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一、家世
二、家庭状况
三、早年之教育
四、参加北伐学生敢死队
五、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及保定军校
六、志愿请求分发至新疆见习
七、第一次未去成新疆
八、回广西见习
九、剿匪与禁烟
一、统一广西(一)
一、统一广西(二)
二、两广统一
三、赴湖南劝唐生智参加革命军
四、誓师北伐
五、奉调为东路军前敌总指挥
六、克服杭沪
七、龙潭战役前国内政治军事之回顾
八、龙潭战役(十六年八月廿六至卅一日)
九、西征(一)
九、西征(二)
十、率师北上
一、抗日战前敌我情势之分析(一)
一、抗日战前敌我情势之分析(二)
二、向编遣会议提出军队实边之建议
一、抗日(一)
一、抗日(二)
一、抗日(三)
一、抗日(四)
二、淞沪会战
三、南京保卫战
四、徐州会战(一)
四、徐州会战(二)
四、徐州会战(三)
五、武汉会战(一)
五、武汉会战(二)
五、武汉会战(三)
五、武汉会战(四)
一、家世
我是广西省桂林县南乡山尾村人。据白氏族谱所载:“吾族始祖伯笃鲁丁系元朝进士,原籍江南江宁府上元县民,住水西门内。至元三年,以廉访副使莅任西粤,迨后致仕回籍,殁后葬金陵南门外,地名夏家凹。公之次孙永龄官名伯龄于明洪武十三年游宦部属,分发出京,又莅任粤西。龄偕兄弟永清、永秀等仍随入粤,因而落籍桂林,惟永秀公后代繁昌,相传明太祖禁止人民用外国姓,乃更伯为白,而白氏之传流自兹始矣!”自伯笃鲁丁公相传,至十五世我太高祖考榕华公,少时家贫,有志向学,乃由南乡进桂林城,到本家白某所开之商店佣工,在铺上半工半读,店主嘉其有志上进,鼓励他去考试,举于清朝乾隆甲午科,赐进士出身。曾任四川开县知县,调署茂州,直隶州知州。后年迈告归,定居桂林山尾村。
时榕华公署茂州,直隶知州,当地人烟稀少,农田害奸甚乡,尤以蚂蝗为最,人畜农作多被啮伤,耕地因而荒芜,蔓草丛生,人民生活非常艰苦。榕华公乃教民掘土造窑以烧石灰而以石灰散播田中,因发高热,蚂蝗蔓草为之烧死,而草灰又可作肥料,农产乃渐有收获,州民感戴不已,特载之于地方志中。此民国二十八年我任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驻于重庆时,中国回教协会开县支会之代表数人造访所面告。他们还告诉我:“榕华公笃信回教,于本县知事任内,协助教务甚力。曾题‘认主独一’之匾赠送开县清真寺。至今仍然悬挂寺中,邑人视同珍宝。”
二、家庭状况
榕华公之后裔,白佩、白玉皆科甲出身,或中举人或为秀才。递传至白氏族谱之第十八代,即我先考志书公。公别号友三,卅五岁时与桂林西乡罗锦圩马全记之大女公子结婚,即我先妣马氏,时年廿四。婚后生七男四女,夭折者男三人女一人,长成者男四人,即崇勋、崇伦、崇禧、崇祜,女三人,长女年妹适海,次女德贞适马,三女三妹适傅。
志书公自幼耕读,至十九岁准备应试,师事白石老师。因于书房习作联句所用之音韵与其师不尽相同,受不当之处罚,遂愤而弃儒从商,于桂林西乡苏桥圩开设永泰林商店,经营糖、油、豆、纸等什货,生意尚好。因所雇之账房李瑞芝操守不佳,于志书公患脑病归真后,掌握所有账目,以致债主至门相逼,而我家所放之外债,李氏悉据为私有。我兄弟因年幼不能接管店务,该店遂停止营业。家中变卖房田偿还债务,因而生活日趋困难。
三、早年之教育
清光绪廿四年,我行年五岁,就读于私塾,启蒙老师始为毛庆锡老师,继则为李玉田、白莲洲两老师。启蒙时,老师教我读《三字经》中之“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八句。嗣后,以《三字经》、《五言诗》、《千家诗》、《对子书》、《幼学琼林》、四书、《诗》、《书》、《礼》、《易》、《春秋》、《左传》等为教本。每日晨间须向先生背诵前一日所习之功课;每月初一、十五则须背诵所有教过之功课。背诵若有错误,其处罚方式轻则面斥,重则打手、罚站、罚跪等。我于私塾五年,在读书方面侥幸未受过处罚。
