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1)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2)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3)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4)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5)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6)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7)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8)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9)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10)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11)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12)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13)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14)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15)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16)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17)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18)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19)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20)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21)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1)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2)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3)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4)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5)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6)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7)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8)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9)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10)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11)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12)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13)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14)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15)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16)
《天仙妹妹》第三部分(1)
《天仙妹妹》第三部分(2)
《天仙妹妹》第三部分(3)
《天仙妹妹》第三部分(4)
《天仙妹妹》第三部分(5)
《天仙妹妹》第三部分(6)
《天仙妹妹》第三部分(7)
《天仙妹妹》第三部分(8)
《天仙妹妹》第三部分(9)
《天仙妹妹》第三部分(10)
《天仙妹妹》第三部分(11)
《天仙妹妹》第三部分(12)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1)
天仙妹妹尔玛依娜
3年前,一个羌族少女—天仙妹妹,以其纯天然、原生态的美,赢得了网友的掌声,并成为网络热点。之后,天仙妹妹走出了深山,登台做客各大综艺节目,代言了许多商业品牌并杀入影视圈,已经主演了《香巴拉信使》《尔玛的婚礼》《回家》《绝密1950》等两部电影以及一部6集和40集的电视连续剧。
时过境迁,当年的清纯少女如今已换下那标志性的少数民族服饰,而多以时尚装扮亮相。天仙妹妹的转型让当年喜爱她的网友们感到有些失落,人们依然怀念那个不加任何人工雕琢和修饰的纯自然羌族美女,那才是人们记忆中真正的“天仙妹妹”。那么,已经坠入凡间的天仙妹妹,还是那个纯洁善良、惹人怜爱的好姑娘么?还是那样青春却不轻佻、艳丽却不失庄严、水晶般剔透、羞怯恬静又缥缈空灵么?还是那个回眸一笑即倾倒众生的、从羌寨中走来的“天仙般的妹妹”么?我想这可能是很多人,尤其是上千万的“纳米”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想还是应该把故事从头说起。
就在那个秋天,忽然有个叫做“天仙妹妹”的少女,强烈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在网络搜索引擎上键入“天仙妹妹”几个字,就有近百万条符合要求的查询结果;在某网站的汽车论坛里,一个自驾车旅友的手记,在没有加精、置顶的情况下,帖子点击数超过了10万,占据着论坛人气排行榜前列。于是这位清水出芙蓉般的羌族少女,一时间被网友们惊为天人。她的出现,不仅创造了一个网络上的美丽童话,甚至创造了一个动人的、新的眼球经济模式。
天仙妹妹的名字叫尔玛依娜。发现她的网友杨先生是一个旅居瑞士的四川人,网名叫“浪迹天涯何处家”,在网上被尊称为“老浪”或“浪兄”。“浪兄”酷爱旅游,在独自驾车经过四川理县的一个羌寨时与尔玛依娜邂逅。据说,浪兄在遭遇天仙妹妹时“恍惚觉得自己看见的是一个神女,那种天然去雕饰的美,让人窒息。”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他四进理县,追踪拍摄尔玛依娜的日常生活和羌族风情,并把每张照片配上文字发表在自己常去的论坛里。网友们反响热烈,人们几乎不能相信这个秀丽、端庄、干净、文雅的女孩生在偏远的羌寨,数以万计的留言表达了对美丽可爱自然的尔玛依娜的强烈喜爱。几乎一夜之间,近2000万“纳米”(天仙妹妹的粉丝自称纳米)在为她疯狂,有3.4亿人能够脱口说出“天仙妹妹”的名字……网络造星的奇迹由此而生。
那么,天仙妹妹有着怎样的过去?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孩?为此,我对尔玛依娜进行了长时间的采访,和她谈生活、谈理想、谈事业,以及深远的家世、有趣的童年、未来的遥想、美丽的憧憬……当然谈得最多的,还是她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在了解了很多以后,我写出了下面的文字。因为我愿意让大家认识一个真实的尔玛依娜,因为这个小姑娘的淳朴真实的生活,带给了我们喜悦和思考……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2)
这张照片,对很多人来说都非常亲切也非常经典:这是天仙妹妹在网络上的最初风姿,是随着“老浪”的帖子发到某网站汽车论坛上的,于是,一位清水出芙蓉般的羌族女孩,从此为天下人所识。
网友“浪迹天涯何处家”,因为发现天仙妹妹而成名网络,大家都叫他“老浪”。这里不妨回顾一下他的第一帖,因为这个帖子真实记录了他开车入藏的动机,这也是他发现天仙妹妹的旅程。
周五晚,本坛西南车友会终身名誉书记“小绍兴”电邀饭局,为北京网友“沱湖人家”接风,与“川菜”伉俪、“玖玖四”伉俪相聚甚欢。席间“玖玖四”大吹他的川藏单兵行,听者无不为之动容!苍天啊,我还呆在城里干什么?鄙浪顿起西行藏区之意。什么盛夏雨季塌方堵车、治安不靖(群警执枪追击抢车犯)、气候无常等等,抛脑后去吧,我要去,暂别都市的喧嚣,散散心也好,谁也别拦我,谁拦我和谁过不去!当晚又约“小火锅”,答曰:巨忙……周六只好单车出行了,实在没想到,此行途中刚进阿坝藏羌族自治州米亚罗境内,即遇天仙般村姑,鄙浪立生追踪拍摄之狼子野心!
