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第1节:自序
第2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1)
第3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2)
第4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3)
第5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4)
第6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5)
第7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6)
第8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7)
第9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8)
第10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9)
第11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10)
第12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11)
第13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12)
第14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13)
第15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14)
第16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15)
第17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16)
第18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17)
第19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18)
第20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19)
第21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20)
第22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21)
第23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22)
第24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23)
第25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24)
第26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25)
第27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26)
第28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27)
第29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28)
第30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29)
第31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1)
第32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2)
第33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3)
第34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4)
第35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5)
第36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6)
第37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7)
第38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8)
第39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9)
第40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10)
第41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11)
第42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12)
第43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13)
第44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14)
第45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15)
第46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16)
第47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17)
第48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18)
第49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19)
第50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20)
第51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21)
第52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22)
第53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23)
第54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24)
第55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25)
第56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26)
第57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27)
第58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28)
第59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29)
第1节:自序
自序
这是一本让你终生受益的书,它将带给你的是世上最珍贵的礼物:“健康快乐100岁,天天都有好心情。”什么是好心情呢?就是好心加好情。好心是爱心、善心和真心;好情是友情、亲情和爱情。有了好心情,你会感到这个世界真美好,处处充满阳光,生活充满希望。你会全然忘却忧愁烦恼。
本书用浅显、生动的语言把最新的医学知识和理念编成“一听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灵”的百姓语言,平易近人,妙趣横生,使医学保健知识走入亿万民众心中,成为广大民众促进健康的有益指南。“实际行动的一步胜过一打纲领”。最好是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因为许多疾病起源于少年,植根于青年,发展于中年,发病于老年,预防为主,未雨绸缪,才是上策。所以要读书,有了知识,还要有感悟,最主要的是还要有行动。知,信,行,统一才有力量。
本书自2008年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一直位列各大新华书店畅销书排行榜,近年来,根据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常见疾病防治理念的更新,作者巡讲和著书中新观念的运用,对书里的内容、结构和文字进行了大部分的更新、删改和调整,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了一些如今经常发生的问题,在内容和风格上焕然一新,通俗、具体、生动、实用,使知识的灌输变成一种文化的滋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此书做成精装本,也算是我与大家共创和谐的身心和社会的行动。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有了健康就有希望,失去健康就失去一切,“脱贫致富三五年,一场大病回从前”,“爱妻爱子爱家庭,不爱健康等于零”。关注健康,这是最明智的投资。人生和时间一样,是一条单行线,犹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奔流到海,永不复返。古人说:“上医治未病。”让我们关爱自己,不要伤害自己;储蓄健康,不要透支健康,那么生活方式文明,生命之树常青,生命的春天将永远伴随我们一生。
洪昭光
2009年9月9日于北京
第2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1)
第一章
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
健康生活习惯就是4句话,16个字: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若能做到,高血压将减少55%,脑卒中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30%,整体寿命延长10年。
习惯与健康
生活中,一些看似很普通的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标准,一直难有统一的固定答案,最关键的是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比如锻炼时走路是向前走好还是倒退走好?是早晨锻炼好还是下午锻炼好?睡觉是南北向好还是东西向好?鸡蛋是多吃好还是少吃好?水果是带皮吃好还是削皮吃好?菠菜炒豆角是理想的膳食搭配还是不好的搭配?有人说多吃鱼补脑子又预防心脏病,有人说鱼肉含有重金属,越少吃越好。
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
有关健康的论点大体分三类:一是有医学论据的,国内外一致公认的,如:吸烟导致肺癌、冠心病,有害健康;高血压、高血脂造成心脑血管病,必须及早控制;肥胖引发代谢综合征;健康的四大基石等,这些都是可信的。二是没有任何科学论据的,如鸡血疗法、喝凉水疗法、红茶菌疗法、喝尿疗法等,这些不但无效,还伤害身体。三是有一些理论根据或临床实践,或由相关理论延伸的推测,但又没有医学论据或严格的临床实践证实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比如一天应吃15种食物,还是20种食物,还是30种食物?牛奶是早上喝好还是晚上喝好?空腹喝好还是进餐时喝好?是喝热的好还是凉的好?一天吃一个鸡蛋好还是两个鸡蛋好,还是两天吃一个鸡蛋好?食物是生吃营养好还是炖补营养好?这些问题是大量的、复杂的,也是最需要用辩证的观点,用科学的知识,结合不同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健康状态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动态的。还要看看作者的学术水平及经历,是否从事过本专业科研教学或临床实践。总之,人与人差异很大,不能“一刀切”,最高准则是“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地科学分析”。
健康“四个本”
20世纪医学更关注的是医疗,但21世纪医学更关注的是预防。
20世纪人们更多的是追求治病,21世纪更多的是追求健康。今天,在我们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时,我们更要真正把健康提到关系到国家国计民生的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
21世纪国家以人为本,人以健康为本,健康以预防为本,预防以教育为本。