我九岁时,六弟崇祜(宗墨)六岁,共师事白莲洲。在书房中,有同村毛长林者,年十七。于同学中年龄最长,品德最坏,性情暴戾,常欺侮我兄弟二人。每月初一、十五他勒令同学供其金钱、食物,名之为进贡,其座位恰于书房通往厕所之间,同学路经该处,他若不高兴,动辄打人,名之为纳路税。我与六弟向憎恶其暴行。初一、十五既不“进贡”,大小便时绕道而行,避其凶锋。他见我们不屈服,气愤已极,常常责骂我弟兄,或殴打崇祜。我虽恼怒,因年龄幼稚不敢与之斗力,乃于崇祜密商非以智不能取胜。某日下午放学,乘毛下五级高之石阶时,我出其不意,在后用力一推,毛滚滚而下,我乘机踢之两脚,迅速跑开,藏于我家背后之山岩内,叫崇祜回家禀告我的父亲说明毛在书房之恶迹,以及我不得已而报复之经过。毛因面部、膝部受伤,流血甚多,毛之家人向父亲责难。父亲虽不满毛在书房横行无理之行为,但仍愿赔偿其医药费用。父亲对我因受辱而报复之行为则不予深究。毛之家长复向白莲洲老师报告,白虽明察事之起因,为维护纲纪,将我棍责,并告诫毛以后不准再欺侮同窗。此虽是我读书以来,第一次受处罚,然而毛之“纳贡”、“苛捐”亦因而取消,同学称快。
我十岁以后读毕四书五经,其中以《书经》之《洪范篇》最难记忆。某次,我反复诵读,不能熟记,而翌日恰为初一,又要背诵已学过之经书。我读至深夜,犹不能记,急得痛哭,当时母亲在旁做针线相陪,劝我休息,待晨间再早起诵读,必可熟记。翌日拂晓,母亲唤醒我再读,果然很快便能记忆,而旧功课亦一一及时温习完毕。我幼时读书,每当夜间温习,母亲必定相伴,见我有艰难之状,则予以劝慰,虽时隔数十年,昔日之慈颜懿训至今犹历历在目。
父亲见背,■叔志业公以蒙馆管教松弛,欲送我至六塘圩新成立之小学校。他亲自带我至罗锦圩见我八舅父马公小甫,请于送其子马献芝入学之便,连同送我及■姨孃之子白冠贤往六塘接受新式教育。我八舅父嫌贫爱富,只允我于其店中做学徒。■叔当场反对,立即带我回家。约同本村乡老,敦请白莲洲老师主持私塾,我于六弟崇祜就读年余。会吕元甫、吕伯刚、李仲义诸先生创立会仙小学,距我家约三华里,我与崇祜走读两年有余。
我十四岁考入陆军小学校(报名时为符合规定,虚报十五岁),全省报名千余人,只取一百廿名,我名列第六。蔡锷为总办,蔡是同盟会员,宣传革命思想。同学多受其薰陶纷纷剪发,以后于陆军中学中凡无辫者,几尽为广西学生。我入陆军小学不及三月,患恶性疟疾,忽冷忽热。半年过后,因功课旷废甚多,无法参加甄别试。蔡总办见我入学成绩优异未令退学。病延一年,家人以为长期如此殊非良策,不如医愈后再投考学校,于是决心向校方申请退学。
十六岁,我于六弟崇祜投考广西省立初级师范(当时师范分优初二级),以第二名录取。校长廖道传办学认真,同学莫不慑服。入学后,我因屡次考试名列第一,按照学校规定被选为领班生。
于师范,我与崇祜共宿一室,当时有同学何树信者,系桂林城内人,因成绩不能与我竞争,怀恨在心,常以“乡下人”取笑我与崇祜。我素不理会。一日,他乘我不在,至我室内以恶言詈骂宗墨。适我归来,问之何事?何云:“呸!乡下人!”我不禁大怒,以为大丈夫不可再受辱,狠狠地将何打倒地上,再踢他两脚以示惩罚。此为我做学生以来,第一次打架。何趋告校长,优初两级同学闻之皆来劝我见校长时不可承认打倒何某事,我以为一人做事一人当,未接纳众人之意见,并整理行李,对宗墨说:“若校方决定开除我,我立刻回家,汝务必努力读书。”诸同学因知何之为人,乃推举代表向校长陈情,说明何侮辱我之经过。后经校方调查事由之始末,以为我不该殴人,而何亦不该欺侮同学,我被记一大过了事。
四、参加北伐学生敢死队
在师范年余,辛亥革命爆发。我与陆军小学旧时同学多人,加入广西北伐学生敢死队。家中长辈闻之纷纷反对,我感于民族革命之大义,毅然随队北伐。家中派人至桂林北门城口把守,欲迫我回家。事为我所知,乃私将武器装具托交同队同学,我穿便衣由西门出城,绕经老人山、溜马山往北门城外与大队会合。
