过程上。他心态平和而自信地写了许多发生在第56号教室中他和他的学生们零碎的事儿。这些小事儿,在许多教室里都会发生,情形似乎大同小异,但是第56号教室却让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义。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
教室与教室原来可以如此不同!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教育上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的人在讲台上站了一辈子,甚至获得了很高的学历、职称,却始终是个门外汉。他可能干得风风火火,却不过是一个附庸者,所以也是无力者。这一点,只要看一下那些年年获得“优秀教师”称号、甚至著作等身,但班里的孩子们叫苦连天,包括自己的孩子也很成问题的老师,即可得到验证。这样的人,教室于他们只是一个讲课的场地,他们天天站在教室里,却从来不能影响到教室,所以,40平方米的教室永远只有40平方米。
看一下这位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号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他是个在教育中总能准确找到目标,从不偏离跑道的人。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他拥有智慧,拥有力量,所以他创造出奇迹。他的第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雷夫老师是位好老师,也是好家长。当有人问他做家长易还是做老师易时,他坦率地回答做家长更容易。因为作为家长,他可以更好对自己的孩子施与影响;作为教师,他只能在每个孩子受过某种家庭影响后再施与影响。尽管他是站在教师的角色上来写这本书的,但他不是那种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割裂开谈的人,他用他的文字处处提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可分割性。所以我认为这本书也非常适合家长读,让第56号教室的根基延伸进你的家中。
“第56号教室”作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码,应该得到传播。
我们经常说“学习雷锋好榜样”,这位大鼻子“雷老师”也实在是个好榜样,值得教师和家长向他学习。他用这样一个范例告诉我们: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我们能分享到这样的教育智慧,就是获得力量;也许,在未来也会创造一个奇迹。
愿明天更美好!
作者自序 教室里的火
写这本书时我有种奇怪的感觉。我痛苦地认识到自己不是个超人。数以万计的老师都在努力另辟蹊径,我亦如此。像所有“真正的”老师一样,我经常失败。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时分躺在床上睡不着,为一个我无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当一个老师,真的会很痛苦的。
在过去的近1/4世纪里,我几乎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位于洛杉矶市中心的一间教室里。这间教室又小又破。因为有一点点天赋,还有一点幸运,我的工作受到了一些认可,每天我都生活在大家关注的目光里。
我并未断言自己无所不知,有时会感觉自己似乎没有教出这么多成功的学生。我在这里只是和大家分享一些我认为有用的方法,其中有一些是简单的常识,而其他一些则有点疯狂,但是疯狂中也蕴涵着方法。我们的文化是一场灾难,我希望曾经有所感悟的家长和老师都能赞同这一点。在一个认为运动员和明星比科研人员和消防员更重要的世界里,培养友善而又聪颖的人已经变得几乎不可能了。但是我们却在第56号教室里营造了一片不同的天地。在这里,品格得到培养,努力付出受人尊敬,谦逊得以发扬,而且大家无条件地互相支持。也许当家长和老师们看到这些,并认为我和我的学生没有什么特别的时候,他们会收获一些方法并恢复信心。
看到这么多优秀的老师和家长向慢慢侵蚀他们卓越潜能的势力屈服时,我深感悲哀。魔鬼无处不在。对于那些麻木不仁且毫无能力的管理人员和政客,过度在意的人常常感到自己毫无还手之力。同时,对孩子们的期待又常常是低得令人可笑。种族主义、贫穷和无知经常在学校里占统治地位,再加上毫不领情的学生和教师队伍里素质低的人,即使是最坚强的灵魂也可能被碾碎。每一次失败通常都意味着孩子的真正潜力得不到开发。
我有幸在课堂上遇到一次“荒谬”的机会,它真正照亮了我走出黑暗的路。多年前,因为疲倦和挫败感,我花了几周时间苦苦思索,并做了一件我平时极少做的事——我质问自己教学还值不值得。前面提到的那些魔鬼联手把我击倒了,数到10秒时我几乎还没有站起来。
但是,当我对自己感到愧疚时,出于某种原因,我花了一天的时间留心教室里的一个孩子。我非常喜欢她。在那些最后才被团队青睐的孩子里,她总是其中之一。她是个安静的女孩,看上去好像已经接受了自己永远也不会出人头地。我下定决心让她相信,她这样想是错误的。
当时我在上化学课,学生们因为使用酒精灯变得很兴奋。但是那个女孩找不到灯芯点燃酒精灯。班里其他人想继续做实验,但我让大家等一下。我不想把她落在后面,即使她让我和其他人继续做实验,不要担心她。
一般情况下我不干涉科学项目,因为失败可以是整个学习的一部分。但这只是一个设备故障的问题,和那天上午我们探索的化学原理无关。看来我需要介入一下。女孩的眼里噙着泪,我也为自己想要放弃深感羞愧。突然间,化解她的忧伤成了惟一重要的事情。
