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颜

幼儿健康:医生爸爸、药剂师妈妈的育儿经

文档

0.9

已售 0
666.75KB

数据标识:D17207287653566051

发布时间:2024/07/12

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第1节:序言(1)
第2节:序言(2)
第3节:打开我们的药箱(1)
第4节:打开我们的药箱(2)
第5节:01 爸爸得了公鸡综合症!
第6节:02 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1)
第7节:02 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2)
第8节:02 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3)
第9节:02 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4)
第10节:02 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5)
第11节:03 第二次生产之痛(1)
第12节:03 第二次生产之痛(2)
第13节:04 孩子不是不能喘气嘛!
第14节:05 那个孩子好像是瞎子
第15节:06 脑袋为什么歪着呢?
第16节:07 在这个提倡奶粉哺乳的社会,我备受打击啊!
第17节:08承敏,噌!过关!(1)
第18节:08承敏,噌!过关!(2)
第19节:09 哭声这么大,难道养了个花木兰?
第20节:10 呼啦啦,呼啦啦,小鬼出来沐浴啦
第21节:11 一直到她能穿露脐装!(1)
第22节:11 一直到她能穿露脐装!(2)
第23节:12 干吗那么死盯着屎尿布?(1)
第24节:12 干吗那么死盯着屎尿布?(2)
第25节:13 伤痛的打针记忆(1)
第26节:13 伤痛的打针记忆(2)
第27节:13 伤痛的打针记忆(3)
第28节:14 半夜哭闹鬼
第29节:15 咿呀咿呀,呀呀学语忙(1)
第30节:15 咿呀咿呀,呀呀学语忙(2)
第31节:16 士兵李承敏前来报到!
第32节:17 鼻屎真烦人
第33节:18 孩子眼上下起了鹅毛大雪!
第34节:19 一定要不舒服的时候才吃补药吗?
第35节:20 营养剂是啥?(1)
第36节:20 营养剂是啥?(2)
第37节:21 亲切的药剂师小姐(1)
第38节:21 亲切的药剂师小姐(2)
第39节:22 怎么和不会说话的孩子交流?
第40节:23 提高亲密感的战略科目:按摩(1)
第41节:23 提高亲密感的战略科目:按摩(2)
第42节:24 奇应丸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
第43节:25 屁股上起火了(1)
第44节:25 屁股上起火了(2)
第45节:26 异位性皮炎,无处可逃(1)
第46节:26 异位性皮炎,无处可逃(2)
第47节:27 真是不干不净好养活
第48节:28 脾脏的武器也是脾脏的杀手(1)
第49节:28 脾脏的武器也是脾脏的杀手(2)
第50节:29 抢夺饭桌!(1)
第51节:29 抢夺饭桌!(2)
第52节:30 赏樱花,患感冒(1)
第53节:30 赏樱花,患感冒(2)
第54节:30 赏樱花,患感冒(3)
第55节:31 天哪,耳朵里化脓了!(1)
第56节:31 天哪,耳朵里化脓了!(2)
第1节:序言(1)
医生爸爸,药剂师妈妈的育儿经
-0~2岁婴幼儿常见病家庭诊疗手册
致谢
此书不是我一个人的作品,而是我和我采访过的所有人的共同结晶。
在此我谨向成书过程中倾注心血的东亚日报的郑成姬、李振宁部长,采访过程中不吝言辞,颇多指教的小儿科医生郑佑民、夏政勋、郑海益、张勋老师,大韩幼儿科学会和各个大学医院的小儿科教授,五官科、皮肤科的诸多同仁、大夫,深表谢忱。
序言
没有万事俱备的父母