看来人在都市生活久了,多少会被繁华和喧嚣异化。都市生活是热闹的,但同时也是冷漠的,它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把人的心禁锢并变硬。所以都市人向往乡村,怀念人与大自然的亲密相处,实际上是怀念自然和单纯的人,这几乎就是我们频繁冲向田野的原因。
老浪也是如此。可以这样说,天仙妹妹犹如一朵纤尘不染的深山雪莲,打动了这位中年男子的心,因为同样的原因,她也打动了万千网友的心。由此,这位羌族姑娘开始了她的另一种人生旅程。
她从此开始了另一种人生旅程
在阿坝州巧遇尔玛依娜的老浪,不仅照片拍得不错,文笔也挺活泼的:无论远看近视,羌妹子举手投足都有一种美感,与所处环境对比,给人一种严重而且强烈的不真实感,脸上亦有不经意的淡淡化妆,再美、再天真无邪、再天生丽质,高原的风霜和强紫外线,还不把你脸搞成黑红黑红的?!鄙浪脑子里【感动】过后就是一个冷颤:该不会遇到传说中的妖精了吧!这里可是四姑娘山的北面,群山环绕,云遮雾罩,钻出个妖精也没什么稀罕……但发现羌姑戴有手表,妖精哪有戴手表的?心总算平静了下来……
—“老浪”
“老浪”的拍摄,说到底是为了猎奇,但天仙妹妹的出现,改变了他行动的轨迹。他说:我不配当作家,也不配当摄影家,但是命运已经把我带到这条路上来了。因为妹妹的独特身世,让她有了灵秀脱俗的形象和举止,同时也遭遇了许多网友的质疑,有人认为她根本不是什么羌族少女,而是老浪带去的城里妹子,是故意制造噱头在网上争夺眼球的。用现在的话说,整个一假新闻!老浪受到了巨大打击。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3)
但他并没有罢手,而是在两个月中四进羌寨,终于摸清了这个羌妹的“底细”。当然这是后话。
事实上,网友们可能忽略的情况是,在尔玛依娜的家乡阿坝州,在那风光秀丽的黄龙、九寨,出现这样的美丽女子其实不足为奇。羌妹自己就说,在我们的寨子里,比我漂亮的女孩还多着呢!