运动员常常谈到,在“进场”时,他们忘记了观众,忘记了压力,眼里只有球。同样,在其他领域也会发生这样的事。那一刻,对我来说惟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个女孩应该有一次成功的实验,在她回家时脸上会带着微笑。我弯下腰来,靠近她的酒精灯灯芯。不知是什么原因,灯芯没有它原本应该的那样长——几乎都看不到了。我尽可能地靠近灯芯,试图用一根长长的火柴杆触到它。我距离火柴太近了,甚至都能感受到在试着点燃酒精灯时产生的火焰。我下决心一定要把灯点着。它真的点着了!灯芯着了,我胜利地抬起头,想看看女孩脸上我期待的笑容。
出乎我意料的是,她看了我一眼,突然害怕地尖叫起来。其他孩子也跟着大叫。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都指着我,后来我才意识到,在点灯时、
火焰烧到了我的头发。现在头发正在冒烟,孩子们都吓坏了。他们好几个人朝我奔过来,抡起胳膊使劲地打我的头。这真是梦想成真——他们终于打了自己老师的头,嘴里还说他们在试图帮助他。
几分钟后,一切处理妥当,实验继续进行。我感觉(并且看上去)自己像个白痴,可是我觉着当老师棒极了。这可是数周以来的第一次。对于所有一线老师面对的不愉快的事,我不能够置之不理。我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事,去帮助别人。虽然我做得不是特别的好,但是我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我对自己说,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从那一刻起,我下定决心永远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中。
教育界有太多的江湖骗子,他们教上两三年书,然后就想出一些聪明的口号,建立自己的网站,开展巡回讲座。在这个快餐型社会,对复杂问题用简单办法解决,往往更容易被人们接受。但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我希望读这本书的人能够认识到,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
雷夫·艾斯奎斯
孩子面前被常常被“害怕”控制着
某天,有些家长要求我们惩处任教于本校的一名教师,部分家长甚至要求开除他。一位相识多年的母亲把我从教室里找了出去。我听了他们的申诉并试图安抚,也尽力捍卫惹毛他们的老师,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三年级学生艾力克斯的书包很乱,实际上,比“乱”还可怕——十足像个塞满纸张、资料夹,以及糖果的核爆灾区。艾力克斯的老师原本可以把握这次机会对他进行教育,但他却对着艾力克斯大吼大叫,还把书包里的东西全都倒在桌上给同学看。接着,他叫学生去他车上拿照相机,把桌上的一片狼藉拍下来,还对艾力克斯说,他会在家长返校夜向所有来宾展示这张照片,让大家知道他有多邋遢。最后,这位老师还做了一件事情:他对全班同学说,大家如果有垃圾要丢,不要丢到垃圾桶,直接丢到艾力克斯桌上就好了。
现在,艾力克斯的父母就在我的办公室,激动地要我通报校领导。
我费尽口舌才让他们冷静下来,拜托他们把这个情况交给校长处理。尽管听起来,艾力克斯的老师显然残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但我们还是应该给他一个说明的机会。
过了几天,在与校长多次谈话之后,那名年轻的老师涕泪纵横地出现在办公室,一副悔恨无比、垂头丧气的样子。他向我走来,怒气冲冲地自我辩解,“但是我觉得这么做没错,达到效果了啊……艾力克斯的书包现在干净多了。”此时我明白了:这件事最大的灾难,是老师错失了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他原本可以协助艾力克斯学习整齐的价值,让他变成一个更好的学生,但是他把事情搞砸了,现在反倒成为艾力克斯和全班同学眼中的怪物。这种伤害要好几个月才能弥补,这位老师却不明白自己造成了什么伤害。
这个案例凸显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很多教师为了维持教室秩序,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近年来,大人对待孩子的做法,多半出自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心态。看看现今教师面临的许多棘手情境,再想想,这种做法似乎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我们就诚实一点吧!这么做可能有效果,但绝对不是好的教学。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我了解这些,因为我是过来人,我也曾一脚踏进相同的陷阱。真相很简单:这年头,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
老师们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学生们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约翰·列侬在《劳动阶级英雄》(Working Class Hero)一曲中道尽了真相。他唱道:“饱受折磨和惊吓……悠悠二十余载。”(tortured and scared...for twentyodd years.)
