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 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第一章 财商当然很重要(1)
第一章 财商当然很重要(2)
第2章 孩子眼中的钱(1)
第2章 孩子眼中的钱(2)
第3章 提高财商的几个方法(1)
第3章 提高财商的几个方法(2)
第3章 提高财商的几个方法(3)
第4章 财务上的乐事和烦心事(1)
第4章 财务上的乐事和烦心事(2)
第5章 怎样让孩子会花钱(1)
第5章 怎样让孩子会花钱(2)
第6章 零花钱应该怎么给(1)
第6章 零花钱应该怎么给(2)
第6章 零花钱应该怎么给(3)
第一章 财商当然很重要(1)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
金钱,是能让我们到达除了天堂以外任何地方的一份护照;同时,它也能向我们提供除了幸福以外的任何东西。——查尔斯·兰姆
我们每个人要想过上理想中的生活,都离不开金钱的帮助。虽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学会聪明地赚钱和花钱却会使一个人无往而不利。一个人的财商有多高,不取决于先天遗传,而是与后的教育和熏陶分不开的。由此得出结论: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财商教育是非常必要而且非常急迫的。
人人都要学会聪明地花钱
可以很肯定地说:在我们的周围,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聪明地花钱,也只有很少的人知道,如何才能使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保值并成功地进行投资。
那些不会花钱的人经常会犯的毛病就是:平常总是大把大把地花钱,关键的时候却捉襟见肘,四处告贷;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总是莫名其妙地担心攥在自己手里的钱有一天会不翼而飞,终日患得患失;当然,也不乏这样一些人:他们常常做一些“看上去很美”的投资项目,到头来却总是血本无归。
是哪些因素决定了一个人能大把地赚钱并能聪明地花钱呢?也许在我所做的调查问卷中,你会找到清晰的答案。
我曾问过一些人这样的问题:“你小时候学过有关理财的知识吗?”我得到的回答多半是:“没有”。
如果我接着问下去:“那么,你曾经给你的孩子讲过有关理财的知识吗?”许多为人父母的受调查者给出的回答仍然是“没有”。
如果我们再拿这同样的问题去问学校的老师,结果会怎么样呢?结果是:他们要么用有关数学的教学来搪塞我,要么就滔滔不绝地和我谈论学校在教育孩子储蓄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等等。但是听上去更像是花哨的政绩演说,没有一点实际的用处。
当然,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确实发现有些人在这方面的确做了一些事情,让孩子们学到了一些关于理财的知识。但是这类人的比例却是相当地少,也许只有十分之一还不到。也就是说,在十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可能真正思考过,如何让孩子接受财商教育的问题,至于考虑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进行不同的财商教育的家长或老师,则少之又少。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所以我们的一些调查志愿者们看到以下这些现象就不足为奇了:在救济院里,一个刚刚领了救济金的女人,她的家人还在挨饿受冻,她却把得来的钱全部买了龙虾罐头;而另外一个和她的家境差不多的女人,却把这些钱都花在了拍照片上面。
不单是穷人如此,一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在花钱方面也同样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他们往往觉得自己有的是钱,在消费方面不计后果、随心所欲,结果到头来还是吃了大苦头。
如果我们在攒钱和花钱方面的经验丰富一些,不必交出高额的“学费”就知道怎么聪明地花钱,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比现在好很多,如果我们通过财商教育,让孩子从小就学会聪明地打理钱财,那么,孩子会因此而得到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作为家长也会大大地受益其中。
钱都能用来做些什么
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钱对于我们来说越来越重要了。甚至连刚刚懂事的小孩子都知道,没有钱,他就不能买好吃的食物和好看的衣服。而只有有了钱,我们才可以自由地去我们想去的地方旅游;有了钱,我们国家的文学和艺术才能繁荣发展,人民才能有时间、有心情去欣赏那些艺术作品;有了钱,我们才可以获得我们想要的娱乐活动……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钱可以决定我们都能拥有些什么。