我们医院有个病人,植物人4年,花了150万元,死后不到40公斤,放在停尸房里看着实在不行,说整一下容吧,用塑胶来填脸部,遗体告别时都认不出是他来了。你看他活着时多受罪。
我国60多岁的人平均每个人患6种慢性病。
我们现在有个大误区,什么误区呢?有病上医院,有病看大夫,把自己健康的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其实大错特错。医生有用吗?有用,可以帮助你,不过很有限,只占8%左右。美国一个心脏病专家说得好,一个病人,当你得病来找医生的时候,医生能给你的帮助很有限,而且任何医生的帮助都不能使病人恢复到得病以前的状态。因此好的医生是不让人得病的医生。
千金难买健康
“健康是金子”,这是1953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当年的世界卫生日主题口号,旨在号召人们关爱健康,珍爱生命,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命质量。如今,50多年过去了,健康变得更重要了。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7年社会蓝皮书,在调查的17个社会问题中,“看病难,看病贵”排名第一位。健康不仅仅是金子,健康还是节约、是和谐、是责任。
第3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2)
现在社会上还流行一句:“40岁以前毁,40岁以后养。”年轻的时候以为自己身体棒,能吃能玩能睡,累了睡一觉,身体不舒服,挺一挺就过去了。每天烟不离手,喝啤酒论箱,白酒论斤,KTV一唱就是半宿,打麻将一坐就是一天等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就像一条大船上的小虫子一样,一点一点就把大船蛀空了,等到有一天出海扬帆的时候,发现它已经无法拯救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沉入海底,就像当年的“泰坦尼克号”一样,酿成无可挽回的悲剧。
还有一些年轻人,背负着沉重的经济债,每天脑子中只想着“赚钱、赚钱”,早出晚归,周末、节假日用来加班,一心想着住大房子、开进口好车,在人前光鲜体面,恨不得把自己变成摇钱树。银行存折的零越来越多了,身体也差不多千疮百孔了。等到身体负荷过重,各个零件开始报警,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发现一切已经晚了。存折上的零都挪到医院的账房去了。我在很多场合都提到过一个观点,我们生命的主动权在自己的手中。为什么说健康是金子,健康宝贵?那是因为虽然人生的财富、地位、名誉、家庭都是很重要的,但是都是“0”,健康是“1”,有了健康就有了未来和希望,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是金子”这样一个说法。
健康的钥匙在自己手里,一个人本事再大,地位再高,荣誉再多,也是领导的,没有领导的爱护、关心和栽培,怎么有你的现在呢?成绩也是大家的,没有大家的齐心协力,怎么能够得到这些成绩呢?金钱是谁的?金钱是子女的,金山银山,你死了一分钱都带不走,你空空手来,也还得空空手走。荣誉是领导的,成绩是大家的,金钱是子女的,还有什么是自己的,只剩下身体是自己的了。
西方人很重视健康,他们提倡“储蓄健康、旅游保健”,中国很多人正好掉过来了,“储蓄金钱,透支健康”。健康是什么?是命啊!人的命有几条?就一条啊!透支健康,就意味着主动向死神靠拢。不用死神来拉走你,自己就送上门去了。
有一个病人36岁就患了脑血栓,花了十几万治病,住院几个月后出院,然后又回来住院。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他13岁开始抽烟,36岁时已经有23年的烟龄、18年的酒龄,还有十几年的麻将龄,他与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处处对着干,受伤害的只能是他自己。
还有一个同志半年花了50万,每天花费3000多,钱对他来说是小事。每天有6个护士照顾他,家里觉得不放心,又雇了3个保姆,还有自己两个女儿,加上老伴、住院医生、科主任,一天一共有14个人伺候着他,结果还是死了。14个人照顾、52万花着,也没能留住他一条命。
第4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3)
一个大款病人,亿万富翁,是8个公司的董事长,38岁。心肌梗死,经过医生抢救他的命是救活了。但他的心脏很薄,正常人10毫米,他才两个多毫米,跟牛皮纸一样。他的心脏很脆弱也很危险,平时还不能咳嗽,一咳嗽血管就会破,大便一使劲血管也会破。所以他不敢咳嗽,大便不能使劲,整天拄着拐棍,如履薄冰。有一天他来找我:“洪教授,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我百思不解。”我问:“你有什么问题百思不解呢?”他说:“为什么上帝对我这么不公平。我是老总,在单位很风光。人家38岁不得病,78岁都没得病,怎么我38岁轮到这么个要命的病,怎么我这么倒霉!”我说:“据我所知,上帝是最公平的,我讲的上帝是指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一样的,人世间很多事不公平,但上帝是公平的。你为什么得病,道理很简单,你违背了健康规律,规律是铁,谁碰谁流血。”
他的血被抽出来后立即就凝固了,因为他的血液太黏稠了;血放了8小时后,上面厚厚一层油,严重的高血脂病;他体重188斤,腰围3尺3寸半。
我对他说:“合理膳食,就是饮食要合理,你有钱,有条件,山珍海味,生猛海鲜,天天大吃大喝,所以体重188斤,这是因为你膳食不合理。适量运动,但你出门就‘奥迪’、‘奔驰’,你上二层楼都得坐电梯,你不运动。戒烟限酒,可你一天两包烟,顿顿都喝酒,烟酒无度。第四,心理平衡,你是8个公司的董事长,秘书多,事情多,天天电话、手机响声不断,挣了钱你就激动,赔了钱你就着急,你天天没有心理平衡。健康四大基石你条条对着干,你不得病,谁得病啊,健康一定远离你。”
要想做到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切实地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否则,看再多的书,听再多的讲座都没有用。生活中的许多点滴都是健康生活方式的表现,自己心里没把健康当回事,那只可能导致一种结果,健康躲你远远的。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资本
很多人认为健康与工作、赚钱是矛盾的,忙着工作、赚钱,哪有时间考虑健康;中年人承上启下,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任务重,还要养家,更顾不上自己的健康了。这实际上是错误的。有了健康才有事业和幸福,关键问题在于要有正确的观念。
