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描述
旧唐书 ·1016·
志第二十
地理三
○淮南道六江南道七陇右道八
淮南道
扬州大都督府隋江都郡。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国,于润州
江宁县置扬州,以隋江都郡为兗州,置东南道行台。七年,改
兗州为邗州。九年,省江宁县之扬州,改邗州为扬州。置大都
督,督扬、和、滁、楚、舒、庐、寿七州。贞观十年,改大都
督为都督,督扬、滁、常、润、和、宣、歙七州。龙朔二年,
升为大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广陵郡,依旧大都督府。乾元
元年,复为扬州。自后置淮南节度使,亲王为都督,领使;长
史为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恆以此为治所。旧领县四:江都、
六合、海陵、高邮、户二万三千一百九十九,口九万四千三百
四十七。天宝领县七,户七万七千一百五,口四十六万七千八
百五十七。在京师东南二千七百五十三里,至东都一千七百四
十九里。
江都汉县,属广陵国。隋为江都郡。武德三年,改为兗州,
七年改为邗州,九年改为扬州都督府,皆以江都为治所
江阳贞观十八年,分江都县置,在郭下,与江都分理
六合汉堂邑县,属临淮郡。晋置秦郡,北齐为秦州,后周
为方州,隋改为兗州。武德七年,复为方州,置六合县。又分
六合置石梁县。贞观元年,省方州,并石梁入六合,属扬州。
----------------------- 2-----------------------
旧唐书 ·1017·
海陵汉县,属临淮郡。至隋,属南衮州。武德二年,属扬
州,景龙二年,分置海安县。开元十年省,并入海陵
高邮汉县,属广陵国,至隋不改。武德二年,属兗州。州
改,仍旧
扬子永淳元年,分江都县置
天长天宝元年,割江都、六合、高邮三县地置千秋县,天
宝七载,改为天长。
楚州中隋江都郡之山阳县。武德四年,臧君相归附,立为
东楚州,领山阳、安且、盐城三县。八年,废西楚州,以盱眙
来属,仍去“东”字。天宝元年,改为淮阴郡。乾元元年,复
为楚州。旧领县四,户三千三百五十七。口一万六千二百六十
二。天宝领县五,户二万六千六十二,口十五万三千。在京师
西南二千五百一里,至东都一千六百六十里。
山阳汉射阳县地,属临淮郡。晋置山阳郡,改为山阳县。
武德四年,置东楚州。八年,去“东”字,治于此县。县东南
有射阳湖
盐城汉盐渎县地,属临淮郡。久无城邑,隋末,韦彻于此
置射州,立射阳、安乐、新安三县。武德四年归国,因而不改。
七年,废射州及三县,置盐城县于废射州,仍属楚州
盱眙汉县,属临淮郡。武德四年,置西楚州。置总管,管
东楚、西楚。领盱眙一县。八年,废西楚州,以盱眙属楚州。
宝应汉平安县,属广陵国。武德四年,置仓州,领安宜一县。
七年,州废,县属楚州。肃宗上元三年建巳月,于此县得定国
宝十三枚,因改元宝应,仍改安宜为宝应
淮阴乾封二年,分山阳县置于隋旧废县。
滁州下隋江都之清流县。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国,置滁州,
又以扬州之全椒来属。天宝元年,改为永阳郡。乾元元年,复
----------------------- 3-----------------------
旧唐书 ·1018·
为滁州。旧领县二,户四千六百八十九,口二万一千五百三十
五。天宝领县三,户二万六千四百八十六,口十五万二千三百
七十四。在京师东南二千五百六十四里,至东都一千七百四十
六里。
清流汉全椒县地,属九江郡。梁置南谯州,居桑根山之朝
阳,在今县西南八十里南谯州故城是也。北齐自南谯故城经治
于此新昌郡城,今州治是也。隋改南谯为滁州,后废。武德三
年复置,皆治于清流县
全椒汉旧县名。梁北谯郡,又改为临滁郡。隋改为滁县,
炀帝复为全椒。永阳景龙二年,分清流县置。
