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描述
中国现代史上册
----------------------- 2-----------------------
第一编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一九一九年五月至一九二三年十二月)
第一章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第一节 “五四”前夜的中国
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地广人众、历史悠久而又富于革命传
统和优秀遗产的国家。古代的中国,它的经济和文化,在很长时间内,在全
世界处于领先的地位。只是在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后,它才一步一步地
落后了。一八四○年爆发了鸦片战争。从此,英、法、俄、德、美、日、意
等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相继侵入中国。原来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了一个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是封建势力的支持者,封建势力是
帝国主义支配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二者结合在一起,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
会的发展。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
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前者又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近代的中
国革命,就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
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从鸦片战争反对英国
侵略起,中经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戍维新、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夜,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
的压迫,进行了七十多年的英勇斗争。其中太平大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
亥革命,是这期间出现的三次革命高潮。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农民革命战争。
它从一八五一年开始,前后坚持了十四年,革命势力扩大到十几个省,建立
了号称太平天国的革命政权,沉重地打击了中国的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者。
但是,这次运动终于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一九○○年爆发
的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沉重打
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反帝爱国的高度热情和
伟大力量。但是,它也被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进攻所扑灭。一九一一
年由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
上开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高峰。三民主义是
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它推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
中华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但
是,辛亥革命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革命果实很快被北洋军阀头子
袁世凯所篡夺。中国人民仍旧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之下。
从一八四○年到一九一九年七十多年的反抗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
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使得帝国主义始终不能灭亡中
国。但是,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来说,这一系列的革命斗争又都失
败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说明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
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 3-----------------------
二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外反动势力扶植起来的大独裁者袁世凯取代清朝,
建立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袁世凯在一九一二年三月篡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以后,残酷镇压
革命民主势力,逐步建立独裁统治。一九一三年十月,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他
为总统。随后,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一九一四年五月,他废除孙中山颁
布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反动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
为总统制。一九一五年,为了取得帝国主义的支持,登上皇帝的宝座,袁世
凯接受了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十二月,他公然 恢复君主
制,自称“中华帝国皇帝”,预定在一九一六年元旦举行“登极大典”。袁
世凯的丑恶行径引起了全国性的反袁风暴,他被迫宣布撤销帝制。同年六月
