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恩格斯传》序(1)
《恩格斯传》序(2)
再版前言(1)
再版前言(2)
人民和资产阶级运动的新纪元已经来到(1)
人民和资产阶级运动的新纪元已经来到(2)
烟雾弥漫的新兴工业城镇(1)
烟雾弥漫的新兴工业城镇(2)
虔诚和专制的工厂主家庭(1)
虔诚和专制的工厂主家庭(2)
力求扩大科学知识的强烈愿望(1)
力求扩大科学知识的强烈愿望(2)
力求扩大科学知识的强烈愿望(3)
不来梅商行好学不倦的练习生(1)
不来梅商行好学不倦的练习生(2)
不来梅商行好学不倦的练习生(3)
不来梅商行好学不倦的练习生(4)
初露锋芒的奥斯渥特(1)
初露锋芒的奥斯渥特(2)
初露锋芒的奥斯渥特(3)
同乌培河谷的信仰决裂(1)
同乌培河谷的信仰决裂(2)
同乌培河谷的信仰决裂(3)
大胆非议现存制度(1)
大胆非议现存制度(2)
大胆非议现存制度(3)
普鲁士王国炮手和柏林大学旁听生(1)
普鲁士王国炮手和柏林大学旁听生(2)
批判基督的哲学家谢林(1)
批判基督的哲学家谢林(2)
批判基督的哲学家谢林(3)
批判基督的哲学家谢林(4)
黑格尔哲学和博士俱乐部(1)
黑格尔哲学和博士俱乐部(2)
黑格尔哲学和博士俱乐部(3)
黑格尔哲学和博士俱乐部(4)
黑格尔哲学和博士俱乐部(5)
黑格尔哲学和博士俱乐部(6)
一个在势力和财富上无与匹敌的帝国(1)
一个在势力和财富上无与匹敌的帝国(2)
一个在势力和财富上无与匹敌的帝国(3)
走进英国生活的深处(1)
走进英国生活的深处(2)
走进英国生活的深处(3)
钻研英国历史和民族特性的成果(1)
钻研英国历史和民族特性的成果(2)
钻研英国历史和民族特性的成果(3)
钻研英国历史和民族特性的成果(4)
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1)
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2)
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3)
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4)
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5)
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6)
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7)
血气方刚的特利尔之子(1)
血气方刚的特利尔之子(2)
血气方刚的特利尔之子(3)
第一部共同的著作:《神圣家族》(1)
第一部共同的著作:《神圣家族》(2)
向人们宣传新的学说(1)
向人们宣传新的学说(2)
向人们宣传新的学说(3)
《恩格斯传》序(1)
萧灼基同志的《恩格斯传》,是解放以来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恩格斯学术传记。这部著作的出版,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可喜收获。它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具有开创的意义。
革命导师恩格斯的一生,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本书运用丰富的资料,紧密结合当时欧美各国阶级斗争、民族斗争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全面阐述了恩格斯光辉的革命历程,着重研究恩格斯在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参加1848—1849年革命运动,领导国际工人协会,支援巴黎公社革命事业,批判工人运动中各种假社会主义,指导欧美各国工人运动等重大政治事件、政治活动中的原则立场、斗争策略和杰出贡献,深刻而生动地向人们再现了恩格斯在长达半个世纪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中无私无畏、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形象。
恩格斯既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卓越的思想家。本书较深刻地探讨了恩格斯理论思想的发展,较详尽地分析了恩格斯一系列重要著作的写作背景、基本内容、主要观点和重大意义。本书对恩格斯的理论观点的概括和论述比较完整准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用具体的事例阐述了恩格斯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进取、永不停息的精神;他经常密切注视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作出新的理论概括,用新的研究成果代替由于实际情况发生变化而过时的观点,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科学共产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两位革命导师共同创建的。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理论创造,同马克思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本书用较多的篇幅阐述了两位革命导师在共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共同创建科学共产主义的漫长而艰苦的斗争历程中互相支持、团结战斗的动人事例。在马克思的伟大著作《资本论》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在《资本论》第二、三、四卷的整理和出版中,在《资本论》科学思想的传播中,在反击资产阶级学者的诽谤和维护《资本论》理论的斗争中,恩格斯花费了大量心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书向人们展示了恩格斯极其渊博的知识。他除了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以外,还广泛研究文学、语言学、历史学、军事学和各种自然科学,而且在他所研究的学科领域里,几乎都有独到的见解。本书在介绍这位科学大师的治学态度时,着重阐述他无比勤奋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作风。他既善于吸取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同时代人的科学成就,又善于刻苦钻研、深入探索、不断创新,是不畏艰险、勇攀科学高峰的光辉典范。
《恩格斯传》序(2)