和州隋历阳郡。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国,改为和州。天宝
元年,改为历阳郡。乾元元年,复为和州。旧领县二,户五千
七百三十,口三万三千四百一。天宝领县三,户二万四千七百
九十四,口十二万一千一十三。在京师东南二千六百八十三里,
至东都一千八百一十一里。
历阳汉县,属九江郡。东晋置历阳郡。宋为南豫州,北齐
置和州。隋为历阳郡。国初,复为和州。皆治此县
乌江汉东城县之乌江亭,属九江郡。北齐为密江郡,陈为
临江郡,后周为问江郡,隋为乌江郡,县皆治此
含山武德六年置,八年废。长安四年复,为武寿县。神龙
元年,复为含山。
濠州下隋为钟离郡。武德三年,改为濠州。又改临濠为定
远县,化明为招义县。领钟离、涂山、定远、招义四县。武德
四年,省涂山入钟离。天宝元年,改为钟离郡。乾元元年,复
为濠州。旧领县三,户二千六百六十,口一万三千八百五十五。
天宝,户二万一千八百六十四,口十万八千三百六十一。在京
师东南二千一百五十里,至东都一千三百一十三里。
----------------------- 4-----------------------
旧唐书 ·1019·
钟离汉县,属九江郡。晋、宋、齐、梁,置徐州。隋初为
濠州,炀帝复为钟离郡。武德三年,置濠州。皆治于此。武德
七年,省涂山县并入
定远汉曲阳县地,属九江郡。隋置定远县
招义汉淮陵县地,属临淮。宋置济阴郡。武德七年,改为
招义。
庐州上隋庐江郡。武德三年,改为庐州,领合肥、庐江、
慎三县。七年,废巢州为巢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庐江郡。
乾元元年,复为庐州,自中升为上。旧领县四,户五千三百五
十八,口二万七千五百一十三。天宝领县五,户四万三千三百
二十三,口二十万五千三百九十六。在京师东南二千三百八十
七里,至东都一千五百六十九里。
合肥汉县,属九江郡。旧县在北。夏水出城父东南,至此
与肥水合,故曰合肥。梁置合州,隋初为庐江郡,皆治此县
慎汉逡遒县,属九江郡。古城在今县南。隋为慎县
巢汉居巢县,属庐江郡。隋为襄安县。武德三年,置巢州,
分襄安立开城、扶阳二县。七年,废巢州及开城、扶阳二县,
改襄安为巢县,属庐州
庐江汉郡名。汉龙舒县地,属庐江郡。梁置湖州,隋复旧
也
舒城开元二十三年,分合肥、庐江二县置,取古龙舒县为
名。
寿州中隋为淮南郡。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国,改为寿州。
七年,置都督府,督寿、蓼二州,领寿春、安丰、霍丘三县。
贞观元年,废都督府,又以废霍州之霍山县来属。天宝元年,
改为寿春郡,又置霍山县。乾元元年,复为寿州。旧领县四,
户二千九百九十六,口一万四千七百一十八。天宝领县五,户
----------------------- 5-----------------------
旧唐书 ·1020·
三万五千五百八十二,口十八万七千五百八十七。在京师东南
二千二百一十七里,至东都一千三百九里。
寿春汉县,属九江郡。晋改为寿阳。晋于此置扬州,齐置
豫州,后魏置扬州,梁复为豫州,后周置扬州。隋改寿州,炀
帝为淮南郡,武德为寿州。皆以寿春为治所
安丰汉六国,故城在县南。梁置安丰郡。县界有芍陂,灌
万顷,号安丰塘。隋因置县
霍山汉灊县,属庐江郡。隋置霍山应城三县。贞观元年,
废霍州,省应城、灊城二县,以霍山属寿州
盛唐旧霍山县。神功元年,改为武昌。神龙元年,复为霍
山。开元二十七年,改为盛唐,仍移治于驺虞城
霍丘汉松滋县地,属贯庐江郡。武德四年,置蓼州,领霍
丘一县。七年,蓼州废,霍丘属寿州。县北有安丰津,斩毋丘
俭处。
光州紧中隋弋阳郡。武德三年,改为光州,置总管府,以
定城县为弦州,殷城县为义州,以废宋安郡为谷州,凡管光、
弦、义、谷、庐五州。光州领光山、乐安、固始三县。武德七
年,改总管为都督府。贞观元年,罢都督府,省弦州及义州,
以定城、殷城二县来属。又省谷州,以宋安并入乐安。天宝元
年,改为弋阳郡。乾元元年,复为光州。旧领县五,户五千六