广西北伐学生军系私人志愿组成,不受国家薪饷。学生自备费用由桂林随协统赵恒惕所统领之广西混成协出发,每人发给七九步枪一支、子弹一百五十发、毛毡一张、黑呢外套一件、水壶饭盒杂囊等物。行军至全州、永州因沿途道路坎坷难行,我与多数同学之脚面皆为草鞋磨破,脚底亦为路石所梗伤。幸至永州,改乘民船,押解辎重取水道经湖南之祁阳、衡阳、湘潭等地。至长沙复改乘轮船经洞庭至湖北汉阳附近之蔡甸、梅子山参加南军阵营,与北军相峙。当时南北正酝酿议和,和战未定,故南军警戒前线甚严。我于夜间放哨,因天气寒冷,风雪交加,瞬时变成雪人。但我初上前线,内心兴奋无比,其热诚足以御外迫之寒气。
未几,南北停战。赵恒惕之混成协调驻湖北孝感,我们随之至孝感。学生军出征时因携带银钱衣装有限,战时又无法换洗,以致发蓬面垢,多有生虱者。驻于孝感,每当丽阳和暖之日,即是我们洗澡捉虱之时。后湖北都督黎元洪知我们穷困,特犒送酒肉,津贴每一学生十元银洋。我们为保持不受政府津贴之清誉,仅领其酒肉。此种苦干、硬干、死干之精神,赢得各方之赞佩。
五、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及保定军校
南北议和成功,各省之学生军均奉命解散,编入南京陆军入伍生队,至南京受入伍训练。半年期满,送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该校学科课程与旧制高中相同,军事课程以步兵典范令为主,为期三年。我毕业后,派往北苑卢永祥之第十师入伍半年,其目的要我们了解军营生活。入伍期满,升入保定军官学校。其间二年乃在训练我们成为青年初级之军官。其学科以战术、筑城、地形、兵器四大教程为主。毕业后,授以上士阶级,分发至部队当见习官半年,然后再升为少尉军官。与今日之制度略有不同。
六、志愿请求分发至新疆见习
保定毕业,我与徐培根、陆权等二十余位同学,自愿请求分发至新疆当见习官。大家想训练一支边疆新军,为巩固边防、增强国防之用。我动身之前,书禀先妣,并与诸兄弟辞别,言此行意在效法张(骞)班(超)立功异域之壮志。
七、第一次未去成新疆
比及北京,向训练总监部,按章领取旅费国币交通银票五百元。原定由京奉路经东北,转乘西伯利亚火车,沿土西铁路至阿里木铎,然后换公路至迪化报到。恰巧此时苏俄红军于列宁领导下,推翻尼古拉政权,白党谢米诺夫退据西伯利亚,我们无法经过西伯利亚,因而打算由陕甘出玉门关入星星峡。不料陈树藩盘踞陕西与北京政府为敌,不准我们通行。训练总监见无路可至新疆,改分发我们回广西原籍见习。我回广西被派至陆军第一师第三团。此我回广西之始,也是我第一次未实现去新疆之志愿。
(以上第一、二次访问)
八、回广西见习
民国五年,我与五六个同学被派回广西第一师第三团任见习官。当时,谭浩明为桂省督军,谭是陆荣廷之旧属。广西有新军新一师由陆荣廷之儿子陆裕光任师长,旧军有韦荣昌、林俊廷、韩彩凤、沈鸿英等之部队。这些旧军多半由广西巡防队编成,或由绿林匪帮招安而来者,因陆荣廷是绿林出身,由苏宫保(元春)招抚者,故陆主政广西,他很爱用招安政策。
在见习期间,广西为了护法,与湖南组织湘桂联军,谭浩明为联军总司令,出师援助湖南。部队行至汨罗江以北,被吴佩孚打败,乃退守衡阳、邵阳(宝庆)一带。会第一次直皖战争发生,吴因亟于调兵北上,遂与湘桂军议和,桂军乃回师广西。此后谭甚感桂军缺乏训练,谋求改良,由督军署成立模范营,委马晓军先生为营长,马毕业于日本士官第十四期,知道我们接受过正式教育,遂请求调我们至模范营。我初至模范营时,官职为代理少尉连副,因见习官规定为上士阶级见习半年,升少尉,不久升为中尉连副,再越民国六年晋升为第一连上尉连长。夏威为第二连连长,黄绍竑为第三连连长,张淦为第四连连长,黄旭初为副营长。模范营之学兵以高小初中毕业为主,亦有少数高中毕业或肄业者。训练期间为一年半。以后统一广西,此营之学兵多升为中下级军官,为广西建军之新干部。
九、剿匪与禁烟
