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 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古蜀文明溯源
突变铸就的文明
当彗星降临
哪里是昆仑
从外星人的角度
神秘的土堆
一夜间消失的古城
面具之谜
青铜面具最后的辉煌
神秘的权杖
何谓“神树”
文字之谜
三星堆兵器之谜
古蜀文明追踪
三星堆人消失了吗?
最早的高速公路
带翅膀的神兽
古羌山寨
难解的“巴蜀印章”
千年一吻
最早的暴发户——邓通
兵戈铿锵
古蜀文明溯源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李白《蜀道难》
李白的一首《蜀道难》把四川划为了绝地。的确,在古代通往蜀地的道路异常艰险,它不仅阻碍了中原与蜀地的物资交流,也阻碍了中原与蜀地的文明交流。因此,中原地区总是把巴蜀地区文明的发现,视为另类。
随着广汉三星堆与成都金沙遗址的发现,一种来自远古时期的“全新”的文明样式,让世人惊叹不已!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这种惊叹一直没有停止过。尽管考古专家们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有些似乎已经有了定论。但当人们看到那些奇特的青铜面具和大立人的时候,仍然止不住心中的好奇。他们宁愿相信这些东西来自天外,来自一个至今不为人们所知的远古文明。就像人们宁愿相信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不是古时的法老所建。专家的考证,比起古蜀出土的这些怪异文物,依然显得十分苍白。
从2007年年初,我们中央电视台科考队随同考古工作者,开始对古蜀文明进行新一轮的科学考察,就是试图从中得到更新的发现。
有人说:四川盆地就是《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从地理位置来看,四川盆地从远古至今,一直就是一个山川秀丽、水草丰沛、资源富足、居住宜人的地方,和《圣经》里描写的近乎天堂一样的“伊甸园”有许多相似之处。四川成都一直被视为中国最宜居城市,如果没有2008年的那一场大地震……
在我国的南方,也许是夏天十分闷热,体力消耗大的缘故,人们到了中午,大多会睡个午觉,2008年5月12日14时左右,很多人都在睡梦中,四川汶川县,平日里热闹的县城一片宁静。
14时28分,突然,大地颤动起来,也就是短短的几分钟,汶川一带发生了相当于上千颗广岛原子弹当量的8级大地震,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一个承载着千年古羌文明的区域,顷刻化为一片废墟。
山体滑坡,堵塞了沟谷河道,曾经是涓涓细流的山涧小溪,突然暴涨成了一条条激流湍急的大河。山口处,出现了一座座蓄水量很大的堰塞湖。
2007年6月,我们中央电视台科考队曾随着考古工作者一起到北川考察。这里山川俊秀,林木繁茂。有的专家认为三星堆的先民古羌族人,就是从这里的大川大山中走到成都平原的。的确,现在这个县还叫羌族自治县。羌人是一个神秘而又生命力强悍的民族,他们和中原地区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还不仅仅是这些,有人考证古羌族还是大洋彼岸美洲印第安民族的祖先。
北川羌族自治县有不少关于古羌族的历史遗迹,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碉楼。这些羌寨碉楼一般都建在险要的山地。碉楼的建筑取材于当地的山石,一般都是成片状的。这里的羌人把它们一层一层垒起来,有的碉楼竟高达二三十米。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之后许多矗立在悬崖峭壁之上的古老的碉楼居然保存完好,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害,比那些现代的钢筋水泥建筑还要坚固。真是一个奇迹!
2007年谁也想不到会有大地震,那时,碉楼就足以使我们震撼了。这种震撼主要是由于我们发现,北川的碉楼和大洋彼岸印第安人的碉楼极其相似。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大峡谷有一处著名景观,就是一座印第安人在悬崖峭壁上建的碉楼。
印第安人的碉楼同样是用当地的石头片垒砌的。从建筑形式以至于建造位置和北川的碉楼完全一致,也是那种狭窄的窗户,也是用于登高远望。我们非常诧异,相隔万里之遥,其建筑风格和功用何以如此相同?
更让我们惊奇的是,在北川的羌人古寨矗立着许多高大的图腾柱,有些是被新油漆过的。柱子上的图腾居然和印第安人的图腾柱一模一样,都是一些夸张而又变形的人脸;醒目而且艳丽的色彩,向来往的游人传递着一种来自远古的问候。
走在这些羌人古寨中,你会有一种时空错位的感觉,恍惚间不知道自己是在中国的北川,还是在美国的科罗拉多州。是这里的古羌人远涉重洋,跑到美洲成了印第安人?还是印第安人在远古的一个什么时间来到了巴蜀,安家落户,成了现在的羌族?
