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 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第1节:帮孩子解开孤僻的枷锁,不让孩子在沉默中爆发(1)
第2节:帮孩子解开孤僻的枷锁,不让孩子在沉默中爆发(2)
第3节:不管孩子的想法多么离奇,都不要质疑和贬低(1)
第4节:不管孩子的想法多么离奇,都不要质疑和贬低(2)
第5节:不入代替孩子成长之死穴,以足够的宠爱帮助孩子成长(1)
第6节:不入代替孩子成长之死穴,以足够的宠爱帮助孩子成长(2)
第7节:孩子不是父母手中的泥土,尊重孩子才能发现孩子(1)
第8节:孩子不是父母手中的泥土,尊重孩子才能发现孩子(2)
第9节:孩子不是父母手中的泥土,尊重孩子才能发现孩子(3)
第10节:不忽视做人教育,好教育才能成就好孩子(1)
第11节:不忽视做人教育,好教育才能成就好孩子(2)
第12节:不忽视做人教育,好教育才能成就好孩子(3)
第13节:同伴是所大学校,踏入未来社会的训练场(1)
第14节:同伴是所大学校,踏入未来社会的训练场(2)
第15节:小孩打架不是小事,巧妙处理才能一生无忧(1)
第16节:小孩打架不是小事,巧妙处理才能一生无忧(2)
第17节:告诉孩子要花钱自己挣,自己努力才能自己收获(1)
第18节:告诉孩子要花钱自己挣,自己努力才能自己收获(2)
第19节:小鬼早当家,从小学会用钱才能一生不缺钱(1)
第20节:小鬼早当家,从小学会用钱才能一生不缺钱(2)
第21节:教孩子养成节约的习惯,钱省了品味提高了(1)
第22节:教孩子养成节约的习惯,钱省了品味提高了(2)
第23节:释怀孩子的名牌情结,外形不是最美丽的羽毛(1)
第24节:释怀孩子的名牌情结,外形不是最美丽的羽毛(2)
第25节:释怀孩子的名牌情结,外形不是最美丽的羽毛(3)
第26节:为孩子设置两“账”,会理账善消费才能不欠账(1)
第27节:为孩子设置两“账”,会理账善消费才能不欠账(2)
第28节:压岁钱是孩子的,怎么花父母享有知情权(1)
第29节:压岁钱是孩子的,怎么花父母享有知情权(2)
第30节:常怀善心,一毫之善也能暖意盎然(1)
第31节:常怀善心,一毫之善也能暖意盎然(2)
第32节: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叛逆就不会是孩子变坏的起点(1)
第33节: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叛逆就不会是孩子变坏的起点(2)
第34节:以充足爱心筑富贵人生,有爱才能一生不贫困(1)
第35节:以充足爱心筑富贵人生,有爱才能一生不贫困(2)
第36节:以充足爱心筑富贵人生,有爱才能一生不贫困(3)
第37节:爷爷心情不好,好孩子会察言观色不吵也不闹 (1)
第38节:爷爷心情不好,好孩子会察言观色不吵也不闹 (2)
第39节:在得与舍之间,让孩子懂得友好分享(1)
第40节:在得与舍之间,让孩子懂得友好分享(2)
第41节:在得与舍之间,让孩子懂得友好分享(3)
第42节:在孩子心中播下感恩的种子,生命在感恩中绽放(1)
第43节:在孩子心中播下感恩的种子,生命在感恩中绽放(2)
第1节:帮孩子解开孤僻的枷锁,不让孩子在沉默中爆发(1)
帮孩子解开孤僻的枷锁,不让孩子在沉默中爆发
活泼可爱、性格外向的孩子因为不高兴了就哭、心情好的时候大笑、该闹的时候闹、不满意的时候就反抗,而被家长判定为不听话,这样的孩子养育过程中,因为家长担心他会惹出这样那样的是非,所以总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而那些比较安静、沉默的孩子因为从不惹是生非,看起来很懂事,不让父母操心,所以父母关注的就较少,也很放心。
殊不知,有的孩子沉默是由于性格原因,而有的孩子沉默则是一种心理缺陷。比如不合群、孤僻、懦弱等。
一天,本该是和全班同学一样坐在教室里的小女孩,却背着书包回到了家里。等妈妈上班去后,小女孩把妈妈的一条旧裙剪断,用它作为自杀的工具结束了自己12岁的生命。事发后,家人和学校一起查找原因。
