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花

verify-tag6020020世界中古史

小说

0.9

已售 0
538.44KB

数据标识:D17196598764157898

发布时间:2024/06/29

以下为卖家选择提供的数据验证报告:

数据描述

第一章 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
公元476年,雇佣兵统帅日耳曼人奥多亚克 (约434—493年)举兵推
翻末代皇帝罗穆洛·奥古斯都,西罗马帝国正式灭亡。这件事在历史上具有
重要意义,是西欧开始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然而,西欧向封建社会的过
渡有不同的途径。一种称综合式,是通过西罗马帝国瓦解时孕育的封建因
素,即罗马因素,与日耳曼人农村公社瓦解时产生的私有制和阶级因素,即
日耳曼因素,在罗马生产力的影响下,相互发生作用的结果。综合式发生在
原西罗马帝国版图范围内所建立的日耳曼人王国里,如西哥特、东哥特、勃
艮第和法兰克等,以法兰克王国为代表。另一种称跨越式,是在日耳曼人农
村公社瓦解的基础上,越过奴隶制社会阶段,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跨越式
主要发生在原西罗马帝国版图范围外所建立的日耳曼人王国里,如英国和德
国,那里罗马的经济和文化影响极少,根本没有所谓罗马因素。本章所要研
究的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实际上仅限于法兰克王国,至于英国和德国封建
制度的产生则留给第三章。考虑到世界上古史已经系统地介绍了西罗马帝国
的衰亡和封建因素的产生,我们的研究拟从日耳曼人的大迁徙和建国开始。
----------------------- 2-----------------------
第一节 民族大迁徙和日耳曼人的建国
古日耳曼人的社会和生活
日耳曼人是使用铁器的北欧人与使用青铜器、操印欧语系的波罗的海南
岸居民混合而成,时间约在公约前6世纪中叶。后来,他们逐渐扩散到多瑙
河、莱茵河、维斯拉河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并不断向南推进,与克尔特

人和罗马人发生冲突。起初,克尔特人和罗马人称最先渡莱茵河侵犯高卢
的佟古累人(Tungri)为日耳曼人,意思是令人生畏的战士,后为恫吓高卢

人,以至把“日耳曼人”这个名称加在全部落的身上。
关于日耳曼人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古希腊作家皮提亚斯(Pytheas)的
旅行记。约公元前325年,他从当时的希腊殖民地马西里亚出发,航行到北
方的琥珀海岸,报导了住在那里的条顿人(Teutonen),即毫无疑问的日耳
曼人的情况。③
公元前2世纪起,日耳曼人与罗马人之间的接触日益频繁。原住日德兰
半岛的条顿人和森布里人,因农业歉收被迫横穿梅克伦堡和沿奥得河南下,
在波希米亚被那里的克尔特族波伊尔人 (Bojer)击败,然后转向高卢,多
次战胜罗马军队。公元前102年和101年,这两支日耳曼人先后被马略统帅
的罗马军队歼灭于普罗旺斯的艾克斯和意大利北部的韦尔切利。
公元前58年和55年,凯撒两次带兵击败高卢的日耳曼人。约公元前49
年,凯撒写出《高卢战记》,这是详细记载日耳曼人状况的第一部著作。
公元9年,日耳曼人在首领阿尔米纽斯领导下,几乎全歼司令官瓦鲁斯
率领的罗马军队于威悉河与爱姆斯河一带,瓦鲁斯自杀。罗马为之震动。恩
格斯写道:“同瓦鲁斯的会战,是历史上最有决定的转折点之一。这次会战
使日耳曼尼亚永远摆脱罗马而取得了独立。”①
公元98年,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完成名著《日耳曼尼亚志》,它和《高
卢战记》都是研究古日耳曼人历史的宝贵资料。
根据凯撒的描写,公元前1世纪中叶日耳曼人的生产力相当低下,连与
罗马人接触较多的苏维汇人也是以畜牧和打猎为生,农业不重要,仍采用刀
耕火种的方法,大概一块地收获几次以后就得丢掉,换种新的土地。“他们
中间没有私有的、划开的土地,也不允许停留在一个地方居住一年以上。他
① 克尔特人也操印欧语,比日耳曼人更早出现在欧洲,罗马人称之为高卢人。
② 塔西陀: 《日耳曼尼亚志》,商务印书馆1977 年版,第56 页。
③ 恩格斯:《论古代日耳曼人的历史》,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 卷第482 页。琥珀海岸可能指盛产
琥珀的北海沿岸。马西里亚即马赛,当时是希腊福凯亚城的殖民地,至今马赛人还喜欢称自己为福凯亚人。
① 恩格斯:《论古代日耳曼人的历史》,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 卷第505 页。
----------------------- 3-----------------------

