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描述
楔 子
且说宇宙初生,浑沌不清。不知过了多少载,清者上升为天,浊者沉落
为地,一物如芦芽,冒出天地之间,隐然间化为一神,曰国立常尊。“咦,
宇宙茫茫,天地悠悠,独来独往,好生寂寞呀!”这尊神慨叹道,却实在耐
不得寂寞,便催生出其他十神。最后生成的两尊神,一曰伊奨诺尊,乃为男
神;一曰伊奨册尊,乃为女神。两神形影不离于天界高天原,情意绵绵。
也不知是哪一天,二神来至天浮桥上,俯视凡尘大地。透过翻飞的五彩
祥云,看那大海蔚蓝,白浪如雪,天水相连,苍苍茫茫。只是唯闻单调的涛
声,未免缺些生气。女神遂含羞道:“我俩结成夫妇,创造供我儿孙立足的
国土如何?”男神欣然同意,道:“是该添丁进口,让这苦寂的世界热闹起
来。”两神便取来其长无比的琼玉天矛,用来搅动大海,并让矛尖滴下的盐
水化为一岛。须臾间,岛上百花丰茂,鸟雀飞鸣。两神便降临岛上,生出淡
路、秋津洲、伊豫、筑紫、隐歧、佐渡、吉备等大八洲,又生出美丽娇艳、
光彩照人的太阳神天照大神、月神和海神。太阳神和月神飞升高天原,海神
留在了下界。
说那海神名曰素戋鸣尊,生得力大无穷,性情暴烈。见姐姐天照大神虽
与己为同胞,却能在自己头上主宰天界,不免愤然不平。顽皮劲一上来,便
闯进高天原,戏弄天照大神,把个天界搅得诸神不安。天照大神发了怒,气
冲冲地躲进右洞天之岩屋中去,顿时天昏地暗。任凭800万诸神怎样呼唤请
求,它就是不出来。诸神急中生智,想起天照大神爱热闹,就在石洞前的神
树上挂起八坂琼曲玉、八咫神镜和青白串币,又唱唱跳跳,嬉笑打闹,故意
弄出许多声响,引逗天照大神走出石屋,天界复现光明。众神忙追究闹事者
素戋呜尊的责任,将其逐出天界,发配出云国。那素戋呜尊倒也并不气馁,
在出云国击杀肆虐一方的八尾巨蛇,又从蛇尾中炼出神力无比的草薙剑,献
给姐姐以赔罪。天照大神笑纳之,加上诸神献上的曲玉、神镜,便拥有了主
宰天界的凭据“三种神器”。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照大神春心萌动,遂婚配生子忍穗耳尊。未几,
忍穗耳尊又生子火琼琼杵尊。当上老祖母的天照大神,想让自家子孙永享称
帝为尊的好处与荣耀,便唤过天孙火琼琼杵尊,道:“大八洲乃吾子孙称王
万代之地,宝祚无穷,当与天地同寿。”天孙道:“孙儿谨领神敕,只是两
手空空,如何统治下界?”天照大神嘿嘿一笑,道:“吾孙勿急。特赐尔象
征武力的神矛一枝,象征皇位的神器三件,吾孙有此四件宝贝,何愁不能打
出个万世一系的天下!”天孙不敢怠慢,点起神将天兵,降临九州日向国的
高千穗峰,用神矛镇服地方,供神器,称王称雄。此后,天孙又生子,子又
生孙,其四孙取名神日本磐余彦尊。转瞬间,神日本磐余彦尊长大成人,又
不甘心呆在僻野九州,便率兵队舟师,挥戈东征。一路上说不尽的艰苦险阻,
杀死能喷毒雾的怪熊,智败各路酋长军,靠着背后太阳神的庇护和神鸦八咫
鸟的引导,平定大和国。苦战十载,终于在大和亩傍山橿原宫即位称帝,是
为肇国的首代天皇神武天皇。至神武登基,天皇虽贵为太阳神之神裔,毕竟
食用起人间烟火,再无飞升高天原的本事了。
以上三段故事,分别为高天原、出云和日向神话。这些神话源出东瀛失
民的英雄传说或自然崇拜。8世纪初,出于大和朝廷的政治需要,由稗田阿
----------------------- 2-----------------------
礼承天武天皇之命口诵,太安万侣奉元明天皇之诏记撰,于712年录成《古
事记》,720年复由舍人亲王等编修《日本书纪》,分别将上述神话纳入这
两本书的“神代卷”,杜撰出皇权神授的“肇国”神话,用以神化皇权,论
证皇统的神圣与正统,吓唬老百姓。此后,所谓皇统延绵“万世一系”、日
本乃“神国”、日本人乃“神裔”等奇谈怪论便孽生出来,并数度甚嚣尘上。
其正谬真伪,自然不说自明。
----------------------- 3-----------------------
总 序
新历史演义的风采
《世界列国史演义》即将问世了。
演义体,作为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用于文学艺术作品,这自然不难被
接受,但要用于表现社会科学的一些学科甚至自然科学的著作,一般人接受
起来似乎就不那么容易了。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何以早在古代就有人力图使演