在北川的考察,很快否定了后一种猜测。因为在北川不仅发现了古老的羌族遗址,还有比羌族更为古老的人类遗存。
北川羌族自治县甘溪乡甘龙洞,发现了一批化石材料,经专家鉴定,其中有一枚人类的左下侧门齿化石。属一青少年个体,距今约一二万年,系晚期智人。在这个洞里还发现了更新世晚期的火塘和灰坑。还有石斧、刮削器,等等。说明这里在一二万年前就是人类活动的地区。经专家鉴定,这颗早期人类的牙齿和现代羌人的牙齿没有什么区别。羌人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这里,他们也许成了后来三星堆的主人,也许走出了四川盆地,最后到达了遥远的美洲;也就是说,他们很可能是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
?最有趣的是,洞内还保存着大量的豪猪、熊、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华南巨貘、犀牛等动物的化石。这些化石和人类牙齿的化石是同一个时期的,可见当时这个洞里不仅仅有人居住,也有许多上古时期的动物光临。他们为什么都凑在了一起?还是个谜。
有人说,很可能是山上发大水,把这些动物的化石冲到了洞里。可是从洞的所在位置看,山洪很难流进洞里,因为在这个洞里不仅发现了早期人类遗存,还发现了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片、白瓷片、釉陶片、土灶和水池,等等。说明这个洞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有人类居住。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和什么样的作用力,把那些大型动物的化石与人类的化石聚合在了一起呢?
汶川大地震似乎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团。按照现在的理解,早在一二万年以前,这里就发生过大地震。当时山摇地动,原本藏在丛林中的动物惊慌失措,四处乱窜,它们可能把这个洞口当成了躲避灾难的庇护所。然而强烈的地震使洞顶的石头碎块纷纷塌落,加之地陷,最后将这些动物都埋在了洞里。
至于那个一二万年前的年轻人,专家们认为,他倒不一定是当时被砸死的,他可能略早或略晚于这些被埋在洞里的动物。可以肯定地说,居住在这个洞里的绝不仅仅只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的消失也许和当时原始社会时兴的人吃人的习俗大有关系。
是灾难铸就了这个时代早期的人类文明。
突变铸就的文明
在北川,我们跑了很多地方。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小县城的老城区。这里的房子和街道至少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徜徉其中仿佛时间倒流。这是一个我们只能在20世纪30年代老电影片子中看到的场景,房屋临街的门面大都是木质结构,只要稍加修饰,就可以拍任何朝代的古装片。街上的人们无论是做买卖的,还是随意行走的,总是给人一种既清贫又闲适的感觉。在街道上,时不时会闻到淡淡的香味,这是卖豆腐干的小摊,价钱便宜得让人觉得好像没花什么钱似的。其实就是吃顿饭也真花不了多少钱,三块钱能买七八种小吃,肯定吃饱。
农历六月初五,是夏王朝开创者大禹的生日,我们科考队来到了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的一个偏远山寨,这里还保留着最古老的巫术祈祷仪式。为了纪念大禹的诞辰,羌族巫师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四周燃起篝火,跳起神秘而古老的羊皮鼓舞。
山区的夜晚如果没有月亮,会显得特别的漆黑,满天星斗更增加了一种空灵的感觉,篝火熊熊,仿佛是那些没有实体的鬼魂在舞蹈。
根据当地人的传说,四川西北部的山区是大禹的出生地,因此每逢大禹的诞辰,当地人便聚集到一起,为中华第一位治水英雄举行纪念活动。传说中的大禹难道在历史中真实存在过吗?
当时陪同我们在北川考察的是一位大禹文化研究专家——谢兴鹏。他非常热爱本土文化,是一位狂热的大禹文化推崇者,他带着我们走遍了有关大禹传说的山山水水,他的学识和热情让我们非常敬佩,但是我们一直有个疑问 在心头,不得其解。
我们首先能想到的就是“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那么大禹是谁?究竟他是一个真实的人,还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如果他是一个真实的人,又是如何与强大的洪水抗争的呢?