工作的繁忙和家庭的重担都是每个人必经的人生阶段,繁重的工作往往使许多人顾不上关注自己的健康。实际上细细想来,工作是做不完的,为了更好地工作,为了更好地尽家庭成员的责任,自己必须拥有健康。有个健康的身体“支柱”,才能更好地扛起工作和家庭的两根“大梁”。
第5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4)
工作、赚钱与健康之间是有矛盾的,可当我们正确认识健康的重要性后,就不应该因为工作、赚钱损害健康,因为健康一旦损害,就失去了工作和赚钱的条件。在农村的贫困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是“因病致贫”的。因此,只有保护好健康,才能有创造财富的本钱,正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健康享受第二春
要避免两个“三联征”,世界各国都一样。
第一个“三联征”是来寒流后下雪天的第二天早上,“寒冷、劳累、清晨”致使冠心病发病率、猝死发生率最高,上午6点到11点,是“魔鬼时间”,这时候心脏血管负担最大;另外,清晨,经过一夜休息代谢,排尿,体液浓缩,血液最黏稠,而这时又是最紧张的时候,起床,洗漱,不要迟到!交感神经十分兴奋,血管收缩物质渐增,寒冷又加剧这种状况。此时心脏耗氧最多,血管中阻力大,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就容易造成猝死事件,很危险!所以,冬天来寒流的第二天早上应格外小心。第二个“三联征”,就是“饱餐、饮酒、兴奋(激动)”易造成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如果能做到这些,我们可以基本上达到健康老龄化。
人生分两阶段,60岁以前是第一个春天,60岁以后是第二个春天。人生第二个春天应该比第一个更辉煌、更美满、更幸福。因为第二个春天老年人经验更丰富、知识更渊博,大多不再为衣食、子女、名利操劳奔波。第二个春天要过得好,身体更健康,身体不健康那什么都谈不上。你看许多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在第二个春天取得的成就比第一个春天更大。西班牙画家毕加索85岁时,一年画了165张画;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80岁提出了大脑皮质条件反射学说;还有中国的陆游85岁时写的诗《示儿》流传千古;这些都是以健康的身体为基础。但如果身体不好,就谈不上第二个春天了。我们有个高血压引起并发症的病人,一天花销2200元钱医药费,几个月花了40万元。身上插着7根管子,气管也被切开,胃管、尿管一大堆,而且还有14个人伺候,为什么呢?因为一进监护室,至少6个护士,他觉得照顾不够,又请了3个保姆,两个女儿每天来,老伴也来,共12个人,医疗方面有住院大夫加上主任查房共14个。
所以,老年人身体健康,第二个春天就能带来辉煌,不健康就会带来痛苦。
廉价的预防换来无价的生命
我国的卫生开销非常大,2001年,中国因为健康问题损失了14000多亿元人民币。这是多少钱?对比一下大家就有概念了。长江三峡建设15年总投资才2000个亿。1块钱的预防投入可以减少8.59块钱的医疗费用支出。临床实践表明,又可以相应减少近百元的终末期抢救
Content
第1节:自序
第2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1)
第3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2)
第4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3)
第5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4)
第6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5)
第7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6)
第8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7)
第9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8)
第10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9)
第11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10)
第12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11)
第13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12)
第14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13)
第15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14)
第16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15)
第17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16)
第18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17)
第19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18)
第20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19)
第21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20)
第22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21)
第23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22)
第24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23)
第25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24)
第26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25)