义体作品朝向文艺小说方向发展,而今天也还有人在否定演义体著作的科学
价值。
本丛书,还有前几年陆续出版的几套丛书,如《世界史通俗演义》、《浩
劫与辉煌——第二次世界大战演义》和《世界末代皇帝演义》等,虽然都具
有演义体的形式,但就其内容而言,却都是对世界通史和专门史的探讨与研
究成果的体现。它们与古代的演义作品有很大的不同。从内容上说,不同于
演义小说如 《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等,因为后者大多采用
虚构、杜撰、夸张的表现手法,作品所选取的视角、规模和风格,是由作家
的形象化思维和想象决定的。同时,它们也有别于历史演义的《东周列国志》
和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等,后者虽然大体上取材于史书,但由于受到正史
纪传体断代史法的影响,较少写到活动在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的重要历史人
物和人民大众,大多篇幅用于描写帝王将相等内部篡窃乱夺、王朝递交乃至
宫闱秘闻。从形式上说,上述新作品是对旧演义体的革新。形成于明清之际
的演义体,源于唐宋时期的“说书”,深受广大民众喜爱。以历史为创作题
材的演义作品,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以通俗取胜,流传甚广,传播历史
知识的作用超过了堪称高文典册的二十四史。但同时还应看到,这种演义体
写史方法已不能适合现代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读者的欣赏水平。古代演义的
“套路”甚多,如对昏君、清官、武打、暴动、起义等的描写,几乎同出一
辙,缺乏时代及个性特征。由于遵循“慈祥领袖”的框架,像刘备、宋江这
样本应颇有个性的正面人物就没有写好。古时演义还有片面追求现场热闹和
表面动作性的倾向。如 《借东风》、《草船借箭》等故事,就不能启迪人们
从更高层次思考问题。由于脱胎于说书话本,旧体演义生造噱头的现象普遍
存在,大量的“噱头”重复雷同,并时常有庸俗现象。其他还有用语八股、
生癖之弊等。历史的发展是没有套路的,现在文化水平较高的人们有谁还愿
读“套路”充斥的作品呢?新历史演义在采用演义体时,大胆克服其种种不
足,并借鉴西方小说之长,深刻、细致地揭示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革
新尝试也许会使演义体写史方法更加适合当代读者的欣赏口味。由于我们的
演义丛书与古代演义作品有着这些不同,故可称“新历史演义”。
另一方面,我们的演义作品与纯史学即传统史学著作也有明显不同。历
史的主体是人,以历史作为研究对象的还是人,其社会功能仍然作用于人。
从本质上讲,历史对后人具有不可质疑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启喻性。简单地
讲,这就是我们编撰新历史演义的主要思想基础,而它的种种特点无一不是
从这一思想基础生发出来的。与纯史学相比,新历史演义具有如下特色。
第一,写作的立场面向人。新历史演义主张史学社会化、史学大众化。
历史是群众创造的,反映历史发展、陶冶人们情操、使人增长智慧的历史著
----------------------- 4-----------------------
作也应该面向群众,为他们所喜闻乐见,从而使他们在轻松的阅读中,受到
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可是,在中国,当前史学著作由于其形式严谨、内容
枯燥、语言艰涩,使广大读者往往“望而生畏”。这样的史学著作曲高和寡,
已于无可奈何之中走入“象牙之塔”。大多数此类专著仅限于同行史学工作
者数十人或仅数人阅读,有的甚至仅仅限于作者评定职称之用。史家实在是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他们写成的著作的读者如此之少,其心血岂
非是付诸东流?为了突破此种困境,新历史演义以演义的形式努力创造新的
史学流派——“演义史学”,为史学研究与人民大众之间架设新的沟通与理
解的桥梁。它以通俗的形式、生动的笔法、流畅的语言,多层次、多角度、
多学科地再现丰富多采的人类历史,使历史从抽象的“故纸堆”变为有血有