在结构方面,本书也有较大特色。作者基本上按照恩格斯的革命历程安排全书章节,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时间顺序,而把一些内容相关的事件和活动适当集中。例如第九章《以应有的方式使摩尔永世长存》,集中介绍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深情厚谊和整理出版马克思遗著的丰功伟绩;第十章《国际工人运动有求必应的顾问》,集中介绍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对各国工人运动和工人政党的指导;第十一章《理论研究的新成果》,集中介绍恩格斯晚年的几部重要论著。这就使有关问题的联系较紧密,重点较突出,阐述较充分。
本书的篇幅虽较长,但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层次清楚、文字流畅,既有严肃的科学探讨,又穿插一些生动事例,读起来饶有兴味。
本书对广大读者,特别是对广大青年同志学习恩格斯崇高的无产阶级革命品质、坚定的革命立场、旺盛的革命精神和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论著,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都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萧灼基同志是一位中年经济学者。为撰写这部著作,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和研究经典著作,广泛搜集现时国内外有关的专著、论文和资料,认真吸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学者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和著作的学术成果。本书既是作者多年辛勤劳动的结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研究成就。它的出版,必将有助于理论界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和生平。希望萧灼基同志继续努力,在理论研究上不断有所进展。
宋涛
1985年元旦
再版前言(1)
2008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我们迎来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诞辰190周年纪念日,同时,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合作为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制定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共产党宣言》,问世至今已经整整160周年,而中国自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也走过了整整30年的风风雨雨。
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拙著《马克思传》的首版和《恩格斯传》的再版是我个人向两位革命导师致以崇高敬意的最好方式。
写作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术传记,是我多年的心愿。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在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学习时,就决心认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撰写革命导师的传记。几十年来,无论工作多么繁忙,这个愿望时时刻刻都在鞭策我、推动我、鼓励我去学习、探索和写作。1985年,在纪念恩格斯逝世90周年之际,我的《恩格斯传》首次与读者见面了。在随后的日子里,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社会事务增多,尤其是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认识不断取得重大突破,致使我的《马克思传》迟迟未能结稿,但是,这丝毫不能动摇我为革命导师写学术传记的决心。终于,在2008年这个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年份里,我的《马克思传》也付梓刊印了。与此同时,将我的《恩格斯传》再版,使这两本书同时与读者见面,一方面是了却我多年的心愿,更主要的是借此向两位革命导师致敬。
1985年出版的《恩格斯传》,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恩格斯学术传记,在当时引起了较大的轰动,开创性地填补了社会科学研究上的空白,并获得了北京大学优秀科研奖。之所以在时隔20多年后,重新再版《恩格斯传》,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纪念马克思诞辰190周年。在《马克思传》一书中,我详细记述了马克思一生的理论研究与革命活动,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创建过程。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建,并不仅仅是马克思一个人的事情,恩格斯也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就像恩格斯所说的:“我一生所做的是我被指定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做得还不错。”因此,马克思的理论研究与革命活动与恩格斯的大力支持是紧密相连的。例如,正是因为恩格斯的建设,马克思才放弃了早年坚持的“自我异化论”;也正是因为受到恩格斯的影响,马克思才开始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等等,这些都对马克思后来建立辩证唯物史观和创立剩余价值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对恩格斯学术思想和革命活动的研究,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必不可少的工作。
再版前言(2)
