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空

王晨霞掌纹诊病系列三:手会说话

文档

0.9

已售 0
953.58KB

数据标识:D17207727792053543

发布时间:2024/07/12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第1节:前 言
第2节:祝由术——远古的心理疗法
第3节:《黄帝内经》说心理(1)
第4节:《黄帝内经》说心理(2)
第5节:为什么“怒伤肝”“悲胜怒”?
第6节:儒、医、易术中的心理治疗
第7节:道教修心之法(1)
第8节:道教修心之法(2)
第9节:道教修心之法(3)
第10节:佛家的心理大药——后悔药(1)
第11节:佛家的心理大药——后悔药(2)
第12节:佛家的心理大药——后悔药(3)
第13节:咒禁与心理调整(1)
第14节:咒禁与心理调整(2)
第15节:医学说手与心理(1)
第16节:医学说手与心理(2)
第17节:医学说手与心理(3)
第18节:现代医学的三个证据
第19节:皮纹、掌纹与脑细胞的发育(1)
第20节:皮纹、掌纹与脑细胞的发育(2)
第21节:皮纹、掌纹与脑细胞的发育(3)
第22节:婴儿的掌纹(1)
第23节:婴儿的掌纹(2)
第24节:婴儿的掌纹(3)
第25节:10岁左右“儿童期”掌纹与心理
第26节:20岁左右“青春期”掌纹与心理
第27节:30岁“而立之年”掌纹与心理
第28节:30岁人的掌纹特征
第29节:40岁人的掌纹特征
第30节:更年期自我心理调整
第31节:60岁人的掌纹特征
第32节:改善老人心理危机的方法
第33节:90岁人的掌纹特征(1)
第34节:90岁人的掌纹特征(2)
第35节: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1)
第36节: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2)
第37节: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3)
第38节: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4)
第39节: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5)
第40节: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6)
第41节: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7)
第42节: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8)
第43节: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9)
第44节: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10)
第45节: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11)
第46节:掌纹顺势治疗(1)
第47节:掌纹顺势治疗(2)
第48节:掌纹顺势治疗(3)
第49节:掌纹顺势治疗(4)
第50节:掌纹顺势治疗(5)
第51节:掌纹顺势治疗(6)
第52节:掌纹顺势治疗(7)
第53节:掌纹顺势治疗(8)
第54节:掌纹顺势治疗(9)
第55节:掌纹顺势治疗(10)
第56节:掌纹顺势治疗(11)
第57节:掌纹顺势治疗(12)
第58节:掌纹顺势治疗(13)
第59节: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1)
第60节: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2)
第61节:荨麻疹(1)
第62节:荨麻疹(2)
第63节:针对抑郁症的温馨提示
第64节:消化性溃疡(1)
第65节:消化性溃疡(2)
第66节:肺癌
第67节:如何消除压抑情绪的温馨提示(1)
第68节:如何消除压抑情绪的温馨提示(2)
第69节:如何消除压抑情绪的温馨提示(3)
第70节:经前期紧张综合征(1)
第71节:经前期紧张综合征(2)
第72节:经前期紧张综合征(3)
第73节:阳痿(1)
第74节:阳痿(2)
第75节:焦虑情绪导致的疾病与掌纹变化(1)
第76节:焦虑情绪导致的疾病与掌纹变化(2)
第77节:失眠(1)