九寨沟离羌妹的家很近,不过数十公里。九寨沟因沟内有9个藏族村寨而得名。它既是自然保护区,又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时,被列入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
画面上的这棵枫树,曾是九寨沟的美丽标志之一。但不幸的是,她在汶川大地震中罹难,此图已为绝照。
充满民族特色的黄龙庙会
九寨沟与黄龙风景区是“近邻”,黄龙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著称于世。黄龙的泉水中含有大量沉淀的钙,钙华呈黄色,池水是蓝色,合起来就成了深浅不一的绿色。一条山沟里全是一片片的彩池,抬头望去,好像一条巨龙披着彩色的鳞片,绚丽而壮观……
天仙妹妹曾经在这里表演过舞蹈,她的表演也和这里的青山绿水一样清新。
现在,当年的那个小女孩已经长大。她不仅活跃在许多电视节目中,还参加各种活动,为产品代言,踏上了一条因网络而开辟的明星路。
让人欣慰的是,她不做作、不卖弄、不恶搞,而是以善良、纯朴、不加人工雕琢和修饰的自然美丽一直打动着人们的心。在这个意义上,她超过了一般的网络红人。
许多人都这样对我说,不管尔玛依娜拍了多少影视,她仍是记忆中那个天真可爱的“天仙妹妹”,可见来自网络的力量影响是深远的。正因为如此,随之产生了一个新兴的职业。这就是懂得和善于运作网络的人。他们现在的称呼比较芜杂,有叫网络推手、网络推客,又有叫网络策划师等等,像老浪就曾经自诩为“网络第一推手”。网上推广并成就某种人物或话题,已经是一种商业运作的模式,成为坊间的时尚。可以说,任何网络红人都离不开网络推手,他们让现实中的普通人以极快的速度红遍网络,而把普通人在网络上炒红,只是网络推手工作的一部分,更多网站都注重推手的工作,是因为要利用他们对企业和产品进行推广。必须承认,网络的强大功用,还没有真正为官方重视和充分利用。这也
是天仙妹妹们给我们带来的另一种思考。
这个问题,后面还会谈到。现在,还是让我们看看“天仙”是怎样长成的吧。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4)
有一种美丽
震颤了心灵
有一种朴素
倾倒了众生
被荡涂的是灵魂
被清洗的是眼睛
在你绽放的季节里
仿佛蓝莲花也经历了重生
先要把时光的指针拨回到公元前四世纪。
岷江上游,重叠的群山和清澈的江水之间,活跃着一些矫健的身影—羌族,一个有着“民族活化石”之称的中国少数民族,就在这里汲天地之精华,与山水共生息。
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当地有“羌老于汉”的说法。现有约30万人,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其余散居在该州的汶川、理、黑水、松潘等县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绵阳市的北川等县,贵州省的石阡县和江口县等地。
你知道羌语中“尔玛依娜”的意思么?
“尔玛”就是羌语中“羌”字的意思,羌族人自称“尔玛”或“尔咩”,意思是“本地人”。“依娜”就是“跳舞的姑娘”。“尔玛依娜”因此可以翻译成“跳舞的羌族姑娘”,对于她来说,这倒是个名副其实的称谓。
20多年前,尔玛依娜出生在四川省阿坝州理县的一个名叫薛城镇的羌寨里,父母都是当地的农民。小小的女娃,生下来就非常漂亮迷人,雪白的皮肤,茶色的眼睛,是寨子里出了名的“白娃娃”,而且怎么也晒不黑,和她周围脸色黑红的族人形成了巨大反差。这也难怪在她刚一走红网络的时候,身份遭到怀疑,甚至有人认为她是一个人为制造的网络骗局。当然,随着种种细节的验证,疑云渐渐扫清,还了她清白以及天生丽质的真相。
与其说她的美丽是生物学上基因变异的杰作,不如说她是上苍送来的礼物,是降落人间的精灵。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她的发现者、驾车自游的“老浪”一见她就惊为天人,按下快门……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她的照片一挂到网上,立刻引发点击狂潮,让网友们激动地称为“天仙妹妹”……
是的,尔玛依娜就是天仙妹妹。
她的清新、自然、恬静、空灵、纯美、亲善,难道不是天上的仙女或人们心中的精灵才具备的气质么?
她青春而不浮躁,艳丽而又沉静,岷江水般晶莹通透,青藏高原般秀美庄严,她在滚滚红尘中不追名逐利,在乱花纷飞里保持着一份纯真,她走进了人们深藏于心中的那一小块净土,如同一剂洗眼的灵丹,一曲净耳的仙乐,自自然然地拥有了万千宠爱、倾倒众生!
