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包

不生病的饮食智慧

文档

0.8

已售 0
314.35KB

数据标识:D17206331231982819

发布时间:2024/07/11

数据描述

目录
Content
中华饮食精髓新解
三餐吃好,无病到老
食物四性与饮食宜忌
健康饮食的“金科玉律”(1)
健康饮食的“金科玉律”(2)
饮食疗养治百病:8大常用病患饮食法(1)
饮食疗养治百病:8大常用病患饮食法(2)
春季养生专家谈
夏季养生专家谈
秋季养生专家谈
冬季养生专家谈(1)
冬季养生专家谈(2)
专家教你防治四季传染病(1)
专家教你防治四季传染病(2)
专家教你防治四季传染病(3)
专家教你防治四季传染病(4)
为什么要“冬病夏治”?
春季食谱
夏季食谱(1)
夏季食谱(2)
冬季食谱
感冒
肺炎
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与食疗
便秘(1)
便秘(2)
脂肪肝
高血压
糖尿病
中华饮食精髓新解
五类膳食,保证营养平衡
“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气味合则服,尤当忌偏独;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根据中医文献中这段对平衡膳食的论述,我们可以把每天要吃的食物分成以下五大类,只要每天按类别适量选择食用,就能基本保证营养的平衡。
【谷类粮食为主食】粮食是热能的主要来源,最好坚持粗细搭配。普通人每天的粮食摄入量应根据运动量大小来确定,一般以每天500克谷类为宜,其余的热能由肉、蛋、鱼、脂肪等副食供应。总的来说,粮食摄入量应占热能供给的60%~70%,约占膳食总量的32%。
【富含动物蛋白的食物】包括肉、禽、蛋、鱼等。成人每日应摄入70~100克的蛋白质食物,占总热能的10%~15%,其中鱼、虾共50克,蛋25~50克。理想的蛋白质摄入比例应是动物蛋白占1/3,豆类蛋白占1/4,其余部分则从谷物中获得。鸡蛋和牛奶不能完全代替肉类的营养作用。
【豆类、乳类及其制品】豆类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卵磷脂等,而且豆类蛋白质富含赖氨酸,与谷物同食,可优势互补。豆类因营养丰富而被称为“植物肉”和“绿色牛奶”。每人每天应摄入豆类50克,奶类100~200克,这样不仅可增加钙的摄入,还可滋养胃肠黏膜。此类食物应占每日膳食总量的9.5%。
【蔬菜水果】蔬菜水果是人体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每人每天需求约800克(其中4/5为蔬菜,1/5为水果)。蔬菜中最好有一半为绿色或有色的叶菜类,尽量多样化。颜色深的蔬菜往往含有较多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水果能帮助消化,每人每天可摄食100~200克鲜果,建议在饭后1小时生食。
【油脂类】油脂可供给热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并供给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所含的必需脂肪酸比动物油高。动物油饱和脂肪酸多,所含的胆固醇较高,过多摄入会导致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应少吃。油脂的摄入可以按每千克体重1克计算(包括肉、鱼、蛋等动物食品中的油脂,连同植物油脂在内)。当然肥胖的人应适当减少油脂摄入量。
提高蛋白质消化吸收率的三大原则
1.搭配的食物种类越多越好,不但可提高食欲,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而且食物中的氨基酸种类更齐全,能充分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2.搭配食物的种属越远越好。最好包括鱼、肉、蛋、禽、奶、米、豆、菜、果、花,以及菌藻类食物。将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搭配,更有利于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发挥。
3.最好是几种食物同时吃。
三餐吃好,无病到老
