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卖家选择提供的数据验证报告:
数据描述
第一章
澳大利亚原始居民——澳洲黑人
第一节 澳洲黑人的来源与分布
一、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环境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在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构成大洋洲最主
要的部分,其国土包括澳洲大陆和许多大小岛屿,其中最大的岛屿是位于大
陆东南南端的塔斯马尼亚岛。
澳大利亚陆地总面积 768.23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大洋洲陆地总面积的
85%,是大不列颠和爱尔兰面积的25倍,居世界第六位。1788年开始沦为
英国的殖民地,1901年成为自治领,获得独立,现为英联邦成员国。
澳大利亚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巨大陆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既是大陆又
是大岛屿,东、西、南为太平洋和印度洋所包围,北面隔帝汶海和阿拉弗拉
海与东南亚相邻,南隔南极海与南极大陆相望,居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它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澳洲大陆由三部分构成:东部沿海多山地区,中部低地平原地区、西部
高原地区。整个大陆东西高中部低,平均海拔为210米,比其他大陆低得多,
如欧洲大陆平均海拔为330米,非洲为660米,亚洲为1010米。
东部沿海地区为蜿蜒起伏的山地,著名的山脉有大分水岭、新英格兰山
脉、利物浦山脉、蓝山山脉和澳大利亚山脉,向南越过巴斯山峡为塔斯马尼
亚山地。山地由北向南延伸达3000余公里,其中以澳大利亚山脉为最高,其
主峰科修斯科山峰高达2230米。和其他大陆相比,澳洲东部山地亦不甚高,
平均海拔仅为600米。东部沿海山地西坡逐步向下缓斜,从而展开为中部平
原和低地地区。中部地区地势平坦,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并有许多盐湖,
最大的盐湖叫埃尔湖,其位于海拔以下12米,是澳洲的最低点。该地区又可
分为卡奔塔利亚平原、大自流盆地和墨累河——达令河平源。西部高原地区
约有 5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 2/3左右,大部为沙漠和半沙漠,海拔
一般在200—500米间。这里有一些山脉,高度在1000—1200米间。高原地
区的显著特点是干旱缺水。
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水域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南北长达 2000
余公里,东西宽数公里至150多公里不等,称大堡礁。它由许多珊瑚礁和数
百个大小岛屿组成,从北面的格林岛开始向南一直延伸到赫朗岛,形成无数
奇景异观。大堡礁海域航程弯曲危险,但风平浪静,为世界上最大避风港,
系世界著名游览胜地,每年前来观赏胜景的游客多达数十万之众。澳政府为
扩大旅游业,在这里设立了大堡礁管理处,并建立了许多海洋公园,以供游
客游览。
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仅处于热带地区就占总面积的
2/5。南部地区属温带气候,故绝大部分地区气候较炎热,北部地区尤为炎热。
从地表结构上看影响气候的不利因素较多,如内陆缺少巨河大川,水源少,
东部山地又阻碍着来自太平洋的湿风与云雨,造成中西部地区缺雨干旱,不
宜作物种植。
中部和西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北部地
----------------------- 2-----------------------
区和东北部半岛属热带草原气候,雨量充足,年平均降水量750—2000毫米,
系全国降水量最多地区。东部自新英格兰山以南至塔斯马尼亚岛属温带阔叶
林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500—1200毫米。大陆其余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
气候,冬温多雨,夏热干旱,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毫米。一般说来,越
向中部延伸降水量越少。
澳大利亚没有内陆海;大陆沿海岛屿比其他大陆少得多,岛屿只占全国
陆地面积的8%,而欧洲则占34%。海岸线较平直,适宜于巨型船只停泊的
