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拉

真话

文档

0.9

已售 0
472.28KB

数据标识:D17207767468186893

发布时间:2024/07/12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黑体字的消失
伤痕文学
奶油小生
如果晚生20年
个体户怎么能配得上这样的身份呢?
不能哪个炕头热,就在哪儿睡
在血泊中升起黎明的今天
“活着精忠报国,死了要孝敬父母。”
个体户
“你爱国家,国家爱你吗?”
马克思主义是不怕批评的
第三者插足
鉴别黄色歌曲,抵制资本主义广告
新闻发言人
不可“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头儿不干,咱大家干
一呼就应,一倒就灵
当了和尚要撞钟
“经济改革的动力是‘一切向钱看’吗?”
走穴
海陆(落)空
言者有功,闻者受益
领导带头买彩票,肯德基里婚礼俏
纳税人遇到公务员
土地拍卖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什么,北京?
新婚夫妇学校
“此地钱多,人傻,速来。”
本广告长期有效
一腔热血,染红了太过平淡的历史
抢劫君子兰
带功报告
有偿新闻
文明守法光荣牌
生如夏花,死于安乐
让我们承认危机吧
社会主义倒白菜,中南海里购股票
“中南海里购股票”
差额选举
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新启蒙
共和国第一罢免案
神圣的权力
思念依然无尽
离婚餐厅
我的心需要你狠狠地敲
署名“言放”
商业部长买鞋上当记
向人民保证
同志无病,盲流有梦
一块红布
只唯实
姓“社”还是姓“资”
拍卖
馅饼教授
地摊市长
通天农民
“共产主义必定胜利”
草帽歌
走向边缘
我们的回答
冰点
肚子问题
上下一片惊诧
注意事项
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黑体字的消失
新闻联播
这是北京电视台1978年1月21日的全部节目──18:00少儿节目;18:35电视新闻专辑《抓纲治国初见成效》;18:50故事片《六号门》;20:30《新闻联播》;20:45《国际新闻》。这份节目预告表提前刊登在《人民日报》上。当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名为中央电视台。
1978年元旦,《新闻联播》开播。开播首张串联单是油印的,留下多处勾勾抹抹的痕迹,原本排在中间位置的新闻“邓副主席等出席国务院同外国专家欢庆新年招待会”被一个长长的箭头勾到了第一条的位置。
三十年后的《新闻联播》,仍然是政治、经济风向标,仍然国脸不老,有人把它作为炒股最好的消息源。
“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和报告中引用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主席的语录,在报纸上发表时不要再用黑体字。”
1978年3月18日,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休息时,邓小平对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如是说。
在场的新华社记者随即请示方毅:今后所有文章中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主席的语录时,是否也一律不要再用黑体字?方毅说:此事由新华社报告中宣部再请示邓副主席后执行。次日,新华社总编室就这一问题给中宣部写报告。邓小平批示:“我赞成。”领袖黑体字语录从此在中国书籍报刊上消失。
20多年后,互联网上流传着不同版本的《毛主席语录新编》,有的是调侃,有的是山寨,有的收集了一些当年毛泽东说过但没有进入老语录的话,比如:“上边放的屁不全是香的,这里也有对立,有香也有臭,一定要嗅一嗅。”各种版本,各种字体。
伤痕文学
1978年8月11日,上海街头的每个报栏前,都是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几乎人人都在为《文汇报》上一篇名为《伤痕》的小说而落泪。当天的《文汇报》加印至150万份。有人说,“读《伤痕》,全中国人所流的泪可以成为一条河。”美联社的报道说,“中国出现了揭露文革罪恶的‘伤痕文学’。”
