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尔登读史:中国好人

文档

0.8

已售 0
394.07KB

数据标识:D17206891148254685

发布时间:2024/07/11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我们时代少有的好作者
今年,你读刀尔登了吗?
我们时代少有的好作者!
邱小刚:不名之士
目录
我为什么不喜欢狗
为什么不能拿农民开玩笑
家有小学生
童话皇帝:朱厚照
天下只有一个是:张巡
勿语中尉正承恩:严延年
菹醢尽处鸾皇飞:李斯
山厌高而水厌深:曹操
兔角弓射无明鬼:司马相如
凡忠必愚:冯道
鸟畏霜威不敢栖:包拯
有女莫嫁海主事:海瑞
谁令忠孝两难全:赵苞
得天下者得民心:朱元璋
此一时彼一时:袁崇焕、李陵
人心惟危
放纵的权利:夏姬
古来哪有望妻石:荀粲
果然名教罪人:钱名世
卿本贼人:宋江
畸人丰坊
避地何心遇晋人:张缙彦
百年持此欲何成:陶潜
此式非天下式:卜式
百姓不仁,亦以圣人为刍狗:王莽
内容简介
《中国好人:刀尔登读史》是北大才子邱小刚的第一部历史随笔集,共分三辑:“中国好人•中国坏人”、“世事•人情”、“以天下为狗任”;在作者的态度是,其实所谓好人也不是那么好,所谓坏人也不是那么坏,中国历来的以道德杀人、以忠压倒孝、以忠压倒仁,以及以所谓大节掩盖小节的评价标准和认识视角是有问题的,“礼教自己是不杀人的,它只负责劝人甘愿被杀”;作者尤其对历史上无论是读书的还是放羊的,都“爱以天下为狗任”的传统抱有深刻的警惕,对海瑞一类道德迫害狂式的人物深恶痛绝。
作者一向惜墨如金,文章轻易不出手,常以“量莎士比亚或王国维的尺子”来要求自己,产出极低、质量极高。本书所收文章,都属短小精悍,篇篇堪称美文,且道前人所不及道、所不能道。
作者简介
从前叫三七,现在叫刀尔登,本名邱小刚。其人酒风浩荡,风骨脱俗,有如谪仙人。有人说他海内中文论坛才气第一,有人说他是1977年后北大中文系出品的最优秀的三个学生之一,有人说他是当代大隐,有人说他是古代竹林七贤之刘伶。他的文字,宗鲁迅惟妙惟肖,而兼有李零之“文”、王小波之“武”,文曰史识与古典功底,武曰科学与理性精神。
我们时代少有的好作者
我们都爱刀尔登:我们时代少有的好作者
王小波逝世十年之后,中国文坛又现“黑马”
60年代生学人的领军人物;我们时代少有的好作者
鲁迅、王小波、李零以来的第四大文章高手
检点中国历史,每一个故事都和你从前听说的不一样
今年,你读刀尔登了吗?
今年,你读刀尔登了吗?
在知道的人看来,刀尔登,这个名字迟早会成为一个流行符号,一个被赋予某种传奇浪漫色彩的文化符号,好像从前的“张爱玲”,和刚刚过去的“王小波”;而在不知道的读者看来,只觉得突然间有一本《中国好人》热了起来,有一个人名在人群间流转。在一向爱赶时髦的豆瓣网上,已经有豆友们打出了“今年你读刀尔登了吗?”的口号。
刀尔登,曾用名三七,本名邱小刚。很多人都是先知道“三七”这个名字,那可是当年曾迷倒多少重量级文章高手的ID呀!“海内中文论坛,三七才气第一!”在天涯社区的资深作者群里,在才子聚集的万科周刊论坛上,时不时就会冒出来几个自称是三七忠实粉丝的人,即使多少年后,提起“三七”这名号,还禁不住地心潮激荡。后来三七出了一本书,叫《玻璃屋顶》,书名和现在这本历史随笔集《中国好人》,有得一拼:“玻璃屋顶”是一篇书评的标题,“中国好人”则是作者一个专栏的名字。而其实在这本《中国好人》里,读者看到的会是:“好人”没有一个,“坏人”一个没有,稍显例外的是包拯和海瑞,人性上无懈可击,在当时和后世,享有高名,却始终不怎么招人待见。也许,我们都爱有弱点的人性。
话说三七风靡一时,随即消踪隐迹,然后就出来了一个“刀尔登”,写历史随笔,也写杂文。都说高手的文字是带着印记的,无论题材怎么在历史与当下之间转换,笔名是刀尔登还是三七,雪亮眼睛的人民群众总还是能在“文字群中”一眼就认出“你”。刀尔登的文字,简洁、通透,看似随意而实斟词酌句,历史典故信手拈来,大白话里露着一股雅意,每写一篇文章,必有不同寻常的新意。——弹不虚发刀尔登!