2007年,在北川没有地震之前,我们科考队在这里访古探幽,有着比一般过客和行色匆匆的游人更深切的感受。即便如此,我们却一直没有解决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在这样一个山高林深的地方,除了涓涓细流的山泉和一些幽深的清潭之外,几乎看不到什么像样的河流,怎么可能产生出治理大江大河的大禹式人物?生活在这里的人更不要说见过什么大江大河了,有的地方连吃水都成问题。大禹又是凭借什么具备了挽狂澜于未倒的回天之力?
是汶川大地震让我们突然明白了,这片看似郁郁葱葱、云雾缭绕的山峦,其实蕴蓄着非常可怕的力量。这种力量的爆发,除了地震、山崩之外,还有随之形成的大大小小的天池——堰塞湖。这些堰塞湖就像悬在人们头顶的炸弹,不知何时发生爆炸。
2008年5月12日北川强烈地震以后,连续几天,关于疏通堰塞湖的报道让人们稍稍放下的心又一次次被提起,连绵阳这样的城市,在堰塞湖的脚下,都需要急速撤出二十几万人,以避开堰塞湖溃坝形成的洪水。
在几千年以前,没有公路,没有现代化的挖掘机,炸药更无从谈起。只能听任地震肆虐,山洪暴发,河水泛滥。
也许正是这种灾难,让大禹看到,在山谷之间迅速形成的巨大湖泊,最终会冲决山崩形成的土堰,汹涌而下,势不可挡。采用筑堤阻挡洪水,根本无济于事。
他同时也看到,当洪水漫过土堰,冲击出一条泄洪渠道的时候,可以减缓洪水的势头,使下游的一些房屋得以保全。
如今工程兵们对唐家山堰塞湖采取的导流泄洪方案,与几千年前大禹治水如出一辙。
地震和洪水就是产生大禹式人物的原因,特别是在这种灾难频发的地方,更可能产生治理洪水的真英雄。
地震使我们相信了古代传说中的大禹是真实的,大禹的才干是真实的,能够治理大江大河的英才和因势利导的治水文化就产生在暴发洪水的源头。
由于农业和城市的出现,古蜀人与洪水的抗争,从第一个古城建立的时候就开始了。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见诸于记载的朝代。禹就是文献记载里夏朝的奠基人和创始者,禹作为著名的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人怀疑。
传说中,大禹的父亲鲧是第一个负责治水的,但是他所采取的围堵方法,在滔滔的洪水面前不堪一击。鲧治水失败以后,大禹把从西羌抗击洪水的经验带到了中原,他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
据《禹贡》记载,“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岷山导江”,就是指疏导岷江;“东别为沱”,就是向东开凿了一条从岷江到沱江的人工河流。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风景名胜都江堰,就是古蜀人防洪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绝妙地利用了疏导洪水这一方法,结束了成都平原关于洪水的噩梦。
值得一提的是,大禹还是世界上最早的探险家和旅行家。大禹在解决了长江和黄河上游的洪水问题后,便开始了对这两条大河下游的治理。他走遍了九州。
据记载,他先是来到九津和青羌,那?山峦起伏,丛林莽莽,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北川非常相像;他还往东到过“扶桑”,也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后来他又来到“鸟谷国”、“黑齿国”和有九尾狐的“青丘国”。南面到过“交趾”,也就是现在的越南,再经过气候非常炎热的九阳之山,到了“羽人国”、“裸民国”,在“裸民国”的时候,大禹也按当地的风俗,脱掉衣服,直到走出国境才把衣服穿上。“裸民国”肯定是热带地区,衣服当然是穿不住的,那里的人就像我们现在从照片上看到的非洲土著人,至于大禹是不是到过非洲,已无可考。但是如果没有到过现场,古书里就不会有这种形象而生动的记载了。
大禹从南向西,又到了昆仑山,这期间他和一系列的“国际名人”风云际会,例如西王母和伏羲,一个是人面虎身,一个是人面蛇身,真是奇怪极了。从西再往北走,到北海,又见到了“风之神”禺强,现在看来,很可能是欧罗巴人种。那里终日大风,气候寒冷,和我们知道的西伯利亚差不多。
大禹在这里迷了路,越走越远,最后到了“终北国”,即使不是北极,也差不多了。问题是,在那个生产力低下、交通极为不便的远古时期,大禹何以有如此神通?不过凭着大禹能够制服天下滔滔洪水的能耐,迷路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们从关于大禹的传说中,可以看到古人的神勇。也许这些记载都是一些远古的道听途说,但是如此真实的道听途说,肯定含有很多确实存在的东西,那就是我们的古人肯定到过这些地方。
