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 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1)
(2)
第一章 本体与开悟(1)
第一章 本体与开悟(2)
第二章 恐惧的源头(1)
第二章 恐惧的源头(2)
第三章 进入当下(1)
第三章 进入当下(2)
第三章 进入当下(3)
第三章 进入当下(4)
第四章 瓦解无意识(1)
第四章 瓦解无意识(2)
第五章 美丽在你临在的定静中升起(1)
第五章 美丽在你临在的定静中升起(2)
第五章 美丽在你临在的定静中升起(3)
第六章瓦解痛苦之身(1)
第六章瓦解痛苦之身(2)
第六章瓦解痛苦之身(3)
(1)
序 进入当下力量的关键就在你手中
《当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在1997年第一次出版之后,对地球集体意识的影响远远超过我的想象。它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而我每天也收到很多全球读者的来信,告诉我他们的生命在接触了书中收录的教导之后,都有所改观。
虽然小我心智疯狂的影响还是随处可见,但是一些新的事物却正在浮现。自远古以来,人类集体心智模式就让人们无法脱离受苦的重担,但之前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准备好要破除这个集体心智模式的束缚。一个新的意识状态正在浮现。我们已经苦够了!即使此刻,当你手握着这本书,读到书中提及可以过一个自由解脱生活的可能性时,这个新的意识就在你之内扬升了。在这个自由解脱的生活中,你不再强加痛苦在自己和他人身上。
很多写信给我的读者,都希望我能够把《当下的力量》里面的教导归纳成具体实践的方法,以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让他们在每天的练习当中使用。这些要求促成了这本书的诞生。
除了练习和修炼的方法之外,这本书还包含了一些原书的短章节,可以当做一些概念和观点的提醒,同时作为在每日生活中贯彻这些概念的指南。
书中有许多章节特别适合做冥想式的阅读。当你在做冥想式阅读时,主要不是为了得到更多资讯而读,而是要随着阅读进入一个不同的意识状态。这就是为什么你可以反复地阅读相同的章节许多次,而每一次都会有新鲜的感受。只有在临在状态中所写的字句或所说的话才会有这种转化的力量,而这转化的力量就是能够唤醒读者临在的力量。
你最好慢慢地读这些章节。很多时候,你也许想要暂停一下,享受片刻宁静的反思或定静。有时候,你或许可以随意打开书,浏览几行。
对于那些觉得《当下的力量》令人望之却步或过于难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可以作为入门的读物。
埃克哈特·托利
2001年7月9日
译者导读
改变你一生命运的书
《当下的力量》及《新世界:灵性的觉醒》(A New Earth)的作者埃克哈特·托利,是我最喜爱的灵性作家和老师。我真的很高兴他的作品现在陆续在华语世界被大家接受、推崇,也因而使得《修炼当下的力量》这本小书能够受到重视,并且在2009年初于海峡两岸出版。
回顾我和这位老师的邂逅,应该追溯到2003年,我第一次拿起了《当下的力量》这本书的繁体中文版,当时我看得一头雾水,觉得朋友推荐的书怎么一个字都看不下去。后来有一位高人在我家暂住,她拿起了这本书,一边看,一边笑,拍案叫绝地说这本书真是太棒了。我纳闷之余,找了英文的原版来看,觉得虽然字字珠玑,可还是真难消化。
后来,我知道《当下的力量》有这本简易版:《修炼当下的力量》,于是赶紧找来原文书看。这一看果然看出味道来,爱不释手,觉得作者的文字真是有如天启,否则不会如此鞭辟入里地直指人心。从这本小书入门,再回头看《当下的力量》及后来出版的《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就觉得一点都不困难了。
所以,现在你拿在手里的这本小书,很可能就是会改变你一生命运的书。它真是兼具了
(2)