百四十九,口二万八千二百九十一。天宝,户三万一千四百七
十三,口十九万八千五百八十。至京师一千八百五十五里,至
东都九百二十五里。
定城汉弋阳地,属汝南郡。南齐为南弋阳县,寻改为定城,
武德三年,于县置弦州,领定城一县。贞观元年,废弦州,以
定城属光州,州所理也
光山晋分弋阳置西阳县,梁于县置光州,隋为弋阳郡。武
----------------------- 6-----------------------
旧唐书 ·1021·
德三年,复为光州,治于光山县。太极元年,移州理于定城
仙居汉轪县,属江夏郡,古城在县北十里。宋分轪县置乐
安县。天宝元载,改为仙居
殷城汉期思县地,属汝南郡。宋置苞信县。隋改为殷城,
取县东古殷城为名。
固始汉浸县,属汝南郡,后汉改为固始。
蕲州中隋蕲春郡。武德四年,平硃粲,改为蕲州,领蕲春、
蕲水、罗田、黄梅、浠水五县。其年,省蕲水入蕲春,又分蕲
春立永宁,省罗田入浠水。又改浠水为兰溪,又于黄梅县置南
晋州。八年,州废,以黄梅来属。天宝元年,改为蕲春郡。乾
元元年,复为蕲州。旧领县四,户一万六百一十二,口三万九
千六百七十八。天宝,户二万六千八百九,口十八万六千八百
四十九。至京师二千五百六十里,至东都一千八百二十四里。
蕲春汉县,属江夏郡。吴为蕲春郡。晋改为西阳,又改为
蕲阳。周平淮南,改为蕲州。
黄梅汉蕲春县地。宋分置新蔡郡。隋改为黄梅。武德四年,
置南晋州,领黄梅、义丰、长吉、塘阳、新蔡五县。八年,废
州,仍省义丰等四县,以黄梅来属。
广济汉蕲春县地。武德四年,置永宁县。天宝元年,改为
广济县。
蕲水汉蕲春县地。宋置浠水县。武德四年,改为兰溪。天
宝元年,改为蕲水。
申州中隋义阳郡。武德四年,置申州,领义阳、钟山二县。
八年,省南罗州,又以罗山来属。天宝元年,改为义阳郡。乾
元元年,复为申州。旧领县三,户四千七百二十九,口二万三
千六十一。天宝,户二万五千八百六十四,口十四万七千七百
五十六。至京师一千七百九十六里,至东都九百四十三里。
----------------------- 7-----------------------
旧唐书 ·1022·
义阳汉平氏县之义阳乡,属南阳郡。魏分南阳立义阳郡。
晋自石城徙居于仁顺,今州理也。宋置司州,后魏改为郢州,
隋改为申州
钟山汉鄳县地,属江夏郡。隋改钟山县。罗山汉鄳县地,
隋为罗山县。武德四年,置南罗州,领罗山一县。八年废,属
申州。
黄州下隋永安郡。武德三年,改为黄州,置总管,管黄、
蕲、亭、南司四州。黄州领黄冈、木兰、麻城、黄陂四县。其
年,省木兰县,分黄冈置堡城县,分麻城置阳城县。仍于麻城
县置亭州,于黄陂县置南司州。七年,废南司州及亭州,县并
属黄州。仍省堡城入黄冈。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
改为齐安郡。乾元元年复为黄州。旧领县三,户四千八百九十
六,口二万二千六十。天宝,户一万五千五百一十二,口九万
六千三百六十八。在京师东南二千一百四十八里,至东都一千
四百七十里。
黄冈汉西陵县地,江夏郡。北齐于旧城西南筑小城,置衡
州,领齐安一郡。隋改齐安为黄州,治黄冈
黄陂汉西陵县地。后周于古黄城西四十里独家村置黄陂县。
武德三年,置南司州。七年,州废,县属黄州。麻城汉西陵县
地。隋置麻城县。武德三年,于县置亭州,领麻城、阳城二县。
八年,州废,仍省阳城入麻城,县属黄州。
安州中都督府隋安陆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改为安州,
领安陆、云梦、应阳、孝昌、吉阳、应山、京山、富水八县。
其年,于应山县置应州,领应山一县。于孝昌县置澴州,领孝
昌一县。以富水、京山二县属温州。改应阳为应城县。安州置
总管,管澴、应二州。七年州废,澴、应二州县属安州。改为
大都督府,督安、申、阳、温、复、沔、光、黄、蕲九州。六
----------------------- 8-----------------------
旧唐书 ·1023·
年,罢都督府。七年,又置,督安、隋、温、沔、复五州。十