们不大吃粮食,生活大部分都依靠乳类和家畜,特别着重打猎。” 凯撒还
指出:日耳曼人的土地还没有成为私有财产,而是分配给氏族集体使用。“首
领们每年都把他们认为大小适当、地点合宜的田地,分配给集居一起的氏族

和亲属。”那时,日耳曼人还没有定居,没有奴隶,由氏族首领主持公务,
战争时期则选出握有生杀大权的军事首长,显然还是十分完整的氏族社会。
150年后,到塔西陀写《日耳曼尼亚志》的时候,日耳曼人已经发生很
大变化。他们停止流动,出现定居和村落,知道用木头盖房子,屋里涂以油
亮的粘土,挖有藏东西的地窖。农业比凯撒时代进步,但只种谷物,还没有
菜园和果园。畜牧业仍占重要地位,他们常以畜群的多寡相夸耀。以兽皮为
衣,但妇女已能穿上带有紫边的亚麻布衣裳。有轻便的铁制武器。在靠近帝
国的地方,使用罗马货币进行交换。
塔西陀写道:“土地是由公社共有的,公社土地的多少,以耕者口数为

准;公社之内,再按贵贱分给各人。”可见耕地仍然公社共有,但已经不

是平均分配了。按贵贱分给各人,研究者认为指的是分给“大家庭公社”
它包括几代人,耕种一定的土地,使用四周荒地,是母权制共产制家庭到现
代小家庭之间的过渡形式。森林和荒地仍属公社共有,没有分配。耕畜和住
宅已经归各家私有,不再是公共财产;尤其是耕畜,是他们钟爱的财产,犯
了轻罪可用它抵偿。很久以后的农村公社(马尔克),就是从这种大家庭公
社发展起来的。
日耳曼人已经开始阶级分化,出现奴隶。他们喜欢赌博,输急了往往拿
人身自由为赌注,情愿当奴隶,然而赢家也觉得不光彩,总是把这种奴隶再
转卖出去。据塔西陀说,日耳曼人的奴隶都有一所房屋和家庭,象罗马的隶
农一样,主人只索取一定数量的谷物、牛和衣服,主人和奴隶的孩子可以在

一块玩耍打滚。恩格斯称之为一种“比较温和的隶属形式。”与此同时,
扈从队制 (即亲兵制、侍从制)也发展起来。由于战争的频繁,军事首长及
其扈从变成固定职业,彼此结成与氏族关系根本不同的个人效忠关系。扈从
不事生产,专门打仗,本族无仗可打就去有战争的部落参战,其生活和战马、
长矛均由首长供给。保卫首长,将军功献给首长,才是精忠的表现。如首长
战死而自己生还,那是极大的耻辱。恩格斯称扈从队是“一种独立自主地进