才子缪哲说刀尔登写文章,总以“量莎士比亚或者王国维的尺子来量自己”,所以轻易不出手,文章写一篇是一篇,质量极高。这本《中国好人》,文字优雅,生动风趣,论人论事,点到为止,且令人眼前一亮,常常拍案叫好;虽是薄薄一册,但极耐读,耐琢磨,一读再读三读,每读一遍都趣味无穷。
文兼李零、王小波之长:是美文,也是妙论
读刀尔登《中国好人》,人们很容易就会想到鲁迅和王小波,尤其是《中国好人》里收入的几篇杂文,鲁氏文风跃然纸上,那种味道,怕是王小波也写不出来。但刀尔登和王小波这两个人,又最容易被放到一起来说:他们都是绝对的“异数”,王小波写小说,不在“文坛”内,写杂文,也跳出学术圈外;刀尔登本人则更是闲云野鹤,避居石家庄(刀戏嘲为“天下第一庄”),不仅与文坛、学术圈不搭界,还嗜酒,如古竹林七贤之刘伶,爱酒胜过爱写作。他们的杂文风格也有异曲同工处,王小波的杂文里是显而易见的理性与科学主义,文字是戏谑的,道理是曲折的;刀尔登则有点反着来,文字是曲折的,道理则是戏谑的,有点像醉里挑灯看剑,读他的书,需要点悟性。王小波的论据从西方来,刀尔登的论据从古代中国来。
但要说文字之美,王小波便要落了下风,与刀尔登相类的,当今作者里只有写《花间一壶酒》的李零。他们都文字考究,喜欢用短句,精读古典,文字通透,目光犀利,议论刁钻……
《中国好人》是一部历史随笔集,80余篇文章,篇篇堪称精品。全书共分三辑:“中国好人•中国坏人”以论人为主,讲的是历史上被脸谱化的一些人,好人也不是那么好,坏人也不是那么坏,中国历来行的是以道德杀人,以所谓大节掩遮小节,“礼教自己是不杀人的,它只负责劝人甘愿被杀”;“世事•人情”一辑以论事为主,落后就要挨打、先进就要挨骂,一语道出中国式道德天平上人们的生存境况;“以天下为狗任”是全书最激烈的一辑,中国历史上有个传统,无论是读书的还是放羊的,都“爱以天下为狗任”,用道德去倾轧人,用国家利益去压迫人,作者痛批法家式的出人头地狂,儒家式的道德混乱症,而这些病症,至今还深深缠绕在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我们时代少有的好作者!
刀尔登:我们时代少有的好作者!
旁人说刀尔登——
著名学者、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先生:看了刀尔登的《中国好人》,我感觉到在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50年代生人的时代过去了,该是60年代生人说话了。
著名学者、北大教授李零先生:刀尔登的书我看了,作者文笔很好,书读得也好,只是这本书涉及的多是小问题,也许人家是不屑于去谈宏大的问题吧。
著名学者、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先生:刀尔登的文笔我很欣赏,尤其是他描写世态人心,简直太绝了,他待在石家庄真是太遗憾了,我一定要认识他。
资深出版人、书评人黄集伟先生:我刚迷上刀尔登,他的书就出来了,简直太神了。他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有的好作者,太棒了!
著名学者、万圣书园总经理刘苏里先生:一看书就知道作者是个智商极高的人,而且有点蔫坏,对中国的典故极熟悉,信手拈来。
出版人、散文家徐晓:邱氏的个性是不按常规出牌,犹如他的文风:从容,收放有度,不铺张,见好就收。且选题和角度都很刁,常被误以为是深刻。其实他追求的不是深刻,就是刁。
《读库》的张立宪:邱小刚有着超出常人的风格、风韵、风骨:聪慧、饱学、冲淡、落拓、颓唐。
学者、翻译家缪哲:刀兄的学问渊博,识见敏锐,在刀兄面前,我们未免显得愚蠢。记得那一年高考,刀兄夺了鄙省的魁元;唯这一经历,成了他“平生最大的不体面事”,人说必掩耳。
邱小刚:不名之士
邱小刚:不名之士