六日,这个反动的政治怪物,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绝望地死去。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各自寻找和扶植一派军阀,充当
自己的工具。北洋军阀分裂成几个派系,分别投靠不同的帝国主义。云南、
贵州、广西、四川等地的军事头目,也各个拥兵自固,扩张地盘,成为地方
军阀。中国出现了军阀纷争的混乱局面。这样又增加了帝国主义操纵中国内
政的机会。在北洋军阀系统中,势力最大的是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 (因段是
安徽合肥人,安徽简称皖)和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 (因冯是直隶今河北河间
人)。皖系军阀长时间地掌握北京政府(名义上的中央政府),控制着安徽、
山东、浙江、福建等省,并一再利用北京中央政权排斥异己,扩张地盘。直
系军阀主要占有江苏、江西、湖北、直隶等省,经常联合反皖势力,同皖系
争斗。另一个大的派系是以张作霖为头子的奉系,割据了东北三省。直系军
阀是英美帝国主义的走狗,皖系奉系军阀则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工具。此外,
还有盘踞江苏徐州一带的张勋等。非北洋系的地方军阀,在北方有盘踞山西
的晋系军阀阎锡山。在西南,最大的军阀是以唐继尧为首的滇系和以陆荣廷
为首的桂系。前者盘踞云贵,后者占有两广。二者都接近直系,并与英美帝
国主义有勾结。因为各派军阀无休止地争斗,它们控制的地盘常常变动,势
力此消彼长。
袁世凯死后,副总统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而实权则操在国务总理兼陆军
总长段祺瑞手中。一九一七年初,日本促使段祺瑞对德宣战,以便借此进一
步控制中国。段祺瑞则企图借参战名义,得到日本的贷款,扩充武力,消灭
异己,所以极力主张参战。背后有英美势力的黎元洪因害怕段派势力过于扩
张,于己不利,反对参战,并解除了段的国务总理职务。六、七月间段暗中
支持张勋复辟,赶走黎元洪。接着,段又实行“讨逆”,驱逐了张勋。由冯
国璋继任大总统,段仍以国务总理名义总揽大权。段对内不再恢复《临时约
法》和国会,企图用武力统一中国,对外于八月十四日对德宣战。
为了扩充实力,段祺瑞在宣战之后,公开或秘密地向日本大量借款,以
出卖国家主权为交换条件。仅一年时间,段向日本借款即达五亿日元。一九
一八年五月,日、段以反对苏俄为名,订立了《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使日本取得了在中国驻兵及战时直接指挥中国军队之权。大批日军以“共同
防敌”为名开入“满蒙”。同年九月,段政府在山东问题秘密换文的卖国文
书上,对日本霸占山东各项权利的要求,无耻地表示“欣然同意”。
南方的军阀为了抗拒段祺瑞的武力统一,维护自己的割据地位,先后宣
----------------------- 4-----------------------
布暂行“自主”。
在讨袁战争爆发后,一直逗留上海的孙中山,看到“张勋虽败,而段祺
瑞等以假共和易真复辟”,提出打倒假共和、建设真共和的主张,号召恢复
《临时约法》和国会。一九一七年七月上旬,孙中山南下广州护法。随后,
受孙中山影响而脱离北京政府的海军也南下广州。孙中山在广州联合南方各
省宣布“自主”的军阀进行护法活动。八月,孙中山在广州召集国会非常会
议。九月成立护法军政府。孙中山任大元帅,陆荣廷、唐继尧任元帅。
对南方护法军政府,段祺瑞主张“讨伐”。一九一七年十月,段祺瑞派
直系军队进入湖南,南方的军队也开入湖南对抗。但直系军阀则勾通南方军
阀,主张与护法军政府和平解决,以排斥段祺瑞。十一月,段被迫辞职。但
皖系势力仍然很大。同时南方政局也发生了变化。滇桂军阀与孙中山联合,
本意是利用孙中山这面旗帜巩固自己的势力。直系主和之议一起,滇桂军阀
便企图与直系妥协,排挤孙中山。一九一八年五月,孙中山被迫辞去大元帅
职务,离广州去上海,护法运动失败。
段祺瑞辞去国务总理职务后,被任命为参战督办,并组织了以王揖唐为
首的安福俱乐部。段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并勾结奉系军阀入关声援,迫
使冯国璋于一九一八年三月又任命他为国务总理。段复职前,冯国璋已命令
曹锟等进攻湖南。曹锟、吴佩孚取得了胜利,但段却任命皖系张敬尧为湖南
督军。曹吴对此极端不满,便停止军事进攻。八月,吴佩孚等通电主和,南
方军政府表示赞成。同月,冯国璋因受皖系排斥,以总统任期已满为理由,
自行辞职。九月,国会选举老官僚徐世昌为总统。十月,钱能训任国务总理,
组织内阁。但北京政府实际上仍由段系把持。南方军政府初则反对北京的选
举,接着也主张和平。一九一九年二月,双方代表在上海开和平会议,但随
后就陷于破裂。
在军阀统治下,广大人民毫无民主权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军阀之
间的连年混战更给整个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无穷的灾
难。祸国殃民的军阀统治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加紧侵略,不能不激起中国人
民的强烈反抗。中国正酝酿着新的革命风暴。
三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成长
一九一四年到一九一八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美帝国主义国
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一向被帝国主义压抑摧残的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一九一四年到一九一九年的六年间,
中国资本新设厂矿共三百七十九家。以棉纺织业而言,一九一五年有工厂十
二家,纱锭五十四万四千余枚。一九一九年工厂增加到二十九家,纱锭六十
五万九千余枚。一九二○年的本国棉纱产量比一九一二年增长三倍以上。再
以面粉业而言,一九一四年以前,面粉每年都入超,从一九一五年起变为出
超,一九一八至一九二一年每年出超二百万担到三百万担。全国面粉厂从一
九一三年到一九二一年由四十多家发展到一百二十多家 (其中有少数外国资
本的工厂)。一九二○年的面粉产量比一九一二年增长四倍以上。其它如缫
丝、火柴、造纸、卷烟、肥皂、制革等轻工业也有了新的发展。重工业在半
殖民地的中国是很难得到发展的,但在这一时期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一九
一七年上海成立了和兴钢铁公司,一九一九年扬子机器公司在汉口设立炼铁
----------------------- 5-----------------------
厂。中国机械采煤量 (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各矿产量除外),一九一三年为五
十四万多吨,一九一九年增加到三百一十二万多吨。
但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特