肉的生动形象,从而使“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二,写作的内容围绕人。新历史演义提出“以人带史”的命题,即以
人物的活动为中心来编织历史。它不同于一般史学著作,多见事件、少见人
物或多见群体、少见个体;也有别于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著作,多见人物、
少见事件或多见个体、少见群体。“以人带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性:
其一,叙述相对集中,紧紧围绕某些中心人物来进行,中心人物如若具有代
表性,亦可作为叙述的对象,但不是泛论一切人。其二,人物的选择取决于
历史的真实与典型性的结合。可以是帝王将相,也可以是普通劳动大众;可
以是促进历史进步的正面人物,也可以是阻碍发展的反面人物。其三,记述
的主题是事。以人系事,但不是因人涉事,人物是附于事件的。人与事在着
墨浓淡上的规定性,也是新历史演义不同于演义小说和人物传记的主要表现
之一。
第三,写作的角度重视历史的另一面。人类历史是一尊构造极其复杂的
主体式艺术雕塑,它由无数个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面”所组成。新历史
演义在不断地发现历史的另一面,努力使作品接近长期以来所追求的历史原
貌,努力对历史做出更加完整和充分的理解。所谓历史的另一面,是很宽泛
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甚至是无限的。问题是我们要重视它,去发现它。例如,
在阶级社会,人们之间除了阶级关系外,还存在有大量或多或少打上阶级烙
印但不等于阶级关系的人伦、人际关系,其中包括家庭、亲友、师生、同事、
上下级、同乡等关系。再如,人类在生存和发展中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除看
得见的外部活动外,还有大量的看不见的活动,即心理活动。类似这样比较
重要的“另一面”,如不去发现和运用,我们的历史研究必然受到严重影响。
在一定意义上讲,历史的另一面发现得愈多,研究得愈透,我们就离历史的
原貌愈近。
第四,写作的风格真与美共求。历史事实并不等同于历史真实。历史真
实除了事实之外还包含着人类的精神面貌。所谓求真,即按照历史的本来面
貌,包括人类的精神面貌来刻画历史,这是新历史演义严格遵循的基本原则。
它要求史家在对人物和事体的描写上,保持高度的真实性,反对于史无据的
虚构,即使采用民间传说或野史记实,亦须查有旁证。求美是人的本性。无
论是创造历史的人类,还是研究历史的学者,在实践中都有各自的美学追求。
所谓“美学追求”,对新历史演义的作者来讲,主要表现于个人的参与,即
在不损害历史的科学性的前提下,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如对材料的取舍、事
件的编排以及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人物的刻画、语言的运用等,都表
现出史家在创作上的艺术功力。这样做,既可补充史料的缺漏,又可使作品
----------------------- 5-----------------------
更加生动。司马迁和希罗多德正是由于自己的积极参与,才把历史的真实性
与编纂的艺术性成功地结合起来,使《史记》和《历史》分别成为东西方世
界第一部史学名著,而他们也因此被誉为“历史之父”。新历史演义的求真
与求美是统一的,难以分割的,二者相互促进,互为表里。求真之时注重用
艺术方法来丰富和加强对事物的认识,而求美之时则注重用现代科学的成就
去把握世界。史学研究的严肃性与作者的形象化感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
真和美同时体现在一部著作之中。
第五,写作的领域涉及多学科。在一定意义上说,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决定了新历史演义的多学科性。新历史演义的研究对象,是人及其所代表的
群体在生存和发展中进行的一切活动。人是一个个具有自然、社会、思维等
方面属性的高度协调、不可分割的生物体,也是一个不断从外界吸收和交换