2.纪念《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160周年。《宣言》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完整而系统的阐述,它的问世标志着无产阶级的独立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形成。它是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导师共同智慧的结晶、共同劳动的成果。尽管恩格斯在1883年《宣言》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这个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但这恰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的谦虚品质和博大胸襟,它并不能抹杀恩格斯在《宣言》的写作和发表过程中以及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指导下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前进的旗帜,也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基石。同时,我们也要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用符合时代特征的观点建设新的学说体系,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发展和创新的思维中得以传承,能够更加有力地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我们能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有一个全面、系统、准确的认识。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因此,通过对恩格斯理论思想和革命历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这种认识。
4.《马克思传》和《恩格斯传》这两本书,在内容上既有分工,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马克思传》中描写的比较详细的内容,在《恩格斯传》中就相对简略,而在《马克思传》中描写的比较简略的内容,在《恩格斯传》中则有比较详细的记叙,两书有互相参照、互相补充的特点。例如,关于对伯恩斯坦的批判,《恩格斯传》的分析远比《马克思传》详尽;关于《哥达纲领批判》的相关内容,《马克思传》则远较《恩格斯传》具体;关于《资本论》的相关内容,《马克思传》主要是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资本论》的理论体系、核心内容等,《恩格斯传》则详细记叙了恩格斯在整理《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以及在捍卫《资本论》的科学性等方面所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这一版《恩格斯传》,文中的主要内容与1985年版基本相同,但是,在书后附录中有三篇比较精彩的书评,相信会对读者理解本书有较大帮助。
在本书的再版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责任编辑冯斌先生给予我巨大的鼓励与帮助,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的博士生董继华同志也做了许多工作,谨此致谢。
萧灼基
2008年5月于中海紫金苑
人民和资产阶级运动的新纪元已经来到(1)
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于1820年11月28日诞生在德国普鲁士邦莱茵省巴门市。
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正在迅速发展,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战胜了封建贵族的英、法资产阶级,用金钱的特权代替了以往一切个人特权和世袭特权,建立了自己的政治统治,扫清了发展经济的障碍。从此,资产阶级不再进步、不再革命。原来被反对封建制度的共同要求掩盖着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整个社会赖以旋转的轴心。19世纪30—40年代发生的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纺织工人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已经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同英、法比较,德国既缺少发达的工业,又缺少以发达的工业为前提的资产阶级统治,社会经济状况十分落后。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后,国家继续陷于四分五裂。36个大小不同的邦国各有自己的海关、税制和货币,未能形成发展资本主义所需要的统一的国内市场;把持各邦政治统治权的封建贵族实行反动的专制统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施加种种的限制和束缚;远离当时世界贸易要道大西洋的不利地理位置;16世纪以来不断卷入战争所造成的损失和破坏等等,是造成德国社会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那时,德国农村中封建土地所有制仍占统治地位,农奴没有得到真正解放;城市中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手工业,仍然盛行着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行会制度;刚刚出现的新式工业由于缺乏原料、市场和劳动力,未能长足进展。
但是,封建专制制度决不能阻挡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19世纪初期以来,以莱茵地区为典型的德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不断地有所发展,“随着财富的不断增多和贸易的不断扩展,资产阶级很快就达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它发现它的最重要的、日益增长的需要由于本国政治制度的妨碍而得不到满足,如国家被三十六个意图和癖好互相矛盾的君主所任意分割,封建压迫束缚着农业和与之相联系的商业;愚昧而专横的官僚统治对资产阶级的一切事务都严加监视”1。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与封建专制统治的尖锐矛盾,促使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人民和资产阶级运动的新纪元已经来到(2)
封建专制制度不仅压抑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给德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面临人民的革命斗争,各邦封建君主加强反动统治,剥夺群众政治权利,严密控制思想舆论,“在这里,一切知识的来源都在政府控制之下,从贫民学校、主日学以至报纸和大学,没有官方的事先许可,什么也不能说,不能教,不能印刷,不能发表。”1
身受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压榨的德国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生活艰难。无产阶级革命诗人维尔特的《饥饿之歌》,十分逼真地反映了他们的处境,表达了他们反抗和斗争的决心:
尊敬的国王陛下,
你可知道这惨事一桩?