从赚钱的方面来看,人们工作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了钱,一个人才能给自己买到生活必须的东西,才能给自己购买或者修建能遮风避雨的住所,才能去一些美丽的地方旅行,才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生活……这些,都要有钱参与其中才能更加顺利地实现。甚至在世界上的有些地方,新鲜的空气、阳光、温暖、娱乐、知识和权力都要靠金钱来换取。
当然,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一些东西,例如:爱心、友谊和尊严都不是能用钱直接买来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没有钱,我们也许就没有机会和我们欣赏的人做朋友,或是和我们所爱的人在一起生活。所以很多时候,是否能得到理想中的生活,还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有钱。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各种政治、宗教的团体,文化、教育和娱乐机构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财力的支持。水、电、公路、邮政等能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资源和生活资料也只有用钱才能买到,只不过这些钱都是通过税收或是捐赠的方式上缴的。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对公共安全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提出意见,但只有那些精通财务的人才能明白这一切都是怎么回事。所以人们都应当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以监督政府的不合理税收和财政资源滥用的问题,否则就会使少数利益集团受益,而普通纳税人则遭受损失。
超链接
纳税人
纳税人是指依照税法规定对国家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在一般人眼里,一提起纳税就会想到“个人所得税”。但是对中国的纳税人来说,我们所要缴的税可不仅仅是“个税”。有数据显示,在政府的总税收中,个人所得税只占了其中的7%,其余的93%都是纳税人以其他形式缴给政府的。或者简单点说,只要你吃穿住行的东西是用钱买来的,你就得缴税。比如,我们每天所消费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水、电、气,里面都包含着税,只不过收据上并不写出来……还有一些税表面上看是企业在缴纳,但是企业往往会把税加到价格里去,由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分担。作为纳税人,你应该知道:我们必须要缴的各种税是非常多的,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等。
我们能找到的工作、能享受的娱乐、能获得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我们的经济状况。如果一个人没有接受过恰当的训练,不知道如何解决财务上发生的问题,那么当生活中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时,他就像一个赤手空拳的人面对一伙持枪的强盗一样,只能坐以待毙。
以上种种都在强调一个问题:认识金钱,学会打理财务是人生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而这方面的教育开始得越早,人们受益的也就越多。所以,我们应该在孩子正式进入社会生活之前就对他们进行有关财务问题的训练,否则他们也许只能用高昂的代价来换取这些经验了。
第一章 财商当然很重要(2)
用钱越多,对钱的认识却越少
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我们是否在进行钱的支付和交易,其实一个家庭很可能每时每刻都在花钱。家里的电表在走,自来水在流,我们的房租、物业费用、我们出行方式等等都涉及到钱的流失。但不幸的是,现在生活中用钱越多,但对钱的认识却越少。
在一些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家庭里,人们在消费的时候往往是通过电话订购,然后用支票付账(现代都市人的消费,不少是通过网络和信用卡进行——译者注),所以这些家庭里的孩子很少能看到父母用钱进行交易的过程。有些孩子甚至不知道水、电等生活必需品是要用钱来购买的。孩子们看到的能用钱买的东西往往只局限于车票、电影票、外出就餐和糖果、零食。
另外,有些家长缺乏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的主观意识,很少在孩子面前提起钱和支付的情况,致使孩子们根本不知道钱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果问孩子们钱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多半会说钱是从银行里取出来的,而根本不知道钱是父母辛辛苦苦劳动赚来的。他们也不清楚钱的数量往往是有限的,如果把钱花在这个东西上面,也许就不能买另外一些东西了。这一系列的教育误区很难让孩子对金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估,当然也就谈不上如何正确地使用金钱了。