行战争的私人团体”,它“包含着古代的人民自由走向衰落的萌芽。”
这时日耳曼人军事首长的权力不是无限的,并不是真正的国王。他靠才
② 凯撒:《高卢战记》,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第79 页。
③ 同上书,第143 页。
① 塔西陀: 《日耳曼尼亚志》,商务印书馆1977 年版第26 页。
②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138 页。
③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153 页。
① 同上书,第141 页。
----------------------- 4-----------------------
能当选,与世系无关。他只能以英勇善战和身先士卒来影响别人,不能一意
孤行。贵族议事会处理一般事务,军事首长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成员。真正的
权力集中在民众大会,它有权决定和战、判处死刑,但不进行讨论,人们以
挥舞武器表示赞同,以叹息表示反对。这种政治组织称为军事民主制,已经
处在国家诞生的前夕。
日耳曼人的宗教信仰有许多与北欧居民相同。例如,他们都崇拜战神奥
丁(Odin,又名沃丹Woden),也是人类和文化艺术的创造者,旅行的向导。
塔西陀说这是他们最尊崇的神,甚至可以杀人祭奠。奥丁神之妻弗列亚,是
婚姻和家庭的保护神。敦那尔是雷电之神 (北欧人称托尔神tor);据塔西
陀说出征前首先要对敦那尔神唱赞歌。这些神的名称一直保存在对星期的称

呼中。至于基督教崇拜,那是公元3世纪的事。在日耳曼人中还流行对死
者的崇拜,他们实行火化和将骨灰装入坛子里埋掉。
从塔西陀到民族大迁徙前,日耳曼人的进步尤快,惜无文字记载。考古
发掘表明,与罗马的贸易一度繁荣。他们用家畜、奴隶和琥珀换取罗马的武
器、纺织品和金银制品。与此同时,农牧业、金属加工、纺织和造船业得到
进一步发展,人口急剧增加,终于汇成民族大迁徙的汹涌洪流。
民族大迁徙和日耳曼人的建国
公元4到6世纪,一批又一批的日耳曼人 (也有斯拉夫人、匈奴人等)
向罗马帝国境内迁移,史称民族大迁徙。处于军事民主制阶段的日耳曼人,
出现私有制和阶级的萌芽;强有力的军事首长及其扈从,渴望向外扩张,掠
夺土地和财富。罗马奴隶制帝国早已没落,奴隶、隶农不断起义并把日耳曼
人视为救星。原住我国北方的匈奴人,自从被汉朝击败后分裂为二,一部分
经中亚辗转进抵黑海北岸,于公元375年进攻住在那里的哥特人并迫使其迁
移,是为民族大迁徙的开端。
哥特人原住维斯拉河河口,后迁往黑海北岸,4世纪时形成东哥特和西
哥特两个部落联盟,分别住在第聂伯河下游和德涅斯特河一带。375年匈奴
击败东哥特人,迫使西哥特人西迁。376年,西哥特人得到罗马皇帝的允诺,
并在罗马人的帮助下,渡过多瑙河,以同盟者的身分定居色雷斯。然而,贪
婪的罗马官吏却乘人缺粮之机,企图把他们卖为奴隶,甚至公开捕人,西哥
特人忍无可忍,终于在阿拉维夫和夫利提吉尔恩领导下发动起义,夺取罗马
人的武器武装自己。大批奴隶和隶农,甚至罗马士兵,纷纷加入起义队伍。
378年,西哥特人与起义群众在阿德里亚堡 (今土耳其爱德尔纳)歼灭前来
镇压的罗马精锐部队,击毙皇帝本人。从此,起义烈火燃遍巴尔干半岛,沉
② 星期三是奥丁神之日,英语称Wednesday 。星期四是敦那尔神之日,德语称Donnerstag,瑞典语称Torsdag,
英语称Thursday 。星期五是弗列亚神之日,德语称Freitag,瑞典语称Fredag,英语称Friday 。
----------------------- 5-----------------------
重打击了罗马帝国。5世纪初,西哥特人在领袖阿拉里克率领下出现在意大
利北方,并于410年在数万起义奴隶配合下攻陷首都罗马,大劫三日。躲在