广西西南之左江流域,如太平府属之绥渌、扶南、养利、上思、思乐等地,因为该属地瘠民贫,且在十万大山附近,匪患特别猖獗,谭督军知道模范营训练比较精良,特调往剿办。广西之匪势因政府历年惯用招安政策,兵来招安,兵去仍做土匪,故匪患益见严重。因为政府之力量强大时,匪徒即应招抚,相安一时。当匪帮力量强大时,又聚集为匪。此种招安政策不能收彻底之效果,结果变成了鼓励侥幸之徒购枪为匪,结队抢劫,待其势力蔓延,政府即招之出山,编巡防队长。做匪打劫,可以升官,这种鼓励莠民为匪政策,民众受害太深。每当政府派兵前往剿办时,匪徒最多缴土制的步枪即又得一自新证为护符,待官兵一退,匪徒又携密存之好枪横行于地方。古人所谓“宝刀买牛”,广西之情形则是“卖牛买枪”。广西民情剽悍,遍地皆山,匪徒若藏在山洞中,根本很难清剿。所以当时广西被形容为:“无处无山,无山无洞,无洞无匪。”
广西政府对待股匪采用招安政策,始自于陆荣廷做督军时。因陆在清代时,原为龙州县一名清兵,某日购买牛肉,在龙州乘船渡河适与法国领事同渡。所购之牛肉为领馆豢养之犬所吃,陆气愤至极,乃将该犬踢入水中。领事馆人员行文至县府,要求惩办陆荣廷,陆惧罪而逃,遂落入绿林。陆虽为匪,但他专入安南抢劫法国人、安南人,而将所获接济贫苦人家,所以甚得贫穷人民所拥戴,因而势力日益庞大。后陆为苏宫保(元春)所招抚,由队长而管带而边防督办。待辛亥起义,王芝祥以桂督相让,陆遂掌握了广西之军政大权。陆因自己是被招抚而起,所以他一当政,便惯用招安政策。谭浩明于陆为郎舅,而谭之发祥地也在边区,因而陆谭结合最坚固。
模范营既奉命剿匪,鉴于招安政策非长治久安办法,马营长于是开会商讨。我在会中坚决主张剿重于招。会中决议四连分别担任追剿任务,如有应招或俘虏之匪徒皆归我处置。当时我驻在扶南县之渠黎圩,匪招安数约二百以上,择其屡次招安之惯匪如谭鉴章者在苏宫保时即由小匪招安一直到老,约八十余人,实行管训由我负责。我用计将其全部除去。马闻之大惊,深恐陆、谭震怒,我说是我做的,愿负全责。马报告陆、谭,陆、谭见已成事实,幸未加责备。此后太平府所属各县道不拾遗,绥渌居民,为纪念马公剿匪之功,自动为马公建立生祠。从此招抚政策改为进剿政策。这是广西清乡剿匪史上一件大事,由我这一个小小连长创始。
匪、烟、赌是广西三大害。匪既肃清,赌当时我官卑职小无权禁止,但是我严厉推行政府禁烟之命令。
广西谭督军原本严禁种鸦片及吸鸦片。然而滇黔两省允许人民种烟,故运输经广西出广东、香港者为数不少。政府为税收之故,亦不能彻底禁止人民吸食。各地多有“谈话室”,实在便是吸烟室。且民间流传“吸烟可以避瘴气”之谬说,所以边地益发有瘾君子。当时,滇黔两省烟土运入广西之途径以“左右江—浔江—广州”,“龙州—钦廉—广州”两途为主。
人民因吸烟多憔悴不堪。驻扎在百色之巡防队因与烟商勾结,政府禁烟之命令常常形同具文。谭督军鉴于长久如此,将“无可用之兵”。他见模范营剿匪有功,年轻而有朝气,于是调我们至百色驻防。当时之模范营已扩编为团,编归广西陆军第一师,每团下属三个营。部队抵达百色后,马团长召集全团营连长会议,转达谭督军禁烟之意,要大家努力禁烟,为桑梓造福。
我这时还是连长,驻防于通云南之剥隘河流域。上自罗村口,下至禄丰圩为本连防地,我的连部在禄丰,派一排驻罗村口与云南之剥隘圩相对,该处居剥隘上游,为滇省运往广西方面之屯积地。我之一连是原模范营第一连,火力配备很强,有马匹、轻机枪等。
黔省烟土运入之途径,由黄绍竑负责查缉,黄部驻于田西附近之黄蓝逻里一带。黔烟多由驼马千百成群运至百色,换取食盐、棉纱等物。
滇烟之量与质比黔烟多而且好,不少商人向我活动,望我稍予以方便,皆为我回绝。烟商见我不为利所动,转而活动百色道尹黄成槁。黄是武鸣人,因与陆老帅同乡,故颇有声势。黄向马团长游说,马团长向我转达黄之意思,我以本团曾在百色会议中宣布奉谭督军之命禁烟而婉拒之,仍不许滇烟入广西。黄见马团长向我说也无效,乃令其警备队长私带道尹公署封条至云南剥隘由烟商购买之烟土,伪装为道尹公署所查封运回百色。途经罗村口,为我部下早已探听清楚,电告我详情,我知其必经禄丰,途沿河岸架设机枪。待其船至,强迫停船将烟与枪缴收。该队长拿出道尹公署封条,说是他道尹公署警备队长带兵,滇桂边境缉私查获,并非私烟。我说:“这批烟土明明于剥隘所购置,何
Content
一、家世
二、家庭状况
三、早年之教育
四、参加北伐学生敢死队