“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 《陆地仙经》。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三大科学配餐原则。
【三餐热能比例适当】现实生活中常常是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全家福,而科学的吃法应是“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
【三餐时间间隔合适】每餐间隔4~6小时,要定时定量,不可暴饮暴食。
【膳食结构平衡】主副食搭配平衡,主食要粗细搭配、干稀搭配,副食要生熟搭配、荤素搭配。
食物四性与饮食宜忌
古人参照中药,把食物分为四性,即寒、凉、温、热(连同不寒不热的平性,也称五性)。清代医学家黄宫绣说:“食物虽为养人之具,然亦于人脏腑有宜、不宜。食物入口,等于药之治病同为一理,合则于人脏腑有益,而可却病卫生;不合则于人脏腑有损,而即增病促死。”所以,食性与药性相同,饮食宜忌要根据食物之性、身体素质、疾病性质合理选择,此外还要与四时气候相适应。《黄帝内经·素问》中说:“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此其道也。”即寒凉季节要少吃寒凉性食品,炎热季节要少吃温热性食物。
种类
属性肉类
蔬菜类
水果
其他
作用
适用人群
温热
狗肉、牛肉、鸡肉、羊肉、雀肉、虾肉、蟹肉、鲤鱼等
葱、蒜、姜、韭菜、香菜、胡椒等
荔枝、柑橘、橙子、柚子等
红糖、糯米、黑豆、黄豆、红枣、羊乳等
温中、散寒、补阳、暖胃
阳虚怕冷、虚寒者
寒凉
鳖肉、牡蛎肉、鸭肉、鹅肉等
白菜、豆芽、芹菜、苋菜、竹笋、黄瓜、苦瓜、茄子、冬瓜等
梨、西瓜、柿子、香蕉等
绿豆、豆腐、海带、海藻、紫菜、白砂糖、牛乳、蜂蜜等
清热、生津、解暑、止渴
阳气旺盛、内火偏重者
平性
猪肉、兔肉、墨鱼肉、鸡
蛋等豌豆、丝瓜、菠菜、胡萝卜、花菜、土豆等
葡萄、桃子、苹果、无花果等
赤小豆、木耳、山药、百合、莲子、薏米等
平补
所有体质均适用
饮食五味决定五脏安康
五味,是食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另外还有淡、涩味,习惯上把淡附于甘味,把涩附于咸味。《灵枢·五味论》指出:“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汉代名医张仲景曾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难疗。”
作用及疗效
五味与属性作用
疗效
备注
辛味(温热)
发散、行气、活血
解表、止痛、化痰
辛走气,走上焦荣诸阳,熏营卫之气,多食会久留心下而痛心。
甘味(温热)
缓急、补养
养阴和中
甘走肉,多食胃柔缓期而有欲吐不吐之感。
酸味(寒凉)
收敛、固涩
治久泻、脱肛和遗精
酸走筋,多食则筋缩倦,小便不通。
苦味(寒凉)
燥湿及泻下
祛湿、泻火、通便和健脾
苦走皮毛,多食皮肤干涩,毛发脱落。
咸味(寒凉)
软坚润下
散结
咸走血,多食则血与咸相遇,则凝而中竭,口舌干而渴。
健康饮食的“金科玉律”(1)
欲得长生,肠中常清
汉代王充在《论衡》中道:“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人体肠腔内存在大量细菌,食物经咀嚼和胃肠消化后成为食糜,在肠道经细菌发酵后分解代谢的产物含有很多种有毒物质,这些毒素如不及时排出,会被肠道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影响健康。唐代名医孙思邈曰:“便难之人,其面多晦。”因此要及时排出肠中的浊物。
清肠食物
功效分析
海带
海带所含褐藻酸能抑制放射性元素锶的吸收,并将其排出体外,同时还具有排出重金属镉的作用。
绿豆
绿豆蛋白具有特殊的解毒功效,对重金属、农药中毒以及其他各种食物中毒均有防治作用。
黑木耳
黑木耳有显著的涤垢除污功能,有肠道“清道夫”之称,可解毒和净化血液。
动物血
动物血浆蛋白被消化酶分解后,可产生一种具有解毒和润肠作用的物质,会和侵入肠道的有害粉尘、微粒结合,将其排出体外。
松花粉
采自马尾松的纯净花粉,自古以来就被中国人奉为食疗珍品。其中含有大量木质素,对习惯性便秘有很好的食疗功效。
健脑益智,延缓衰老