可是,这位在无数网民心中天仙般的女孩,果真像仙女一样不知人间疾苦、不食人间烟火吗?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5)
当然不是。
显然不可能是。
她像所有的农家女一样,平凡地生活,辛苦地劳作,静静地长大……
在尔玛依娜的家乡,著名的黄龙彩池吸引了中外游客的目光。每年来此旅游的观光客有上千万人。
尔玛依娜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了三个孩子。她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哥哥。父母都是农民,家境一般。
她的家在青藏高原东部的边缘,这里山高谷深,林茂水急,资源丰富,天宝物华。当然,幼小的尔玛依娜还不知道这些,她只知道家乡的山好大好大,逶迤苍茫的群山好像一直涌向天边,没有尽头;水好清好清,宽阔的河水沿着峡谷匆忙赶路,一会儿也不停歇。她也不知道山上有名贵的药材,还有金丝猴、大熊猫等国宝级的动物。她只知道,爸爸妈妈一早起来就干活去了,照顾她的,不是比她大两岁的二哥,就是年迈的爷爷。
她是跟着哥哥上山打猪草,随着爷爷的羌笛,唱着古老的羌谣长大的……上小学时的尔玛依娜和大哥、二哥在一起尔玛依娜哥哥和姐姐的童年照每天日头一落,她就看见万物变幻,大山和树木不见了,高高的“邛笼”(雕楼,羌语)也不见了……全都隐没在黑色的神秘中去。她知道它们还是在那里,可是她不能看见它们,无论她怎样睁大眼睛……尔玛依娜似乎从小就相信神秘的事情,就像她本身也那么神秘。
“你相不相信有鬼神?”尔玛依娜问我。
我摇摇头。
“可是,寨子里是有许多神秘的事情的,该怎么解释?”她用她那茶色的眼睛看着我。
“我相信有神秘的事情,但我觉得不应该把它们笼统地称为鬼神。有许多事情无法解释,是说明……说明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很不够……”
我知道我可能说服不了尔玛依娜,因为尔玛依娜是羌族。羌族是信奉“万物有灵”的多神教,崇拜的神有三十种之多,所以尔玛依娜信鬼信神一点也不奇怪。
羌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却不大为人所知。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古老的民族曾经有过辉煌的往昔。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就是以羌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
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就有大量关于羌族活动的记载。有着数千多年历史的羌族非常古老。传说,炎帝神农氏就是我国农业的始祖,姜姓,乃羌人中最早转向农业生产的一支。而且,古羌人是大西北的最早开发者之一,也是夏朝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隋唐时,羌人进入藏北和川北。在元代,有不少将领都出身于勇武善战的羌族。鸦片战争中曾有羌族土屯兵赴广东、浙江抗敌。辛亥革命及红军长征,都曾经得到羌族人民的大力支持。解放战争中,羌族地区也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斗争,阿坝的许多地区也成为赫赫有名的革命老区。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6)
在祖国西北的土地上,这个生生不息的古老民族,和神州大地相依相伴,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像炎帝、大禹、姜维、元昊等一大批天之骄子。
漂亮的尔玛依娜,就是这些天骄的后代。
九寨沟的水是九寨沟的灵魂,因其清纯洁净、晶莹剔透、色彩丰富、故有“九寨沟归来不看水”之说。
尔玛依娜告诉我,小时候经常吃的饭叫“金裹银”。那是在米饭蒸熟了以后,把玉米面往里面搅,直至每个米粒都裹上了一层玉米粉,粒粒银白的米就像“镀”了一层金似的,大人们就管这饭叫“金裹银”。很形象是吧,但很不好吃。
“不嘛,我不想吃金裹银!”尔玛依娜有时会对妈妈撒娇。
“那你想吃什么?”妈妈问。
“我就想吃那个银,我不吃金!”