虽然有些家长通过和孩子讨论钱,让孩子明白了钱和想要的东西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讨论阶段,而不让孩子进行现实的观察和切身的体验,不通过实践来了解钱的价值和使用方法,那么,孩子还是很难真正了解钱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我在这本书里要呼吁家长们:对孩子进行财商训练就是要让孩子们有机会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观察和体验钱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钱的真正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金钱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有一种最为典型的看法认为金钱是万能的。所以,我在这里必须提醒抱有这种观点的人:钱本身其实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它的意义只在于它能购买我们想要的东西。金钱只是一种媒介,由于所有的人都对它产生了信任,所以,我们才能凭借它来交换某种愿望和满足。这也正是财商教育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财商训练并不仅仅是关于计算价值或价格的练习,也包括对钱的本质和意义的理解。
如何打理我们的财务不是简单的数字计算,它牵涉到我们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决定我们应该做怎样的努力,以及要实现什么样的愿望。如果我们不够努力,我们的愿望也就难以达成。当然,如果我们太过于投入,一门心思只想赚钱,那么也许就没有时间和精力来享受我们劳动的成果,对于金钱而言,任何太过偏激的做法都是不足可取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有些人手里一旦有钱就马上花掉,这样做虽然可以获得即时的满足感,但这种满足感通常也是非常短暂的。还有一些人则比较有耐心,他们会主动地想办法攒钱,体会那种因为手里有钱而比较踏实和安全的感觉,但有时候他们又会莫名其妙地担心失去这笔钱,更害怕它们被别人骗取或侵占。这种情况下,金钱带给他们的就不再是快乐,而是担心和痛苦了。如果我们存钱是为了实现某个愿望,那么当钱攒够了,我们就可以梦想成真,享受这种喜悦了。但是,我们预期的这种满足与我们的愿望和理想是不同的。只有我们攒下的钱和我们花钱的方式,才能决定我们是谁以及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位英国哲学家曾经说过:不要轻薄地对待金钱。如何使用金钱能够表现一个人的性格。人性当中一些最美好的品质,比如慷慨、仁慈、正义、诚实和远见,多半缘于人类能正确地使用金钱;而人性中那些恶劣的品质,如贪婪、吝啬、不公正、奢侈和没有远见,则多半源自于滥用金钱。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让自己学会聪明地赚钱和花钱,另一方面也不应该忽视钱在道德方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在孩子的财商教育中一定要多加注意的方面。
一般来说,有钱人总是比穷人更具有责任感,更珍惜拥有财产的权利。当然,这并不是说一个人越有钱,他的道德品质就越高。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那些虽然穷困,但是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挣钱换取生活所需的人,往往也是道德高尚的人。而在富人当中,那些不关注于通过正确的方式挣钱和花钱的人,常常也存在品行不端的问题。大多数犯罪的人,往往都是因为试图不劳而获而受到惩罚。
正确的财商教育,能够帮助孩子们最大限度地把自身的劳动成果转换成现实生活的满足感,这个过程不仅仅是靠单纯的财务知识的支撑的,还涉及到很多社会学、心理学以及道德层面的问题。通过学习如何挣钱和花钱,孩子们将开始面对生活中一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他们接受的财商教育越好,就越能够正确聪明地挣钱和花钱,他们将来对社会的贡献和取得的成绩也就越大,同时,他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更加快乐和幸福。
家长是最好的榜样
既然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是如此的重要,那么,我们是否有必要在学校专门开设一门理财课程,或者把孩子送到专门的培训班呢?其实大可不必,事实正好相反,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示范的非正式、寓教于乐的方式才是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的最好方式。