与其他体细胞相比,脑细胞对营养更加敏感,脑功能时刻受饮食营养条件的左右。中医非常重视“健脑益智”,认为“脑为髓之海”,而“精生髓,髓养脑”,故凡能补充、增加人体阴精的食物,都有一定的补脑作用。如核桃,其形似脑,是著名的象形药食;黑芝麻养肝血、滋肾阴、益脑髓;富含卵磷脂的大豆等食物都具有营养脑细胞的作用;每100克干海参中含蛋白质高达76.5克,中医认为海参益气滋阴,有养脑益智的作用;牛奶平补血脉,有强健脑功能的作用;著名的养生菜“天麻鱼头汤”也具有良好的健脑益智功能。
食不可无绿
绿色蔬菜富含天然叶绿素,叶绿素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被誉为“天然长寿药”,可增加心脏功能、促进肠道功能,还能刺激红细胞生成,对治疗贫血有益,是钙的良好来源,也是除水果外维生素C的唯一来源,同时还是胡萝卜素、叶酸、核黄素、硫胺素和尼克酸的重要来源。接受日照充分的深绿色蔬菜,营养和保健价值最高。因绿色蔬菜中的营养素都“怕热”,故新鲜蔬菜能生吃最好生吃。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古人即知萝卜具有防病、治病功效,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发现细嚼、生吃白萝卜或青萝卜可促生具有抗癌作用的干扰素,对食管癌、胃癌、鼻咽癌、宫颈癌等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但要注意,生吃萝卜半小时内最好不吃其他食物,以防萝卜有效成分被稀释,一般每日或隔日吃100~150克即可。此外,萝卜有消食、降气之功,对气管炎和咳嗽有疗效,还能通便、抗菌、防胆结石形成、降胆固醇,预防高血压和冠心病。萝卜中含萝卜酸,生吃萝卜丝加白糖有戒除烟瘾的作用。
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
豆类是古今公认的食疗佳品,科学研究揭示,大豆蛋白能降低人体血胆固醇含量,可减少患心脏病的概率。大豆中富含大豆异黄酮,是一种独特的植物雌激素,对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有显著的保健功能,而且没有动物雌激素的副作用。大豆是优质蛋白的主要来源,并可提供丰富的维生素B1,以及铁、锌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每日膳食中应含有50克(一两)的豆类食物(包括豆腐等豆制品)。
男子不可百日无姜
姜含有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具有活血、驱寒、除湿、发汗等功能,还有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之功效。
女子不可百日无(红)糖
中医营养学认为,性温的红糖是通过“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来发挥补血作用的。现代科学用原子荧光谱仪测定,发现红糖含有十分丰富的微量元素成分,其中有些微量元素具有强烈刺激机体造血的功能。
健康饮食的“金科玉律”(2)
蜂蜜代糖,有益健康
蜂蜜中含天然转化糖和许多生物活性物质,易于消化。而糖多吃会因产酸而造成食物异常发酵,产生气胀而妨碍营养物质的吸收,所以以蜂蜜代糖对人体有利,尤其对儿童和老年人。常吃蜂蜜能保护血管、通便降压、改善肝功能、增强体质等。
酒为百药之长,饮必适量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认为:“酒能够消冷积寒气,燥湿痰,开郁结,止水泄,治霍乱、疟疾、噎膈、心腹冷痛、阴毒欲死,杀虫辟瘴,利小便,坚大便等”,可见酒对人体是有一定益处的,同时酒能舒畅心志、解忧忘愁、振奋精神。但李时珍也指出“过饮败胃伤胆,丧心损寿,甚则黑肠腐胃而死”。一般来说,酒的醇度越高,喝酒时越要吃含动物蛋白丰富的菜,像牛肉、烧鸡、鱼、鱼子以及其他动物性食品和大豆制品,能起到保肝作用。另外酒和荤菜都属酸性食物,应吃些碱性食物中和,如醋拌凉菜,青菜以及酒后的水果都不可少。
“以脏补脏”和“以脏治脏”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发现动物的内脏和人体的内脏十分相似,并据此创立了“以脏补脏”和“以脏治脏”的理论。而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以脏补脏”的理论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如用牛羊肝脏加工而成的肝浸膏,可治疗肝病及各类贫血;猪的胃黏膜制成的胃膜素,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用动物睾丸制成的睾丸片,可治疗性功能低下等。