物质能量及信息的耗散结构系统。这样的人所进行的历史活动,包括生理、
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活动,是极其丰富多彩和纷繁复杂的,更不用说这些历
史活动是立体式的、多层次的。面临如此复杂的研究对象,新历史演义当然
不可能仅只涉及单一学科,它采用了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心理、生理和
社会关系上,进行探索,以此得到正确认识。
一言以蔽之,新历史演义,从内容及其真实性上看,与一般文学作品有
根本区别;从形式和方法上看,与纯史学即传统史学著作也有明显不同。它
是以文学方法对史学内容进行的加工和补充,因而兼具史学和文学两种特
性,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可称为“史学写生”。这种史书,既可
满足广大读者的知识追求,又可满足他们的艺术享受,这正是我们的新历史
演义力求达到的效果。
编著一套书,当然期望它能收到最大的效果,使最大多数读者看后知识
上收获十分,精神上享受十分。如果仅能使读者收获四五分,享受五六分,
那就没有收到最大效果。当然,限于史料的发掘与搜集,限于编著者的经验
和水平,特别是多学科研究的能力和文学艺术素养,也许无论如何都不会收
到最大效果。可是,一个严肃认真写作的史学工作者,总不肯放弃这个追求,
总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本套书的编著者正是抱着这种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创
作的。
依据最大效果的标准,本套书可得几分,评判权属于广大读者。在这里,
我可以郑重申明,编著者们的的确确向这个最大效果的目标努力了,尽心了,
因而也使作品与最大效果的目标靠近了。
编著者们为争取最大效果付出了巨大艰辛。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不仅要
了解和掌握新历史演义的基本创作原则和要求,搜集散存在专著和教材之外
的零星的而又是大量的资料(包括具有旁证的稗史轶闻和民间传说等),还
要熟悉甚至重新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建立起自己
的相应的知识结构,从而解决明清以来历史演义作家所遇到的既要吸取演义
小说之长,又要将史料处理得恰到好处的难题。这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尝
试的过程。
新历史演义的构思提出后,激起了史学界有识之士的广泛理解和认同。
为了将此构思变为现实,老将敢领风骚,不吝潘江陆海;新秀风华正茂,一
展雏凤清音。于是,我们才终于有机会读到这套别具一格的新历史演义。
本丛书此次出版,暂收五大国,即美、日、英、法、俄,每国一卷,今
后还将陆续增补,分批推出。在每一国别演义体通史中,作者从大量文字宝
----------------------- 6-----------------------
藏中进行筛选和提炼,以少见多,妙笔生花,活灵灵地凸现每个国家的历史
进程。在塑造历史人物的同时,对那些跨度较大的重要历史事件采取本末纪
事与编年纪事有机结合的写法,或分段记述,或一气呵成,铺述来龙去脉,
使所记事件首尾相接,使每个国家的历史都有一个完整的概貌。加之作者的
积极参与,使其真知卓见和感情色彩渗透于字里行间,使人感到每个国家的
历史是真实的。丛书就像面面历史镜子熠耀闪光,逼真地反映了美、日、英、
法、俄五国的悠久历史,璀璨文明,民族智慧以及历史前进中的风雨坎坷。
从书中人们可以获得知识,增长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对国际性事物的洞察
力和加强对外国历史发展的理解。
我们殷切希望这套丛书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关心和厚爱。
张联芳
丙子年冬于京城寒舍
----------------------- 7-----------------------
日本史演义
----------------------- 8-----------------------
且说宇宙初生,浑沌不清。不知过了多少载,清者上升为天,浊者沉落