二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安陆郡,依旧为都督府,督
安、隋、郢、沔四州。乾元元年,复为安州。旧领县六,户六
千三百三十八,口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九。天宝,户二万二千二
百二十一,口十七万一千二百二。在京师东南二千五十一里,
至东都一千一百九十里。
安陆汉县,属江夏郡。宋分江夏立安陆郡。武德四年,改
为安州,治于安陆。
孝昌宋分安陆县置。武德四年,置澴州,领孝昌、澴阳二
县。八年,州废,以澴阳、孝昌属安州。
云梦汉安陆县地。后魏分安陆,于云梦古城置云梦县。
应城宋分安陆县置应城县,隋改为应阳。武德四年,复为
应城。
吉阳梁分安陆置平阳县,后魏改为京池。隋改为吉阳,取
山名。
应山汉隋县地,属南阳郡。梁分隋县置永阳县。隋改为应
山。以县北山为名。
舒州下隋同安郡。武德四年,改为舒州,领怀宁、宿松、
太湖、望江、同安五县。其年,割宿松置严州。五年,又割望
江置高州,又改高州为智州。六年,舒州置总管府,管舒、严、
智三州。七年,废智州,望江属严州,八年,又废严州,以望
江、宿松二县来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同
安郡。至德二年二月,改盛唐郡。乾元元年,复为舒州。旧领
县五,户九千三百六十一,口三万七千五百三十八。天宝,户
三万五千三百五十三,口十八万六千三百九十八。在京师东南
二千六百二十六里,至东京一千八百九十三里。
怀宁汉皖县地,晋于皖县置怀宁县。晋置晋熙郡。隋改为
----------------------- 9-----------------------
旧唐书 ·1024·
熙州,又为同安郡。武德四年,改为舒州,以怀宁为州治
宿松汉皖县地,梁置高塘郡。隋罢郡,置宿松县。武德四
年,置严州,领宿松一县。七年,废智州,以望江来属。八年,
废严州,二县来属舒州
志第二十
地理三
○淮南道六江南道七陇右道八
淮南道
扬州大都督府隋江都郡。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国,于润州
江宁县置扬州,以隋江都郡为兗州,置东南道行台。七年,改
兗州为邗州。九年,省江宁县之扬州,改邗州为扬州。置大都
督,督扬、和、滁、楚、舒、庐、寿七州。贞观十年,改大都
督为都督,督扬、滁、常、润、和、宣、歙七州。龙朔二年,
升为大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广陵郡,依旧大都督府。乾元
元年,复为扬州。自后置淮南节度使,亲王为都督,领使;长
史为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恆以此为治所。旧领县四:江都、
六合、海陵、高邮、户二万三千一百九十九,口九万四千三百
四十七。天宝领县七,户七万七千一百五,口四十六万七千八
百五十七。在京师东南二千七百五十三里,至东都一千七百四
十九里。
江都汉县,属广陵国。隋为江都郡。武德三年,改为兗州,
七年改为邗州,九年改为扬州都督府,皆以江都为治所
江阳贞观十八年,分江都县置,在郭下,与江都分理
六合汉堂邑县,属临淮郡。晋置秦郡,北齐为秦州,后周
为方州,隋改为兗州。武德七年,复为方州,置六合县。又分
六合置石梁县。贞观元年,省方州,并石梁入六合,属扬州。
----------------------- 2-----------------------
旧唐书 ·1017·
海陵汉县,属临淮郡。至隋,属南衮州。武德二年,属扬
州,景龙二年,分置海安县。开元十年省,并入海陵
高邮汉县,属广陵国,至隋不改。武德二年,属兗州。州
改,仍旧
扬子永淳元年,分江都县置
天长天宝元年,割江都、六合、高邮三县地置千秋县,天
宝七载,改为天长。
楚州中隋江都郡之山阳县。武德四年,臧君相归附,立为
东楚州,领山阳、安且、盐城三县。八年,废西楚州,以盱眙
来属,仍去“东”字。天宝元年,改为淮阴郡。乾元元年,复