五、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及保定军校
六、志愿请求分发至新疆见习
七、第一次未去成新疆
八、回广西见习
九、剿匪与禁烟
一、统一广西(一)
一、统一广西(二)
二、两广统一
三、赴湖南劝唐生智参加革命军
四、誓师北伐
五、奉调为东路军前敌总指挥
六、克服杭沪
七、龙潭战役前国内政治军事之回顾
八、龙潭战役(十六年八月廿六至卅一日)
九、西征(一)
九、西征(二)
十、率师北上
一、抗日战前敌我情势之分析(一)
一、抗日战前敌我情势之分析(二)
二、向编遣会议提出军队实边之建议
一、抗日(一)
一、抗日(二)
一、抗日(三)
一、抗日(四)
二、淞沪会战
三、南京保卫战
四、徐州会战(一)
四、徐州会战(二)
四、徐州会战(三)
五、武汉会战(一)
五、武汉会战(二)
五、武汉会战(三)
五、武汉会战(四)
一、家世
我是广西省桂林县南乡山尾村人。据白氏族谱所载:“吾族始祖伯笃鲁丁系元朝进士,原籍江南江宁府上元县民,住水西门内。至元三年,以廉访副使莅任西粤,迨后致仕回籍,殁后葬金陵南门外,地名夏家凹。公之次孙永龄官名伯龄于明洪武十三年游宦部属,分发出京,又莅任粤西。龄偕兄弟永清、永秀等仍随入粤,因而落籍桂林,惟永秀公后代繁昌,相传明太祖禁止人民用外国姓,乃更伯为白,而白氏之传流自兹始矣!”自伯笃鲁丁公相传,至十五世我太高祖考榕华公,少时家贫,有志向学,乃由南乡进桂林城,到本家白某所开之商店佣工,在铺上半工半读,店主嘉其有志上进,鼓励他去考试,举于清朝乾隆甲午科,赐进士出身。曾任四川开县知县,调署茂州,直隶州知州。后年迈告归,定居桂林山尾村。
时榕华公署茂州,直隶知州,当地人烟稀少,农田害奸甚乡,尤以蚂蝗为最,人畜农作多被啮伤,耕地因而荒芜,蔓草丛生,人民生活非常艰苦。榕华公乃教民掘土造窑以烧石灰而以石灰散播田中,因发高热,蚂蝗蔓草为之烧死,而草灰又可作肥料,农产乃渐有收获,州民感戴不已,特载之于地方志中。此民国二十八年我任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驻于重庆时,中国回教协会开县支会之代表数人造访所面告。他们还告诉我:“榕华公笃信回教,于本县知事任内,协助教务甚力。曾题‘认主独一’之匾赠送开县清真寺。至今仍然悬挂寺中,邑人视同珍宝。”
二、家庭状况
榕华公之后裔,白佩、白玉皆科甲出身,或中举人或为秀才。递传至白氏族谱之第十八代,即我先考志书公。公别号友三,卅五岁时与桂林西乡罗锦圩马全记之大女公子结婚,即我先妣马氏,时年廿四。婚后生七男四女,夭折者男三人女一人,长成者男四人,即崇勋、崇伦、崇禧、崇祜,女三人,长女年妹适海,次女德贞适马,三女三妹适傅。
志书公自幼耕读,至十九岁准备应试,师事白石老师。因于书房习作联句所用之音韵与其师不尽相同,受不当之处罚,遂愤而弃儒从商,于桂林西乡苏桥圩开设永泰林商店,经营糖、油、豆、纸等什货,生意尚好。因所雇之账房李瑞芝操守不佳,于志书公患脑病归真后,掌握所有账目,以致债主至门相逼,而我家所放之外债,李氏悉据为私有。我兄弟因年幼不能接管店务,该店遂停止营业。家中变卖房田偿还债务,因而生活日趋困难。
三、早年之教育
清光绪廿四年,我行年五岁,就读于私塾,启蒙老师始为毛庆锡老师,继则为李玉田、白莲洲两老师。启蒙时,老师教我读《三字经》中之“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八句。嗣后,以《三字经》、《五言诗》、《千家诗》、《对子书》、《幼学琼林》、四书、《诗》、《书》、《礼》、《易》、《春秋》、《左传》等为教本。每日晨间须向先生背诵前一日所习之功课;每月初一、十五则须背诵所有教过之功课。背诵若有错误,其处罚方式轻则面斥,重则打手、罚站、罚跪等。我于私塾五年,在读书方面侥幸未受过处罚。