为地,一物如芦芽,冒出天地之间,隐然间化为一神,曰国立常尊。“咦,
宇宙茫茫,天地悠悠,独来独往,好生寂寞呀!”这尊神慨叹道,却实在耐
不得寂寞,便催生出其他十神。最后生成的两尊神,一曰伊奨诺尊,乃为男
神;一曰伊奨册尊,乃为女神。两神形影不离于天界高天原,情意绵绵。
也不知是哪一天,二神来至天浮桥上,俯视凡尘大地。透过翻飞的五彩
祥云,看那大海蔚蓝,白浪如雪,天水相连,苍苍茫茫。只是唯闻单调的涛
声,未免缺些生气。女神遂含羞道:“我俩结成夫妇,创造供我儿孙立足的
国土如何?”男神欣然同意,道:“是该添丁进口,让这苦寂的世界热闹起
来。”两神便取来其长无比的琼玉天矛,用来搅动大海,并让矛尖滴下的盐
水化为一岛。须臾间,岛上百花丰茂,鸟雀飞鸣。两神便降临岛上,生出淡
路、秋津洲、伊豫、筑紫、隐歧、佐渡、吉备等大八洲,又生出美丽娇艳、
光彩照人的太阳神天照大神、月神和海神。太阳神和月神飞升高天原,海神
留在了下界。
说那海神名曰素戋鸣尊,生得力大无穷,性情暴烈。见姐姐天照大神虽
与己为同胞,却能在自己头上主宰天界,不免愤然不平。顽皮劲一上来,便
闯进高天原,戏弄天照大神,把个天界搅得诸神不安。天照大神发了怒,气
冲冲地躲进右洞天之岩屋中去,顿时天昏地暗。任凭800万诸神怎样呼唤请
求,它就是不出来。诸神急中生智,想起天照大神爱热闹,就在石洞前的神
树上挂起八坂琼曲玉、八咫神镜和青白串币,又唱唱跳跳,嬉笑打闹,故意
弄出许多声响,引逗天照大神走出石屋,天界复现光明。众神忙追究闹事者
素戋呜尊的责任,将其逐出天界,发配出云国。那素戋呜尊倒也并不气馁,
在出云国击杀肆虐一方的八尾巨蛇,又从蛇尾中炼出神力无比的草薙剑,献
给姐姐以赔罪。天照大神笑纳之,加上诸神献上的曲玉、神镜,便拥有了主
宰天界的凭据“三种神器”。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照大神春心萌动,遂婚配生子忍穗耳尊。未几,
忍穗耳尊又生子火琼琼杵尊。当上老祖母的天照大神,想让自家子孙永享称
帝为尊的好处与荣耀,便唤过天孙火琼琼杵尊,道:“大八洲乃吾子孙称王
万代之地,宝祚无穷,当与天地同寿。”天孙道:“孙儿谨领神敕,只是两
手空空,如何统治下界?”天照大神嘿嘿一笑,道:“吾孙勿急。特赐尔象
征武力的神矛一枝,象征皇位的神器三件,吾孙有此四件宝贝,何愁不能打
出个万世一系的天下!”天孙不敢怠慢,点起神将天兵,降临九州日向国的
高千穗峰,用神矛镇服地方,供神器,称王称雄。此后,天孙又生子,子又
生孙,其四孙取名神日本磐余彦尊。转瞬间,神日本磐余彦尊长大成人,又
不甘心呆在僻野九州,便率兵队舟师,挥戈东征。一路上说不尽的艰苦险阻,
杀死能喷毒雾的怪熊,智败各路酋长军,靠着背后太阳神的庇护和神鸦八咫
鸟的引导,平定大和国。苦战十载,终于在大和亩傍山橿原宫即位称帝,是
为肇国的首代天皇神武天皇。至神武登基,天皇虽贵为太阳神之神裔,毕竟
食用起人间烟火,再无飞升高天原的本事了。
以上三段故事,分别为高天原、出云和日向神话。这些神话源出东瀛失
民的英雄传说或自然崇拜。8世纪初,出于大和朝廷的政治需要,由稗田阿
----------------------- 2-----------------------
礼承天武天皇之命口诵,太安万侣奉元明天皇之诏记撰,于712年录成《古
事记》,720年复由舍人亲王等编修《日本书纪》,分别将上述神话纳入这
两本书的“神代卷”,杜撰出皇权神授的“肇国”神话,用以神化皇权,论
证皇统的神圣与正统,吓唬老百姓。此后,所谓皇统延绵“万世一系”、日
本乃“神国”、日本人乃“神裔”等奇谈怪论便孽生出来,并数度甚嚣尘上。
其正谬真伪,自然不说自明。
----------------------- 3-----------------------
总 序
新历史演义的风采
《世界列国史演义》即将问世了。
演义体,作为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用于文学艺术作品,这自然不难被
接受,但要用于表现社会科学的一些学科甚至自然科学的著作,一般人接受
起来似乎就不那么容易了。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何以早在古代就有人力图使演
义体作品朝向文艺小说方向发展,而今天也还有人在否定演义体著作的科学
价值。
本丛书,还有前几年陆续出版的几套丛书,如《世界史通俗演义》、《浩