大禹在回乡之后,铸了九个青铜大鼎,象征着九州,鼎上刻着天下各地奇形怪状的禽兽、精灵。他将九鼎陈列在门外,就像现在的旅行指南和地图。如今九鼎已经不知去向了,但是有关它的文字却留了下来,最后被编辑成书,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古籍《山海经》。
值得一提的是,大禹从伏羲那里得到了一支玉简,伏羲告诉他这是用来丈量天地的,这肯定是最早的度量工具。大禹就是利用它丈量山体,解决了疏通河道的问题。
大禹还从大地的东头往西头测量,古书上居然有非常详细的记载。从大地的东头到西头,长度为233500里又75步,南极和北极的长度也是如此,大约相当于地球实际周长的3倍。如果按照周朝一里为300步,每步(“步”为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相当于6尺,就是一里为415米左右,那么大禹的丈量相当于地球实际周长的两倍多。
如今已经无从了解大禹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但他决不是信口雌黄、想当然。这一点从他罗列的数字中就可以看出来。
可以这样认为,古代用于丈量的标准和现在的差别很大。他们在丈量中很难沿着真正的直线走下去,一定会走很多弯路,有的地方还可能出现重复计算。因此,大禹派人丈量出来的长度与实际的地球周长肯定差别很大。但是,233500里又75步,能丈量出这样一个相当大的空间尺度,对当时的人来说,绝对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只有在大自然中经受过种种磨炼,并与特大自然灾害(例如大洪水)进行过生死较量的人,才可能拥有如此广阔的胸怀和眼界。
从这一点也可以证明大禹治水的真实性。大禹开创的治水理念以及形成的治水文化和成都平原早期的文明密切相关,而汶川大地震给我们一把认识成都平原早期文明的钥匙。
在人类早期文明中,除了普遍存在的大洪水记忆以外,还有一个非常流行的文明起源说,就是人类的文明多起源于干旱地区,是自然灾害,是艰难的生存条件创造了文明,或者说是一些突发的灾难迫使那些安于现状的类人猿走上了文明之途。
在地球生灵的漫长演进之中,曾经有过几次突然的生命大爆发。这和人类文明的突然盛衰有着非常相似的经历。现在的科学研究证明,地球上的几次生命大爆发和恐龙的突然灭亡都是由于当时地球上发生了巨大的灾变。这种灾变让一种旧的生命现象消失,又使一个新的现象得以产生。
中国是一个灾害频繁的国家:史书上记载,在过去2200多年的时间里,最少发生过1600多次大水灾,1300多次大旱灾;中国又是一个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据统计,全球陆地地震的三分之一发生在中国;平均每12年发生一次大饥荒,每6年就有一次农业歉收。中国古代的玄学非常讲究周期性和轮回,就是这个道理。
当彗星降临
中国历来重视观测天象,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许多新考证和发现,就来源于对古籍中有关天象记载的研究。翻开历史典籍,其中大量地记录了各种天象和灾害,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彗星与地球灾害的关系。
在古老的传统文化中,人们一直把天上的彗星视为灾星,老百姓管它叫做“扫帚星”。人们只要是看见天上有彗星,就认为人间要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重大的自然灾害或者人为的刀兵之灾。
彗星似乎也挺“争气”的,随着它的出现,发生灾害的几率的确很大。在古代,欧洲人总是把彗星的出现和地震、传染病,甚至双头动物怪胎的出现联系起来。
罗马史书上记载,恺撒大帝被暗杀当年就出现过火红色的彗星,庞贝与恺撒的战争导致生灵涂炭,当时也是出现过彗星。在英国,哈雷彗星出现后黑死病流行;在印加帝国,当地土著人在佛朗西斯科•皮萨罗(西班牙征服南美的殖民者)到来前几天,看到了彗星从天空划过,由此预示着一场种族大屠杀即将展开。
有趣的是,一个叫霍姆斯17P的彗星每六年多就飞临地球上空一次,每次它的靠近都会发生一些灾害。特别是在2007年10月24日,当它
Content
古蜀文明溯源
突变铸就的文明
当彗星降临
哪里是昆仑
从外星人的角度
神秘的土堆
一夜间消失的古城
面具之谜
青铜面具最后的辉煌
神秘的权杖
何谓“神树”
文字之谜
三星堆兵器之谜
古蜀文明追踪
三星堆人消失了吗?