我们家大丫头承敏刚出生那天,看着眼前这个闭眼酣睡的柔软的小生命,我口出豪言:"为了孩子,我可以豁上性命!"并暗自立志:"嗯哪,可得要好好养呐。"是不是所有的爸爸都是从这个时刻开始立志成为"超男"的呢。
虽说我和老婆也隐隐地担忧:"这孩子可怎么来养啊?"但是为人父母的小小自信还是有的。毕竟,我在妇产科和小儿科实习过,接触过很多新生儿。老婆呢,不仅习读了育儿书,还因为自己的药剂师出身,有科班功底,所以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没什么大的惧怕。
可是我们的孩子最终没有自然分娩成功,而是剖腹产生下的,这个意外让我们大跌眼镜,也让我们意识到育儿这件事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
孩子出生了,理所当然是要被母亲抱着喂奶的,可是承敏出生都一个半月了,一看见母亲的乳头就呕吐。这先不说,本来完全可以躲过的黄疸终究也没逃脱,为此不得不住了一周的院。
她出生后六个月间我们俩没睡个囫囵觉,更要命的是有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接踵而来,让我们小夫妻俩惶恐不已。诸如给孩子洗澡,换尿布……虽说都是小事,可也要一一从头学起不是?
起初我照顾承敏的样子和那些电影中惯常见到的刚刚升任爸爸的男人一样狼狈。很长一段时期里,承敏只要我抱着就哇哇大哭。还记得第一次给奶瓶消毒,我傻头傻脑地,还没把瓶盖和瓶子分开,就一下子全扔热水里了,直接结果是把奶嘴给烫化了。
在"上岗"一段时间后,我慢慢学会了通过孩子的哭声、脸上的表情来判定是该喂奶了,还是该换尿布了,要不就是消化不好,小家伙郁闷了,等等。就是白天在单位上班,我也是时时刻刻惦记着孩子,不时给老婆大人打电话,仔细询查。
"啊呀,师兄,养孩子真是累。不停地换尿布啊……还昼夜颠倒,到了晚上简直痛苦死了。"
承敏出生一个多月的时候,我约师兄一起吃午饭,席间我朝师兄大吐苦水。没想到师兄回道:"就你,一大夫!你老婆,一药剂师,还怕啥啊?!"接着举起酒杯,建议道:"要是你们都说不懂,还觉得苦恼的话,搁一般人身上怎么办啊?我觉着吧,你正好可以把你的育儿过程、中间发生的事、需要的医学知识融合到一起,开个专栏!"我最终听从了师兄的话,一点一点坚持了下来,成果就是东亚日报上分30次登出的"医生爸爸和药剂师妈妈的育儿日记",也就是您眼前的这本书。
我们俩在每次承敏有新情况时,就好像分配了新任务一样,紧急出动,四处查询医学书籍,甚至动用电话和网络,向"过来人"请教。而且我还仰仗自己医学记者的身份,近水楼台先得月,有问题就向相关专家咨询,充分利用了手头资源!
当然,事实上我们俩交出的答卷并不都是标准答案。譬如在断奶初期是忌给孩子喂甜味过重的水果的?我们总是因为孩子爱吃、好喂等理由把什么草莓、橘子等都喂给孩子,以至于再喂那些寡淡无味的蔬菜粥时,孩子理都不理;还有,喂完牛奶后立马哄孩子入睡对孩子的牙齿很不好,可我俩觉得这样孩子比较容易入睡,所以直到孩子15个月大,我都没给孩子断过奶瓶。
当时能做的真是竭尽所能了,但还是留下了不少遗憾。
看看周边家孩子和我们家承敏年龄相仿的年轻夫妇,读读来自读者的信件和网络上的很多疑问,我不由感觉到育儿中的很多错误和很多感受都是在重复上演的。
第2节:序言(2)
当育儿战役打响的那一刹那,世上所有初为人父人母的人多少都会有些惶恐、紧张、手足失措。究竟有没有一本书来给他们提供指导?想到我们作为"过来人",完全可以通过我们的经历和医学知识为他们提供指导,这本书便如此出炉了。
为了把我们的感受更真实地传达给读者,很多我们犯过的错,一些想当然的做法,虽然很丢面子,但我们还是鼓足勇气拿出来分享。有异议或者已经变化的医学知识我们也都分门别类进行了整理,并找相关专家给予了准确解答。我做药剂师的太太也把育儿需要的药品逐一作了整理,我们没有效仿百科辞典罗列各种病状,而是根据我们的实战经验,选取了我们认为最重要的部分写进书中。
整本书的成书过程,我们弃用艰深专业的用语,力求写得通俗简明。而且我们最终的落脚点既非医生也非药剂师,而仅仅是孩子的父母--我们,站在孩子父母的立场,来为所有初为人父人母的人提供最现实的解决方法。书中,我们没有大声空喊一句"不要吃什么什么药!"而是以我们的切身经历告诉你,当在周末的深夜,你的孩子生病时你应该怎么办。