家长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在处理家庭生活的财务问题中自然而然地会给孩子创造出旁观和学习大人们挣钱、花钱的机会,这正是财商教育的基础,也是最有用的教育方式之一。
与之相反,书本上的说教只能帮助孩子们更清楚地理解他们的亲身体验以及他们印象中的东西,但是却不如实际经验来得更有用。
所以,财商训练的首要问题就是为孩子们提供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尽可能地接触与钱有关的一切事务,从中学习有关钱的知识。
资料链接:
金融危机突显儿童理财教育重要性
2008年10月3日公布的一项针对500名美国青少年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70%的受访者害怕金融危机将对其家庭造成近在咫尺的负面影响。儿童心理学教授表示,孩子们很容易受到父母因资产缩水甚至资不抵债而产生的紧张、焦虑和悲观情绪的感染,不谙世事的孩子们比成年人更容易产生极端焦虑的情绪。因此,让孩子们理解科学理财,把投资眼光放长远可能会有助于他们减少这种情绪。
而欧美国家的儿童理财调查也显示,孩子们接受系列化、长期持续的财商教育是必要的,如果缺乏正确的指导,美好的金钱也许会成为影响孩子成长的罪魁祸首。但是,孩子的认知能力毕竟有限,当父母们的理财教育只是一番专业词汇的集结和长篇大论的说教时,没有孩子能很好的理解,也不会理会。
招商基金的“定投宝宝”计划的儿童财商教育专家指出,没有功利性的孩子们,游戏性和娱乐性的东西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儿童的财商教育应当根据孩子们每个成长阶段的特点,由浅入深地设定目标和内容。父母们可以借助各种不同的游戏,通过儿童语言叙述的故事和孩子们喜欢又看得懂的卡通图画方式来给孩子们说理财。例如,让孩子明确如何运用金钱,父母们可以带他们去超市进行一次超市购物“游戏”,告诉他们今天预备花多少钱买哪几样东西,这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有了“长大”的感觉,而且长期、多频次地训练下来,逐渐就会让孩子养成合理收支的好习惯。
当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陷入经济困境,这更提醒我们,儿童时期的理财教育有多么重要。早教育,早进行系统性的理财教育,将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第2章 孩子眼中的钱(1)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 白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类聪明的头脑和双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要工作,要勤劳。劳作是最可靠的财富。——拉·封丹
在成人的世界中,钱是人人竞相争夺的宝贝。甚至在有些人眼中,钱就是一切,有了钱就意味着幸福,就意味着天堂般的生活。那么,在孩子的眼中,钱又是什么呢?沾染了铜臭的大人们又应该怎样教孩子认识钱呢?
关于钱的一项调查
在孩子的眼中,钱是什么呢?花钱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在爱荷华州的苏城做了一次问卷,有2706名小学生参与了这项调查,他们都是三至八年级的学生。
问卷里有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钱?”
大约96﹪的学生都能给出比较清晰的答案。三年级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是从钱的外观和质地来描述钱的。例如,他们会说:“钱是金色的”,“钱是纸做的”,等等。而八年级的学生中大约有四分之三的人都可以清楚地说出“钱是交换的媒介”,或是“可以用钱来衡量价值”。也有一些学生的回答略显模糊,例如:“钱很有用”,或是“有钱就是富人”,“钱是罪恶之源”,等等。
当被问到“你能用五美元买些什么”等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时,大多数学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他们可能会回答“买一只宠物”,“给我的爸爸、妈妈买礼物,再给我自己买几双鞋、袜子,给学校买一面好看的旗子”,或是“买一些好吃的食物和喜欢的玩具”。
根据这项调查,我们了解到:苏城大约有15%的孩子在三岁前就知道和家长要钱了,一半的孩子在五岁之前才有这个概念,十分之九的孩子在十岁之前会想到这个。
超链接
儿童财商训练的一般进程
教育专家们在总结了美国家庭的亲子财商教育之后,发现了财商训练的一般进程。
3岁:教孩子学会识别硬币;
4岁:学会用硬币买小东西,比如糖果、小玩具;
5岁:让孩子手里留有小额的零花钱并教会他们怎么花,告诉孩子钱是父母辛苦工作换来的;
6岁:教孩子认识大面额的纸币并练习简单的零钱找换;
7岁:教孩子学会认识商品的价格标签并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保证找回的钱数正