除了老师和学生,所有教育界人士也活在这个阴影之下。这个是教室管理的问题。
如果一个班级闹哄哄的,就什么事都做不成,也没有所谓成绩可言,孩子们的读、写、算数都不会进步。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无法提升,品格无从建立,也无法培养良好公民应具备的道德观。
通往成功教室的大道不只一条——从梭罗到墨索里尼的哲学,各种方式都派得上用场。为了在允许墙上满是涂鸦、厕所满地是尿的校园中,对付孩子们令人发狂的行为,25年来我可说是什么方法都试过了。
访客在参观第56号教室之后,从未因孩子们的学术能力、我的授课风格,或是墙面装饰的巧思而感到惊喜。他们在离去时赞叹连连是另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我们的“班风”。我们班的孩子很沉静,而且文明、有礼到一个难以置信的程度。这里就像是块绿洲,但它少了某个东西。讽刺的是,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东西——害怕。
我希望用信任取代恐惧
早年的时候,我也曾计划在开学第一天给孩子来点下马威,让他们清楚我才是老大。有些同事也采取相同的做法,我们曾共享使孩子们守规矩的“成功”果实。看到其他班级吵闹失控,我们愚蠢地恭贺彼此的教室有多安静、孩子们多守秩序、每日课程进行得多么顺利。
直到某一天,我看了一部很棒的电影。片中,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优秀教师说了一个他儿子和波士顿红袜队的故事。这位教师继承了一颗无价的签名球,上面有传奇的1967年红袜队全体队员签名。当年幼的儿子找他一起玩球时,理所当然地,他警告儿子绝对不能拿签名球来玩。儿子问他理由时,他觉得Carl Yastzremski,Jim Lonborg,以及1967年红袜队的其他成员对他儿子来说毫无意义。于是,他没有花时间解释原委,只对儿子说,不能用那颗球是因为“球上写满了字”。
过了几天,儿子又找他一起玩球。当老爸再次提醒儿子不可以拿写满字的球来玩时,小男孩表示他已经把问题解决了:他把所有的字都涂掉了。
理所当然,老爸气得想痛打儿子。但他心念一转,便明白儿子根本没做错事。自那天起,他无论去什么地方都带着那颗空白的签名球。这颗球提醒他: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
我必须痛苦地承认这个事实,班上很多孩子之所以守规矩,是因为他们害怕。当然啦,也有不少孩子喜欢他们的班级,而且学到了各种美好事物。但我要的更多。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提高阅读和数学分数,我们催促孩子们跑得更快、跳得更高,难道不也应该帮他们变成更好的人吗?实际上,在那之后的这么多年来,我发现只要改善班风,各种寻常的挑战就能迎刃而解。打造无恐惧教室并非易事,可能得花上好多年的时间,但这么做是值得的。为了在不诉诸恐惧手段的前提下让孩子们循规蹈矩,并使全班维持优异的学习表现,我做了下列四件事。
以信任取代恐惧
开学第一天,在开始上课前的两分钟,我就和孩子们讨论这个议题。多数教室以害怕为基础,我们的教室却以信任为基础。孩子们听到我的话,也欣然接受了。然而口说无凭,我必须让孩子们了解我所说的并非单纯的言教,而是言出必行的身教。
我在开学的第一

验证报告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data icon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1
已售 0
415.13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