张立宪
从高考状元的专业选择,可以看出一个社会的嬗变,如今商学院和计算机成了集纳这些高材生的系别,当年最吃香的可是中文系啊。如愿考入北大中文系的邱小刚就是1982年的河北省文科状元。北大醉侠孔庆东在他的大作中光顾表述自己是“继钱钟书以来真正的幽默”和“北大的马克?吐温”,没心思言及旁人,只是粗略一说他的同学邱小刚多少天不洗头云云。
所以,这个任务落在了我的头上。
邱小刚是我见过的真正有酗酒倾向的人,尽管我也属于酒风浩荡的人,经常把自己喝得失态、失忆且失身而不可得,但他以更浩荡压住了我的浩荡。一次喝多了,他提议去市郊的河沟里裸泳,被我们一干俗物给拦住了。他便怀念起在深圳的一个朋友,那也是个裸体主义者,当即要买车票去找斯人,又被我们一干俗物拦住。更多的时候他是没钱搞这种把戏的,就越喝越多,偶尔打次小架。不知哪个流氓无产者有幸,能与这位隐于市的大隐过过拳脚。
一个人智商高了,玩心自然就重,因为什么事儿都难不住他,用比别人短的时间精通之,然后将比别人多的时间投入到其他玩物上去。邱小刚鼓捣起什么来,都能迅速成为高手中的高高手。在一个有六百多知识分子云集的单位里,他的象棋遍无敌手。他却说,自己最差的是象棋,最好的是桥牌。惜乎牌风不古,四人难凑,一直没有见他切磋桥牌。不过我曾有一次与在西藏云游的他通电话,他发布消息,说刚在一个围棋网站弄了个十比零。有一次拉了他和另外两个玩物丧志的家伙在我家打拖拉机,只觉得没过一会儿,天就亮了。我老婆醒来进到客厅,见四个男人端坐在烟雾中,沉默得跟四块金子似的,吓了一大跳。
除了玩,此人总是很懒散的样子。若干年前,单位分给一套房子,但他却嫌收拾起来麻烦,还得搬家,硬是把那房子给推掉了。这个故事搁到现在,听起来已经像个传奇了。
有时候他也会随意吐露点儿学问。现如今的小资大多知道《在路上》,一次喝酒时我提到国人对嬉皮精神的误读,他好心告诉我,比《在路上》更牛×的是《禅与摩托车的修理》,然后用纯正的迈阿密口音背了一大段。天啊。
邱小刚网名三七二十八,简称三七。本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马悲鸣却言之凿凿地说:“海内中文论坛,三七才气第一。”他写太太精心钻研美容术,这一天回到家中,“当门被打开一个小缝时,我看到了一盘没调好的蔬菜沙拉,上面还有两只眼睛在眨动”,这段话成为我和太太之间的笑料。他的文章中有一种特殊的DNA,尽管难以描述,却能很容易地分辨出来。有一次在网上看到一篇没有署名的文章,其间有一处闲笔说到水均益,“电视节目主持人中最善于诱导观众去归过于人的一位”,我马上就断定,这是邱小刚写的。果然。
有一次在三里屯的“老汉字”,北大中文系的一群老战士聚会。邱小刚把我也叫去见见世面,在其中浸淫半夜,我马上得出结论:一间屋子里,如果有超过一半的人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对不起,你就会感受到一种恨不得让自己自杀的颓废、颓唐之气。
写到这里,你已经可以看出,邱小刚有着超出常人的风格、风韵、风骨:聪慧、饱学、冲淡、落拓、颓唐,是真名士自风流啊。被我写入这一系列,一点儿都不冤。
——且慢,风流则风流了,说他是名士倒也未必。迄今为止,邱小刚只出过一本薄薄的随笔集《玻璃屋顶》,前两年供职一张几乎不入流的小报,如今连工作都免了,除开“三七”这个网名外,恐怕从小资到中资、老资,都没有多少人知道。
睡足了的人打个呵欠,我们认为是种慵懒的风度,缺觉的人打呵欠,却只觉其寒酸。我们总是难以摆脱这世道的某些莫名其妙的规矩:只有那些过惯奢靡生活的人流露出对金钱物质的不屑一顾,我们才容易接受;只有那些曾经前呼后拥的人流露出对名利场的反感厌倦,我们才愿意深信。只有成了名士,才配享用“风流”这个字眼,对名气发出轻蔑的“呸”。你要是还没有名气就敢鄙夷名气——呸呸。
呜呼,这个规矩真的就那么重要吗?不重要吗?重要吗?不重要吗?