知识性和实用性,不但萃取了《当下的力量》的精华,更加上了一些日常生活可以操作的练习方法,非常容易上手。不过作者一再强调,他的书是让我们去用心体会的,而不是为我们的头脑增加一些可以玩弄的知识。正因如此,这本《修炼当下的力量》更加难能可贵。它提供的是每日修炼的指引,任何人,只要按照书中教的一种方法,持之以恒地练习一段时间,你的生命品质不可能不出现改变。
作者一开始就教导大家他的拿手绝活——观察自己的思想和情绪。这是脱离我们心智认同,也就是我们受苦根源的最佳方法。他提供的诀窍包括:尽可能经常地去倾听脑袋里的声音、把注意力导向当下、养成习惯问自己:“此刻我的内在发生了什么事?”觉察呼吸、放下等待、与内在身体的连结等,都是简单实用、不花力气和时间,但又能彻底解决我们人生问题的实修妙方。
而在第二部中,作者阐述了如何把灵修的最佳道场——亲密关系和人际关系,当成灵性的修持。第六章中对痛苦之身的描述和提供的应对方法,真是作者有关对治情绪问题的解决之道的精华。虽然《当下的力量》和《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对痛苦之身都着墨甚多,但是这本书中的总整理,是我个人认为最清楚、易懂的,而且可操作性特别强。
第八章也花了很多篇幅讨论一般人很容易误解的“臣服”的观念,作者在这里一再澄清:臣服不是不为,而是无为,顺流而为。臣服纯粹发生在我们的内在,而完全臣服之后所引发的外在行动是无比地强大有力的。作者也给了我们很多选择:如果无法改变外在环境,你可以接纳它或抗拒它。接纳带来平安和更有效的后续行动,而抗拒则带来更多的负面情绪。如果事件太极端,我们无法不升起极大的负面反应,那么,我们还有第二次臣服的机会:对我们的内在反应臣服——接纳内在的本然。这些真的都是可以让我们受益无穷的人生宝贵功课。
我建议读者,把这本小书随身携带着。在生活中碰到任何状况、遭遇任何逆境的时候,这就是你的救命稻草。把它当成你的良师益友,在生活中好好实践、验证,一段时间之后,仔细观察你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祝福大家!
德芬
P.S. 本书的出版要感谢台湾方智出版社、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和辽宁教育出版社的支持,让我能够实现把这本书带到华语世界的心愿。本书的编辑黄淑云小姐的文字功力,为这本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感觉上这是我们两人共同翻译的作品,在此深表感谢。
目录
【序】
进入当下力量的关键就在你手中
【译者导读】
改变你一生命运的书
第1部取用当下的力量
第1章本体与开悟
撤离对心智的认同∕开悟:超越思想∕情绪:身体对心智的反应
第2章恐惧的源头
终结时间的幻相
第3章进入当下
放下心理上的时间∕在生命情境之下找到你的生命∕所有的问题都是心智的幻相∕本体的喜悦∕意识的无时间状态
第4章瓦解无意识
无论身在何处,要全然地在∕过去无法在你的临在中生存
第5章美丽在你临在的定静中升起
了解纯粹意识∕与内在身体连结∕更深地进入身体∕深深地根植内在∕强化免疫系统∕有创意地应用心智∕让呼吸带你进入身体之中
第2部把亲密关系当成灵性修持
第6章瓦解痛苦之身
解除对痛苦之身的认同∕将受苦转化为意识∕小我对痛苦之身的认同∕你临在的力量
第7章从上瘾关系到开悟关系
爱恨交织的亲密关系∕从上瘾关系到开悟关系∕把亲密关系当成灵性修持∕放弃与自己的关系
第3部接纳和臣服
第8章接纳当下
无常和生命周期∕使用和放下负面性∕慈悲的本质∕臣服的智慧∕从心智能量到灵性能量∕在人际关系中臣服
第9章转化疾病和痛苦
将疾病转化为开悟∕将痛苦转化为平安∕受难之路——经由受苦而开悟∕选择的力量
第一章 本体与开悟(1)
第一章 本体与开悟
Chapter One
Being and Enlightenment
在受制于生死轮回的各式各样的生命形式之外,有一个永恒的、常在的至一生命。很多人用“神”这个字来描述它,但是我叫它本体(Being)。本体这个名词并没有说明任何事情,“神”这个字其实也是。然而本体却有一个优势:它是一个开放的观念。它没有把那无限的、无形的,化约成一个有限的实体,你无法在心中勾勒出本体的形象,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宣称他们独家拥有它。它就是你全然的临在,当你感觉到自己的临在时,你就是在感受本体。所以从本体这个字的字面意思,到实际经验到它本身之间,只有很小的一步距离。