开始连载育儿日记后,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家老大承敏已有五岁,也开始上幼儿园了。去年夏天出生的老二现在也会抓东西了,于是我接着在东亚日报上以"我们家老二"的名字开了专栏,因为有养育承敏的经验,终于摘掉了"新手上路,请多多关照"的牌子,但是养儿真是不易,为人父母便意味着要跨越到更成熟的阶段,这样的体验几乎每天都会遇到。
真心希望这本书能对你的育儿有诸多帮助,这里有苦也有甜,我们也希望借此书来传达对我们的女儿承敏、智远的爱,她们正在一天天长大。
2006年3月 李真汉 金太希
开始前,先打开我们的药箱!
每个家庭里都会有个医药箱吧?让我们打开来看看!除了爸爸妈妈用的药,孩子的药又有什么呢?你家的药箱,您是把它视作生活的必需品呢,还是只是因为先前吃剩下了,就留着备作他用呢?我建议您先确认下这些药有没有过期,再去附近的药店确认下用法和用量。先给您秀一下我家的药箱吧! 因为我们经常和药品打交道,所以家里贮备的药品也都超出了必需品的范围。
药品不是可以分而食之的食物
有一次我家宝贝承敏和她外婆同时得了感冒,她外婆很慷慨地要和她分享感冒药,后来量不够了她就让我们给买些味苦、可乐色的糖浆,仔细想想的话,那些糖浆分明就是葡萄糖浆!葡萄糖浆是一种含有麻药的镇定剂,治疗咳嗽的话可谓是药到病除,但若给不满周岁的承敏吃就不行了。孩子即使摄入可待因(Codeine) 成分,因为体内不能完成代谢,药效根本就发挥不出来,非但如此,如果摄取过多,还会出现抑制呼吸的副作用,从而导致危险。
这种事其实并不少见。2002年韩国消费者协会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有38.7%的父母给孩子服用吃剩下的或从他人处获取的感冒药,而且有11.0%的父母在感冒药过期后不舍得扔掉继续给孩子服用。这么多父母对孩子的吃药问题不上心颇让人意外,而事实上由于孩子的肝脏和心脏功能都弱于成人,用药的禁忌很多。
在家常备药1
保湿剂:轻微的异位性皮炎 只要做好保湿就会变好。
退烧药:美林或泰若林。因为这几种药均是橙汁味,口感很好,小孩喜欢喝,家长应将药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以免小孩过量误吃引起中毒。
炉甘石乳液:出汗、被蚊虫叮咬、生水痘时使用。可以止痒。
电解质保湿剂 :防止脱水,药粉用水冲服。到医药专卖店开处方购买。
艾洛松 :可以预防尿布感染和轻微的湿疹。
眼药膏:鼻涕多,鼻腔溃烂时或脸上有伤时使用。患结膜炎时也可涂抹眼睛上。
在家常备药2
洋柑菊香氛护理油:可用作常备药。夏天时在电子蚊香炉中滴入几滴可达到防虫效果。外出时妈妈用手将一滴涂抹到孩子的胳膊、腿等部位上可以防蚊。 洗澡时在水中滴入几滴同样可以达到防虫效果。此外还有镇定、愈合伤口、止痒等作用。
第3节:打开我们的药箱(1)
体温计:主要是用水银温度计。耳式温度计因为可以两秒内测定体温也可以备用。但要注意外出时不要使用
吸鼻器:去除鼻屎。
生理食盐水:清洗伤口或去除鼻屎时用。
灭菌纱布:给肚脐消毒、清洗伤口、眼屎时使用。
湿巾:当孩子脸上有伤口的时候,我一般不给它消毒或者涂抹药膏,而是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后,给孩子敷上湿巾。这样不仅不会残留伤疤,而且孩子的手还碰不到,从而可以很好地保护伤口。
按摩油:和矿物质提取的油相比,植物性油没有副作用,保湿效果更好。
防晒霜:出生6个月以上必需。
喂药器:给孩子喂药时必需。
棉棒:清除鼻屎、涂抹药膏、清洗耳内时需要
可选择类药品
绿药膏:主要用作消炎止痒。可用于尿布感染、晒伤、湿疹等皮肤性疾病。
退烧栓剂:发烧时孩子呕吐、无法喂药时使用。
功能肽-Fe:预防贫血。母乳喂养的孩子6个月大后铁质补充不够时喂服。
清肠剂:腹泻时,便秘不严重时可暂时使用。
百草糖浆:在消化不良或进食过多时使用,但一周岁前不要使用。
急支糖浆:咳嗽有痰时要及时治疗,在节假日或深夜咳嗽严重时可服用糖浆。