Content
第一章 财商当然很重要(1)
第一章 财商当然很重要(2)
第2章 孩子眼中的钱(1)
第2章 孩子眼中的钱(2)
第3章 提高财商的几个方法(1)
第3章 提高财商的几个方法(2)
第3章 提高财商的几个方法(3)
第4章 财务上的乐事和烦心事(1)
第4章 财务上的乐事和烦心事(2)
第5章 怎样让孩子会花钱(1)
第5章 怎样让孩子会花钱(2)
第6章 零花钱应该怎么给(1)
第6章 零花钱应该怎么给(2)
第6章 零花钱应该怎么给(3)
第一章 财商当然很重要(1)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
金钱,是能让我们到达除了天堂以外任何地方的一份护照;同时,它也能向我们提供除了幸福以外的任何东西。——查尔斯·兰姆
我们每个人要想过上理想中的生活,都离不开金钱的帮助。虽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学会聪明地赚钱和花钱却会使一个人无往而不利。一个人的财商有多高,不取决于先天遗传,而是与后的教育和熏陶分不开的。由此得出结论: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财商教育是非常必要而且非常急迫的。
人人都要学会聪明地花钱
可以很肯定地说:在我们的周围,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聪明地花钱,也只有很少的人知道,如何才能使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保值并成功地进行投资。
那些不会花钱的人经常会犯的毛病就是:平常总是大把大把地花钱,关键的时候却捉襟见肘,四处告贷;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总是莫名其妙地担心攥在自己手里的钱有一天会不翼而飞,终日患得患失;当然,也不乏这样一些人:他们常常做一些“看上去很美”的投资项目,到头来却总是血本无归。
是哪些因素决定了一个人能大把地赚钱并能聪明地花钱呢?也许在我所做的调查问卷中,你会找到清晰的答案。
我曾问过一些人这样的问题:“你小时候学过有关理财的知识吗?”我得到的回答多半是:“没有”。
如果我接着问下去:“那么,你曾经给你的孩子讲过有关理财的知识吗?”许多为人父母的受调查者给出的回答仍然是“没有”。
如果我们再拿这同样的问题去问学校的老师,结果会怎么样呢?结果是:他们要么用有关数学的教学来搪塞我,要么就滔滔不绝地和我谈论学校在教育孩子储蓄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等等。但是听上去更像是花哨的政绩演说,没有一点实际的用处。
当然,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确实发现有些人在这方面的确做了一些事情,让孩子们学到了一些关于理财的知识。但是这类人的比例却是相当地少,也许只有十分之一还不到。也就是说,在十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可能真正思考过,如何让孩子接受财商教育的问题,至于考虑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进行不同的财商教育的家长或老师,则少之又少。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所以我们的一些调查志愿者们看到以下这些现象就不足为奇了:在救济院里,一个刚刚领了救济金的女人,她的家人还在挨饿受冻,她却把得来的钱全部买了龙虾罐头;而另外一个和她的家境差不多的女人,却把这些钱都花在了拍照片上面。
不单是穷人如此,一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在花钱方面也同样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他们往往觉得自己有的是钱,在消费方面不计后果、随心所欲,结果到头来还是吃了大苦头。
如果我们在攒钱和花钱方面的经验丰富一些,不必交出高额的“学费”就知道怎么聪明地花钱,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比现在好很多,如果我们通过财商教育,让孩子从小就学会聪明地打理钱财,那么,孩子会因此而得到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作为家长也会大大地受益其中。
钱都能用来做些什么
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钱对于我们来说越来越重要了。甚至连刚刚懂事的小孩子都知道,没有钱,他就不能买好吃的食物和好看的衣服。而只有有了钱,我们才可以自由地去我们想去的地方旅游;有了钱,我们国家的文学和艺术才能繁荣发展,人民才能有时间、有心情去欣赏那些艺术作品;有了钱,我们才可以获得我们想要的娱乐活动……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钱可以决定我们都能拥有些什么。