最早的高速公路
带翅膀的神兽
古羌山寨
难解的“巴蜀印章”
千年一吻
最早的暴发户——邓通
兵戈铿锵
古蜀文明溯源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李白《蜀道难》
李白的一首《蜀道难》把四川划为了绝地。的确,在古代通往蜀地的道路异常艰险,它不仅阻碍了中原与蜀地的物资交流,也阻碍了中原与蜀地的文明交流。因此,中原地区总是把巴蜀地区文明的发现,视为另类。
随着广汉三星堆与成都金沙遗址的发现,一种来自远古时期的“全新”的文明样式,让世人惊叹不已!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这种惊叹一直没有停止过。尽管考古专家们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有些似乎已经有了定论。但当人们看到那些奇特的青铜面具和大立人的时候,仍然止不住心中的好奇。他们宁愿相信这些东西来自天外,来自一个至今不为人们所知的远古文明。就像人们宁愿相信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不是古时的法老所建。专家的考证,比起古蜀出土的这些怪异文物,依然显得十分苍白。
从2007年年初,我们中央电视台科考队随同考古工作者,开始对古蜀文明进行新一轮的科学考察,就是试图从中得到更新的发现。
有人说:四川盆地就是《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从地理位置来看,四川盆地从远古至今,一直就是一个山川秀丽、水草丰沛、资源富足、居住宜人的地方,和《圣经》里描写的近乎天堂一样的“伊甸园”有许多相似之处。四川成都一直被视为中国最宜居城市,如果没有2008年的那一场大地震……
在我国的南方,也许是夏天十分闷热,体力消耗大的缘故,人们到了中午,大多会睡个午觉,2008年5月12日14时左右,很多人都在睡梦中,四川汶川县,平日里热闹的县城一片宁静。
14时28分,突然,大地颤动起来,也就是短短的几分钟,汶川一带发生了相当于上千颗广岛原子弹当量的8级大地震,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一个承载着千年古羌文明的区域,顷刻化为一片废墟。
山体滑坡,堵塞了沟谷河道,曾经是涓涓细流的山涧小溪,突然暴涨成了一条条激流湍急的大河。山口处,出现了一座座蓄水量很大的堰塞湖。
2007年6月,我们中央电视台科考队曾随着考古工作者一起到北川考察。这里山川俊秀,林木繁茂。有的专家认为三星堆的先民古羌族人,就是从这里的大川大山中走到成都平原的。的确,现在这个县还叫羌族自治县。羌人是一个神秘而又生命力强悍的民族,他们和中原地区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还不仅仅是这些,有人考证古羌族还是大洋彼岸美洲印第安民族的祖先。
北川羌族自治县有不少关于古羌族的历史遗迹,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碉楼。这些羌寨碉楼一般都建在险要的山地。碉楼的建筑取材于当地的山石,一般都是成片状的。这里的羌人把它们一层一层垒起来,有的碉楼竟高达二三十米。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之后许多矗立在悬崖峭壁之上的古老的碉楼居然保存完好,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害,比那些现代的钢筋水泥建筑还要坚固。真是一个奇迹!
2007年谁也想不到会有大地震,那时,碉楼就足以使我们震撼了。这种震撼主要是由于我们发现,北川的碉楼和大洋彼岸印第安人的碉楼极其相似。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大峡谷有一处著名景观,就是一座印第安人在悬崖峭壁上建的碉楼。
印第安人的碉楼同样是用当地的石头片垒砌的。从建筑形式以至于建造位置和北川的碉楼完全一致,也是那种狭窄的窗户,也是用于登高远望。我们非常诧异,相隔万里之遥,其建筑风格和功用何以如此相同?
更让我们惊奇的是,在北川的羌人古寨矗立着许多高大的图腾柱,有些是被新油漆过的。柱子上的图腾居然和印第安人的图腾柱一模一样,都是一些夸张而又变形的人脸;醒目而且艳丽的色彩,向来往的游人传递着一种来自远古的问候。
走在这些羌人古寨中,你会有一种时空错位的感觉,恍惚间不知道自己是在中国的北川,还是在美国的科罗拉多州。是这里的古羌人远涉重洋,跑到美洲成了印第安人?还是印第安人在远古的一个什么时间来到了巴蜀,安家落户,成了现在的羌族?