本体不仅超越了所有生命形式,更深深地存在于每种生命形式之中——它就是每种生命形式最深处那份无形且不可毁灭的本质。这意味着你现在就可以碰触到本体,因为它就是你最深的自我、你的本性。但是千万不要尝试用你的头脑去攫取它,也就是不要试着去了解它。
只有当头脑静止下来时,你才能认识本体。当你临在、当你全神贯注于当下时,本体可以被感觉到,但它永远无法用心智(mind)去理解。
而所谓开悟,就是重新觉知到本体,并且安住在“感受圆满成就”(feeling-realization)的那种状态。
开悟这两个字听起来就很“超凡入圣”,但小我就是喜欢这套。然而,开悟不过就是一种感觉与本体合一的自然状态,也就是与一个既不可测亦不可毁的事物的连结状态。吊诡的是,这个事物基本上就是你自己,但又比你伟大。开悟就是在你的名字和形相之外,找到自己的真实本性。
由于无法感知到这份连结,所以我们会产生与自己分裂、也与这整个世界分裂的幻觉。然后你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视自己为一个孤立的碎片。接着,恐惧油然而生,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冲突也因而成为常态。
阻止我们体验这个连结的最大障碍就是与心智的认同,因而造成强迫性的思考。无法停止思考是个可怕的折磨,但我们无法意识到这点,因为几乎所有人都在为此受苦,所以大家都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没完没了的心智噪音阻止你找到那份与本体无法分离的内在定静,也创造了由心智制造的虚假自我,投射出恐惧和苦难的阴影。
与心智认同会创造一个由观念、标签、形象、言语、批判和定义所组成的幽暗屏幕,阻碍你所有真正的人际关系。它挡在你和你自己之间、在你和你的朋友之间、在你和大自然之间,也挡在你和神之间。这个思维的屏幕创造了分裂的幻相——你和其他所有的存在是分离的。你因此忘却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在肉体的表面和各自独立的形相之下,你和其他所有的存在其实是一体的。
如果使用得当,心智是个超级好用的工具;但若使用不当,它会有强大的破坏力。更正确的说法是:其实不是你使用头脑的方法错误,基本上你根本没有使用它,是它在使用你。这就是一种病态。你认为你就是你的心智,这是一种错觉。这个工具已经掌控了你。
这就好像是你被占有了,你却毫无所知,还把占有你的实体当成你自己。
而初步的自由解脱,就是了解到你不是这个占有你的实体——这个思考者。光是知道这件事就让你有能力去观察它,而在你开始观察这个思考者的那一刻,就启动了意识的更高层次。
然后你就会了解:有一个智性的广大领域是超越思想的,思想只是其中极小的一个面向。你同时也了解到,所有真正重要的事物,如美丽、真爱、创造力、喜悦、内在平安,都是超越心智而生的。这时,你就开始觉醒了。
撤离对心智的认同
好消息是,你可以从心智当中解脱。这是真正的自由,你现在就可以着手进行第一步。
尽可能经常倾听脑袋里的声音,特别注意那些常常重复的思考模式,它们就像陈年录音带一样喋喋不休地在你的脑海里重复了好多年。
这就是我说的“观察那个思考者”,也就是去倾听自己脑袋里的声音,做一个观察的临在。
当你聆听那个声音时,态度要不偏颇。也就是说,不要批判或责备你所听到的。因为一旦批判或责备,就意味着那个同样的声音又从后门溜进来了。你很快会发现:那个声音在那里,而我在这里听着它、注视着它。这份对于“我在”的了解,就不是一个思想了,它是对你自身临在的一种感知,是超越心智而生的。
所以,当你聆听你的思想时,你不但觉察到了思想,也觉察到自己在观察思想,一个新的意识向度就出现了。
第一章 本体与开悟(2)
当你聆听思想时,你会感觉到“有意识的临在”——在思想之后或之下一个更深层的自我。这样一来,你的思想就失去了掌控你的力量,而快速地减弱,因为你已不再经由认同你的心智,而赋予它能量了。这时,那种不由自主、强迫性的思考就开始步向终结。