1978年年初,24岁的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新生卢新华把他的处女作《伤痕》贴在了班级墙报上。在复旦校园,这篇小说被迅速传抄。
《文汇报》为了让《伤痕》顺利发表,提出了十六条修改意见:小说第一句说除夕的夜里,窗外“墨一般漆黑”,有影射之嫌,改成“远的近的,红的白的,五彩缤纷的灯火在窗外时隐时现”,同时加一句:“这已是一九七八年的春天了”;车上“一对回沪探亲的青年男女,一路上极兴奋地侃侃而谈”,修改成“极兴奋地谈着工作和学习,谈着抓纲治国一年来的形势”;一直给小说主人公以关爱的“大伯大娘”,则改成“贫下中农”;因为小说“感觉太压抑”,需要一些亮色和鼓舞人心的东西,在结尾处安排主人公“朝着灯火通明的南京路大踏步地走去”。
《将军吟》《芙蓉镇》等“伤痕文学”代表作相继问世。
后来,在美国生活的卢新华说,“伤痕文学”注定是短命的。
1998年,季羡林在《牛棚杂忆》的《自序》里说:
虽然有一段时间流行过一阵所谓“伤痕”文学,然而,根据我的看法,那不过是碰伤了一块皮肤,只要用红药水一擦,就万事大吉了。真正的伤痕还深深埋在许多人的心中,没有表露出来。我期待着当事人有朝一日会表露出来。
奶油小生
本年度最热门的电影《小花》,贡献了从内容到形式的新风格,贡献了高票房,也贡献了一个新词:奶油小生。
刘晓庆、陈冲、唐国强是片中主演。拍片期间唐国强过生日,陈冲问他想要什么生日礼物,唐国强说最想吃到奶油蛋糕。于是,陈冲就到处去搜罗奶油蛋糕。那时的奶油蛋糕还很稀缺,陈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找到一块手掌大小的蛋糕,高兴坏了唐国强。后来看样片时,唐国强有一个近景特写,陈冲一看就乐了,说:“你看这个皮肤,比我都嫩。他是吃奶油吃的,干脆叫奶油小生吧!”影片火了,“奶油小生”的称呼也不胫而走,成了唐国强多年都甩不掉的代号。
“杜丘,你看多么蓝的天哪。一直朝前走,不要往两边看。走过去,你就会融化在那蓝天里。”
本年度妇孺皆知的日本电影《追捕》中的经典台词。
为了看《追捕》,有人排了3天队才买到票;有人连看了54场;一群大学生为了看凌晨3点的场,翻出校门,不顾传达室老大爷在后面追着喊着,一溜烟跑出3里多地。
主演高仓健硬汉形象横空出世,把唐国强领衔的奶油小生们打入冷宫。女人们发出了“寻找男子汉”的呼声。年轻的张艺谋响应呼声,学高仓健,把夹克领子立起来。
有些男人不服。歌手常宽写了一首歌,名为《高仓健快走开》。不过高仓健已经走不开了,满街都是山寨高仓健。
如果晚生20年
“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呢?”
对于《大众电影》1983年第10期的美女封面,一位妇联干部给编辑部写信,指责杂志社侮辱妇女。
“文学方面,所有世界公认的名著不能封闭。资产阶级作家写作的有名的小说中,即使有点色情描写也不要紧。我们要禁止的是专门描写性生活的作品。”
1983年12月14日,胡耀邦在对宣传部门干部的谈话中如是说。
在这一年的“清除精神污染”运动中,一个女记者到某市市委采访,门房不许她进去,理由是她留着披肩发。女记者找到一个妥协办法:用橡皮筋把头发扎起来,才进了大门。某市公安局下令禁止男女共同在公共游泳池内游泳。一个男青年把女朋友的照片当精神污染上交。
“性自由是我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我的这种行为现在也许是超前的,但20年以后人们就不会这样看了。”
在本年席卷全国的“严打”中,一个王姓女子因与10多名男子发生性关系而以流氓罪被判处死刑。面对判决,该女子说了上述一段话。多年后,她被网民们称为“83版木子美”。
多年后,当时因和女青年跳贴面舞以流氓罪入狱的演员迟志强发出慨叹:“晚生20年,我决不会坐牢!”
个体户怎么能配得上这样的身份呢?
“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的先进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体现者和维护者。白士明是个体户,是有产阶级,怎么又成为人民的代表?个体户怎么能够配得上这样的身份呢?”