小女孩在家里颇受家人的宠爱,尤其和哥哥感情很好。但是因为家人都忙于工作,业余时间孤独的小女孩没有家人陪伴,就自己看电视,看鬼片和动画片。尤其是和同学发生小摩擦,也没有人倾诉。
在学校里,小女孩属于很让老师放心的学生,平时很少违纪。但是性格内向,除了偶尔与两三名女生玩之外,很少与同学交流。
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语的小女孩,当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之后,家人和老师才想起翻开记录她内心世界的日记。日记中虽然记录的都是发生在家里和学校中的小事,但却可以清楚地看出小女孩内心世界的孤独和无助。
作为家长,虽然都喜欢安静一些的孩子,但是如果孩子安静到某一天自己就结束了生命,那么相信天下的父母都宁可愿意养育一个令自己操心的闹腾、不听话的孩子。
其实,对于平时表现沉默的孩子,如果父母能够多一些关注,了解其内心的痛苦和不解,使孩子从孤僻中解脱出来,就不会在父母已经习惯了的沉默的性格中爆发出极端的事情。
老师妈妈觉得养育一个孩子,不仅仅要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以供孩子成长,还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内心,以免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1.从日常小事发现孩子的孤僻苗头
没有哪个孩子是生来就性格孤僻的。孩子孤僻性格都有一定的原因,有的是受了家庭环境影响;有的是因为受过刺激、伤害;有的是由于受了不当的教育方法导致;还有的是疾病因素导致孩子心理消极、悲观所致。
前些日子,琳琳和妈妈约定好了,如果期中考试成绩比上次提高20分,妈妈就奖励给他一副银河牌的球拍。琳琳爱打乒乓球,而且一直是学校乒乓球队的冠军选手,每年都会代表学校参加少年宫的比赛。
第2节:帮孩子解开孤僻的枷锁,不让孩子在沉默中爆发(2)
分数公布后,琳琳的考试总分比上次提高了30多分,妈妈开心地直想一股脑儿送给儿子两副球拍,以激励儿子。可是当妈妈提出带儿子去体育商场买球拍的时候,儿子表情淡淡:“改日再说吧!”
本来妈妈就看出这些日子儿子一直沉默不语,每周无阻的乒乓球训练也不去了,以为是忙学习累的。现在连他渴望了很久的球拍都提不起他的兴致,妈妈觉得儿子心里可能有事情。
妈妈把琳琳叫到身边,问儿子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令他这么不开心,连最爱的乒乓球都放弃了?
琳琳沉默着,只是回答想集中精力好好学习,以后也不打乒乓球了。所以,就不买球拍了。
妈妈当然明白球拍在儿子心中的分量,再看儿子那蔫蔫的表情,就私下里做了一下调查。果然了解到儿子不想打球的原因。最近,班级里转来一名新同学,那位同学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乒乓球打得与琳琳不相上下,而且活泼开朗、善于交际,一下子聚拢了很多人气,连一向和琳琳很要好的朋友都跟那名新同学成为了哥们。
妈妈了解儿子,儿子虽然很善良,但是不善言谈,性格偏于内向而且自尊心很强。面对在人际方面略显强势的新同学,可能是由于自信心不足或者不服气而产生抵触情绪,时间一长,自然就连带着疏远了和同学的关系,弄不好性格就会变得孤僻。
于是妈妈告诉琳琳,你和新同学并不冲突,他也不会影响你的光芒。如果你们成为朋友,互相团结,完全可以促进彼此的乒乓球技术。逃避同学,迷失的只能是自己,放弃和大家在一起也就等于放弃了进步。
防止孩子性格孤僻,需要父母从孩子小的时候就留心孩子性格反常的苗头。比如,当孩子不爱与人交往,甚至躲避人群的时候,父母就要关心一下孩子,是否和小朋友发生了矛盾,是否受了什么委屈;当孩子对一直热衷的活动都提不起兴趣的时候,父母就要留意孩子是否因为自己的成绩没有别的小孩的成绩好而失去信心;当孩子偶尔会发呆、出神的时候,父母就要警惕孩子是否因为孤独而导致性格忧郁……