劫与辉煌——第二次世界大战演义》和《世界末代皇帝演义》等,虽然都具
有演义体的形式,但就其内容而言,却都是对世界通史和专门史的探讨与研
究成果的体现。它们与古代的演义作品有很大的不同。从内容上说,不同于
演义小说如 《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等,因为后者大多采用
虚构、杜撰、夸张的表现手法,作品所选取的视角、规模和风格,是由作家
的形象化思维和想象决定的。同时,它们也有别于历史演义的《东周列国志》
和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等,后者虽然大体上取材于史书,但由于受到正史
纪传体断代史法的影响,较少写到活动在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的重要历史人
物和人民大众,大多篇幅用于描写帝王将相等内部篡窃乱夺、王朝递交乃至
宫闱秘闻。从形式上说,上述新作品是对旧演义体的革新。形成于明清之际
的演义体,源于唐宋时期的“说书”,深受广大民众喜爱。以历史为创作题
材的演义作品,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以通俗取胜,流传甚广,传播历史
知识的作用超过了堪称高文典册的二十四史。但同时还应看到,这种演义体
写史方法已不能适合现代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读者的欣赏水平。古代演义的
“套路”甚多,如对昏君、清官、武打、暴动、起义等的描写,几乎同出一
辙,缺乏时代及个性特征。由于遵循“慈祥领袖”的框架,像刘备、宋江这
样本应颇有个性的正面人物就没有写好。古时演义还有片面追求现场热闹和
表面动作性的倾向。如 《借东风》、《草船借箭》等故事,就不能启迪人们
从更高层次思考问题。由于脱胎于说书话本,旧体演义生造噱头的现象普遍
存在,大量的“噱头”重复雷同,并时常有庸俗现象。其他还有用语八股、
生癖之弊等。历史的发展是没有套路的,现在文化水平较高的人们有谁还愿
读“套路”充斥的作品呢?新历史演义在采用演义体时,大胆克服其种种不
足,并借鉴西方小说之长,深刻、细致地揭示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革
新尝试也许会使演义体写史方法更加适合当代读者的欣赏口味。由于我们的
演义丛书与古代演义作品有着这些不同,故可称“新历史演义”。
另一方面,我们的演义作品与纯史学即传统史学著作也有明显不同。历
史的主体是人,以历史作为研究对象的还是人,其社会功能仍然作用于人。
从本质上讲,历史对后人具有不可质疑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启喻性。简单地
讲,这就是我们编撰新历史演义的主要思想基础,而它的种种特点无一不是
从这一思想基础生发出来的。与纯史学相比,新历史演义具有如下特色。
第一,写作的立场面向人。新历史演义主张史学社会化、史学大众化。
历史是群众创造的,反映历史发展、陶冶人们情操、使人增长智慧的历史著
----------------------- 4-----------------------
作也应该面向群众,为他们所喜闻乐见,从而使他们在轻松的阅读中,受到
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可是,在中国,当前史学著作由于其形式严谨、内容
枯燥、语言艰涩,使广大读者往往“望而生畏”。这样的史学著作曲高和寡,
已于无可奈何之中走入“象牙之塔”。大多数此类专著仅限于同行史学工作
者数十人或仅数人阅读,有的甚至仅仅限于作者评定职称之用。史家实在是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他们写成的著作的读者如此之少,其心血岂
非是付诸东流?为了突破此种困境,新历史演义以演义的形式努力创造新的
史学流派——“演义史学”,为史学研究与人民大众之间架设新的沟通与理
解的桥梁。它以通俗的形式、生动的笔法、流畅的语言,多层次、多角度、
多学科地再现丰富多采的人类历史,使历史从抽象的“故纸堆”变为有血有
肉的生动形象,从而使“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二,写作的内容围绕人。新历史演义提出“以人带史”的命题,即以