我九岁时,六弟崇祜(宗墨)六岁,共师事白莲洲。在书房中,有同村毛长林者,年十七。于同学中年龄最长,品德最坏,性情暴戾,常欺侮我兄弟二人。每月初一、十五他勒令同学供其金钱、食物,名之为进贡,其座位恰于书房通往厕所之间,同学路经该处,他若不高兴,动辄打人,名之为纳路税。我与六弟向憎恶其暴行。初一、十五既不“进贡”,大小便时绕道而行,避其凶锋。他见我们不屈服,气愤已极,常常责骂我弟兄,或殴打崇祜。我虽恼怒,因年龄幼稚不敢与之斗力,乃于崇祜密商非以智不能取胜。某日下午放学,乘毛下五级高之石阶时,我出其不意,在后用力一推,毛滚滚而下,我乘机踢之两脚,迅速跑开,藏于我家背后之山岩内,叫崇祜回家禀告我的父亲说明毛在书房之恶迹,以及我不得已而报复之经过。毛因面部、膝部受伤,流血甚多,毛之家人向父亲责难。父亲虽不满毛在书房横行无理之行为,但仍愿赔偿其医药费用。父亲对我因受辱而报复之行为则不予深究。毛之家长复向白莲洲老师报告,白虽明察事之起因,为维护纲纪,将我棍责,并告诫毛以后不准再欺侮同窗。此虽是我读书以来,第一次受处罚,然而毛之“纳贡”、“苛捐”亦因而取消,同学称快。
我十岁以后读毕四书五经,其中以《书经》之《洪范篇》最难记忆。某次,我反复诵读,不能熟记,而翌日恰为初一,又要背诵已学过之经书。我读至深夜,犹不能记,急得痛哭,当时母亲在旁做针线相陪,劝我休息,待晨间再早起诵读,必可熟记。翌日拂晓,母亲唤醒我再读,果然很快便能记忆,而旧功课亦一一及时温习完毕。我幼时读书,每当夜间温习,母亲必定相伴,见我有艰难之状,则予以劝慰,虽时隔数十年,昔日之慈颜懿训至今犹历历在目。
父亲见背,■叔志业公以蒙馆管教松弛,欲送我至六塘圩新成立之小学校。他亲自带我至罗锦圩见我八舅父马公小甫,请于送其子马献芝入学之便,连同送我及■姨孃之子白冠贤往六塘接受新式教育。我八舅父嫌贫爱富,只允我于其店中做学徒。■叔当场反对,立即带我回家。约同本村乡老,敦请白莲洲老师主持私塾,我于六弟崇祜就读年余。会吕元甫、吕伯刚、李仲义诸先生创立会仙小学,距我家约三华里,我与崇祜走读两年有余。
我十四岁考入陆军小学校(报名时为符合规定,虚报十五岁),全省报名千余人,只取一百廿名,我名列第六。蔡锷为总办,蔡是同盟会员,宣传革命思想。同学多受其薰陶纷纷剪发,以后于陆军中学中凡无辫者,几尽为广西学生。我入陆军小学不及三月,患恶性疟疾,忽冷忽热。半年过后,因功课旷废甚多,无法参加甄别试。蔡总办见我入学成绩优异未令退学。病延一年,家人以为长期如此殊非良策,不如医愈后再投考学校,于是决心向校方申请退学。
十六岁,我于六弟崇祜投考广西省立初级师范(当时师范分优初二级),以第二名录取。校长廖道传办学认真,同学莫不慑服。入学后,我因屡次考试名列第一,按照学校规定被选为领班生。
于师范,我与崇祜共宿一室,当时有同学何树信者,系桂林城内人,因成绩不能与我竞争,怀恨在心,常以“乡下人”取笑我与崇祜。我素不理会。一日,他乘我不在,至我室内以恶言詈骂宗墨。适我归来,问之何事?何云:“呸!乡下人!”我不禁大怒,以为大丈夫不可再受辱,狠狠地将何打倒地上,再踢他两脚以示惩罚。此为我做学生以来,第一次打架。何趋告校长,优初两级同学闻之皆来劝我见校长时不可承认打倒何某事,我以为一人做事一人当,未接纳众人之意见,并整理行李,对宗墨说:“若校方决定开除我,我立刻回家,汝务必努力读书。”诸同学因知何之为人,乃推举代表向校长陈情,说明何侮辱我之经过。后经校方调查事由之始末,以为我不该殴人,而何亦不该欺侮同学,我被记一大过了事。
四、参加北伐学生敢死队
在师范年余,辛亥革命爆发。我与陆军小学旧时同学多人,加入广西北伐学生敢死队。家中长辈闻之纷纷反对,我感于民族革命之大义,毅然随队北伐。家中派人至桂林北门城口把守,欲迫我回家。事为我所知,乃私将武器装具托交同队同学,我穿便衣由西门出城,绕经老人山、溜马山往北门城外与大队会合。
广西北伐学生军系私人志愿组成,不受国家薪饷。学生自备费用由桂林随协统赵恒惕所统领之广西混成协出发,每人发给七九步枪一支、子弹一百五十发、毛毡一张、黑呢外套一件、水壶饭盒杂囊等物。行军至全州、永州因沿途道路坎坷难行,我与多数同学之脚面皆为草鞋磨破,脚底亦为路石所梗伤。幸至永州,改乘民船,押解辎重取水道经湖南之祁阳、衡阳、湘潭等地。至长沙复改乘轮船经洞庭至湖北汉阳附近之蔡甸、梅子山参加南军阵营,与北军相峙。当时南北正酝酿议和,和战未定,故南军警戒前线甚严。我于夜间放哨,因天气寒冷,风雪交加,瞬时变成雪人。但我初上前线,内心兴奋无比,其热诚足以御外迫之寒气。