2.及时识别、矫正孩子的孤僻
性格孤僻的孩子大都不合群,朋友少。虽然自尊心很强,但是由于不能全面发展,导致各方面的能力差,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很强。即使学习成绩不错,因为孤独,导致幸福感也不高。而且长期心情不佳,会使大脑皮层正常活动受到损坏,失去平衡,结果导致身体机能紊乱以至病变。
矫正孩子孤僻的性格,促进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家长有必要掌握一些矫正孩子性格孤僻的方法。
性格孤僻的孩子一般很自我,不愿意与人接触。还有的是因为自幼性格腼腆,羞于与人说话,时间久了便脱离了小伙伴群体。
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要鼓励孩子走向小伙伴、多和身边的孩子玩耍,刚开始其他的孩子也许不接受,父母可以想一些小方法,比如如果孩子年龄较小可以带上新潮的玩具吸引孩子,如果孩子年龄较大就鼓励孩子学会一项多人玩的游戏或者活动,比如踢足球、打篮球、乐队表演等。有了相同的兴趣爱好,就容易接触,多次接触后不但能从他人那里获得交往的快乐,而且锻炼了孩子的“团队精神”。
性格孤僻孩子的父母可以私下联系一下性格活泼的孩子的家长,让家长协助在各家孩子面前多多讲述这个孩子的优点,使大家都愿意接近性格孤僻的孩子,这样比较利于性格孤僻的孩子走进同伴。当孩子感受到与同伴一起的快乐后,父母就要有意识地督促和提醒孩子改掉自私、懦弱等性格缺陷,塑造宽广、豁达的性格。以伙伴中活泼、开朗的人做榜样,主动向他们学习,和他们接近,自然而然就甩掉了孤僻的性格。
老师妈妈的教子箴言
性格决定命运。如果自己的孩子从小性格孤僻,即使各方面的天资不错,也难以在未来的道路上前程高远。因为一个性格孤僻的孩子眼里只有自己,而一个眼里只有自己的人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
绝招二苦藤结不出甜瓜,养育好孩子需要有个好家
家是孩子缠绕的藤,欲要藤上结出甜瓜,必须有个好家。好家,除了好的物质环境,还包括好的教育环境、好的家庭氛围、好的教育方法、好的亲子关系。
第3节:不管孩子的想法多么离奇,都不要质疑和贬低(1)
不管孩子的想法多么离奇,都不要质疑和贬低
小孩子仿佛幼嫩的禾苗,不经意地碰撞就可能被折损,这是一个在当前被很多妈妈忽略的教育问题。面对新鲜事物,孩子的新奇感会令孩子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当他滔滔不绝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妈妈就会很不耐烦,甚至粗暴地打断孩子。
从科学的教育理念来讲,不管孩子的想法多么离奇,多么不切实际,妈妈都不能质疑,以免伤害孩子表达的欲望。即使孩子不断地问“为什么”,妈妈也不能质疑和贬低孩子的想法,因为很可能在妈妈的质疑和贬低中,封住了孩子的嘴。
拉拉今年3岁,是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他对什么都感兴趣,小脑袋里总是有着千奇百怪的想法,有的时候一张口妈妈都吓一跳,甚至怀疑这个孩子是不是哪里不对劲。“妈妈,我想去月亮上看看。”“妈妈我想做个飞机,然后飞到姥姥家去!”……
每当湛蓝的天空中飞过银光闪闪的飞机,拉拉就会对妈妈说:“这个飞机怎么不下来让我开呢?”然后就会手舞足蹈地跑来跳去,一边跑还一边说:“飞机,你下来,下来让我来开!”看着飞机渐渐消逝在天际,拉拉很委屈:“这个飞机真不听话,我让它下来他却开远了!”有时还会缠着妈妈问:“妈妈,为什么咱们家没有飞机呢?”
第4节:不管孩子的想法多么离奇,都不要质疑和贬低(2)
妈妈见了拉拉激动的一幕,很不解,觉得丰衣足食的孩子,不好好呆着,跟天上的飞机较什么劲。于是,当拉拉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的时候,妈妈就更加不耐烦了,斥责拉拉:“什么胡言乱语,闭上嘴,好好呆着!一点不老实,闹腾死了!”