拉温那的西罗马帝国皇帝惶惶不可终日,西罗马奴隶制帝国的灭亡指日
可待。419年,西哥特人进入高卢南部和西班牙,建立以土鲁斯为中心的西
哥特王国。
在民族大迁徙浪潮的推动下,原住奥得河畔的汪达尔人,经潘诺尼亚(今
匈牙利)、高卢和西班牙进入北非。439年,汪达尔人在起义奴隶、隶农的
支援下攻陷迦太基城,建立汪达尔王国。455年,汪达尔人渡海攻入罗马,
大肆烧杀抢掠,从此“汪达尔主义”成了野蛮行为的同义语。534年,汪达
尔王国为拜占廷所灭。
5世纪中叶,在高卢东南部出现一个勃艮第国家。勃艮第人原居奥得河

口,5世纪初进抵沃姆斯,后南下罗讷河一带,于457年 建立以里昂为中心
的勃艮第王国。6世纪初,勃艮第王国为法兰克王国灭亡。
5世纪中叶,西罗马帝国同时受到匈奴人的蹂躏。451年,匈奴首领阿
提拉率领大军,从潘诺尼亚出发直逼高卢,进抵卢瓦尔河畔。西罗马名将阿
埃齐联合西哥特人、勃艮第人和法兰克人迎战,卡塔洛温(在今法国特鲁瓦
附近)一仗阿提拉败北,被迫撤军。453年,阿提拉病死,匈奴瓦解。
差不多同时,住在日德兰半岛和今德国北方的盎格鲁、撒克森和裘特人
渡海进入不列颠,建立许多小王国。部分不列颠人避居高卢西北方的阿摩利
克半岛,后来该地便称布勒塔尼。829年,威塞克斯王爱格伯特统一诸王国,
始称英格兰。
476年,西罗马末代皇帝被雇佣兵统帅、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
马帝国正式寿终正寝。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实际早已开
始,奥多亚克政权的建立标志着这个过程的最终完成。西罗马的灭亡,引起
拜占廷的震惊。他们唆使受罗马影响很深的东哥特王狄奥多里克带兵攻入意
大利,于493年占领拉温那,并在一次宴会上诱杀奥多亚克,在意大利北部
和中部建立东哥特王国。553年,东哥特被拜占廷灭亡。
486年,法兰克王克洛维率军大败罗马军队于苏瓦松,奠定法兰克王国
的基础。
568年伦巴德人攻入意大利北部建立伦巴德王国,是民族大迁徙的最后
一幕。伦巴德人原住易北河口,后迁潘诺尼亚。他们在首领阿尔波音率领下
占领波河流域,建立以拉温那为中心的伦巴德王国,从此那里被称为伦巴
① 公元395 年皇帝提奥多西死后,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是东罗马帝国 (又称拜占廷帝国),都
于君士坦丁堡。西部是西罗马帝国,都于罗马。
① 勃艮第建国年代说法不一,还有430 年、443 年说。
----------------------- 6-----------------------
底。伦巴德人无情镇压罗马贵族的反抗,人称这是上帝的惩罚。阿尔波音死
后,伦巴德王国衰落,774年被法兰克灭亡。
连绵二百年的民族大迁徙,虽然对生产有过破坏,但它毕竟与轰轰烈烈
的奴隶、隶农起义相配合,推翻了垂死的西罗马奴隶制帝国,使社会继续向
前发展,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在新建的日耳曼人王国里,许多罗马贵族
被杀,土地被没收,但也有部分人保持住自己的权势,与日耳曼新贵共同组
成新的封建主阶级。与此同时,奴隶和隶农的地位有所改善,小农人数因农
村公社的存在而有所增加;后来,奴隶彻底消失,隶农和因兵役负担而纷纷
破产的小农共同组成新的农奴阶级。换句话说,封建化过程完成了,而这个
过程以对法兰克王国的研究较为充分。
----------------------- 7---------
data icon
6020020世界中古史
0.9
已售 0
538.44KB
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