人物的活动为中心来编织历史。它不同于一般史学著作,多见事件、少见人
物或多见群体、少见个体;也有别于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著作,多见人物、
少见事件或多见个体、少见群体。“以人带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性:
其一,叙述相对集中,紧紧围绕某些中心人物来进行,中心人物如若具有代
表性,亦可作为叙述的对象,但不是泛论一切人。其二,人物的选择取决于
历史的真实与典型性的结合。可以是帝王将相,也可以是普通劳动大众;可
以是促进历史进步的正面人物,也可以是阻碍发展的反面人物。其三,记述
的主题是事。以人系事,但不是因人涉事,人物是附于事件的。人与事在着
墨浓淡上的规定性,也是新历史演义不同于演义小说和人物传记的主要表现
之一。
第三,写作的角度重视历史的另一面。人类历史是一尊构造极其复杂的
主体式艺术雕塑,它由无数个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面”所组成。新历史
演义在不断地发现历史的另一面,努力使作品接近长期以来所追求的历史原
貌,努力对历史做出更加完整和充分的理解。所谓历史的另一面,是很宽泛
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甚至是无限的。问题是我们要重视它,去发现它。例如,
在阶级社会,人们之间除了阶级关系外,还存在有大量或多或少打上阶级烙
印但不等于阶级关系的人伦、人际关系,其中包括家庭、亲友、师生、同事、
上下级、同乡等关系。再如,人类在生存和发展中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除看
得见的外部活动外,还有大量的看不见的活动,即心理活动。类似这样比较
重要的“另一面”,如不去发现和运用,我们的历史研究必然受到严重影响。
在一定意义上讲,历史的另一面发现得愈多,研究得愈透,我们就离历史的
原貌愈近。
第四,写作的风格真与美共求。历史事实并不等同于历史真实。历史真
实除了事实之外还包含着人类的精神面貌。所谓求真,即按照历史的本来面
貌,包括人类的精神面貌来刻画历史,这是新历史演义严格遵循的基本原则。
它要求史家在对人物和事体的描写上,保持高度的真实性,反对于史无据的
虚构,即使采用民间传说或野史记实,亦须查有旁证。求美是人的本性。无
论是创造历史的人类,还是研究历史的学者,在实践中都有各自的美学追求。
所谓“美学追求”,对新历史演义的作者来讲,主要表现于个人的参与,即
在不损害历史的科学性的前提下,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如对材料的取舍、事
件的编排以及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人物的刻画、语言的运用等,都表
现出史家在创作上的艺术功力。这样做,既可补充史料的缺漏,又可使作品
----------------------- 5-----------------------
更加生动。司马迁和希罗多德正是由于自己的积极参与,才把历史的真实性
与编纂的艺术性成功地结合起来,使《史记》和《历史》分别成为东西方世
界第一部史学名著,而他们也因此被誉为“历史之父”。新历史演义的求真
与求美是统一的,难以分割的,二者相互促进,互为表里。求真之时注重用
艺术方法来丰富和加强对事物的认识,而求美之时则注重用现代科学的成就
去把握世界。史学研究的严肃性与作者的形象化感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
真和美同时体现在一部著作之中。
第五,写作的领域涉及多学科。在一定意义上说,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决定了新历史演义的多学科性。新历史演义的研究对象,是人及其所代表的
群体在生存和发展中进行的一切活动。人是一个个具有自然、社会、思维等
方面属性的高度协调、不可分割的生物体,也是一个不断从外界吸收和交换
物质能量及信息的耗散结构系统。这样的人所进行的历史活动,包括生理、
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活动,是极其丰富多彩和纷繁复杂的,更不用说这些历