点。第一,近代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非常薄弱。
第二,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的投资总额中,外国资本的比重仍然大大超过本
国资本。第三,封建经济在全国经济中仍占绝对优势。另外,在这一时期,
日本帝国主义以惊人的速度扩展了它在华的经济势力。除了增加对中国的商
品输出以外,日本垄断资本还在中国增设了许多新的企业。日本在华的企业
投资,在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九年间,由三亿八千多万日元增加到八亿八千
多万日元。日本在中国的经济扩张,是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的巨大
的压力和障碍。
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
步扩大。中国的产业工人在一九一三年只有六十多万人,到“五四”之前,
达到了二百多万人。中国工人阶级除了具有世界一般工人阶级的基本优点,
即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
料以外,还有自己特殊的优点。中国工人阶级人数虽不多,但很集中,在上
海、天津、武汉、青岛、广州、大连、哈尔滨等大城市都集中了十万至数十
万的工人,而且其中大部分又都集中在五百人以上的大企业中。这种高度集
中的情况使它易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封建
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国中
少见的。因此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更为坚决和彻底。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中国,没有欧洲那样的社会改良主义的经济基础,所以除少数工
贼外,整个阶级都是最革命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大多数出身于破产的农民,
和广大农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便于在斗争中与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所有
这些,决定了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最基本的动力,决定了它必然会成
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中国工人阶级从它诞生后,就不断地进行着反抗压迫者剥削者的斗争。
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扩大,工人的斗争日益增长。据统计,一九一四年到一
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工人罢工一百零八次。特别是从一九一六年以后,罢
工次数逐年增加。一九一六年罢工十七次,一九一七年二十三次,一九一八
年增加到三十次,一九一九年仅一月到五月,即达十九次。在这几年内,罢
工的规模、参加的人数和斗争的激烈程度,都大大超过了以前的罢工,形成
为自发斗争的高涨时期。
中国工人阶级在斗争中,逐渐提高了自己的阶级觉悟。自第一次世界大
战以来,在较大规模的罢工斗争中,斗争锋芒往往指向帝国主义和军阀的统
治。如一九一五年上海租界人力车工人的罢工,日资上海第五纱厂工人的罢
工,一九一六年上海太古、怡和轮船公司船员的罢工,一九一七年上海英美
烟厂工人的罢工,一九一八年上海日华纱厂工人的罢工,都具有反对帝国主
义的性质。一九一五年湖南乾城大王岩煤矿工人的罢工和武装反抗,一九一
六年北京政府财政部印刷局工人的罢工,都具有反对封建军阀的性质。一九
一五年反对日本“二十一条”的抵制日货运动和一九一六年反对法国强占天
津老西开扩大租界的斗争,是这一时期两次大规模的群众性的反对帝国主
义、反对军阀政府的运动,上海、天津等地的工人都积极地参加了斗争。
在这一时期,工人在罢工中已开始互相支援,举行同盟罢工,并开始成
----------------------- 6-----------------------
立近代工会组织,这是工人运动的一个重要进步。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三年
间,工人已经开始组织了一些比较原始的工会,但不久都被破坏了。一九一
六年后,又重新成立了一些工会。在一九一七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的罢工中,
工会组织还代表工人向资本家提出复工的条件,其中一条就是资本家不得干
涉工会的活动。
以上所述,表明了中国工人阶级正在迅速地成长。领导中国革命的任务
已经历史地落在了它的肩上。虽然,在五四运动前,中国工人阶级仍然是一
个自在的阶级,还没有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还是作为小
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参加革命的。但是,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
人运动的发展,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建立工人阶级的革命
政党,准备了阶级基础,为中国革命的新发展准备了条件。
四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迫切地要求摆脱帝
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束缚。一九一五年后,民族资产阶级参加了反对日本侵
略的抵制日货运动。而一部分努力探求改变中国现状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
级的激进民主主义的知识分子,则在革命形势推动下,掀起了一个猛烈的反
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一九一五年九月,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他在创刊号发表的具有发刊词性质的《敬
告青年》一文中,历数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提出了“人权”和“科学”的
口号,要求青年大胆解放思想,敢于怀疑那些从来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陈腐
观念,以求实进取的精神奋起自救。 《青年杂志》自一九一六年二卷一号起
改名为《新青年》。这个杂志联系了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成为逐渐开展新