当一个思想销声匿迹时,你会经历到心智续流中的一个间断——无念的间隙。起初,这个间隙可能很短,也许几秒钟而已,但是它们会逐渐变长。当这些间隙发生时,你会感到内在有某种定静和平安。你开始感觉到你与本体合一的自然状态,这种状态通常会被心智遮蔽起来。
随着不断练习,定静和平安的感受会加深。事实上,它的深度没有尽头。你也会感受到一种内在深处散发出来的微妙喜悦,那就是本体的喜悦。
在这个与内在连结的状态中,你会比处于和心智认同的状态时更加警觉、更加清醒。你是全然地临在。而这个与内在的连结也提升了赋予你肉体生命的能量场的振动频率。
当你更深地进入无念(这是东方人常用的说法)的范畴时,你会领悟到纯粹意识的状态。在那种状态下,你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临在和极大的喜悦,因此所有思考、情绪、身体,还有整个外在世界相对来说都不重要了。这不是一个自我(selfish)的境界,而是无我(selfless)的境界,它带领你超越了你原先认为的自己(yourself)。那份临在就是本质上的你,但又不可思议地比你伟大许多。
除了观察思考者之外,把注意力导向当下也能在心智续流中创造一个间隙。你只要深刻地意识到当下时刻就可以了。
这是一件能让人获得极大满足的事。利用这个方式,你把所有意识从心智活动中撤离,进而创造一个无念的间隙。在这个无念的间隙中,你高度警觉,并带着觉知,但没有在思考。这就是静坐冥想的精髓。
在每天的生活中,你可以找一个本身没有什么目的性的例行公事来做这个练习,然后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上面,让这件事本身变成一个目的。例如,每当你在家里或公司上下楼梯的时候,仔细注意每个步伐、每个动作,甚至你的呼吸——全然地临在。
或在洗手的时候,注意所有与这个动作有关的感官觉知:水的声音和感觉、手的每个动作、肥皂的味道等等。
或者,当你上车、关上车门以后,停几秒钟,然后观察你呼吸的流动,去觉察一种宁静但强而有力的临在感。
有一个标准可以用来确切衡量这个练习是否成功:你内在感觉平静的程度。
在你迈向开悟的旅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学习不与你的心智认同。每当你在心智续流中创造一个间隙,你的意识之光就会成长茁壮一些。
有一天,当你逮到自己对着脑袋里的声音微笑,就像你对孩子的调皮言行微笑一般,那就意味着你不再那么认真严肃地看待你心智的内容了,因为你的自我感已经不再依附于它。
开悟:超越思想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会基于个人和文化上的制约,而塑造一个自己是谁的心理形象(mental image)。我们可以称这个虚假的自我为小我(ego),它由心智活动组成,而且只能经由不断地思考而存活。小我这个名词,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意义,但是当我使用这个词的时候,指的是经由无意识地与心智认同而产生的虚假自我。
对小我来说,当下时刻几乎不存在,只有过去和未来才是重要的——完全颠倒是非。这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当心智处于小我模式时,功能完全失调。小我关心的始终是如何让过去存活下来,因为如果没有过去,那么你是谁呢?它也不断把自己投射到未来,以确保能继续存活,并且在未来寻求某种形式的慰藉或满足。它会说:“有一天,当这个、那个或其他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就会OK了、快乐了、平静了。”
即使当小我看起来是关切当下的,它所关切的也不是眼前的当下,因为小我看待当下的方式完全错误——它是以过去的眼光来看的。或者,小我会将当下贬低为一个达到目标的手段,而它所谓的目标,却永远存在心智投射出的未来之中。观察你的心智,然后你会看见这就是小我运作的方式。
当下时刻蕴含着解脱的关键,但只要你认为你是你的心智,就无法找到当下时