为楚州。旧领县四,户三千三百五十七。口一万六千二百六十
二。天宝领县五,户二万六千六十二,口十五万三千。在京师
西南二千五百一里,至东都一千六百六十里。
山阳汉射阳县地,属临淮郡。晋置山阳郡,改为山阳县。
武德四年,置东楚州。八年,去“东”字,治于此县。县东南
有射阳湖
盐城汉盐渎县地,属临淮郡。久无城邑,隋末,韦彻于此
置射州,立射阳、安乐、新安三县。武德四年归国,因而不改。
七年,废射州及三县,置盐城县于废射州,仍属楚州
盱眙汉县,属临淮郡。武德四年,置西楚州。置总管,管
东楚、西楚。领盱眙一县。八年,废西楚州,以盱眙属楚州。
宝应汉平安县,属广陵国。武德四年,置仓州,领安宜一县。
七年,州废,县属楚州。肃宗上元三年建巳月,于此县得定国
宝十三枚,因改元宝应,仍改安宜为宝应
淮阴乾封二年,分山阳县置于隋旧废县。
滁州下隋江都之清流县。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国,置滁州,
又以扬州之全椒来属。天宝元年,改为永阳郡。乾元元年,复
----------------------- 3-----------------------
旧唐书 ·1018·
为滁州。旧领县二,户四千六百八十九,口二万一千五百三十
五。天宝领县三,户二万六千四百八十六,口十五万二千三百
七十四。在京师东南二千五百六十四里,至东都一千七百四十
六里。
清流汉全椒县地,属九江郡。梁置南谯州,居桑根山之朝
阳,在今县西南八十里南谯州故城是也。北齐自南谯故城经治
于此新昌郡城,今州治是也。隋改南谯为滁州,后废。武德三
年复置,皆治于清流县
全椒汉旧县名。梁北谯郡,又改为临滁郡。隋改为滁县,
炀帝复为全椒。永阳景龙二年,分清流县置。
和州隋历阳郡。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国,改为和州。天宝
元年,改为历阳郡。乾元元年,复为和州。旧领县二,户五千
七百三十,口三万三千四百一。天宝领县三,户二万四千七百
九十四,口十二万一千一十三。在京师东南二千六百八十三里,
至东都一千八百一十一里。
历阳汉县,属九江郡。东晋置历阳郡。宋为南豫州,北齐
置和州。隋为历阳郡。国初,复为和州。皆治此县
乌江汉东城县之乌江亭,属九江郡。北齐为密江郡,陈为
临江郡,后周为问江郡,隋为乌江郡,县皆治此
含山武德六年置,八年废。长安四年复,为武寿县。神龙
元年,复为含山。
濠州下隋为钟离郡。武德三年,改为濠州。又改临濠为定
远县,化明为招义县。领钟离、涂山、定远、招义四县。武德
四年,省涂山入钟离。天宝元年,改为钟离郡。乾元元年,复
为濠州。旧领县三,户二千六百六十,口一万三千八百五十五。
天宝,户二万一千八百六十四,口十万八千三百六十一。在京
师东南二千一百五十里,至东都一千三百一十三里。
----------------------- 4-----------------------
旧唐书 ·1019·
钟离汉县,属九江郡。晋、宋、齐、梁,置徐州。隋初为
濠州,炀帝复为钟离郡。武德三年,置濠州。皆治于此。武德
七年,省涂山县并入
定远汉曲阳县地,属九江郡。隋置定远县
招义汉淮陵县地,属临淮。宋置济阴郡。武德七年,改为
招义。
庐州上隋庐江郡。武德三年,改为庐州,领合肥、庐江、
慎三县。七年,废巢州为巢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庐江郡。
乾元元年,复为庐州,自中升为上。旧领县四,户五千三百五
十八,口二万七千五百一十三。天宝领县五,户四万三千三百
二十三,口二十万五千三百九十六。在京师东南二千三百八十
七里,至东都一千五百六十九里。
合肥汉县,属九江郡。旧县在北。夏水出城父东南,至此
与肥水合,故曰合肥。梁置合州,隋初为庐江郡,皆治此县
慎汉逡遒县,属九江郡。古城在今县南。隋为慎县
巢汉居巢县,属庐江郡。隋为襄安县。武德三年,置巢州,
分襄安立开城、扶阳二县。七年,废巢州及开城、扶阳二县,
改襄安为巢县,属庐州