从赚钱的方面来看,人们工作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了钱,一个人才能给自己买到生活必须的东西,才能给自己购买或者修建能遮风避雨的住所,才能去一些美丽的地方旅行,才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生活……这些,都要有钱参与其中才能更加顺利地实现。甚至在世界上的有些地方,新鲜的空气、阳光、温暖、娱乐、知识和权力都要靠金钱来换取。
当然,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一些东西,例如:爱心、友谊和尊严都不是能用钱直接买来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没有钱,我们也许就没有机会和我们欣赏的人做朋友,或是和我们所爱的人在一起生活。所以很多时候,是否能得到理想中的生活,还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有钱。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各种政治、宗教的团体,文化、教育和娱乐机构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财力的支持。水、电、公路、邮政等能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资源和生活资料也只有用钱才能买到,只不过这些钱都是通过税收或是捐赠的方式上缴的。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对公共安全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提出意见,但只有那些精通财务的人才能明白这一切都是怎么回事。所以人们都应当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以监督政府的不合理税收和财政资源滥用的问题,否则就会使少数利益集团受益,而普通纳税人则遭受损失。
超链接
纳税人
纳税人是指依照税法规定对国家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在一般人眼里,一提起纳税就会想到“个人所得税”。但是对中国的纳税人来说,我们所要缴的税可不仅仅是“个税”。有数据显示,在政府的总税收中,个人所得税只占了其中的7%,其余的93%都是纳税人以其他形式缴给政府的。或者简单点说,只要你吃穿住行的东西是用钱买来的,你就得缴税。比如,我们每天所消费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水、电、气,里面都包含着税,只不过收据上并不写出来……还有一些税表面上看是企业在缴纳,但是企业往往会把税加到价格里去,由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分担。作为纳税人,你应该知道:我们必须要缴的各种税是非常多的,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等。
我们能找到的工作、能享受的娱乐、能获得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我们的经济状况。如果一个人没有接受过恰当的训练,不知道如何解决财务上发生的问题,那么当生活中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时,他就像一个赤手空拳的人面对一伙持枪的强盗一样,只能坐以待毙。
以上种种都在强调一个问题:认识金钱,学会打理财务是人生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而这方面的教育开始得越早,人们受益的也就越多。所以,我们应该在孩子正式进入社会生活之前就对他们进行有关财务问题的训练,否则他们也许只能用高昂的代价来换取这些经验了。
第一章 财商当然很重要(2)
用钱越多,对钱的认识却越少
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我们是否在进行钱的支付和交易,其实一个家庭很可能每时每刻都在花钱。家里的电表在走,自来水在流,我们的房租、物业费用、我们出行方式等等都涉及到钱的流失。但不幸的是,现在生活中用钱越多,但对钱的认识却越少。
在一些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家庭里,人们在消费的时候往往是通过电话订购,然后用支票付账(现代都市人的消费,不少是通过网络和信用卡进行——译者注),所以这些家庭里的孩子很少能看到父母用钱进行交易的过程。有些孩子甚至不知道水、电等生活必需品是要用钱来购买的。孩子们看到的能用钱买的东西往往只局限于车票、电影票、外出就餐和糖果、零食。
另外,有些家长缺乏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的主观意识,很少在孩子面前提起钱和支付的情况,致使孩子们根本不知道钱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果问孩子们钱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多半会说钱是从银行里取出来的,而根本不知道钱是父母辛辛苦苦劳动赚来的。他们也不清楚钱的数量往往是有限的,如果把钱花在这个东西上面,也许就不能买另外一些东西了。这一系列的教育误区很难让孩子对金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估,当然也就谈不上如何正确地使用金钱了。