第27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26)
第28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27)
第29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28)
第30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29)
第31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1)
第32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2)
第33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3)
第34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4)
第35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5)
第36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6)
第37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7)
第38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8)
第39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9)
第40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10)
第41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11)
第42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12)
第43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13)
第44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14)
第45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15)
第46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16)
第47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17)
第48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18)
第49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19)
第50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20)
第51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21)
第52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22)
第53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23)
第54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24)
第55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25)
第56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26)
第57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27)
第58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28)
第59节:警惕身边的健康杀手(29)
第1节:自序
自序
这是一本让你终生受益的书,它将带给你的是世上最珍贵的礼物:“健康快乐100岁,天天都有好心情。”什么是好心情呢?就是好心加好情。好心是爱心、善心和真心;好情是友情、亲情和爱情。有了好心情,你会感到这个世界真美好,处处充满阳光,生活充满希望。你会全然忘却忧愁烦恼。
本书用浅显、生动的语言把最新的医学知识和理念编成“一听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灵”的百姓语言,平易近人,妙趣横生,使医学保健知识走入亿万民众心中,成为广大民众促进健康的有益指南。“实际行动的一步胜过一打纲领”。最好是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因为许多疾病起源于少年,植根于青年,发展于中年,发病于老年,预防为主,未雨绸缪,才是上策。所以要读书,有了知识,还要有感悟,最主要的是还要有行动。知,信,行,统一才有力量。
本书自2008年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一直位列各大新华书店畅销书排行榜,近年来,根据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常见疾病防治理念的更新,作者巡讲和著书中新观念的运用,对书里的内容、结构和文字进行了大部分的更新、删改和调整,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了一些如今经常发生的问题,在内容和风格上焕然一新,通俗、具体、生动、实用,使知识的灌输变成一种文化的滋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此书做成精装本,也算是我与大家共创和谐的身心和社会的行动。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有了健康就有希望,失去健康就失去一切,“脱贫致富三五年,一场大病回从前”,“爱妻爱子爱家庭,不爱健康等于零”。关注健康,这是最明智的投资。人生和时间一样,是一条单行线,犹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奔流到海,永不复返。古人说:“上医治未病。”让我们关爱自己,不要伤害自己;储蓄健康,不要透支健康,那么生活方式文明,生命之树常青,生命的春天将永远伴随我们一生。
洪昭光
2009年9月9日于北京
第2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1)