Content
(1)
(2)
第一章 本体与开悟(1)
第一章 本体与开悟(2)
第二章 恐惧的源头(1)
第二章 恐惧的源头(2)
第三章 进入当下(1)
第三章 进入当下(2)
第三章 进入当下(3)
第三章 进入当下(4)
第四章 瓦解无意识(1)
第四章 瓦解无意识(2)
第五章 美丽在你临在的定静中升起(1)
第五章 美丽在你临在的定静中升起(2)
第五章 美丽在你临在的定静中升起(3)
第六章瓦解痛苦之身(1)
第六章瓦解痛苦之身(2)
第六章瓦解痛苦之身(3)
(1)
序 进入当下力量的关键就在你手中
《当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在1997年第一次出版之后,对地球集体意识的影响远远超过我的想象。它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而我每天也收到很多全球读者的来信,告诉我他们的生命在接触了书中收录的教导之后,都有所改观。
虽然小我心智疯狂的影响还是随处可见,但是一些新的事物却正在浮现。自远古以来,人类集体心智模式就让人们无法脱离受苦的重担,但之前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准备好要破除这个集体心智模式的束缚。一个新的意识状态正在浮现。我们已经苦够了!即使此刻,当你手握着这本书,读到书中提及可以过一个自由解脱生活的可能性时,这个新的意识就在你之内扬升了。在这个自由解脱的生活中,你不再强加痛苦在自己和他人身上。
很多写信给我的读者,都希望我能够把《当下的力量》里面的教导归纳成具体实践的方法,以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让他们在每天的练习当中使用。这些要求促成了这本书的诞生。
除了练习和修炼的方法之外,这本书还包含了一些原书的短章节,可以当做一些概念和观点的提醒,同时作为在每日生活中贯彻这些概念的指南。
书中有许多章节特别适合做冥想式的阅读。当你在做冥想式阅读时,主要不是为了得到更多资讯而读,而是要随着阅读进入一个不同的意识状态。这就是为什么你可以反复地阅读相同的章节许多次,而每一次都会有新鲜的感受。只有在临在状态中所写的字句或所说的话才会有这种转化的力量,而这转化的力量就是能够唤醒读者临在的力量。
你最好慢慢地读这些章节。很多时候,你也许想要暂停一下,享受片刻宁静的反思或定静。有时候,你或许可以随意打开书,浏览几行。
对于那些觉得《当下的力量》令人望之却步或过于难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可以作为入门的读物。
埃克哈特·托利
2001年7月9日
译者导读
改变你一生命运的书
《当下的力量》及《新世界:灵性的觉醒》(A New Earth)的作者埃克哈特·托利,是我最喜爱的灵性作家和老师。我真的很高兴他的作品现在陆续在华语世界被大家接受、推崇,也因而使得《修炼当下的力量》这本小书能够受到重视,并且在2009年初于海峡两岸出版。
回顾我和这位老师的邂逅,应该追溯到2003年,我第一次拿起了《当下的力量》这本书的繁体中文版,当时我看得一头雾水,觉得朋友推荐的书怎么一个字都看不下去。后来有一位高人在我家暂住,她拿起了这本书,一边看,一边笑,拍案叫绝地说这本书真是太棒了。我纳闷之余,找了英文的原版来看,觉得虽然字字珠玑,可还是真难消化。
后来,我知道《当下的力量》有这本简易版:《修炼当下的力量》,于是赶紧找来原文书看。这一看果然看出味道来,爱不释手,觉得作者的文字真是有如天启,否则不会如此鞭辟入里地直指人心。从这本小书入门,再回头看《当下的力量》及后来出版的《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就觉得一点都不困难了。
所以,现在你拿在手里的这本小书,很可能就是会改变你一生命运的书。它真是兼具了
(2)
知识性和实用性,不但萃取了《当下的力量》的精华,更加上了一些日常生活可以操作的练习方法,非常容易上手。不过作者一再强调,他的书是让我们去用心体会的,而不是为我们的头脑增加一些可以玩弄的知识。正因如此,这本《修炼当下的力量》更加难能可贵。它提供的是每日修炼的指引,任何人,只要按照书中教的一种方法,持之以恒地练习一段时间,你的生命品质不可能不出现改变。