妈妈不喜欢拉拉对事物的热情,对于拉拉总是问不完的问题,妈妈觉得那都是小孩子的孩子气,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当真地回答他。她觉得懂事的孩子不应该总是打扰妈妈,而应该自己安静地玩耍。
对于拉拉妈妈的做法,老师妈妈觉得很不妥。孩子是有思想的,正是因为孩子有了想法,才会有这样那样的疑问。言为心声,如果阻断孩子的言论或者不给予孩子积极、妥善的回答,孩子就会因为提问没有得到热情的呼应,而逐渐丧失提问的兴趣,变得懒于提问。所以,拉拉妈妈的做法等于在一步步封住孩子的嘴。
孩子向父母提出问题,是表达自己内心的疑问,并希望得到圆满的回答。这是孩子成长的见证,父母回答地越细致、耐心,越能促进孩子的成长。
1.想办法回答孩子的“为什么”
孩子虽小,但是提出的问题可不小,妈妈有的时候回答起来确实很难,比如,孩子问:“妈妈,为什么有56个民族呀?”有的妈妈知识有限,真的不能回答这个问题。这个时候,妈妈应该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或者上网查询,给孩子一个满意的答案。
如果家里没有条件,妈妈可以直截了当地跟孩子说:“妈妈也不知道,等妈妈向有学问的人问问,回头再告诉你。”当妈妈遇到自己不知道的问题时,千万不要对孩子敷衍了事或者随便一说,这样很有可能给孩子一个错误的答案,以至于一生都改变不了。
2.巧妙、耐心地回答孩子的“为什么”
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当解决了孩子一个“为什么”的时候,很可能引起孩子另外的“为什么”。因为孩子的问题都是一些在大人眼里很小的问题,甚至不是问题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孩子的眼里是大的,所以,父母必须耐心回答,以免伤害了孩子。
灿灿4岁半的时候,是个爱问为什么的小女孩,春节回老家出去拜年的时候,灿灿看到有一家的门楼上挂着两个红红的灯笼,于是问妈妈:“妈妈,那是什么?”妈妈说:“是灯笼。”灿灿问:“他家为什么挂灯笼呀?”妈妈说:“过年了,为了庆祝新年呀!”灿灿问:“咱们家为什么不挂灯笼呢?”妈妈说:“爷爷奶奶忙,就忘了。”灿灿说:“灯笼真好看,明年我一定提醒爷爷挂灯笼!”妈妈说:“好啊!到时候,你可要记着呀!”
妈妈本以为灿灿是随便说说的,谁知道,第二年春节到来的时候,爸爸妈妈忙忙碌碌收拾年货准备回老家过年,却听到灿灿在给爷爷打电话:“爷爷,过年了,您不要忘了在大门口挂上灯笼!”
这下,妈妈呆了,她惊诧当时在自己眼里微不足道的小事,女儿竟然牢牢地记住了。可见,大人眼里的小事,在孩子的眼里可不是小事呀!
所以,耐心、巧妙地回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是妈妈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绝不逊于给孩子吃饱、穿暖的大事。
3.倾听孩子诉说,和孩子一起讨论
孩子小的时候,他们的诉说往往很简短,父母听起来也容易。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就要养成专注听孩子说话的习惯。因为这时的孩子已经具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足够的判断力和敏感性使得他们强烈感受到父母无私的关怀和爱,为亲子之间的和谐沟通奠定基础。
如果家长采用边玩边回答的方式,把一些与孩子问题相关的知识融入进去,和孩子一起讨论,不但利于孩子知识的积累,也能促进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开发。
老师妈妈的教子箴言
不要认为孩子话多、问题多是孩子的缺点,那恰恰是孩子未来理想和特长的发源地。也许在妈妈回答孩子的“为什么”的过程中,锻炼了孩子的思维,开阔了孩子的视野,丰富了孩子的思想.
第5节:不入代替孩子成长之死穴,以足够的宠爱帮助孩子成长(1)