港湾相对缺少,仅在东部、西部和东部沿海有少数良港良湾,如凯恩斯、布
里斯班、纽卡斯尔、悉尼、墨尔本、阿得雷德、佩思等,北部仅有达尔文港。
澳大利亚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煤储量为2000亿吨,主要分
布在新南威尔士州。这里储量约占全国煤总储量的75%,煤田面积达5.5万
平方公里。铁储量亦异常丰富,高品位铁矿石储量约有350亿吨,主要分布
在澳大利亚的皮尔巴拉地区。澳铁矿砂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量居世界第
一位。铝、锌、铜等矿主要分布在布罗肯希尔 (新南威尔士州)、芒特——
艾萨 (昆士兰州)和塔斯马尼亚等地。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产金国之一。西澳大利亚卡尔古利是主要产金地
区。铝土储量约45亿吨,占世界储量的1/3,多分布在约克角半岛、戈夫半
岛和西澳大利亚的达令山脉。氧化铝出口居世界首位。
已探明铀储量为30万吨,高品位铀储量占已知世界储量的1/4,由此可
见,澳大利亚为世界主要产铀国之一。铀矿主要分布在芒特——艾萨至克隆
卡里和达尔文港以南地区。
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镍、锰、铌、钒、铍、钛、锆、金红石等矿亦
有一定储量,如石油储量为2.3亿吨,天然气为5000多亿立方米。
所有上述矿资源为澳大利亚工业与对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澳大利亚河流较少,只有大陆东部有几条大河,其中最大水系为墨累河
——达令河水系,流域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主要灌溉东南地区。澳地下
水资源非常丰富,在中部低地平原有许多地下潜水区。据探查,其地下潜水
区总面积高达15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自流盆地区域,对发展农牧业
极为有利。当地居民利用地下水灌溉农田牧地,以及供应饮水。
地下水从井中往往自动喷出,形成许多喷水奇观,最大的是名为布伦奇
卡普自流井,它喷出的水柱达55米,是一大奇景。据计算,如充分利用地下
水资源,可使2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益,几乎占全澳领土的1/3。最大一
块自流井盆地是北起卡奔塔利亚湾,南至埃尔湖和布里斯班。这一广大区域
的面积等于法国领土面积的3倍多。
澳大利亚森林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6%,主要分布在东南山区、西南
山区、北部与东北地区。北部和东北部主要是热带森林,如棕榈树、榕树、
杉树与桫椤树。这些都是枝干高大繁茂并缠绕着藤蔓的常绿树。东南地区桉
树很多,其枝干挺拔高大,亦系常青树,有的高达百米以上。澳州桉树品类
繁多,在百种以上。除桉树外尚有金合欢树与木麻黄树 (铁树)。澳州腹地
广大地区几乎没有大型森林,多为稀林草原,即灌木丛林和草丛,而丛林以
刺茅与矮生刺槐为主,几乎遍地皆有,有些地方甚至茂密得难以通行。丛林
以西为大沙漠,一直伸向西部海岸。
澳大利亚动物以珍奇闻名于世,有袋鼠、针鼠、鸭兽、袋熊、袋鼹、蛇、
蜥蜴、鳄鱼等。鸟类有黑天鹅、鹦鹉、营冢鸟、食火鸡、大鸵鸟、鸸鹋、琴
----------------------- 3-----------------------
鸟等等。澳洲动物显著特点是:袋类和卵类动物居多数,没有食肉动物,如
虎、狼、豹之类,亦没有带胎盘的高级哺乳动物,尽为带袋低级哺乳动物,
仅袋类动物多达百种以上。
二、研究澳洲黑人的来源和人种的学说简介
澳大利亚人口,据统计 (1984年)为1554.4万人,其中白种人占95%
似上,但是最早居民是澳洲黑人(Australoids)。科学家们证实澳洲黑人是
从外部移入的。这必然产生澳洲黑人的来源问题。
最早提出澳洲黑人起源问题的是英国航海家罗伯特·菲茨罗伊,他在
1839年首次指出,澳洲大陆上的黑人和塔斯马尼亚黑人是非洲黑人的后裔,
或是乘船时偶然被暴风吹到这里来的,或是逃亡的黑奴。这样便出现了关于
澳洲黑人起源的“非洲说”。该说显然是毫无根据的臆测,早为考古资料和
有关人类学、民族学和历史语言学的资料所推翻。虽然菲茨罗伊的“非洲说”
不足取,但是,他第一次提出澳洲黑人是从大陆外部移入的观点是正确的,
是有价值的。
1847年,英国人类学家普查里德认为澳洲黑人的祖先原是分布于大洋洲
诸岛上的“尼格利陀种族”,后来经新几内亚或帝汶岛到达澳洲大陆北岸,
然后逐步扩散于大陆各地,因而又产生了“尼格利陀种族说”。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有两位著名的人类学家对澳洲黑人的来源问题进
行了深入的探讨,得出了许多重要结论,他们是英国学者约翰·马修和A.E.