她只想吃白米饭,不想吃玉米面。那时她还是几岁大的孩子,怎么会喜欢吃硬硬的、粗糙的玉米面呢?和她同龄的城市孩子,大多已经是吃着麦当劳、肯德基,打着游戏机过日子啦。可这羌妹子,还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汉堡、薯条之类,她心里的最爱就是大米,玉米的口感粗拉拉的,肯定不被小姑娘接受。所以,她一到吃饭的时候,就缠着妈妈要吃白米饭,她心想:要是天天都吃“银”该多好啊!可是,她生活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是川西北的偏远山区,大米比玉米贵好多,有些地方连大米的生长条件都没有。
所以,尔玛依娜家不可能顿顿都吃白米饭,而且白米饭不经饿,如果不掺些玉米面,可能吃完午饭,挨不到晚饭全家人就都饿了。没办法,生活是无奈的,日子总得过。妈妈只能把玉米磨碎,尽量做成细一点的玉米面,掺到大米饭中作主食,还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金裹银”。顿顿吃大米,在尔玛依娜家或许只是在过年过节才能实现的“梦想”。
可是,尔玛依娜毕竟是个小女孩
Content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1)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2)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3)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4)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5)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6)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7)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8)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9)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10)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11)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12)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13)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14)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15)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16)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17)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18)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19)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20)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21)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1)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2)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3)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4)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5)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6)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7)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8)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9)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10)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11)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12)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13)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14)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15)
《天仙妹妹》第二部分(16)
《天仙妹妹》第三部分(1)
《天仙妹妹》第三部分(2)
《天仙妹妹》第三部分(3)
《天仙妹妹》第三部分(4)
《天仙妹妹》第三部分(5)
《天仙妹妹》第三部分(6)
《天仙妹妹》第三部分(7)
《天仙妹妹》第三部分(8)
《天仙妹妹》第三部分(9)
《天仙妹妹》第三部分(10)
《天仙妹妹》第三部分(11)
《天仙妹妹》第三部分(12)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1)
天仙妹妹尔玛依娜
3年前,一个羌族少女—天仙妹妹,以其纯天然、原生态的美,赢得了网友的掌声,并成为网络热点。之后,天仙妹妹走出了深山,登台做客各大综艺节目,代言了许多商业品牌并杀入影视圈,已经主演了《香巴拉信使》《尔玛的婚礼》《回家》《绝密1950》等两部电影以及一部6集和40集的电视连续剧。
时过境迁,当年的清纯少女如今已换下那标志性的少数民族服饰,而多以时尚装扮亮相。天仙妹妹的转型让当年喜爱她的网友们感到有些失落,人们依然怀念那个不加任何人工雕琢和修饰的纯自然羌族美女,那才是人们记忆中真正的“天仙妹妹”。那么,已经坠入凡间的天仙妹妹,还是那个纯洁善良、惹人怜爱的好姑娘么?还是那样青春却不轻佻、艳丽却不失庄严、水晶般剔透、羞怯恬静又缥缈空灵么?还是那个回眸一笑即倾倒众生的、从羌寨中走来的“天仙般的妹妹”么?我想这可能是很多人,尤其是上千万的“纳米”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想还是应该把故事从头说起。
就在那个秋天,忽然有个叫做“天仙妹妹”的少女,强烈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在网络搜索引擎上键入“天仙妹妹”几个字,就有近百万条符合要求的查询结果;在某网站的汽车论坛里,一个自驾车旅友的手记,在没有加精、置顶的情况下,帖子点击数超过了10万,占据着论坛人气排行榜前列。于是这位清水出芙蓉般的羌族少女,一时间被网友们惊为天人。她的出现,不仅创造了一个网络上的美丽童话,甚至创造了一个动人的、新的眼球经济模式。
天仙妹妹的名字叫尔玛依娜。发现她的网友杨先生是一个旅居瑞士的四川人,网名叫“浪迹天涯何处家”,在网上被尊称为“老浪”或“浪兄”。“浪兄”酷爱旅游,在独自驾车经过四川理县的一个羌寨时与尔玛依娜邂逅。据说,浪兄在遭遇天仙妹妹时“恍惚觉得自己看见的是一个神女,那种天然去雕饰的美,让人窒息。”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他四进理县,追踪拍摄尔玛依娜的日常生活和羌族风情,并把每张照片配上文字发表在自己常去的论坛里。网友们反响热烈,人们几乎不能相信这个秀丽、端庄、干净、文雅的女孩生在偏远的羌寨,数以万计的留言表达了对美丽可爱自然的尔玛依娜的强烈喜爱。几乎一夜之间,近2000万“纳米”(天仙妹妹的粉丝自称纳米)在为她疯狂,有3.4亿人能够脱口说出“天仙妹妹”的名字……网络造星的奇迹由此而生。
那么,天仙妹妹有着怎样的过去?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孩?为此,我对尔玛依娜进行了长时间的采访,和她谈生活、谈理想、谈事业,以及深远的家世、有趣的童年、未来的遥想、美丽的憧憬……当然谈得最多的,还是她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在了解了很多以后,我写出了下面的文字。因为我愿意让大家认识一个真实的尔玛依娜,因为这个小姑娘的淳朴真实的生活,带给了我们喜悦和思考……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2)
这张照片,对很多人来说都非常亲切也非常经典:这是天仙妹妹在网络上的最初风姿,是随着“老浪”的帖子发到某网站汽车论坛上的,于是,一位清水出芙蓉般的羌族女孩,从此为天下人所识。
网友“浪迹天涯何处家”,因为发现天仙妹妹而成名网络,大家都叫他“老浪”。这里不妨回顾一下他的第一帖,因为这个帖子真实记录了他开车入藏的动机,这也是他发现天仙妹妹的旅程。
周五晚,本坛西南车友会终身名誉书记“小绍兴”电邀饭局,为北京网友“沱湖人家”接风,与“川菜”伉俪、“玖玖四”伉俪相聚甚欢。席间“玖玖四”大吹他的川藏单兵行,听者无不为之动容!苍天啊,我还呆在城里干什么?鄙浪顿起西行藏区之意。什么盛夏雨季塌方堵车、治安不靖(群警执枪追击抢车犯)、气候无常等等,抛脑后去吧,我要去,暂别都市的喧嚣,散散心也好,谁也别拦我,谁拦我和谁过不去!当晚又约“小火锅”,答曰:巨忙……周六只好单车出行了,实在没想到,此行途中刚进阿坝藏羌族自治州米亚罗境内,即遇天仙般村姑,鄙浪立生追踪拍摄之狼子野心!