花露水:夏天去野外时要备用
心急火燎就多用药算药物滥用
依据韩国消费者协会的调查结果,33.3%的父母有过看到药效不明显就擅自加大用量和服药次数的经历,有51.7%的父母在未经医生、药剂师允许时就随意把其他感冒药、退烧止痛药、解热祛痰剂、苯那坐尔 一起给孩子服用。
其实这也是一种药物滥用。自己想当然地认为没有问题,服药时超出正常的用量,随意追加服用其他药品,这样会加大体内器官的负担,从而引发很多的副作用。因为婴儿不会说话,他们的很多副作用便不易被父母察觉,所以在给孩子服用取处方药却没有效果的时候,一定要向医生咨询。
而且,当孩子再次出现相同症状,即使上次的处方药还有,也不能随便给孩子服用。因为相同的症状并不一定代表着相同的病因,应让医生确切察明病情后再做处理为好。
不吃药硬撑着,只能助长病情
讨厌吃药,仅仅依靠体内的抵抗力慢慢恢复也不好。这是那个倒洗澡水连孩子也扔掉的蠢人的举动。药品中最让人有排斥感的是抗生素和类固醇!但若稍作了解,你就会发现这些药也是西药中对人类健康助益最多的。服用适当的量,非但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治疗效果还非常明显。因为对药品莫名的排斥就拒服硬撑,相当于助长病魔的气焰。不吃感冒药有可能引发肺炎;慢性鼻道炎、中耳炎初期吃抗生素2周即可痊愈,但若放任自流,有可能得耗2个月。
这样来保管药
保管药有两个原则:避光;置于干燥的环境下。
湿气和日晒都会破坏药效,因此在湿气大的浴室里置放药品是大忌。药品不要放在不密封的橱柜里,而应放到遮蔽阳光的不透明的容器内。而且,药品外的包装盒也不要扔掉,最好在上面写上药的名字、服用方法、在何种症状下使用、开瓶日期、有效期等。药品要放到儿童不能触及的地方。因为很多粗心的妈妈把药品放到了孩子能碰到的地方,因为懵懂无知,很多孩子在看到后出于好玩大量误服而造成难以想像的后果。
在夏天,透明色的糖浆冲剂或者药膏放到冰箱的冷藏室储存比较好。
栓剂在体温(35~37度)会融化,所以要避忌光线或温热的器具,置于清凉的地方。一般说来,放置于冰箱内保管最好。
处方药服用期限一过最好赶紧处理掉。处方药、调制的液体药在1~2周内,调制的药膏在6个月内使用比较好。特别是抗生素类的要放置于冰箱保管,有效期一般都在调制后的两周内。处方药中的药粉过两周后不要服用。还有眼药水或者眼药膏无论冷藏还是低温,开瓶后一月,细菌会大量滋生,所以要及时扔掉。
第4节:打开我们的药箱(2)
要向医生,药剂师询问,询问,再询问
去找医生的时候准备好纸笔,随时记录。而且捎上留有孩子粪便的尿布、断奶时期的食谱等诸如此类的"物证"比较好。
向大夫询问的主要是:
孩子有什么问题吗?什么时候能好?需要注意什么?什么时候要再来医院?为什么要做这个检查?安全吗?检查结果什么时候出来?结果的准确度有多少?可以电话问结果吗?太难了能说得简单点吗?等等。
调制处方药或者买非处方药时请向药剂师咨询如下事情:
和上次的药不一样吗?大夫有没有开漏药了呢?是口服还是外敷药?(不少人在问过后还是把外敷药给口服了)各种药有什么作用?(譬如简单地了解下抗生素、鼻炎药的功效)一天服用几次?如果情况好转可以停止服用吗?错过了服药的点儿应该怎么办?(就是晚了也要吃吗?)(如果药有很多种)可以混着吃吗?可以和中药一起吃吗?会有什么副作用吗?吃这些药的时候应该主要什么?特别是保管药品的时候应注意什么?等等。
可以解答关于药品的疑问的地方:
如果对处方药有疑问,原则上要向开处方的大夫或者调制药品的药剂师咨询。如果是在家整理药品时发现而又不知用量的话,最好到生活小区的药店或者上网到相关药品资讯网站查询。这些网站依据制药公司的类别会提供基本的药品信息,之外再有疑问可以在网上发帖子求助。
给孩子喂药的要诀:
一般来说,大人吃药多是一天三次,"饭后30分"

验证报告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data icon
幼儿健康:医生爸爸、药剂师妈妈的育儿经
0.9
已售 0
666.75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