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

千古中医故事

文档

0.8

已售 0
874.74KB

数据标识:D17206906551379868

发布时间:2024/07/11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千古中医故事》 内容简介
《千古中医故事》 目录
《千古中医故事》 诊病圣手(1)
《千古中医故事》 诊病圣手(2)
《千古中医故事》 诊病圣手(3)
《千古中医故事》 诊病圣手(4)
《千古中医故事》 诊病圣手(5)
《千古中医故事》 诊病圣手(6)
《千古中医故事》 扁鹊之谜(1)
《千古中医故事》 扁鹊之谜(2)
《千古中医故事》 扁鹊之谜(3)
《千古中医故事》 扁鹊之谜(4)
《千古中医故事》 扁鹊之谜(5)
《千古中医故事》 附录
《千古中医故事》 神医传奇(1)
《千古中医故事》 神医传奇(2)
《千古中医故事》 神医传奇(3)
《千古中医故事》 神医传奇(4)
《千古中医故事》 神医传奇(5)
《千古中医故事》 华佗之死(1)
《千古中医故事》 华佗之死(2)
《千古中医故事》 华佗之死(3)
《千古中医故事》 华佗之死(4)
《千古中医故事》 华佗之死(5)
《千古中医故事》 华佗之死(6)
《千古中医故事》 附录(1)
《千古中医故事》 附录(2)
《千古中医故事》 医圣之路(1)
《千古中医故事》 医圣之路(2)
《千古中医故事》 医圣之路(3)
《千古中医故事》 医圣之路(4)
《千古中医故事》 医圣之路(5)
《千古中医故事》 医圣之路(6)
《千古中医故事》 医圣之路(7)
《千古中医故事》 流芳百世(1)
《千古中医故事》 流芳百世(2)
《千古中医故事》 流芳百世(3)
《千古中医故事》 流芳百世(4)
《千古中医故事》 流芳百世(5)
《千古中医故事》 流芳百世(6)
《千古中医故事》 天人相应(1)
《千古中医故事》 天人相应(2)
《千古中医故事》 天人相应(3)
《千古中医故事》 天人相应(4)
《千古中医故事》 天人相应(5)
《千古中医故事》 天人相应(6)
《千古中医故事》 阴阳平衡(1)
《千古中医故事》 阴阳平衡(2)
《千古中医故事》 阴阳平衡(3)
《千古中医故事》 阴阳平衡(4)
《千古中医故事》 阴阳平衡(5)
《千古中医故事》 阴阳平衡(6)
《千古中医故事》 附录
《千古中医故事》 药王崛起之谜(1)
《千古中医故事》 药王崛起之谜(2)
《千古中医故事》 药王崛起之谜(3)
《千古中医故事》 药王崛起之谜(4)
《千古中医故事》 药王崛起之谜(5)
《千古中医故事》 药王崛起之谜(6)
《千古中医故事》 药王成名之谜(1)
《千古中医故事》 药王成名之谜(2)
《千古中医故事》 药王成名之谜(3)
《千古中医故事》 药王成名之谜(4)
《千古中医故事》 药王成名之谜(5)
《千古中医故事》 药王著书之谜(1)
《千古中医故事》 药王著书之谜(2)
《千古中医故事》 药王著书之谜(3)
《千古中医故事》 药王著书之谜(4)
《千古中医故事》 药王著书之谜(5)
《千古中医故事》 药王著书之谜(6)
《千古中医故事》 附录
《千古中医故事》 坎坷从医路(1)
《千古中医故事》 坎坷从医路(2)
《千古中医故事》 坎坷从医路(3)
《千古中医故事》 坎坷从医路(4)
《千古中医故事》 坎坷从医路(5)
《千古中医故事》 坎坷从医路(6)
《千古中医故事》 立志修本草(1)
《千古中医故事》 立志修本草(2)
《千古中医故事》 立志修本草(3)
《千古中医故事》 立志修本草(4)
《千古中医故事》 立志修本草(5)
《千古中医故事》 本草耀神州(1)
《千古中医故事》 本草耀神州(2)
《千古中医故事》 本草耀神州(3)
《千古中医故事》 本草耀神州(4)
《千古中医故事》 本草耀神州(5)
《千古中医故事》 本草耀神州(6)
《千古中医故事》 本草耀神州(7)
《千古中医故事》 圣名传千古(1)
《千古中医故事》 圣名传千古(2)
《千古中医故事》 圣名传千古(3)
《千古中医故事》 圣名传千古(4)
《千古中医故事》 圣名传千古(5)
《千古中医故事》 附录一
《千古中医故事》 内容简介
本书源自《百家讲坛》同名节目,由五位在百家讲坛颇有名望的主讲人孙立群、王立群、纪连海、钱文忠、郝万山等分别讲述中国古代名医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的行医故事,学者们引经据典,将这些名医们的轶事娓娓道来,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郝万山更是结合自己多年的诊疗经验,用时下生动的案例印证古人的医学高才。全书通俗易懂,有实用价值。
《千古中医故事》 目录
扁鹊篇:主讲人 孙立群
一 诊病圣手
二 扁鹊之谜
附录:
华佗篇:主讲人 王立群
一 神医传奇
二 华佗之死
附录
张仲景篇:主讲人 郝万山
一 医圣之路
二 流芳百世
三 天人相应
四 阴阳平衡
五 五行生克
附录