在北川的考察,很快否定了后一种猜测。因为在北川不仅发现了古老的羌族遗址,还有比羌族更为古老的人类遗存。
北川羌族自治县甘溪乡甘龙洞,发现了一批化石材料,经专家鉴定,其中有一枚人类的左下侧门齿化石。属一青少年个体,距今约一二万年,系晚期智人。在这个洞里还发现了更新世晚期的火塘和灰坑。还有石斧、刮削器,等等。说明这里在一二万年前就是人类活动的地区。经专家鉴定,这颗早期人类的牙齿和现代羌人的牙齿没有什么区别。羌人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这里,他们也许成了后来三星堆的主人,也许走出了四川盆地,最后到达了遥远的美洲;也就是说,他们很可能是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
?最有趣的是,洞内还保存着大量的豪猪、熊、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华南巨貘、犀牛等动物的化石。这些化石和人类牙齿的化石是同一个时期的,可见当时这个洞里不仅仅有人居住,也有许多上古时期的动物光临。他们为什么都凑在了一起?还是个谜。
有人说,很可能是山上发大水,把这些动物的化石冲到了洞里。可是从洞的所在位置看,山洪很难流进洞里,因为在这个洞里不仅发现了早期人类遗存,还发现了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片、白瓷片、釉陶片、土灶和水池,等等。说明这个洞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有人类居住。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和什么样的作用力,把那些大型动物的化石与人类的化石聚合在了一起呢?
汶川大地震似乎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团。按照现在的理解,早在一二万年以前,这里就发生过大地震。当时山摇地动,原本藏在丛林中的动物惊慌失措,四处乱窜,它们可能把这个洞口当成了躲避灾难的庇护所。然而强烈的地震使洞顶的石头碎块纷纷塌落,加之地陷,最后将这些动物都埋在了洞里。
至于那个一二万年前的年轻人,专家们认为,他倒不一定是当时被砸死的,他可能略早或略晚于这些被埋在洞里的动物。可以肯定地说,居住在这个洞里的绝不仅仅只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的消失也许和当时原始社会时兴的人吃人的习俗大有关系。
是灾难铸就了这个时代早期的人类文明。
突变铸就的文明
在北川,我们跑了很多地方。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小县城的老城区。这里的房子和街道至少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徜徉其中仿佛时间倒流。这是一个我们只能在20世纪30年代老电影片子中看到的场景,房屋临街的门面大都是木质结构,只要稍加修饰,就可以拍任何朝代的古装片。街上的人们无论是做买卖的,还是随意行走的,总是给人一种既清贫又闲适的感觉。在街道上,时不时会闻到淡淡的香味,这是卖豆腐干的小摊,价钱便宜得让人觉得好像没花什么钱似的。其实就是吃顿饭也真花不了多少钱,三块钱能买七八种小吃,肯定吃饱。
农历六月初五,是夏王朝开创者大禹的生日,我们科考队来到了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的一个偏远山寨,这里还保留着最古老的巫术祈祷仪式。为了纪念大禹的诞辰,羌族巫师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四周燃起篝火,跳起神秘而古老的羊皮鼓舞。
山区的夜晚如果没有月亮,会显得特别的漆黑,满天星斗更增加了一种空灵的感觉,篝火熊熊,仿佛是那些没有实体的鬼魂在舞蹈。
根据当地人的传说,四川西北部的山区是大禹的出生地,因此每逢大禹的诞辰,当地人便聚集到一起,为中华第一位治水英雄举行纪念活动。传说中的大禹难道在历史中真实存在过吗?
当时陪同我们在北川考察的是一位大禹文化研究专家——谢兴鹏。他非常热爱本土文化,是一位狂热的大禹文化推崇者,他带着我们走遍了有关大禹传说的山山水水,他的学识和热情让我们非常敬佩,但是我们一直有个疑问 在心头,不得其解。
我们首先能想到的就是“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那么大禹是谁?究竟他是一个真实的人,还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如果他是一个真实的人,又是如何与强大的洪水抗争的呢?