庐江汉郡名。汉龙舒县地,属庐江郡。梁置湖州,隋复旧
也
舒城开元二十三年,分合肥、庐江二县置,取古龙舒县为
名。
寿州中隋为淮南郡。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国,改为寿州。
七年,置都督府,督寿、蓼二州,领寿春、安丰、霍丘三县。
贞观元年,废都督府,又以废霍州之霍山县来属。天宝元年,
改为寿春郡,又置霍山县。乾元元年,复为寿州。旧领县四,
户二千九百九十六,口一万四千七百一十八。天宝领县五,户
----------------------- 5-----------------------
旧唐书 ·1020·
三万五千五百八十二,口十八万七千五百八十七。在京师东南
二千二百一十七里,至东都一千三百九里。
寿春汉县,属九江郡。晋改为寿阳。晋于此置扬州,齐置
豫州,后魏置扬州,梁复为豫州,后周置扬州。隋改寿州,炀
帝为淮南郡,武德为寿州。皆以寿春为治所
安丰汉六国,故城在县南。梁置安丰郡。县界有芍陂,灌
万顷,号安丰塘。隋因置县
霍山汉灊县,属庐江郡。隋置霍山应城三县。贞观元年,
废霍州,省应城、灊城二县,以霍山属寿州
盛唐旧霍山县。神功元年,改为武昌。神龙元年,复为霍
山。开元二十七年,改为盛唐,仍移治于驺虞城
霍丘汉松滋县地,属贯庐江郡。武德四年,置蓼州,领霍
丘一县。七年,蓼州废,霍丘属寿州。县北有安丰津,斩毋丘
俭处。
光州紧中隋弋阳郡。武德三年,改为光州,置总管府,以
定城县为弦州,殷城县为义州,以废宋安郡为谷州,凡管光、
弦、义、谷、庐五州。光州领光山、乐安、固始三县。武德七
年,改总管为都督府。贞观元年,罢都督府,省弦州及义州,
以定城、殷城二县来属。又省谷州,以宋安并入乐安。天宝元
年,改为弋阳郡。乾元元年,复为光州。旧领县五,户五千六
百四十九,口二万八千二百九十一。天宝,户三万一千四百七
十三,口十九万八千五百八十。至京师一千八百五十五里,至
东都九百二十五里。
定城汉弋阳地,属汝南郡。南齐为南弋阳县,寻改为定城,
武德三年,于县置弦州,领定城一县。贞观元年,废弦州,以
定城属光州,州所理也
光山晋分弋阳置西阳县,梁于县置光州,隋为弋阳郡。武
----------------------- 6-----------------------
旧唐书 ·1021·
德三年,复为光州,治于光山县。太极元年,移州理于定城
仙居汉轪县,属江夏郡,古城在县北十里。宋分轪县置乐
安县。天宝元载,改为仙居
殷城汉期思县地,属汝南郡。宋置苞信县。隋改为殷城,
取县东古殷城为名。
固始汉浸县,属汝南郡,后汉改为固始。
蕲州中隋蕲春郡。武德四年,平硃粲,改为蕲州,领蕲春、
蕲水、罗田、黄梅、浠水五县。其年,省蕲水入蕲春,又分蕲
春立永宁,省罗田入浠水。又改浠水为兰溪,又于黄梅县置南
晋州。八年,州废,以黄梅来属。天宝元年,改为蕲春郡。乾
元元年,复为蕲州。旧领县四,户一万六百一十二,口三万九
千六百七十八。天宝,户二万六千八百九,口十八万六千八百
四十九。至京师二千五百六十里,至东都一千八百二十四里。
蕲春汉县,属江夏郡。吴为蕲春郡。晋改为西阳,又改为
蕲阳。周平淮南,改为蕲州。
黄梅汉蕲春县地。宋分置新蔡郡。隋改为黄梅。武德四年,
置南晋州,领黄梅、义丰、长吉、塘阳、新蔡五县。八年,废
州,仍省义丰等四县,以黄梅来属。
广济汉蕲春县地。武德四年,置永宁县。天宝元年,改为
广济县。
蕲水汉蕲春县地。宋置浠水县。武德四年,改为兰溪。天
宝元年,改为蕲水。
申州中隋义阳郡。武德四年,置申州,领义阳、钟山二县。
八年,省南罗州,又以罗山来属。天宝元年,改为义阳郡。乾
元元年,复为申州。旧领县三,户四千七百二十九,口二万三
千六十一。天宝,户二万五千八百六十四,口十四万七千七百
五十六。至京师一千七百九十六里,至东都九百四十三里。
----------------------- 7-----------------------
旧唐书 ·1022·
义阳汉平氏县之义阳乡,属南阳郡。魏分南阳立义阳郡。
晋自石城徙居于仁顺,今州理也。宋置司州,后魏改为郢州,