1983年3月15日,在递交入党申请书三年之后,哈尔滨个体户白士明终于如愿以偿。这一天,各大报纸刊登了一则新闻:《个体户白士明入党》。
3月下旬,白士明又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有人质疑:“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的先进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体现者和维护者。白士明是个体户,是有产阶级,怎么又成为人民的代表?个体户怎么能够配得上这样的身份呢?”
在人大会上,白士明被胡耀邦接见。白士明从北京回来后,邻居们抢着和他握手,说:“你和领导握手了,我们也要和你握手。”
1986年,白士明当选为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副会长,之后连任三届。
白士明参政议政的热情越来越高,只要是关于个体劳动者的会议,丢下生意也要参加,得了个“开会专业户”的称号。
2007年,白士明没有当选黑龙江省人大代表。此时,他经营着一家婚纱影楼,拥有500万资产。
2008年1月25日,白士明参加哈尔滨市工商局与私营企业、个协的联欢会,电视上回放着往届人大召开的场景,他看到后沉默不语,中途退场,回家后心脏病发作,次日凌晨去世。
“在经济建设中,由于我们没有经验,没有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这个必然王国,过去干了不少蠢事,到头来是我们自食其果,这是经济领域的异化。由于民主和法制的不健全,人民的公仆有时会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转过来做人民的主人,这是政治领域的异化,或者叫权力的异化。”
1983年3月7日,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学术报告会在中央党校礼堂举行,中宣部副部长周扬所作题为《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的报告中,有上述一段话。
不能哪个炕头热,就在哪儿睡
“经济改革的动力是‘一切向钱看’吗?”
《人民日报》1983年6月27日发表了一篇社论,题为《经济改革的动力是“一切向钱看”吗?》。社论中说:“实行经济改革,靠‘一切向钱看’刺激所谓‘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成为改革的真正动力,甚至还会成为改革的阻力、破坏力。”
其时,天津大邱庄党支部书记禹作敏在介绍大邱庄经验时说:“抬头向前看,低头向钱看,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
1986年12月30日,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严厉批判“有的经济学家讲‘一切向钱看’、鼓励职工‘斤斤计较’的错误”。
1992年,小平南巡后,《人民日报》上一篇文章题为《要发财,忙起来》。
“你这个记者好大胆,敢与我们的总书记吵嘴,该揪耳朵。”
1983年6月1日,中央召开民主党派会议。会上,胡耀邦提出了“毋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的口号。散会后,前来采访的新华社记者李尚志请示胡耀邦:能不能把这个对联写进报道中?“什么对联?”胡耀邦问。“就是‘勿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胡耀邦笑了笑,“那算什么对联,我不过是总结大家发言罢了。”由于胡耀邦是即席讲话,准确起见,李尚志把采访本递给他看。“有个字不对。”胡耀邦边说边用笔将“勿”改为“毋”。李尚志正准备离开,胡耀邦又把他叫了回来。“我还想改两个字。把‘致力’改成‘务期’,你看怎么样?”“不好。”李尚志非常干脆地答道。胡耀邦开玩笑说:“你这个记者这么厉害呀?我讲的顺口溜,我自己要改都不行吗?版权是我的嘛。”“不好就不要改嘛。”李尚志坚持自己的观点。其他领导人过来了,爱同记者开玩笑的中央书记处书记陈丕显笑着揪李尚志的耳朵:“你这个记者好大胆,敢与我们的总书记吵嘴,该揪耳朵。”
李尚志赶紧说:“不敢,不敢,我只是作为一个普通党员,向总书记提个建议。”他把刚才争论的内容向其他领导人作了汇报。他们也主张不改为好。胡耀邦哈哈大笑起来:“斗不过你们年轻人。好,就按你的意见办,不改啦。”
“不能把与领导同志意见不同说成是‘同党不保持一致’。”
路透社1983年12月报道,国家科委发表了一个“不寻常的开明的”汇报提纲,鼓励科学家们在不受政治干涉的情况下自由地讨论科学问题和学习外国同行的成果。汇报提纲中说:“在自然科学和技术工作中不要提反对精神污染。”“自然科学和技术是没有阶级性的,不要把当代人类创造的新成果当作异端邪说、资产阶级糖衣炮弹。”“不能把与领导同志意见不同说成是‘同党不保持一致’。”