不入代替孩子成长之死穴,以足够的宠爱帮助孩子成长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产生新奇、探求新奇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挖掘自我、认识自我、促进自我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体验和感受的每一点,做过或遭遇的每一件事,无论是酸甜苦辣咸,还是悲喜苦乐愁,对他将来的人生都有重要的影响;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每一坎、每一个跟头,都有它的意义,父母无法替代孩子去经历这一切。
辉辉是家里的独生子,为了怕孩子出现任何可能的伤害,父母从不让辉辉做事。为此妈妈早打算好了,等辉辉上了高中,自己就请个长期病假,到时候给儿子陪读。
有一天做晚饭时,妈妈突然发现家里酱油没有了。而接下来的红烧肉没有酱油肯定不行,锅里炖着其他菜,自己抽不开身。情急之中,妈妈嘱咐辉辉去楼下的小超市买一瓶回来,儿子痛快的去了。
本该五分钟搞定的事,可是都一刻钟了也没见儿子回来。妈妈不得不去超市寻找儿子,到了那里,只见儿子满头大汗在货架子间溜达。妈妈问:“你干嘛呢?”“我在找酱油呢。”儿子显然也很着急。
“找不着就不会问问嘛?”妈妈很轻松地一句话提醒了儿子,可是到了营业员那里,儿子却
Content
第1节:帮孩子解开孤僻的枷锁,不让孩子在沉默中爆发(1)
第2节:帮孩子解开孤僻的枷锁,不让孩子在沉默中爆发(2)
第3节:不管孩子的想法多么离奇,都不要质疑和贬低(1)
第4节:不管孩子的想法多么离奇,都不要质疑和贬低(2)
第5节:不入代替孩子成长之死穴,以足够的宠爱帮助孩子成长(1)
第6节:不入代替孩子成长之死穴,以足够的宠爱帮助孩子成长(2)
第7节:孩子不是父母手中的泥土,尊重孩子才能发现孩子(1)
第8节:孩子不是父母手中的泥土,尊重孩子才能发现孩子(2)
第9节:孩子不是父母手中的泥土,尊重孩子才能发现孩子(3)
第10节:不忽视做人教育,好教育才能成就好孩子(1)
第11节:不忽视做人教育,好教育才能成就好孩子(2)
第12节:不忽视做人教育,好教育才能成就好孩子(3)
第13节:同伴是所大学校,踏入未来社会的训练场(1)
第14节:同伴是所大学校,踏入未来社会的训练场(2)
第15节:小孩打架不是小事,巧妙处理才能一生无忧(1)
第16节:小孩打架不是小事,巧妙处理才能一生无忧(2)
第17节:告诉孩子要花钱自己挣,自己努力才能自己收获(1)
第18节:告诉孩子要花钱自己挣,自己努力才能自己收获(2)
第19节:小鬼早当家,从小学会用钱才能一生不缺钱(1)
第20节:小鬼早当家,从小学会用钱才能一生不缺钱(2)
第21节:教孩子养成节约的习惯,钱省了品味提高了(1)
第22节:教孩子养成节约的习惯,钱省了品味提高了(2)
第23节:释怀孩子的名牌情结,外形不是最美丽的羽毛(1)
第24节:释怀孩子的名牌情结,外形不是最美丽的羽毛(2)
第25节:释怀孩子的名牌情结,外形不是最美丽的羽毛(3)
第26节:为孩子设置两“账”,会理账善消费才能不欠账(1)
第27节:为孩子设置两“账”,会理账善消费才能不欠账(2)
第28节:压岁钱是孩子的,怎么花父母享有知情权(1)
第29节:压岁钱是孩子的,怎么花父母享有知情权(2)
第30节:常怀善心,一毫之善也能暖意盎然(1)
第31节:常怀善心,一毫之善也能暖意盎然(2)
第32节: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叛逆就不会是孩子变坏的起点(1)
第33节: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叛逆就不会是孩子变坏的起点(2)
第34节:以充足爱心筑富贵人生,有爱才能一生不贫困(1)
第35节:以充足爱心筑富贵人生,有爱才能一生不贫困(2)
第36节:以充足爱心筑富贵人生,有爱才能一生不贫困(3)
第37节:爷爷心情不好,好孩子会察言观色不吵也不闹 (1)
第38节:爷爷心情不好,好孩子会察言观色不吵也不闹 (2)
第39节:在得与舍之间,让孩子懂得友好分享(1)
第40节:在得与舍之间,让孩子懂得友好分享(2)
第41节:在得与舍之间,让孩子懂得友好分享(3)
第42节:在孩子心中播下感恩的种子,生命在感恩中绽放(1)
第43节:在孩子心中播下感恩的种子,生命在感恩中绽放(2)
第1节:帮孩子解开孤僻的枷锁,不让孩子在沉默中爆发(1)
帮孩子解开孤僻的枷锁,不让孩子在沉默中爆发