星期一我们只吃了一点,
星期二我们就断了粮。
星期三我们只好挨饿,
星期四我们受尽了苦,
啊,差一点,差一点,
我们就饿死在星期五!
快叫人在星期六给我们,
烤些干净像样的面包,
不然,国王陛下,在星期天,
我们就要把你抓住吃掉。2
反动、腐朽、衰败的封建专制制度,引起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各阶级、各阶层人民的普遍不满和憎恨。德国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革命一触即发。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发出了全欧洲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信号。自此以后,德国各地不断发生起义和骚动,证明“人民和资产阶级的运动的新纪元已经来到”3。在即将到来的阶级较量中,“资产阶级准备推翻政府,无产阶级则准备随后再推翻资产阶级”4。
烟雾弥漫的新兴工业城镇(1)
国家的状况,时代的要求,对恩格斯的生活道路将发生深刻的影响。
(二)烟雾弥漫的新兴工业城镇
恩格斯的故乡莱茵省,风景秀丽,明媚多姿,处处散发着诱人的芳香。每年秋天的音乐节,一群群兴高采烈的男男女女,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用音乐表达自己最崇高、最神圣的感情,互相激励生活的勇气,尽情重温青春的欢愉。在三天节日期间,到处都是欢乐的气氛。“莱茵人天性十分活泼,他们的血液在血管里像新酿的莱茵酒一样轻快地流动,他们的眼睛总是敏锐地、愉快地注视着周围的世界。”1丰富多彩的生活,培养了恩格斯莱茵人的气质:“永远是那样开朗、那样坦率、真挚而无忧无虑,”2这种活泼愉快的性情使他青春永驻。
莱茵省又是德国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地区。19世纪初以来,这里由于煤铁资源丰富,水路交通方便,特别是受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深刻影响,封建农奴制已被消灭,贵族特
Content
《恩格斯传》序(1)
《恩格斯传》序(2)
再版前言(1)
再版前言(2)
人民和资产阶级运动的新纪元已经来到(1)
人民和资产阶级运动的新纪元已经来到(2)
烟雾弥漫的新兴工业城镇(1)
烟雾弥漫的新兴工业城镇(2)
虔诚和专制的工厂主家庭(1)
虔诚和专制的工厂主家庭(2)
力求扩大科学知识的强烈愿望(1)
力求扩大科学知识的强烈愿望(2)
力求扩大科学知识的强烈愿望(3)
不来梅商行好学不倦的练习生(1)
不来梅商行好学不倦的练习生(2)
不来梅商行好学不倦的练习生(3)
不来梅商行好学不倦的练习生(4)
初露锋芒的奥斯渥特(1)
初露锋芒的奥斯渥特(2)
初露锋芒的奥斯渥特(3)
同乌培河谷的信仰决裂(1)
同乌培河谷的信仰决裂(2)
同乌培河谷的信仰决裂(3)
大胆非议现存制度(1)
大胆非议现存制度(2)
大胆非议现存制度(3)
普鲁士王国炮手和柏林大学旁听生(1)
普鲁士王国炮手和柏林大学旁听生(2)
批判基督的哲学家谢林(1)
批判基督的哲学家谢林(2)
批判基督的哲学家谢林(3)
批判基督的哲学家谢林(4)
黑格尔哲学和博士俱乐部(1)
黑格尔哲学和博士俱乐部(2)
黑格尔哲学和博士俱乐部(3)
黑格尔哲学和博士俱乐部(4)
黑格尔哲学和博士俱乐部(5)
黑格尔哲学和博士俱乐部(6)
一个在势力和财富上无与匹敌的帝国(1)
一个在势力和财富上无与匹敌的帝国(2)
一个在势力和财富上无与匹敌的帝国(3)
走进英国生活的深处(1)
走进英国生活的深处(2)
走进英国生活的深处(3)
钻研英国历史和民族特性的成果(1)
钻研英国历史和民族特性的成果(2)
钻研英国历史和民族特性的成果(3)
钻研英国历史和民族特性的成果(4)
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1)
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2)
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3)
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4)
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5)
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6)
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7)
血气方刚的特利尔之子(1)
血气方刚的特利尔之子(2)
血气方刚的特利尔之子(3)
第一部共同的著作:《神圣家族》(1)
第一部共同的著作:《神圣家族》(2)
向人们宣传新的学说(1)
向人们宣传新的学说(2)
向人们宣传新的学说(3)
《恩格斯传》序(1)
萧灼基同志的《恩格斯传》,是解放以来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恩格斯学术传记。这部著作的出版,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可喜收获。它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具有开创的意义。
革命导师恩格斯的一生,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本书运用丰富的资料,紧密结合当时欧美各国阶级斗争、民族斗争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全面阐述了恩格斯光辉的革命历程,着重研究恩格斯在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参加1848—1849年革命运动,领导国际工人协会,支援巴黎公社革命事业,批判工人运动中各种假社会主义,指导欧美各国工人运动等重大政治事件、政治活动中的原则立场、斗争策略和杰出贡献,深刻而生动地向人们再现了恩格斯在长达半个世纪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中无私无畏、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形象。