虽然有些家长通过和孩子讨论钱,让孩子明白了钱和想要的东西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讨论阶段,而不让孩子进行现实的观察和切身的体验,不通过实践来了解钱的价值和使用方法,那么,孩子还是很难真正了解钱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我在这本书里要呼吁家长们:对孩子进行财商训练就是要让孩子们有机会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观察和体验钱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钱的真正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金钱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有一种最为典型的看法认为金钱是万能的。所以,我在这里必须提醒抱有这种观点的人:钱本身其实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它的意义只在于它能购买我们想要的东西。金钱只是一种媒介,由于所有的人都对它产生了信任,所以,我们才能凭借它来交换某种愿望和满足。这也正是财商教育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财商训练并不仅仅是关于计算价值或价格的练习,也包括对钱的本质和意义的理解。
如何打理我们的财务不是简单的数字计算,它牵涉到我们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决定我们应该做怎样的努力,以及要实现什么样的愿望。如果我们不够努力,我们的愿望也就难以达成。当然,如果我们太过于投入,一门心思只想赚钱,那么也许就没有时间和精力来享受我们劳动的成果,对于金钱而言,任何太过偏激的做法都是不足可取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有些人手里一旦有钱就马上花掉,这样做虽然可以获得即时的满足感,但这种满足感通常也是非常短暂的。还有一些人则比较有耐心,他们会主动地想办法攒钱,体会那种因为手里有钱而比较踏实和安全的感觉,但有时候他们又会莫名其妙地担心失去这笔钱,更害怕它们被别人骗取或侵占。这种情况下,金钱带给他们的就不再是快乐,而是担心和痛苦了。如果我们存钱是为了实现某个愿望,那么当钱攒够了,我们就可以梦想成真,享受这种喜悦了。但是,我们预期的这种满足与我们的愿望和理想是不同的。只有我们攒下的钱和我们花钱的方式,才能决定我们是谁以及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位英国哲学家曾经说过:不要轻薄地对待金钱。如何使用金钱能够表现一个人的性格。人性当中一些最美好的品质,比如慷慨、仁慈、正义、诚实和远见,多半缘于人类能正确地使用金钱;而人性中那些恶劣的品质,如贪婪、吝啬、不公正、奢侈和没有远见,则多半源自于滥用金钱。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让自己学会聪明地赚钱和花钱,另一方面也不应该忽视钱在道德方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在孩子的财商教育中一定要多加注意的方面。
一般来说,有钱人总是比穷人更具有责任感,更珍惜拥有财产的权利。当然,这并不是说一个人越有钱,他的道德品质就越高。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那些虽然穷困,但是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挣钱换取生活所需的人,往往也是道德高尚的人。而在富人当中,那些不关注于通过正确的方式挣钱和花钱的人,常常也存在品行不端的问题。大多数犯罪的人,往往都是因为试图不劳而获而受到惩罚。
正确的财商教育,能够帮助孩子们最大限度地把自身的劳动成果转换成现实生活的满足感,这个过程不仅仅是靠单纯的财务知识的支撑的,还涉及到很多社会学、心理学以及道德层面的问题。通过学习如何挣钱和花钱,孩子们将开始面对生活中一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他们接受的财商教育越好,就越能够正确聪明地挣钱和花钱,他们将来对社会的贡献和取得的成绩也就越大,同时,他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更加快乐和幸福。
家长是最好的榜样
既然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是如此的重要,那么,我们是否有必要在学校专门开设一门理财课程,或者把孩子送到专门的培训班呢?其实大可不必,事实正好相反,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示范的非正式、寓教于乐的方式才是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的最好方式。