哈威特。马修认为澳洲黑人是由两个或三个种族成份混合而成的。他说,澳
洲黑人最早的种族成份是居住在新几内亚南部的巴布亚种族 (即尼格利陀种
族)成份和与印度的达罗维荼人血缘相近的种族。马修的理论根据:1.从语
言上看,他们都称呼胞族为“卷发”和“直发”、“暗色的皮肤”和“浅色
的皮肤”、“深色血液”和“浅色血液”,等等;2.他们都有同鸟类搏斗的
神话;3.澳洲黑人有巴布亚种族和达罗维荼种族的风俗习惯。
哈威特继承和发展了马修的观点,提出了形成澳洲黑人种族成份的先后
次序的理论。哈威特指出,澳洲黑人是由尼格利陀人种和高加索暗色人种混
合而成的,先是尼格利陀种族成份,后是较晚近的高加索暗色种族成份。他
还说今日印度的达罗维荼人也是高加索暗色人种的后代;至今与澳洲黑人有
血缘关系的还有斯里兰卡的维达人,日本的阿伊努人,中国的苗族和印度的
托达人。
马修和哈威特的功绩是,他们指出了形成澳洲黑人的种族成份的因素,
他们理论的缺点在于没有注意到区别民族的文化因素。这个任务由德国学者
格雷布纳完成了。
大约与哈威特同时,德国学者格雷布纳发表了关于澳洲黑人起源的文章
《大洋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在文章中,他就澳洲黑人的起源问题提出了
一个新的理论,所谓“文化圈”或“文化层”理论。格雷布纳指出,在今澳
洲黑人中有四种不同的文化层或文化圈,这四种文化是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
的地区传播到澳洲大陆来的,其为:1.塔斯马尼亚文化,亦称古尼格利陀文
化;2.飞去来器文化,亦称新尼格利陀文化;3.图腾文化,亦称西巴布亚文
化;4.两等级文化,亦称东巴布亚文化。他说,上述四种文化都传播到澳洲
大陆,而传播到塔斯马尼亚岛的只有一种文化,即塔斯马尼亚文化。传播到
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和南部地区的是前两项文化。传播到西北部的是第三项
----------------------- 4-----------------------
文化,第四项文化以东西走向传播到整个澳洲大陆。格雷布纳说,这四种文
化就其时间顺序言,前两种最古老,第三种次之,第四种更次之;就其主次
而言,第四种文化遍布澳洲全大陆,不过每个地区有一种文化为主,其余为
次,因而形成了四种文化重叠和混合的历史现象。格雷布纳的学生、天主教
神甫施米特继承了其师的理论,同时从宗教和历史语言学角度对澳洲黑人起
源问题进行了论述,以补充格雷布纳的学说。此后学者们一直不停地探讨这
个问题。近几十年来,各类科学突飞猛进地发展,尤其考古发掘工作大规模
地进行,所有这些都对弄清澳洲黑人起源问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学者们在
前人的基础上结合新的资料,又取得了以下新的成就:
考古学上的新成就。
早在1884年在昆士兰南部的塔尔盖,在峡谷的斜坡上2—3米深处,发
掘出14—16岁男孩的头骨碎片,1918年复原后称“塔尔盖人”。头骨结构
具有原始人的一些特点:穹窿低下,穹窿骨和臼齿骨都很厚,腭面很大,颌
部突出。塔尔盖人虽然比较原始,但已具有今澳洲黑人的一些特征:鼻宽而
不高,脸型适中,不长不宽。20世纪20年代,从墨累河开渠时,在科乎纳
地方又发掘出一个头骨,在类型上与塔尔盖头骨相近,石化度也很大,据此