文化运动的中心
----------------------- 2-----------------------
第一编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一九一九年五月至一九二三年十二月)
第一章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第一节 “五四”前夜的中国
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地广人众、历史悠久而又富于革命传
统和优秀遗产的国家。古代的中国,它的经济和文化,在很长时间内,在全
世界处于领先的地位。只是在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后,它才一步一步地
落后了。一八四○年爆发了鸦片战争。从此,英、法、俄、德、美、日、意
等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相继侵入中国。原来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了一个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是封建势力的支持者,封建势力是
帝国主义支配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二者结合在一起,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
会的发展。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
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前者又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近代的中
国革命,就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
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从鸦片战争反对英国
侵略起,中经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戍维新、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夜,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
的压迫,进行了七十多年的英勇斗争。其中太平大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
亥革命,是这期间出现的三次革命高潮。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农民革命战争。
它从一八五一年开始,前后坚持了十四年,革命势力扩大到十几个省,建立
了号称太平天国的革命政权,沉重地打击了中国的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者。
但是,这次运动终于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一九○○年爆发
的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沉重打
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反帝爱国的高度热情和
伟大力量。但是,它也被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进攻所扑灭。一九一一
年由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
上开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高峰。三民主义是
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它推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
中华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但
是,辛亥革命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革命果实很快被北洋军阀头子
袁世凯所篡夺。中国人民仍旧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之下。
从一八四○年到一九一九年七十多年的反抗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
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使得帝国主义始终不能灭亡中
国。但是,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来说,这一系列的革命斗争又都失
败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说明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
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 3-----------------------
二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外反动势力扶植起来的大独裁者袁世凯取代清朝,
建立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袁世凯在一九一二年三月篡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以后,残酷镇压
革命民主势力,逐步建立独裁统治。一九一三年十月,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他
为总统。随后,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一九一四年五月,他废除孙中山颁
布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反动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
为总统制。一九一五年,为了取得帝国主义的支持,登上皇帝的宝座,袁世
凯接受了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十二月,他公然 恢复君主
制,自称“中华帝国皇帝”,预定在一九一六年元旦举行“登极大典”。袁
世凯的丑恶行径引起了全国性的反袁风暴,他被迫宣布撤销帝制。同年六月