孙思邈篇:主讲人 纪连海
一 药王崛起之谜
二 药王成名之谜
三 药王著书之谜
附录
李时珍篇:主讲人 钱文忠
一 坎坷从医路
二 立志修本草i
三 本草耀神州
四 圣名传千古
附录
《千古中医故事》 诊病圣手(1)
扁鹊篇
战国时期医学家,本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鄚(今河北任丘)人,生活于公元前5世纪。年轻时曾向长桑君学医。作为一名民间医生,他经常往来于齐(山东)、赵(河北)、秦(陕西)、周(河南)等地行医。医术精明,治疗妇女、小儿、老年疾病,每多效,擅长针灸、方药综合治疗技术。著名的“六不治”反映了他与鬼神观念、特权思想决裂的科学医疗观。
主讲人简介
孙立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所开课程有“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士人史”等。参与编写教材专著十多部,发表论文多篇。代表作有《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商务印书馆)、《解读大秦政坛双星——吕不韦与李斯》(中华书局)等。
【一 诊病圣手】
扁鹊是我国中医理论的奠基者,他以自己的实践首创了中医的“四诊法”,也就是我们大家常说的望、闻、问、切,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诊断体系。扁鹊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司马迁在《史记》当中专门写了扁鹊的传记。因此,扁鹊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进入正史的医生。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在中国医学史上地位极其重要的名医,却留给后人太多的谜团。比如他为什么会有三个名字,而究竟哪一个是他的真实名字?他到底是什么时代的人?他妙手回春的奥妙又究竟在哪里呢?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出现过许多杰出的医学家,他们以自己高超的医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许多人为我们所崇敬。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位先秦时期的著名医学家,他叫扁鹊。
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就是扁鹊的三个名字和他生活时代的问题。
《史记》在讲到扁鹊的时候,一开始是这样一句话,“扁鹊者,渤海郡郑人也。”扁鹊,是渤海郡郑人,郑在哪儿啊?在河北的任丘一带。那也就是说,第一,这里面说了他的家乡;第二,又说“姓秦氏,名越人”,这里又出来第二个名字,叫做秦越人。就是说扁鹊也就是秦越人。
还不算完,在《史记•正义》里面还有一说,扁鹊是“家于卢国”,卢国在哪儿啊?也是在齐国的渤海,现在山东的长清一带。所以,他又叫卢医。
所以,我们看到扁鹊有三个名字:第一,扁鹊;第二,秦越人;第三,卢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现在大家的看法是,扁鹊是上古时期一位传说中的医生,这个人到处行医,治病救人,人们非常尊敬他。因为他来了以后,热心给人治病,把人们的病都治好了,所以人们就把这个医生比做一只带来喜悦的喜鹊。由此可知扁鹊是一个传说的人物。
而秦越人,应该说是确有其人,他就是《史记》上说的,在渤海郡郑的一个大夫。
而卢医呢?这是指他出生的地方,在卢国。
《千古中医故事》 诊病圣手(2)
这样一看,这三个名字当中,秦越人是确有其人的,而扁鹊呢?正是由于他到处行医,受到尊敬,人们就把技术高超的人叫做扁鹊。于是,秦越人也被称为扁鹊。有人认为,扁鹊就是古代医术高超者的一个通用的名词。
到现在,我们可以说,扁鹊原来是个神话人物,但是由于他和秦越人合为一体,就成为一个令人非常可信的人物。
按照古人的传说,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将安康和快乐带到哪里,好比是带来喜讯的喜鹊。所以,古人把那些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称做扁鹊。而这个出生在卢国、名叫秦越人的医生,医术高明、学识渊博,走南闯北、治病救人,也就顺理成章地被人们尊敬地称做扁鹊。
不过,有一个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人们,那就是扁鹊生活的时代十分模糊和混乱。那么,扁鹊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人?有关他生活年代的记载又为什么会出现模糊和混乱的情况呢?