看来人在都市生活久了,多少会被繁华和喧嚣异化。都市生活是热闹的,但同时也是冷漠的,它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把人的心禁锢并变硬。所以都市人向往乡村,怀念人与大自然的亲密相处,实际上是怀念自然和单纯的人,这几乎就是我们频繁冲向田野的原因。
老浪也是如此。可以这样说,天仙妹妹犹如一朵纤尘不染的深山雪莲,打动了这位中年男子的心,因为同样的原因,她也打动了万千网友的心。由此,这位羌族姑娘开始了她的另一种人生旅程。
她从此开始了另一种人生旅程
在阿坝州巧遇尔玛依娜的老浪,不仅照片拍得不错,文笔也挺活泼的:无论远看近视,羌妹子举手投足都有一种美感,与所处环境对比,给人一种严重而且强烈的不真实感,脸上亦有不经意的淡淡化妆,再美、再天真无邪、再天生丽质,高原的风霜和强紫外线,还不把你脸搞成黑红黑红的?!鄙浪脑子里【感动】过后就是一个冷颤:该不会遇到传说中的妖精了吧!这里可是四姑娘山的北面,群山环绕,云遮雾罩,钻出个妖精也没什么稀罕……但发现羌姑戴有手表,妖精哪有戴手表的?心总算平静了下来……
—“老浪”
“老浪”的拍摄,说到底是为了猎奇,但天仙妹妹的出现,改变了他行动的轨迹。他说:我不配当作家,也不配当摄影家,但是命运已经把我带到这条路上来了。因为妹妹的独特身世,让她有了灵秀脱俗的形象和举止,同时也遭遇了许多网友的质疑,有人认为她根本不是什么羌族少女,而是老浪带去的城里妹子,是故意制造噱头在网上争夺眼球的。用现在的话说,整个一假新闻!老浪受到了巨大打击。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3)
但他并没有罢手,而是在两个月中四进羌寨,终于摸清了这个羌妹的“底细”。当然这是后话。
事实上,网友们可能忽略的情况是,在尔玛依娜的家乡阿坝州,在那风光秀丽的黄龙、九寨,出现这样的美丽女子其实不足为奇。羌妹自己就说,在我们的寨子里,比我漂亮的女孩还多着呢!