未几,南北停战。赵恒惕之混成协调驻湖北孝感,我们随之至孝感。学生军出征时因携带银钱衣装有限,战时又无法换洗,以致发蓬面垢,多有生虱者。驻于孝感,每当丽阳和暖之日,即是我们洗澡捉虱之时。后湖北都督黎元洪知我们穷困,特犒送酒肉,津贴每一学生十元银洋。我们为保持不受政府津贴之清誉,仅领其酒肉。此种苦干、硬干、死干之精神,赢得各方之赞佩。
五、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及保定军校
南北议和成功,各省之学生军均奉命解散,编入南京陆军入伍生队,至南京受入伍训练。半年期满,送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该校学科课程与旧制高中相同,军事课程以步兵典范令为主,为期三年。我毕业后,派往北苑卢永祥之第十师入伍半年,其目的要我们了解军营生活。入伍期满,升入保定军官学校。其间二年乃在训练我们成为青年初级之军官。其学科以战术、筑城、地形、兵器四大教程为主。毕业后,授以上士阶级,分发至部队当见习官半年,然后再升为少尉军官。与今日之制度略有不同。
六、志愿请求分发至新疆见习
保定毕业,我与徐培根、陆权等二十余位同学,自愿请求分发至新疆当见习官。大家想训练一支边疆新军,为巩固边防、增强国防之用。我动身之前,书禀先妣,并与诸兄弟辞别,言此行意在效法张(骞)班(超)立功异域之壮志。
七、第一次未去成新疆
比及北京,向训练总监部,按章领取旅费国币交通银票五百元。原定由京奉路经东北,转乘西伯利亚火车,沿土西铁路至阿里木铎,然后换公路至迪化报到。恰巧此时苏俄红军于列宁领导下,推翻尼古拉政权,白党谢米诺夫退据西伯利亚,我们无法经过西伯利亚,因而打算由陕甘出玉门关入星星峡。不料陈树藩盘踞陕西与北京政府为敌,不准我们通行。训练总监见无路可至新疆,改分发我们回广西原籍见习。我回广西被派至陆军第一师第三团。此我回广西之始,也是我第一次未实现去新疆之志愿。
(以上第一、二次访问)
八、回广西见习
民国五年,我与五六个同学被派回广西第一师第三团任见习官。当时,谭浩明为桂省督军,谭是陆荣廷之旧属。广西有新军新一师由陆荣廷之儿子陆裕光任师长,旧军有韦荣昌、林俊廷、韩彩凤、沈鸿英等之部队。这些旧军多半由广西巡防队编成,或由绿林匪帮招安而来者,因陆荣廷是绿林出身,由苏宫保(元春)招抚者,故陆主政广西,他很爱用招安政策。
在见习期间,广西为了护法,与湖南组织湘桂联军,谭浩明为联军总司令,出师援助湖南。部队行至汨罗江以北,被吴佩孚打败,乃退守衡阳、邵阳(宝庆)一带。会第一次直皖战争发生,吴因亟于调兵北上,遂与湘桂军议和,桂军乃回师广西。此后谭甚感桂军缺乏训练,谋求改良,由督军署成立模范营,委马晓军先生为营长,马毕业于日本士官第十四期,知道我们接受过正式教育,遂请求调我们至模范营。我初至模范营时,官职为代理少尉连副,因见习官规定为上士阶级见习半年,升少尉,不久升为中尉连副,再越民国六年晋升为第一连上尉连长。夏威为第二连连长,黄绍竑为第三连连长,张淦为第四连连长,黄旭初为副营长。模范营之学兵以高小初中毕业为主,亦有少数高中毕业或肄业者。训练期间为一年半。以后统一广西,此营之学兵多升为中下级军官,为广西建军之新干部。
九、剿匪与禁烟
广西西南之左江流域,如太平府属之绥渌、扶南、养利、上思、思乐等地,因为该属地瘠民贫,且在十万大山附近,匪患特别猖獗,谭督军知道模范营训练比较精良,特调往剿办。广西之匪势因政府历年惯用招安政策,兵来招安,兵去仍做土匪,故匪患益见严重。因为政府之力量强大时,匪徒即应招抚,相安一时。当匪帮力量强大时,又聚集为匪。此种招安政策不能收彻底之效果,结果变成了鼓励侥幸之徒购枪为匪,结队抢劫,待其势力蔓延,政府即招之出山,编巡防队长。做匪打劫,可以升官,这种鼓励莠民为匪政策,民众受害太深。每当政府派兵前往剿办时,匪徒最多缴土制的步枪即又得一自新证为护符,待官兵一退,匪徒又携密存之好枪横行于地方。古人所谓“宝刀买牛”,广西之情形则是“卖牛买枪”。广西民情剽悍,遍地皆山,匪徒若藏在山洞中,根本很难清剿。所以当时广西被形容为:“无处无山,无山无洞,无洞无匪。”