活泼可爱、性格外向的孩子因为不高兴了就哭、心情好的时候大笑、该闹的时候闹、不满意的时候就反抗,而被家长判定为不听话,这样的孩子养育过程中,因为家长担心他会惹出这样那样的是非,所以总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而那些比较安静、沉默的孩子因为从不惹是生非,看起来很懂事,不让父母操心,所以父母关注的就较少,也很放心。
殊不知,有的孩子沉默是由于性格原因,而有的孩子沉默则是一种心理缺陷。比如不合群、孤僻、懦弱等。
一天,本该是和全班同学一样坐在教室里的小女孩,却背着书包回到了家里。等妈妈上班去后,小女孩把妈妈的一条旧裙剪断,用它作为自杀的工具结束了自己12岁的生命。事发后,家人和学校一起查找原因。
小女孩在家里颇受家人的宠爱,尤其和哥哥感情很好。但是因为家人都忙于工作,业余时间孤独的小女孩没有家人陪伴,就自己看电视,看鬼片和动画片。尤其是和同学发生小摩擦,也没有人倾诉。
在学校里,小女孩属于很让老师放心的学生,平时很少违纪。但是性格内向,除了偶尔与两三名女生玩之外,很少与同学交流。
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语的小女孩,当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之后,家人和老师才想起翻开记录她内心世界的日记。日记中虽然记录的都是发生在家里和学校中的小事,但却可以清楚地看出小女孩内心世界的孤独和无助。
作为家长,虽然都喜欢安静一些的孩子,但是如果孩子安静到某一天自己就结束了生命,那么相信天下的父母都宁可愿意养育一个令自己操心的闹腾、不听话的孩子。
其实,对于平时表现沉默的孩子,如果父母能够多一些关注,了解其内心的痛苦和不解,使孩子从孤僻中解脱出来,就不会在父母已经习惯了的沉默的性格中爆发出极端的事情。
老师妈妈觉得养育一个孩子,不仅仅要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以供孩子成长,还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内心,以免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1.从日常小事发现孩子的孤僻苗头
没有哪个孩子是生来就性格孤僻的。孩子孤僻性格都有一定的原因,有的是受了家庭环境影响;有的是因为受过刺激、伤害;有的是由于受了不当的教育方法导致;还有的是疾病因素导致孩子心理消极、悲观所致。
前些日子,琳琳和妈妈约定好了,如果期中考试成绩比上次提高20分,妈妈就奖励给他一副银河牌的球拍。琳琳爱打乒乓球,而且一直是学校乒乓球队的冠军选手,每年都会代表学校参加少年宫的比赛。
第2节:帮孩子解开孤僻的枷锁,不让孩子在沉默中爆发(2)
分数公布后,琳琳的考试总分比上次提高了30多分,妈妈开心地直想一股脑儿送给儿子两副球拍,以激励儿子。可是当妈妈提出带儿子去体育商场买球拍的时候,儿子表情淡淡:“改日再说吧!”
本来妈妈就看出这些日子儿子一直沉默不语,每周无阻的乒乓球训练也不去了,以为是忙学习累的。现在连他渴望了很久的球拍都提不起他的兴致,妈妈觉得儿子心里可能有事情。
妈妈把琳琳叫到身边,问儿子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令他这么不开心,连最爱的乒乓球都放弃了?
琳琳沉默着,只是回答想集中精力好好学习,以后也不打乒乓球了。所以,就不买球拍了。
妈妈当然明白球拍在儿子心中的分量,再看儿子那蔫蔫的表情,就私下里做了一下调查。果然了解到儿子不想打球的原因。最近,班级里转来一名新同学,那位同学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乒乓球打得与琳琳不相上下,而且活泼开朗、善于交际,一下子聚拢了很多人气,连一向和琳琳很要好的朋友都跟那名新同学成为了哥们。
妈妈了解儿子,儿子虽然很善良,但是不善言谈,性格偏于内向而且自尊心很强。面对在人际方面略显强势的新同学,可能是由于自信心不足或者不服气而产生抵触情绪,时间一长,自然就连带着疏远了和同学的关系,弄不好性格就会变得孤僻。
于是妈妈告诉琳琳,你和新同学并不冲突,他也不会影响你的光芒。如果你们成为朋友,互相团结,完全可以促进彼此的乒乓球技术。逃避同学,迷失的只能是自己,放弃和大家在一起也就等于放弃了进步。