家长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在处理家庭生活的财务问题中自然而然地会给孩子创造出旁观和学习大人们挣钱、花钱的机会,这正是财商教育的基础,也是最有用的教育方式之一。
与之相反,书本上的说教只能帮助孩子们更清楚地理解他们的亲身体验以及他们印象中的东西,但是却不如实际经验来得更有用。
所以,财商训练的首要问题就是为孩子们提供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尽可能地接触与钱有关的一切事务,从中学习有关钱的知识。
资料链接:
金融危机突显儿童理财教育重要性
2008年10月3日公布的一项针对500名美国青少年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70%的受访者害怕金融危机将对其家庭造成近在咫尺的负面影响。儿童心理学教授表示,孩子们很容易受到父母因资产缩水甚至资不抵债而产生的紧张、焦虑和悲观情绪的感染,不谙世事的孩子们比成年人更容易产生极端焦虑的情绪。因此,让孩子们理解科学理财,把投资眼光放长远可能会有助于他们减少这种情绪。
而欧美国家的儿童理财调查也显示,孩子们接受系列化、长期持续的财商教育是必要的,如果缺乏正确的指导,美好的金钱也许会成为影响孩子成长的罪魁祸首。但是,孩子的认知能力毕竟有限,当父母们的理财教育只是一番专业词汇的集结和长篇大论的说教时,没有孩子能很好的理解,也不会理会。
招商基金的“定投宝宝”计划的儿童财商教育专家指出,没有功利性的孩子们,游戏性和娱乐性的东西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儿童的财商教育应当根据孩子们每个成长阶段的特点,由浅入深地设定目标和内容。父母们可以借助各种不同的游戏,通过儿童语言叙述的故事和孩子们喜欢又看得懂的卡通图画方式来给孩子们说理财。例如,让孩子明确如何运用金钱,父母们可以带他们去超市进行一次超市购物“游戏”,告诉他们今天预备花多少钱买哪几样东西,这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有了“长大”的感觉,而且长期、多频次地训练下来,逐渐就会让孩子养成合理收支的好习惯。
当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陷入经济困境,这更提醒我们,儿童时期的理财教育有多么重要。早教育,早进行系统性的理财教育,将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第2章 孩子眼中的钱(1)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 白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类聪明的头脑和双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要工作,要勤劳。劳作是最可靠的财富。——拉·封丹
在成人的世界中,钱是人人竞相争夺的宝贝。甚至在有些人眼中,钱就是一切,有了钱就意味着幸福,就意味着天堂般的生活。那么,在孩子的眼中,钱又是什么呢?沾染了铜臭的大人们又应该怎样教孩子认识钱呢?
关于钱的一项调查
在孩子的眼中,钱是什么呢?花钱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在爱荷华州的苏城做了一次问卷,有2706名小学生参与了这项调查,他们都是三至八年级的学生。
问卷里有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钱?”
大约96﹪的学生都能给出比较清晰的答案。三年级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是从钱的外观和质地来描述钱的。例如,他们会说:“钱是金色的”,“钱是纸做的”,等等。而八年级的学生中大约有四分之三的人都可以清楚地说出“钱是交换的媒介”,或是“可以用钱来衡量价值”。也有一些学生的回答略显模糊,例如:“钱很有用”,或是“有钱就是富人”,“钱是罪恶之源”,等等。
当被问到“你能用五美元买些什么”等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时,大多数学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他们可能会回答“买一只宠物”,“给我的爸爸、妈妈买礼物,再给我自己买几双鞋、袜子,给学校买一面好看的旗子”,或是“买一些好吃的食物和喜欢的玩具”。
根据这项调查,我们了解到:苏城大约有15%的孩子在三岁前就知道和家长要钱了,一半的孩子在五岁之前才有这个概念,十分之九的孩子在十岁之前会想到这个。
超链接
儿童财商训练的一般进程
教育专家们在总结了美国家庭的亲子财商教育之后,发现了财商训练的一般进程。
3岁:教孩子学会识别硬币;
4岁:学会用硬币买小东西,比如糖果、小玩具;
5岁:让孩子手里留有小额的零花钱并教会他们怎么花,告诉孩子钱是父母辛苦工作换来的;
6岁:教孩子认识大面额的纸币并练习简单的零钱找换;
7岁:教孩子学会认识商品的价格标签并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保证找回的钱数正

亲子财商训练第一书
288.73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