可以断出相对年代来。科乎纳人头骨的特征是:骨体粗重,颌部突出,眉工
粗大,头骨很长,穹窿却很低,臼齿很大。这说明科乎纳人已比塔尔盖人的
时代更近了一步,但仍具有原始人的某些特征。科乎纳人和今澳洲黑人相比,
共同特征就更多了,如头骨度较小,脸形不长,宽鼻,突颌,等等。第三次
重大考古发现是 1943年在墨尔本近郊凯洛尔地方发掘出的头骨,称凯洛尔
人。其特征是:脑腔容量很大(1593立方厘米),穹窿高度很大,臼齿较长,
腭突出部分较小,几乎和今澳洲黑人一样。
这样,我们看出今澳洲黑人的发展过程:塔尔盖人→科乎纳人→凯洛尔
人→今澳洲黑人。
在澳洲黑人祖先的种属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澳史家罗·华德根据人类学资料指出:“澳大利亚的原始居民,即土著,
其皮肤虽为棕色偏黑,近黑色,但从体格外貌上看,他们像高加索人种,而
不像尼格罗人种或蒙古人种。例如,他们的头发一般长得浓密,但是既不像
蒙古人的头发那样细长垂直,也不像尼格罗人那样卷曲,而像欧洲人的波状
①
发型;婴儿的头发为金黄色。” 阿比教授根据考古资料认为,“原始高加索
人种”是澳洲黑人的早期祖先。他指出,“原始高加索人种”在两万年以前
居住在中亚一带,后来向外扩散,向西扩散便成为“雅利安人”,向南扩散
便成为印度人、锡兰人和维达人 (亦译“吠陀人”),向东北扩散便成为日
本的阿伊努人。
考古学证实了印度支那、马来半岛和印尼有澳洲黑人的同种族居民。
印尼史家萨努西·巴尼根据爪哇发掘出的远古居民头骨化石以及马来半
岛和印度支那发掘出的类似的头骨化石,和澳大利亚考古资料对比研究,因
而得出了印度支那、马来亚和印尼的远古居民“是和澳大利亚原始种族的祖
先同种的”的结论。他又根据考古资料证明今苏门答腊的古甫族和马来半岛
的塞芒族是印尼和马来亚远古居民的后裔,从而说明今天在印尼和马来亚还
有澳洲黑人的同种族的居民,换言之,澳洲黑人、古甫族和塞芒族在血缘上
① Russel Ward,The History of Australia,P.1,1978,London.
----------------------- 5-----------------------
是亲族。
这个问题的解决实质上弄清了澳洲黑人的来源的地区和路线问题。就其
来源地区而言,显然是来自印尼某岛和新几内亚;就其来源的路线无疑是:
中亚→印度支那→马来亚→印尼和新几内亚→澳洲大陆。
在来大陆的时间和方式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澳洲黑人的祖先何时来到澳大利亚的,有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在三
万年至3.5万年前来的。澳大利亚著名史家曼宁·克拉克说:“澳大利亚和
美洲一样,很可能到最后一次冰河时期才有与以前种属不同的真人首先移殖
①
到来。碳含量测验证实三万年前在澳洲大陆已经有这种人类居住。”美国史
家斯塔夫里阿诺斯也指出:“这些土著可能是三万年前就已经乘船漂流到澳
大利亚来的三种不同种族集团的后裔,那时把大陆和印度尼西亚分隔开来的
②
是一条狭窄的海峡。”华德也写道:“人类在澳大利亚至少已生活了3.5
万年。”③
另一种观点认为,澳洲黑人的祖先在距今八千年从印尼某岛乘船漂流而
来,先在澳大利亚北岸登陆,然后逐步向南,尤其向东南沿海移动,经过几
百年以至上千年的时间才扩散于整个大陆。
这两个时间差距很大,究竟那一种观点正确呢?