恩格斯既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卓越的思想家。本书较深刻地探讨了恩格斯理论思想的发展,较详尽地分析了恩格斯一系列重要著作的写作背景、基本内容、主要观点和重大意义。本书对恩格斯的理论观点的概括和论述比较完整准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用具体的事例阐述了恩格斯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进取、永不停息的精神;他经常密切注视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作出新的理论概括,用新的研究成果代替由于实际情况发生变化而过时的观点,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科学共产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两位革命导师共同创建的。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理论创造,同马克思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本书用较多的篇幅阐述了两位革命导师在共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共同创建科学共产主义的漫长而艰苦的斗争历程中互相支持、团结战斗的动人事例。在马克思的伟大著作《资本论》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在《资本论》第二、三、四卷的整理和出版中,在《资本论》科学思想的传播中,在反击资产阶级学者的诽谤和维护《资本论》理论的斗争中,恩格斯花费了大量心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书向人们展示了恩格斯极其渊博的知识。他除了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以外,还广泛研究文学、语言学、历史学、军事学和各种自然科学,而且在他所研究的学科领域里,几乎都有独到的见解。本书在介绍这位科学大师的治学态度时,着重阐述他无比勤奋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作风。他既善于吸取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同时代人的科学成就,又善于刻苦钻研、深入探索、不断创新,是不畏艰险、勇攀科学高峰的光辉典范。
《恩格斯传》序(2)
在结构方面,本书也有较大特色。作者基本上按照恩格斯的革命历程安排全书章节,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时间顺序,而把一些内容相关的事件和活动适当集中。例如第九章《以应有的方式使摩尔永世长存》,集中介绍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深情厚谊和整理出版马克思遗著的丰功伟绩;第十章《国际工人运动有求必应的顾问》,集中介绍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对各国工人运动和工人政党的指导;第十一章《理论研究的新成果》,集中介绍恩格斯晚年的几部重要论著。这就使有关问题的联系较紧密,重点较突出,阐述较充分。
本书的篇幅虽较长,但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层次清楚、文字流畅,既有严肃的科学探讨,又穿插一些生动事例,读起来饶有兴味。
本书对广大读者,特别是对广大青年同志学习恩格斯崇高的无产阶级革命品质、坚定的革命立场、旺盛的革命精神和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论著,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都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萧灼基同志是一位中年经济学者。为撰写这部著作,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和研究经典著作,广泛搜集现时国内外有关的专著、论文和资料,认真吸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学者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和著作的学术成果。本书既是作者多年辛勤劳动的结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研究成就。它的出版,必将有助于理论界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和生平。希望萧灼基同志继续努力,在理论研究上不断有所进展。
宋涛
1985年元旦
再版前言(1)
2008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我们迎来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诞辰190周年纪念日,同时,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合作为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制定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共产党宣言》,问世至今已经整整160周年,而中国自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也走过了整整30年的风风雨雨。
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拙著《马克思传》的首版和《恩格斯传》的再版是我个人向两位革命导师致以崇高敬意的最好方式。