九寨沟离羌妹的家很近,不过数十公里。九寨沟因沟内有9个藏族村寨而得名。它既是自然保护区,又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时,被列入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
画面上的这棵枫树,曾是九寨沟的美丽标志之一。但不幸的是,她在汶川大地震中罹难,此图已为绝照。
充满民族特色的黄龙庙会
九寨沟与黄龙风景区是“近邻”,黄龙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著称于世。黄龙的泉水中含有大量沉淀的钙,钙华呈黄色,池水是蓝色,合起来就成了深浅不一的绿色。一条山沟里全是一片片的彩池,抬头望去,好像一条巨龙披着彩色的鳞片,绚丽而壮观……
天仙妹妹曾经在这里表演过舞蹈,她的表演也和这里的青山绿水一样清新。
现在,当年的那个小女孩已经长大。她不仅活跃在许多电视节目中,还参加各种活动,为产品代言,踏上了一条因网络而开辟的明星路。
让人欣慰的是,她不做作、不卖弄、不恶搞,而是以善良、纯朴、不加人工雕琢和修饰的自然美丽一直打动着人们的心。在这个意义上,她超过了一般的网络红人。
许多人都这样对我说,不管尔玛依娜拍了多少影视,她仍是记忆中那个天真可爱的“天仙妹妹”,可见来自网络的力量影响是深远的。正因为如此,随之产生了一个新兴的职业。这就是懂得和善于运作网络的人。他们现在的称呼比较芜杂,有叫网络推手、网络推客,又有叫网络策划师等等,像老浪就曾经自诩为“网络第一推手”。网上推广并成就某种人物或话题,已经是一种商业运作的模式,成为坊间的时尚。可以说,任何网络红人都离不开网络推手,他们让现实中的普通人以极快的速度红遍网络,而把普通人在网络上炒红,只是网络推手工作的一部分,更多网站都注重推手的工作,是因为要利用他们对企业和产品进行推广。必须承认,网络的强大功用,还没有真正为官方重视和充分利用。这也
是天仙妹妹们给我们带来的另一种思考。
这个问题,后面还会谈到。现在,还是让我们看看“天仙”是怎样长成的吧。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4)
有一种美丽
震颤了心灵
有一种朴素
倾倒了众生
被荡涂的是灵魂
被清洗的是眼睛
在你绽放的季节里
仿佛蓝莲花也经历了重生
先要把时光的指针拨回到公元前四世纪。
岷江上游,重叠的群山和清澈的江水之间,活跃着一些矫健的身影—羌族,一个有着“民族活化石”之称的中国少数民族,就在这里汲天地之精华,与山水共生息。
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当地有“羌老于汉”的说法。现有约30万人,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其余散居在该州的汶川、理、黑水、松潘等县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绵阳市的北川等县,贵州省的石阡县和江口县等地。
你知道羌语中“尔玛依娜”的意思么?
“尔玛”就是羌语中“羌”字的意思,羌族人自称“尔玛”或“尔咩”,意思是“本地人”。“依娜”就是“跳舞的姑娘”。“尔玛依娜”因此可以翻译成“跳舞的羌族姑娘”,对于她来说,这倒是个名副其实的称谓。
20多年前,尔玛依娜出生在四川省阿坝州理县的一个名叫薛城镇的羌寨里,父母都是当地的农民。小小的女娃,生下来就非常漂亮迷人,雪白的皮肤,茶色的眼睛,是寨子里出了名的“白娃娃”,而且怎么也晒不黑,和她周围脸色黑红的族人形成了巨大反差。这也难怪在她刚一走红网络的时候,身份遭到怀疑,甚至有人认为她是一个人为制造的网络骗局。当然,随着种种细节的验证,疑云渐渐扫清,还了她清白以及天生丽质的真相。
与其说她的美丽是生物学上基因变异的杰作,不如说她是上苍送来的礼物,是降落人间的精灵。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她的发现者、驾车自游的“老浪”一见她就惊为天人,按下快门……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她的照片一挂到网上,立刻引发点击狂潮,让网友们激动地称为“天仙妹妹”……
是的,尔玛依娜就是天仙妹妹。
她的清新、自然、恬静、空灵、纯美、亲善,难道不是天上的仙女或人们心中的精灵才具备的气质么?
她青春而不浮躁,艳丽而又沉静,岷江水般晶莹通透,青藏高原般秀美庄严,她在滚滚红尘中不追名逐利,在乱花纷飞里保持着一份纯真,她走进了人们深藏于心中的那一小块净土,如同一剂洗眼的灵丹,一曲净耳的仙乐,自自然然地拥有了万千宠爱、倾倒众生!