防止孩子性格孤僻,需要父母从孩子小的时候就留心孩子性格反常的苗头。比如,当孩子不爱与人交往,甚至躲避人群的时候,父母就要关心一下孩子,是否和小朋友发生了矛盾,是否受了什么委屈;当孩子对一直热衷的活动都提不起兴趣的时候,父母就要留意孩子是否因为自己的成绩没有别的小孩的成绩好而失去信心;当孩子偶尔会发呆、出神的时候,父母就要警惕孩子是否因为孤独而导致性格忧郁……
2.及时识别、矫正孩子的孤僻
性格孤僻的孩子大都不合群,朋友少。虽然自尊心很强,但是由于不能全面发展,导致各方面的能力差,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很强。即使学习成绩不错,因为孤独,导致幸福感也不高。而且长期心情不佳,会使大脑皮层正常活动受到损坏,失去平衡,结果导致身体机能紊乱以至病变。
矫正孩子孤僻的性格,促进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家长有必要掌握一些矫正孩子性格孤僻的方法。
性格孤僻的孩子一般很自我,不愿意与人接触。还有的是因为自幼性格腼腆,羞于与人说话,时间久了便脱离了小伙伴群体。
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要鼓励孩子走向小伙伴、多和身边的孩子玩耍,刚开始其他的孩子也许不接受,父母可以想一些小方法,比如如果孩子年龄较小可以带上新潮的玩具吸引孩子,如果孩子年龄较大就鼓励孩子学会一项多人玩的游戏或者活动,比如踢足球、打篮球、乐队表演等。有了相同的兴趣爱好,就容易接触,多次接触后不但能从他人那里获得交往的快乐,而且锻炼了孩子的“团队精神”。
性格孤僻孩子的父母可以私下联系一下性格活泼的孩子的家长,让家长协助在各家孩子面前多多讲述这个孩子的优点,使大家都愿意接近性格孤僻的孩子,这样比较利于性格孤僻的孩子走进同伴。当孩子感受到与同伴一起的快乐后,父母就要有意识地督促和提醒孩子改掉自私、懦弱等性格缺陷,塑造宽广、豁达的性格。以伙伴中活泼、开朗的人做榜样,主动向他们学习,和他们接近,自然而然就甩掉了孤僻的性格。
老师妈妈的教子箴言
性格决定命运。如果自己的孩子从小性格孤僻,即使各方面的天资不错,也难以在未来的道路上前程高远。因为一个性格孤僻的孩子眼里只有自己,而一个眼里只有自己的人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
绝招二苦藤结不出甜瓜,养育好孩子需要有个好家
家是孩子缠绕的藤,欲要藤上结出甜瓜,必须有个好家。好家,除了好的物质环境,还包括好的教育环境、好的家庭氛围、好的教育方法、好的亲子关系。
第3节:不管孩子的想法多么离奇,都不要质疑和贬低(1)
不管孩子的想法多么离奇,都不要质疑和贬低
小孩子仿佛幼嫩的禾苗,不经意地碰撞就可能被折损,这是一个在当前被很多妈妈忽略的教育问题。面对新鲜事物,孩子的新奇感会令孩子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当他滔滔不绝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妈妈就会很不耐烦,甚至粗暴地打断孩子。
从科学的教育理念来讲,不管孩子的想法多么离奇,多么不切实际,妈妈都不能质疑,以免伤害孩子表达的欲望。即使孩子不断地问“为什么”,妈妈也不能质疑和贬低孩子的想法,因为很可能在妈妈的质疑和贬低中,封住了孩子的嘴。
拉拉今年3岁,是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他对什么都感兴趣,小脑袋里总是有着千奇百怪的想法,有的时候一张口妈妈都吓一跳,甚至怀疑这个孩子是不是哪里不对劲。“妈妈,我想去月亮上看看。”“妈妈我想做个飞机,然后飞到姥姥家去!”……
每当湛蓝的天空中飞过银光闪闪的飞机,拉拉就会对妈妈说:“这个飞机怎么不下来让我开呢?”然后就会手舞足蹈地跑来跳去,一边跑还一边说:“飞机,你下来,下来让我来开!”看着飞机渐渐消逝在天际,拉拉很委屈:“这个飞机真不听话,我让它下来他却开远了!”有时还会缠着妈妈问:“妈妈,为什么咱们家没有飞机呢?”
第4节:不管孩子的想法多么离奇,都不要质疑和贬低(2)
妈妈见了拉拉激动的一幕,很不解,觉得丰衣足食的孩子,不好好呆着,跟天上的飞机较什么劲。于是,当拉拉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的时候,妈妈就更加不耐烦了,斥责拉拉:“什么胡言乱语,闭上嘴,好好呆着!一点不老实,闹腾死了!”