写作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术传记,是我多年的心愿。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在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学习时,就决心认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撰写革命导师的传记。几十年来,无论工作多么繁忙,这个愿望时时刻刻都在鞭策我、推动我、鼓励我去学习、探索和写作。1985年,在纪念恩格斯逝世90周年之际,我的《恩格斯传》首次与读者见面了。在随后的日子里,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社会事务增多,尤其是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认识不断取得重大突破,致使我的《马克思传》迟迟未能结稿,但是,这丝毫不能动摇我为革命导师写学术传记的决心。终于,在2008年这个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年份里,我的《马克思传》也付梓刊印了。与此同时,将我的《恩格斯传》再版,使这两本书同时与读者见面,一方面是了却我多年的心愿,更主要的是借此向两位革命导师致敬。
1985年出版的《恩格斯传》,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恩格斯学术传记,在当时引起了较大的轰动,开创性地填补了社会科学研究上的空白,并获得了北京大学优秀科研奖。之所以在时隔20多年后,重新再版《恩格斯传》,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纪念马克思诞辰190周年。在《马克思传》一书中,我详细记述了马克思一生的理论研究与革命活动,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创建过程。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建,并不仅仅是马克思一个人的事情,恩格斯也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就像恩格斯所说的:“我一生所做的是我被指定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做得还不错。”因此,马克思的理论研究与革命活动与恩格斯的大力支持是紧密相连的。例如,正是因为恩格斯的建设,马克思才放弃了早年坚持的“自我异化论”;也正是因为受到恩格斯的影响,马克思才开始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等等,这些都对马克思后来建立辩证唯物史观和创立剩余价值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对恩格斯学术思想和革命活动的研究,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必不可少的工作。
再版前言(2)
2.纪念《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160周年。《宣言》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完整而系统的阐述,它的问世标志着无产阶级的独立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形成。它是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导师共同智慧的结晶、共同劳动的成果。尽管恩格斯在1883年《宣言》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这个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但这恰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的谦虚品质和博大胸襟,它并不能抹杀恩格斯在《宣言》的写作和发表过程中以及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指导下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前进的旗帜,也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基石。同时,我们也要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用符合时代特征的观点建设新的学说体系,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发展和创新的思维中得以传承,能够更加有力地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我们能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有一个全面、系统、准确的认识。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因此,通过对恩格斯理论思想和革命历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这种认识。
4.《马克思传》和《恩格斯传》这两本书,在内容上既有分工,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马克思传》中描写的比较详细的内容,在《恩格斯传》中就相对简略,而在《马克思传》中描写的比较简略的内容,在《恩格斯传》中则有比较详细的记叙,两书有互相参照、互相补充的特点。例如,关于对伯恩斯坦的批判,《恩格斯传》的分析远比《马克思传》详尽;关于《哥达纲领批判》的相关内容,《马克思传》则远较《恩格斯传》具体;关于《资本论》的相关内容,《马克思传》主要是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资本论》的理论体系、核心内容等,《恩格斯传》则详细记叙了恩格斯在整理《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以及在捍卫《资本论》的科学性等方面所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这一版《恩格斯传》,文中的主要内容与1985年版基本相同,但是,在书后附录中有三篇比较精彩的书评,相信会对读者理解本书有较大帮助。
在本书的再版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责任编辑冯斌先生给予我巨大的鼓励与帮助,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的博士生董继华同志也做了许多工作,谨此致谢。
萧灼基
2008年5月于中海紫金苑
人民和资产阶级运动的新纪元已经来到(1)
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于1820年11月28日诞生在德国普鲁士邦莱茵省巴门市。