第一章
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
健康生活习惯就是4句话,16个字: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若能做到,高血压将减少55%,脑卒中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30%,整体寿命延长10年。
习惯与健康
生活中,一些看似很普通的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标准,一直难有统一的固定答案,最关键的是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比如锻炼时走路是向前走好还是倒退走好?是早晨锻炼好还是下午锻炼好?睡觉是南北向好还是东西向好?鸡蛋是多吃好还是少吃好?水果是带皮吃好还是削皮吃好?菠菜炒豆角是理想的膳食搭配还是不好的搭配?有人说多吃鱼补脑子又预防心脏病,有人说鱼肉含有重金属,越少吃越好。
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
有关健康的论点大体分三类:一是有医学论据的,国内外一致公认的,如:吸烟导致肺癌、冠心病,有害健康;高血压、高血脂造成心脑血管病,必须及早控制;肥胖引发代谢综合征;健康的四大基石等,这些都是可信的。二是没有任何科学论据的,如鸡血疗法、喝凉水疗法、红茶菌疗法、喝尿疗法等,这些不但无效,还伤害身体。三是有一些理论根据或临床实践,或由相关理论延伸的推测,但又没有医学论据或严格的临床实践证实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比如一天应吃15种食物,还是20种食物,还是30种食物?牛奶是早上喝好还是晚上喝好?空腹喝好还是进餐时喝好?是喝热的好还是凉的好?一天吃一个鸡蛋好还是两个鸡蛋好,还是两天吃一个鸡蛋好?食物是生吃营养好还是炖补营养好?这些问题是大量的、复杂的,也是最需要用辩证的观点,用科学的知识,结合不同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健康状态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动态的。还要看看作者的学术水平及经历,是否从事过本专业科研教学或临床实践。总之,人与人差异很大,不能“一刀切”,最高准则是“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地科学分析”。
健康“四个本”
20世纪医学更关注的是医疗,但21世纪医学更关注的是预防。
20世纪人们更多的是追求治病,21世纪更多的是追求健康。今天,在我们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时,我们更要真正把健康提到关系到国家国计民生的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
21世纪国家以人为本,人以健康为本,健康以预防为本,预防以教育为本。
我们医院有个病人,植物人4年,花了150万元,死后不到40公斤,放在停尸房里看着实在不行,说整一下容吧,用塑胶来填脸部,遗体告别时都认不出是他来了。你看他活着时多受罪。
我国60多岁的人平均每个人患6种慢性病。
我们现在有个大误区,什么误区呢?有病上医院,有病看大夫,把自己健康的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其实大错特错。医生有用吗?有用,可以帮助你,不过很有限,只占8%左右。美国一个心脏病专家说得好,一个病人,当你得病来找医生的时候,医生能给你的帮助很有限,而且任何医生的帮助都不能使病人恢复到得病以前的状态。因此好的医生是不让人得病的医生。
千金难买健康
“健康是金子”,这是1953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当年的世界卫生日主题口号,旨在号召人们关爱健康,珍爱生命,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命质量。如今,50多年过去了,健康变得更重要了。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7年社会蓝皮书,在调查的17个社会问题中,“看病难,看病贵”排名第一位。健康不仅仅是金子,健康还是节约、是和谐、是责任。
第3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2)
现在社会上还流行一句:“40岁以前毁,40岁以后养。”年轻的时候以为自己身体棒,能吃能玩能睡,累了睡一觉,身体不舒服,挺一挺就过去了。每天烟不离手,喝啤酒论箱,白酒论斤,KTV一唱就是半宿,打麻将一坐就是一天等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就像一条大船上的小虫子一样,一点一点就把大船蛀空了,等到有一天出海扬帆的时候,发现它已经无法拯救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沉入海底,就像当年的“泰坦尼克号”一样,酿成无可挽回的悲剧。
还有一些年轻人,背负着沉重的经济债,每天脑子中只想着“赚钱、赚钱”,早出晚归,周末、节假日用来加班,一心想着住大房子、开进口好车,在人前光鲜体面,恨不得把自己变成摇钱树。银行存折的零越来越多了,身体也差不多千疮百孔了。等到身体负荷过重,各个零件开始报警,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发现一切已经晚了。存折上的零都挪到医院的账房去了。我在很多场合都提到过一个观点,我们生命的主动权在自己的手中。为什么说健康是金子,健康宝贵?那是因为虽然人生的财富、地位、名誉、家庭都是很重要的,但是都是“0”,健康是“1”,有了健康就有了未来和希望,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是金子”这样一个说法。
健康的钥匙在自己手里,一个人本事再大,地位再高,荣誉再多,也是领导的,没有领导的爱护、关心和栽培,怎么有你的现在呢?成绩也是大家的,没有大家的齐心协力,怎么能够得到这些成绩呢?金钱是谁的?金钱是子女的,金山银山,你死了一分钱都带不走,你空空手来,也还得空空手走。荣誉是领导的,成绩是大家的,金钱是子女的,还有什么是自己的,只剩下身体是自己的了。
西方人很重视健康,他们提倡“储蓄健康、旅游保健”,中国很多人正好掉过来了,“储蓄金钱,透支健康”。健康是什么?是命啊!人的命有几条?就一条啊!透支健康,就意味着主动向死神靠拢。不用死神来拉走你,自己就送上门去了。