第78节:失眠(2)
第79节:愤怒情绪导致的疾病与掌纹变化(1)
第80节:愤怒情绪导致的疾病与掌纹变化(2)
第81节:愤怒情绪导致的疾病与掌纹变化(3)
第82节:愤怒情绪导致的疾病与掌纹变化(4)
第1节:前 言
前 言
自从我研究掌纹以来,就经常有人神神秘秘地小声问我:掌纹到底能不能算命?开始,我也是疑疑惑惑的,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记得1995年去香港拜见南怀瑾先生时,我把这个疑惑向他请教,他朗朗一笑说:“你是研究掌纹的,如果你只研究了掌纹与疾病的关系,而没有揭示掌纹与命运的关系,那么,你的研究还不全面,你应该敢于同时开展研究啊!”南怀瑾先生的一番话,使我暗下决心:全面地研究掌纹与人体健康、思维活动、寿命长短的关系,勇敢地踏入所谓的封建迷信“禁区”,对于前人的各种说法,绝不轻易否定,也不断然接受,必须通过科学的数据证实。一定要拿出我的学术观点来!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我在研究掌纹与疾病的关系和掌纹与寿命的关系问题上,出版了《王晨霞说寿》、《王晨霞掌纹诊病治病》等著作。现在,我开始关注掌纹与心理活动的关系,并着手写这本书,我试图揭示手掌上这些可观的纹理与无形的心理、性格、习惯的内在关系,希望一步一步地去接近“命运”,揭示掌纹与命运之间的秘密,最终能够明确地回答朋友们的疑问。
就在我写这本书期间,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在这种重大的自然灾害后,无论是灾区的人们,还是前往灾区救灾的解放军、志愿者,都必然将面临着心理调整的课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心理疾病的发生,往往是在诱发心理疾病的重大事件发生的三个月到半年左右出现。所以,当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正是汶川地震发生后半年左右,我希望这本书对于受到地震打击的人们,在心理疾病的调整上能够有一点帮助。
出现在我们手掌上的,生物界中独一无二的人类“掌纹”,它究竟想告诉我们些什么秘密?是与宇宙万物沟通的特殊符号,还是个体生命世世代代遗传的密码?是现代科学正在揭开的基因面纱上的经纬,还是 ……?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使科学家们对与我们人体休戚与共的“掌纹”,必然产生浓浓的兴趣。掌纹的生成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了。但是掌纹与心理活动的关系,这些年还没有人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去揭示研究,对它的判断还是停留在上一个世纪的命理学的范畴里。
对于心理因素可以导致疾病的研究,隶属于社会科学中心理学的范畴,但是,由于心理历程的记录也会忠实地反映在掌纹上,所以,这些年在研究掌纹与脏器病变的过程中,我也同时积累和观察到了大量心理变化在掌纹上的规律,虽然还处在研究、探索、认证的初级阶段,但我愿把自己的一些研究心得公布出来,以便后学共同探讨。
现在西方有人提出一个新的理念:百分之七十的疾病,都有心理因素的参与。我鉴于自己三十多年的行医经历,完全同意这个说法。我认为,有些疾病是因为心理因素而诱发的,比如高血压病由于激动导致脑溢血;有些疾病是由于心理因素而加重的,比如胃炎由于焦虑导致胃溃疡;有些疾病是在解除了心理因素之后不药而愈的;有些疾病是在心理因素的作用下百药无效的。所以,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不论是内、外科,还是妇、儿科,我们每个医生在面对病人时,必须两手抓,一手抓药物治疗,一手抓心理调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提高治愈率。作为一个患者,必须要做到两个知情,一个是对于自己器质性脏器损坏程度的知情,一个是对于自己不良情绪心态的知情,只有这样才能够配合治疗而早日恢复健康。
通过这本书,我希望读者能够获得如何分析自己掌纹的知识,从而达到自我判断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的目的。
只有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时具备的人,才称得上健康。
只有健康的人才能长享太平盛世。
祝愿天下人都健康!