2007年,在北川没有地震之前,我们科考队在这里访古探幽,有着比一般过客和行色匆匆的游人更深切的感受。即便如此,我们却一直没有解决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在这样一个山高林深的地方,除了涓涓细流的山泉和一些幽深的清潭之外,几乎看不到什么像样的河流,怎么可能产生出治理大江大河的大禹式人物?生活在这里的人更不要说见过什么大江大河了,有的地方连吃水都成问题。大禹又是凭借什么具备了挽狂澜于未倒的回天之力?
是汶川大地震让我们突然明白了,这片看似郁郁葱葱、云雾缭绕的山峦,其实蕴蓄着非常可怕的力量。这种力量的爆发,除了地震、山崩之外,还有随之形成的大大小小的天池——堰塞湖。这些堰塞湖就像悬在人们头顶的炸弹,不知何时发生爆炸。
2008年5月12日北川强烈地震以后,连续几天,关于疏通堰塞湖的报道让人们稍稍放下的心又一次次被提起,连绵阳这样的城市,在堰塞湖的脚下,都需要急速撤出二十几万人,以避开堰塞湖溃坝形成的洪水。
在几千年以前,没有公路,没有现代化的挖掘机,炸药更无从谈起。只能听任地震肆虐,山洪暴发,河水泛滥。
也许正是这种灾难,让大禹看到,在山谷之间迅速形成的巨大湖泊,最终会冲决山崩形成的土堰,汹涌而下,势不可挡。采用筑堤阻挡洪水,根本无济于事。
他同时也看到,当洪水漫过土堰,冲击出一条泄洪渠道的时候,可以减缓洪水的势头,使下游的一些房屋得以保全。
如今工程兵们对唐家山堰塞湖采取的导流泄洪方案,与几千年前大禹治水如出一辙。
地震和洪水就是产生大禹式人物的原因,特别是在这种灾难频发的地方,更可能产生治理洪水的真英雄。
地震使我们相信了古代传说中的大禹是真实的,大禹的才干是真实的,能够治理大江大河的英才和因势利导的治水文化就产生在暴发洪水的源头。
由于农业和城市的出现,古蜀人与洪水的抗争,从第一个古城建立的时候就开始了。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见诸于记载的朝代。禹就是文献记载里夏朝的奠基人和创始者,禹作为著名的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人怀疑。
传说中,大禹的父亲鲧是第一个负责治水的,但是他所采取的围堵方法,在滔滔的洪水面前不堪一击。鲧治水失败以后,大禹把从西羌抗击洪水的经验带到了中原,他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
据《禹贡》记载,“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岷山导江”,就是指疏导岷江;“东别为沱”,就是向东开凿了一条从岷江到沱江的人工河流。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风景名胜都江堰,就是古蜀人防洪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绝妙地利用了疏导洪水这一方法,结束了成都平原关于洪水的噩梦。
值得一提的是,大禹还是世界上最早的探险家和旅行家。大禹在解决了长江和黄河上游的洪水问题后,便开始了对这两条大河下游的治理。他走遍了九州。
据记载,他先是来到九津和青羌,那?山峦起伏,丛林莽莽,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北川非常相像;他还往东到过“扶桑”,也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后来他又来到“鸟谷国”、“黑齿国”和有九尾狐的“青丘国”。南面到过“交趾”,也就是现在的越南,再经过气候非常炎热的九阳之山,到了“羽人国”、“裸民国”,在“裸民国”的时候,大禹也按当地的风俗,脱掉衣服,直到走出国境才把衣服穿上。“裸民国”肯定是热带地区,衣服当然是穿不住的,那里的人就像我们现在从照片上看到的非洲土著人,至于大禹是不是到过非洲,已无可考。但是如果没有到过现场,古书里就不会有这种形象而生动的记载了。
大禹从南向西,又到了昆仑山,这期间他和一系列的“国际名人”风云际会,例如西王母和伏羲,一个是人面虎身,一个是人面蛇身,真是奇怪极了。从西再往北走,到北海,又见到了“风之神”禺强,现在看来,很可能是欧罗巴人种。那里终日大风,气候寒冷,和我们知道的西伯利亚差不多。
大禹在这里迷了路,越走越远,最后到了“终北国”,即使不是北极,也差不多了。问题是,在那个生产力低下、交通极为不便的远古时期,大禹何以有如此神通?不过凭着大禹能够制服天下滔滔洪水的能耐,迷路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们从关于大禹的传说中,可以看到古人的神勇。也许这些记载都是一些远古的道听途说,但是如此真实的道听途说,肯定含有很多确实存在的东西,那就是我们的古人肯定到过这些地方。