作者一开始就教导大家他的拿手绝活——观察自己的思想和情绪。这是脱离我们心智认同,也就是我们受苦根源的最佳方法。他提供的诀窍包括:尽可能经常地去倾听脑袋里的声音、把注意力导向当下、养成习惯问自己:“此刻我的内在发生了什么事?”觉察呼吸、放下等待、与内在身体的连结等,都是简单实用、不花力气和时间,但又能彻底解决我们人生问题的实修妙方。
而在第二部中,作者阐述了如何把灵修的最佳道场——亲密关系和人际关系,当成灵性的修持。第六章中对痛苦之身的描述和提供的应对方法,真是作者有关对治情绪问题的解决之道的精华。虽然《当下的力量》和《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对痛苦之身都着墨甚多,但是这本书中的总整理,是我个人认为最清楚、易懂的,而且可操作性特别强。
第八章也花了很多篇幅讨论一般人很容易误解的“臣服”的观念,作者在这里一再澄清:臣服不是不为,而是无为,顺流而为。臣服纯粹发生在我们的内在,而完全臣服之后所引发的外在行动是无比地强大有力的。作者也给了我们很多选择:如果无法改变外在环境,你可以接纳它或抗拒它。接纳带来平安和更有效的后续行动,而抗拒则带来更多的负面情绪。如果事件太极端,我们无法不升起极大的负面反应,那么,我们还有第二次臣服的机会:对我们的内在反应臣服——接纳内在的本然。这些真的都是可以让我们受益无穷的人生宝贵功课。
我建议读者,把这本小书随身携带着。在生活中碰到任何状况、遭遇任何逆境的时候,这就是你的救命稻草。把它当成你的良师益友,在生活中好好实践、验证,一段时间之后,仔细观察你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祝福大家!
德芬
P.S. 本书的出版要感谢台湾方智出版社、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和辽宁教育出版社的支持,让我能够实现把这本书带到华语世界的心愿。本书的编辑黄淑云小姐的文字功力,为这本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感觉上这是我们两人共同翻译的作品,在此深表感谢。
目录
【序】
进入当下力量的关键就在你手中
【译者导读】
改变你一生命运的书
第1部取用当下的力量
第1章本体与开悟
撤离对心智的认同∕开悟:超越思想∕情绪:身体对心智的反应
第2章恐惧的源头
终结时间的幻相
第3章进入当下
放下心理上的时间∕在生命情境之下找到你的生命∕所有的问题都是心智的幻相∕本体的喜悦∕意识的无时间状态
第4章瓦解无意识
无论身在何处,要全然地在∕过去无法在你的临在中生存
第5章美丽在你临在的定静中升起
了解纯粹意识∕与内在身体连结∕更深地进入身体∕深深地根植内在∕强化免疫系统∕有创意地应用心智∕让呼吸带你进入身体之中
第2部把亲密关系当成灵性修持
第6章瓦解痛苦之身
解除对痛苦之身的认同∕将受苦转化为意识∕小我对痛苦之身的认同∕你临在的力量
第7章从上瘾关系到开悟关系
爱恨交织的亲密关系∕从上瘾关系到开悟关系∕把亲密关系当成灵性修持∕放弃与自己的关系
第3部接纳和臣服
第8章接纳当下
无常和生命周期∕使用和放下负面性∕慈悲的本质∕臣服的智慧∕从心智能量到灵性能量∕在人际关系中臣服
第9章转化疾病和痛苦
将疾病转化为开悟∕将痛苦转化为平安∕受难之路——经由受苦而开悟∕选择的力量
第一章 本体与开悟(1)
第一章 本体与开悟
Chapter One
Being and Enlightenment
在受制于生死轮回的各式各样的生命形式之外,有一个永恒的、常在的至一生命。很多人用“神”这个字来描述它,但是我叫它本体(Being)。本体这个名词并没有说明任何事情,“神”这个字其实也是。然而本体却有一个优势:它是一个开放的观念。它没有把那无限的、无形的,化约成一个有限的实体,你无法在心中勾勒出本体的形象,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宣称他们独家拥有它。它就是你全然的临在,当你感觉到自己的临在时,你就是在感受本体。所以从本体这个字的字面意思,到实际经验到它本身之间,只有很小的一步距离。