可是,这位在无数网民心中天仙般的女孩,果真像仙女一样不知人间疾苦、不食人间烟火吗?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5)
当然不是。
显然不可能是。
她像所有的农家女一样,平凡地生活,辛苦地劳作,静静地长大……
在尔玛依娜的家乡,著名的黄龙彩池吸引了中外游客的目光。每年来此旅游的观光客有上千万人。
尔玛依娜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了三个孩子。她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哥哥。父母都是农民,家境一般。
她的家在青藏高原东部的边缘,这里山高谷深,林茂水急,资源丰富,天宝物华。当然,幼小的尔玛依娜还不知道这些,她只知道家乡的山好大好大,逶迤苍茫的群山好像一直涌向天边,没有尽头;水好清好清,宽阔的河水沿着峡谷匆忙赶路,一会儿也不停歇。她也不知道山上有名贵的药材,还有金丝猴、大熊猫等国宝级的动物。她只知道,爸爸妈妈一早起来就干活去了,照顾她的,不是比她大两岁的二哥,就是年迈的爷爷。
她是跟着哥哥上山打猪草,随着爷爷的羌笛,唱着古老的羌谣长大的……上小学时的尔玛依娜和大哥、二哥在一起尔玛依娜哥哥和姐姐的童年照每天日头一落,她就看见万物变幻,大山和树木不见了,高高的“邛笼”(雕楼,羌语)也不见了……全都隐没在黑色的神秘中去。她知道它们还是在那里,可是她不能看见它们,无论她怎样睁大眼睛……尔玛依娜似乎从小就相信神秘的事情,就像她本身也那么神秘。
“你相不相信有鬼神?”尔玛依娜问我。
我摇摇头。
“可是,寨子里是有许多神秘的事情的,该怎么解释?”她用她那茶色的眼睛看着我。
“我相信有神秘的事情,但我觉得不应该把它们笼统地称为鬼神。有许多事情无法解释,是说明……说明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很不够……”
我知道我可能说服不了尔玛依娜,因为尔玛依娜是羌族。羌族是信奉“万物有灵”的多神教,崇拜的神有三十种之多,所以尔玛依娜信鬼信神一点也不奇怪。
羌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却不大为人所知。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古老的民族曾经有过辉煌的往昔。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就是以羌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
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就有大量关于羌族活动的记载。有着数千多年历史的羌族非常古老。传说,炎帝神农氏就是我国农业的始祖,姜姓,乃羌人中最早转向农业生产的一支。而且,古羌人是大西北的最早开发者之一,也是夏朝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隋唐时,羌人进入藏北和川北。在元代,有不少将领都出身于勇武善战的羌族。鸦片战争中曾有羌族土屯兵赴广东、浙江抗敌。辛亥革命及红军长征,都曾经得到羌族人民的大力支持。解放战争中,羌族地区也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斗争,阿坝的许多地区也成为赫赫有名的革命老区。
《天仙妹妹》第一部分(6)
在祖国西北的土地上,这个生生不息的古老民族,和神州大地相依相伴,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像炎帝、大禹、姜维、元昊等一大批天之骄子。
漂亮的尔玛依娜,就是这些天骄的后代。
九寨沟的水是九寨沟的灵魂,因其清纯洁净、晶莹剔透、色彩丰富、故有“九寨沟归来不看水”之说。
尔玛依娜告诉我,小时候经常吃的饭叫“金裹银”。那是在米饭蒸熟了以后,把玉米面往里面搅,直至每个米粒都裹上了一层玉米粉,粒粒银白的米就像“镀”了一层金似的,大人们就管这饭叫“金裹银”。很形象是吧,但很不好吃。
“不嘛,我不想吃金裹银!”尔玛依娜有时会对妈妈撒娇。
“那你想吃什么?”妈妈问。
“我就想吃那个银,我不吃金!”
她只想吃白米饭,不想吃玉米面。那时她还是几岁大的孩子,怎么会喜欢吃硬硬的、粗糙的玉米面呢?和她同龄的城市孩子,大多已经是吃着麦当劳、肯德基,打着游戏机过日子啦。可这羌妹子,还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汉堡、薯条之类,她心里的最爱就是大米,玉米的口感粗拉拉的,肯定不被小姑娘接受。所以,她一到吃饭的时候,就缠着妈妈要吃白米饭,她心想:要是天天都吃“银”该多好啊!可是,她生活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是川西北的偏远山区,大米比玉米贵好多,有些地方连大米的生长条件都没有。
所以,尔玛依娜家不可能顿顿都吃白米饭,而且白米饭不经饿,如果不掺些玉米面,可能吃完午饭,挨不到晚饭全家人就都饿了。没办法,生活是无奈的,日子总得过。妈妈只能把玉米磨碎,尽量做成细一点的玉米面,掺到大米饭中作主食,还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金裹银”。顿顿吃大米,在尔玛依娜家或许只是在过年过节才能实现的“梦想”。
可是,尔玛依娜毕竟是个小女孩
验证报告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 
天仙妹妹
439.07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