目录
目录
零 刀尔登说今
我为什么不喜欢狗
为什么不能拿农民开玩笑
家有小学生
嘲笑链
被小学生批判过的
壹 中国好人•中国坏人
事不宜以是非论者,十居七八;人不可以善恶论者,十居八九。
童话皇帝朱厚照
天下只有一个是张巡
勿语中尉正承恩严延年
菹醢尽处鸾皇飞李斯
山厌高而水厌深曹操
兔角弓射无明鬼司马相如
移羞做怒刘瑾
打严嵩
于今为笑古为义宋襄公
凡忠必愚冯道
鸟畏霜威不敢栖包拯
有女莫嫁海主事海瑞
谁令忠孝两难全赵苞
载不动这许多道韩愈
制造小人阮大铖
彼此即是非李光地
如何天理胜人欲熊赐履
贰世事•人情
落后就要挨打,先进就要挨骂。
得天下者得民心朱元璋
此一时彼一时袁崇焕李陵
生命在于运动乾隆
无事和酒读离骚
人心惟危
庾信文章岂老成
放纵的权利夏姬
古来哪有望妻石荀粲
吴三桂的信
生女必强撼汪士铎
何事辛苦怨斜晖朱熹唐仲友
徘徊不尽孤云意蒋宗鲁卢楠
雅集图中衣帽改吕留良黄宗羲
果然名教罪人钱名世
烧萧条兮以御水于成龙靳辅
谁使祖龙绕柱走荆轲
卿本贼人宋江
天下有事谁可属甘凤池
畸人丰坊
避地何心遇晋人张缙彦
谁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寂寂廖廖扬子居扬雄
百年持此欲何成陶潜
此几何非彼几何徐光启
穷岛至今多义骨田横
世风越俗,雅人过得越好
叁以天下为狗任
中国历史上有个传统,就是爱以天下为狗任。
一编书是王者师韩非
以师为吏
丈夫遭遇不可知主父偃
此式非天下式卜式
推阴阳为儒者宗董仲舒
百姓不仁,亦以圣人为刍狗王莽
使汝为善我为恶张俭
《大学》的故事
栽培不待风声落王柏
此心跃跃何尝隐何心隐
一朝了我平生事刘宗周
最是为难谈天衍杨光先
重围不解还家梦岳钟琪
眼大心雄知所以曾静
积善坊中相扶行袁了凡
不尝豆沫亦识味武训
唧唧唧唧复唧唧木兰
猫及其他(代后记)
我为什么不喜欢狗
我为什么不喜欢狗
有人把我派作鲁迅一党,我说非也,鲁迅是不喜欢猫的,而我不但喜欢猫,还因为狗与猫作对,把狗恨恨不已。我的不喜欢狗,很多朋友都知道,一同去乡下玩时,常有人叫道,那里有只狗呀!便是想挑拨我去和狗打架。城里的狗都不是好欺负的,因为每条狗都领着一个人,高低惹不起,只好偶尔去饭馆吃顿狗肉,聊抒快意。狗的样子我也不喜欢,小时候在山里见过一只狼,以为是狗,不知道害怕,现在想来,很是对不起,因为狼的脖子和尾巴分明是粗硬的,而进化为狗之后,都细软起来,以便摇头摆尾,哪里还有一点狼的样子。尤不喜的是乖而顺之的狗脾气。当然,这种脾气,也是人教给的,而且教学相长,人再重新从狗身上学过来,动不动就“上怀犬马恩”,眼眶也湿。不知道早先狗是怎么被改造过来的。现在店里卖的狗粮,至少是小康水平,但想当初,五十者才衣帛食肉,轮到狗头上,恐怕只剩下猪狗不食其余的东西,较之狼在山林里的伙食,远有不如。不过,毕竟是一份安稳饭,头顶上“嗟”的一声,面前就有吃的,在改造好的狗看来,已经是福气。明人陶宗仪的《辍耕录》里面讲,驿站里拉车的狗,口粮有“狗分例”,要是被人克减了,它们会反啮其主。这样的狗脾气倒讨人喜欢,不过日常里所听到见到的,全是克己奉主的故事,甚至有自愿饿死,以成狗节的。所以陶宗仪多半是在瞎编,别的不说,居然要“辍耕”,可见其不是什么良民。
现代人满耳是汽车喇叭声,所以做起诗来,不再说什么“无使尨也吠”,而是慨叹听不到鸡犬之声了。但我对狗叫有两种意见,第一是一犬吠形,百犬吠声,自己明明长着一双狗眼,却不用,偏偏听别狗的。我有几次夜间进到乡村,一点坏事没来得及做,忽然之间,就有上百只狗在黑暗里大叫不已。其实它们也只是瞎叫叫,互为声援而已,并不知道在叫什么。蜀犬吠日,粤犬吠雪,总还有点由头,像这样不明不白地以天下为狗任,实在是只有“狗脚朕”们才喜欢的脾气。我并不是反对狗叫,狗不叫,性乃迁;但西谚云:“无论大狗小狗,都应该有自己的吠声。”
第二种意见是狗只讲恩属,不论是非,所谓桀犬吠尧是也。最坏的人,也可以有最好的狗,因为这“最好”者,标准只在于“吠非其主”。人有人道,狗有狗德,人被别人的狗咬死了,人们并不觉得那狗有什么不是。这虽然是犬监主义,未始也不是更多的人的立场。据说最好的狗,对主人最柔媚,永远夹着尾巴做狗,对不是主子的人毫无情面,不管高矮胖瘦,黑白妍,一概作势欲啮。假如这世上只有一个人,那还好办,但并不是这样,而且养狗的人也很多,走在这
data icon
刀尔登读史:中国好人
0.8
已售 0
394.07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