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正在迅速发展,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战胜了封建贵族的英、法资产阶级,用金钱的特权代替了以往一切个人特权和世袭特权,建立了自己的政治统治,扫清了发展经济的障碍。从此,资产阶级不再进步、不再革命。原来被反对封建制度的共同要求掩盖着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整个社会赖以旋转的轴心。19世纪30—40年代发生的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纺织工人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已经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同英、法比较,德国既缺少发达的工业,又缺少以发达的工业为前提的资产阶级统治,社会经济状况十分落后。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后,国家继续陷于四分五裂。36个大小不同的邦国各有自己的海关、税制和货币,未能形成发展资本主义所需要的统一的国内市场;把持各邦政治统治权的封建贵族实行反动的专制统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施加种种的限制和束缚;远离当时世界贸易要道大西洋的不利地理位置;16世纪以来不断卷入战争所造成的损失和破坏等等,是造成德国社会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那时,德国农村中封建土地所有制仍占统治地位,农奴没有得到真正解放;城市中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手工业,仍然盛行着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行会制度;刚刚出现的新式工业由于缺乏原料、市场和劳动力,未能长足进展。
但是,封建专制制度决不能阻挡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19世纪初期以来,以莱茵地区为典型的德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不断地有所发展,“随着财富的不断增多和贸易的不断扩展,资产阶级很快就达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它发现它的最重要的、日益增长的需要由于本国政治制度的妨碍而得不到满足,如国家被三十六个意图和癖好互相矛盾的君主所任意分割,封建压迫束缚着农业和与之相联系的商业;愚昧而专横的官僚统治对资产阶级的一切事务都严加监视”1。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与封建专制统治的尖锐矛盾,促使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人民和资产阶级运动的新纪元已经来到(2)
封建专制制度不仅压抑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给德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面临人民的革命斗争,各邦封建君主加强反动统治,剥夺群众政治权利,严密控制思想舆论,“在这里,一切知识的来源都在政府控制之下,从贫民学校、主日学以至报纸和大学,没有官方的事先许可,什么也不能说,不能教,不能印刷,不能发表。”1
身受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压榨的德国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生活艰难。无产阶级革命诗人维尔特的《饥饿之歌》,十分逼真地反映了他们的处境,表达了他们反抗和斗争的决心:
尊敬的国王陛下,
你可知道这惨事一桩?
星期一我们只吃了一点,
星期二我们就断了粮。
星期三我们只好挨饿,
星期四我们受尽了苦,
啊,差一点,差一点,
我们就饿死在星期五!
快叫人在星期六给我们,
烤些干净像样的面包,
不然,国王陛下,在星期天,
我们就要把你抓住吃掉。2
反动、腐朽、衰败的封建专制制度,引起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各阶级、各阶层人民的普遍不满和憎恨。德国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革命一触即发。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发出了全欧洲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信号。自此以后,德国各地不断发生起义和骚动,证明“人民和资产阶级的运动的新纪元已经来到”3。在即将到来的阶级较量中,“资产阶级准备推翻政府,无产阶级则准备随后再推翻资产阶级”4。
烟雾弥漫的新兴工业城镇(1)
国家的状况,时代的要求,对恩格斯的生活道路将发生深刻的影响。
(二)烟雾弥漫的新兴工业城镇
恩格斯的故乡莱茵省,风景秀丽,明媚多姿,处处散发着诱人的芳香。每年秋天的音乐节,一群群兴高采烈的男男女女,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用音乐表达自己最崇高、最神圣的感情,互相激励生活的勇气,尽情重温青春的欢愉。在三天节日期间,到处都是欢乐的气氛。“莱茵人天性十分活泼,他们的血液在血管里像新酿的莱茵酒一样轻快地流动,他们的眼睛总是敏锐地、愉快地注视着周围的世界。”1丰富多彩的生活,培养了恩格斯莱茵人的气质:“永远是那样开朗、那样坦率、真挚而无忧无虑,”2这种活泼愉快的性情使他青春永驻。
莱茵省又是德国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地区。19世纪初以来,这里由于煤铁资源丰富,水路交通方便,特别是受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深刻影响,封建农奴制已被消灭,贵族特
验证报告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 
恩格斯传
498.7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