隋改为申州
钟山汉鄳县地,属江夏郡。隋改钟山县。罗山汉鄳县地,
隋为罗山县。武德四年,置南罗州,领罗山一县。八年废,属
申州。
黄州下隋永安郡。武德三年,改为黄州,置总管,管黄、
蕲、亭、南司四州。黄州领黄冈、木兰、麻城、黄陂四县。其
年,省木兰县,分黄冈置堡城县,分麻城置阳城县。仍于麻城
县置亭州,于黄陂县置南司州。七年,废南司州及亭州,县并
属黄州。仍省堡城入黄冈。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
改为齐安郡。乾元元年复为黄州。旧领县三,户四千八百九十
六,口二万二千六十。天宝,户一万五千五百一十二,口九万
六千三百六十八。在京师东南二千一百四十八里,至东都一千
四百七十里。
黄冈汉西陵县地,江夏郡。北齐于旧城西南筑小城,置衡
州,领齐安一郡。隋改齐安为黄州,治黄冈
黄陂汉西陵县地。后周于古黄城西四十里独家村置黄陂县。
武德三年,置南司州。七年,州废,县属黄州。麻城汉西陵县
地。隋置麻城县。武德三年,于县置亭州,领麻城、阳城二县。
八年,州废,仍省阳城入麻城,县属黄州。
安州中都督府隋安陆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改为安州,
领安陆、云梦、应阳、孝昌、吉阳、应山、京山、富水八县。
其年,于应山县置应州,领应山一县。于孝昌县置澴州,领孝
昌一县。以富水、京山二县属温州。改应阳为应城县。安州置
总管,管澴、应二州。七年州废,澴、应二州县属安州。改为
大都督府,督安、申、阳、温、复、沔、光、黄、蕲九州。六
----------------------- 8-----------------------
旧唐书 ·1023·
年,罢都督府。七年,又置,督安、隋、温、沔、复五州。十
二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安陆郡,依旧为都督府,督
安、隋、郢、沔四州。乾元元年,复为安州。旧领县六,户六
千三百三十八,口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九。天宝,户二万二千二
百二十一,口十七万一千二百二。在京师东南二千五十一里,
至东都一千一百九十里。
安陆汉县,属江夏郡。宋分江夏立安陆郡。武德四年,改
为安州,治于安陆。
孝昌宋分安陆县置。武德四年,置澴州,领孝昌、澴阳二
县。八年,州废,以澴阳、孝昌属安州。
云梦汉安陆县地。后魏分安陆,于云梦古城置云梦县。
应城宋分安陆县置应城县,隋改为应阳。武德四年,复为
应城。
吉阳梁分安陆置平阳县,后魏改为京池。隋改为吉阳,取
山名。
应山汉隋县地,属南阳郡。梁分隋县置永阳县。隋改为应
山。以县北山为名。
舒州下隋同安郡。武德四年,改为舒州,领怀宁、宿松、
太湖、望江、同安五县。其年,割宿松置严州。五年,又割望
江置高州,又改高州为智州。六年,舒州置总管府,管舒、严、
智三州。七年,废智州,望江属严州,八年,又废严州,以望
江、宿松二县来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同
安郡。至德二年二月,改盛唐郡。乾元元年,复为舒州。旧领
县五,户九千三百六十一,口三万七千五百三十八。天宝,户
三万五千三百五十三,口十八万六千三百九十八。在京师东南
二千六百二十六里,至东京一千八百九十三里。
怀宁汉皖县地,晋于皖县置怀宁县。晋置晋熙郡。隋改为
----------------------- 9-----------------------
旧唐书 ·1024·
熙州,又为同安郡。武德四年,改为舒州,以怀宁为州治
宿松汉皖县地,梁置高塘郡。隋罢郡,置宿松县。武德四
年,置严州,领宿松一县。七年,废智州,以望江来属。八年,
废严州,二县来属舒州
验证报告
以下为卖家选择提供的数据验证报告:

6030077旧唐书 6
346.95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