妈妈不喜欢拉拉对事物的热情,对于拉拉总是问不完的问题,妈妈觉得那都是小孩子的孩子气,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当真地回答他。她觉得懂事的孩子不应该总是打扰妈妈,而应该自己安静地玩耍。
对于拉拉妈妈的做法,老师妈妈觉得很不妥。孩子是有思想的,正是因为孩子有了想法,才会有这样那样的疑问。言为心声,如果阻断孩子的言论或者不给予孩子积极、妥善的回答,孩子就会因为提问没有得到热情的呼应,而逐渐丧失提问的兴趣,变得懒于提问。所以,拉拉妈妈的做法等于在一步步封住孩子的嘴。
孩子向父母提出问题,是表达自己内心的疑问,并希望得到圆满的回答。这是孩子成长的见证,父母回答地越细致、耐心,越能促进孩子的成长。
1.想办法回答孩子的“为什么”
孩子虽小,但是提出的问题可不小,妈妈有的时候回答起来确实很难,比如,孩子问:“妈妈,为什么有56个民族呀?”有的妈妈知识有限,真的不能回答这个问题。这个时候,妈妈应该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或者上网查询,给孩子一个满意的答案。
如果家里没有条件,妈妈可以直截了当地跟孩子说:“妈妈也不知道,等妈妈向有学问的人问问,回头再告诉你。”当妈妈遇到自己不知道的问题时,千万不要对孩子敷衍了事或者随便一说,这样很有可能给孩子一个错误的答案,以至于一生都改变不了。
2.巧妙、耐心地回答孩子的“为什么”
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当解决了孩子一个“为什么”的时候,很可能引起孩子另外的“为什么”。因为孩子的问题都是一些在大人眼里很小的问题,甚至不是问题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孩子的眼里是大的,所以,父母必须耐心回答,以免伤害了孩子。
灿灿4岁半的时候,是个爱问为什么的小女孩,春节回老家出去拜年的时候,灿灿看到有一家的门楼上挂着两个红红的灯笼,于是问妈妈:“妈妈,那是什么?”妈妈说:“是灯笼。”灿灿问:“他家为什么挂灯笼呀?”妈妈说:“过年了,为了庆祝新年呀!”灿灿问:“咱们家为什么不挂灯笼呢?”妈妈说:“爷爷奶奶忙,就忘了。”灿灿说:“灯笼真好看,明年我一定提醒爷爷挂灯笼!”妈妈说:“好啊!到时候,你可要记着呀!”
妈妈本以为灿灿是随便说说的,谁知道,第二年春节到来的时候,爸爸妈妈忙忙碌碌收拾年货准备回老家过年,却听到灿灿在给爷爷打电话:“爷爷,过年了,您不要忘了在大门口挂上灯笼!”
这下,妈妈呆了,她惊诧当时在自己眼里微不足道的小事,女儿竟然牢牢地记住了。可见,大人眼里的小事,在孩子的眼里可不是小事呀!
所以,耐心、巧妙地回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是妈妈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绝不逊于给孩子吃饱、穿暖的大事。
3.倾听孩子诉说,和孩子一起讨论
孩子小的时候,他们的诉说往往很简短,父母听起来也容易。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就要养成专注听孩子说话的习惯。因为这时的孩子已经具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足够的判断力和敏感性使得他们强烈感受到父母无私的关怀和爱,为亲子之间的和谐沟通奠定基础。
如果家长采用边玩边回答的方式,把一些与孩子问题相关的知识融入进去,和孩子一起讨论,不但利于孩子知识的积累,也能促进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开发。
老师妈妈的教子箴言
不要认为孩子话多、问题多是孩子的缺点,那恰恰是孩子未来理想和特长的发源地。也许在妈妈回答孩子的“为什么”的过程中,锻炼了孩子的思维,开阔了孩子的视野,丰富了孩子的思想.
第5节:不入代替孩子成长之死穴,以足够的宠爱帮助孩子成长(1)
不入代替孩子成长之死穴,以足够的宠爱帮助孩子成长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产生新奇、探求新奇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挖掘自我、认识自我、促进自我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体验和感受的每一点,做过或遭遇的每一件事,无论是酸甜苦辣咸,还是悲喜苦乐愁,对他将来的人生都有重要的影响;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每一坎、每一个跟头,都有它的意义,父母无法替代孩子去经历这一切。
辉辉是家里的独生子,为了怕孩子出现任何可能的伤害,父母从不让辉辉做事。为此妈妈早打算好了,等辉辉上了高中,自己就请个长期病假,到时候给儿子陪读。
有一天做晚饭时,妈妈突然发现家里酱油没有了。而接下来的红烧肉没有酱油肯定不行,锅里炖着其他菜,自己抽不开身。情急之中,妈妈嘱咐辉辉去楼下的小超市买一瓶回来,儿子痛快的去了。
本该五分钟搞定的事,可是都一刻钟了也没见儿子回来。妈妈不得不去超市寻找儿子,到了那里,只见儿子满头大汗在货架子间溜达。妈妈问:“你干嘛呢?”“我在找酱油呢。”儿子显然也很着急。
“找不着就不会问问嘛?”妈妈很轻松地一句话提醒了儿子,可是到了营业员那里,儿子却

剖析家庭教育精髓:老师妈妈的教子绝招
406.71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