记载扁鹊的材料除《史记》外,还有《战国策》、《韩非子》、《论衡》①、《列子》②、《说苑》等古籍,这些材料中记载的扁鹊活动的时间跨度很大。
如记载最早给蔡桓公治病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695年;给虢太子治病的时间在公元前655年左右;给赵简子治病,在公元前501年前后;给齐桓侯看病,在公元前385年到前357年之间。
《战国策》记载的扁鹊见秦武公,大约在公元前309年,这是他看的最后一个病人。如此一算,扁鹊的活动时间范围在三百多年之间,这显然太离谱了,人不可能活这么大岁数。所以,人们就很难断定,扁鹊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人。
我认为,秦越人作为受百姓欢迎的民间医生,人们已经给他赋予了许多神话的色彩,因此他的有些活动肯定不全是其个人所为,而是后人附加上去的,甚至有张冠李戴的可能。那么,扁鹊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人呢?
有以下几个方法,可以界定一下扁鹊生活的大致时代。
第一,依据《汉书•古今人表》,班固③在《古今人表》里面,把上古到秦朝的大约一千四五百人都列入表中。他根据这些人的人品排列,高低各有不同。把扁鹊和赵简子、越王勾践放在同一时代。赵简子即赵鞅(?—前458年),春秋末年晋国正卿。越王勾践(?—前456年),越国国君。如此看,扁鹊应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这是一个说法。
第二,依据从扁鹊行医的故事中,选择最可信的一个界定扁鹊活动的具体年代。我查了一下,有不同说法。但有不少人认为他到秦国见秦武王的事较可信,因为他在秦国被害。因此把扁鹊的生卒年代定在大约公元前407年到公元前310年比较合适。
第三,不确定准确的时间,说扁鹊是东周(或春秋战国)人就行了,他治病的故事有真事也有不少是寓言,可信可不信,不用太较真。很难准确地考证出他的活动时间。我主张这个说法。
关于扁鹊的医术,史学界一般认为,他是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刻苦钻研,不断总结,才使得其学识与医术达到了常人难以超越的高度,最终成为流芳千古的一代名医。那么,扁鹊究竟有着怎样的医术?他对我国医学到底有着怎样的独特贡献呢?
扁鹊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我们先不说今人对他的评价,看看古人对他的评价就知道他的名气了。汉初,扁鹊就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人们常常在说话当中,就自觉不自觉地提到他。汉初陆贾在《新书》中说,现在社会在发展变化,不要光看过去已有的东西,新的东西总会不断出现的。他说,“书不必起仲尼之门,而药不必出扁鹊之方”。这话的意思是,社会在变化,各种新的东西不断出现,虽然孔子写的书最多,但是不是光孔子一个人写的,后面还有人。而药呢,也不是光扁鹊一个人发明的,后面还有人。这说明在当时人看来,孔子、扁鹊,这两个人是相提并论的。
《千古中医故事》 诊病圣手(3)
还有一个故事,是刘邦讨伐叛乱的英布,在战斗中,刘邦中箭负伤,伤口越来越重,吕后就给他找了一个技术非常高的大夫,叫良医。刘邦坚决不治,他说,我以布衣提三尺之剑取天下,我这是天命,命乃在天,我现在身体受的这个伤,就是扁鹊来了也没用,我不治!刘邦的话说明在人们的口头语当中,一说治病的大夫,最棒的就是扁鹊,所以刘邦一张嘴,就说扁鹊来了我也不让他治。这说明扁鹊的名声在汉初已经很高了。
晋代有一位炼丹家叫葛洪①,说扁鹊是“治疾之圣”,就是治疗疾病的圣人。结合扁鹊的医疗实践,我觉得不过分。在扁鹊身上,我们看到,在中医治疗法的几个关键的环节,他都有开创之功。
第一,切脉大师。中国古代的医学家,早就发现了人体血脉的这种跳动和心脏是同步的。在人们长期的实践基础上,切脉就逐渐走上了科学之路,而在这个过程中,扁鹊是第一人。