大禹在回乡之后,铸了九个青铜大鼎,象征着九州,鼎上刻着天下各地奇形怪状的禽兽、精灵。他将九鼎陈列在门外,就像现在的旅行指南和地图。如今九鼎已经不知去向了,但是有关它的文字却留了下来,最后被编辑成书,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古籍《山海经》。
值得一提的是,大禹从伏羲那里得到了一支玉简,伏羲告诉他这是用来丈量天地的,这肯定是最早的度量工具。大禹就是利用它丈量山体,解决了疏通河道的问题。
大禹还从大地的东头往西头测量,古书上居然有非常详细的记载。从大地的东头到西头,长度为233500里又75步,南极和北极的长度也是如此,大约相当于地球实际周长的3倍。如果按照周朝一里为300步,每步(“步”为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相当于6尺,就是一里为415米左右,那么大禹的丈量相当于地球实际周长的两倍多。
如今已经无从了解大禹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但他决不是信口雌黄、想当然。这一点从他罗列的数字中就可以看出来。
可以这样认为,古代用于丈量的标准和现在的差别很大。他们在丈量中很难沿着真正的直线走下去,一定会走很多弯路,有的地方还可能出现重复计算。因此,大禹派人丈量出来的长度与实际的地球周长肯定差别很大。但是,233500里又75步,能丈量出这样一个相当大的空间尺度,对当时的人来说,绝对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只有在大自然中经受过种种磨炼,并与特大自然灾害(例如大洪水)进行过生死较量的人,才可能拥有如此广阔的胸怀和眼界。
从这一点也可以证明大禹治水的真实性。大禹开创的治水理念以及形成的治水文化和成都平原早期的文明密切相关,而汶川大地震给我们一把认识成都平原早期文明的钥匙。
在人类早期文明中,除了普遍存在的大洪水记忆以外,还有一个非常流行的文明起源说,就是人类的文明多起源于干旱地区,是自然灾害,是艰难的生存条件创造了文明,或者说是一些突发的灾难迫使那些安于现状的类人猿走上了文明之途。
在地球生灵的漫长演进之中,曾经有过几次突然的生命大爆发。这和人类文明的突然盛衰有着非常相似的经历。现在的科学研究证明,地球上的几次生命大爆发和恐龙的突然灭亡都是由于当时地球上发生了巨大的灾变。这种灾变让一种旧的生命现象消失,又使一个新的现象得以产生。
中国是一个灾害频繁的国家:史书上记载,在过去2200多年的时间里,最少发生过1600多次大水灾,1300多次大旱灾;中国又是一个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据统计,全球陆地地震的三分之一发生在中国;平均每12年发生一次大饥荒,每6年就有一次农业歉收。中国古代的玄学非常讲究周期性和轮回,就是这个道理。
当彗星降临
中国历来重视观测天象,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许多新考证和发现,就来源于对古籍中有关天象记载的研究。翻开历史典籍,其中大量地记录了各种天象和灾害,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彗星与地球灾害的关系。
在古老的传统文化中,人们一直把天上的彗星视为灾星,老百姓管它叫做“扫帚星”。人们只要是看见天上有彗星,就认为人间要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重大的自然灾害或者人为的刀兵之灾。
彗星似乎也挺“争气”的,随着它的出现,发生灾害的几率的确很大。在古代,欧洲人总是把彗星的出现和地震、传染病,甚至双头动物怪胎的出现联系起来。
罗马史书上记载,恺撒大帝被暗杀当年就出现过火红色的彗星,庞贝与恺撒的战争导致生灵涂炭,当时也是出现过彗星。在英国,哈雷彗星出现后黑死病流行;在印加帝国,当地土著人在佛朗西斯科•皮萨罗(西班牙征服南美的殖民者)到来前几天,看到了彗星从天空划过,由此预示着一场种族大屠杀即将展开。
有趣的是,一个叫霍姆斯17P的彗星每六年多就飞临地球上空一次,每次它的靠近都会发生一些灾害。特别是在2007年10月24日,当它

古道寻踪:你所不知道的地方
456.17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