首先,从澳大利亚考古发掘出的三种头盖骨年代来推测三种头骨虽具有
原始性,但都表明已是真人,而非原始猿人了。
其次,澳洲大陆黑人的祖先到大陆的方式是乘船漂流而来
澳大利亚原始居民——澳洲黑人
第一节 澳洲黑人的来源与分布
一、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环境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在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构成大洋洲最主
要的部分,其国土包括澳洲大陆和许多大小岛屿,其中最大的岛屿是位于大
陆东南南端的塔斯马尼亚岛。
澳大利亚陆地总面积 768.23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大洋洲陆地总面积的
85%,是大不列颠和爱尔兰面积的25倍,居世界第六位。1788年开始沦为
英国的殖民地,1901年成为自治领,获得独立,现为英联邦成员国。
澳大利亚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巨大陆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既是大陆又
是大岛屿,东、西、南为太平洋和印度洋所包围,北面隔帝汶海和阿拉弗拉
海与东南亚相邻,南隔南极海与南极大陆相望,居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它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澳洲大陆由三部分构成:东部沿海多山地区,中部低地平原地区、西部
高原地区。整个大陆东西高中部低,平均海拔为210米,比其他大陆低得多,
如欧洲大陆平均海拔为330米,非洲为660米,亚洲为1010米。
东部沿海地区为蜿蜒起伏的山地,著名的山脉有大分水岭、新英格兰山
脉、利物浦山脉、蓝山山脉和澳大利亚山脉,向南越过巴斯山峡为塔斯马尼
亚山地。山地由北向南延伸达3000余公里,其中以澳大利亚山脉为最高,其
主峰科修斯科山峰高达2230米。和其他大陆相比,澳洲东部山地亦不甚高,
平均海拔仅为600米。东部沿海山地西坡逐步向下缓斜,从而展开为中部平
原和低地地区。中部地区地势平坦,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并有许多盐湖,
最大的盐湖叫埃尔湖,其位于海拔以下12米,是澳洲的最低点。该地区又可
分为卡奔塔利亚平原、大自流盆地和墨累河——达令河平源。西部高原地区
约有 5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 2/3左右,大部为沙漠和半沙漠,海拔
一般在200—500米间。这里有一些山脉,高度在1000—1200米间。高原地
区的显著特点是干旱缺水。
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水域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南北长达 2000
余公里,东西宽数公里至150多公里不等,称大堡礁。它由许多珊瑚礁和数
百个大小岛屿组成,从北面的格林岛开始向南一直延伸到赫朗岛,形成无数
奇景异观。大堡礁海域航程弯曲危险,但风平浪静,为世界上最大避风港,
系世界著名游览胜地,每年前来观赏胜景的游客多达数十万之众。澳政府为
扩大旅游业,在这里设立了大堡礁管理处,并建立了许多海洋公园,以供游
客游览。
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仅处于热带地区就占总面积的
2/5。南部地区属温带气候,故绝大部分地区气候较炎热,北部地区尤为炎热。
从地表结构上看影响气候的不利因素较多,如内陆缺少巨河大川,水源少,
东部山地又阻碍着来自太平洋的湿风与云雨,造成中西部地区缺雨干旱,不
宜作物种植。
中部和西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北部地
----------------------- 2-----------------------
区和东北部半岛属热带草原气候,雨量充足,年平均降水量750—2000毫米,
系全国降水量最多地区。东部自新英格兰山以南至塔斯马尼亚岛属温带阔叶
林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500—1200毫米。大陆其余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
气候,冬温多雨,夏热干旱,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毫米。一般说来,越
向中部延伸降水量越少。
澳大利亚没有内陆海;大陆沿海岛屿比其他大陆少得多,岛屿只占全国