王晨霞
2008. 7. 16于昆明
古人说心理
在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的远古时代,治病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用言语、行为进行开导、说服。这种方法,开始由亲近的人随意而作,慢慢地从家族、部落、地区中涌现出威望较高的长者,或者由知识较多、经验丰富、能说会道的人,在某种仪式下,通过他们的方言、行为、舞蹈等方式为人治病。
第2节:祝由术——远古的心理疗法
祝由术——远古的心理疗法
中医心理学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而中医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的历史渊源,却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
早在远古时期的巫医祝由术就是人类最古老、最早的疾病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其实就是现代心理疗法的源头。
远古时代,人类过着野蛮的生活。肚子饿了,生吃些植物的果实、根、茎和兽类的肉。天气冷了,就把树叶、兽皮、羽毛这一类的东西披在身上,当做衣服穿。人们住在山洞里或大树上,这样的生活条件当然免不了疾病的侵袭。虽然他们在劳动中不断地改善生活,减少疾病,但是,仍有很多无法解决的疾病。他们的命运还主要掌握在自然手中,人们对自然的畏惧和崇拜,逐渐产生了“神”的观念,凡不可理解、无法解决的事,都归之于神。遇到了疾病灾难时,便乞求于神的护佑,以后逐渐产生以祷祝为职业的“祝由师”。
“祝由”的原意是“祷祝”鬼神,请告说事之“缘由”,故称“祝由”。远古时代的“祝由”活动,不光是针对病人,对于战争的胜负、自然灾害、种族的兴衰等等事情,都有“祝由”的活动,所以“祝由术”实质上就是我国古代人类和自然界、鬼神之间的一种精神沟通方法,是最早的、群体的心理安慰,心理疏导方法。通过“祝由”治病,只是“祝由术”的一个方面。
“祝由师”是通过能和鬼神相通的姿态给人信心,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远古时代的人类,将患病看作是神灵惩罚,恶魔作祟。因此,或是祈祷神灵的保佑、宽恕,或是采用驱鬼、避邪等手段来治疗疾病,“祝由师”就是利用了当时人类对于自然界的不可抗拒的现象的恐怖、崇敬心理,把自己扮演成可以与鬼神沟通的导体,获得了患者的信任,当他在演示与上天沟通的过程时,患者的心态高度地集中,并且处于绝对的至诚状态(现代医学证实,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可以增强免疫力)。这肯定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同时,根据史料我们可以看出,在远古时代,由于生存条件的原因,人类的寿命很短,只有15~30多年,而且所患的疾病,主要是因为节气变换导致的外感伤风,因为饮食不洁导致的消化不良,因为各种外伤导致的感染以及皮肤病等。这些病,在现代,不会造成生命的终结,而在当时,只能是凭借自身的抵抗力来碰运气了。当人在有了信心并且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人体的抵抗力就会增强,红血球、白血球,特别是淋巴细胞会大量地增多,这些细胞都可以杀死进入体内的各种细菌、病毒。“祝由”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利用了人类对于因无法控制痛苦,而产生的对自然力量的恐惧,因不知道痛苦原因,而对于鬼神的崇拜心理所诞生的最早的心理疗法,当然能够获得一些疗效。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实施“祝由术”的同时,在病人身边总是要生起一堆火的。根据当时的说法,火可以驱鬼避邪。从现代看来,不管是伤风感冒发烧,还是上吐下泻肚子痛,在火堆旁边烤出汗来,肯定是可以达到治疗效果的,就是在现在,医学治疗这些病时,依然没有离开“发汗”这一治疗原则,只不过是通过吃药发汗而已。其实在最早期的医疗活动中的“祝由术”中,不光蕴藏了“心理疗法”的雏形,而且是“物理疗法”、“药物疗法”的早期探索。如果我们仅仅用“迷信落后”来否定“祝由”,就是对我们祖先当时的科学进步的否定,对现代医学基础的否定,对于自己古老医学文化的否定,那才真正是无知的表现。
当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再用“祝由”这种方式来治病了,但是,利用病人的心理,采用一些“咒语”治病的方法,至今还是存在的,特别是流行在少数民族中。而且不光在中国,这种方法,散布在世界各地,例如东南亚的“降头术”、“扶乩术”,欧洲的“催眠术”,都可以看到“祝由”的影子。
在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的远古时代,治病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用言语、行为进行开导、说服。这种方法,开始由亲近的人随意而作,慢慢地从家族、部落、地区中涌现出威望较高的长者,或者由知识较多、经验丰富、能说会道的人,在某种仪式下,通过他们的方言、行为、舞蹈等方式为人治病。