史活动是立体式的、多层次的。面临如此复杂的研究对象,新历史演义当然
不可能仅只涉及单一学科,它采用了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心理、生理和
社会关系上,进行探索,以此得到正确认识。
一言以蔽之,新历史演义,从内容及其真实性上看,与一般文学作品有
根本区别;从形式和方法上看,与纯史学即传统史学著作也有明显不同。它
是以文学方法对史学内容进行的加工和补充,因而兼具史学和文学两种特
性,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可称为“史学写生”。这种史书,既可
满足广大读者的知识追求,又可满足他们的艺术享受,这正是我们的新历史
演义力求达到的效果。
编著一套书,当然期望它能收到最大的效果,使最大多数读者看后知识
上收获十分,精神上享受十分。如果仅能使读者收获四五分,享受五六分,
那就没有收到最大效果。当然,限于史料的发掘与搜集,限于编著者的经验
和水平,特别是多学科研究的能力和文学艺术素养,也许无论如何都不会收
到最大效果。可是,一个严肃认真写作的史学工作者,总不肯放弃这个追求,
总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本套书的编著者正是抱着这种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创
作的。
依据最大效果的标准,本套书可得几分,评判权属于广大读者。在这里,
我可以郑重申明,编著者们的的确确向这个最大效果的目标努力了,尽心了,
因而也使作品与最大效果的目标靠近了。
编著者们为争取最大效果付出了巨大艰辛。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不仅要
了解和掌握新历史演义的基本创作原则和要求,搜集散存在专著和教材之外
的零星的而又是大量的资料(包括具有旁证的稗史轶闻和民间传说等),还
要熟悉甚至重新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建立起自己
的相应的知识结构,从而解决明清以来历史演义作家所遇到的既要吸取演义
小说之长,又要将史料处理得恰到好处的难题。这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尝
试的过程。
新历史演义的构思提出后,激起了史学界有识之士的广泛理解和认同。
为了将此构思变为现实,老将敢领风骚,不吝潘江陆海;新秀风华正茂,一
展雏凤清音。于是,我们才终于有机会读到这套别具一格的新历史演义。
本丛书此次出版,暂收五大国,即美、日、英、法、俄,每国一卷,今
后还将陆续增补,分批推出。在每一国别演义体通史中,作者从大量文字宝
----------------------- 6-----------------------
藏中进行筛选和提炼,以少见多,妙笔生花,活灵灵地凸现每个国家的历史
进程。在塑造历史人物的同时,对那些跨度较大的重要历史事件采取本末纪
事与编年纪事有机结合的写法,或分段记述,或一气呵成,铺述来龙去脉,
使所记事件首尾相接,使每个国家的历史都有一个完整的概貌。加之作者的
积极参与,使其真知卓见和感情色彩渗透于字里行间,使人感到每个国家的
历史是真实的。丛书就像面面历史镜子熠耀闪光,逼真地反映了美、日、英、
法、俄五国的悠久历史,璀璨文明,民族智慧以及历史前进中的风雨坎坷。
从书中人们可以获得知识,增长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对国际性事物的洞察
力和加强对外国历史发展的理解。
我们殷切希望这套丛书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关心和厚爱。
张联芳
丙子年冬于京城寒舍
----------------------- 7-----------------------
日本史演义
----------------------- 8-----------------------
验证报告
以下为卖家选择提供的数据验证报告:

6020022日本史演义
417.05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