陆地面积的8%,而欧洲则占34%。海岸线较平直,适宜于巨型船只停泊的
港湾相对缺少,仅在东部、西部和东部沿海有少数良港良湾,如凯恩斯、布
里斯班、纽卡斯尔、悉尼、墨尔本、阿得雷德、佩思等,北部仅有达尔文港。
澳大利亚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煤储量为2000亿吨,主要分
布在新南威尔士州。这里储量约占全国煤总储量的75%,煤田面积达5.5万
平方公里。铁储量亦异常丰富,高品位铁矿石储量约有350亿吨,主要分布
在澳大利亚的皮尔巴拉地区。澳铁矿砂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量居世界第
一位。铝、锌、铜等矿主要分布在布罗肯希尔 (新南威尔士州)、芒特——
艾萨 (昆士兰州)和塔斯马尼亚等地。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产金国之一。西澳大利亚卡尔古利是主要产金地
区。铝土储量约45亿吨,占世界储量的1/3,多分布在约克角半岛、戈夫半
岛和西澳大利亚的达令山脉。氧化铝出口居世界首位。
已探明铀储量为30万吨,高品位铀储量占已知世界储量的1/4,由此可
见,澳大利亚为世界主要产铀国之一。铀矿主要分布在芒特——艾萨至克隆
卡里和达尔文港以南地区。
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镍、锰、铌、钒、铍、钛、锆、金红石等矿亦
有一定储量,如石油储量为2.3亿吨,天然气为5000多亿立方米。
所有上述矿资源为澳大利亚工业与对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澳大利亚河流较少,只有大陆东部有几条大河,其中最大水系为墨累河
——达令河水系,流域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主要灌溉东南地区。澳地下
水资源非常丰富,在中部低地平原有许多地下潜水区。据探查,其地下潜水
区总面积高达15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自流盆地区域,对发展农牧业
极为有利。当地居民利用地下水灌溉农田牧地,以及供应饮水。
地下水从井中往往自动喷出,形成许多喷水奇观,最大的是名为布伦奇
卡普自流井,它喷出的水柱达55米,是一大奇景。据计算,如充分利用地下
水资源,可使2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益,几乎占全澳领土的1/3。最大一
块自流井盆地是北起卡奔塔利亚湾,南至埃尔湖和布里斯班。这一广大区域
的面积等于法国领土面积的3倍多。
澳大利亚森林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6%,主要分布在东南山区、西南
山区、北部与东北地区。北部和东北部主要是热带森林,如棕榈树、榕树、
杉树与桫椤树。这些都是枝干高大繁茂并缠绕着藤蔓的常绿树。东南地区桉
树很多,其枝干挺拔高大,亦系常青树,有的高达百米以上。澳州桉树品类
繁多,在百种以上。除桉树外尚有金合欢树与木麻黄树 (铁树)。澳州腹地
广大地区几乎没有大型森林,多为稀林草原,即灌木丛林和草丛,而丛林以
刺茅与矮生刺槐为主,几乎遍地皆有,有些地方甚至茂密得难以通行。丛林
以西为大沙漠,一直伸向西部海岸。
澳大利亚动物以珍奇闻名于世,有袋鼠、针鼠、鸭兽、袋熊、袋鼹、蛇、
蜥蜴、鳄鱼等。鸟类有黑天鹅、鹦鹉、营冢鸟、食火鸡、大鸵鸟、鸸鹋、琴
----------------------- 3-----------------------
鸟等等。澳洲动物显著特点是:袋类和卵类动物居多数,没有食肉动物,如
虎、狼、豹之类,亦没有带胎盘的高级哺乳动物,尽为带袋低级哺乳动物,
仅袋类动物多达百种以上。
二、研究澳洲黑人的来源和人种的学说简介
澳大利亚人口,据统计 (1984年)为1554.4万人,其中白种人占95%
似上,但是最早居民是澳洲黑人(Australoids)。科学家们证实澳洲黑人是
从外部移入的。这必然产生澳洲黑人的来源问题。
最早提出澳洲黑人起源问题的是英国航海家罗伯特·菲茨罗伊,他在
1839年首次指出,澳洲大陆上的黑人和塔斯马尼亚黑人是非洲黑人的后裔,
或是乘船时偶然被暴风吹到这里来的,或是逃亡的黑奴。这样便出现了关于
澳洲黑人起源的“非洲说”。该说显然是毫无根据的臆测,早为考古资料和
有关人类学、民族学和历史语言学的资料所推翻。虽然菲茨罗伊的“非洲说”
不足取,但是,他第一次提出澳洲黑人是从大陆外部移入的观点是正确的,
是有价值的。
1847年,英国人类学家普查里德认为澳洲黑人的祖先原是分布于大洋洲
诸岛上的“尼格利陀种族”,后来经新几内亚或帝汶岛到达澳洲大陆北岸,
然后逐步扩散于大陆各地,因而又产生了“尼格利陀种族说”。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有两位著名的人类学家对澳洲黑人的来源问题进
行了深入的探讨,得出了许多重要结论,他们是英国学者约翰·马修和A.E.