本体不仅超越了所有生命形式,更深深地存在于每种生命形式之中——它就是每种生命形式最深处那份无形且不可毁灭的本质。这意味着你现在就可以碰触到本体,因为它就是你最深的自我、你的本性。但是千万不要尝试用你的头脑去攫取它,也就是不要试着去了解它。
只有当头脑静止下来时,你才能认识本体。当你临在、当你全神贯注于当下时,本体可以被感觉到,但它永远无法用心智(mind)去理解。
而所谓开悟,就是重新觉知到本体,并且安住在“感受圆满成就”(feeling-realization)的那种状态。
开悟这两个字听起来就很“超凡入圣”,但小我就是喜欢这套。然而,开悟不过就是一种感觉与本体合一的自然状态,也就是与一个既不可测亦不可毁的事物的连结状态。吊诡的是,这个事物基本上就是你自己,但又比你伟大。开悟就是在你的名字和形相之外,找到自己的真实本性。
由于无法感知到这份连结,所以我们会产生与自己分裂、也与这整个世界分裂的幻觉。然后你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视自己为一个孤立的碎片。接着,恐惧油然而生,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冲突也因而成为常态。
阻止我们体验这个连结的最大障碍就是与心智的认同,因而造成强迫性的思考。无法停止思考是个可怕的折磨,但我们无法意识到这点,因为几乎所有人都在为此受苦,所以大家都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没完没了的心智噪音阻止你找到那份与本体无法分离的内在定静,也创造了由心智制造的虚假自我,投射出恐惧和苦难的阴影。
与心智认同会创造一个由观念、标签、形象、言语、批判和定义所组成的幽暗屏幕,阻碍你所有真正的人际关系。它挡在你和你自己之间、在你和你的朋友之间、在你和大自然之间,也挡在你和神之间。这个思维的屏幕创造了分裂的幻相——你和其他所有的存在是分离的。你因此忘却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在肉体的表面和各自独立的形相之下,你和其他所有的存在其实是一体的。
如果使用得当,心智是个超级好用的工具;但若使用不当,它会有强大的破坏力。更正确的说法是:其实不是你使用头脑的方法错误,基本上你根本没有使用它,是它在使用你。这就是一种病态。你认为你就是你的心智,这是一种错觉。这个工具已经掌控了你。
这就好像是你被占有了,你却毫无所知,还把占有你的实体当成你自己。
而初步的自由解脱,就是了解到你不是这个占有你的实体——这个思考者。光是知道这件事就让你有能力去观察它,而在你开始观察这个思考者的那一刻,就启动了意识的更高层次。
然后你就会了解:有一个智性的广大领域是超越思想的,思想只是其中极小的一个面向。你同时也了解到,所有真正重要的事物,如美丽、真爱、创造力、喜悦、内在平安,都是超越心智而生的。这时,你就开始觉醒了。
撤离对心智的认同
好消息是,你可以从心智当中解脱。这是真正的自由,你现在就可以着手进行第一步。
尽可能经常倾听脑袋里的声音,特别注意那些常常重复的思考模式,它们就像陈年录音带一样喋喋不休地在你的脑海里重复了好多年。
这就是我说的“观察那个思考者”,也就是去倾听自己脑袋里的声音,做一个观察的临在。
当你聆听那个声音时,态度要不偏颇。也就是说,不要批判或责备你所听到的。因为一旦批判或责备,就意味着那个同样的声音又从后门溜进来了。你很快会发现:那个声音在那里,而我在这里听着它、注视着它。这份对于“我在”的了解,就不是一个思想了,它是对你自身临在的一种感知,是超越心智而生的。
所以,当你聆听你的思想时,你不但觉察到了思想,也觉察到自己在观察思想,一个新的意识向度就出现了。
第一章 本体与开悟(2)
当你聆听思想时,你会感觉到“有意识的临在”——在思想之后或之下一个更深层的自我。这样一来,你的思想就失去了掌控你的力量,而快速地减弱,因为你已不再经由认同你的心智,而赋予它能量了。这时,那种不由自主、强迫性的思考就开始步向终结。