六日,这个反动的政治怪物,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绝望地死去。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各自寻找和扶植一派军阀,充当
自己的工具。北洋军阀分裂成几个派系,分别投靠不同的帝国主义。云南、
贵州、广西、四川等地的军事头目,也各个拥兵自固,扩张地盘,成为地方
军阀。中国出现了军阀纷争的混乱局面。这样又增加了帝国主义操纵中国内
政的机会。在北洋军阀系统中,势力最大的是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 (因段是
安徽合肥人,安徽简称皖)和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 (因冯是直隶今河北河间
人)。皖系军阀长时间地掌握北京政府(名义上的中央政府),控制着安徽、
山东、浙江、福建等省,并一再利用北京中央政权排斥异己,扩张地盘。直
系军阀主要占有江苏、江西、湖北、直隶等省,经常联合反皖势力,同皖系
争斗。另一个大的派系是以张作霖为头子的奉系,割据了东北三省。直系军
阀是英美帝国主义的走狗,皖系奉系军阀则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工具。此外,
还有盘踞江苏徐州一带的张勋等。非北洋系的地方军阀,在北方有盘踞山西
的晋系军阀阎锡山。在西南,最大的军阀是以唐继尧为首的滇系和以陆荣廷
为首的桂系。前者盘踞云贵,后者占有两广。二者都接近直系,并与英美帝
国主义有勾结。因为各派军阀无休止地争斗,它们控制的地盘常常变动,势
力此消彼长。
袁世凯死后,副总统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而实权则操在国务总理兼陆军
总长段祺瑞手中。一九一七年初,日本促使段祺瑞对德宣战,以便借此进一
步控制中国。段祺瑞则企图借参战名义,得到日本的贷款,扩充武力,消灭
异己,所以极力主张参战。背后有英美势力的黎元洪因害怕段派势力过于扩
张,于己不利,反对参战,并解除了段的国务总理职务。六、七月间段暗中
支持张勋复辟,赶走黎元洪。接着,段又实行“讨逆”,驱逐了张勋。由冯
国璋继任大总统,段仍以国务总理名义总揽大权。段对内不再恢复《临时约
法》和国会,企图用武力统一中国,对外于八月十四日对德宣战。
为了扩充实力,段祺瑞在宣战之后,公开或秘密地向日本大量借款,以
出卖国家主权为交换条件。仅一年时间,段向日本借款即达五亿日元。一九
一八年五月,日、段以反对苏俄为名,订立了《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使日本取得了在中国驻兵及战时直接指挥中国军队之权。大批日军以“共同
防敌”为名开入“满蒙”。同年九月,段政府在山东问题秘密换文的卖国文
书上,对日本霸占山东各项权利的要求,无耻地表示“欣然同意”。
南方的军阀为了抗拒段祺瑞的武力统一,维护自己的割据地位,先后宣
----------------------- 4-----------------------
布暂行“自主”。
在讨袁战争爆发后,一直逗留上海的孙中山,看到“张勋虽败,而段祺
瑞等以假共和易真复辟”,提出打倒假共和、建设真共和的主张,号召恢复
《临时约法》和国会。一九一七年七月上旬,孙中山南下广州护法。随后,
受孙中山影响而脱离北京政府的海军也南下广州。孙中山在广州联合南方各
省宣布“自主”的军阀进行护法活动。八月,孙中山在广州召集国会非常会
议。九月成立护法军政府。孙中山任大元帅,陆荣廷、唐继尧任元帅。
对南方护法军政府,段祺瑞主张“讨伐”。一九一七年十月,段祺瑞派
直系军队进入湖南,南方的军队也开入湖南对抗。但直系军阀则勾通南方军
阀,主张与护法军政府和平解决,以排斥段祺瑞。十一月,段被迫辞职。但
皖系势力仍然很大。同时南方政局也发生了变化。滇桂军阀与孙中山联合,
本意是利用孙中山这面旗帜巩固自己的势力。直系主和之议一起,滇桂军阀
便企图与直系妥协,排挤孙中山。一九一八年五月,孙中山被迫辞去大元帅
职务,离广州去上海,护法运动失败。
段祺瑞辞去国务总理职务后,被任命为参战督办,并组织了以王揖唐为
首的安福俱乐部。段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并勾结奉系军阀入关声援,迫
使冯国璋于一九一八年三月又任命他为国务总理。段复职前,冯国璋已命令
曹锟等进攻湖南。曹锟、吴佩孚取得了胜利,但段却任命皖系张敬尧为湖南
督军。曹吴对此极端不满,便停止军事进攻。八月,吴佩孚等通电主和,南
方军政府表示赞成。同月,冯国璋因受皖系排斥,以总统任期已满为理由,
自行辞职。九月,国会选举老官僚徐世昌为总统。十月,钱能训任国务总理,
组织内阁。但北京政府实际上仍由段系把持。南方军政府初则反对北京的选
举,接着也主张和平。一九一九年二月,双方代表在上海开和平会议,但随
后就陷于破裂。
在军阀统治下,广大人民毫无民主权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军阀之
间的连年混战更给整个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无穷的灾
难。祸国殃民的军阀统治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加紧侵略,不能不激起中国人
民的强烈反抗。中国正酝酿着新的革命风暴。
三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成长
一九一四年到一九一八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美帝国主义国
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一向被帝国主义压抑摧残的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一九一四年到一九一九年的六年间,
中国资本新设厂矿共三百七十九家。以棉纺织业而言,一九一五年有工厂十
二家,纱锭五十四万四千余枚。一九一九年工厂增加到二十九家,纱锭六十
五万九千余枚。一九二○年的本国棉纱产量比一九一二年增长三倍以上。再
以面粉业而言,一九一四年以前,面粉每年都入超,从一九一五年起变为出
超,一九一八至一九二一年每年出超二百万担到三百万担。全国面粉厂从一
九一三年到一九二一年由四十多家发展到一百二十多家 (其中有少数外国资
本的工厂)。一九二○年的面粉产量比一九一二年增长四倍以上。其它如缫
丝、火柴、造纸、卷烟、肥皂、制革等轻工业也有了新的发展。重工业在半
殖民地的中国是很难得到发展的,但在这一时期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一九
一七年上海成立了和兴钢铁公司,一九一九年扬子机器公司在汉口设立炼铁
----------------------- 5-----------------------
厂。中国机械采煤量 (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各矿产量除外),一九一三年为五
十四万多吨,一九一九年增加到三百一十二万多吨。
但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特
点。第一,近代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非常薄弱。