哈威特。马修认为澳洲黑人是由两个或三个种族成份混合而成的。他说,澳
洲黑人最早的种族成份是居住在新几内亚南部的巴布亚种族 (即尼格利陀种
族)成份和与印度的达罗维荼人血缘相近的种族。马修的理论根据:1.从语
言上看,他们都称呼胞族为“卷发”和“直发”、“暗色的皮肤”和“浅色
的皮肤”、“深色血液”和“浅色血液”,等等;2.他们都有同鸟类搏斗的
神话;3.澳洲黑人有巴布亚种族和达罗维荼种族的风俗习惯。
哈威特继承和发展了马修的观点,提出了形成澳洲黑人种族成份的先后
次序的理论。哈威特指出,澳洲黑人是由尼格利陀人种和高加索暗色人种混
合而成的,先是尼格利陀种族成份,后是较晚近的高加索暗色种族成份。他
还说今日印度的达罗维荼人也是高加索暗色人种的后代;至今与澳洲黑人有
血缘关系的还有斯里兰卡的维达人,日本的阿伊努人,中国的苗族和印度的
托达人。
马修和哈威特的功绩是,他们指出了形成澳洲黑人的种族成份的因素,
他们理论的缺点在于没有注意到区别民族的文化因素。这个任务由德国学者
格雷布纳完成了。
大约与哈威特同时,德国学者格雷布纳发表了关于澳洲黑人起源的文章
《大洋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在文章中,他就澳洲黑人的起源问题提出了
一个新的理论,所谓“文化圈”或“文化层”理论。格雷布纳指出,在今澳
洲黑人中有四种不同的文化层或文化圈,这四种文化是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
的地区传播到澳洲大陆来的,其为:1.塔斯马尼亚文化,亦称古尼格利陀文
化;2.飞去来器文化,亦称新尼格利陀文化;3.图腾文化,亦称西巴布亚文
化;4.两等级文化,亦称东巴布亚文化。他说,上述四种文化都传播到澳洲
大陆,而传播到塔斯马尼亚岛的只有一种文化,即塔斯马尼亚文化。传播到
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和南部地区的是前两项文化。传播到西北部的是第三项
----------------------- 4-----------------------
文化,第四项文化以东西走向传播到整个澳洲大陆。格雷布纳说,这四种文
化就其时间顺序言,前两种最古老,第三种次之,第四种更次之;就其主次
而言,第四种文化遍布澳洲全大陆,不过每个地区有一种文化为主,其余为
次,因而形成了四种文化重叠和混合的历史现象。格雷布纳的学生、天主教
神甫施米特继承了其师的理论,同时从宗教和历史语言学角度对澳洲黑人起
源问题进行了论述,以补充格雷布纳的学说。此后学者们一直不停地探讨这
个问题。近几十年来,各类科学突飞猛进地发展,尤其考古发掘工作大规模
地进行,所有这些都对弄清澳洲黑人起源问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学者们在
前人的基础上结合新的资料,又取得了以下新的成就:
考古学上的新成就。
早在1884年在昆士兰南部的塔尔盖,在峡谷的斜坡上2—3米深处,发
掘出14—16岁男孩的头骨碎片,1918年复原后称“塔尔盖人”。头骨结构
具有原始人的一些特点:穹窿低下,穹窿骨和臼齿骨都很厚,腭面很大,颌
部突出。塔尔盖人虽然比较原始,但已具有今澳洲黑人的一些特征:鼻宽而
不高,脸型适中,不长不宽。20世纪20年代,从墨累河开渠时,在科乎纳
地方又发掘出一个头骨,在类型上与塔尔盖头骨相近,石化度也很大,据此
可以断出相对年代来。科乎纳人头骨的特征是:骨体粗重,颌部突出,眉工
粗大,头骨很长,穹窿却很低,臼齿很大。这说明科乎纳人已比塔尔盖人的