广西政府对待股匪采用招安政策,始自于陆荣廷做督军时。因陆在清代时,原为龙州县一名清兵,某日购买牛肉,在龙州乘船渡河适与法国领事同渡。所购之牛肉为领馆豢养之犬所吃,陆气愤至极,乃将该犬踢入水中。领事馆人员行文至县府,要求惩办陆荣廷,陆惧罪而逃,遂落入绿林。陆虽为匪,但他专入安南抢劫法国人、安南人,而将所获接济贫苦人家,所以甚得贫穷人民所拥戴,因而势力日益庞大。后陆为苏宫保(元春)所招抚,由队长而管带而边防督办。待辛亥起义,王芝祥以桂督相让,陆遂掌握了广西之军政大权。陆因自己是被招抚而起,所以他一当政,便惯用招安政策。谭浩明于陆为郎舅,而谭之发祥地也在边区,因而陆谭结合最坚固。
模范营既奉命剿匪,鉴于招安政策非长治久安办法,马营长于是开会商讨。我在会中坚决主张剿重于招。会中决议四连分别担任追剿任务,如有应招或俘虏之匪徒皆归我处置。当时我驻在扶南县之渠黎圩,匪招安数约二百以上,择其屡次招安之惯匪如谭鉴章者在苏宫保时即由小匪招安一直到老,约八十余人,实行管训由我负责。我用计将其全部除去。马闻之大惊,深恐陆、谭震怒,我说是我做的,愿负全责。马报告陆、谭,陆、谭见已成事实,幸未加责备。此后太平府所属各县道不拾遗,绥渌居民,为纪念马公剿匪之功,自动为马公建立生祠。从此招抚政策改为进剿政策。这是广西清乡剿匪史上一件大事,由我这一个小小连长创始。
匪、烟、赌是广西三大害。匪既肃清,赌当时我官卑职小无权禁止,但是我严厉推行政府禁烟之命令。
广西谭督军原本严禁种鸦片及吸鸦片。然而滇黔两省允许人民种烟,故运输经广西出广东、香港者为数不少。政府为税收之故,亦不能彻底禁止人民吸食。各地多有“谈话室”,实在便是吸烟室。且民间流传“吸烟可以避瘴气”之谬说,所以边地益发有瘾君子。当时,滇黔两省烟土运入广西之途径以“左右江—浔江—广州”,“龙州—钦廉—广州”两途为主。
人民因吸烟多憔悴不堪。驻扎在百色之巡防队因与烟商勾结,政府禁烟之命令常常形同具文。谭督军鉴于长久如此,将“无可用之兵”。他见模范营剿匪有功,年轻而有朝气,于是调我们至百色驻防。当时之模范营已扩编为团,编归广西陆军第一师,每团下属三个营。部队抵达百色后,马团长召集全团营连长会议,转达谭督军禁烟之意,要大家努力禁烟,为桑梓造福。
我这时还是连长,驻防于通云南之剥隘河流域。上自罗村口,下至禄丰圩为本连防地,我的连部在禄丰,派一排驻罗村口与云南之剥隘圩相对,该处居剥隘上游,为滇省运往广西方面之屯积地。我之一连是原模范营第一连,火力配备很强,有马匹、轻机枪等。
黔省烟土运入之途径,由黄绍竑负责查缉,黄部驻于田西附近之黄蓝逻里一带。黔烟多由驼马千百成群运至百色,换取食盐、棉纱等物。
滇烟之量与质比黔烟多而且好,不少商人向我活动,望我稍予以方便,皆为我回绝。烟商见我不为利所动,转而活动百色道尹黄成槁。黄是武鸣人,因与陆老帅同乡,故颇有声势。黄向马团长游说,马团长向我转达黄之意思,我以本团曾在百色会议中宣布奉谭督军之命禁烟而婉拒之,仍不许滇烟入广西。黄见马团长向我说也无效,乃令其警备队长私带道尹公署封条至云南剥隘由烟商购买之烟土,伪装为道尹公署所查封运回百色。途经罗村口,为我部下早已探听清楚,电告我详情,我知其必经禄丰,途沿河岸架设机枪。待其船至,强迫停船将烟与枪缴收。该队长拿出道尹公署封条,说是他道尹公署警备队长带兵,滇桂边境缉私查获,并非私烟。我说:“这批烟土明明于剥隘所购置,何
验证报告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 
白崇禧口述自传
576.39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