第二,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的投资总额中,外国资本的比重仍然大大超过本
国资本。第三,封建经济在全国经济中仍占绝对优势。另外,在这一时期,
日本帝国主义以惊人的速度扩展了它在华的经济势力。除了增加对中国的商
品输出以外,日本垄断资本还在中国增设了许多新的企业。日本在华的企业
投资,在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九年间,由三亿八千多万日元增加到八亿八千
多万日元。日本在中国的经济扩张,是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的巨大
的压力和障碍。
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
步扩大。中国的产业工人在一九一三年只有六十多万人,到“五四”之前,
达到了二百多万人。中国工人阶级除了具有世界一般工人阶级的基本优点,
即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
料以外,还有自己特殊的优点。中国工人阶级人数虽不多,但很集中,在上
海、天津、武汉、青岛、广州、大连、哈尔滨等大城市都集中了十万至数十
万的工人,而且其中大部分又都集中在五百人以上的大企业中。这种高度集
中的情况使它易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封建
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国中
少见的。因此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更为坚决和彻底。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中国,没有欧洲那样的社会改良主义的经济基础,所以除少数工
贼外,整个阶级都是最革命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大多数出身于破产的农民,
和广大农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便于在斗争中与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所有
这些,决定了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最基本的动力,决定了它必然会成
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中国工人阶级从它诞生后,就不断地进行着反抗压迫者剥削者的斗争。
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扩大,工人的斗争日益增长。据统计,一九一四年到一
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工人罢工一百零八次。特别是从一九一六年以后,罢
工次数逐年增加。一九一六年罢工十七次,一九一七年二十三次,一九一八
年增加到三十次,一九一九年仅一月到五月,即达十九次。在这几年内,罢
工的规模、参加的人数和斗争的激烈程度,都大大超过了以前的罢工,形成
为自发斗争的高涨时期。
中国工人阶级在斗争中,逐渐提高了自己的阶级觉悟。自第一次世界大
战以来,在较大规模的罢工斗争中,斗争锋芒往往指向帝国主义和军阀的统
治。如一九一五年上海租界人力车工人的罢工,日资上海第五纱厂工人的罢
工,一九一六年上海太古、怡和轮船公司船员的罢工,一九一七年上海英美
烟厂工人的罢工,一九一八年上海日华纱厂工人的罢工,都具有反对帝国主
义的性质。一九一五年湖南乾城大王岩煤矿工人的罢工和武装反抗,一九一
六年北京政府财政部印刷局工人的罢工,都具有反对封建军阀的性质。一九
一五年反对日本“二十一条”的抵制日货运动和一九一六年反对法国强占天
津老西开扩大租界的斗争,是这一时期两次大规模的群众性的反对帝国主
义、反对军阀政府的运动,上海、天津等地的工人都积极地参加了斗争。
在这一时期,工人在罢工中已开始互相支援,举行同盟罢工,并开始成
----------------------- 6-----------------------
立近代工会组织,这是工人运动的一个重要进步。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三年
间,工人已经开始组织了一些比较原始的工会,但不久都被破坏了。一九一
六年后,又重新成立了一些工会。在一九一七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的罢工中,
工会组织还代表工人向资本家提出复工的条件,其中一条就是资本家不得干
涉工会的活动。
以上所述,表明了中国工人阶级正在迅速地成长。领导中国革命的任务
已经历史地落在了它的肩上。虽然,在五四运动前,中国工人阶级仍然是一
个自在的阶级,还没有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还是作为小
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参加革命的。但是,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
人运动的发展,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建立工人阶级的革命
政党,准备了阶级基础,为中国革命的新发展准备了条件。
四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迫切地要求摆脱帝
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束缚。一九一五年后,民族资产阶级参加了反对日本侵
略的抵制日货运动。而一部分努力探求改变中国现状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
级的激进民主主义的知识分子,则在革命形势推动下,掀起了一个猛烈的反
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一九一五年九月,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他在创刊号发表的具有发刊词性质的《敬
告青年》一文中,历数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提出了“人权”和“科学”的
口号,要求青年大胆解放思想,敢于怀疑那些从来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陈腐
观念,以求实进取的精神奋起自救。 《青年杂志》自一九一六年二卷一号起
改名为《新青年》。这个杂志联系了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成为逐渐开展新
文化运动的中心
验证报告
以下为卖家选择提供的数据验证报告:

6010049中国现代史上册1
706.99KB
申请报告