时代更近了一步,但仍具有原始人的某些特征。科乎纳人和今澳洲黑人相比,
共同特征就更多了,如头骨度较小,脸形不长,宽鼻,突颌,等等。第三次
重大考古发现是 1943年在墨尔本近郊凯洛尔地方发掘出的头骨,称凯洛尔
人。其特征是:脑腔容量很大(1593立方厘米),穹窿高度很大,臼齿较长,
腭突出部分较小,几乎和今澳洲黑人一样。
这样,我们看出今澳洲黑人的发展过程:塔尔盖人→科乎纳人→凯洛尔
人→今澳洲黑人。
在澳洲黑人祖先的种属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澳史家罗·华德根据人类学资料指出:“澳大利亚的原始居民,即土著,
其皮肤虽为棕色偏黑,近黑色,但从体格外貌上看,他们像高加索人种,而
不像尼格罗人种或蒙古人种。例如,他们的头发一般长得浓密,但是既不像
蒙古人的头发那样细长垂直,也不像尼格罗人那样卷曲,而像欧洲人的波状
①
发型;婴儿的头发为金黄色。” 阿比教授根据考古资料认为,“原始高加索
人种”是澳洲黑人的早期祖先。他指出,“原始高加索人种”在两万年以前
居住在中亚一带,后来向外扩散,向西扩散便成为“雅利安人”,向南扩散
便成为印度人、锡兰人和维达人 (亦译“吠陀人”),向东北扩散便成为日
本的阿伊努人。
考古学证实了印度支那、马来半岛和印尼有澳洲黑人的同种族居民。
印尼史家萨努西·巴尼根据爪哇发掘出的远古居民头骨化石以及马来半
岛和印度支那发掘出的类似的头骨化石,和澳大利亚考古资料对比研究,因
而得出了印度支那、马来亚和印尼的远古居民“是和澳大利亚原始种族的祖
先同种的”的结论。他又根据考古资料证明今苏门答腊的古甫族和马来半岛
的塞芒族是印尼和马来亚远古居民的后裔,从而说明今天在印尼和马来亚还
有澳洲黑人的同种族的居民,换言之,澳洲黑人、古甫族和塞芒族在血缘上
① Russel Ward,The History of Australia,P.1,1978,London.
----------------------- 5-----------------------
是亲族。
这个问题的解决实质上弄清了澳洲黑人的来源的地区和路线问题。就其
来源地区而言,显然是来自印尼某岛和新几内亚;就其来源的路线无疑是:
中亚→印度支那→马来亚→印尼和新几内亚→澳洲大陆。
在来大陆的时间和方式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澳洲黑人的祖先何时来到澳大利亚的,有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在三
万年至3.5万年前来的。澳大利亚著名史家曼宁·克拉克说:“澳大利亚和
美洲一样,很可能到最后一次冰河时期才有与以前种属不同的真人首先移殖
①
到来。碳含量测验证实三万年前在澳洲大陆已经有这种人类居住。”美国史
家斯塔夫里阿诺斯也指出:“这些土著可能是三万年前就已经乘船漂流到澳
大利亚来的三种不同种族集团的后裔,那时把大陆和印度尼西亚分隔开来的
②
是一条狭窄的海峡。”华德也写道:“人类在澳大利亚至少已生活了3.5
万年。”③
另一种观点认为,澳洲黑人的祖先在距今八千年从印尼某岛乘船漂流而
来,先在澳大利亚北岸登陆,然后逐步向南,尤其向东南沿海移动,经过几
百年以至上千年的时间才扩散于整个大陆。
这两个时间差距很大,究竟那一种观点正确呢?
首先,从澳大利亚考古发掘出的三种头盖骨年代来推测三种头骨虽具有
原始性,但都表明已是真人,而非原始猿人了。
其次,澳洲大陆黑人的祖先到大陆的方式是乘船漂流而来

6020026澳洲史
598.76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