“我们认为,我们经济上的领先地位并不能抵消我们政治上的落后面。我们愿意再次强调,我们对未来的自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现和平的而且有效的民主化。”
1983年10月5日,中英谈判期间,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香港大学学生会、香港工艺学校学生会以及英国香港学生联合会就香港问题致函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对于香港现状,信函中如是说。
信函中称:“这里有消息说,中国不会同意香港搞民主改革。颇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从过去历史中发现,阻碍香港民主化的是立法局和行政局的议员。英国在过去几年中没有给我们带来民主的信仰和民主的实践,这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我们关心的主要事情不是挑毛病,而是寻求建立一个能满足人民意愿,认真负责的政府。在这个政府中,决策人的权力应当真正由人民通过民主程序授予。我们认为,能否为建立这样一个政府创造有利条件取决于能否尽早解决主权上的争端和两国能否互相合作。”
在血泊中升起黎明的今天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这是北岛写于1976年的诗作《回答》中的头两句。1979年,《诗刊》3月号转载了《今天》创刊号上的这首诗,4月号又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
1978年12月23日,北岛、芒克在北京创建了民间刊物《今天》。在发刊词中,北岛写道:“在血泊中升起黎明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五彩缤纷的花朵,需要的是真正属于大自然的花朵,需要的是真正开放在人们内心的花朵。”
这一年,王家新刚进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就读,年初开学,他班上的北京同学纷纷带着《今天》到校。“诗还能这么写?”大家惊呼着,这本刊物迅速风靡校园。
1979年4月8日,《今天》在玉渊潭公园组织了第一次诗歌朗诵会,上千人参加,场面非常热闹。警察们在一旁观察动静。
1981年,《今天》被查禁,18个月中出了9期。
而此时,一个全民读朦胧诗的时代已经拉开了序幕,《朦胧诗选》成为当时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册的床头书。
多年后,在《今天三十年》一文中,北岛写道:“《今天》反抗的绝不仅仅是专制,而是语言的暴力、审美的平庸和生活的猥琐。”
“活着精忠报国,死了要孝敬父母。”
1979年10月22日,许世友将军给大儿子许光写了一封信:
许光:
邮去现金伍拾元整,用这笔钱给我买一口棺材。我死后不火化,要埋到家乡去,埋到父母身边,活着精忠报国,死了要孝敬父母。
我今年74岁了,身体很好,活到八九十岁,也只有十多年了,你们可以先作准备。
1985年初,许世友交代秘书给中共中央写报告,说自己来日不多,对组织别无他求,请求中央在他死后实行棺葬,理由是自幼参加革命,报效生母不够,活着尽忠,死了葬在老母坟边以尽孝道。
邓小平在报告上批示: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辞世。下葬时,灵柩里放了几件物品:他生前戴的欧米茄手表,天天听的半导体收音机,一瓶茅台酒,一支猎枪及100元人民币。
个体户
1980年12月11日,19岁的温州姑娘章华妹从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到了一份特殊的营业执照——工商证字第10101号。让她没想到的是,这张用毛笔填写并附有相片的营业执照,是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她本人则成为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合法的个体户。
当章华妹接到领证通知时,她却有点犹豫:领还是不领?领了,被登记在册,以后割资本主义尾巴,那一纸证书岂不成了证据?
章华妹的父亲对她说,国家说要改革开放,领了总不会有错。章华妹这才领了执照,把它高高挂起来。
之前,章华妹的同学见了她都把脸转过去。不久,社会上就有了这样的顺口溜:“政治上是光荣户,生产上是斗争户,倒不如去当个体户。”那一纸证书,成了光荣的证据。
“这可是上面批的第一家个体饭馆,你要好
data icon
真话
0.9
已售 0
472.28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