人每天吃多少肉最合适
人类的牙齿构成为:20颗臼齿(磨碎谷、豆及其他种子类食物),8颗切齿(切咬果蔬),4颗犬齿(撕咬肉类),它们之间的比例为5:2:1,即人类正常食物结构中,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应为7:1。畜、禽类每日摄取50~100克(1~2两)为宜,最好选择脂肪低的瘦肉及鸡、鸭等禽类;鱼、虾每日摄取50克(1两);蛋类每日摄取半个到一个为好。
饮食疗养治百病:8大常用病患饮食法(1)
流质饮食法
【适用人群】高热、术后、急性感染者、口腔病变类患者。
【配餐方案】点心类(米汤、藕粉、豆沙汤、米粉糊等),汤类(鸡汤、牛肉汤、鲫鱼汤、鸡蛋汤等),乳类(牛乳、羊乳及乳制品等),果菜类(果汁、菜汤、菜汁等)。采用少吃多餐方式,每隔2~3小时一次,一日进餐6次。只适用于短期,一旦病情改善,即应改其他饮食。
半流质饮食法
【适用人群】发热、术后、消化道及口腔病变类患者。
【配餐方案】谷类(米粉、米糕、切面、挂面、馄饨、汤饺等),肉蛋类(肉松、鱼松、鸡肉末、鸡蛋羹等),果菜豆类(藕糊、莲子羹、百合汤、红薯汤、素鸡、豆腐汤等)。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每隔2~3小时进餐1次,一日6次。
软食法
【适用人群】低热或发热刚退、儿童、老年人及牙齿咀嚼不便、病后恢复期、消化能力较差的病人。
【配餐方案】这种饮食必须少渣滓、便于消化,不能用油煎或油炸。谷类(米饭、挂面、馒头、面包等),肉蛋类(鱼、虾、猪肉、羊肉、牛肉等),果菜豆类(软烂的土豆、花菜、各类青菜、粉丝、各类水果等)。一般每日进食3次,上下午可各加1次点心(取半流质食品)。
高蛋白饮食法
【适用人群】体重不足、需要增加营养者;手术前或病后恢复期病人;各种慢性病,如慢性肾炎病人;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伤寒、肿瘤等病人;烫伤外科病人;各种肝病和肝硬化病人;营养不良和血浆蛋白低下的病人;孕妇、乳母、运动员和强体力劳动者。
【配餐方案】除基本饮食饭菜外,另加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尽可能采用优质蛋白食物,如鱼、蛋和豆制品等。在正常软饭菜饮食中,早餐增加鸡蛋或鸭蛋1个,午、晚餐各加肉类100~150克,一天可增加蛋白质40克左右,必要时再另加适量乳类;半流质和流质饮食可加入豆浆、豆腐脑、鸡蛋、牛奶、羊奶等,保证一天增加20克蛋白质即可。
低蛋白饮食法
【适用人群】急性肾炎病人、尿毒症者、肝功能严重损伤者。
【配餐方案】以素食为主,一般不采用鱼、肉、蛋和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在正常饮食和软饭菜中,一天的蛋白质总摄入量应低于30~40克(含主食在内)。
高热量饮食法
【适用人群】体重不足和营养不良的病人、甲状腺功能亢进者、病后复原期人群、肝炎和肝硬化病人,以及强体力劳动者和运动员等。
【配餐方案】除三餐基本饮食外,在上下午或晚8时各加点心一次,以增加热量;可采用豆浆、牛奶、藕粉、红枣汤等甜食,另加饼干、烧饼、馒头或面包、蛋糕等。
少油饮食法
【适用人群】肝胆病人,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病人,腹泻恢复期病人。
【配餐方案】减少基本饮食中烹调用油或不用;不吃油炸的食物和肥肉、猪油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烹调方法以蒸、炖、煮、烩为主;基本饮食中要适当地增加糖类以补充热量。
低胆固醇饮食法
【适用人群】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脂蛋白血症患者、胆固醇血症者。
【配餐方案】含胆固醇高的蛋黄、鱼子、脑、内脏等均应限制食用或不用;限制动物脂肪,烹调用油采用植物油;可多食用蔬果、水果

验证报告

卖家暂未授权典枢平台对该文件进行数据验证,您可以向卖家

申请验证报告

data icon
不生病的饮食智慧
0.8
已售 0
314.35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