司马迁就这样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天下谈论诊脉这个事,是从扁鹊开始的。扁鹊行医,他的切脉是非常准的。
有一次,在晋国,他碰到当时在晋国总揽朝政的赵简子病重,当时赵简子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人们都非常害怕,于是就把扁鹊找来了。《史记》记载:“扁鹊入视病,出。”是说进去以后看赵简子的病,然后就出来了,乍一看,这多简单啊,但是出来以后,一听扁鹊说的话,就知道他给赵简子看病了,怎么看的呢?号赵简子的脉了。
扁鹊这样说的,病人的身体没有问题,他现在虽然昏迷不醒,但是,脉搏跳动很正常,你们不用大惊小怪,不出三日,他一定能够醒来。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他如何给赵简子看病,但从他说的话,就知道他给赵简子号脉了。扁鹊的话很准,两天半过后,赵简子终于醒了。这说明扁鹊号脉是很有把握的,他通过脉象可以断定一个人的身体状况。
在扁鹊之前,也不是说没有切脉,中医很早就通过脉象了解病情,只是过去切脉,是顺着人体的血脉一点一点由浅到深地去摸,比较麻烦。为什么对扁鹊切脉评价这么高,就是因为他发现了人体切脉的一个交接点,就是寸口①。现在看中医切脉都是摸手腕这儿,就是寸口。据说,扁鹊也曾经用传统的切脉方法,顺着身体的血脉摸,后来他发明了寸口诊法,既简便又准确。正是从这个角度讲,司马迁说“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矣”。所以这是扁鹊的一大贡献。
司马迁认为,中医的脉学是从扁鹊开始的。对于这样的评价,后世学者也有不同见解,他们认为,春秋战国时期,脉诊就已经达到相当水平。当时的重要医学著作《黄帝内经》②和稍晚的《难经》③中,已经对脉诊有许多详细论述。这些都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脉学已成为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那么,除了脉诊之外,扁鹊行医的神奇之处又表现在哪里呢?
有一个故事,可以说全方位地展示了扁鹊的医疗技术。
据《史记》记载,有一次,扁鹊带着几个学生路过虢国,虢国是西周分封的一个诸侯国。在虢国,他们听到大街小巷都传,咱们国王的太子死了!人们都感觉到很惊讶。扁鹊不了解真情,一边走一边问。走到王宫门前,遇到一个中庶子,中庶子是王宫的侍卫大臣,就是国王身边的人,扁鹊问道:“虢太子是怎么死的?”
中庶子说:“太子的病是血气运行错乱,没有规律,突然生了暴病,猛烈地爆发在体表,就造成内脏受伤害。人体的正气不能制止邪气,邪气蓄积而不能疏泄,导致阳脉缓慢,阴脉急促,突然昏倒而死。”
扁鹊根据自己的经验,感到太子不是真死,问道:“他什么时候死的?”中庶子回答:“从鸡鸣到现在。”扁鹊又问:“收殓了吗?”中庶子回答说:“还没有,他死还不到半天呢。”
《千古中医故事》 诊病圣手(4)
扁鹊觉得更有希望,就很郑重地对中庶子说:“请禀告你们的国君,我是齐国渤海的秦越人,以行医为业,未曾拜见过贵国大王,也没有给大王效过力,请你立即禀报大王,就说我能使太子复活!”
中庶子知道秦越人很有名望,但不相信他能把死去的人救活,以为他说大话,不以为然,说道:“先生该不是胡说吧?太子已死,怎么可能复活呢!”
接着中庶子谈起上古名医俞跗,说他医术如何高超:“俞跗可以顺着五脏的腧穴,然后割开皮肤,剖开肌肉,疏通经脉,结扎筋腱,按治脑髓,触动膏肓,疏理横膈膜,清洗肠胃,洗涤五脏,修炼精气,改变神情气色。先生的医术如能像俞跗那样高明,那么太子就能再生了;不能做到如此,就别用这样的话欺骗刚会笑的孩子。”
扁鹊尽管对中庶子的话很反感,但并没有着急,只
data icon
千古中医故事
0.8
已售 0
874.74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