当一个思想销声匿迹时,你会经历到心智续流中的一个间断——无念的间隙。起初,这个间隙可能很短,也许几秒钟而已,但是它们会逐渐变长。当这些间隙发生时,你会感到内在有某种定静和平安。你开始感觉到你与本体合一的自然状态,这种状态通常会被心智遮蔽起来。
随着不断练习,定静和平安的感受会加深。事实上,它的深度没有尽头。你也会感受到一种内在深处散发出来的微妙喜悦,那就是本体的喜悦。
在这个与内在连结的状态中,你会比处于和心智认同的状态时更加警觉、更加清醒。你是全然地临在。而这个与内在的连结也提升了赋予你肉体生命的能量场的振动频率。
当你更深地进入无念(这是东方人常用的说法)的范畴时,你会领悟到纯粹意识的状态。在那种状态下,你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临在和极大的喜悦,因此所有思考、情绪、身体,还有整个外在世界相对来说都不重要了。这不是一个自我(selfish)的境界,而是无我(selfless)的境界,它带领你超越了你原先认为的自己(yourself)。那份临在就是本质上的你,但又不可思议地比你伟大许多。
除了观察思考者之外,把注意力导向当下也能在心智续流中创造一个间隙。你只要深刻地意识到当下时刻就可以了。
这是一件能让人获得极大满足的事。利用这个方式,你把所有意识从心智活动中撤离,进而创造一个无念的间隙。在这个无念的间隙中,你高度警觉,并带着觉知,但没有在思考。这就是静坐冥想的精髓。
在每天的生活中,你可以找一个本身没有什么目的性的例行公事来做这个练习,然后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上面,让这件事本身变成一个目的。例如,每当你在家里或公司上下楼梯的时候,仔细注意每个步伐、每个动作,甚至你的呼吸——全然地临在。
或在洗手的时候,注意所有与这个动作有关的感官觉知:水的声音和感觉、手的每个动作、肥皂的味道等等。
或者,当你上车、关上车门以后,停几秒钟,然后观察你呼吸的流动,去觉察一种宁静但强而有力的临在感。
有一个标准可以用来确切衡量这个练习是否成功:你内在感觉平静的程度。
在你迈向开悟的旅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学习不与你的心智认同。每当你在心智续流中创造一个间隙,你的意识之光就会成长茁壮一些。
有一天,当你逮到自己对着脑袋里的声音微笑,就像你对孩子的调皮言行微笑一般,那就意味着你不再那么认真严肃地看待你心智的内容了,因为你的自我感已经不再依附于它。
开悟:超越思想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会基于个人和文化上的制约,而塑造一个自己是谁的心理形象(mental image)。我们可以称这个虚假的自我为小我(ego),它由心智活动组成,而且只能经由不断地思考而存活。小我这个名词,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意义,但是当我使用这个词的时候,指的是经由无意识地与心智认同而产生的虚假自我。
对小我来说,当下时刻几乎不存在,只有过去和未来才是重要的——完全颠倒是非。这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当心智处于小我模式时,功能完全失调。小我关心的始终是如何让过去存活下来,因为如果没有过去,那么你是谁呢?它也不断把自己投射到未来,以确保能继续存活,并且在未来寻求某种形式的慰藉或满足。它会说:“有一天,当这个、那个或其他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就会OK了、快乐了、平静了。”
即使当小我看起来是关切当下的,它所关切的也不是眼前的当下,因为小我看待当下的方式完全错误——它是以过去的眼光来看的。或者,小我会将当下贬低为一个达到目标的手段,而它所谓的目标,却永远存在心智投射出的未来之中。观察你的心智,然后你会看见这就是小我运作的方式。
当下时刻蕴含着解脱的关键,但只要你认为你是你的心智,就无法找到当下时

修炼当下的力量
247.17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