有一个病人36岁就患了脑血栓,花了十几万治病,住院几个月后出院,然后又回来住院。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他13岁开始抽烟,36岁时已经有23年的烟龄、18年的酒龄,还有十几年的麻将龄,他与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处处对着干,受伤害的只能是他自己。
还有一个同志半年花了50万,每天花费3000多,钱对他来说是小事。每天有6个护士照顾他,家里觉得不放心,又雇了3个保姆,还有自己两个女儿,加上老伴、住院医生、科主任,一天一共有14个人伺候着他,结果还是死了。14个人照顾、52万花着,也没能留住他一条命。
第4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3)
一个大款病人,亿万富翁,是8个公司的董事长,38岁。心肌梗死,经过医生抢救他的命是救活了。但他的心脏很薄,正常人10毫米,他才两个多毫米,跟牛皮纸一样。他的心脏很脆弱也很危险,平时还不能咳嗽,一咳嗽血管就会破,大便一使劲血管也会破。所以他不敢咳嗽,大便不能使劲,整天拄着拐棍,如履薄冰。有一天他来找我:“洪教授,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我百思不解。”我问:“你有什么问题百思不解呢?”他说:“为什么上帝对我这么不公平。我是老总,在单位很风光。人家38岁不得病,78岁都没得病,怎么我38岁轮到这么个要命的病,怎么我这么倒霉!”我说:“据我所知,上帝是最公平的,我讲的上帝是指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一样的,人世间很多事不公平,但上帝是公平的。你为什么得病,道理很简单,你违背了健康规律,规律是铁,谁碰谁流血。”
他的血被抽出来后立即就凝固了,因为他的血液太黏稠了;血放了8小时后,上面厚厚一层油,严重的高血脂病;他体重188斤,腰围3尺3寸半。
我对他说:“合理膳食,就是饮食要合理,你有钱,有条件,山珍海味,生猛海鲜,天天大吃大喝,所以体重188斤,这是因为你膳食不合理。适量运动,但你出门就‘奥迪’、‘奔驰’,你上二层楼都得坐电梯,你不运动。戒烟限酒,可你一天两包烟,顿顿都喝酒,烟酒无度。第四,心理平衡,你是8个公司的董事长,秘书多,事情多,天天电话、手机响声不断,挣了钱你就激动,赔了钱你就着急,你天天没有心理平衡。健康四大基石你条条对着干,你不得病,谁得病啊,健康一定远离你。”
要想做到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切实地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否则,看再多的书,听再多的讲座都没有用。生活中的许多点滴都是健康生活方式的表现,自己心里没把健康当回事,那只可能导致一种结果,健康躲你远远的。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资本
很多人认为健康与工作、赚钱是矛盾的,忙着工作、赚钱,哪有时间考虑健康;中年人承上启下,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任务重,还要养家,更顾不上自己的健康了。这实际上是错误的。有了健康才有事业和幸福,关键问题在于要有正确的观念。
工作的繁忙和家庭的重担都是每个人必经的人生阶段,繁重的工作往往使许多人顾不上关注自己的健康。实际上细细想来,工作是做不完的,为了更好地工作,为了更好地尽家庭成员的责任,自己必须拥有健康。有个健康的身体“支柱”,才能更好地扛起工作和家庭的两根“大梁”。
第5节:好习惯是你的保健医生(4)
工作、赚钱与健康之间是有矛盾的,可当我们正确认识健康的重要性后,就不应该因为工作、赚钱损害健康,因为健康一旦损害,就失去了工作和赚钱的条件。在农村的贫困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是“因病致贫”的。因此,只有保护好健康,才能有创造财富的本钱,正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健康享受第二春
要避免两个“三联征”,世界各国都一样。
第一个“三联征”是来寒流后下雪天的第二天早上,“寒冷、劳累、清晨”致使冠心病发病率、猝死发生率最高,上午6点到11点,是“魔鬼时间”,这时候心脏血管负担最大;另外,清晨,经过一夜休息代谢,排尿,体液浓缩,血液最黏稠,而这时又是最紧张的时候,起床,洗漱,不要迟到!交感神经十分兴奋,血管收缩物质渐增,寒冷又加剧这种状况。此时心脏耗氧最多,血管中阻力大,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就容易造成猝死事件,很危险!所以,冬天来寒流的第二天早上应格外小心。第二个“三联征”,就是“饱餐、饮酒、兴奋(激动)”易造成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如果能做到这些,我们可以基本上达到健康老龄化。
人生分两阶段,60岁以前是第一个春天,60岁以后是第二个春天。人生第二个春天应该比第一个更辉煌、更美满、更幸福。因为第二个春天老年人经验更丰富、知识更渊博,大多不再为衣食、子女、名利操劳奔波。第二个春天要过得好,身体更健康,身体不健康那什么都谈不上。你看许多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在第二个春天取得的成就比第一个春天更大。西班牙画家毕加索85岁时,一年画了165张画;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80岁提出了大脑皮质条件反射学说;还有中国的陆游85岁时写的诗《示儿》流传千古;这些都是以健康的身体为基础。但如果身体不好,就谈不上第二个春天了。我们有个高血压引起并发症的病人,一天花销2200元钱医药费,几个月花了40万元。身上插着7根管子,气管也被切开,胃管、尿管一大堆,而且还有14个人伺候,为什么呢?因为一进监护室,至少6个护士,他觉得照顾不够,又请了3个保姆,两个女儿每天来,老伴也来,共12个人,医疗方面有住院大夫加上主任查房共14个。
所以,老年人身体健康,第二个春天就能带来辉煌,不健康就会带来痛苦。
廉价的预防换来无价的生命
我国的卫生开销非常大,2001年,中国因为健康问题损失了14000多亿元人民币。这是多少钱?对比一下大家就有概念了。长江三峡建设15年总投资才2000个亿。1块钱的预防投入可以减少8.59块钱的医疗费用支出。临床实践表明,又可以相应减少近百元的终末期抢救
验证报告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 
把好人生第一财富:活到百岁直通车
546.54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