据古书中记载的一个叫中庶子人说,他见过一位叫“苗父”的“祝由”高手,是一个“上古为医者”。 他的诊治手法和过程是非常奇特而超常的:他把菅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拿来编成席子,供病人和自己坐、卧,又用草把子扎成狗的模样。对于任何前来求助的病人,他都拿起一只草狗,面对北方,口中念念有词,但每一次治病都只念十个字。于是,无论是扶着来的,还是抬着来的病人,立刻就能康复如初。
苗父的治病手法要比当时的普通“祝由师”在治疗方法上更进了一步,他的方法简单了很多,也有效了很多。当时的“祝由师”在治病时,祝词繁复,手法繁琐。除了念咒,还要助之以画符、烧符、焚香、化纸等等,不一而足,并且通常只能治一些简单的病,而苗父只用一只草狗、十个字,就能治大小各种疾病。
苗父就是一个成功的“祝由医”了,因为他念的十个字就是祝祷的祷词。他那个特殊的席子和草狗,是用什么草药编成的,在病人身上会出现什么样的治疗效果,我们现在已经无从考究了,但是可以推测,席子和草狗的药效功能,肯定胜于那十个字,可是,当时的患者最信任的,却是那十个听不懂的字,正是因为自己听不懂,所以更相信鬼神听得懂,更坚信自己会在鬼神的帮助下痊愈,这就是心理疗法的功效。有了这种强大的心理暗示,席子和草狗的药效得到了最高的发挥,多么伟大的苗父啊!他应该是心理学的鼻祖了。
这些在医学萌芽时期的治疗方法,是世界各民族在文化发展初期的普遍现象,我国也不例外。我国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巫医并存的,早期是巫盛于医,根据现在的一些文献的记载,可以清楚地知道,在尧帝时代,“祝由”是医疗、预防疾病的主要手段,那个时代的著名医生叫“巫咸”,在史料上称他为“神医”,他就是用“祝由”的方法治病(“巫”在当时是一个职称,“巫咸”在今天就称为“咸医生”。根据《山海经》记载的著名巫医就有十几个,他们是: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号称“十巫”。《海内西经》记载六巫: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古书上说他们“皆操不死之药”。我把他们的名字留录此书,以示对他们的纪念)。所以我们常说“医巫同源”,就是说,今天的中国医生的根源来自当年医学先驱——“巫”。后来随着儒学的发展,医学在儒学的理论基础形成的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基础,从而医学从巫术中独立出来了,中医学诞生了。春秋时代,一个新的医学科学——中医药学建立了。
从我国文字的变化中,也可以看出原始医药发展的大概,古“殹”字有防役的意思,在巫祝盛行的时代,“殹”字下面加了一个“巫”字,而写作“毉”字了。后来,人们在储存粮食的过程中发明了酒,并把酒的功效应用到了医药上,酒成了制造药物的基本原料,“毉”字才变作了“醫”字。
第3节:《黄帝内经》说心理(1)
《黄帝内经》说心理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及自身的认识不断提高,医学心理学的思想也逐渐丰富起来。具有代表性的是《左传》,书云:“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后世思想家用“爱”来代替“好”,便成为“六情”说的典型提法。《说苑》、《山海经》等典籍中也记载了一些心理疗法的例子,这是中国传统心理疗法的萌芽时期。
据初步研究,《吕氏春秋》载文挚以“怒胜思”治愈齐王的病例,是中国古代情志相胜心理疗法的最早记录,但此时并没有系统的理论。而中医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的历史渊源,应追溯到2000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
《吕氏春秋?至忠篇》记载了这个事件。
齐国的齐闵王生了重病,让人去宋国请名医文挚来诊治。文挚看完病对太子说:这个病非得激怒闵王让他发怒了,病才可以好,但是他一发怒,会杀了我的。太子说:只要父王的病好了,我和母亲会以死保护你的。文挚就答应给闵王治病。第二天,他与太子去见闵王,就先做了三件让闵王不高兴的事情,闵王已经开始发怒了,这时,文挚不脱鞋,就直接登上闵王的床,故意踩着闵王的衣服,大大咧咧地问闵王的病情,闵王气得不理他,文挚就更加出言不逊,进一步地刺激闵王,闵王一怒而吐出堵在胸中的黏痰浊物,病好了。但是闵王还是认为文挚触犯了他,非要杀掉文挚,无论太子和皇后怎么说也不行。最后,闵王还是把文挚放到鼎里给蒸了,成了医学史上的一大冤案。吕不韦曾经感慨地说:给圣明的皇上做忠臣容易,给昏庸的皇上做忠臣,实在是太难了!
第4节:《黄帝内经》说心理(2)
成书于春秋战国至汉代中期的《黄帝内经》,探讨了心理学的若干基本问题。比如,人的心理现象与人的身体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联?喜怒哀
data icon
王晨霞掌纹诊病系列三:手会说话
0.9
已售 0
953.58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